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小日子大幸福上一章:第 6 章
  • 重生之小日子大幸福下一章:第 8 章

卫小娟对王芳身边的幺婶:李雯,印象还不错,她和小叔卫大河是家里唯一自由恋爱的一对,现在大着肚子,看起来有点胖。不过,她和稍显魁梧的卫大河站在一起,那个画面还是很“搭”的…。

任长凤见两个坐桌上的女孩一副沉默样,也不想说什么,给两人碗里各挑了两块瘦肉。对王芳道:

“建房要八月初八动土,日子看得有些晚,正好可以慢慢背点石头回来,大军也可以抽空转转山林,找找堂屋需要的房梁,到上梁时好去‘偷’回来!”

“嗯!我大哥前些日子做了些石灰砖,我给他说了给我留着,再买上几千砖就行了!只是打地基的石头得慢慢从河里往家背了。‘偷梁’倒是不急,我娘家二叔山林里不就好些么,我都看了好几棵,等动了土,我就带大军挑去!”

卫小娟没有听她们又说起了什么了!“背石头”——这个字眼卫小娟太痛恨了。要说她重生前受过什么苦,那就莫过于“背石头”了。

那是2000年的事情,家里要把泥土的院坝改为混泥土,但是有些地方高度不一,特别是边上的地方,必需用大石头给填上。

也是奶奶王月秀,看不惯卫小娟在家闲一刻,怂恿了卫大军、卫大江两人,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她和卫小美。

卫小娟还记得,从山脚到院坝要走一千零六十步,那是她整整六天,磨破了肩背,数出来的,偷偷哭了好些天,偏偏怕王芳担心,一直不敢叫哭,…。

本来在后面享福的日子里,已经把这事儿忘得是一干二净了;现在,忽然又听见这个词,怎么不勾起心里的隐痛?

修路!必得得修一条,至少小四轮能开上山的路!

这个工程还要尽早实施,趁着“风水先生”在,要是能由他提出的话,这事多半能成,这半山上还有好几院人呢?如今土地不要钱,沙石不要钱,废炭渣也不用钱,更别说现在被当作垃圾的石灰废料了!

地里的农活貌似也没什么特别需要忙活的了!一大把的闲劳力在家里,加紧修的话,不用十天,一条不足一公里的简易公路应该能建好吧?

那样的话,不仅建房省事儿,以后家里停车、运东西回家…得省去多少事儿啊!

现在关键的是,卫小娟不知道该怎么让这个工程提到台面上来?

看着首桌的推杯换盏,她起身假装放碗,悄悄拉了卫小明一下。回到了灶下,卫小明还是比较懂“窍”的,很快就来到了卫小娟的身边,两人一阵耳语。

一会儿,酒意上头的风水先生起身往厕所走去,卫小娟趁没人注意溜到了门外守株待兔。几分钟,那位先生从厕所边钻出,卫小娟突然出声说道:

“任爷爷想多挣二十四块钱吗?”

任先生先是吓了一跳,接着听见了卫小娟的问话,有些奇怪:

“小姑娘什么意思?我可是凭本事找钱的!不过,话又说回来,谁不想多挣两个钱,你说?我看能不能帮忙!”

“待会儿会有人提醒的,您就顺便挣了吧!又不用你做坏事,还是积德的大好事呢!”

任先生半信半疑,回到了桌上。卫小明接到姐姐暗示,天真说道:

“要是新房子修好了,爸买的车子就有地方放了。”

桌上人停下酒杯,卫开云一向少在家里,但对“孙”字辈的两个男孩还是颇为宠爱的,笑着说道:

“不行!车子开不到院坝,更放不到房子里去!”

“那就修路让它爬上来呀!放在外面不怕丢啊?”

或许是他的这番童言真的有些道理,桌上的人都开始思考事情的可行性了。

任先生这时也悟过味儿来,别有深意的往卫小娟看了一眼。不负她所望,或许也是不想放过送到嘴边的“生意”,他摸摸下巴那几根山羊须,高深的念了几句:

“坤坎震离…,嗯,要是有一条风水路的话,你们这个院子都会受益,或许这山腰的几户都会改运。”

听见连任先生都这样说了,卫开云也沉思了起来,片刻后,抿了一口酒,对桌上没喝酒的卫小兵两兄弟吩咐道:

“你们去把上院子的大老爷,刘家的两位爷爷,都一起叫下来。”

又回头对“先生”说:

“就多劳烦先生了,一客不烦二主,要是那两家同意的话,就劳烦先生再看看这路的走向和动工的时间,嗯,要是能尽快的话,大军修房子就省劲儿了!”

