玉珠没受过儒家学说的熏陶,更不知着流芳千古对当世之人的重要性。殊不知世间多少人为留载史册流血断头,倾尽所有。尤其是朝堂上的那些御史们,动不动以命相谏,虽有些确是为民请命,另有些却是为了显示其中正不阿,好千古留名。

得了这个任务,玉珠便忙得脚不沾地,成日埋头书本间,连吃饭喝水都常常忘记。那老御医见着,也不好意思再让她随其出诊了。

得知玉珠要验校医书,顾咏也甚是高兴,晚上特意沽了酒过来要庆祝。主要是秦铮陪着,玉珠也难得地喝了两杯。酒过三盏,顾咏兴致颇高,嘴里的话也越来越多,不过他到底有分寸,当着秦铮的面不会胡说八道,只偶尔一脸深情地盯着玉珠看,直把她看得满脸通红。

晚上元武从顾府叫了车过来接,秦铮和玉珠一同送他回去。顾咏迷迷糊糊的,不知想到了什么,闭着眼睛忽然道:“那老毛真真地是个混帐东西,好事儿轮不到玉珠,净给她招麻烦,那后宫事务也是平白能招惹的吗,若是玉珠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

玉珠一时啼笑皆非,狠狠地隔着衣服揪了他一把,顾咏叫了一声“痛”,却还是没醒过来,又笑道:“幸好孙大夫讲义气,不枉我…我…”他说到此处脑袋一沉,就这么睡了过去。

玉珠心里头却是狐疑不定,顾咏这话里意思,莫非孙大夫调她去验校医书还是他的主意。虽说顾咏也是一片好心,可玉珠不知怎么的就是有些恼,忍不住又偷偷掐了他一把,直把顾咏硬给掐醒了,猛地一个激灵睁开眼,迷迷糊糊地朝四周看了一圈,睁大了眼无辜地瞅着玉珠,道:“玉珠,你怎么掐我。”

秦铮和元武心里头早已笑得不行,偏又不好当着他俩的面,只得生生地忍住,实在难受得紧。玉珠也被他弄了个大红脸,嗔怒道:“你喝多了,胡乱说什么浑话。还不快回家去。”说罢,气恼地使劲一推,将他推进马车里。

一转身回屋,玉珠心里头对顾咏的气恼就消得差不多了,这会儿想到的又是他的好来。到底是为了她着想才特特地去求了孙大夫,谁不知孙大夫那人最是难说话,太医院里头上上下下谁不怕他,也不知顾咏怎么才求动了他。

于是,这会儿玉珠的脑子里想着又是怎么多谢顾咏的事儿了。

第二日在太医院,依旧是忙得头发晕。那些医书里的谬误实在太多,更有许多争执不定的地方。玉珠的脑子里背的是《中华药典》里的记录,自然是自信满满,但张胜毕竟是这个时代出身,所学所记都是父辈所传授的知识,未免有许多地方与玉珠有异议。他虽是个好说话的人,但在医学方面却是倔强异常,两人每每为了一个问题争得不可开交,惹得御药房里的吏目和杂役们还以为他俩吵了架,纷纷过来劝说。待知道这二位只是意见不合,不由得哭笑不得。

吏目们也常常参与到讨论中,但往往是参加的人越多,这问题就讨论得愈加复杂,演变到后面,甚至有种脸红脖子粗要动手的趋势,直把玉珠吓得不行,再不敢随意邀请他们验校书籍了。

其实这也难怪,这些吏目们大多出身医学世家,因彼时并无哪一本医书为杏林界所认同,他们所学知识多是家中世代相传,难免对各中症状药材各持己见,各不相让,到最后,才演变为大争端。玉珠在一旁瞧着,愈加明白了孙大夫为何要验校和编撰医书的原因。她所部明白的只是,为何要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她。

放衙的时候,玉珠和张胜一道儿出宫。这会儿两人早忘了御药房里的争执,说说笑笑,十分客气。张胜早见过顾咏时常出入医馆,多少猜到他二人的关系,笑着多嘴道:“今儿顾大人升了职,我还尚未恭贺,师姐回去后,记得替我恭喜一声。”

玉珠闻言一愣,随即又欢喜起来,笑道:“你这是哪里听来的消息,我都还不晓得。”

