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顾吟霜

她应该是顾府三房最受宠的大小姐,尽管是庶出,可她有个让父亲宠爱的姨娘,日子过的顺风顺水,在迎春院的那五年,即便是妹妹顾吟芳出生了,也无法改变她在三房的地位,她和姨娘长的很相似,她嘴巴甜会哄父亲开心。

顾吟霜过的怎么样的日子,但凡有丫鬟犯了错,钱姨娘就会在她面前惩罚这个丫鬟,小姐的衣服没有及时放好,小姐的东西不见了,小姐的花死了,小姐的羹汤凉了,小姐腿酸了…

渐渐的,顾吟霜的世界里,任何事情都必须是顺着她的心意的,才三四岁的时候,就是路上一群搬家的蚂蚁挡着路了,她也要命人那热水烫死了它们。

她学会了如何掩饰,如何不着痕迹地达成自己的心愿,如何除去自己眼中不痛快的事情,顾吟欢的出现起初并没有让她多有留意,直到五岁那年大年初一拜年的时候,祖母无意间说起来七妹长的和父亲很神似,顾吟霜一下有了关注点被夺取的感觉。

那不就是个路都走不好的小丫头,顾吟霜不屑,但小小年纪的她却没有办法做到视而不见,于是她开始想着法子去整这个不起眼的妹妹,直到吟欢重生。

之后的故事像是从她手中飞跑了似的难以掌控,最初那只是不喜欢的情绪渐渐的加深,直到吟欢去了紫荆院,顾吟霜才深刻明白过来,她若在,她这辈子都不痛快,凭什么一个在她眼皮子底下什么都不会傻傻的人可以被过继去,她所有的荣华富贵都应该是自己的。

人的妒忌心是无限大的,尤其在一次一次碰面和比较之下,顾吟霜那妒意再难掩盖,她和七妹之间,只能有一个人过的好,而那个人,必须得是自己…

南山寺的计谋失败后让她意外遇见了陆重岩,这个前半生将和她纠缠不休的男人在第一面的时候就被她吸引了,在钱姨娘的培养下,她懂得如何去引起异性的好奇心,包括眼前才十一二岁的陆重岩。

她永远只爱她自己,而所有的事情,从来都是只为她自己考虑,姨娘有庶子了,她这个庶姐的地位也会高起来,所以钱姨娘冒险调换孩子,一次一次的落空不断地滋长着她内心的恨意。

顾吟欢这三个字已经在她心中着了魔,她非除去可,到最后她设计想要利用这个爱慕自己的男人,去让那个她非除去不可的眼中钉身败名裂。

而避暑山庄那一次七妹的反击却让她和这个叫陆重岩的男人彻底的联系在了一起,再难分开,他沉迷于她,她别无选择,顶着全城的流言,那日前去避暑山庄所有人异样的眼神,她依旧那般高调地嫁入了将军府。

吟欢的成功和那皇上的赐婚无一不刺痛她的心,即便是在将军府,顾吟霜还是想要让这个妹妹永远的惨败,于是她邀请了祁家二小姐,和丈夫一起在她面前提起八王府的三少爷,提起山匪,不经意地透露着如何联系那些山匪的中间人…

可越是如此,她就越没能如愿,吟欢还好好的,到今天为止,她顾吟霜在颠簸的马车内不知道要去向何处,而她却在平王府内做她的平王妃。

顾吟霜有太多的不甘心,不甘心自己失去了这么多,姨娘死了,妹妹不再听自己的,那个最宠爱自己的男人,这么轻易的就离开了,而她应以为傲的这张脸,此刻却面临着毁容的结果。

马车骤然停下,帘子被打开了,孙氏夹起帘子透透风,马车内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药味混杂着久居不出的霉气。

“二弟妹,你是否要喝水?”孙氏看了她一眼,从一旁奶娘手里取过了水袋子,进了马车要喂给她,顾吟霜抓住了她的手,“我们这是要去哪里?”

