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叶颂青的,说是必会督促大家都来;有穆景霖的,说是会将大家好好带回来;有程博文,说他能叫几个就叫几个;有白启正和白云裳,说到时一定来…

只是叶颂青在信中随意提起的一句话让罗纱很是疑惑。他说,勇毅侯的一个女儿名唤周宴宴的也在京城,今日来与舅母穆氏接触颇多。

穆氏便是程博文的母亲、罗纱与叶颂青的舅母、安国公府的世子夫人,也是穆青涯的妹妹。

说起周宴宴,罗纱与她也不过只见过一回。

想当初在勇毅侯府举行赏花宴时,勇毅侯的女儿周媛媛因了程博文处处照顾罗纱而对罗纱很是敌视,周媛媛的妹妹周宴宴却与她不同,是个性子极好的,同罗纱相谈甚欢。

罗纱看到周宴宴的名字后也是稍想了下才记起来她是谁,再看叶颂青的话便有些惊讶。

如今程博文在京城,穆氏也在那儿倒也正常,只是罗纱记起穆氏和周宴宴好似并不太亲近,怎的此时却突然…

穆景安见状,凑过来看了几眼,瞬时就明白了罗纱所想,笑道:“姑姑竟是选了她吗?”

罗纱抬眼望他,满是不解。

穆景安就笑:“姑姑本打了你的主意,谁知却被我拦了,她就只得从别家再选人。既然她原先不肯与周家人多接触,如今却忽然与周宴宴亲近,那么姑姑的意思,就比较明显了。”

罗纱经他一提点瞬间明白过来,只不知周媛媛得知了后会怎么想。

她这些年处心积虑想要去夺、去抢的,却是不知不觉间被她妹妹得了去…

罗纱合上信笺,微微叹息了下,就又笑了。

虽不知那姐妹俩到时会是怎样的情形,但是周宴宴这个女孩子倒是当真不错,程博文与她应当是能好好相处的。

既然得知穆景安这次邀请人来府里玩,罗纱便让他多请几人过来,至少让他那些朋友也来玩——如今得了个新王府,这些天修整修整,到时候刚好请大家去新府邸看看。

原本穆景安不肯,只道是罗纱如今在孝期不方便公开出门,他便邀了人来家里看她,哪需要请这许多人来闹腾?

罗纱却是知他这些日子身心俱疲,也该好好放松下,非要他答应不可。

“我有云裳陪我在屋里聊天,你们自去玩就是了。”她这样说道。

两人争论许久,到最后,自然是穆景安妥协。

穆景安虽说答应了,可望着罗纱的时候心里头依然颇不是滋味,怔了怔后挨了她小声说话。

罗纱一时没听清,让他再重复下。

穆景安难得地脸红了红,说道:“上次那样的事情…再不会发生了。”

罗纱本没听明白,但看他这副扭捏样子,再将这些日子来的事情细想了一遍,突地脑中灵光一闪,迟疑着问道:“你说的是上次在宁王府喝醉之事?”

那时候因了皇帝有意要将周媛媛嫁给十一皇子,众少年心中不痛快,一起陪着十一皇子大喝了一通。罗纱刚刚拿到新锁具的图,大急,硬是当众将穆景安从宁王府给揪了回来。

眼见穆景安轻轻点了头,罗纱忍不住噗嗤笑了。

她拍拍穆景安的肩,笑道:“我估摸着到了你想喝酒的时候,他们劝着你不让你喝的可能性更大。”她顿了顿,低声道:“谁叫他们都已经知晓了你‘怕’我呢。”

她那时将穆景安从王府“拎走”时,少年们就哄笑着取笑穆景安。时间过去还不太久,想来那些少年应当是还没忘记。

眼看着罗纱提及此事,穆景安当下就咬着牙将罗纱好好“整治”了一番,直到罗纱连连告饶才罢休。

待到两人终于静默下来的时候,穆景安突然冒出来一句:“可惜少了个人。”

可惜少了个人。

少了个他最要好的朋友,十一皇子。

此人,怕是再不会出现了。

罗纱知他心里必然很是难过,就也不多言,只揽着他的手臂倚靠在了他身上,借此来给他多些温暖。

罗纱果然没猜错,到了那一天,少年们当真拦着穆景安不让他饮酒,而且一个个还很是大义凛然地说道:“没事,喝不了酒没什么,哥哥们陪你喝茶。”

红倚来跟罗纱笑着学了他们的对话的时候,罗纱正同白云裳在一处说话。

新得的定王府本就环境极好,稍稍修整下就有模有样了。四处景色非常不错,两人往王府深处行了许久,在一个亭子里坐下交谈。

白云裳看了看罗纱的面色,笑道:“以前听说你要嫁给穆家世子,我们都还担心你来着,谁知如今一看,倒是白担心了。”

她精通医术,此时看罗纱的样子,便知她的身子比以往要好上不少,而且罗纱的笑丝毫做不得假,显然在这儿过得开心。

罗纱闻言就抿着嘴直乐。

得亏了那时她中毒后没见过白云裳,不然这人眼尖,瞧一瞧就知道她不对劲了,那还不得担心死?