张胜道:“这是今儿才发出来的旨意,你大早上就进宫了,自然不知道,我也是下午去吏部给刘大人看诊的时候听说的。因上回赈灾得力,户部侍郎林大人亲自向陛下保举的,吏部的各位都纷纷称奇呢,说是林大人素来眼界高,难得有人能入得了他的法眼。”

既然是吏部传来的消息,那自然是没得错了。玉珠欢欢喜喜地向张胜道了别,在宫门口等顾咏出来。可一直等到酉时末,六部的堂官们都走尽了,也不见顾咏的影子。

玉珠这才想到,顾咏是不是早早地回去通报这好消息了,一拍脑袋,赶紧又回家去。谁知到了家里头,问了于老爹,他却说今儿一整天都未曾见过顾咏的影子。

接连一两日,顾咏再没来找过她。玉珠心中惴惴不安,难免胡思乱想,不知他究竟出了何事,琢磨着待明儿轮休,定要去顾府上问问。

帏薄不修

太医院对放衙的时间一向管得不严,加上玉珠第二日就是轮休,中午一吃过了午饭,她就跟孙大夫招呼了一声后走了。因这绿油油的鹌鹑服实在难看得紧,她还特意先回家换了身藕色的长孺裙。

跟秦铮叮嘱了一声后玉珠便出了门,还未出皇城,就远远地瞧见元武满头大汗地朝这边赶。玉珠赶紧上前招呼,元武一见是她,好歹送了口气,气喘吁吁地道:“少爷…少爷让我过来跟您交代一声,他这几日实在忙得抽不开身,待过两日他忙完了,再回来找您。”

玉珠听罢,确定顾咏并未出事,心里先松了一口气,笑着朝元武问道:“顾大哥在忙些什么?可是衙门的事儿太多了,你回头嘱咐他要好好休息,别累着。”

元武稍稍迟疑了一下,很快又恢复常态。玉珠眼尖,见他脸色有些不对,心中疑虑顿生,皱眉道:“元武,你可是有事情瞒着我?顾大哥到底在做什么?”

“没有,没有。”元武连连摆手道:“少爷真是在忙。不是衙门的事,是少爷的一位世交好友,府里刚出了事,少爷才向衙门告了假,先去帮忙。”

见元武这回说的煞有其事,玉珠这才信了,又忍不住怪道:“便是再忙,好歹也差人过来说一声,一连三天连个音信都没有,我——”她话一说出口才觉得不对,哪有女儿家这么大刺刺地责怪情郎不来看自己的,到底也才三天,旁的人家,成亲前连面都没见过的也不是没有。不由得脸上涨得通红,转过身去,道:“我知道了,你快回去帮他的忙吧。”

就这样,玉珠出门才一炷香的功夫又回了家,秦铮十分惊讶,忍不住问道:“怎么这么快就回了,可是遇到了顾大哥。”说罢又觉得不大可能,若是果真遇到了顾咏,玉珠更没有这么快就回来的道理。

玉珠将元武说的事儿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罢了又道:“你说顾大哥也真是个热心肠,旁人府里的事情哪能轮到外人插手,他也不怕忙没帮上,反倒惹上一身腥。”

秦铮笑道:“我看你才是关心则乱。顾大哥什么人,哪会不知道这些道理,他既然要去,自然有要去的道理。你也别在我面前这么长吁短叹了,我听得心里头怪渗得慌。”

他眼珠子骨碌一转,忽然想到了什么,笑嘻嘻地凑过来,朝玉珠央求道:“左右今儿你也无事,我看书也看得腻烦了,晚上我们一道儿去街上逛逛可好。我听卢挚说天桥上有番邦来的绿眼睛黄毛怪,长得可吓人了。”

“绿眼睛黄毛怪?”玉珠一时忍俊不禁,这要放在现代社会,绿眼睛黄头发该是多么标准的审美,到了如今,却生生地成了怪物。见秦铮一脸期待,玉珠也不好拒绝,更何况他,她在太医院一连工作了十来天,整日都闷在宫里头,也想出去走走了。

这么一说定,秦铮马上高兴起来,欢欢喜喜地去换了衣服,抓了钱袋子出来。玉珠见他这么兴奋,忍不住提醒道:“瞧瞧你,倒像只要下山的猴儿,这么皮。这眼看着就要秋试了,旁人都嫌念书的时间不够,倒是你还一门心思地想着出去玩儿。”