小桌子上,听得这个消息的几个女人也是一片哗然!家里谁不想添个什么车呀,但在这半山上,连个自行车都没敢买一辆,就是怕到时侯没地方放,总不可能扛到半山腰吧,得累死人!

任长凤首先喜形于色,她是打定主意要给卫小兵买个农用车的,又不好说出来,道:

“这事儿多半可行!大伯家的大康哥,还有卫大奎不都有小四轮吗?一直停在山脚下多不放心啊,我看他们家没问题。刘家虽说穷点,但谁不知道‘要想富,先修路’啊,他们家壮劳力多,倒是出力的好手!”

“就是,我也赞成,我这孩子眼看过年前就要生了,我还没享受一天搭车的日子,哪怕是自行车也好啊?”

何惠也接口:

“大河倒是说,买自行车没用,去趟镇上,刹车都得捏烫,回家呢?扛车都得累死!还是修了路,买个摩托车好!”

“…”

卫小娟没有继续听她们众说纷纭,男人们吃晚饭转移到院坝里喝茶,聊天去了。女人们开始收拾桌椅碗筷了,何惠想借口回去呢,又放不下修路的八卦,只好抢过卫小娟拿在手里的扫帚:

“小娟,带两个妹妹去找大姐玩会儿!”

修路的事情在六号当晚就拍板定案了,动工的日子是农历七月二十二,从王友才的小店往崖山村五百米处,斜着往山腰走“之”字形,卫小娟家刚好在第二个拐角处,每个拐角处和终点还恰好能挪出一个平地,用作停车坪。

修路的日子离卫小娟家建房的八月初八足足相差了十多天,主持修路工程的是卫大军的堂兄:卫大奎,此次“之”字路的终点正是他们上院子的院坝前。他也是卫大军建房的包工头。据他专业的估计:这条简易便道的建成,要是不碰上意外的话,完全能赶上建房的“奠基脚”。

第十六章 房屋上梁,国庆落幕

九月十日是教师节,加上又是周六了,学校难得放了两天假。

睡懒觉的卫小娟感到脸上什么东西?热热的,圆圆的在滚动!惊慌的睁开双眼,就看到王芳拿着一个剥了壳的煮鸡蛋在眼前晃悠,这才想起:今天是农历的七月二十四,也是自己的十岁生日,农村里一般都会以农历来过生日,不知什么时候自己竟忘记了!

在卫小娟的家里,无论谁生日,早上都会吃两个煮鸡蛋。卫小娟有些眼热,后来嫁人了,虽然有大鱼大肉,但再没了这睁眼即到的煮鸡蛋了!也忘记了这种贫穷里的奢华享受,曾埋怨父母的无用,不能供给自己物质的享受,却忽略了精神的给予!

早饭桌上,卫大军喝着稀饭,看到卫小娟分给了弟弟一个鸡蛋,满意的点点头,他感觉渐渐有了努力的动力了,王芳这些时日和他话多了一些,两个孩子,特别是卫小娟也开始亲近他了,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生疏了,这才注意到两个孩子都各有优点!

“小娟的伤口怎么样?”

“爸,没事了!我今天再到军区去拆了线就可以了,舒伯伯说恢复的很好!”

“舒伯伯?”

“哦!就是军区卫生室的医生,他可好了,还辅导我学习呢?特别是普通话,我会说得比老师还溜,舒伯伯还答应教我写好钢笔字呢?今天我去拆线的话要晚点回来,还要陪优优做作业!”

卫大军有点担心:“不会给人家解放军添麻烦吧?”