“二弟妹,不管去哪里,我们是不会再回来了。”

“我是顾家的子女,怎么就不能回临安了。”顾吟霜不愿喝水,连去向都不知道,以后的日子会变成什么样子。

“你现在是陆家的儿媳妇。”孙氏见她不喝直接下了马车,望了一下远方的天,已经走了好几天的路了,“我劝你还是想清楚的好,临安城的一切也和你没有任何关系,包括陆家。”

行程半个多月,他们终于到了一个镇上,在镇上呆了一天,直接去了小镇附近的一个相对富饶的村子里住了下来,屋子是从别的搬到镇上的人家手里买下来的,所有的人都遣散了只剩下陆夫人身边的一个老妈妈和几个孩子身边的奶娘,陆夫人看这比陆府差了不知道多少的屋子,转头看了一眼陆将军,后者迈步走了进去,“今后我们就住这里了。”

“老爷,难道我们一辈子都住在这里了!”陆夫人追了进去,她怎么可以住在这里,别说前院后院的,连个像样的大门都没有,刚才一路过来,到处都是在地里干活的人,难道她今后就要和这些人打交道。

“不是我们这辈子,而是重海他们一辈子也要住在这里,以后的子子孙孙都要住在这里。”陆将军加重了语气,皇上的饶恕是建立在陆家受控制的前提下,这镇上的县官就会按时把他们的情况上报上去,陆将军没有别的期待,只希望将来的某一天,对陆家这惩罚会解除,陆家的后辈还有机会回去。

之前听到和如今真正身临完全是两回事,陆夫人瘫坐在了椅子上,陆将军却没空去安慰她,让几个奶娘把其中一间屋子打扫干净,把二儿媳妇先抬到了屋子里,再继而收拾其余的地方。

他们带来的行李说少也不少,起码能让他们在此过的安安稳稳,陆将军征战一生,对这样的结果,他已经很满意了。

在场的有哪一个经历过这样的生活,清晨起来要自己在厨房里忙碌做饭,还要下地务农,开始的半年,大家都没适应过来,陆夫人一直养尊处优,到最后也无法适应,有个老妈妈在身边,过着比过去简朴太多的被伺候生活。

顾吟霜的伤好了,在这个医术比临安差太多的地方,她的脸终究没能恢复,屋子里所有能够衬到她脸的东西都被扔了,她被迫要去熟悉这些孙氏已经熟悉的东西,清晨天不亮起床去厨房里做饭,要照顾已经一岁半的女儿,偶尔还要和孙氏一起去田里摘菜。

这样的日子对她来说太过于煎熬,听不到临安的任何消息,河边田里那些山村妇人说的话又这么粗俗无礼,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山。

她要逃离这里。

顾吟霜终于决定离开这个村子,她准备好了所有的东西,里面有顾吟芳给的二百两银子,还有自己偷偷攒下的一些体己,她拿着布遮盖了自己的脸,趁夜悄悄离开了这个村子。

可外面的日子哪里有顾吟霜想象中的这么容易,她逃离了那个县城,逃到了另外一个城里,她想要过让自己舒服的日子,可随处一座普通的宅子都能要走她积蓄中的大半,她头上裹着布的样子惹人注意,随时会有人对她这样只身一人的人下手,她只能在客栈里暂住下来。

半个月之后,她就开始后悔了,离开了陆府,离开了那个村里,她没有办法过下去,于是她想去顾吟芳那里,顾吟芳家并不在临安城,只要她不进临安,就不算抗旨了。

路途遥远,当顾吟芳收到陆将军的书信后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此时已是第二年春,顾吟芳派人沿着去往陆将军那条路上找,来回几次只在顾吟霜停留过的那个城里打听到了一些消息,其余的消息就再也没了,二姐失踪了…

年复一年的春天来临,皇帝驾崩,新皇登基,大赦天下,陆将军旧伤复发去世了,陆夫人没多久也跟着去了,六王爷和平王爷求情,新皇允许陆家搬离村里,不必祖辈在农耕之上,若有才能,陆家后辈亦可行商,但陆家女子仍不得嫁给官宦。

陆重海带着妻子和儿子,还有陆重岩的两个女儿到了城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又是一个开春的日子,陆重海已经在经商的道路上略有所得,而那个当初七斤八两的小姑娘,如今也已经亭亭玉立,陆茜惜已经嫁人,陆茜伊年芳十四。

集市的街上,陆茜伊陪着孙氏出来买东西,脱去了儿时稚嫩的陆茜伊遗传了顾吟霜大部分的美貌,令孙氏欣慰的是,这孩子的心地却十分的好,人也温顺。

两个人买好了东西刚要回去,忽然旁边的小巷子里逃出来一个人,似乎是被人追着打的,衣衫褴褛,直接冲到了她们面前,摔倒在地上。

那□的手臂上全是伤痕,从头发上依稀辨认是个妇人,陆茜伊从怀里拿出钱袋子,怜悯地看着她,拿出银子放在了她的面前。

那妇人抬眼瞥见了陆茜伊,伸手就抢过了那银子,听着身后那追逐的声音,起身推开了孙氏和她就跑了,陆茜伊赶紧扶住了孙氏,回头去望,人已经远了,她只觉得莫名的熟悉,却记不起什么。

