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个时候,脸面太重要了,她牙都要咬碎了,还是站在那里,生生的熬到大家散了,才回家去。

方婉就没有这样的心理负担了,她是特意来看这一回热闹,这下看得心满意足,便去跟王七娘说了几句话,没等开宴席,她就走了。

自从方婉心中怀疑上辈子萧重的死,跟袁家脱不了干系之后,方婉当然就不会喜欢袁家人了,幸灾乐祸的一点儿不好意思都没有。

她倒是不觉得这是她搅出来的事儿,她哪有本事影响皇上?她不过是去陈述了一回厉害干系,指出那些蛛丝马迹,其他的,都是皇上的圣裁了。

方婉回到百花胡同,二门上停着来客的马车,方婉只瞟了一眼,在门口等着伺候她的紫萱就心眼灵活的上前小声回她,是叶家大姑奶奶的马车。

她是叶家托的中人,今日是拿叶八公子的庚帖来换方柔的庚帖的。

这也是方婉的意思,她的赐婚旨意要下来了,叶家的亲事既然已经决定应了,便让叶家在这之前就来换了庚帖,把这亲事操持起来,面上好看些,显得不是那么趋附他们家。

这就是方婉的周到之处,惯于给人留体面。

她琢磨着,方澄和方莹的事,还有长房、二房有两位哥哥的亲事,也要跟大伯娘说早日定下来才好,既然已经打定主意在京城挑姑爷,不如趁她的赐婚没下来之前就定下来,让夫家脸上好看些。

方婉知道方杜氏已经给她们姐妹两个都看的差不多了,只不过方澄的事方杜氏就能做主,方莹这里,就要老太太点头了。

这两位姐妹的事,方婉并没有打算多说什么,只要看着选的人家不差,配得过,她就犯不着插手。

方柔那一回的事,唐氏实在是太过分了一点,方柔终究是她的妹妹,她向来还是希望姐妹们好一点的。

选秀的旨意明发了之后,随即就是给宫里几位大了的殿下们赐婚的旨意,方婉那一日看了一场袁紫燕的热闹,没承想,这一次轮到她被看热闹了。

旨意上给四殿下、五殿下赐了婚,给宫里的三位公主赐了婚,却没有给景王殿下赐婚。

这可也是早就传的沸沸扬扬的事儿,传言里景王殿下的亲事早就定了,拖在后头是为着和宫里的殿下们一起赐婚罢了。

方婉这铁打的景王妃,看起来也不那么铁了。

不管外头人怎么说,方家的人开始坐立不安了,方家有今日,都是因着方婉这王妃的前程。只不过欣慰的是,虽然没有赐婚的旨意,那也没有把别的姑娘赐婚给景王殿下的旨意,只是把他给空过了。

这跟选秀就有点不同了,选秀这次没有,那就是不能入宫了。

方婉自己都讶异,那一日景王殿下过来报喜,说的很清楚他看着拟旨的,那么这次没有景王殿下,必定是这两日出的变故。

变故出在哪里呢?

除了方婉拦着袁紫燕的事,她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安分守己了。

方婉回想那一日皇帝的神情语气说话,想了半日,也没有头绪,不过皇帝嘛,向来喜怒不形于色,要从他老人家的龙颜上看出个所以然来,基本等于妄想。

方婉想了一想,便放弃了。

至少萧重,她还是能确定的。

只是方婉坐得住,却有人坐不住了。

在百花胡同西边角上的院子里,方家二老爷方书文一脸焦躁的在院子里走来走去,问小厮:“六姑娘怎么还没请过来。”

那小厮赔笑道:“六姑娘住那头儿呢,还得从水那边过来,就是我们走,也得一刻钟时候,姑娘哪里有那样快呢,老爷再略等等就来了。”

方书文踢了那小厮一脚:“去看着!”

