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能有机会看着了,李玉当然不会客气啦,前提是,让李芳别吵。做干菜的时候,李婆婆都是整棵青菜给砍下来的,菜芯用来炒,下来的黄菜叶就用来喂猪,其它的所有菜叶都可以用,不过太嫩的最好留下来,可以做咸菜和泡菜。

把煮猪食的那口大锅仔细的涮干净,然后烧上一大锅水,烧开了之后,就把青菜放下去,是整整的一大锅,放得满满的,然后下面的火不停,上面婆婆就用一个大大的木杈翻了起来。

要所有的菜都受热均匀,叶片不能煮烂,只要烫好就可以捞起来了。李婆婆一次性就弄了两大背篓,用桶装了四桶,锅里利用余热还有一锅。

烫好之后就用清水洗净,农村屋前屋后,地前地后都种上了树,别的树叶还好说,就是松柏两种树,它们是针形树叶,掉入其中根本就很难找出来,所以说洗菜的时候特别费事,所幸,经过开水烫了之后的菜比起易碎的青菜来说,更加容易洗。洗了三四遍之后基本上就可以了。

找出干净的麻绳,绷在柱子中间,不能再绷在树上了,屋前屋后的柏树最多,要是这样一晾着,那不白洗了吗?

李婆婆拿的绳子很长,一层一层的在两个柱子之间穿过,竟然有五层,青菜叶本来就不是很长,还可以错开来晾,这样就解决了地方不够的麻烦。这种经过开水烫过之后的青菜叶,等到晾干之后就是干菜了,干菜不管是做饭,炖菜都非常的好用。在后面的过入二十世纪以后,干菜在市场上卖的价格可是不低啊,农村都是八九块(元)一斤呢。更何况城市里面,有的地方还要贵一些。不过现在嘛,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哪有什么市场价值啊。

咸菜和炮菜则简单很多,先把挑好的菜在太阳下面稍稍晒一下,因为这泡菜基本上都是选用嫩叶,咸菜则是青菜最嫩的顶端和菜芯切成条都可以,两种同时晒,刚好做完泡菜又做感菜。

做泡菜非常的简单,因为农村每一家都有几个比起李玉还高的瓦坛子,里面长年累月的都是泡菜,去年泡的早就吃得差不多了,刚好今年接上。

菜奄了之后,先洗干净,然后把水吹干之后就可以下坛子了,把坛子里面去年的泡菜选捞起来,然后加些清水和盐下去,就可以把青菜泡下去了,切记一点,盐水一定要漫过青菜,最后再把陈年泡菜放进去。泡菜的盐水是越陈越好,要是新盐水,泡出来的味道都不对的,所以,这盐水是年年用年年加,从来都没有少过。

记得当初她家搬家的时候,还找了四个大汉把这几口坛子抬下去呢,对于农村来说,这也是一种最重要的财富。

至于咸菜嘛,同样的也非常简单,晒的摸起来发软的时候就可以了,不要太干,也不能太湿,同样洗干净之后晾干,然后就要在里面加入各式调味料了,在李玉的家乡,最终少不了的就是辣椒面,和五香面,入盐之后,先淹那么一两天,有了香味就可能入坛了,同样要先把去年的咸菜捞一部分起来,然后才能放进去新咸菜。

在李玉跟李婆婆的歇屋里,并排着四个坛子,三大一小,还有转角屋里面,同样也并排着一排坛子,一其是六个,四大二小,就在这几天内,差不多被李婆婆全都装满了,除了那些比较特别的咸菜,什么生姜啊,洋姜啊之类现在还没有的没有装之外,其它的都是满满当当的,就这一堆事情,让李婆婆忙了差不多一周时间。

第十章 臭手的问题

李玉也终于第一次能够完整的清楚了做这些东西的步骤,不过,有一点,据李婆婆说李玉是那种手不干净的人,呃,不是说她做小偷啦,是指在农村,有一类人天生是不能入坛子的,严重的不要说自己做了,就算是捞别人做好的菜也会臭坛子,这类人是被禁止碰坛子的,李玉稍微好一点点,捞别人做的咸菜泡菜类的,只要把次数控制好,问题不大。

但是那也是次数的问题的,反正李玉是没有搞清楚,但是在家的时候就上过几回当,李婆婆再也不让她动家里的坛子了,陈盐水可是非常宝贵的,要不是发现得早,李婆婆想办法处理了,不然李玉肯定是被禁止靠近坛子附近,这些都是李玉前世的事情,她在这世倒不敢试一试。

现在家里现状也不怎么好,虽然说在村里,算起来还算是差不多的,因为这个时候是她爸爸还没有被别人设计的时候,比起村里大多数人家还是好过很多,不然她家也不会住在距离村里面的聚集地这么远,修新房可是钱的问题啊。

李婆婆忙起来没有时间理她,李妈现在也不方便,挺着一个肚子不舒服,老是不想动,李玉就耍赖也要让李妈妈走动走动。唉,在也难怪大妈有话说,家里有老人跟没老人完全是不同的,虽然当初大妈是为了不想帮着养弟弟妹妹所以才吵着分家,但是现在弟弟成家了,妹妹嫁人了,大妈也看到了家里有老人的好处来,更何况五十来岁的李婆婆精灵着呢,什么农活都是一把罩,怎么能不让大妈看着眼热无比呢。

也正因为如此,李芳几乎天天都呆在她家,两人都快成双胞胎了,特别是现在,李芳特服李玉,李玉说的话,比她妈说的话还管用,李玉做什么她就跟着做,做的好不好不是关键,关键是两人同样大,再加上都有一张大脸,看上去还真有些双胞胎的味道。