那疯疯癫癫的人不断的跑着,风吹开了她包裹在脸上的布,露出了半张狰狞的脸…

作者有话要说:此章节完全地阐述了关于二姐不作不死的全过程

126、番外二:蒋茹茵

126、番外二:蒋茹茵

番外二:蒋茹茵

她是蒋公家长房嫡出的大小姐,祖父功勋赫赫,父亲是蒋家的族长,母亲来自世家贵女,有个已经位列四妃之一的姑姑,她的出生甚至比她的两个哥哥更加让爷爷和父亲喜欢,而她从出生开始身上就承载了寻常人所想象不到的未来。

蒋家的嫡长姑娘令人羡煞,她总能拥有最好的东西,在这个庞大的蒋家中,同为姑娘,她的生活比别的堂妹们高出太多。

在她出生的第一年,蒋公就为她修建了一座榭水阁,后方就是蒋家漂亮的内府湖,她从陪伴着她一起长大的丫鬟随便一个出去都比小户人家的小姐还要知书达理,蒋公尽力给她最好的,而她的姑姑晋妃也为她请着宫中的教养嬷嬷教导她礼仪。

在整个临安城中,她是高不可攀的。

而她这一生的命运,从出生那一刻就已经有了定夺,她做的很好,祖父和父亲都很满意,三岁识字,五岁针线活就要做的熟练,饱览诗书不说,她还是跟着哥哥们一起在蒋家的书堂里念书,蒋公即把她当男儿来培养,又必须学着女子该学的。

在四五岁时,蒋茹茵还不是很懂得,她常常会拿着自己新绣的画新写的字跑去给蒋公看,想要获取祖父的夸奖,那时候的蒋公总喜欢把她抱到自己的膝盖上,指着书桌上那大今的疆土,各地的民聊告诉她,她只要把女子该学的学好,无须学精,她该学精的是今后怎么辅佐自己的丈夫,怎么在另外一个比蒋家不知道凶险多少倍的地方好好的生存下去,庇佑蒋家。

小小年纪的蒋茹茵还不懂,甚至会觉得有些沮丧,不能理解为什么哥哥们学的都比自己少,直到八岁那年,姑姑请旨回蒋家,那浩浩荡荡的皇家军队往蒋家前来,整个蒋家都要在蒋府门口跪迎,包括她一生崇拜的祖父。

母亲告诉她,她将来要成为姑姑那样的人,甚至比姑姑更高的人,进那高高的宫墙里去,那里很凶险。

蒋茹茵看着身为晋妃的姑姑即便是再想和她们亲近,在众多宫人之下还是要摆出她的威严和淡漠,也就是那个时候,她见到了表哥第一面,那个在她眼里就是被宠坏了的三皇子。

晋妃不能和蒋公和蒋父单独相处,她和身为族长夫人的蒋夫人单独呆了一会,蒋茹茵也有了机会就近见到了这离家多年的姑姑,很漂亮,在她怀里很舒服。

“父亲真的决定要把她也送进宫去。”晋妃爱怜地看着蒋茹茵,过去她也是不懂的,可是在真正入宫之后她才发现,那里和外面和蒋家完全不一样,要这样小心翼翼地活着,容不得一点差错,相比之下,她更愿意这个侄女能够无忧无虑地活着,以蒋家的背景,她能够嫁的很好。

“你也知道的。”蒋夫人微叹了口气,自己生长子的时候,老爷和公公都没这么高兴过,蒋家不缺男儿,从她肚子里出来的,是女孩子才最精贵,她就是不愿意,这孩子的以后也早已经安排好了。

晋妃没再说什么,只是摸摸蒋茹茵的头,送了她一些东西让她出去玩了,姑**两个人还有话要说。

这个年纪的她早已经能够听懂大人们的意思,她知道祖父说的那个地方和这里不同,所以她才要学的更多,这样才能活的更好。

屋外苏谦泽有些不耐烦,看到远远走来的蒋茹茵,忽然起了捉弄的心,叫随行的太监去找点虫子过来,站在那等着蒋茹茵过来,就把虫子往她身上丢。

“小姐!”蒋茹茵身边的丫鬟惊呼了一声,蒋茹茵转头一看,两条毛毛虫一条挂在自己肩上,一条在袖子上吊着,她瞥了那丫鬟一眼,“拿掉。”

