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了出发之时了。

袁艺的行囊早已准备妥当,其实她要准备的东西并不算多,毕竟只是集训三个月而已。考虑到她是跟着学校的大巴车去省城的,赵秋萍生怕她东西太多拿不动,又担心她太麻烦别人被人嫌弃,所以准备的全是夏天要用的东西。至于天冷以后怎么办,倒也不用太操心,一个是可以通过邮局寄过去,再不然花钱买也行。哪怕袁艺出门不方便,这不是还有大外甥在吗?

可怜的程飞跃并不知道,他非但要过上零花钱少之又少的可怜生活,还是已经被预定下的苦力。

真惨。

而等袁艺坐上大巴车,和同学们一起跟随校方人员赶赴省城时,袁老太也喜滋滋的坐上了去北京的飞机,跟她一同前往的,当然是闲得发慌的程飞跃了。

没办法,袁老太的儿女们都不放心老太太一个人去北京,哪怕她再三强调,一个老太太没人拐卖的,当子女的仍然揪着心。偏生,暑假里虽然学生们都放假,可上班族却是都很忙的,请假个一两天还算可以,可到时候谁把老太太送回来?

而还是学生的孙辈里头,袁艺要去省城,袁恺要忙着上补习班,唯一的人选就落在了程飞跃身上。

用袁大姑的话来说,反正他待在家里也是打游戏,不如带上笔记本电脑去北京。当然,程飞跃也相当得乐意,他已经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面写的报道时间是九月二十日。这么算下来,他只能可以玩一个月再回来。

至于北京那头,袁西海接到来自于大哥袁东海的电话时,恨不得抱着电话嗷嗷哭一通。

带孩子实在是太难了,这世上再也没有比带孩子更难的事情了,他宁愿去单位里通宵加班,也不愿意跟自家小魔王做斗争了。同时,他也真诚的感谢了亲哥亲姐,谢谢他们当初带自己玩,没一脚踹死他。

袁东海放下电话时,还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儿,甚至在之后,特地跟他大姐探讨了一下儿时生活。他小时候吧,当时家家户户都有很多孩子,毕竟那时候提倡的是早生多生,人多力量大嘛。偏生,当爹妈的又都特别忙碌,再说那会儿也不像现在有各种托儿所、幼儿园、育婴早教机构之类的。

当时只有唯一的一种带孩子的模式,那就是大的带小的。

因此,袁西海那话是对的,他的确是被哥哥姐姐拉拔长大的,只不过他的童年大概没他想的那么美好。

果不其然,根据当时已经懂事了的袁大姑回忆:“我那会儿也是半个劳力了,要帮家里洗衣打扫,还要生煤饼炉做饭,哪里有空带孩子?你倒是我带的,南海是跟在你屁股地里打着滚长大的,西海……”

想啊想,袁大姑一拍大腿:“咱们家最早不是住村里吗?早先家里有个特大的鸡窝,后来不让养了,说每家每户最多养两只鸡。你和南海倒是玩得挺好的,西海刚学会走路,天天乱窜,不是磕了碰了,就是摔了狗吃.屎。关键他还老喜欢哭,我烦死他了,就把他关鸡窝里去了。”

袁东海:…………

这事儿还是别告诉他亲爱的三弟了,就让三弟怀揣着对哥哥姐姐的感激之情,好好过日子吧。

只这般,随着袁艺到了省城的集训中心,袁老太也跟程飞跃一道儿来到了首都。

袁艺报名的是省美院下属的集训中心,价格最贵,但确实是物有所值。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

饭菜太难吃了。

上辈子,袁艺之所以选择省内的大学,一方面是因为就她那破成绩,没多少选择的余地,不过另一方面她也考虑到了饮食习惯问题。她原本想的是,不出省的话,起码口味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万万没想到,开学第一天,师范学校的食堂就征服了她……

吓得她差点儿没跪下来叫爸爸。

当时,食堂有三道名菜。

第一道是白米饭蒸自个儿,这是做的最地道的,能吃,无毒,不会出事。

第二道叫清水煮面条,也是名菜啊,做饭虽然特别简单,就是把面条往放满水的锅里一丢,再随便撒些盐和味精,但不得不说,那味道还是可以的,并且安全。

第三道则是椒盐小土豆,除了偶尔盐放太多了齁得慌,或者忘记放盐了没什么味道,也就只剩下没洗干净这个缺点了。

总得来说,除了这三道菜之外,别的菜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一旦尝试了,后果自负。

袁艺还记得,上辈子高考后,老师跟他们道别时说过一句话,说学校里是最单纯最幸福的,等出了社会以后,现实会教他们重新做人的。

然而,袁艺还没出社会,学校食堂就已经让她差点儿做不成人了。

而在经受了上辈子师范大学食堂的摧残之后,袁艺再尝试美院食堂的饭菜时,竟然觉得还可以接受。

同去的好友步莲却说:“我有点儿不想考这个学校了。”

