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杨从沈家出来,正好碰到韩杏。

他对这个穿越女没什么好印象,冷眼看着韩杏走过来,韩杨从她身边绕开,不太想搭理她。

可韩杏却不想叫韩杨清静。

她笑着打招呼:“杨哥儿,你去做什么了?”

韩杨面无表情道:“去沈家向夫子请教学问了。”

韩杏听不得韩杨读书上进的话,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子:“什么?你,你向沈夫子请教学问?夫子没骂你吧?”

这是什么话呢?

韩杨越听越觉得不顺耳:“我虚心求教,夫子也不是不讲理的,做什么骂我。”

韩杏挺尴尬的,她干笑两声:“这不是,这不是你平常也不太爱读书,你去请教夫子,我挺吃惊的。”

韩杨冷哼了一声:“我便不能上进了么。”

说完,抬脚就走。

韩杏望着他的背影呆呆了神,过了许久,才回过神来往家走。

她一边走,一边心中发虚。

要知道,上一世韩杨可是中了状元,然后官至宰相的人生赢家,虽然这一世,韩杏从中作梗,让他厌弃了读书,可韩杏还是不放心,她就怕有一日韩杨醒过神来要好好读书。

韩杨上一世能中状元,那么,必然有他的独到之处。

韩杏从小和韩杨一起长大,她知道这个堂弟聪明之极,有过目不忘之能。

她也是费了好大的力气,熬了不少心血才让韩杨不喜读书的,她绝不会容许韩杨出头,在她心中,大房要是出了头,二房就绝无可能翻身。

她可不想像上一世韩杏那样落得个被夫家休弃,然后被卖,弄到最后落了个死无全尸的下场。

韩杏目光冷凌,咬了咬牙,她下定决心再观望几天,如果韩杨真正有心上进的话,她一定要想办法阻止。

韩杨回到家中,跟沈氏说了去沈夫子家请教学问的话:“娘,夫子说我功底很扎实,学问也不错,还说让我试着科考,指不定能中呢。”

沈氏根本不怀疑韩杨的话,一听夫子夸他,越发的高兴,把韩杨夸的天上仅有地上绝无的。

韩长河也高兴的不行,他拿了酒和韩大柱对饮,一边喝酒一边道:“我们家杨哥儿是大器晚成的,就像,就像是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对,就是这句。”

韩杨笑着过去给韩长河倒酒:“只是科考的话,所需的钱不是个小数目,咱们家恐怕…”

韩大柱摆手:“这个你不用管,只管读书就好,我和你爹现在还能干得动,能给你挣下科考的钱。”

韩杨知道这一家子都是真心疼他的,他倒是挺不落忍韩大柱和韩长河这么大的年纪还得做苦力挣钱,因此笑道:“我有法子挣钱,爹和爷爷年纪都大了,往后真不必这么操劳,且等着我考中了,必然让你们做老太爷,让奶奶做老封君。”

韩大柱点头,柳氏听的喜极而泣。

韩杨回到屋里,就琢磨着挣钱的事情。

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从老本行入手。

他在这里没根底,而且原身也没学过医术,他不能露出懂医术的苗头来,就是要露也得再过些年,不过,他可以上山采药。

他本就是炼丹出身,于医道药道上头见识不是这个世间任何人能比得上的,他要采药,必然能采到好药材。

幸好临河村挨着山,这里环山抱水,倒是个挺不错的地方。

韩杨第二天起来读了一会儿书,就说出去走走,跟沈氏说了一声,拿了背篓就上了山。

沈氏还以为他说出去走走,回来的时候顺手给搂点柴火,或者拔些草,也没太在意。

韩杨背着背篓一步步往山间走去。

他对于采药有自己的门路,上了山,便能感觉得到哪里有好药材。

他脚下加劲,快步朝深山走去,一边走,一边捡些草药,以及一些柴禾,等到了深山之中,韩杨猛的顿足。

他发现了一棵人参。

笑了笑,韩杨蹲下身子,并不太费力就把整颗人参挖了出来。

他把人参放到背篓里,又拿草盖住,这才往家走。

回家的时候,韩杨正好碰到沈临仙,沈临仙提着篮子正在采蘑茹,看到韩杨,冲他笑了笑。

韩杨打个手势,沈临仙过来:“有收获?”

韩杨一笑:“嗯,得了颗人参。”

沈临仙抿嘴轻笑:“那你赶紧回吧,我采些蘑菇,一会儿抓只野鸡也就回了,对了,晚上来不来吃饭?”

