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小日子大幸福上一章:第 9 章
  • 重生之小日子大幸福下一章:第 11 章

“你们记记上面的题目,我们明天就去小川县试试,不然就要等元旦假期过后了!我都托人帮我物色二手农用车了,过完年基本就能定下来了!”

卫大国这才放下一直“吧嗒”在口中的自制烟叶,在炉子上扣扣铜铸的烟管,说道:

“小兵还是买个新车吧!这些年,我们还是攒了两万块钱,再找矿上借点,应该没什么问题!小兵还是孩子,买个新的车子,安全上我也比较放心!”

卫大河似乎还没想到这一步,他摸摸头上短短的头发茬,有些茫然,卫小娟实在忍不住了,高高举起了右手,见引起大家的注意,状似得意的说道:

“小叔买个‘拖鞋车’,烧上雨篷,放上两条长凳,摆在我大舅他们门前拉人赶集!”

所有人都惊讶的看着他,李雯笑道:

“小娟真是懒孩子,人家赶集都是走路,山里人谁怕走路啊!”

第二十三章 第一次进城

卫大军没有反驳女儿提出的有关卫大河的“出路”,反而好奇问道:

“小娟怎么想到这个主意的?”

卫小娟抓抓脑袋,以一个十岁孩子所能想到的原因道:

“今天我们在镇上听见崖山村的人抱怨:买了好多东西,走路太累了,怎么就没有公车进山啊?还听他们说,玉米在镇上要卖四角钱一斤,就是太难背了,商贩到大舅这来收呢,只出三毛七,算下来,一趟要亏个两块多;加上确实像幺婶说的那样,我今天又累又饿,挣了一笔钱,还要走这么远的路,要是谁能搭我回家,给他五毛钱我也不会介意!”

王芳先对小声在女儿耳边:

“你挣钱的事待会儿再交待!”

接着大声插言道:

“就是,来回二十多里地儿,要是买的东西多点是有些烦人,想搭人家的便车也不是那么容易。要是有人载我,出个几毛、一块的也无所谓!”

一时热烈的讨论此起彼伏,卫小娟见到自家老爸如炬的目光盯着自己。回忆了刚才故意模糊不清的一番话,自认没有破绽啊,讨好的冲他笑了笑,挨过去,小声说出了一个酝酿良久的要求:

“爸!我今天在镇上表演节目得了第一名!拿了点奖金,呵呵,你肯定不会收缴的吧!还有啊,一个自称县广播局的局长还要我带家长去县里登记资料,明年有机会上电视呢?”

为了顺利成行,卫小娟把马友方的名片交了出来,丝毫没说自己原本不打算去什么文化局。

卫大军也小声问道:

“那你想怎么样?”

“我想明天和你们一起去,你带我到文化局后就去办你们的事,我会乖乖在文化局等你们。你也好去看看那个马老师是不是骗子啊!”

卫大军考虑了一下,点头同意了。并嘱咐道:

“人家两位解放军教了你这么多东西,还指导我们家致富,明天我们回来时,给他们挑点适合的礼物,买贵点也无所谓!是该谢谢人家!”

卫小娟这才松了一口,暗道:原来老爸以为这些主意是有高人指点,幸好还有舒医生和朱叔叔在前顶缸!又想到舒朱两人总是神往的感叹:这小娟的爸爸太博学了,竟然这些都知道…教出如此不凡的女儿!一时有些好笑!

其他几人的热烈讨论也告了一个段落,卫大河自信的总结道:

“这事多半能成,李雯她二哥就有一辆微货,他嫌车子太小,想换辆大的。明天就让雯雯去给他二哥说一声,那车暂时给我留着。先试个几个月,空手赶集的收五毛,背东西的收一块,就一碗面钱。那车的车厢有两米长,一边放上一条长凳坐人,中间放背篓,一趟坐满能坐十来个人呢!至于生意怎样,还要试过才知道。”

卫小娟也提议道:

“还有啊,亲戚朋友什么的,偶尔大方一次还行,你可不要大方到底啊!小叔,既然你提到面钱了,今天我就是吃‘抄手’的时候帮你想的这个主意,五碗‘抄手’,十个‘青蛙’一共七块钱,你要赔我!”