李心圆最近当小老师也很上瘾,不但是放星期的时候来教两个妹妹,每天下午放学来接妹妹的时候也教,晚上还帮李芳开小灶了,就是为了李芳的好强,要胜过李玉,李玉也适时的表现出自己的聪明,又不过头,刺激着李芳的积极性。

油菜花谢了,胡豆(蚕豆,农村的叫法。)花也谢了,长出了小小的豆角,李玉看得眼热无比,记得前世的小时候有吃过胡豆煮甜菜,那味美啊,简直是没得说,后来长大了之后就一直没有机会,出门在外不说,每一次回来都是季节不对,这美味都没有吃的机会,现在重生了一回,又刚好赶上这个季节,怎么可能不美美的吃一顿呢。

“玉儿啊,你不要看了,天天看还不是那样,看又看不大!”这一天,李玉一大早又跑到后面的地里去看她的胡豆,脑子里还不停的幻想着要怎么吃呢!李芳跟李心圆就上来了,在家里找不到李玉,李芳不用任何人带就直接跑到后面去找人了,跟在妹妹后面这么多天,怎么会不知道李玉会去哪里呢。

包谷苗已经开始发芽了,李玉也经常光顾,李芳当然也当起了尾巴,虽然不清楚李玉具体看的是些什么,反正就会在后面凑热闹,不过,正因为如此,反倒是她先发现的包谷冒芽了,却好险用手指去刺穿那层塑料薄膜,要不是李玉挡得快,恐怕两人一定会被李婆婆吼一顿吧,这包谷育苗使用塑料薄膜不就是为了保持里面的温度吗?要是弄几个通气孔,还能保持什么温度啊。

要知道,那塑料薄膜一盖,哪里有个洞,还要找一小块给盖上呢,反正塑料布只有一加水就可以贴得紧紧的,补起来倒也方便,可是有谁会故意去弄个洞呢。

两姐妹被李心圆给拉了回来,他可是正牌的学生,什么上学不迟到之类的没有少给两个妹妹说,特别是李芳学着学着就看鸟飞过,看蚂蚁爬过的,李心圆那个什么上课不能开小差,学得简直是模样十足,有点老师的味道。

“玉儿,芳儿,你们在屋头耍,婆婆去打米了!听到没!”李芳正在被李心圆训呢,李婆婆背了一背篓的猪草回来,这两天刚好忙过了一茬,再过不久又要开始忙了,挖地,点黄豆,栽包谷,收胡豆,收油菜,耕田,栽谷子,收麦子…现在要先做准备,春天可是播种的季节,又要迎来一个农忙了。

“婆婆,婆婆,我也去!”李芳早就坐不住了,一听有得玩,什么也不说,就是要跟着,这是很多小孩子都有的毛病,就是喜欢跟着大从屁股后面转,李心圆也有些意动,只有李玉,没有任何动作,婆婆要背一夹背(和中用竹条编制的背篓,不过这种背篓需要用的竹条要细,要大小差不多,编得很结实,而且中间找不出为半丝空隙,是用来背谷子,背米粮的最好用具。)的谷子,都要使出吃奶的劲呢,哪里时间带着她们,小孩子腿短,跟不上大人的速度,即使大人背了很重的东西。

对了,在李玉的记忆中,一夹背的谷子是一百斤,李婆婆一般是背七八十斤左右。即使如此,也差不多是她的极限了,肯定是带不了三个小孩子一路的。

“不许去,芳儿要听话,婆婆要背谷子,没办法带着你,乖乖的在屋里头,婆婆回来就给你们吃糖哦!”李婆婆果真像李玉猜的那样,没有同意李芳的要求,李芳才一听,马上往地上一坐,就开始哇哇大哭了起来,那声音啊,简直是穿透耳膜直达脑子里面,李玉连忙回家躲了起来,太吵了啊。而且,她这样耍赖下去,李婆婆最初会好好说话,到最后嘛,肯定又是她屁股糟罪了。

果真,过了一会儿,两声不大不小的拍拍声传了过来,震天的哭声也变成了哼哼,李心坐在她爸爸妈妈歇屋的凉板床上,只当做没有听见。

轻轻的关门声传了过来,抬头一看,是堂哥李心圆,也躲了进来,李心圆摸着自己的脑袋,看着妹妹直笑,李玉手上正拿着一本书,被撕了一半,那是李心圆一年级的书本,另一半不知道是被李心圆拿去折了男孩子的一些玩具,还是被大妈撕了用来包那些有的没的东西。

又过了不久,李芳也推门进来了,脸上不但看不到半点哭意,反倒还笑得开心,看着她握紧的两个小手就知道,肯定是婆婆打了一棍子,又给一颗糖起到了作用。

果真,李芳摊开又手,两只手一边握着两颗糖,一边的是两大颗,一边的是一大一小两颗。想了半天,李芳才不情不愿的把右手伸了出来,那里有两颗大的,是李婆婆交待过给哥哥和妹妹的,看了看左手掌上的两颗,嗯,多了一颗小的,一想到这个,李芳就眉开眼笑,刚才的不愿好似不是她一样。

李心圆拿了一颗大的,直接就扔进了嘴里,李玉看了看那颗大的,比她的嘴巴还大,想了想,从李芳的左手拿走的小的,引起了李芳和李心圆奇怪的眼神。

不过,李心圆无所谓,反正不是他吃小个的,是小妹自愿的,只要不会有矛盾害他挨打,他都无所谓,至于李芳,简直就像是偷了腥的猫笑眯了眼,也拿了颗大的放在嘴里,另一颗紧紧的握在手上半点也不放松。