韩杨一听立刻点头:“晚上帮我做饭啊。”

沈临仙点头答应了一声,回身又去弄蘑菇。

等采够了蘑菇,沈临仙顺手打了只野鸡提着回家。

韩杨回家之后先找了柳氏,把采的草药拿出来,将那颗人参从背篓里掏出来:“奶,你小点声啊,这是我上山采的人参,我看着怎么也得有百年了。”

“啥?”柳氏吓了一大跳,看着已经长出人形的人参来,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咋就碰着人参了呢,我孙子真是福大命大啊,别人上山最多搂几把草,你上山一遭,咋就弄到这么个宝呢?”

韩杨轻笑:“您轻点声,这人参您先帮我放好,明儿我去县里找个药铺给卖了,换了钱,给您扯布做新衣裳。”

柳氏赶紧把人参收好:“你放心,有奶在,一定给你看守好。”

韩杨哪有不放心的,他和柳氏又说几句话,回身进书房拿了书,就说要去沈家。

柳氏让他赶紧去。

韩杨过去的时候,沈临仙刚好在做晚饭了,韩杨闻到肉味,就知道沈临仙一定在炖鸡。

他对沈临仙笑了笑,进屋找沈夫子说话。

第355章 状元和乞丐

知道第二天韩杨要去县城,沈临仙也想去县城看看。

她想多了解一下这个世界。

吃过饭,沈临仙就磨着苏氏去县城逛街,还说要买些布做衣服,县城漂亮的布要比镇上多许多。

女孩子嘛,都是爱美的,这一点苏氏很理解。

再者,沈家的家境还算是挺不错的,几件衣服是能给孩子买得起的,苏氏和沈夫子商量了一程,就答应了。

临河村有去县城的牛车。

第二天一大早,沈临仙起来做好早做,就和苏氏准备了一些干粮又带了钱。

光是钱串子,沈临仙就背了半篓子。

古代的时候买卖用的多数都是铜钱,大宗的买卖需要铜钱的数量十分的庞大,背着一布袋钱去赶集,背着整筐钱去买东西的情况多的是。

甚至于有些人家买的东西多了,都要赶着牛车,拉着半车钱去买的。

沈临仙和苏氏在村头等了片刻,牛车就来了。

母女俩付过车钱坐到车上,一会儿的功夫,又来了几个村子里的妇人,这些人和苏氏都很熟悉,上了车就和苏氏打招呼。

沈临仙也以婶子大娘呼之。

再等一会儿,车上坐满了人,赶车的便赶着车离开村子。

才走了一小段路,就见后头又有一辆牛车追了上来。

沈临仙朝后看了一眼,这辆牛车是韩杨家的。

韩杨赶着牛车,车上坐着韩大柱和柳氏。

“哎呀,这不是大柱叔和婶子么,你俩也赶集啊。”车上的人七嘴八舌的询问。

柳氏笑呵呵的应着:“是啊,赶集呢,我们家杨哥儿孝顺,非得带我和他爷爷去县城走走,还说要给我们买衣服,带我们吃好吃的,我这辈子啊,都没怎么去过县城,就想趁着能走得动的时候去逛逛。”

“是啊,杨哥儿孝顺着呢。”几个人打着哈哈。

沈临仙耳听一个年轻些的婶子撇嘴道:“呸,什么孝顺,韩大柱两口子这是心都偏到咯吱窝了,把个二油子捧的高高的,把真正孝顺的撵出门去,以后有他们后悔的。”

又有一个妇人道:“是啊,长江两口子又老实又孝顺,不像长河两口子处处要强拔尖,还有松哥儿,那可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以后说不得考个秀才啥的改换门庭呢,真要是松哥儿考中了秀才,韩大柱两口子得把肠子都悔青了。”

沈临仙听到这样的话低头轻笑,看起来,韩杨在村子里的名声可不怎么好呢。

也是,韩杨打才会走路的时候开始,就被韩杏有意引导着学坏,就是再好的底子,那也得学的坏到流油了。

说起来,这个韩杏是真狠啊,她是打算不毁了韩杨誓不罢休呢。

“可别这么说。”苏氏有些听不下去了,这两天韩杨每天都去找沈夫子说话,沈夫子晚上和苏氏也说了韩杨的事情,只说这孩子是真好,心地好不说,也聪明的很,于诗书一道十分在行,比他的学问也只高不低,还说这孩子低调不张扬,不像那个韩松,还没怎么着呢先就嚷嚷的满世界都知道他会读书,其实真要比起来,韩松的资质并不算顶好的,只是胜在一个用功,而韩杨的资质比他好多了。

