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重这两日也没来找她。

第三日上头,方婉正在自己的院子里剪一盆盛开的菊花,百花胡同的大门口一阵热闹,五城兵马司肃清街道,有宫里内相在簇拥之下骑着高头大马而来,传太后慈谕,三等威武将军方书余长女方氏赐为景王妃。

第70章 第六十九章

第六十九章

方婉被这个消息震的有点懵起来, 皇上这又是什么意思?

她很少这样懵, 因为上一世的经验, 她觉得皇上并不是把帝王心术用到极致的人,大部分时候,皇上治下, 还是中规中矩,四平八稳的。

不过她也从来不会因此小看这位帝王。

这一个赐婚, 实在太出乎方婉的预料了, 她相信萧重当然有努力争取过, 可皇上应该不会就因此便立刻答应下来。

还是那句话,皇上终究是一位帝王, 不是寻常的兄长和父亲。

方婉随父亲接了旨, 还在那一脸懵呢,等在旁边小花厅的方家众人和周围的下人们都笑逐颜开起来, 方书余看起来好像要对方婉教导几句为妇之道,叫郑氏拉了拉衣角, 轻声道:“姑娘处事见人最周全的, 且这如今是景王妃了, 自有太后娘娘教导,老爷还有什么好说的。”

亲王妃为正一品,就算还没成亲封浩, 也得当正一品来待了, 方书余才一个四品空爵, 还是沾的姑娘的光, 这会儿叫郑氏一说,还真得觉得不好说的,只对方婉道:“爹爹知道你最懂事,就不用爹爹多说了。”

人这么多,方婉知道,这个时候不是想那些的时候,她收起了那一脸懵,又换上了温婉的微笑。

她回了自己的院子,底下人一起一起的进来磕头贺喜,因为这事儿确实来的突然,方家自然没来得及预备东西,还有这里还有苏太太这样精明能干的人,也不知道这么一小会儿,就去哪里抬了一箩筐新钱来,搁在方婉屋子廊下赏底下人,一头又搬出来红布等,整个院子披红挂彩,底下人都赏一条红汗巾子。又立叫开了单子,叫采买的人出去买一应要用的东西。

回头还跟方杜氏商议道:“今日旨意下了,四姑娘明日就要去谢恩,接着只怕能巴结得上的各处人家都要上门贺喜了,各处屋里的花和摆设都得换了喜庆的摆,来的人家回礼要预备好,就是人家的底下人进了门儿,也是要得咱们的喜气的,每个小子丫头赏五百钱,有头脸的大丫头和嬷嬷媳妇子,少不得要赏一两银子,宁可大方些,免得叫人笑话,且四姑娘这样的大福气,也是京城里头一份儿,越发要喜庆热闹才好。”

方杜氏还是懂这个意思的,就是单听这个话,不知道多少银子要出去了,有点心惊胆战,一时来不及算,只得先笑道:“苏太太说的很是。”

苏太太接着道:“还有席面是要预备的,咱们这里地方小,厨房里把来人的茶、热水,点心,茶果能伺候好了就算是巴结了,席面不如去与一品楼说一声,叫他们预备八珍席,每日里只管看来人多少去吩咐送来,方便又省事儿,也不至于怠慢了人,没了面子。”

方杜氏更听的连回话的声音都没有了,一品楼的八珍席,水陆八珍为主菜,看菜单酒水不同,一席就要二三十两银子,加上回礼赏钱,各种杂项开支,苏太太一口一个体面,这每日里只怕不要几百两银子的花销?