卫小明也转回被电视吸引的目光,想起卫小娟说要攒钱给他买更好的游戏机,连忙帮腔道:

“就是就是,一定要赔!”

卫大国首先起身往家里去,一边问道:

“赔什么啊?”

“‘青蛙’!”

一片欢笑声中,家庭会议圆满落幕!卫小娟看着卫大河小心搀扶着李雯离去的背影,终于感到心里松了一口气:“微型车拉客”确实是两界镇一条十数年不衰的财路,自己不过把开始的时间提前了几年而已!

对不起了,“拉客”的原创人,我插了一杠子,你那么灵活的脑子一定能想到其他致富路径的!…

小川县车站外,这时才是早上八点半左右,路过这里的各色行人都对蹲在路边不断干呕,脸色青白,摇摇欲坠的小女孩抱以无限的同情之心。

卫小娟谢绝卫小兵的搀扶,缓缓站直身子,揉揉太阳穴。她忘记了,这个十岁的卫小娟是个连公车都未曾搭过的人,近两个小时的车程,狭小的空间,不断的走走停停,真是太折磨人了。心里做了一个决定,一定要尽快让家里变成有车一族。

卫大河四下打听了一番情况,顺便给侄女买了包酸酸的“达利雪梅”,递给卫小娟后,笑着道:

“二哥,咱们先送小娟去文化局吧,我刚才问了一下,文化局就在那边不远,文化局的对面就是小川县的公园,那边卖文化用品的各种店铺都有,听说还有一个批发市场呢?你不是叫小娟给军区的两位选礼物吗?正好合适!不过,驾校有点远,在东城门外,我们只有坐个三轮去!”

卫大军闻言,考虑了一下,带着几人一边往文化局的方向走,一边对卫小娟说道:

“待会儿我们见见马老师就走,留你一人在那没问题吧?”

见女儿点头表示没事,接着道:

“你可要好好配合人家!完事后你就在附近走走,买两样合意的礼物送人,中午随便吃点东西,下午就在公园转转,估计下午四点左右就在车站等我们,知道了吗?”

卫小娟接过他手里的钱,乖巧的点点头。

几句话时间,几人来到了文化局门口,趁着门卫大爷进去叫人的短暂时间,卫小娟快速扫了一遍周遭如今的环境。这条街,卫小娟就是闭着眼睛也能说出来二十年后各个商铺、路口…的详细情况!

这条街叫公园西街。二十年后,这儿的马路要宽阔得多,剔除了两边的绿化带,现在所站的店铺廊沿会改造成人行的大理石红砖道。

文化广播局是后来的电视台所在,往东过了杨柳河的小岔口,就是一个大型的批发市场,副食品、小百货、甚至水产、肉类…种类相当齐全,就是不知道现在市场里面物品的种类如何?市场那边是一溜各式商铺,再过一个岔口,就是小川县人民医院!…

对面的公园大门同样往东走,一溜平瓦房木门商铺会被一栋栋商品房取代;同样过了那条杨柳河往东,会有小川县第一家三星级宾馆拔地而起;然后是中国银行、自来水公司、一家接一家的通讯店铺一直延伸到公园东街,这条街的每一个十字口,每一个岔道,现在都还看不出一丝繁华的样子。但就是这里,卫小娟见证了自己打工所在通讯店由小到大,铺子主人谢老板从零到百万家产的崛起!算算时间:十年!这里十年后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卫小娟并非没有想过早点来这里发展,但是“钱”始终是个大问题。现在唯有“望父早日成龙”了!

第二十四章 懵懂初见不识君

马友方出来的很快,他也没料到卫小娟会如此的急切,昨天不是还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吗?害得他一晚没睡好,正打算元旦过完再进山一次呢!

看到门外一行人,他先是愣了片刻,然后亲切的迎了上去:

“卫同学,你好!这几位是你的家长吧?你们好,快进来坐会儿!咱们好好谈谈!”