秦铮委屈道:“姐姐你可真是越来越狠心,以前在玉溪村的时候,你都让我多休息多玩乐,念书要适可而止。如今倒好,我好容易才想起出门走走,你又嫌弃我念书不认真了。”

玉珠呵呵直笑,当然不会把秦铮这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当真,拍了拍他的脑袋瓜子,跟于婶说了一声后,姐弟俩一道儿上街去了。

途中秦铮一直兴致盎然地跟玉珠提起绿眼睛黄毛怪的稀奇事儿,又说那些番邦人身上一股子鸡屎臭,让玉珠到时候远远地瞧着就好,千万不要靠得太近,免得熏到了。玉珠听得啼笑皆非,不知该如何回他才好。

其时尚早,街上行人如织,热闹得很。秦铮兴致勃勃地拉了玉珠去传说中的天桥看黄毛怪,可到了地儿根本没瞧见人,问了路人,才知道他们要晚上才出来。于是姐弟俩便先寻个地方吃饭休息,打算等到天黑后再过来看。

如今玉珠在太医院当差,每月都有俸禄,铺子那边每月都有不菲的红利,手头上甚是活络,买起东西来自然也大方不少。不过是逛了两家铺子,玉珠终于显示出她作为女人的购物天赋,而秦铮也开始大呼吃不消。

没奈何,玉珠只得就近寻了酒楼将秦铮暂且放下,二人点了几样酒菜边吃边聊。正是晚上用餐之际,酒楼里的客人越来越多,没多久便坐满了。几杯小酒一下肚,身旁的客人们就有些不受控制,大声地说笑起来,谈天说地,毫无顾忌。

起初姐弟俩毫无兴趣,只小声地聊天,直到左边桌上的客人大声嚷嚷着哪家府上帷薄不修,闹出了人命案子,玉珠心中忽然一动,竖起耳朵,仔细听那人怎么说。那客人喝得有些高了,说话不清不楚的,嘀咕了半天,玉珠才敏感地听到了一个“郑”字,脑子里顿时懵了。

难怪顾咏会一连几日告假,难怪他说有世交好友府上出事,原来出事的竟是郑家。

得知这样的事,玉珠哪里还吃得下饭,草草地收拾了一下,便和秦铮一起回家去。回去的途中竟不由自主地拐到了郑府所在的路口,果见大门口一片白皤。

玉珠一来没弄清楚郑家到底出了什么事儿,二来她的身份也不适合去吊丧,更何况,顾咏这么特意瞒着他,想必也有他的理由,故玉珠在路口站了半晌,就默默地和秦铮一道回家了。

虽没看成黄毛怪,但秦铮也不敢再提及此事,一路上他好几次想逗玉珠说话,可张张嘴又不知该说什么好。姐弟俩沉闷地走了一路,终于到了家。

第二日晚上顾咏才过来,容色憔悴,一看就是好几日未曾好好休息过。他进门时还强颜欢笑,一见着玉珠的脸色都知道自个儿瞒不下了,才拉了她去屋里,老实交代道:“阿览家出了事,他身子不好,郑家大哥又忙不过来,我便过去帮了他几天。阿览他不想让你知道,郑家的事,说起来实在不大光彩。”

但这事儿又哪里能瞒得过人,顾咏想着,与其让玉珠听旁人乱说,还不如他一一细说。

原来那郑侯爷原本还有两个妾室的,起先因郑夫人管得严,那两个妾室只得安安分分,这些年竟连个子嗣也没有。直到郑夫人后来得了病,每日里困在床上起不来,那两个妾室便动了心思,也不知吃了什么药,其中一个刘氏竟怀了孕。

郑夫人的性子最是严厉跋扈,这些年都将府里管得死死的,便是如今困在床上,也容不得那妾室将孩子生下来,竟趁着侯爷不在,寻了个刺儿将那刘氏教训了一通,当晚上,刘氏就小产了。

郑府子嗣不兴,这些年来也不过是得了两个儿子。这刘氏怀孕着实让郑侯爷欢喜了一阵,结果没想到郑夫人竟会下此毒手。夫妻俩为此大闹了一场,气得郑侯爷拂袖而去,好几日都歇在刘氏房里,连郑夫人的面也不见。