苏氏听多了这样的话,私心底下,对韩杨还是很有好感的。

现如今听别人编排他,就有点不乐意了:“杨哥儿也还不错,心地挺好的,对韩大叔两口子也孝顺的很。”

“什么孝顺啊…”

别人还没说完呢,苏氏就急道:“韩大叔两口子眼不瞎心也不糊涂,哪个儿孙孝顺,哪个儿孙是面子情,难道他们分不出来?再说了,你们都说杨哥儿这不好那不好的,我问问你们,人家偷你家的东西了?还是打你家的人了?”

这…

别人还真说不出什么来。

也是韩杨的原身底子是真的好,虽然不学无术,可还真没做过什么太过的坏事。

“所以嘛,都说杨哥儿不好,也不过就是听别人说的,村子里也没旁的事情,大伙没事的时候就爱坐到一块聊天,一个说杨哥儿不好,就有两个听的,三个传的,传来传去,就真不好了。”

苏氏替韩杨辩解:“这人好不好啊,别光听旁人说,还得自己仔细去想想。”

她一句话,叫车上众人无语。

一直等到进了县城,车子上众人的表情都不怎么好。

沈临仙可不管她们怎么着,她扶着苏氏下了车,母女俩就在县城转了转,然后进了一家布店,扯了些布料准备回去做衣服。

这一逛,就到了中午时分,眼瞧着该吃饭了,苏氏拿了钱,带着沈临仙找了家小店进去吃饭。

她们才坐定了,就看到韩杨扶着柳氏,带着韩大柱也进来了。

看到苏氏这一步,柳氏双眼发亮,她挣脱韩杨的手,急步走过来:“我说是谁呢,原来是他沈大娘。”

苏氏起身:“韩婶子,你们坐。”

柳氏拉着韩杨和韩大柱坐下:“你们娘俩也来这儿吃饭啊,我们家杨哥儿说这里的饭菜还不错,一会儿叫杨哥儿给你们点几个菜,他在这里吃过,知道哪道菜好吃。”

苏氏点头道了谢。

柳氏就打量沈临仙,越看,越觉得这姑娘好看,而且还端庄稳重,心里更加的欢喜。

韩杨叫了小二过来点了菜,五个人闷头吃饭,虽说没有人说话,可气氛还算是不错。

等吃过饭,柳氏就拉着苏氏不松手,非得说让苏氏和沈临仙坐他家的车回去。

苏氏拗不过,只能答应了。

回去的时候韩杨驾车,苏氏和沈临仙还有柳氏坐在车厢里,而韩大柱则坐在车辕上。

一路上,柳氏不住的和苏氏说话,时不时的还问沈临仙几句,看她说话并不像时下许多女子一样小声小气的,跟个蚊子哼哼一样,反倒落落大方有什么说什么,柳氏更加高兴。

她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大气的姑娘,她之所以偏疼大儿媳妇,也是因为大儿媳妇大气嘴又巧,能说会道的,小儿媳妇王氏就像个闷葫芦一样,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让她腻歪的很。

等回了村子,韩杨送苏氏和沈临仙回了家,才赶着车回去。

他一进门,就看到沈氏和韩长河就在院子里等着了。

韩杨赶紧把车赶到院子旁的柴棚下边,将车卸下,把牛牵到一边吃草,才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尘叫上沈氏和韩长河进屋。

“咋样了?”

沈氏一进屋就问:“卖了多少钱?”

韩杨把背篓放到地上,将上面放着的布还有一些日常用品拿出来,掏出里边用布包着的银子。

正好柳氏和韩大柱也进了屋子。

柳氏一看银子眼都变了色:“这是卖了多少钱?我和你爷爷都不知道呢,一路上也不敢问,现在急的抓心挠肝的。”

第356章 状元和乞丐

韩杨把银子放到桌上。

这下,连韩大柱的脸上都变了色。

他把几个银锭子拿起来:“这是,这是五两的银元宝?”

韩杨点头:“一共二十个银元宝,还有一个金元宝,另外,还有一些碎银子,除了咱们今天买东西花掉的三两银子,一共剩了一百二十两银子,还有十两银子,统共卖了约合二百二十三两银子。”

滋…

这下子,一家人都吓坏了。

沈氏胆战心惊的问韩杨:“咋,咋卖了这么些呢?”