卫大军仔细看了他的工作证,再看到陆续进门的员工,觉得他长得也不想坏人,(话说,哪个人天生长成坏人样的,只是因为当时当地民风善良罢了),放下了疑心。客气道:

“不用麻烦了,老师有什么需要我女儿做的尽管吩咐。我们还有事儿要去东大街外,就不进去了。”

马友方还是不失热忱道:

“卫小娟的事情不麻烦。倒是你们要到东大街外有点麻烦,只有叫个人力三轮了,下次你们再到县里就有01路公交车了。那现在我帮你们叫一个宽敞的大三轮,你们可是三个大男人啊!”

卫小娟可不想耽搁时间,连忙道:

“马老师,我们进去吧!我爸他们三个大男人还怕丢吗?”

进到大门内,三层小楼的一间宽敞办公室。马友方正打算怎样开始技巧“盘问”卫小娟一番,谁知?卫小娟小脸上的笑容一敛,抢先开口:

“马老师!想必你这么急切找我是为了我唱的那首儿歌吧?你应该已经录了音吧。那首歌算是我编的,但我相信你会找到比我唱得更好的人去演绎它。我不想成名,不想上电视,那首歌我可以卖给你,也可以卖给你们文化局。那么简单的歌,你编个歌谱不是问题吧?再说,我也不会写歌谱,都是乱哼哼!”

“如果算是卖给你私人,你给个两三百块,此时立时买断;要是算是卖给文化局,那就元旦过后我爸来详谈!最后告诉你,那首歌的说唱部分最好找四五岁的孩子唱!其他的你慢慢琢磨好了,半小时时间你考虑一下,我歇会儿!”

说完这一大堆话,卫小娟口都说干了,从背的书包里拿出一个军用水壶,喝了几口

马友方目瞪口呆的听完卫小娟的一张小嘴里急速吐出的话语,消化了良久,才小心翼翼的看着卫小娟,试探的问道:

“这是你的意思?不是谁教你说的?”

卫小娟吞下口里的水,坐到办公室的沙发上,试了试弹性:

“这话是我自己的意思,你看我爸管我了吗?我只是没钱而已,不然我才不会参加什么比赛,无聊透顶,小孩子玩意!快考虑啊,时间不多了!”

卫小娟是真的有些烦躁,到了小川县城,看到和自己印象中熟悉的城市天差地别的景象,她有些胆怯了!

马友方衡量片刻,很快给出了答案:

“我出五百买断你这首歌,以后对外这首歌就是我写的了!再有好听的歌曲希望你也不要给别人,尽管来找我,我一定会给出一个你满意的价钱的!”

“好,一言为定!”卫小娟跳下沙发,伸出小手,马友方会意握了上去,谁知卫小娟“啪”的一下打开他的大手,在身上蹭蹭,“我是叫你给钱!握什么手啊!”

马友方有些尴尬的从柜子里拿出公文包,数出五张百元大钞给卫小娟。

“那你真的还有没有什么歌?”

卫小娟没有打算靠剽窃别人的作品发财,仅此一首她就觉得内心不安了,还下次?窗都没有!

“暂时没有,以后有的时候我会找你的!”

出了广播局的大门,时间还不到十点,卫小娟迟疑半响,叫过一个三轮:

“小川县二中!”

二中在公园东街的尽头,不到十分钟就到了,却是大门紧闭,问过门卫才知道,二中也从今天开始放假,她捏着小拳头,坚定的重新坐上三轮车:

“东郊团结村”

身边的城区慢慢向后移去,出了城区的围城一环路,外东街更是冷清异常,丝毫不见二十年后美食一条街的景象。那家二十年后仍然存在的麻花店,现在是门可罗雀,店主还是那个老板,正当壮年;他一定想不到在二十年后,他的“谭麻花”已是众人皆知,每天门口都会大排长龙。…

出了以后的东二环,沿着一个工厂的围墙,三轮慢慢上了一条碎石大道,两边的农田远处,一个个小院子被抛在身后,恍神间,人力三轮停在了一个小店的门口:

“小姑娘,到了!”

卫小娟回过神,看到目的地到了,心里反而平静下来:

“师傅,多少钱?”