那郑夫人素来要强,哪里忍得下这口气,竟叫上自己娘家兄弟来府里闹。几人推推搡搡的,那郑家舅爷手里头一使劲,竟把侯爷甩开,后脑勺撞到了花园里的假山石,可怜那侯爷连大夫都来不及救治,竟然就这么去了。

郑家舅爷见自己闯了祸,赶紧就逃了出去,郑夫人吓得旧病复发,当晚就咽了气,这好好的侯府,居然一夜之间就这么毁了。

侯府出了这么大的事,哪里瞒得过上头,加上郑侯爷过世,朝上便有与他素来有过节的小人上书弹劾他妄言、大不敬、帷薄不修等好几项罪名。虽说陛下留中不发,但朝中官员纷纷避嫌,就连素来与侯府走得近的,这会儿也都恨不得闭门不出,假装不在家。郑家的丧礼,也是冷冷清清,一派萧条。

顾咏与郑览素来交好,如何能冷眼旁观,也不顾自己才提了职,匆匆向上峰告了假,帮着郑家忙前忙后,到今儿侯爷与夫人都出了殡,他才寻了时间过来见玉珠一面。

玉珠听罢了,想着当初在郑家时的点滴,不免唏嘘不已。她更担心的却是郑览,如今父母双亡,他一来袭不了爵,二来要守孝,连国子监的职位也保不住,就算郑家大哥郑广素来宽厚,但到底成了家长,府里又有李氏把持着,郑览这么在侯府住着,只怕也是艰难。

“郑公子那里可曾有什么打算?”想到此地,玉珠不由得担心地问道。

顾咏黯然道:“阿览说,侯爷生前时常念着故土,故出了百日,他就扶棺回祖籍,日后恐难再回京了。”

“再也不回来了么?”玉珠喃喃地说了一句,忍不住轻轻摇头。初见时那位看起来清清冷冷却温和内敛的少年,经历了这么多的挫折,如今,也不知成了什么模样。

遭遇问难

因记挂着郑家的事,玉珠连白天的差事也无精打采,频频地出错,引得张胜回头看了她好几回。玉珠心知于此事无益,只是到底担心,心不由己。

秦铮也得知了此事,想起之前在郑府时受过郑览的照顾,他特意去了一趟侯府,玉珠也趁机让他带了些滋补的药材给郑览。事到如今,她所能做的,也唯有如此了。

太医院这边,也因玉珠在验校医书时新加入的一道草药而引起了整个太医院的轩然□。那日玉珠正好整理到蛇毒这一章,因她在现代时去乡下曾被蛇咬伤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她特意从做中医的祖父和叔叔那里搜集过不少治疗蛇毒的方子,故颇有心得,便将那几个方子都悉数添了上去,没想到这一添,就引出了大麻烦。

每日编好的章节原本都要先给孙大夫过目的,因这两日宫里太后身体抱恙,孙大夫常在后宫奉药,并不在太医院,故这事儿就给耽搁了下来。没想到搁在孙大夫房里的誊抄本竟被人翻开,结果就闹出了事来。

这日玉珠才进了太医院,就见张胜一脸慌张地朝她直招手,玉珠不解地走近了,他赶紧将她拉到拐角无人处,紧张兮兮地小声道:“赶紧去找孙大人过来,刘大夫唤了一大群御医过来,要寻你书里的不是,我父亲已经被叫过去了。”

玉珠不解道:“所为何事?”

“说是那蛇毒的方子有问题。”张胜一脸无奈,苦笑两声,又道:“我们二人资历尚浅,如此年纪就被委以重任,虽说太医院里诸位不明说,但暗地里不服气的大有人在。就算今儿不出此事,也会有其他的事儿,左右躲不掉。”

玉珠略一思索,就知道出问题的方子是哪一个,但她对此十分自信,自然不惧太医院的各位。更何况,照张胜的说法,日后这样的责难只多不少,总不能每次都让孙大夫来解决。唯有将他们狠狠地震住了,日后想要再闹,也要仔细斟酌一番。

想到此处,玉珠朝张胜笑笑,一脸镇定地道:“无妨,我去看看。不必特意麻烦师父过来了。”说罢,深呼吸了一口气,大踏着步子走进去。

太医院的大厅里满满的都是人,有坐有站。因孙大夫不在。大厅上首的位子上端坐着太医院院判,张胜的父亲张天武,下首是诸位御医和低品级的吏目们。众人见玉珠进来,都齐齐地将目光投到她身上,眼神中有艳羡嫉妒的,有坐看好戏的,有关切焦急,更多的是幸灾乐祸。