李玉终于看不过去,要从她手里拿出来,李芳打死也不给,两眼含着两泡泪,随时都要哭出来。

李玉才不理她,虽然她人比李芳还小,但是会使劲,从李芳那里抢过来之后,到旁边的柜子上拿了一张废报纸,那是家里平常用来包东西的,还算是比较干净,撕下一个小角,把那块冰糖包了起来,然后再还给李芳。

李芳还带着泪的脸瞬间就笑开了,李玉才发觉,为了不让妹妹哭,李心圆竟然捂住了李芳的嘴,还真的强啊。不过李芳不记仇,即使李玉才抢了她的东西,呃,还回去了。但是,她还是坚决要做李玉的尾巴。

“妈,我妈代信喊我上去一下!”就在李玉她们打算重新开始的时候,李妈的声音传了过来,早上的时候,她吃过饭了去了隔壁的王妈家串门子。

李玉的外婆在距离她们家大概半个小时的路的另外一个村里面,农村的路可不是直路,翻山跃林的,而且这个半个小时一般算的是主要劳动,即是男从的脚程的意思。现在李妈还有两个月才生,这个时候还可以走一下,不然再过一段时间就不能走了,快生了,危险啊。

“今天吗?”李婆婆已经把谷子从柜子装进了夹背,早上的时候她有听见李妈的姐姐的声音,那女人跟李玉的大妈一样,是村里有数的几个恶婆娘之一,声音之大,老远都听得见。而且李玉的大姑也同样嫁在她们李家坝,一个是在一队,一个是在二队。

第十一章 打米坊

 “嗯哪,就是今天。”李妈点点头,原来是李玉的外婆想给女儿补补,所以才叫李妈回去,李玉的大姑虽然传信了,但是口气就是不怎么好,却没有想到,她昨天也去了娘家,还背了一背篓回来耶。

“我等会要去打米,去的要久点,又是在七队,这么远,不放心玉儿她们在家里,这样吧,你先带到玉儿她们走,把她们放到刘家屋里,让他们照管一下,我等一下就背谷子过来。”李婆婆想了一下,还是不放心把三个小孙子放家里,圆儿年龄倒不小了,就是皮实,要是带着两个妹妹一起疯那还得了。

“要得嘛!那我先走了哦,妈!”李妈早已经收拾好了,也不放心小女儿在家,要不是自己怀孕,肯定要带着女儿一起回娘家去,现在嘛,也只好这样子了。

幸好孕妇的速度也不太快,带着三个小家伙,倒也相得益彰,不过,有的时候李心圆可不会那么乖哦,蹦蹦跳跳的跑在前面,又不知道路,就大声叫着:幺婶,又该怎么走啊?明明不知道路,却偏偏要走在前面,还真让人好笑不已啊。

去外婆家要先下山,再上山,李妈那肚子,走路所有的心神都必须小小心心,更何况还有两个小女儿呢!哪有时间理他啊,就让他在那里嚷嚷,半天没有回应,李心圆就蹲在路口,一直等到李妈来了为止,只要李妈选择了一个路口,他又再疯跑到前面去,一直乐此不疲。都不知道这到底有什么好玩的。

小孩子的思想果真不是她可以理解的啊,就算她顶了一个**的外貌,还是改变不了她身体里面藏着的是一个成人的灵魂。所以她看事情的眼光是以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对于很多对于小孩子来说,有兴趣或者有意义的动作她都很难理解。

打米的作坊是在她家与她外婆家差不多中间的位置,要经过不少的地方,不过平时的去她外婆家的时候是不用经过打米坊,因为走这边差不多多了一半的路程,不过,李妈要送三个小家伙,肯定就没得选了。

这个时节,不少人开始育秧苗,田里也开始蓄水,为不久之后的插秧做准备。田与田之间的小路并不是很宽,看起来有些危险,对于李玉来说也是同样,相反的,李芳走习惯了这些地方,李玉却是事隔十几年第一次走,总是提心吊胆的,实际的危险并不是很大。只是看着路两边的田里全是水汪汪的,下面一层烂泥,就会忍不住想,要是掉下去了,爬都爬不上来,那一层烂泥就可以让她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李妈并没有注意到女儿的不对,说实话,这路虽然窄了一点,但是对于她们这些农村人来说,无异于大路一样,而女儿跟随她不只一次回娘家,学会走路都走这些田间小径,哪一次有过危险?

“桂香,回娘屋(娘家,方言。)去啊,前面那个是你女儿吧,没多久不见都长高了好多了,不过怎么还多了两个耶?”经常路过这些地方,七村八梁的多多少少都会认识,田子劳作的村妇看到李妈就叫着她的闺名,现在这个社会已经不流行什么夫姓了,除了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

“嗯那,上去看一下,这两个是我哥哥屋头的,我妈来这边打米,让我先带过来。”李妈的声音也不小,远远的就跟别人吼上了。“在育秧子啊,你们今年是买的啥种?”

农民最关心的也就是自己手上的那一亩三分地,言谈之间离不开它,但是三个小孩子就谁也不想听,李心圆是性野,当然呆不住,李玉李芳是听不懂,李芳太小,李玉是距离农村太远了,很多东西就算知道了也忘记了,十几年的事情,有谁能够具体的记得多少呢。

一个在田里,一个在田边,相隔再差也不下于十米,就这样你一声我一声聊了起来,难怪说农民的声音大,这样多聊几回声音再不大也大了吧,小了怎么可能听得到呢。

聊得心满意足之后,李玉她们已经走了,原来是李婆婆从上面一条田埂过去了,李玉她们三兄妹干脆随意给李妈讲了一声就闪人了,跟着李婆婆的后面。

走完一条再一条,过完一沟又一沟,李婆婆背着一夹背谷子大约超过半个小时才到达打米坊,才走近,就看到挂了一院坝的挂面,在风中微微摇动着,面粉的香味传进鼻子里面。

跟着李婆婆来到机器房里面,那边有老板娘帮着李婆婆接下夹背,还一边跟李婆婆打着招呼,三湾八梁的就只有这么一家打米坊,基本上所有的人老板娘都认识,算得上交流广泛了吧。