韩杨笑了笑:“那颗人参是真好,我早先也看过几本医书,这几天也跟沈夫子讨教过几回,知道那人参好,所以铺子里的掌柜想压价的时候我就和他分辩,他看我是懂药的人,也不敢欺瞒,这才卖了高价。”

韩大柱笑了:“还是我们杨哥儿有本事啊,挖了人参,还卖了这么些钱,要是搁我和你爹去卖,也不知道能卖几个银子。”

柳氏也是眉开眼笑的:“我们杨哥儿辛苦了,一会儿我让你娘给你做好吃的。”

沈氏站起身往外走:“我去做饭,杨哥儿,娘给你炖鸡吃啊。”

韩杨把二十个银元宝给了韩大柱:“爷爷,这个你收着。”

他又把那个金元宝给了韩长河:“爹,这个给你。”

剩下的碎银子他拿出十两递给沈氏:“娘,你拿着这十两银子得了空给大姐二姐送过去,让她们手头上也能松散些。”

“好。”沈氏接过银子,越发觉得韩杨贴心。

倒是韩大柱有点不乐意了:“两个丫头片子,给她们银子做什么。”

韩杨也不分辩,反倒是挨着韩大柱坐下:“爷,不管怎么说那都是我姐,我姐小时候也疼我的很,嫁了人也惦着我,每回碰着我都会给我塞吃的,攒了钱也会给我花用,现在我挣了钱,怎么着也得惦记她们一些啊,再说了,我两个姐夫为人也不错,我看着比二叔一家更可靠,将来我有了事,他们也会帮忙的。”

韩梅和韩朵嫁的都不远。

韩梅嫁了靠山村的赵家,韩朵嫁的是古家屯的古家,这两家兄弟都挺多的,韩梅的丈夫赵狗儿是家里的长子,为人很是老实厚道,而且,韩梅夫家早就分了家,韩梅的公婆跟着韩梅两口子过活,这老两口为人品性也都很好,一家子倒也和美。

韩朵的丈夫古远是家中的幼子,不过他俩结婚之后也分了家的,父母是跟着长兄过活的,小两口的负担就少了很多,日子倒也过得去。

赵狗儿和古远为人都很好,对妻子也很敬重,对韩杨这个小舅子也惦念着,韩杨记得剧情里,后头这两家因为韩杨还受到牵连,被韩杏记恨,也没落得什么好结果,不过,赵狗儿和古远都没怨恨过自家的妻子,可见得这两个人是靠得住的。

再加上韩梅和韩朵对原身是真的好,原身也有扶植两个姐姐的念头,因此,韩杨也有意帮扶。

韩杨的话让韩大柱没了声响。

韩杨笑道:“不管怎么说都是亲骨肉,咱们日子过的好了,可不能让姐姐们过的紧巴巴的。”

他又看了柳氏一眼:“将来我考中进士当了官,身边不得有几个可靠跑腿的,我看两个姐夫就挺不错的,比二叔他们信得过。”

柳氏一拍大腿:“对,对,还是杨哥儿想的周到,大女婿和二女婿都好,以后在杨哥儿身边跑跑腿啊,办办事的,岂不比外人好。”

韩大柱这才点头:“那行,长河媳妇,你得了空就给小梅还有小朵送钱去。”

韩杨见摆平了韩大柱,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他把剩下的十两银子放好,沈氏去做饭,炖了一整只鸡,又炒了肉菜。

韩杨看着炖好的鸡块,拿碗盛出一碗递给沈氏:“娘,你,你去给沈夫子家送碗肉,昨儿我还在人家吃鸡来着,今儿算是还回去了。”

沈氏明白韩杨这是想拉近和沈夫子的关系,另外,也惦记着人家的闺女,想着沈临仙是真的好,便乐的点头答应。

沈氏给沈临仙家送鸡肉的时候正好碰到韩杏。

韩杏看沈氏端了碗进了沈家,出来的时候碗就空了,这心里就有了怒火。

她回了家,看到哪都觉得不顺眼,不由的发了脾气。

“你生什么气呢?”王氏看闺女生气,忍不住去问。

韩杏摔盆砸碗的:“沈家真是不识抬举,我弟那么上进他们看不上,偏偏看上了韩杨那个贱胚子,推了咱们家的亲事,反倒和大伯一家走的近了,我刚才看到大伯娘去给沈夫子家送鸡肉,沈太太高高兴兴的接了,看来,沈夫子是看上韩杨了,想让他作女婿。”