玉珠嘴角含笑,缓缓步入大厅,仿佛没有瞧见众人一般淡然地朝张院判行礼问安。

张院判朝她微微颔首,示意她先坐下。待她坐好了,张院判才轻咳一声切入正题,问道:“秦大人,你看看,这方子是不是你的?”他将那誊抄本让到太医院小厮手中,那小厮躬身接过,回头将本子递给玉珠。

玉珠翻开扫了一眼,复又合上,淡淡回道:“是。”

她的话刚一落音,大厅里顿时响起一阵嗡嗡议论的声响。张院判似乎也没想到她竟如此爽快地承认,微微一怔,愣了好一会儿,又再次问道:“这方子里可是有半边莲这道药?”

玉珠又干脆地回道:“是。”

大厅里的议论声顿时又升了好几个台阶,闹哄哄地让张院判皱起了眉头。有几个有眼力的见他脸色不对,赶紧朝四周众人使了个眼色,大厅里好歹渐渐静下来,但仍有几个老太医朝玉珠怒目而视,一副恨不得马上冲过来理论的神色。

也许是玉珠面上太过镇静,张院判盯了她看了好一会儿,才沉声问道:“太医院里几位大人对秦大人的方子有些疑问,不知秦大人能否解答。”

玉珠颔首笑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张院判朝她点了点头,又转过脸朝一旁早已蠢蠢欲动的太医们道:“诸位有何问题,可向秦大人提出来。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有问题可以商讨,切勿作任何诋毁之言。若是再有人在后头嘀嘀咕咕地说什么乱七八糟的话,可别怪我不客气。”

张院判本就生得严肃,平日里也不苟言笑,此番又板着个脸冷冷的说话,的确把厅里的诸位太医们吓得不轻,皆唯唯诺诺地应了。也有脑袋瓜子机灵的,从他这话中多少探出了些口风,原本还打算向玉珠问难的,这会儿也犹豫起来。

几个脑袋一根筋的,这会儿早已迫不及待地冲了出来,指着玉珠责问道:“谁不知道半边莲乃是毒草,食用过量易致头痛腹泻乃至窒息而亡,如何能入药。秦大人贸然将半边莲编入药方,可知其后果?既然孙大人将验校医书之重任交与秦大人,你焉能如此粗心大意。”

“可不是,验校医书如此重任,你居然敷衍了之,如何担得上孙大夫的信任。果然是年经小姑娘,没点分寸…”

“…”

一时厅中热闹非凡,众人七嘴八舌地责难玉珠,唯恐落后一般。只有张老爷子和几位老资格的太医一言不发,时不时地瞄玉珠一眼,见她神态镇定自若,心中自有一番思量。

待责难的众人说得差不多了,玉珠这才施施然站起身,勾起嘴角朝众人自信地一笑,直笑得众人心中无端地发毛,她才朗声道:“诸位大人的问题,玉珠都听得真切。不过我也有问题想问诸位。”

她明亮的眼眸微闪,朝厅中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方才声音最大、质问得严厉的那位刘太医脸上,笑道:“诸位大人可曾用过苍耳子、马钱子、白头翁乃至夹竹桃?世人皆知这几位药有毒,为何还要用,只因马钱子可止痛,苍耳子可解表,白头翁解热,夹竹桃强心。既然这几位剧毒药材皆可入药,为何半边莲就入不得?”

“这——”众人一时哑口无言。玉珠不待他们回答,又继续迫问道:“半边莲的确可致毒,但方才刘大人也说过了,过量致毒。而我这方子,诸位大人想必早已传阅过,上头清清楚楚地写着每方半钱,并非致毒的剂量。”

众人当初听刘太医说起玉珠将半边莲入药时就已群情激奋,一门心思地只念着要责难她,哪会注意那方子的剂量。这会儿听她说起,又赶紧去取了方子仔细查看,果见上头写着半边莲半钱,顿时无语。

唯有刘大人仍是冷笑不止,喝道:“不论是苍耳子、马钱子,还是白头翁、夹竹桃,前朝医书中都曾有记载,言其药用功效。可这半边莲,老夫只记得书中记录其毒性,从未道过其有解毒功效。不知秦大人从何处得知半边莲可用于解蛇毒?”