打米的机器是上面一个斗,右面有一个出糠口,尾端才是出米口,左面的那一边也有一个口跟着出糠口对应,不过那里面出来的也是米,碎米,和谷头,就是说机器上面有些打得太碎的米就从这里出来,其实这个口最主要的还是谷头,不然混进米里面去了会非常难吃。

婆婆的夹背里面放了一个蛇布口袋,洗得干干净净,那是用来装米的,老板把谷子装进斗里面,然后开始调节机器,出谷口太小,容易把米打碎,太大米里面全是没有脱壳的谷子,所以这处还是一个技术活来着。

李婆婆就用蛇布口袋接住出米口,出糠那边也开始流出了细碎的黄色谷壳,唯有碎米口这边是最少的,表明打米坊老板的技术。

李玉觉得没什么好看之后,正打算拉着李芳闪人,才发现,不知道多久开始,这里就只有她一个人了,李芳跟李心圆早就没影了。

走出机器房,才看到李芳跟李心圆和一些不知道是这附近的小孩还是跟她们一样来这里打米的小孩子一起在面条下面专来专去,要是看到掉落的面条,马上捡起来,去交给主人,小孩子行走在其间,一定要低着头弯着腰,不然好事没有做到,还会把人家面条撞掉很多,就等着被那些大人骂吧。

米坊的院坝比起李玉家的院坝来说,大了不只五倍,两边全是插满了手腕粗的树或竹杆,整整齐齐的两排就像是卫兵一样,两头的竹杆上面还打横绑上一根竹杆,两两之间,就好似双杠一样,面条挂出来之后,拿一根棒子放在面条的中间,让两端差不多同样长,自然垂落而下,然后棒子的两端放在两边的竹杆上面就行了。下面距离地面大概有半个手臂高,这样是防止沾上地面的灰尘,这就是挂面了。三一两行就是一户人家,一般来说一定要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日子,不管是刮风或者是下雨都不行。所以,只要有好日子,很多时候会有不少人同时选择在这一天来挂面,这也就形成了现在这种一大片挂面在阳光下微风中垂挂着。

从这里看去,正好可以看到正在陶屋里聊天的几个女人或老人,挂面是需要守着的,干了的时候就收上来,不然干过头了轻轻不碰就掉了,收面然的时候也不好弄,所以时不时守着的人就用手捏一下,这样可以凭手感来断定是否到了收面条的时间。

面条干了之后,收起来放到一起,然后抽掉用来挂面条的棒子,用刀切成一截一截的,再用干净的纸包好,就成了在市场上卖的时候那种面条,一把一把的整整齐齐。

“玉儿,给你玩!”李玉正在到处乱转的时候,想要寻找一些记忆深处所熟悉的东西,李芳就从后面跑了上来,手上递给李玉一小团面团,那是挂面机里面粘着的,挂面到最后是有一些面粉出不了面,因为后继无力了嘛,所以出来的是面皮,但是挂面是要加水的,干面粉永远也不可以变成面条,机器一般挂了两个人都需要清理一下,就会有一些粘在机器内部的湿面被清理出来,这些都是小孩子们最好的玩具,拿着面团,把它变成各式各样的形状,大点的孩子就拿去加入一点酒之类的东西揉匀之后就可以用来钓鱼。

看着李芳晶亮晶亮的眼睛,李玉想要拒绝的话没有出口,微微一笑接过,李芳又风一般的跑了,李玉随处转了一下,才发觉,打米坊家里比她家好过很多,不说别的,就单只是房子就比她们家多了太多,看着那整排的宽敞明亮的大瓦房,不得不感叹在这个时代,果真是技术吃香啊。

不说她家了,就是这附近的几个村,也少有他家的排场呢。李玉脑子里转动着,想着家里的情况,再看看自己小胳膊小腿的样子,想帮忙可不是一般的难啊。

“是玉儿吧,听说你妈妈要帮玉儿生弟弟了,想不想要弟弟啊?”在李玉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就发觉自己离地面突然间远了起来,双手旋空,让李玉非常不习惯这种感觉。是谁啊,不知道她不喜欢被人抱吗?嘴里却不得不装乖的点点头。

“玉儿跟婆婆来的啊,你妈耶,她这会在哪里,来幺幺给你吃糖,有时间要跟你妈过来耍,都不见你来桂德舅舅家里。”抱着李玉的是一个跟李妈年纪差不多的妇人,不过看穿着打扮倒也跟她老妈差不多,只是不太懂,她在说什么啊?舅舅?这里有谁是她舅啊?