丫鬟很快拿着帕子把虫给捉了下来,苏谦泽很失望,这丫头怎么这么冷静,在宫中这一招可是屡试不爽,二公主她们每次都吓的哭,怎么到了这里一点效果都没了。

“三皇子殿下。”蒋茹茵给他行了礼,苏谦泽站在花坛边上看着她,比那娇滴滴的公主要胆大一些,在阳光的衬托下,蒋茹茵年幼的脸上那淡淡的沉稳让苏谦泽印象深刻,许是这一面的印象太深刻,直到最后,苏谦泽的心中停留的还是那一年临夏,蝴蝶飘飞,鲜花四溢,阳光底下淡紫色的身影

晋妃地这一次来临,给蒋茹茵心底留下了许多的震撼,她开始收敛起了那些性子,学着永远一副笑脸对人,要笑的无害,笑地让人舒适。

她承载着祖父和父亲的希望,她不能够出错,这个才八岁的小姑娘心底渐渐有了家族这个概念,她出生能够拥有这么多是蒋家给的,而她的一生也将要为蒋家的荣耀奋斗。

九岁的时候蒋茹茵就能自己主办小的宴会,邀请临安城中的各家小姐,祖父说过,别小看了妇孺的力量,通常能够影响一个男人的除了君主财富地位之外,还有就是他的枕边人,那些夫人圈子里流传着的是男人不懂的另外一种文化,而她就要和那些世家小姐都打好关系,谁也不知道其中的哪一位将来会成为哪个高府中的夫人。

在认识顾家七小姐的时候,蒋茹茵已经是这个圈子里的第一人,每年她都会举办数场大大小小的宴会,能被她邀请到的小姐对她们来说也是一种荣幸,在哪里不仅仅能够认识很多身份比自己高的世家小姐,还能够见到不少世家少爷。

而她的婚事也渐渐提上了日程,蒋公父亲什么都没说,她这些年进宫的次数并不少,也有幸见过皇上一面,倘若她的未来要和姑姑一样嫁给当今圣上,蒋茹茵心底有那么些许的不甘心,母亲甚至还打探她对三皇子表哥的意思,蒋茹茵就学着祖父那样,什么都不说,该来的总会来的,她只需要为即将到来的做好准备。

也许就是因为她谁的关系都不错,蒋茹茵的身边,真正交心的也就一个程碧儿,还有后来的顾吟欢,尽管母亲说过,可以有相好的朋友但不能交心,因为你永远没有办法预料到未来的一天,她们所知道的事情会对你造成多大的伤害,过去的无心之说更有可能毁了一个人。

但她到最后都觉得庆幸,她还拥有着这样一份来之不易的交心,更庆幸当初帮了顾家七小姐,那个最后成为了大今朝传奇王爷的王妃,笑起来眉宇间总透着一股可爱的姑娘。

十五岁那年,一道突如其来的圣旨把她那悬乎的婚事一锤定音,很多人都想不到,她不是入宫做皇上的妃子,而是封了太子侧妃。

那也仅仅是不知道的人想不到,蒋公早在两个月前就把这件事知会给了蒋茹茵,她只是惊讶了一下,随后就投入了出嫁的准备。

很多人觉得这赐婚有些不值了,蒋茹茵的身份比太子妃可半点不差,只不过太子大婚的时候,蒋家大小姐还小,现在太子还没登基,侧妃虽为妃,比太子妃可差远了,孩子生出来也只能先算庶的。

看的明白的人知道蒋家这就是表达了他的立场,他们永远只会站在当权者,如今是皇上,将来就是太子继位,那些要嫁给三皇子的传言瞬间被击破。

大婚,洞房,蒋茹茵做好一个太子侧妃应该做的事情,尽心服侍太子殿下,比太子妃花更多的心思下去,她这一辈子再难体会到为一个人心甘情愿去做一些事情的感觉,她花心思研究太子的喜好,太子的脾气,努力去迎合,还必须让太子殿下感受到她作为一个女孩子应该有的小脾气。

祖父说过,一味的迎合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会厌倦,一味的为难他,他同样会失去兴趣,男人就是你手中的风筝,线在你手中,你就要适时收放,紧了他会想逃,松了会掉下来,这是她这辈子都无法松懈的一件事。