听了一会儿的王芳终于插上话解释道:

“人家可喜欢小娟了,老是夸她。昨天,我不是去担潲水吗?知道我是卫小娟的妈妈,舒医生还嘱咐我,一定多叫小娟去玩,也是听他说有个什么‘优’的孩子老是盼着小娟呢!还有啊,听伙食团的人说,一个什么营长打过招呼了,以后早饭给我们三个一人留十个馒头带回家呢。”

“妈,人家叫朱优优,现在还成了我的同学了!她爸就是打招呼的朱营长,不是我拦着,他还假公济私给你们留中午的菜呢!咱们可不能害人家犯错误!”

“知道了,我也不是那种贪小便宜的人!是吧?大军,小明!”

卫小娟见王芳给卫大军飞了一个媚眼,假意低头扒饭,从眼角竟然瞟到卫大军也扯了嘴角回了一个意味暧昧的神色!

她赶紧拉着卫小明试图立刻遁走,卫大军却出声叫住了她,从衬衣口袋里摸出了两块钱递给卫小娟:

“带上钱,待会儿不是要拆线吗?剩下的就是你今天的生日礼金了啊,不要乱花!”

“哦!知道了!”

卫小娟带上作业本去了军区,她还答应了祝优优等拆完线陪她做作业呢?

时间:九月二十三日(农历八月初八),凌晨四点左右

卫小娟拢紧身上的外套,掐了一把正在打着哈欠的卫小明,提醒他打起精神来!

小院里,早就平整出来的宅基地上,已经用白色的石灰线清楚的划出了开挖的位置。此时王月秀带着卫大军正在虔诚的向五方土地祷告,祈求保佑家宅顺心。在地基的四周加上中央,插好香烛,烧了“金钱”。

卫大河这才依次点燃了地上的三个散炮,然后再点燃挂在一旁一串千响鞭炮。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侯在一旁的建筑工人就一起喊着号子,开始从堂屋的地基挖起,…

按规矩守在一边的王芳,这才带着两个孩子回卧房补眠。

熟人就是好办事,为了早点让自家堂哥住上新房,卫大奎抽调了手下大半的人手,加上他家两辆拖拉机,经由新修的两米宽便道运输材料,省去了预计的大半时间;速度奇快的在五天后砌成了墙体。

休息一天后,农村建房最为关键的"上梁"时间到了:

九月三十号的早上六点六分!

左右屋脊上分别站着卫大奎和木工大师傅,一根卫家几兄弟连夜“偷”来的大梁横在屋内,(建房的大梁要选择四季常青的柏树,即使自己家里有这种木材也不用,必须用外人的。名曰"偷梁")。大梁两头绑着系着红布的麻绳,梁中挂张红纸,上书"紫薇高照"四字,谓能"辟邪";梁上还放了一只灌醉的大红公鸡,名曰“镇宅”,诸魔不侵;另系米筛,八卦、剪刀、镜子,以示魁星并集,明镜高悬,诸邪回避。

卫大奎作为泥工大师傅,又是包工头,见时间刚好,大喝一声:

“起梁开始!”

下面候着的卫大军连忙烧红纸,外面卫大河也放起了鞭炮。

屋脊上的两人在下面工人的帮助下,将大梁徐徐拉起,共同放置好大梁后,木工师傅口诵道:

“起梁,起梁,福禄满堂,吉星高照,满屋吉祥,高升,高升,步步高升”

旁边就有卫大国递上红包,同时喝道:“步步高升”,并往下抛洒染红的花生、硬币、糖果等。

卫大军和王芳牵起身上特意系的围裙,抢先兜住第一波洒下的东西,谓之"接福"!

其他人这才一哄而上,抢得是不亦乐乎!卫家几个小孩子仗着身体灵活,都捡了不少东西。

相比家里如火如荼的盖瓦,刷墙…,学校里的简单生活简直让卫小娟有些崩溃。她可不敢露出分毫不耐,还要力争表现优秀!