李玉的脑子还没有想清楚,女人就从兜兜里抓了一把糖果,塞进了李玉衣服上的小口袋里,一边装不到,另一边也装上了才勉强把手上的装完,还剩了两颗,给放到了李玉的手上。

第十二章 比赛

迷迷糊糊之下,李玉只好装乖的微微笑着,她说她是她家亲戚,也说不定啊,不能让老妈丢脸嘛,礼多人不怪,她笑,就不信这女人还有什么话说。

“唉呀,我们玉儿真乖,好了,快去玩吧,舅妈去做事情去了。”并没有多久,李玉就被放了下来,从头到尾,李玉都处于迷糊状态,看这女人自说自话之后又离开,要不是手上和兜兜里面的糖果,她还真的有些不相信刚才的事情不是做梦。

“玉儿,快喊你哥哥他们,我们要回去了。”打米的速度不慢,李婆婆已经装好了米和糠还有碎米,正背在背上呢,本来还打算放在外面的石板上面,然后去找三个小家伙,却没有想到第一眼就看到了小孙女,歇一下都不用了,直接向家里都去。

李玉看着还在面条下面到处乱钻的李心圆和李芳,认命的向他们小跑过去,她可不打算像李妈一样,从这田喊到那田的练习大嗓门啊。

“姐,婆婆说回去了。”李芳正一个人坐在地上耍脾气呢,原来李心圆他们几个大男孩不想带着李芳这个小不点,李芳跑又跑不过他们,当然只能坐在地上耍赖,李玉再晚去一会,说不定就是一阵惊天动地的哭声了。

李芳听到李玉的话,瞬间就笑开了脸:“哥哥,哥哥,婆婆说回屋了哦,快点,我们都走了哦。”嘿嘿,不跟她耍,这会还不是都耍不成了。小心眼的李芳为了哥哥也不能耍了开心万分,主动牵起妹妹的手,却在手上发现了李玉握着的糖果。

“玉儿,哪里来的糖,怎么我都没得耶?”李芳嘟着小嘴,小脸纠结的看着李玉摊开的小手上面躺着的两颗糖果,糖纸在阳光下反射着迷人的光茫。不过,尽管谗得流口水,却也没有动手抢,比起大多数小孩子来说好太多了。

李玉笑了一下,没有说自己兜兜里还有呢,只是把手上两颗都给了李芳,自己带头小跑步向李婆婆追了过去,李心圆虽然不甘不愿,但是也知道,这个时候要听话,不然下次都没有机会跟着来了。

李芳手拿着妹妹给她的两颗糖果,小脸上开心万分,剥开糖纸就放进了嘴里,带着一脸开心的表情向妹妹追去。

李婆婆背着东西,比起李芳李玉来说,速度还是快很多,李芳李玉都要小跑步才能追上,反倒是李心圆,一会跑前,一会跑后,时不时还转到叉路去晃一圈呢。

走了两条田埂,李婆婆把夹背放在一个比较高的地坎上休息一下,李心圆溜了过来,一走近就闻到了水果糖的甜香味,这个时候的水果糖还是非常正宗的,吃在嘴里,哈出的气都带一种水果的香味。

李心圆猴头猴脑的在两个妹妹身边转了一圈,火眼金眼马上就瞄中了自家妹子李芳,看着她一边鼓鼓的小嘴,就知道是她在吃,李芳还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把右手背在背后,只要不是笨蛋就知道,她那是什么意思。

看李心圆好似要嚷嚷,李玉从兜兜里再拿了两颗出来,不过这一次是给李心圆的,李芳的眼睛一亮,马上也粘在了李玉身边,晶亮晶亮的眼睛看着李玉,让李玉无奈之下又掏了两颗出来,一个兜兜就这样空了。

给了李芳一颗,李玉剥了一颗糖纸,惦起小脚尖要给婆婆喂,李婆婆笑开了脸:“玉儿吃,婆婆不要,玉儿是哪个给你的?”李婆婆可记得家里没有这种水果糖,更不记得多久看到有谁给过了。

“婆婆我还有,婆婆吃,是在打米那个地方,那个人说是我舅妈,还问我好久跟妈去桂德舅舅家。”李玉契而不舍的一定要李婆婆吃下去,同时左手还从另一只兜兜里再掏出了一颗,看得两个兄姐眼热无比。李婆婆才张开嘴吃下了孙女喂的糖,却觉得心里比嘴里还甜。平常的时候,李婆婆不管去哪里,人家给点瓜子花生什么的都会留回来给李玉李芳,没想到李玉现在已经知道心疼婆婆了,怎么能让李婆婆不开心呢。

李玉也放了一颗糖进嘴里面,现在的糖比起以后的糖要甜很多,同时却不那么腻,李玉前世长大了之后就不太吃糖,就是因为甜得发腻,不知道是因为重生了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糖真的很好吃,李玉竟然不觉得太腻。

“哦,你说桂德舅舅啊,就是我们打米那一家,他跟你妈她们同姓,也是你外婆上面的人,只是说建打米坊那边不方便,所以才搬到这边来的。”李婆婆点点头,原来那还真是一家亲戚啊!李玉不得不感叹道,小的时候记忆太模糊了,就是同村的人也有太多不认识,却没想到还有哪路亲戚呢。而且打米坊在现在还流行,但是李玉知道,再过不了几年,她们坝里很多人都有了小打米机,自己用就够了,而且再过大概两三年,她们村里也有一家打米坊了,李玉家打米肯定在村里找,虽然贵了一两毛钱,但是毕竟近一点嘛。

“玉儿…”走过了田埂,爬上了山,山路不好走,背着东西更是费力气,所以李婆婆也休息的时间更长了,李心圆和李芳都嚷嚷着饿了,要不是有李玉口袋里的几颗糖,恐怕两人早就蹲下来哭了。即使如此,也走得不甘不愿的,也是,两上小腿,大人走半上小时的路,小孩子都要一个多小时呢,要是有劲跑的话倒也不算什么。可惜这两人今天玩得太疯,现在走路就是没力气了。

“我还有三颗,给你们一人一颗,剩下的一颗我不吃,我们比赛,谁先到屋里就是谁的。”没办法,李玉不得不对两个小孩子耍点小小手段,不然手上最后三颗糖肯定不够,到时候,两个小家伙肯定怎么也不想走,李心圆还吼得听,李芳不到三岁,说什么也听不进去,而且她还有一个坏习惯,一不如意,就在地上打滚着哭,李婆婆要背米,哪有力气背她抱她啊。