众人原本有些偃旗息鼓,听刘大人这么一反驳,立刻又来了精神,纷纷附和道:“可不是,哪本书上有过记载?”

玉珠只是淡淡地笑,绕着厅中来回走了一圈,赫然一回头,又问道:“那诸位又可曾见过哪本书中有记载剖腹可救人?可孙大夫不也成功了。医书原本就是大夫所编,前人无记录,并不表明此药无用。《本草经》中登录药草三百余种,载方不足百,至《伤寒论》方剂增至二百余首,再到《新本草论》载药八百五十种,方剂六千余。敢问诸位,这《新本草论》中新增的五百余种药材,是否都在前人书中记载过?”

诸人一时哑然,就连刘大人额上也渗出了汗。不过这老头子素来倔强,怎会被轻易说服,僵着脑袋拗道:“就算如此,那半边莲从未有人试用过,如何能贸然入书。若是有什么意外,敢问秦大人可能负责?”

玉珠昂首道:“谁说无人用过。”她环首四周,勾起嘴角,“去年归德侯府家的小少爷为五步蛇所伤,我就曾以半边莲入药为其解毒。十日后李公子余毒尽清,想必当日去府上诊治的同僚还有印象。”

“原来当日为李少爷解毒的大夫是秦大人,”张老爷子忽然发话,又惊又喜道:“当日去侯府诊治的正是老夫。李少爷为五步蛇所伤,原本性命堪忧。好在有人处理得当,一面将毒血挤出,一面又覆上解毒草药,这才救了他的性命。我还道是哪里来的山野高人,原来是秦大人出手。”

张老爷子虽只是个御医,但他在太医院几十年,资格最老,声望最高,连他都如此说了,厅中诸人自是信服,方才责难的诸位也多止了声,只瞪大眼睛看热闹。

那刘大人却是个犟性子,连张老爷子的话也不信,只冷冷笑道:“谁不知你们张家的孙子跟着孙大人学徒,自然是自家人帮自家人。”

张老爷子见他水火不进,也难得理会他,倒是上座的张院判见自己父亲被刘老头弄得没脸,心中甚忿,不悦地看了那刘大人一眼,目光森然。

玉珠也知道单凭自己一双嘴,想要说服众人和这倔强老头子实在难上加难,若要让他们服气,唯有见真章。心中一动,正要说话,忽听得门口有人懒洋洋道:“既然刘大人信不过我徒弟,那我们不妨一试。左右最近大理寺又判了几个死刑犯,拉过来试一试不就成了。”

众人闻言,心中巨震,齐齐回头,只见一身绯红官服的孙大夫慢慢吞吞地踱进院子来,因方才大家都盯着厅里,未曾注意外头,竟连他何时进得门都一无所知。

“素闻刘大人最善治虫蛇叮咬,不如就和我这不成器的徒儿比一场。这丫头就用桌上的方子,刘大人您用您的祖传技艺,大家瞧一瞧,看到底是谁的法子更凑效。刘大人意下如何?”孙大人斜着眼睛瞅着他,一副你敢不敢比试的神情。

就这当口,刘大人哪里还能说不,自然是硬着头皮应了,又道:“且看日后分晓。”说罢,拂袖而去。

孙大人叉着腰,看着他走出大门,笑了一声,朝众人挥挥手,道:“还凑在这里做什么,赶紧干活儿去,小心挨骂。”

大厅斗医(一)

大厅里很快只剩下孙大夫与玉珠二人。玉珠感激地看着孙大夫,欲言又止。方才她心中不是没有闪现过要试验的念头,但到底是现代人,脑子里绝没有拿人试验的想法,只琢磨着是否该寻两只动物,没想到孙大夫会突然站出来。

明眼人一看都知道孙大夫这是站在她这边,若是此番比试她输了,孙大夫只怕——

“还没开始比试就摆一副苦瓜脸给谁看呢?”孙大夫一巴掌盖到玉珠的头顶上,怒道:“你师父我的名誉可都在这上头,若是胆敢给我输了,要你好看。”

玉珠摸着脑袋往后跳了两步,躲开他的第二次袭击,远远地高声问道:“师父您也不怕我真输了。”