现在朱优优已经成了她的忠实“粉丝”,暂时取代了李思琪第一姐妹儿的地位!好在李思琪知道朱优优只是“暂时一年”而已,也没多计较,加上她作为班长,事情可是多出了很多。…

朱优优在村小学,那可是“公主”般的存在。长相精致,成绩出色,又有特长,在国庆、元旦相继来临的紧要关头,她脸上小小的红记完全影响不了李老师“¥”的眼神!…

在班上男生“小狼”目光投向娇滴滴的朱优优时,卫小娟的帅同桌却是例外,在苦学之余,还在苦苦研究她的“突变”之谜…

八一村小学“国庆汇演”胜利者的诞生,没有出乎卫小娟的预料:卫小明班上的情景剧《小龙人》、四年级的一个舞蹈《南泥湾》、还有自己班上的舞蹈《天竺少女》、相声《天大的事儿》。

卫小娟的注意力之所以没在学校的表演上,是因为:虽然经过她的建议,班上入围的两个节目都不错,但是她忘记了,一等奖的二十块又不可能发给她一个人!于是囧了!

————

从动工到粉刷完只花了半个月,工钱加材料只花了不到三千块钱,卫大军家的新房建成了。和卫大国家的房子形成了“U”形,卫大国没有收回那间原本送出来的卧房,用剩下的砖瓦在洗衣台的位置给卫小琴单修一间十来个平方的小房子。

卫小娟家一跃成为房屋最多的一家人了,除了原有的卧室,改良后的大厨房,另外还有三间正房。

最令卫小娟高兴的是,最边上那间临近院坝边缘的正房,由于需要垫高两米多,经过卫大军反复斟酌,竟修成一间有着一米宽悬空回廊的“吊脚楼”,从院坝修个阶梯下去,下面就是一间厕所加猪圈!卫小娟记得,前世的房子就没有这个巧思,甚至连那间房子都没有建,直接做了鸡舍!看来,上山的道路和这两间屋子就是自己重生带来的第一处改变吧!

卫小娟直接忽略了军区的人物,她认为他们只是人生道路上小小的点缀而已!

真的吗?

第十七章 新房落成酒席

在十一月上旬的一天,卫小娟家里摆上了新居落成,宴客的“九大碗”。

卫家上院子的卫大奎在头一天,就开着拖拉机载着卫家的众妯娌,上街采买回了酒席的吃食,王芳养的两头大肥猪也提前宰杀了出来,留下了半片过年,剩余近五百斤猪肉用来操持今天的盛事!

日子选的是周日,不然,卫小娟就错过如此盛事了,肯定会遗憾的。要知道,随着生活水平快速的提高,邻里帮忙操持的“流水席”,即将被上门厨子的“一手揽”所取代。再不复见邻里齐聚帮忙的热闹盛况了!

早上的四点过,王月秀,任长凤,王芳就分别搭燃了自家的几口灶,邻里的大娘、小媳妇纷纷带着盆子、菜刀、筲箕…等物事,说说笑笑来到各家灶上帮忙。

卫小娟六点过起床时,见到自家大锅里快要顶到房梁的蒸笼,还惊了一跳。任长凤正站在一张桌子上给蒸笼扣上盖子。

柴锅里是正在油炸的“红酥肉”。这可是独属两界镇红白事情必备的小吃,二十年后还存在于两界镇的酒席上面,反正卫小娟就没在别处见过这种三界镇称为“羊尾巴”的东西。

它是用切成条状的肥肉或五花肉制作的,煮至半熟,拿色素染成鲜红色;滚上厚厚的“衣服”,“衣服”是用蛋汁和农家自制的芡粉调制的;当红色的猪肉穿上黏稠的“衣服”放到滚油里炸到外皮凝固时;就可以捞起,切成小指厚的片状;再继续扔锅里炸至外皮金黄酥脆。最后撒上白糖就可以装盘上桌了。

接下来,锅里的菜籽油又发挥余热,秉承不浪费一点的原则:“羊尾巴”剩余的芡汁再微微加点水调得清一点,裹了花生米继续炸;还有油渣,也裹了厚厚的红糖炸成“红糖酥”。…

卫小娟一样一样看得是目不转睛,做这些小吃的是她的堂叔婶,不时偷偷塞上一样吃食到她嘴里,正在她吃得不亦乐乎之时,卫大军的声音从外面传进来:

“小娟,出来介绍一下啊!”

“卫小娟,我们来做客啦!”

朱优优的声音也一起响起,卫小娟小跑出门,刚好看到一身戎装,没有戴军帽的舒安鸿和朱营长一家在院坝那边出现。

“舒伯伯,朱叔叔,周姨,优优!欢迎,欢迎,不过,我不太欢迎你们提的东西啊!”