热闹上十天,就要几千两了。

方家就算是在锦城底蕴深厚,颇有家底,这样连四姑娘出嫁的正经事还没办,单贺喜就要花个几千两银子了,这也有点受不了啊。

这与高门大户人家做亲真是不容易啊,光看着荣耀了,可人家就是出了大头,你在一边配一点儿,都能折腾个精穷。

苏太太见方杜氏这会儿连个答应的声音都没有了,她这样精明的人,当然立刻就明白了方杜氏心里头的想头,心中不由的鄙夷,四姑娘做景王妃,给你们家带来的好处有多少?哥儿姐儿的前程都不一样了,有这样的好处的时候是巴不得要的,要出点儿银子,就舍不得了。

苏太太解释般的笑道:“这就是京中的排场,别说四姑娘这样荣耀的事儿,就拿旧年里董姑娘赐婚三殿下,三殿下如今有齐郡王比着,成亲后必定是郡王爷,董姑娘又是长公主府的大姑娘,还不是名正言顺的吗?可董家感念天恩,那排场摆的,家里下人全赏了新衣服,双份月钱,因着不是一两天的请客,便也是一品居叫的八珍席,每日里流水一般的送上来,还用的内造好酒。我刚才说的那些,其实也是比照着长公主府,咱们四姑娘如今身份高着一层,就算比不得公主府有内务府伺候,那些内造上用的自是没有,那也别差的很了,让四姑娘叫人说起来没体面。”

看方杜氏还在那嗫嚅,鹌鹑般没啥声音,苏太太意味深长的说:“太太是掌家的,自是知道艰难,可我说句托大的话,这可是贵府最要紧的事,这公中的银子,花在这上头,也不为过了。”

这是公中的银子,方杜氏勒掯着不花,真要是落了方婉的面子,心里不满的却是他们房,方杜氏斟酌半日,虽说她的嫡女已经嫁出去了,但若是有点儿什么,难免还有回来求到方婉的时候,且还有儿子呢,实在容不得她不捧方婉的场。

方杜氏正要应,却见方婉跟前的丫鬟绿梅笑嘻嘻的掀了帘子进来,她随着方婉的赐婚,在府里地位就水涨船高了一层,哪里还有人敢拦着她不叫进,绿梅进门儿行了礼笑道:“我们姑娘打发我找苏太太,原来您老人家在这里呢。”

苏太太忙站起来:“姑娘叫我?我这就去。”

绿梅忙拉住了她,笑道:“您老听风就是雨,一句话就慌的要走,我们姑娘是吩咐我来跟苏太太说,眼见的这些日子花费多,怕府里一时不凑手,景王殿下那里收着我们姑娘的银子,请苏太太过去支五千两,回来就给大太太使吧。”

听说方婉要自己出银子,不承她的情了,方杜氏反而慌了,连忙道:“四姑娘这是什么话,办这样的喜事,哪有往景王府支银子的道理!苏太太快别去了。翡翠!”

方杜氏高声叫来自己的丫头吩咐:“你去回四姑娘的话,咱们家事事公中都是有例的,断没有姑娘自己出银子的道理,姑娘这事儿,与别的喜事自是不同的,我自然与老太太和各位太太商议。姑娘这些日子要进宫,要见人,自然疲累,就不必理这些琐事了。”

绿梅也不拦着,只是笑道:“我们家姑娘也是怕府里银子不凑手,姑娘说了,这是太后娘娘的恩典,要是叫人挑出一点儿错来,今后也不好见娘娘呢。”

苏太太见方婉连面都不出,只叫一个丫鬟来,就把方杜氏说的额头冷汗都出来了,心中也是佩服的很,这小姑娘的手腕可不是普通厉害,关键还是才这么个年纪,这真不是狐狸精托生的吗?

今后这位就是她的正经主子了,苏太太忖度着,亏的她管着百花胡同,近水楼台先来伺候了,占了先机,比别的人强上一分,可得好生奉承,不能叫别的人给挤下去。

于是办起事来越发尽心尽力。

方婉屋里只坐着来贺喜的家里姐妹,要明日里进了宫谢恩之后,各家贺喜的人才会陆陆续续的上门,今日只是自己家人和家下人等。

方柔与叶家的事,换了庚帖,叶家给了回话是大吉,已经定下了下定的日子,方澄与方莹,都是换了庚帖,对方人家还没回话的,不过今日方婉的赐婚旨意已经下了,她们两个的婚事应该就会顺遂了。