“什么?”王氏可不信这个:“沈夫子绝不会看上韩杨那个不成兴的。”

“这可说不准。”韩杏撇撇嘴:“沈夫子看不上,可架不住沈临仙被他迷住啊,娘你想想,韩杨长的比咱们家松儿好看,人也灵活,嘴又巧,惯会哄人的,沈临仙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姑娘家家的,她可不就被哄住了。”

王氏一想是这么个理儿,也跟着着起急来:“那可咋办啊?要是,要是韩杨娶了沈临仙,那沈夫子还不得好好管教他?到时候咱们家松儿可咋办?”

说实在话,王氏心中也被当年的批命压的难受。

她也怕万一韩杨让那个道士给说中了,到时候考中了状元,那韩松就得做乞丐了。

韩杏揉了揉帕子:“哼,沈家既然不识抬举,那就…总之,沈临仙如果不肯嫁松儿,那就谁也别嫁,我是绝不能让韩杨占到便宜的。”

王氏知道自家闺女心里有主见,看她说的这么郑重,也就信了。

她也没问韩杏要用什么手段。

反正只要她不沾手,她还保持干净就行。

韩杏去了镇上一趟,回来之后,心情就好了不少。

那边,沈夫子却在和苏氏谈起韩杨来。

沈夫子吃完饭跟苏氏道:“我冷眼看着韩杨是真好,这人品才学都是拔尖的,只要他好好学,肯参加科考是必中的,我想趁着他现在还在微末之中,将咱们家仙儿嫁给他。”

苏氏也是肯的。

不说别的,只说韩杨的母亲沈氏和沈夫子还是同族兄妹,虽说是出了五服的,可到底是同族同宗的,到时候肯定对沈临仙多加照顾。

还有,她也喜欢韩杨胜过韩松。

韩松那个人老让人觉得很违和,看他闷不哼声的,整个人好像带着阴郁之气,就让人心里不痛快。

但韩杨就开朗了许多,人也好,嘴也巧,哄的苏氏很是欢喜。

“那我问问仙儿。”苏氏心里,女儿还是最重要的。

沈夫子点头:“你问问仙儿,她要是乐意,我就跟韩杨透个话,让他上门提亲,她要是不乐意,这事就算了,咱们就这一个姑娘,万事都得顾虑她些。”

第357章 状元和乞丐

苏氏去问沈临仙的意思

她一边做针线活,一边跟沈临仙说话,话里话外的提及韩杨。

“韩家的杨哥儿又来找你爹读书了,你爹说啊,杨哥儿的才学胜过他,他其实也没什么可教的。”

沈临仙笑了笑:“爹谦虚了,爹的才华在咱们这县里可是出了名的,多少人想拜到爹的门下学习呢,爹愿意教谁,那是他的福分。”

苏氏停下手中的活看向沈临仙:“你爹看中杨哥儿,就想把你嫁给他,你觉得怎么样?早先你说韩松不好,说韩家二房不厚道,现在你觉得韩家大房怎么样?”

沈临仙装出害羞的样子低了头:“娘问这话做什么,自来儿女亲事都由父母做主的,爹说他好,那必然就是好的,又何苦来问我。”

苏氏大喜,她知道沈临仙能说出这种话,就表示心中对韩杨也有些意思的,而且这姑娘也看好韩杨的将来。

她拍拍手:“得,赶明儿我和你爹说说,让韩杨找个媒人来咱家提亲。”

沈临仙点了点头:“娘做主就行。”

她扭过身将油灯挑亮了一点,就着灯光绣花。

苏氏夺了她手里的活计:“我的姑娘啊,且歇歇吧,没的熬坏了眼睛。”

沈临仙也不强求,顺势把活都收了起来,做出要休息的样子。

苏氏离了沈临仙的房间,回头就跟沈夫子说沈临仙乐意。

沈夫子也挺高兴的,第二天韩杨来的时候就和他透了点风头。

韩杨多精啊,哪里会听不出来,他耐着性子在沈家呆了一会儿就告辞离开。

等回了家,韩杨立刻就找柳氏和沈氏,把俩人叫到一处,他就对柳氏道:“奶,你和我娘找个好点的媒人,替咱们向沈夫子家提亲去。”

“啥?”这婆媳俩吓了一大跳:“咋这会儿就提亲了?”