那小子正好也不想在跟前挨骂,赶着就出去了。

方六姑娘方柔听说父亲叫她过去说话,答应了一声,就叫上丫鬟给她梳头换衣服,一边对自己跟前的丫鬟说:“你打发一个小丫头去跟四姐姐说一声儿,父亲叫我,我这里刚好跟前使的人都有差使出去了,我总不好一个人也不带就过去,请四姐姐不拘跟前哪个姐姐打发给我使一使,回头就送回来。”

那两个丫头面面相觑,心想她们明明在这里,姑娘这是什么意思?这也是常在方柔跟前伺候的丫鬟了,方柔笑道:“你们别管那么多,只管去叫人,你们两个就去园子里逛逛去吧。”

两个丫鬟满腹狐疑的去了,过了一会儿,方婉便把跟前使的绿芷打发了来伺候她,两个一起往方书文住的那边院子过去了。

绿芷去了半个多时辰,又伺候着方柔回来,见她的丫鬟们也都回来了,便把方柔交给她们,才自己回去复命。

绿芷是个伶俐的,这样内务府□□出来的丫鬟,说起来比起这些中下等官员外头人牙子处买的人,伶俐百倍,她跟着方柔过去,听方书文说的第一句话她就已经明白了。

这会儿绿芷便回方婉道:“六姑娘大约是知道二老爷要说什么,只六姑娘终究是女儿,便是心里头再怎么想,也不好过来跟姑娘说二老爷的不是,奴婢瞧着,六姑娘也是觉得尴尬,才把奴婢也叫过去听一听。”

她是丫鬟,跟在方柔身后伺候,方书文哪里知道她是哪里的,说话也自然不避她。

方婉道:“说什么呢?”

“二老爷叫六姑娘来打听,姑娘到底这是怎么了。”绿芷道:“二老爷前头第一句话就问姑娘这景王妃是不是做不成了?六姑娘自然不好说的,二老爷看起来恼怒的很,骂六姑娘既然与姑娘好,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又叫六姑娘回来细细打听一回,花点儿银子也不要紧。还说…”

先前的话就不太好听了,这绿芷说到还说两个字,居然还吞吞吐吐的,显然更不好听,方婉笑道:“什么话我没听过啊,你只管说,又不是你说的。”

绿芷这才道:“二老爷还吩咐六姑娘打听,姑娘这景王正妃若是不成了,还能不能做个侧妃。”

方婉冷笑了一声:“二伯父这是有什么好事吧?”

方婉便吩咐道:“你去把苏太太给我请来,我有话问她。”

苏太太倒还是一径的恭敬,跟平日里没有两样,好像完全不知道方婉如今应该赐婚但却黄了的事,进门儿就笑道:“姑娘有事,打发不拘哪个妹妹来说一声就是了,哪里用姑娘亲自吩咐呢?”

方婉笑着请她坐了,自己也在炕桌另外一边坐了,叫人上茶,然后才问:“这府里的事,我是都托给了苏家姐姐的,今日有件事我不知道,所以问一问,我二伯父是有什么好事儿吗?”

方婉问的直接,苏太太哪里有不懂的,便笑道:“原来姑娘要问这个,要说好事,那也说得上的,原是二老爷这新进了京,认识了些人,听说二太太没了,屋里头没个主事的人,不成样子,自然有些人热心的很了。前日我也听说了一两句,城南绿柳胡同有一户李家,家里老爷原来外放在山西,偏任内连续两年出了大案子,考评上只得了个下等,差事没了,如今回京来,也往各处托人送人情,想要再选了官放出去。”

苏太太停了一停,方婉其实已经明白了大半,不过没有出声,等她接着说:“这位李老爷膝下有个姑娘,是姨娘养的,今年十六,生的模样儿颇为周正,李老爷也不知怎么认得了二老爷,前日说的七七八八了,说要把那姑娘许给二老爷填房。”

有苏太太这样的人才在手下,真是省心,方婉想,只是如今她还算不上在自己手下。

不过苏太太这会儿见方婉特意过问这件事,就知道自己有点办砸了,既然打听到了这事儿,居然没有立刻来回,要等方姑娘问起来才说,自然不是伺候主子的道理。

果然,方婉便笑道:“既如此,我知道了。我回头去与王爷讨一讨恩典去。”

这便是方婉不满意了。

苏太太连忙站起来,赔笑道:“其实这事儿前日也只是在说,且还是在酒桌上,我们虽然听说了,也没正经当真,预备着两边挑送庚帖的日子了,再来回姑娘,也是想着,若只是酒后胡话,我们就当个正经事来回姑娘,那也太不懂事了些。”