方澄那边是一个户部正五品的员外郎的次子,姓吴,家中是第五房,单他们房看起来不显眼,可家族却是江南赫赫有名的大族,出仕十数人,姻亲盘踞,互为呼应,这一回选秀进宫,旨意上排在第一的吴氏女,进宫就封慧嫔,就是他们家三房的长女。

方莹是老太太替她挑的人家,老太太想着方莹的脾气不怎么稳重,以前叫唐氏养的娇且霸道,如今遇到一件大事了,这些日子显得沉静了些,突然长大了似的,与姐妹们间相处也比以前强,虽是如此,到底时日短,怕她掌不住,给她挑了一家人口少的人家,姓白,几代都在内务府当差,家底厚实,家里没有老太太,自己婆婆当家,上头两个哥哥都是前头大娘留下的,后头两个哥儿才是现今这位婆婆养的,自然会偏向他们。

且这家子往上两代都没有纳妾,家里向来清净,家风如此,方家挑的那哥儿,大约也不会纳妾了。

这些都是跟方婉商议过的,方婉觉得,老太太虽然菩萨似的不管事,还是眼明心亮的,人家挑的委实不错,吴家她打过交道,只不是这一房,横竖是屹立不倒的,白家她就不记得了。

姑娘们脸皮薄,虽说心中多少都明白她们的亲事,都沾了方婉的光,否则光凭方家,是挑不到这样的人家的,但都不好意思说,只是靠送东西表达一下,一时间不好开口,倒显得有点儿尴尬了。

方婉也不好说什么,这时候她的亲妹妹方媛跑到她屋里叫姐姐,正好打了岔,郑氏已经给她换上了红色如意纹的衣服和撒脚裤子,头上扎着两个包包头,缠着红色珊瑚串,颇为喜庆,小姑娘生的白净,苹果腮,大眼睛,笑起来眼睛弯弯的,月牙儿一般,与方婉生的不像,有些像郑氏。

后头奶娘又抱着祥哥儿来给姐姐磕头贺喜,顿时便热闹起来了。

这样的事,郑氏自然要出面,给宫里递了帖子谢恩,第二日绝早就与方婉坐车进宫去,面见太后谢恩,而方书余也要穿了礼服,在礼部的指点下,去宫门磕头谢恩。

方家品级不够,在宫门口就下车走路进去,到了寿宁宫,就有宫里姑姑等在门口迎接,待方婉还是另眼相看的。

郑氏这是这辈子第一次进宫,在之前,她差不多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有进宫的一日,且因时间太紧,昨日有嬷嬷来,只能突击指导了一下进宫参拜谢恩的礼仪,还安慰道:“不用怕,只要恭敬些,照着这规矩磕头谢恩就行了,太后娘娘问什么,站起来答一句,不要说的太长,大面儿上不错就行了,太后娘娘向来宽厚,不要紧的。”

说是这样说,郑氏进了宫,见这样高大幽深的宫殿,鸦雀无声侯在周围的伺候人等,深切的感受到了皇权威势,自然而然的又紧张起来了。

她是真的不敢多走一步,不敢多说一个字,悄悄的看一眼方婉,脖颈都有点僵硬不自然,却见方婉脸带微笑,脚步轻盈,比她自然多了。

他们家姑娘这是怎么练出来的啊。

郑氏想着方婉的事,自己反而就不那么紧张了。

在寿宁宫侯见了片刻,太后娘娘就叫进了,郑氏不免又紧张起来,幸好还记得昨日嬷嬷教的,规规矩矩的磕头请安,起来后又要谢恩,郑重的三跪九叩,虽然僵硬些,好歹是照着做完了,没闹出笑话来。

太后笑着问了郑氏几句客套话,就再没有话跟她说了,转而跟方婉说话,方婉坐在那里,笑吟吟的答话。

她比郑氏自然,抬头的时候就多的多了,是以方婉觉得太后娘娘今日看起来很欢喜。

不是因为看到准景王妃的惊喜,她很有自知之明,太后娘娘这几个月常见她,现在大概还算喜欢她,但绝不会看到她的时候,目光温暖如冬天的炉火。

就是为景王赐婚,也不至于这样喜欢,说句不算妄自菲薄的话,景王殿下又不至于娶不到媳妇,赐个婚,欢喜的是女家,太后娘娘不至于。

那是有别的什么好事吗?