也许这道理对所有嫁了人的女人都适用,可她还需要加上太多在其中,他是殿下,必须是高高在上的,她需要诚服,还必须能够追随的住她的脚步,初入太子府的时候,蒋茹茵觉得她这些年学的还远远不够,这个心思难以揣摩的男人,身上有些可以让她着迷的太多优点,但她却得牢牢守住自己心,一旦失去了这个,她在后宫难以生存。

越是高贵的身份,老天就要给越多未来的磨练,大哥的扶不起,她为此和太子妃做了三年不孕的交易,失去了她的第一个孩子,那是她这么大,第一次哭的这么伤心,她不能告诉那个男人,不能告诉蒋家,在太子府中,她不能让人寻到一点她落胎的消息。

伤心过之后她还得站起来,她得到的越多就意味着会失去更多的东西,人不可能什么都抓在手中。

三年之期过去,太子妃对她开始警惕,蒋茹茵从容地应对着,如愿地再次怀上了孩子,安全地保下了肚子里的孩子,直到这两个软糯的小家伙出生,蒋茹茵觉得这一切都不算白熬。

有了两个孩子的注意,太子往她这里来的越加频繁,蒋茹茵明白了姑姑曾经说的话,守住自己的心,等着你生下孩子,把心给你的孩子,这样才能在宫中好好的过下去。

渐渐的,她开始习惯了这一切,临安乱之后,她去看过一回三皇子,那个给她留下过不少回忆,甚至在新婚之夜过来说要带自己私奔的男子,安静地关在那个冷冰冰的地方,对外说的斩杀,实际上是这样暗不见天日的囚禁。

蒋茹茵站在栏杆外很久很久,那个身影始终不肯回过头来看她一眼,她知道为什么他会选择以卵击石,他不过就是想证明他也可以坐上那个位置,他只是比太子晚了几年,只是不是从皇后的腹中出生,他也有宏图大略,他也能给天下百姓太平盛世。

直到皇帝驾崩,像是被遗忘了的,大赦天下并不包括这个还被囚禁的三皇子,蒋茹茵没有再去看过,忙着大丧,忙着新皇登基,忙着受封。

苏谦阳应当是真的很喜欢她,给了她蒋贵妃的封号,她在那后宫中除了皇后就是她,而太孙晋位的太子殿□子不好,蒋茹茵已经生下了二子一女,她的地位谁都无法撼动,连皇后都要给她几分面子。

若干年之后,当皇后被废,太子病逝,她的儿子登上那皇位,蒋茹茵这样和吟欢说着:

我这一辈子太累了,如今真的可以松一口气了,昨日太上皇还与我开玩笑,说要带我去平王爷带你去过的地方玩,都一把年纪的人了,我说我才懒的再伺候你了,伺候你一辈子了,他却说,这回谁也不伺候谁,咱们就像寻常百姓夫妻那样,去想去的地方,做一对寻常的夫妻,吟欢,你说我是不是熬出头了

吟欢笑了,远远的是宫人唱的曲子,“琴瑟弦,琵琶语,高山流水觅知音,共谱一曲相思引。浅黛如水,柔眸微启,斜倚轻风里,淡看花开花落。指捻花香,步步生莲,一帘幽梦里,闲观云卷云舒。凝眸远望,望尽天涯路,等你来看细水长流,你不来,我不敢老去。”——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凉子写的好有感觉啊,好想开蒋姑娘的书,呜呜呜呜呜呜,大家看着有木有感觉有木有有木有

127、番外三:顾吟芳

番外三:顾吟芳

她从梦中惊醒,外面雷声作响,窗外是雨水拍打窗沿的声音,而天边那骤现的闪电时不时地照亮屋子,显现出屋子内的摆设,简单的一张床,两张桌子,还有几个柜子,墙壁上似乎挂着几幅画,忽闪的光线看不清晰。

又一阵雷声,刚刚才闭上眼睛的她再度睁开,怔怔地听着外面那狂风作乱的声响,春雨竟也这般的肆虐。

顾吟芳干脆起来,披了一件简单的外套打开门,一阵劲风吹来,险些站不稳,院子里东西被吹的翻来滚去,远处天空中那瞬间出现的闪电,仿佛要劈开了那天,她觉得有些冷,关上门回到床上,躺着睡不着。

第二天起来,院子里果真是凌乱一片,几个尼姑早就开始收拾了,前些天晒下的药草此刻吹的满地都是,顾吟芳过去帮忙,平日里照顾她的尼姑也没再拒绝,每到这样的天气,这山里尤为的吓人,狂风作不说,大雨拍打在屋顶上随时要穿下来似德,顾吟芳端着筛子放到了架子上面,住持带人来巡查,看损失的情况。