韩杨乐呵呵的:“沈夫子看中了我的才学,愿意把临仙嫁给我,今儿特特的透了风声,我想着,人家既然愿意,咱们就赶紧的叫人提亲,省的夜长梦多。”

柳氏一听乐的几乎要蹦起来:“行,这是好事,你放心,奶一定找个好媒人,把这亲事说成了。”

沈氏也高兴啊,她自来就喜欢沈临仙,觉得这姑娘长的好,又会做人,还做了一手好针线,最紧要的是读书识字的,是个很好的贤内助。

“我去镇上找官媒,必然把这亲事说定了,咱们再风风光光的娶临仙进门。”

韩杨起身:“我再去山上转转,说不定还能找着一些好药材。”

沈氏撵他:“那你赶紧去。”

韩杨上了山,他边走边想,这山上哪来的那么些好的药材,上一回能挖着人参已经是大幸了,恐怕不好再挖什么。

不过,挖不着药材,他也不好再拿钱出来。

可是,他希望能够给沈临仙一个隆重的婚礼。

虽说他们成亲不是一次两次了,可现在韩杨愈加爱重沈临仙,不管是成几回亲,他都希望好好的迎娶沈临仙,不能让婚事寒酸了。

想了一会儿,韩杨不由的走到了深山中,前边有个挺隐蔽的山洞,韩杨看到这个山洞,立刻就计上心来。

他迈步进了山洞,四处察看了一番,在山洞壁上弄出一个小洞来,又从空间里拿出一些金银珠宝等物藏进小洞里,再把洞口掩住,做旧,弄的跟埋了多少年一样。

等弄好了这一切,韩杨就回去了。

他回家的时候,韩家大姐和二姐都在屋里坐着,笑呵呵的和沈氏说话。

韩杨看到韩梅和韩朵,也笑着打了招呼。

韩梅看着韩杨,那眉里眼里都是笑:“我们家杨儿长大了,知道心疼姐姐了。”

当沈氏带着钱给韩梅送去的时候,韩梅是真吃惊,没想到打小淘气的弟弟说学好就学好了,而且,还知道心疼她,挖了人参卖了钱,特特的给她留出五两银子来。

不是钱多钱少的事,关键是这份心意,弟弟念着她,这让韩梅比吃了多少好东西都高兴。

韩朵也是个疼弟弟的,拉着韩杨不住的吁寒问暖。

韩杨都笑着答了,又对韩朵道:“二姐,且等二姐夫得了空,你让他来找我,我有件事情要他帮忙。”

韩梅一听立刻问韩杨:“什么事?你大姐夫也不忙,得了空让他也来,你有话尽管吩咐他。”

韩杨道了谢,这才郑重的对韩梅和韩朵道:“是天大的好事,这事若是做成了,只怕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大姐夫和二姐夫做的好,只怕朝庭也要封赏的,说不得,大姐和二姐还穿上霞帔,戴上凤冠呢。”

这话说的委实太大了,把韩梅和韩朵都吓到了。

正好韩大柱过来,一听韩杨这话,立刻拉住他道:“这样的好事,做什么非得你大姐夫和二姐夫做,你不能做么?”

韩杨让韩大柱坐下:“爷爷,孙儿是要考状元的,自然没时间去做,不过,爷爷放心,孙儿以后一定也让母亲和奶奶穿戴凤冠霞帔。”

韩大柱想了想,虽说有些不愿意好事便宜了孙女婿,可相比起闹腾着分了家之后都没老宅看过他们的老二一家,孙女婿还是不错的。

他早先也看出来了,老二家的两个孩子很仇视韩杨。

若真让老二一家得了好处,说不定他们回过头来就能咬韩杨一口。

与其这样,倒不如拉拔孙女婿,起码人家还知道感激。

至于说,韩杨说的那事情能不能成,真能得朝庭封赏?

这一点,韩大柱是从不怀疑的,他自来对孙子就有一种迷之信任。

“杨儿”韩梅拉着韩杨的手都高兴的哭了:“你放心,你有好事惦着你姐夫,他必然不会忘了你的恩情的。”

韩朵也点头。

这俩姑娘对于自家兄弟,也是信任的。

就和韩大柱以及柳氏一样,她们从来都感觉自家兄弟很厉害,长大是要做状元的。

韩杨笑着应承了。

等送走韩梅和韩朵,到了快晚上的时候,韩杨才找了韩大柱和韩长河,叫上他俩道:“爷,爹,你俩背上筐子咱们上山。”

“上山干啥?”韩长河没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