太后对于掩盖自己情绪这一点,大概不是特别精通,而且做了太后,也有点犯不着总要掩盖,又落在方婉这火眼金睛的眼里,就琢磨开了。

方婉也琢磨不出个所以然来,她们在这里坐了一会儿,说了些话,太后是景王殿下的嫡母,自也要嘱咐方婉一些话,方婉一一应了,看着这场面差不多了,方婉便笑道:“还该去给太妃娘娘,宫里的娘娘们都磕个头去,才是礼数。”

太后点头:“是这个礼,哀家已经吩咐下人了,这就送你们去吧。”

停了一下,太后又吩咐:“太妃那里,暂时就不要惊动了,太妃这两日有些不自在,需的静养,不能见人。”

方婉悚然一惊。

景王殿下赐婚,太妃娘娘却不见人,不管什么病,都有点不寻常。

方婉面上不动,只笑道:“太后娘娘这样说,那自然是不敢惊动太妃了,只好歹也要去太妃娘娘门口朝上磕个头才是。”

太后想了一想:“你说的很是,她终究是重儿的亲娘,空过谁也不能空过她,也该去行个礼的。”

方婉越听越觉得不太对头。

她和郑氏辞过了太后,随着太后宫里的姑姑往前头去,快要走到宫门口的时候,却见段双儿拿着一个食盒过来,远远的就笑道:“我昨儿知道了姐姐的好信儿,欢喜的了不得。”

说着就脚下生风走到方婉跟前,把食盒递给方婉:“我也没什么好送的,姐姐什么没见过呢,只有我亲手做的一盒点心送姐姐了。”

段双儿颇得太后娘娘的青眼,那姑姑在宫里混成了精的人物,当然也想着要捧着段双儿,何况这位准景王妃也犯不着得罪,她此时见状,不动声色的就退后了两步。

方婉笑道:“妹妹这样客气,那就多谢妹妹了。”便是方婉,这个时候,也不能怠慢了段双儿。

段双儿笑道:“姐姐吃着好,就是我的心到了。”

方婉连忙道谢,段双儿伸手摸一下方婉耳畔的新耳坠子,还是上回萧重给她的珊瑚的,这一次用的水滴状的,她笑道:“这个倒好看。”

段双儿倾身细看,在方婉耳边小声道:“前儿晚上,太后突然去了长春宫。那边处置了不少人。”

段双儿语速飞快,方婉还是听的清楚:“皇上脸上好像带了伤,叫人用东西遮住了。”

方婉这样的人,手都不禁一抖。

方婉还是镇定的到长春宫磕头,长春宫宫门紧闭,连一个出面的女官都没有,里头悄无一丝声息,好像荒芜了许多年的宫殿一般。

第71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章

方婉从宫里出来, 交代了郑氏两句, 让她先回家去, 她自己就直奔景王府。

赐婚的旨意,当然也下给了景王殿下,景王府此时也换上了喜庆装饰,这是内务府管的事儿,不比方家自己做,到底是要慢上一点儿, 这里正换呢, 却见准王妃都上门了, 景王府里头的人还好些, 很见了方婉几回,内务府的人,就都忍不住好奇的张望一下。

独有那位姓白的管事白石洲, 就是方莹未来的公公, 也不知是恰巧这一回分到了这里的差事, 还是自己去挣来的。自忖有上来的体面, 便领头儿来给方婉请安,起身后笑道:“王爷进宫谢恩去了, 皇上向来看重王爷,只怕要留王爷用膳的,下来只怕也是后晌午了。”

到底是他的亲娘, 方婉有点怕糟, 想了一想, 这白家既然上自己家求亲,可见上进的心是有的,可以用一用,方婉便道:“白大人在宫里人头熟,我想请白大人替我带一句话进宫,告诉王爷,我在这里等着他。”

御前私传消息,也是忌讳,不过这是皇上向来宠爱的景王殿下,新赐婚的准景王妃,这未婚夫妻忌讳只怕要小一点,白石洲犹豫了一下,还是应承了。

方婉照例的往后头水边亭子上坐着,橙花如今是景王府内院的丫鬟头儿,她领头上前来伺候,方婉问了两句话:“昨儿前儿,你们王府有什么不寻常的动静没有?”