雷雨过后的天好的出奇,天晴气朗,清早吃完早饭她的第一件事就是读早课,和一众尼姑到大殿中做早课,下午午睡过后就要跟着几个尼姑去后山采药,要么就是种菜摘菜,有时候还会听住持讲经文,晚上还要自己做针线活,在庵堂里的日子,她一点都没有闲下来。

起初来这里的时候,她不情愿,也不甘心,吵过闹过甚至想逃回去,这枯燥的生活多一刻都想死,可渐渐地,她居然喜欢上了这样的日子,这里到处充斥着宁静的气氛,让自己心安,她渐渐明白,人这一辈子,最大的所求,应当是让自己心静的生活,而不是在顾府中那整日算计,不得安生的日子。

吃过了简单的午饭,顾吟芳跟着两个尼姑去了后山,部分菜,水冲的都见了根,路不好走,回来的时候鞋子上沾满了黄泥,顾吟芳打了水,把鞋子洗干净了晾在院子里,门口那就来了两个尼姑,说是有事找。

顾吟芳过去后,是当初接她的其中一个尼姑,她递给她一封信,说起了顾家那的事,顾吟芳安静地听着,直到她说起现在就是个好时候,微微一抬头,那尼姑笑道,"顾小姐可以装病回去了。"

"不是两年还没到么。"顾吟芳见那尼姑笑着的样子,一定收了不少银子。

"说是小姐的姨娘和姐姐都想您了。"那尼姑直接把如何装病的事说了一下,在这庵堂中,只要有银子太容易收买人了。

回到屋子里她才拆开信,是姐姐写的,姨娘与父亲求情让她早点回来,言语之间处处透着关怀和想念,顾吟芳看完了信,点了烛火直接把信烧了,扔在了地上。

看着那渐渐弱去的火苗,顾吟芳清楚记得母亲屋子里那一天发生的事情,就是这个处处让自己依赖的亲姐姐,反着指自己偷了她的簪子,故意诬陷七妹,把她自己摘的干干净净,同是不知情的受害者。

她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事来到这里,如今想必是府中又发生了什么。在这的一年多,顾吟芳应该是获益良多的,起码她看清楚了一些东西,尽管那路尚且模糊,但她已经找到了自己想要的。

第二天顾吟芳装病,五天后她就坐上了回临安的马车,当初她千方百计想要回去的地方,如今竟不是这么想念。

十来天后,顾吟芳回到了顾府,久别重逢的顾吟霜很高兴,妹妹终于回来了,就好像是自己又多了个臂膀,甚至要姐妹两个人一起睡。

"妹妹,这些日子辛苦你了,回来了就好了。"顾吟霜抱着这个妹妹,感觉她有些疏远,但毕竟是一年多不见了,她也没有在意这感觉,反而是和她说了不少事,顾吟芳始终是安安静静地听着。

做回顾家六小姐的生活比在庵堂中自在多了,她无须做这么多繁杂的事情,只需要做好她的六小姐,在书堂上课,下了学就做针线活,偶尔顾吟霜会过来走动一下,她却甚少去各个姐妹那里。

因为父亲觉得愧对了姨娘,对她们也更好了,而当初她想陷害的七妹,如今住在紫荆院中,除了书堂见面外,也甚少说话,而关于七妹的所有事情,都由二姐会和她来讲。

以前她不懂,如今她明白,二姐这么做无非就是想引起自己的不快,从而去找七妹的麻烦,而她依旧可以袖手旁观,因为当初她也是那么的不想七妹好过,不想竹清院里别的姐妹好过,理所应当的以为父亲给予的宠爱都应该是她们两姐妹的。

顾吟芳的平淡换来的是母亲方氏的和颜,不争不抢是她在庵堂里学到的,用世俗的话来说,缘分天注定,是你的,终究会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来的,也许一时是你的,可这太累,最后还伤人伤己难以释怀。

而姐姐的一言一行在她心里累积了越来越多的失望,直到姨娘为了隐瞒姐姐想害七妹的事上吊自杀,在顾吟芳心中,这个和自己一母同胞的姐妹再也没有情分可言,若不是自己拒绝,那个上吊自杀,或被赶出顾家的人,就是自己。