白云裳看她那个样子,微笑了片刻后,突地话锋一转,叹道:“我们的事情,有转机了。”

罗纱一时间有些莫名其妙。

白云裳环顾了下四周,见没有旁的人了,低声说道:“我和你二哥的事情,我家的人终于松了口。”

罗纱惊讶地张了张口,待到反应过来,惊喜地握了白云裳的手,问道:“可是当真?”

见白云裳笑着答了声“是”,罗纱更是高兴。

她早知白云裳和叶怀书情意不一般,但是由于叶怀书是叶家庶子,而白云裳是白家嫡女,故而这些年来白家一直不肯。偏偏白云裳又是个硬气的,就一直与家里人耗着,一拖就拖了这许多年。

如今这事儿能够顺利解决,罗纱当真是为白云裳高兴,便问她父母为何改了主意。

白云裳面色微微泛红,思索了片刻,简略说道:“贺家那样,自然再也靠不住。如今有叶尚书和穆家,自然…”

她说完就咬紧了唇,显然不愿多说这个问题。

罗纱听了她的话头,再稍稍一想就明白过来。

白夫人本同永乐侯府是远亲,而永乐侯又很赏识白启正,故而先前白家有永乐侯府这个靠山。

谁知如今变了天,永乐侯府翻了脸,白家只得另寻他径。

刚巧此时叶之扬去了户部任尚书,紧接着穆青涯被封了王,这些正好提醒了白家,还有个叶怀书可以利用…

不过白家与叶家水火不容了这许多年,岂是一朝一夕能够瓦解的?至于穆家,全国上下都知道穆家最不好巴结,没见谁求穆家能求得着的。

这两点,白家人自然也知道。

想来他们如今也不过是想攀上这门亲事,给白家添些底气罢了。

眼看着白云裳又紧张又羞涩的模样,罗纱说道:“你不用怕,既然你父母肯答应,那这事儿应当是能成的,只是你得再多等两年。”

白家是箐州大户,白云裳是白家嫡女而叶怀书不过是个庶子,怎么说,这门亲事都是叶怀书高攀了。如今叶家是叶之扬和赵氏做主,他们自然不会拦住这门亲事,故而成事应当是没问题的。

但是孝期没过,这事儿就得搁着,等时候到了才能拿出来谈。

白云裳看罗纱在劝慰自己,便松了口气,继而笑了:“这许多年一丁点儿希望都没有的时候都挺过来了,如今有了苗头了,还怕等不得这点时间吗?”

罗纱就笑着颔首。

两人正这样低声说着话,红倚去而复返。还离得挺远,她就喜滋滋扬声说道:“夫人,夫人,有喜事!”

“什么事那么着急?”罗纱不由得起身问道。

“是二夫人,二夫人有喜了!”红倚笑道:“刚收到的二老爷传来的消息,说是正慢慢地往家里赶呢!”

“二婶?”罗纱惊讶着,欢喜着,跌坐了回去。

她怔了许久,发现自己周身环绕着熟悉的气息,才发现穆景安不知何时来到了她的身边,将她揽在了怀里。

看着面露喜色的红倚,看着羞涩微笑的白云裳,思及连日来的诸多事情,罗纱靠在穆景安身上,突然有种满足到想哭的冲动。

真好,大家都好起来了,这真是太好了。

不用害怕,不用担忧,每天都能收到好的消息,然后笑着度过…

她用手遮着眼,望了下天上明晃晃的烈日,缓缓绽开了个微笑。

真希望往后的每一天,都是这样的艳阳天!