“那这会儿呢?”方婉还是不动声色的问。

苏太太踌躇了一下才道:“听说那李家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观望着呢。”

苏太太的话不用说的十分明白,方婉也清楚,这李家把这姑娘待价而沽,这是要等着方婉做了景王妃了,才肯答应方书文。

别的人或许因为方婉这一次没有被赐婚为景王妃,有踌躇有观望,可苏太太不一样,她在这百花胡同伺候了这些日子,早就看得明白了,景王殿下待这方姑娘可不一般,就是那些正经成婚了的王妃,在自家王爷跟前,那也不如方姑娘在景王殿下跟前说话管用。

何况宫里的袁太妃连同太后娘娘,都喜欢方姑娘呢。

这会儿到底出了什么变故,苏太太当然也不知道,可她知道,不管怎么着,方姑娘的造化也不会小。

是以苏太太赔笑道:“我回头就打发人去李家。”

“去李家做什么?”方婉诧异:“你也说了,那姑娘才十六,能懂什么事!”

听方婉这口风,苏太太赶紧收了笑脸,轻易不敢再说话了。

“我五妹妹都十五了,三哥哥也十八了。”方婉道:“来个十六岁的二伯娘,别说她们,就是我也别扭呢。再说了,二伯父那边,屋里诸多事情要操持,又有三哥哥、五妹妹、六妹妹的亲事,这两年是必要办的,小姑娘能顶什么事。”

苏太太这样的伶俐人立刻回过味儿来了,想着出门就去打听这位二老爷是怎么得罪方姑娘的,一边试探的说:“姑娘虑的是,我想着,我倒是认得几个从宫里头出来的姑姑,都是年纪大了放出来的,会说话,会待人,做事十分周全,就是因模样儿不够周正,当年没能在主子跟前伺候,出来的时候也没什么恩典,只怕配不过二老爷。”

有恩典放出来的宫里的姑姑,就像苏太太这样,出来多半都会嫁个五六品的官儿,都是官太太,自然是看不上方二老爷这样的白身的。

方婉觉得这宫里的姑姑果真是伶俐的很,自己刚说那么一句,她就明白了,方婉便笑道:“做事周全,待姐妹们好,才是要紧的,别的且都靠后,模样儿就更不要紧了,只要二伯父那边家宅清净,安安稳稳的,比什么不强呢?”

方二老爷肯定是得罪方姑娘了,苏太太听到这里,再没有不懂的了。

苏太太手里资源多的很,不费力就寻到了一个宫里出来的宫女,今年已经三十了,因生的黝黑,又是吊梢眼,高颧骨,看着就不讨喜,在宫里巴不到主子跟前伺候,只管着茶房顿茶。

苏太太回道方婉跟前:“也是清白人家姑娘出身的,只是在宫里这些年,耽误了日子。别的事姑娘只管放心,在宫里就学出来了眉眼高低,做事周全,如今出来,一家子也是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家里兄弟多,几个嫂子弟媳,以前闹的沸反盈天,如今也都服帖了。我去说了一回,一家子也都是情愿的,还说要来给姑娘磕头呢。”

方婉笑了笑,这苏太太话里好几层意思,现在这位宫里出来的姑姑是个有手腕的,而且很清楚主子是谁,宫里头能安稳混个十几年的人,略微没眼色都不成,她便笑道:“若是真是成了,那就是我的长辈了,我哪里受得起她的头,她心里头有数儿就行了。”

苏太太应了,方婉又笑道:“我也不好亏待她,回头我先见一见她,若是过得去,我就去寻个有身份的人去跟老太太说。”

“是。”苏太太答应着,又往窗外望了一眼,满面笑容的道:“王爷来了。”

景王殿下不大高兴的走了进来。

第66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五章

方婉也就不在屋里坐了, 走了出去,看萧重的样子,笑道:“这是怎么了?前儿听说你出城了, 这就回来了。可要吃点儿什么?”

萧重觉得方婉有点没心没肺的。

“你就没觉着什么?”萧重问,眼神有点阴郁。

方婉还是四平八稳的道:“我觉着的多了, 你要问什么?”