话是如此,卫小娟还是手脚麻利的接过两个男人手里的大袋子,也不好意思立刻翻看,交给随后跟来的王芳,暗示她分开放好。王芳也认识舒医生几人,笑着点点头,抱着袋子回房了。

卫小娟又忙着给卫大军,舒医生他们双方引荐一番,卫大军对两人也是神交已久,舒朱两人也对眼前沉稳的卫大军颇为敬佩,他们认为,能有卫小娟那样的女儿,当父母的肯定不凡。

客套了几句,舒安鸿笑道:

“卫兄弟去招呼其他客人吧,我和小朱久闻本地人海量,今天特意请假来挑战一二!”

卫小娟也不和他们客套,将他俩带往卫开云那一堆聊得开怀的人群里,

“爷爷,大爷爷,…,这是舒医生和朱营长,他们想先和您们认识一下,待会儿好和你们拼酒!”

安顿好两个男士,卫小娟这才吁口气,对一直安静跟在身后的娘俩道:

“周阿姨今天上了妆,真漂亮!优优也像小公主一般,现在,我带你们参观我家的新房子!”

边走边说,

“这是我家的吊脚楼,我们先到吊脚楼的回廊上看看吧,优优和我最喜欢在那儿做作业了!”

周雅今天画了淡妆,看上去优雅从容,闻言也认真感受“吊脚楼”的风味。

回廊只有一米左右宽,和房间进深一样是三米长,身后是房间的墙壁,扶着面前齐腰的回廊,从脚下的停车坪往远处看,薄雾笼罩中,两公里外的属于虹山县的院落点缀在大山之上,“Y”字形的河流直达左手边的军区汇为一处,站在高处,左边是宏伟的高楼组成的军区全貌;右边是”象鼻子“山上茂密的山林,若隐若现的小路纵横交错,别有一番“壮丽秀美”

再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感受微微山风吹拂,惬意的感觉让人沉迷。难怪两个孩子喜欢在这里做功课,空灵之中,脑袋也会通透些吧!优优也是因此不但没有拉下学习成绩,人也变得开朗许多。周雅再次庆幸来对了山村!

卫小娟又带着周雅母女从吊脚楼的属于自己的那间寝室,往灶房方向慢慢走去。

沿着两米宽的水泥回廊,走过堂屋,另外一间属于卫小明的那间寝室,三人来到了灶房,周雅惊奇的看着灶上两口超级大锅,对灶下正在烧火的王月秀道:

“阿姨啊!你就一个人看两边灶的火,太厉害了!”

王月秀坐在灶下的板凳上,脸上也是带着高兴的笑意,闻言愣了愣,看了陪在一旁的卫小娟一眼,笑着客气道:

“这没什么!炭灶里只要添上炭可以燃很久,只需要偶尔看看就行了!柴灶里也‘蓬’着几根大柴棍,也不难,新房子嘛!就要烧得越旺越好!”

周雅听懂了大概的意思,继续看其他的东西,当目光瞄过灶背后白瓷砖的“橱柜”,红漆碗柜,她又看见一个新鲜的物件。地上一个铁炉子似的东西,上面连着一根铁柱直通屋顶之外,“炉子”上面的铁水壶正冒着热气。

她两步走过去,打算好好看看究竟是什么?

“——啊——,烫…”

屋内一群大娘、小媳妇都捂着嘴巴,好笑的看着那个穿着时尚,打扮出众的“城里人”捏着右手呼烫。

卫小娟和朱优优对视一眼,都吞下嘴边的:不要摸,烫!

同情的看着她,王芳这时已经弄了点蛋清给周雅抹上,其实,烫得不严重,只是她的手太过白嫩,有些发红,换作手上有茧的人根本就没事!

朱优优见妈妈没事,笑着说道:

“妈!您太心急了,那是炉子的烟囱啊!这样炉子就没烟了,冬天冷的时候就可以烧炭取暖,也可以做饭!”

周雅不好意思的对着屋里的人笑笑。

外面越来越热闹了,卫小兵的声音传了进来:

“奶奶!四姑姑回来了!”

王月秀先是一喜,接着沉着脸骂道:

“她还有脸回来,不是死在外头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