橙花都不用怎么想,就回话道:“并没有什么事,王爷只是喜欢的很,叫人多赏了一个月月钱,还有就是内务府得了旨意,上门来伺候。”

方婉点了点头,对橙花说:“但凡有什么事,你都要打发人来跟我说一句,我要知道消息,而且有些事情,看着虽小,只是处置起来,只怕你担不起干系。”

橙花也是在宫里伺候过的,见识的都是后宫里那些高深莫测,说话模棱两可,绝不叫人抓住小辫子的说话方式,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说的这么直白的主子,不管她心中怎么想,面上还是恭恭敬敬的答应的,方婉道:“太妃那里你就不必进去了。”

方婉不是不会那种说话方式,但要看对什么人了,对丫鬟,她向来觉得要指令清晰,才能更好的执行下去,靠丫鬟自己揣摩上意去办事,说不准就要办错,甚至阴差阳错的惹出祸端来。

景王府是绝对不能这样的。

所以方婉直接叫她不要去宫里见袁太妃。

袁太妃现在如何,方婉通过段双儿悄悄透露的那两句话,心中已经有了一点儿谱了,所以才急着请萧重回来,免得他毫无心理准备,乍然去了后宫见他娘。自己都那么惊讶,萧重会怎么样,就难说的很了。

因为他太受宠爱,皇上宠爱他的时候,固然能容他,可皇上是皇上的时候呢?就如袁太妃此时,万一不容他了呢。

方婉不得不想的周全一点。

白石洲在内务府经营多年,果然人头很熟,果真把话递到了萧重跟前,萧重回来的时候,还是满脸带笑,走路扬尘带风。

方婉在那亭子里远远看见,便站了起来,萧重今日进宫谢恩,穿了正式的四爪金龙的王服,头戴金冠,腰围玉带,十分的玉树临风。

韩九跟在他身后,到了亭子跟前,就退到了一旁,萧重笑道:“你今日不是也进宫谢恩了么,母亲没留你用饭?”

萧重的话里,不是不带着一点得意的。

那一日他去见皇兄,虽然没有提过继的事,却是说了他要娶方婉的意思,萧重当然是多少仗着一点儿皇兄对他的纵容,甚至还有一点方婉愿意妥协的恼怒。

皇兄是皇帝,按理是金口玉言,说一不二,可就算是皇上,也不是没有妥协的时候,他从小儿在御书房混过来的,小时候不知道,半大的时候也旁听了许多政事,当然知道,很多时候,皇帝也是不得不让一步的。

萧重觉得,皇兄要他出继其实不要紧,先给他赐婚了,再出继,镇南王就是不很满意,那也不算很打脸。

而且这本身也就只是一个面子问题,凭镇南王府,其实妻族的用处就不那么重要了,甚至有时候,还有拖累的可能。

人的野心,总是会膨胀,欲望总是无穷无尽。

皇兄当时还不肯答应,只是口头上略微松动了一点,没想到,转头竟然想通了。

对比萧重的得意,方婉的神情就不是那么轻松了,她仰头看着萧重,轻声说:“我进宫谢恩,各处都走了,却没见到太妃娘娘。”

萧重脸上笑容一滞,方婉的神情和语气,都显得事情有点不对了,萧重便坐下来:“娘娘怎么了?”

方婉是特意说了那句话便停下来,让萧重适应一下的,这时候她也坐下来,倒了一杯茶给萧重,才说:“太后娘娘说,太妃娘娘有些不自在,暂时不能见人。”

“但是。”方婉接着道:“我出来的时候,段姑娘也过来送点儿东西给我,趁着没人在跟前,悄悄的跟我说,前儿晚上,太后娘娘突然去了长春宫,处置了长春宫伺候的下人。”

萧重皱眉,母后和母亲不睦,他当然也知道,但多年来,母亲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太后娘娘也常是睁只眼闭只眼,不理长春宫的事,算得上是多有容让的,这一次怎么会突然出手?