说着她还补了一句:“如果是赐婚的事, 我觉得还不算很大的要紧事,你知道,我觉得要紧的事情是什么。”

其实方婉心里多少有点火, 此时才算发作出来。

对着别人,她也忍得住,不愿意发火,这会儿对着萧重, 萧重还问到她的脸上来了, 她不知怎么的, 就忍不住了。

这么多年历练的城府和涵养,看到萧重,竟就掩不住她心里头的火了。

萧重还没被方婉这样劈头盖脸的砸过话来,她一贯笑吟吟的,便是要他听她的,也是语调软软, 甜蜜蜜笑眯眯的, 似乎她的脾气就是很软, 对着他更是柔和。

当然, 萧重心中也知道,方婉绝对不是个软弱的人,甚至他都想象不到方婉软弱的样子,但至少她这个人是软的。

方婉这会儿火气来了,不软不甜了,萧重倒是退了一步,讪讪的说:“我就是以为你这样的事都无动于衷,好像就是我一头热似的。”

这样的解释,就是极限了,方婉对外人都向来惯于留体面,何况是萧重,她便道:“我心里比你还望着赐婚呢。就不说别的,单是我在这城里头走动,向来都是仗着你的面子,很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我还指望着赐了婚,我自己就有面子了呢。”

这话也说的太实诚了,景王殿下泪流满面。

方婉见他的样子,便笑道:“这是两码事,一头呢,我是知道,有你在,我也不必担心这事儿。对你我还有什么信不过的呢?是以我不担心,二则我横竖要嫁你的,早点赐了婚,我走出去也名正言顺,偏这会儿,还叫人看了我的热闹。”

方婉美目横了萧重一眼:“我都这样了,你还来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欺负我!”

这下子萧重哪里还有半分火气,赶紧哄她:“我哪里有欺负你,我生的是皇兄的气,也不知道皇兄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骂一骂皇帝,萧重毫无心理负担,方婉就不敢跟着骂了,两人在院子里的大榕树底下坐下,苏太太向来有眼色,见两个人的脸色与往日里不同,这就赶紧着跟绿芷说:“趁着这个缝子,倒杯茶去,再就走远些。”

绿芷心领神会,倒了两杯茶出去,就远远在廊下的那头给雀儿添水去了,而苏太太也赶着上前请了安,随便指这府里一事便出去了,一刻也不敢停。

方婉那一日见了皇帝之后,便在想萧重的事,他的身世,方婉是绝对不敢对他说的,这本来就是她的推测,虽然也算经过好几件事的证实,越来越觉得这就是事实,可只要有一分不敢确认,她就不敢说。且就是确认了,说了之后到底是什么后果,方婉也难以预测。

而且,若是有一分不好,她也承受不起。

但袁太妃的野心,方婉觉得可以和萧重讨论一下,这件事,萧重知道比蒙在鼓里要好的多。

而且,知道他的心思,方婉也更好办事。

方婉觉得,因为那个四年后会死的紧箍咒,自己真是操碎了心。

方婉细长匀称的手指在茶盅子上摩挲着,沉吟怎么开口,却不知不觉间吸引了萧重的注意力。

“那一日我回皇上,袁大姑娘进宫这件事,太妃娘娘不情愿。”方婉还是把袁紫燕给拉了出来:“其实袁家也是不情愿的。”

萧重点了点头。

方婉补充道:“这是袁大姑娘看得起我,自己跟我说的,那一日袁大姑娘说起来,很不喜欢。我也明白,若是能进宫伺候皇上,那自然是福气,何况凭袁大姑娘这样的身份,进宫比谁不强呢?”

萧重又点了点头,终于把眼睛从她的手上移了过来,他的目光那么清澈,从来没有过妄念,但他好像听明白了方婉的意思。

“母亲不愿意?”萧重重复了一句。

方婉既然开了头,也就不再藏着,她说:“还有,那日我去办康姑娘和邓五公子的事,也是说动了太妃娘娘帮的忙。”

邓家老太太再横,被自己的亲姑娘求到头上来,自然就顾不得侄孙女上了,那头的事基本定了,康南云这会儿刚刚落选回来,大约下月邓家就会上门提亲了。

方婉说:“我跟太妃娘娘说,康姑娘与我是亲表姐妹,又向来相与的极好,且这会儿帮了她,她必是要感念咱们的,何况她嫁进邓家去,难道不要靠山不成?自然就是能收归我们所用。太妃娘娘果然觉得我说的有理,便应了这件事。”