“真的吗?谁先回家就是谁的?”李芳单纯,完全没有想过,八岁的李心圆跟不到三岁的她比是不是公平,只是知道,妹妹手上的糖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吃到的,记忆中好似去年过年才吃到的,只剩下最后一颗了,当然想要自己吃了。

“当然是真的,要是我先到屋里,那就是我的了哦。”李玉话还没有说完,就故意先跑了,就是摆出来给李芳看的,让她不但相信李玉,而且感觉李玉是因为不想把最后一颗糖给她所以才先跑的,李玉要是先到屋里头,都不用给他们了嘛。所以李芳看到李玉一跑,马上跟上后面嚷嚷着李玉耍赖,不过,那速度嘛,果真是潜力暴发了。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李心圆胜利,李芳也发现了哥哥腿比较长的事实,但是,现在什么都晚了。两个小家伙好似忘记了肚子饿一样,在院坝里不停的追着,就是为了决定最后一颗糖的归属权。李玉却觉得,她简直都快累得没力气说话了,看看他们两个这还真是差别大啊。

李婆婆比她就回来的慢很多,看过太阳已经老高了,想了一下,直接下面条得了,这东西最快,从泡菜坛子里面摸出酸菜来,做酸菜面条。

李玉就跟着婆婆的屁股后面,闻着酸味直吸口水,记忆中吃酸菜不知道是多久以前了,而且是在城里面买的,酸味很淡,哪里像现在这个啊,才挖出来,就酸得李玉口水直流。

看李玉小谗猫的样子,李婆婆用菜刀切了一大块给李玉,李玉摇了摇头,“嘿嘿,等会再吃。”要是没有记错的话,这家乡的酸菜可是最正宗的酸菜,但是同样的,也酸得利害。川妹子吃酸吃辣吃麻都是一把罩呢。

“要得,等会玉儿要多吃点饭哦。”尽管小孙女最近已经很乖了,但是李婆婆还是觉得小孩子要多吃饭才行,长身体的时候嘛。

李玉一听,小脸马上苦了起来,李婆婆看得好笑无比,小屁孩一个,也会来这一套。不能怪李玉啊,李婆婆不知道她自己有多利害,她想要做的一定会做到底,例如,说要李玉多吃一点饭,就是给李玉换一个大碗,装得满满的,就是所谓的‘多一点点’,这个一点点几乎是李玉原本饭量的一倍。

“好了好了,我知道我们玉儿肚子饿了,婆婆会快点煮哦,先跟姐姐她们去耍一会就可以吃饭了。”闹了半天,原来李婆婆是当李玉肚子饿了才来跟前眼后啊。李玉很想抗议一声,结果李婆婆拍拍李玉的小脑袋不理她了。

李玉只得乖乖的出来找姐姐和哥哥玩。李芳看到李玉从家里面出来,马上冲到妹妹身边:“有吃的没有,我饿了,玉儿!”

“婆婆说要等一会儿就好了,让我们先耍一下!糖呢,哪个那里呢?”李玉郁闷,叫肚子饿忍不住的人是李芳好不好,她才不会做那么丢脸的事情呢,虽然,她肚子也是真的很饿了啦。

第十三章 分食

 “嘻嘻,在我这里呢,玉儿,也给你吃一半哦!”李芳和着糖纸塞进嘴里,使劲一咬,就成了几块,其中有一块稍微大一点的,李芳挑出来往李玉嘴里塞,知道她的性子,李玉无奈的张开嘴接了进去,心底暗暗的庆幸着,幸好,还知道隔着糖纸咬。

李心圆早已经呆在一旁了,看着两个妹妹的样子,扁扁嘴,故意装做不屑的样子,把脑袋转到一边去,却暗暗的吞着口水。

李芳一脸纠结,却还是选了两块大一点的塞给哥哥,剩下的才一下子全塞进自己嘴里。一颗小小的糖果分了三个人,李玉却觉得,这是她吃过的糖里面最甜的。比起她前世吃的巧克力都更甜。

虽然只有小小的一块,甚至连给他塞牙缝都不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李心圆却觉得格外好吃,特别是看着小妹玉儿在笑的时候,他自然而然的就跟着嘿嘿傻乐,觉得这样的他,真的呆死了,却闭不上嘴巴。这样李心圆觉得非常的丢脸,跑开不理两人了。

李芳大呼小叫的跟着李心圆的屁股后面,比起来她还是更喜欢跟着李玉,只是妹妹老是不喜欢到处溜达,想了一下,还是眼着哥哥好玩一点,不过,要是李玉要去哪里,她还是会随时抛弃哥哥,改为投奔妹妹而来。

“玉儿,怎么一个人,不跟哥哥他们耍?”李婆婆走出来的时候,看到小孙女又一个人坐在小板凳上面,看着哥哥和姐姐在到处疯路。

李玉带着单纯的笑容转过头来看婆婆,还像模像样的拍拍小膝盖,“好累哦。”李婆婆被李玉的小大人样逗笑了。

“我们玉儿跑累到了哦,看看芳儿也是这么跑都没有累,玉儿要多吃点饭哦,那样子都可以跑过芳儿了。”李婆婆是想着方儿,变着法儿,就是希望李玉多吃点饭,李玉吃饭的时候很乖,但是有一个特点,吃的很少,吃够了就不管怎么样也喂不进去一点。而且从来都是自己吃饭,比起很多别人家的追着屋前屋后才吃一点的小孩子好得多,只是那小小的饭量让李婆婆担心。