“五块!”

“我可是在这后面院子住的哦!又不是第一次搭三轮。多少钱?”

“小姑娘还挺厉害的啊,三块!”

卫小娟给了三块钱,回身走向路边未来“堂叔”的小店,柜台后,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迎了上来:

“这谁家的小客人啊?小姑娘买点什么?”

卫小娟还在回想这个没有印象的人是谁?闻言乖巧道:

“我买五角钱的瓜子!”

妇人一边取称瓜子,一边问:

“小姑娘是谁家的客人啊?我怎么不知道哪家有客到?”

卫小娟知道,这个小店就是进入后面的几个大院子的必经之路,看这不认识女人的“八卦”个性,恐怕还不好应付,忽然想起元锦的堂妹来,

“我是元霜的同学,还是第一次来找她,阿姨是?”

“呵呵!小姑娘是霜霜的同学,那你要叫我三奶奶啦!”

卫小娟递上钱,礼貌的笑笑:原来她就是在2000年前会因病去世的三奶奶,难怪不认识?一个这么热情的女人,唉!

“那三奶奶慢慢忙,我过去了啊!”

踏上仅一米多宽的田坎小路,不远的道路两边就分散着元家三个院子。卫小娟正在想用什么借口进院子,身后快速跑过两个少年,其中一个越过她还回头望了一眼,卫小娟看清他的面貌,思及现在的状况,硬生生吞下舌边的“张二哥”三字,知道他是元锦儿时玩伴之一,估计他们就是来找他的。

卫小娟退出了小路,从商店的门前继续小步沿着宽阔的碎石路往前方走去,那里是团结村的村委会所在,元锦的姑父就在那儿开了一家录像茶馆,现在摆着几张台球桌。这茶馆就是元锦等一帮少年的游乐天堂,后来这儿还陆续转成游戏厅和黑网吧,直到拆迁!

现在的农田里种着蒜苗,齐膝的蒜叶根本挡不住卫小娟回头凝的视线,果然,院子门口走出来了一个高瘦的少年:

身穿一件天蓝色绒线套头毛衣,“V”形领里露出里面的一件高领毛衣和白色的衬衣领,深蓝色的运动长裤,白色帆布运动鞋。蓬松的偏分半长发和多年后见面时如出一辙,浓密的剑眉,长而密的睫毛,大而圆的眼睛还不见几年后的狭长,不高不挺的鼻梁,略厚的嘴唇,稚嫩的脸庞还很白皙,脸上也没有几年后的沧桑,怎么看都是普通的少年一个,完全没有预料中的震撼感觉浮现!

三个男生眨眼就从卫小娟身边越过,往茶馆冲去。莫名的,也许是察觉她的凝望,元锦慢下脚步,回头看了路边呆愣的卫小娟一眼,清澈的眼神里是全然的陌生,面对他的微带疑惑的眼神,卫小娟眨眨眼睛,露出一个大大的微笑,元锦停下步子,似乎觉得有些疑惑。

“元锦,快进来!”

“锦哥,进来!”

长得圆圆胖胖的谢文彬是元锦姑姑的儿子,站在茶馆门口叫着元锦!

元锦闻声皱了一下眉头,眉尾的一颗红痣从发间露了出来,他向卫小娟弯了弯唇,转身进去了!

看到那颗无比熟悉的红痣开始,卫小娟的心里这才涌上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说不清是放心、是喜悦、是激动、是信心、还是淡淡的失落…?

第二十五章 进城的“战果”

穿行在冷清的北门市场内,看向远处那个小川县目前最高的建筑:四座六层的小塔拱卫着正中十二层的高塔,还记得,高塔的底层有一池咸咸的活水,谁也不知道这深深的水底有什么?有人猜测它曾是一条真龙钻穿海路,所以引来了海水,所以这塔林有了它的名字“龙门塔”。

龙门塔的顶层有一座金色的大佛,卫小娟面对高塔,闭目虔诚祈祷:

不求大富大贵,不想翻云逐浪,笑傲神州,;只愿家人平安,自己顺利嫁给那个平凡、固执、死脑筋的他,重新拥有平淡的幸福!