康南云能有什么用?当然是邓五少奶奶这个身份有用了。邓家手上的银子,可不是寻常数目。

这样两件事比出来,虽然看起来没什么关联,但这其实是同一种性质的事情,都与势力派系有关,细思之下,只有一个缘故可以把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萧重这种生于皇室,离夺嫡之事向来不遥远的人,哪里还有不懂的,他以前只是从来没有往这上头去想罢了。

他只是皇弟而已,他的皇兄的长子比他还年长,后头长成的皇子都有七八个,如今赐婚都到了五殿下了,六殿下没有一起赐婚,是有别的缘故,而十殿下今年都十岁了!

他娘这是在想什么呀!

他现在有什么不好,他是亲王,皇子们都还只是郡王呢!且皇兄向来待他好,十分信任他,有朝廷的要紧差事交给他办,并不怕他建功立业。

母亲在宫里就十分有体面,连太后娘娘都让她三分,待自己成了亲,再接母亲出宫住,一样是老封君,有什么不好?

终究还是因为皇兄太宠爱他了吧?

皇兄对他的宠爱,成了母亲眼中的筹码,萧重叹了一口气。

皇兄宠爱他,给他建功的机会,给他银子,给他人手,如今他手下的班底,全是皇兄赏的,个个能干会做事,这是连皇子们都没有的待遇。可这样转念一想,他要真有个什么想头,这些人听他的还是听皇兄的?

皇兄确实给他宠爱,但同时,难道就不会防着他吗?

皇兄喜欢他,便给他体面,可皇兄终究还是个皇帝,并不是一个普通哥哥呀。

萧重心思很清明,他什么动静也没有,安心做一个王爷,办差事替皇兄分忧,周遭自然全无异动。

且皇兄还因为喜欢他,愿意放一部分权利给他,让他做一个实权王爷,尊贵荣耀,连皇子侄子们都要奉承他。

但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

袁太妃的心思,被方婉一点明,萧重就明白了,她有那样的心,当然是还峙着有袁家的势力,可是袁大将军的权势,难道就不是皇上给的?当年袁太妃刚刚长大,先帝四个皇子都由种种渠道来求,把袁老将军吓的托伤告病,不敢出京城一步,更别说回军中。最后还是袁太妃进了宫,袁老将军的病才好。

如今舅舅怎么会这样糊涂!

萧重想起方婉给皇帝透露的意思,袁家也不愿意袁紫燕进宫,便觉得舅舅糊涂了,天家之事,哪里由的你愿意或者不愿意的!别说动作叫皇上知道了,就是有那个心思,也是大忌。

别说萧重想都没想过要以皇弟的身份夺嫡,就是他真愿意,他拿什么夺嫡?他在皇帝的看护之下,能笼络起什么人?袁家虽有大军,那是皇帝的大军,而且远在西北,袁大将军凭什么能把大军调到京城来?别说大军了,便是上万兵士有异动,这京城旁边五十里就是西山大营,五万兵马随时可以勤王,到时候一到诏旨下来赐死,他有什么本事不奉诏?

萧重很快就想的清楚明白,方婉没有多说,她知道,萧重不傻,他其实聪明敏锐,他没有发现袁太妃的动作,只是因为他身在其中,看到的与自己不同罢了。

萧重说:“既如此,舅舅只怕是有麻烦了。”

皇兄因为方婉这样的点明,就抹了袁紫燕的名字,当然不是因为方婉说了算,而是皇兄已经查过了,得到了证实,一个皇帝的手段能有多少,萧重就算不是全部知道,那也能略窥一二。

袁家既然如此不知收敛,大约已经在替落选出来的袁紫燕挑起了姑爷了。

袁家插手天家之事,显然已经触及了一个皇帝最不能让人触及的地方。

方婉听了一怔,她开始回想上一世的袁家来,袁家依然有大将军,但后来却不再是袁大将军了,是袁三爷成了大将军,当然,人们口口声声也是大将军,总不能叫他三将军。

可见袁家最终还是分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