孙大夫摸着下巴哼哼直笑,“就凭那刘老头子?若对手是张老爷子,你倒是可能敌不过。那老爷子擅长医治蛇虫叮咬,于此颇有些心得。至于那刘老头,不过是平白在太医院了混了十来年,运气好些没遇到过什么疑难杂症,就自以为自个儿天下无敌,真真地好笑。这回非要把他弄个灰头土脸不可,看他还敢动不动就在老子面前叫嚣。”

玉珠一时无语,睁大眼睛瞪着孙大夫发了好一会儿呆,最后还是摇摇头,自顾自地出了厅。方走到门口,又听到后头孙大夫道:“御药房里可没你要的那些药,这几日就且放你假,回头去把要用到的药材收集好,十日后就在此地比试。”

他顿了顿,直到玉珠都以为他已经说完了准备提脚要走时,又听到他在里头仿佛自言自语地低声道:“这白花蛇不知是否有药可医?”

玉珠心中一动,回头去看孙大夫,他却将头别到一边去,仿佛根本瞧不见她。

白花蛇也就是后世常说的银环蛇,黑底白环,常见于西南等地,于夜间活动于田间、水边,剧毒无比,人被咬伤后常因呼吸麻痹而死。若孙大夫果真用它来做比试用,就连玉珠也没有十成的把握能治好。

不过既然孙大夫都说那刘太医于蛇虫一道并无多少研究,想来也不会比她高明多少。更何况,她还有专门医治蛇毒的半边莲。如此一想,她心中大定,先回御药房询问库房的药材。

一进御药房,屋里的吏目们都纷纷围过来询问此事,得知玉珠要与刘太医斗医,这些年轻人个个都来了劲儿,纷纷出言献策,还有个素来与玉珠交好的叫做鲁耿的小伙子主动将家里的方子献出来,说定要狠狠地出个风头,让那些老头子们不敢小瞧他们御药房的人。

玉珠得了他们的鼓励,更是信心倍增,又将自己和刘太医闹出矛盾的事由说了。这些年轻人到底不是意气用事之人,听罢了都沉吟不语,过了许久,才有人郑重问道:“这半边莲到底是毒物,食用过量易致中毒身亡。我们虽看不惯刘大人,但也不能因此而贸然赞同你的意见。若是这半边莲果真试验过,我们自然是信你,但若是——”他言尽于此,其意昭然。

玉珠见众人面色肃穆,也一改之前的笑颜,正色回道:“绝无妄言。”

众人听了,相互对视一眼,沉吟半晌,俱起身道:“这十日内但有差遣,莫敢不从。”

玉珠如何敢正经使唤他们,不过得了他们的信任,心中好歹更有了底气,朝众人躬身行了一礼,认真道:“定不负重望。”

这日玉珠早早地回了家,先去同仁堂寻钱掌柜,请他帮忙去药农手里收药材。那钱掌柜在铺子里做了这么久,于中药亦略有所知,翻开玉珠开出的单子瞧了一眼,顿时吓了一大跳,结结巴巴地问道:“秦…秦大夫,你这方子…莫不是写错了。”

“半边莲、天南星、蜈蚣、全蝎…”玉珠将单子上的药名念了一遍,抬眼看他,淡然道:“没错,你就照这个单子给我收。七日内一定要收到,否则——”她轻描淡写地将太医院斗医之事说了一遍,直把钱掌柜惊得张开嘴半天合不上。

“秦…秦大夫要靠这些毒物来治蛇毒?”钱掌柜好歹回过神来,想起来疑惑地问道。

玉珠莫测高深地笑笑,“你别管,且帮我收来就是。我七天后过来取。”说罢,也不再理会钱掌柜的问题,起身告辞。

这太医院斗医之事很快就传了出去,方到申时,顾咏就匆匆地过来了,一进门就冲到玉珠跟前问起此事,待听得玉珠答了,他也半天没说话。发了许久的呆,他好歹回过神来,咬牙道:“既然如此,那也顾不得藏拙了,玉珠你就让那些老头子们正眼瞧瞧你的本事。”

玉珠见他一脸忿忿然,倒比她还要激动,不由得忍俊不禁,笑道:“你这是什么表情,好似被人问难的人是你一般。”

顾咏朝外头看了一眼,确定无人,伸手揽住她的腰将她拥在怀里,紧紧贴着她的脖子蹭了好一会儿,才低声耳语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听到你被那些老头子们为难心里有多着急,恨不得以身代之。也是我考虑不周,若不是我当日让你去太医院,如今也不至于受这委屈。都是我不好——”