第134章 番外:包子见面记

宋小宝得知了一件大事,急切地想要找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分享此事,偏偏他绞尽脑汁想了许久,都没琢磨出来京城里头有什么同龄的人敢和他一起去围观这件大事。

于是,宋小宝纠结了。

谁知底下伺候的人无意间提起的一句话让他双眼骤然一亮。

穆小包跟着他爹他娘来了京城,而且,要住段时间。

宋小宝高兴地咧开了嘴。

嘿嘿笑了几声后,他发现凉风正嗖嗖往嘴里钻,这才后知后觉地记起来自己刚掉了的那两颗门牙。

臭美的宋小宝瞬间觉得自己的天地全都黑暗一片了,因为自己居然因为太高兴而自毁了形象。

他暗暗提醒自己,见到那传说中的穆家小包时,一定要记得不能笑,要努力维持住自己光辉伟岸的一面。

想做就做一向是宋小宝的处事法则,于是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宋小宝领着一队人带着一大堆的礼物,美其名曰去看望穆家的叔父婶娘,实则晃晃荡荡出宫到京城定王府寻穆小包去了。

门房的人认得宋家的马车,待见到个七八岁的男孩子下了马车朝了这边走来,而且男孩身边的侍从又亮了腰牌后,门房忙进府通禀。

宋小宝懒得等,吩咐人不用跟着他,独自迈着小短腿进去寻穆小包了。

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同龄的男孩,那男孩长得极其漂亮,小小年纪就身姿挺拔显出来如竹神韵了,实属难得。

宋小宝望望那长得比自己漂亮、身材比自己挺拔、气质比自己出众的男孩子,哼了哼鼻子,决定不去理他。

男孩子却根本没注意到他,正拧着个小眉头全神贯注迈着步子缓缓朝厅中行去。

两人一路同行,居然到了同一处地方。

一看到屋中的美貌少妇,宋小宝急忙甜甜地唤道:“穆婶婶好。”

与此同时,那个比他好看比他帅气的男孩子稳重地叫了声“母亲”。

宋小宝猛地甩头,看向那个漂亮男孩子。

什么?这家伙就是穆小包?

穆小包根本没睬他,因为穆小包压根没把旁边这个男孩子放在心上。

这也不能怪穆小包,只能怪叔叔婶婶这种称呼太普遍,不沾亲的叫“婶婶”的人多了去了,他怎知哪个是哪个?

如果他每一个人都要理会一番,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许多的大好时光!

因了穆小包的这种习惯,两人第一次初初见面的时候,穆小包根本连半个眼神都没有丢给宋小宝。

宋小宝伤心地将哗啦啦的泪往心里头咽风流特种兵最新章节。

谁说穆家的儿孙个个都是好性子好勾搭的?

面前这小子那副爱答不理的神态又是为的哪般!

看到穆小包的样子,宋小宝的心顿时哇凉哇凉的,一会儿暗自责怪自家爹爹说谎骗人,一会儿又恐怕自己计划的大事要夭折,伤心不已。

穆小包听见母亲叫了声“太子小宝”,这才反应过来,旁边那个虎头虎脑圆脸圆眼的男孩子就是宋小宝。

这个家伙,他是听说过的。

据说自家爹爹和他爹是好朋友,自己和那宋小宝差不多日子出生,两人就商议好了,两家儿子的小名,一个叫小包,一个叫小宝。

俩父亲都喜欢“小包”这个名字,于是抓阄,看谁运气好,能抓住“小包”那好名字。

当时穆家大少邪魅一笑,说,我穆景安打赌还没输过。

宋家老大,不,是老十一呲牙一笑,说,天下都是我的,我会输?

于是俩人就抓了。

果不其然,小包这个好名字就跟了穆家孩子。

穆家大少临走时还很是感叹地拍了拍宋家十一的肩膀,说,你唯一赢的一次还是我给你抢过来的,你想赢我?可能么!

于是宋家十一急了,大手一挥,圣旨一下,穆家大少和穆家小包几年之内不准入京。

为什么?

穆小包的名字听着碍耳朵!这“小包”俩字本来和“宋”配在一起才好听!

于是乎,穆小包和宋小宝这么多年了,还一次都没见过面。

其实这些事情,穆小包不是听自家爹爹和娘亲说起来的,而是泰王世子伯伯。

那位伯伯每次去江南定王府见到爹爹时候都一把辛酸泪抹着,说,景安啊,你别管他那破圣旨了,他整天念叨着你说想见你,可是碍于情面不能反悔,一遍遍跟我和宁王世子唠叨,我们俩的耳朵都起了茧了。

穆家大少是看到别人抹眼泪就会心生同情去理睬的人么?当然不是。

于是泰王世子眼睁睁看着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的穆家大少,深深叹一口气,转而去找穆小包诉苦了。

他不敢找穆家大少的老婆。

穆家大少惧内的毛病那是全天下人都知道的,他们哥儿几个还为此事的宣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为他们几个是亲眼看着那娇滴滴的世子妃拎着穆家大少的衣领子就把人给提溜走的。

穆家大少他们可是都怕的,那世子妃还是穆家大少怕的,谁敢去惹?