方婉又说:“段姑娘还说,皇上脸上带出了一点儿伤。”

萧重一震,随即长叹一声。

方婉安静的看着他。

萧重没有说话,只是端着茶盅喝茶,仿佛在出神,方婉也没有催促,只是又给他的杯子里续了茶。

过了好一阵子,萧重才说:“很早之前,当时太后娘娘还只是因为生了皇子而封的才人,皇兄还不算出息,她老人家的处境,你应该能猜得出来,她依附的纯嫔娘娘的殿里,除了她老人家,还有一位宋才人,没有子嗣,但年轻貌美,皇上来纯嫔娘娘的殿里的时候,多数是招她。”

方婉不知道萧重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到这样久远的往事,但她只管耐心的听着,并打算打断他,不管他是想平息心境,还是有别的想法,她都能听下去。

短短两句话,其实已经拼凑出了那日发生的事了,太妃冒犯了皇帝,被圈禁起来了,这还算是慈悲,冒犯龙颜到了带伤的地步,那应该是被赏毒酒或者白绫,其实不该有什么说情的余地。

皇上把伤掩住了,是因为这是丑闻。

这就是皇室做事的风格了,很多时候处置是要处置,却不能用真实的理由来处置,比如那位礼嫔。

啊对了,礼嫔这一次进宫了,她的名号,就排在慧嫔之后呢。

方婉这样想了一下,就赶紧转回来了,萧重心中显然跟她一样的清楚,所以长叹了一声。

萧重接着说:“那位宋才人,有时候会拿太后娘娘的东西使,却常常忘了还,太后娘娘从来没有说过什么,这样过了四五年,那位宋才人拿东西就慢慢的拿成了习惯,更忘了有还那回事。那年正月里,皇兄读书得了父皇赞扬,父皇命人给太后娘娘那里赏了两匹衣料和一根宝钗。正月十五元宵大宴后,这位宋才人被阮皇后命人带走了,从此宫里再没有她这个人了,因为她偷盗御赐之宝。”

方婉点了点头。

萧重还是补充道:“就是皇上赏的那根宝钗。”

“这件事其实我知道很久了。”萧重说:“但直到今天,我才明白。”

或许在那之前的四五年里,当时还是李才人的太后娘娘有很多机会,可以揭发出宋才人偷拿东西,但太后娘娘却是一言不发,因为这个罪名还不够重,就算她揭发出来查实了,宋才人被打了板子,大约会恨死她,李才人根基浅,或许随时会踩在雷上,死无葬身之地。

她一直沉默的等着,等了四五年,等着常在河边走的宋才人终于毫无警惕心的湿了鞋,等她的罪名够重了,太后娘娘才把她给抖出来,就让她再也不能翻身了。

太后娘娘等宋才人等了四五年,等袁太妃却等了足足二十年,等到袁太妃终于有一日失手伤了皇帝,平日里不管长春宫的太后娘娘当晚就处置了长春宫的下人,软禁了袁太妃。

就是皇帝还念着旧情,不愿意处置袁太妃,可太后娘娘来了,他也保不住袁太妃了,这本是应该处死的重罪,太后娘娘只是软禁袁太妃,就是给皇上脸面了,也是给萧重脸面,如今是谁也说不出一个不字来,甚至萧重还得感念太后娘娘的恩德。

可是如果太后娘娘真的不管长春宫的事,怎么可能在那一晚立刻就出现在长春宫处置呢,那个时候,有皇上在,事情本来是闹不出来的。

方婉也好一会儿没说话,以前她就曾觉得自己小看了这位出身市井,不懂朝事的老太太,这一回,她又觉得了,而且感觉特别深刻。

朝廷的大事她老人家或许不懂,但生存之道,她比谁都懂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