他说到此处心中更添愧疚,简直快要说不下去,想了一会儿,又道:“待这次比试过了,不然还是辞官吧。左右我们也不靠那点俸禄,我虽说官位不高,但家里头还有几个庄子铺子,不怕养不活你。”

玉珠贪恋他怀中的温度,靠在他胸口一动不动,直到听到此处才缓缓抬起头来朝顾咏白了一眼,又捶了下他的胸口,嗔怪道:“我哪里要你养活了。”

她难得做出这般羞恼神情,目光流转间风情无限,只看得顾咏心猿意马,恨不得立马吻上去。但玉珠却仿佛没看到他炙热的眼神,低下头,复靠在他胸口,喃喃道 “这回的事情却是我早就料到的,师父那里想来也猜到了,不然也不会提出斗医的主意来。若是我败了,轮不到我辞官,想来在太医院也待不下去,可若是赢了,日后太医院的各位便不会妄动,我又何必再辞官。你也知道,我在太医院并不出诊,所为之事不过是这本医书。若能成书,亦不枉我一番辛苦,更重要的是,于杏林界大有裨益。我虽只是个小小的大夫,没有成就千古名声的奢望,却也希望此书能救治千万黎民百姓,算是为我自己积福了。”

顾咏听到此处,心中大震。他心中所想所念的只有玉珠一人,却不知她的心中原来如此宽广。

才过了五天,钱掌柜就亲自将药材送到了府上。玉珠一一清点过了,又将药材做进一步处理。收到的生天南星做成姜南星,因时日有限,只在水中浸泡了三日后就将其晒干切片,又拌入姜汁,吸收殆尽后方才制成。全蝎和蜈蚣都重新晒干,半边莲一半切片晾干,一半留存作捣汁用。

终于到了约定的日子,玉珠早早地换了衣服进宫。太医院里早已站满了人,刘大人竟比玉珠到得还早些,也穿着身绿色的鹌鹑袍,冷冷地瞧着她。

待整个太医院的人几乎全到了,孙大夫才姗姗来迟。今日他难得地一脸肃穆,端着架子一步一步地踱进门,走得极慢,每一步都发出沉沉的声响,仿佛踩在人们的心口上。

“诸位都到了。”孙大夫环顾四周,缓缓开口道:“昨儿我将此事上奏给陛下,陛下甚为重视,只是——”他话说到一半忽然停住,众人齐齐地卡在嗓子眼,只待他继续下去。

孙大夫故弄玄虚地顿了好一会儿,才淡然道:“只是诸位也知道,本朝的规矩,若是死囚试药后仍侥幸未死,便可赦免其死罪。可陛下说了,这两位死囚都是罪大恶极者,不可轻易赦之,故让本官斟酌处理。本官思来想去,这比试之事早已传出去,自不好取消,为今之计,唯有取白花蛇试毒。若是这两个犯人能在白花蛇下活得性命,那也是他们的造化,命不该绝。不过二位大人可就麻烦了。”

他话一说完,众人马上议论纷纷。白花蛇乃剧毒,一旦咬伤无药可医,这孙大夫用此蛇试毒,莫不是自知徒弟取胜无望,索性将这两个犯人一并毒死了,反而分不出胜负。

刘大夫眼中忿忿,正要发话,这厢玉珠开口道:“无妨,只要时间得当,便是白花蛇亦可医治。”

厅里顿时哑然,众人不敢置信地看着她,不敢相信方才的话出自她口。张老爷子与张院判对视一眼,目中各有思量,一旁的张胜则没那么多想法,一听说玉珠可医治白花蛇毒,早已喜出望外,乐不可支。

刘大夫见玉珠应下,怎肯示弱,也赶紧上前高声应道:“白花蛇就白花蛇,只要秦大人能医治,本官自然也能医。”

“好!”孙大夫大声笑道:“既然二位大人都应了,那我们便不必浪费时间。”说罢,伸手拍了拍,厅外马上有人回应。很快的,就有人抬了两只黑布包裹的笼子进来,那人将布头掀开,只见笼中骇然圈着两条三尺来长、黑白相间的白花蛇。那蛇猛地见光受了刺激,忽然抬起蛇首,红蕊吐出,露出森森的毒牙,怪谲而诡异。绕是诸位大夫见多识广,猛地瞧见它们,也都齐齐地吓退了好几步。

斗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