于是在这帮子纨绔子的眼里头,最可怕的女人不是自家母亲或是自家老婆,而是穆家大少的老婆。

怕极了世子妃的泰王世子,也只够段数去骚扰骚扰没有还手之力的很好欺负的小包子了。

可怜穆小包,虽然还没见过宋十一伯伯和宋小宝,却已经将他们的光辉事迹听了无数遍了。

此时穆小包看着虎头虎脑的宋小宝,问道:“你就是宋小宝?”

宋小宝见那漂亮男孩子居然主动搭理自己了,欣喜若狂,却受了自家爹爹的影响,习惯性地绷着小脸,拿着架子“唔”了声当做回答无限军火系统全文阅读。

穆小包颔首表示自己听到了,就负着小手自顾自去思考事情去了。

宋小宝等了许久都没见穆小包再次开口,到底是按捺不住了,主动问道:“你是怎么听人说起我的?”

穆小包沉吟了下,回想了番泰王世子伯伯跟他念叨宋小宝时说起的话,捡了其中最无伤大雅的说道:“听说我会念诗了的时候你还不认得自己的名字,”他为了不伤宋小宝的面子,话到一半很艰难地转而说道:“…实在是令我,嗯,佩服不已。”

当头一个天雷劈下,宋小宝被砸得晃了晃。半晌后他反应过来,吼道:“我三岁就已经认得自己名字了!”

穆小包淡定答道:“我两岁就会念诗了。”

宋小宝直接蔫了。

世子妃本还在一旁吃点心喝茶看好戏,如今见到宋家小太子这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多少有点不忍心了。

虽然穆家大少父子俩被“禁了京城的足”,可宋十一做事比较靠谱,他虽然下了旨,却只限定了那父子俩,不会牵连其他人,故而世子妃完全不受相公和儿子的影响,完全可以自由进出京城。

她们叶家的大本营如今就在京城,于是她偶尔会过来小住几天,宋小宝她是见过的。

鉴于宋小宝每次都很乖巧地叫她婶娘了,这次也没有例外,世子妃难得地起了善心,决定帮他化解下此时的尴尬,悠悠然问他道:“小宝你来是有什么事吗?”

听到宋小宝居然是来寻穆小包玩的,世子妃顿时激动不已,急急说道:“我同意了,没问题,你带他出去玩吧!”

看到世子妃这样,宋小宝很不理解。

自家父皇和母后可是恨不得他天天不去玩、时时刻刻都待在宫里头好好读书的,怎的这穆家婶婶一提到让穆小包去玩,却是这副热泪盈眶的样子呢?

穆家的儿孙不个个都是全天下最会吃、最会玩、最纨绔的吗?

宋小宝正要细问,那边穆小包淡淡开了口,又召唤出一个强力晴天大霹雳,直接把宋小宝给砸了个头晕眼花。

“我不要,我要留在家里读书。”

作者有话要说:

嗷呜,我这文真那么白那么雷那么白莲花让人看不下去么…

看到那些评论的时候真是哭瞎了。

好吧,白和雷我认了。

可是,求问怎么才能不白莲花啊!

我觉得我已经把自己能使的招都使出来了,皇帝都被我捏死了…

就这样也还白莲花么。。。。。

Ps:

本来想写和正文一样风格的番外,看到妹纸们说起来想看小包子,就试着写了些,希望能通过小包子们的事情叙述下各人现在的状况。

穆小包和宋小宝的故事我发现一章写不完,就先写出来一些看看大家喜欢不,喜欢的话我就多写点,不喜欢的话他们现在这个故事也很短,再一章就能完结了。

第一次写小包子的文,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咳咳。

第135章 番外:包子翻墙记

宋小宝泪盈于睫了。

如果连穆小包都不陪他去的话,他可实在找不出合适人选了,

眼巴巴望着穆小包洒然离去的背影,宋小宝脑中灵光闪过,突然想起自家爹爹说起过的几句话。

那时他说,穆家子孙有两个毛病,一个好一个坏。

好的毛病就是,他们大多数情况下对所有事情都不放在心上,什么都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