顾吟芳也终于明白,不管做出什么牺牲,在关键的时刻,她永远只爱自己一个人。

收拾了姨娘的东西,对于将军府的姐姐,顾吟芳越加疏远,竹清院中姐妹一个一个出嫁,在五姐嫁人后,母亲把她叫了过去,给了她三户人家的帖子,让她自己选,若是有中意的,那么这婚事她可以自己做主,若是自己没有,就从这三户里选一户。

顾吟芳看过那三户人家的帖子之后,选了最后一户家境简单,也是三户之中家世条件最差的,离临安城最远的。

母亲并没有过问她这么选的缘由,反而在她的嫁妆之中为她多添置了一份,顾吟芳开始佩服这个这么多年来从未苛待过她们的母亲,父亲纳了一院子的妾室也未曾见她有多动怒,到了今时今日,她活的比父亲要自在的多。

七妹出嫁之前,她送了添嫁妆,换做以前她该多嫉妒和她同出一个院子的妹妹居然能够嫁入八王府,而且还是皇帝亲自赐婚,夫婿的官品也很高,荣华一身。

出嫁之后,顾吟芳庆幸了她的选择,人说高嫁低娶,她则是低嫁,夫家和当初母亲给她看的一样,很简单,独子,任职六品通判,家中母亲去世的早,父亲没有再娶,身边只有一个伺候的老姨娘,并无庶子女,家中的府邸比起顾府来小的太多,可顾吟芳却在此处寻找到了满足和安稳。

一家子大小所有人加起来,可能还不及当初竹清院所有姐妹加上那些服侍的丫鬟,顾吟芳却乐在其中,府中人少庶务也轻,她常常闲暇的时候就去厨房里和厨娘一起做菜,家中多了一个女主人,一下显得有生气多了。

而对于孙家而言,这样一个丝毫没有架子的世家女娶到手,也是三生有幸。

成亲后的第二年,顾吟芳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为孙念,孙家上下都很高兴,尤其是孙临钦,直抱着女儿说好看,幸好不像他,像他长的方方正正可愁死了。

顾吟芳抱着孩子笑着,这个家小,却处处透着温馨,没有顾府中的争斗,不需要整日的去算计别人,不需要想法子去奉承老爷夫人,简单的一些人,都想着如何对别人好。

等孙念三岁的时候,临安城却出了大事,姐夫谋反,陆家举家被捕,紧接着城外逼迫,姐夫被杀,陆府抄家,陆将军带着陆家的人要永远的离开临安城永不再回来,包括姐姐。

在他们离开临安城之前,她收到了陆家的口讯,说是姐姐想见她一面,这口讯传过的时候经由了平王爷之手,在陆家大门口,顾吟芳见到了七妹,相比之下,她这一身简单的素装倒有些见拙。

两人相携进了陆府,顾吟芳没有料想到姐姐的伤势竟然这么严重,脸上缠绕了纱布不说,身子被绑在了床上不能动弹,身边没有一个伺候的丫鬟。

她应该从心底里有一些应是报应的快感,可看到姐姐这样躺在床上,顾吟芳觉得悲悯,牺牲了这么多,换来的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吟芳,你快带我离开,带我回你家去,我不要留在这里。”顾吟霜慌慌张张地抓着顾吟芳的手,要她带自己离开陆家,顾吟芳淡淡地看着她,“姐姐,你觉得这一切都值么。”

“你可曾料想到机关算尽的一天会是这样的结果,你想让她死的人还活的好好的,想活着的人却因你而死。”顾吟芳拿着帕子轻轻地擦着她的手,口中喃喃道。

“顾吟芳,我叫你过来,不是听你来教训我的。”顾吟霜睁大露出的双眼瞪着她,甩开了她的手,顾吟芳轻笑了一声,“你看,二姐你总是这样,说不得半点不好,你还记不记得四岁那年,我还在住在姨娘那里,那时候我喜欢你屋子里的一个小布偶,想要拿来玩,你知道了之后直接回了姨娘那里,你还记得你说了什么吗?”