收拾了有些感伤的心思,卫小娟开始认真逛起了市场,商品真的有些贫瘠,不过比起两界镇就要多出数倍了!在同一家干杂店陆续买到了几种做小吃的香料,还在角落里发现了一大袋做冰粉的“冰子”,上面没有插标签,卫小娟有些奇怪,问道:

“老板,这是什么东西啊?怎么没有标价?”

老板看她买了不少东西了,很是和气:

“小姑娘问的东西叫‘冰子’,听说是做‘冰粉’的,但那玩意儿我发现咱们小川县城也没人会做,这么久了都没人问过。还好,当时是人家批发商搭的添头,说是让我们推广的!怎么?你想买点?”

“是啊!我姑姑在虹山县城里,我听她提过!”

“难怪,人家虹山县虽说全是大山,但人家是旅游区,什么新鲜东西没见过啊!你看能买多少?我给你算便宜点!”

“我相信你的价格公道,来个十斤吧!不过东西都先寄在你这儿,我下午走的时候来拿!”

高帽子一送上,副食店老板是满面红光,拍拍胸脯:

“谁不知道我王老幺价格公道,童叟无欺。这样吧,小姑娘,这是人家给的添头,我也给你算作添头,你还要买什么,我也给你一起置办了,免得你四处打转,小姑娘家,以防被骗!”

卫小娟有些喜欢这个年轻老板热血的个性,四处走走倒是没什么,关键是一堆东西懒得提,当下摸出包里的小本子,一边抄录需要的副食小吃类,一边有意无意道:

“王叔叔和我妈一个姓呢?要是以后叔叔都这样对待大宗客人,代为采买酒席所有用品的话,别人要省多少事儿啊,而且有些东西您还能吃个差价,要是再能适当条件送货上门,一定财源滚滚来!”

这个时候,谁家有酒席的话,派出来采买的人就是十几个,还不一定买得合适,而且生买主被缺斤少两,哄抬价格更是常事,要是这个王老幺不傻,他应该能听懂卫小娟所提醒的“一条龙”服务!

将纸条交给王老板,卫小娟见他还在沉思,会意一笑,背好包往小百货区逛去,今天买的东西有些多,好在包里不缺钱!

扫荡了一堆商品在包里,卫小娟又看到一条微小的财路,从卫兰那拿回的布料还在家里堆着,除去做了几个布娃娃其余的还没有动呢!城里批发鞋垫的倒是提醒了她一个小想法,为此,又扯了几米红蓝颜色的格子布。

在公园找个地方坐着,就着水壶里的开水,吃着手里买的早茶饼干,卫小娟掏出小本子开始盘点今天的花销:

受到鞋垫的启发,她没有买送给军区两位的礼物,准备自己设计、制作,那样方显诚意嘛!至于买礼物的钱,当然就笑纳了!

给卫小明买了一个键盘式游戏机,虽然不是正品的“小霸王”,但只要能达到练习打字,训练反应能力的目的也不计较了,这可是今天花的大头,“八十块”呀。

照原计划买到了做小吃的调料,还有几样两界镇没有的特别吃食,比预计的花销要少些,花了六十多块。

给家里大人小孩也买了点物美价廉,两界镇不多见的小饰品礼物,花了三十多。

算算,虽然一趟就用了这么多,但不信心满满的回到了市场里,她还指望这些东西翻倍的收回投资呢!

几人搭乘最后一班回到两界镇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暗了。卫小娟回来时倒是早有准备,上车不再东张西望,直接倚在卫大军身上睡得口水横流,直到下车才算清醒过来。

运气更好的是,在两界镇竟碰到了开着小四轮的卫大奎了,又省了提卫小娟那三包东西的功夫。尽管都好奇她买了什么,但都是大男人也不好问,卫小兵因为今天太过兴奋,倒是没有多作纠缠,卫小娟暗暗吁了口气!

到家下车的时候,卫小娟趁他们没注意,先行拎着一个包放回了自己的房间,抽出里面的游戏机,这才往灶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