“玉儿吃饱了啊,肚肚装不下了!”李玉拍拍自己的小肚子,不成,不管怎么样也要保住自己的饭量,她倒也不是故意吃少,是真的只能吃这么多,吃得差不多饱了就可以了,养生是吃七分饱,她虽然这个时候主要是长生体,不是养生,但是,也不能傻撑啊。

“玉儿啦…”李婆婆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把李玉抱在怀里,疼爱的紧抱着,眉眼全是笑意。

李玉也伸起小手回抱婆婆,这种感觉,好久都没有了,前世的时候,因为后妈的原因,李玉很少回家,觉得有了后妈和小弟的家,已经有没有她和弟弟不再重要了,也许后妈没有做错什么,但是,她还是会别扭啊,却也因此,让婆婆伤心了,现在想想,才知道自己忽略了很多。

“芳儿,圆儿,吃饭了哦。”李婆婆把李玉放在板凳上面,桌子上面已经摆好了四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最简单的酸菜面条也是李玉家乡最道地的特产。

吃着酸溜溜的面条,李玉味口大开,本来酸菜少量就有开胃的作用,李婆婆今天特意给李玉的碗里多装了不少,李玉也假装没有发现。

吃完饭后不久,李婆婆就出门去做事情了,这个季节地里面需要照顾的太多了,收的要收,种的要种,农忙时节眼看就近了。

而李玉,现在正苦着脸一个人在院坝边上转圈,哥哥和姐姐当然在做他们的老师和学生啦,而且,还故意很大声,原因嘛,就是李玉吃多了,撑得慌,这种事情以前在前世的时候,李玉因为胃的问题,出现的不少,当然知道一粒建胃消食片就可以解决问题,关键的是,现在那东西这里没有啊,农村现在的日子虽然好过了不少,但是节约的天性是不会让农民浪费的,而且,其实家里面也没有几个钱,婆婆都要放在那里为即将出生的弟弟做准备呢。

不过也不是没办法,李玉前世因为身体素质不太好,所以经常性的大病没有小病不断,倒也总结出了不少平常一些经常犯的病的解决方法,就好似现在的运动消食一样。

只是她想不明白,前世会有这种情况,那完全是因为胃病的问题啊,据她的记忆,李玉会得胃病,是因为学校时代蒸饭问题才造成的,她重生不过三岁不到的稚儿,怎么可能有胃病,难道当初的推测错误,问题不是出在她自己身上,而是出在她家老爸身上,她老爸一直以来都有非常严重的胃病,难道是遗传原因?

也搞不懂胃病这种病会不会遗传,但是李玉真的很烦躁,比起吃撑了更烦躁,从知道自己重生那一刻开始,其实李玉都发誓,一定要改变前世的身体状况,一个是近视问题,一个就是胃病问题。

摇摇头,想把脑子里的胡思乱想摇出去,可能只是单纯的吃撑了肚子而已,不用想太多,下次要记得,有的时候,不能贪嘴就一定不要贪嘴,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就是不能怪任何人了。只怪自己不长记性。

半下午的时候,李玉总算好了很多,不过,这个时候都已经只有她一个人了,因为李芳跟李心圆早就午睡去了,她们家一直有午睡的习惯,但是却不是强制性的,也许是因为李玉很乖,她会自己玩累了就乖乖的爬上chuang去,也许是因为李婆婆并不觉得午觉必须得睡吧。

其实最关键的就是,李玉不想吃了马上睡,所以才会跟家人说她不想睡,玩一会再睡,因为李妈的怀孕,李婆婆忙上加忙,也没有时间来管李玉她们的问题,李玉这么说,那就这么做吧。

李妈更不用说了,中午过后自己就要午睡也没有时间理小女儿,她现在身子重,对有些事情是有心无力。李妈其实是那种比较精明的人,但是怀儿子的时候,她总是有一种什么也不想理的感觉,老是一天到晚都瞌睡。所以李玉都快开始还怀疑这是不是她那风风火火的老妈呢!没想到她还有机会看到她温柔的一面。

关上门之后,李玉也爬上chuang了,两上小时之后,李玉才起来,她老妈这几天不在家,唯一能帮李婆婆做一点点事的人也走了,李玉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帮李婆婆扫地,其它的事情她真的是有心无力。

李芳才爬起来的时候,就发现李心圆的身影已经不在了,不用担心,估计过不了一会儿他就会主动回来,这把戏他已经用了不少次了,跟着两个妹妹玩并不是那么让人开心的事情,更何况他是男孩子呢。虽然跟着王妈家的小子玩也没意思,但是至少比起两小女孩好那么一点点。

李玉边走边穿衣服,她可不敢拿她的身体开玩笑,三月四份的天气还是有些冷呢,农村不是有一句话说得好,秋要凉,春要捂,就是指进入冬天的时候可以不忙着穿,但是春天的时候就一定不要急着脱,代指这两个季节的天气千变万化,要小心注意。

“玉儿,李子结出来了耶!”李玉来到李子树下,仔细观察了好久,才得到结论,李芳那什么眼神啊,真不是一般的利,那么小小颗的都能够看到,李玉家的李子树很大,有碗口粗,在李玉的记忆中,可是伴着她长大啊,同时,也是她们最大的游乐场所。

呃,当然,不是现在,她跟她姐的个儿还太小了,爬树这种高难度的事情还做不了。所以李玉把眼光从让她眼热无比的树杈上面挪开,看着满树大概半粒绿豆都没有的所谓的李子,看李玉的样子,肯定是在想着什么时候能吃了。