顾吟霜脑海中闪过什么画面,脸色微变,顾吟芳笑着,垂眸看着她纱布下渗出的淡淡药色,“你从我手中夺过了布偶,扔在地上踩了好几下,然后命人扔在了水池里,你说你的东西,即便是你不要了,也是你的,谁也碰不得。”

“那是年幼不懂事,没想到你还记得。”顾吟霜动了动嘴,最终比她更轻的声音说道。

“是么?”顾吟芳抬头看着她的眼睛,顾吟霜脸色微沉,凛声道,“怎么,你还要和我计较这些陈年旧事。”

“这是陈年旧事,你为了自保说簪子是我陷害七妹的事也是陈年旧事,那么你借我手想多次给七妹下绊子也是陈年旧事么,姨娘为了你赔上性命也是陈年旧事,姨娘死后你又同姐夫合谋想方设法置七妹于死地也是陈年旧事?”顾吟芳的语调渐渐高了起来,别人不了解她怎么不会不了解这个亲姐姐,姐夫所作的一些事情,难道没有姐姐背后的指使。

“这么多的陈年旧事,你至始至终都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顾吟霜,你这辈子就只爱过你自己,所有阻挡你路的人都该倒下,可你把世界看成顾家三房,这哪里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顾吟芳第一次发泄似的说道,顾吟霜怔了一下,随即发狠地甩手要起身抓她,可身上的带子把她绑的死死的,如何都挣脱不开,于是她开始抓床上能抓的东西朝着顾吟芳扔去。

“如今你还要我带你离开陆家,你有没有考虑过你已经是陆家的儿媳妇,陆家不休你就是死也是要留在陆家,你有没有考虑过你这一走,你周岁都未满的孩子应该怎么办,让她从小没了娘亲,对,这些你都不会想到,因为你现在只想怎么可以让自己的境况好起来,离开陆家跟着我去孙家,你就不必受那些苦了。”顾吟芳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她,“你自己造下的孽,姨娘已经替你承担了,我不欠你什么,早在那些你一次次的算计中还清了。”

“顾吟芳你!”顾吟霜气急败坏地看着她,顾吟芳从袖口拿出银票放在了她的手边,“这是我最后能为你做的,姐姐你好自为之。”顾吟芳走出了屋子看到七妹从容地望着此处,再听这屋子里传来的谩骂声,微叹了一口气,二姐若是知道这银子中一大半来自于七妹,她是扔还是留。

回到了孙家的日子依旧很平静,随着顾家的好转,相公也得到了一定提携,孙临钦常常喜欢抱着她在书房里说她是孙家的大福星,女儿是孙家的小福星。

顾吟芳这一生只得了孙念一个孩子,直到孙临钦官居三品,他都没有纳妾生子继承香火的念头,把她们母女两个人用心疼着。

顾吟芳去世的早,走的很安静,孙临钦常常一个人呆在书房里,翻阅顾吟芳过去经常翻阅的佛经,这个女人,像一朵洁净的白莲,安静地走入他的生活,却在他能够看得到的每个角落留下了她的踪迹,绽放了她最美好的年华,继而不带任何遗憾地离开了,说是她陪伴倒不如说是他陪伴她度过了这短暂的一生。

她用前半生学着如何保持一个平静的心去对待,后半生用尽全力守候了她想要的那个家。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作者有话要说:凉子总是在写到后面的时候很有感觉o(╯□╰)o

大概除了二姐之外,每一个都想给好的结果,顾吟芳的一生很短暂,为什么我觉得每一个都能单独开o(╯□╰)o

128、番外四:苏彦昊

128、番外四:苏彦昊

世界上天天都有奇怪的事情在发生,苏挺没想到的是,这种事居然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一觉醒来,睁开眼,苏挺觉得天没亮,周围都是沉沉的,身子暖暖地被包裹着,努力睁开眼睛发现有些力不从心,身子都动弹不得,苏挺几乎是用了吃奶的力气挥动了一下,忽然他的耳中就闷闷地传来有声音。

好像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听着好舒服,紧接着是一个男人的声音传来,苏挺没听清楚,又觉得累了,闭上眼睡过去了。

吟欢笑着看着急的苏谦默,“没事呢,孩子动了一下。”苏谦默赶紧把她扶到了床上,指着吟欢的肚子就教育到,“臭小子,你要让你娘难受了,等生出来了看我不打你!”

这么周而复始的醒了数次,苏挺渐渐能听明白外面在说什么,至于为什么是外面,苏挺发现自己处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都是水,而且还没淹死。

这个时候的苏挺以为自己还是在做梦,谁能想到一觉醒来会变成这样,再怎么样他都觉得是个怪诞梦的继续,直到这包裹自己一个月左右的暖暖的水开始流失,苏挺感觉到身子在倾倒,仿佛是一股很大的力量要把他往下推。

他听到了外界传来的嘈杂声,谁说着‘要生了’之类的话,身子开始不由他自主地要往下掉,苏挺恐慌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