不过,据李玉所知,李玉家的这颗李子树应该是属于晚熟型,还真的有得盼了啊。李玉摇摇头,不跟李芳一起疯。她还要倒地灰(扫地之后的垃圾,农村的俗称)去呢。

果真,过了不一会儿,李心圆也回来了,不过,他的手上多了一样东西,李芳眼睛一亮,马上跟上跟下的一定要玩,李心圆不给李芳,生怕要给弄坏了。

李玉远远的看了一眼,突然间想起了,那个不是玩具枪的农村版嘛。虽然只有枪的外形,没有枪的作用,但是农村的小孩子要是有一把,肯定是别的孩子羡慕的对像,那是一些手巧的大人用芭茅杆编制而成的。

(芭茅杆是农村的一种叫做芭茅的植物的芯,一般用来烧火,曾经有段时间,还有人来家村收它的花,那种花谢了之后跟就好似莆公英有些相似,不过它是像松鼠尾巴一样大,而它的杆非常结实,比起高梁杆也不差,所以家村很多人都会用来串起来做一些用来蒸菜的东西。)

第一十四章 吹泡泡和自制风玲

估计李心圆的是从隔壁的王妈家拿回来的,王妈就是那种手非常巧的妇女,不要看她是一个女人,男人编的背兜,簸箕,等等农具她没有一样不会。

李芳抢不过李心圆,就蹲在地上哭了起来,这一次,李心圆说什么也不让,这是他求了好久,才从李兴康那小子那里拐来的,因此还答应了在学校要带他玩,开玩笑,他在学校还要带着一个小尾巴,他容易吗他?

两方都不打算妥协,又是李玉这个中间人为难,叹了口气,动起脑子来,想想还有什么小孩子能玩的玩具?呃,还真不是一般的难啊,李玉生活的那个年代,小孩子的玩具千奇百怪的都有,但是呢,全都是超市里卖的,布偶她倒会做,在玩具厂呆过半年,后来有一段时间没有工作的时候,又做了玩具厂的家庭外包,说起来她也算那个时代的异类了,还会针线,简单是比什么都稀奇。看李芳的样子,是不可能等到李玉发挥一下了。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天空中的太阳有些刺眼,虽然温度不怎么样。李玉微眯着眼,突然间想起了一个东西,“哥哥,你来帮我。”

李玉从爸爸妈妈的床底下找到细细的铁丝,让李心圆帮她剪了两截,然后又指挥李心圆把两截铁丝全都在一头弄一个不大也不小的圆,另一头去找了一些碎布缠起来,然后找了一个装东西的小瓶子,尽量找越小的越好,刚好她们村上有一家赤脚医生,李心圆经常去那里掏一些瓶瓶罐罐的玩,家里人忌讳这类东西,全都不能拿回家,她家住在山上,藏的地方多一点,所以李心圆很容易带着李玉在他的私人收藏里找到了两支不大的瓶子,同时还有不少口服液和打针的那种拇指大小的瓶子李玉也让李心圆拿了回来。

东西找齐了之后,李心圆当然就是免费劳工,他不想拿枪出来就必须要做,李芳早在她们跑进跑出的时候就不哭了,正跟着看热闹呢。

瓶子洗干净之后,李玉倒了一点洗衣粉进去,再加上清水,盖上盖子,开始摇了起来,差不多的时候,再拧开盖子,上面全都是泡泡,在阳光下,还反射出颜色呢!把铁丝圈插进去,幸好,她有把握好铁丝圈的大小,不然这个时候,乐子就大了。

铁丝圈在里面沾了一下就拿了出来,举起来,嘴对着圈,轻轻一吹,就从铁丝圈里面连续脱离了几个泡泡出来,只是飞的不高,也没有李玉以前看到的那么一长串泡泡,李玉知道,做这个用洗洁精最好,不过,她家好似没这东西,只能将就了。

即使如此,在李玉心目中完全不满意的作品,还是让李芳惊喜万分,早忘记了李心圆那把假枪,抢似的拿在手里跑了。

李心圆也眼巴巴的看着李玉,这个时代,小孩子的玩具少,这新奇的东西吸引了李心圆的眼球。

李玉把剩下的那一个给了李心圆,本来就是两人都有份嘛,她这么大的人了,当然不可能跟着小孩子玩这个了。

“玉儿,哥哥玩一会就还给你哦,你先等等。”李心圆比起李芳稍好,还记得李玉这个发明者,李玉只是点点头,看着两个兄姐找了一个顺风的地方,鼓起嘴巴吹个不停。

呃,突然间想起了,节约为本的奶奶,如果看到好这样糟蹋洗衣粉,不知道会不会请她吃一顿竹笋炒肉丝呢?李玉突然觉得冷汗直冒,她怎么忘记了,农村的人,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不会暴力教育孩子,棍棒下面出好人,是广大的农民伯伯们奉行的真理。

但是看着李芳和李心圆两人脸上灿烂的笑容,李玉突然间笑了,不管怎么样,大人也是为了她们好,打也不会打实,希望她能逃过这一劫吧。

不管玩得开心的两人,李玉看着刚才让李心圆搬来的口服液瓶子,这些是她想做的另外一样东西,这个她以前上学的时候就做过,也算是轻车路熟了吧。

在屋里屋外转了一圈,很容易就才了一个竹条做也的圈子,不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有一大堆在蚕房屋里放着呢。而且看新旧程度,应该放的时间也不少时间了。挑了一个比较小的,然后去家里找了旧毛线,这些是颜色太杂,太少的,所以被李妈放在一边,冬天的时候用来织个手套耳套之类的还是可以的。

毛线的一头系在竹圈上面,另一头系上口服液瓶子,要掌握好与竹圈的距离,太近发出的声音会闷,太远的话就会无力,可以有长有短,但是一定要保证一个要能碰得上另一个,不然风吹起来的时候不会传来声音,全都系好之后,在圈的三分之处再系三条毛线,不长不短的拉一样长打上一个结,就可以挂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