“瞎说什么呢,天下食堂是一家,不然等我哥他们开学了,我领你去他们那个学校食堂试试?”袁艺也是到了集训点后,才知道所谓的全封闭集训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可怕。平时是不太会出去的,却不是老师不让他们出去,而是交通不便。

省美院的总校在老城区,可他们集训点却在新校区,也就是大学城这块。假如是五年以后,那会儿公交车三五分钟一般,滴滴随叫随到,再不然还有经济实惠的地铁,去哪儿都是很方便的。

可惜,现在的大学城刚创建不久,多半地方居然还在施工中,更多的则是边施工边上学。至于公共交通,唯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公交出行。但是,一共就只有两路车,且班次少得可怜,一天下来就早中晚三趟车。

集训点里,早中晚都有安排课程,正好卡过了公交车班次。想要出门的话,就只能在周日这一天了,还必须坐早上的班车出去,再乘坐下午的班车回来。

等于说,集训方不算太严格,但现实情况却是让他们无言以对。

更凄惨的事情还在后面,兴许是因为各大院校尚未正式开学,整个大学城给人的感觉就是凉飕飕的。走在大街上,从街头到街角,就没几家店铺是开张的,更恐怖的是,往往一条街上,就只有一两个人。

后悔的同学还挺多的,可不管怎么说,名都报了,肯定得学完的。至于以后究竟报考哪个学校,那就是另外一说了。

集训并不是他们一到就开始的,而是特地留了两天时间让他们收拾整理,并在第二天开展了所谓的讲座课,让他们全方面的了解一下此时美术界的情况。

要说第一天给这些同学的感受是大学城的凄凉,那么第二天的讲座则是让他们知道,美术界有多凄惨。

整个讲座听下来,除了袁艺之外,其他人心里都是拔凉拔凉的,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哦,原来学美术怎么费钱费事费精力?

投入和产出是如此的不成正比?

哪怕真的出师了,也多半是穷鬼?

袁艺一脸探究的看着负责讲座的老教授,心下暗自纳闷,这怕不是担心他们报考的人数太多了,故意赶来捣乱的?再扫视了一圈周遭的同学,全是一副如遭雷劈的模样,袁艺心道,这样也不错,感觉听完讲座以后,直接少了一大波的竞争者。

等讲座结束后,果然有不少人开始打电话给家里,袁艺走哪儿都能看到一脸懵圈说着电话的人。仔细想想也没错,零六年的时候,搞艺术多半还是被世人所不理解的,尤其他们这一波八零后,有个鲜明的特点。

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说,是家里人帮着决定的,或者说,这个专业好找工作,而不像后面的九零后、零零后那样,纯粹只是因为自己喜欢而已。

为了所谓的前程选择根本不喜欢的专业,能坚持下去的人特别少,况且即便是坚持下去了,多半也是应付了事。反而那些为了兴趣的,因为喜欢因为热爱因为舍不得,他们会去努力开创未来。

当然,这一点并不适用于袁艺,因为她根本就没有什么兴趣爱好,非要说的话——

她爱钱。

看到周遭的人都忙着跟家里人打电话,袁艺一个没忍住,也给她那远在北京的奶奶拨了一通电话。

除了关心和问候外,她也跟她奶说了一个事儿。

大学城作为未来五年乃至十年重点工程,其潜力无限。偏生,现在才零六年,整个大学城看起来无比荒凉,但也处处充满了商机。

商铺就不用说了,别看现在学生的购买力一般,未来他们的购买力只会连番往上涨,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嘛,还有就是及时行乐的观念影响了一代人。

而除了商铺外,商品房也很有投资的价值。此时的省城还未限购,再说就算以后要限购,那也是老城区那边,新城这一块至少在五年里面是发展不起来的。假如说,后世大学城的房子是供不应求,那么现在却是正好相反了。

萝卜青菜一大堆,随你挑挑拣拣,还可以杀价,打包买更有优惠。

对了,还附带落户政策。

袁艺又开始了忽悠,她没指望她奶隔着老远就答应下来,而是先提个醒,等回头她参加完集训,就可以准备起来了。最好是在年后到暑假这段时间里,陆续抛售一些资产,收拢资金开始新的投资。

基本上吧,这个时间点买房子,结局只有两种。

其一,赚翻了。

其二,大赚特赚吓死人的血赚。

更别提此时的优惠政策太多了,虽说对于她奶来说,户口已经不重要了,可她爸妈还年轻呢,养老保险要是能迁到省城里,回头拿的退休金可不是小市区能比的。

袁艺在电话里劝了几句,袁老太一律好好好、是是是,反正在她眼里,她宝贝孙女就是能耐。

然而,袁艺没想到的是,等袁老太挂掉电话后,她三婶好奇的问了几句,老太太一个没忍住,就漏了底。

三婶是八十年代的大学生,那时候的大学生绝对是天之骄子,跟现在完全不能比的。她非但不笨,还是极为聪颖的那种人,只不过她绝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和自我提升方面,忽略了投资市场。

这也是正常的,毕竟她的工资很高,妥妥的高收入人群,又因为打小沉迷于知识的海洋,颇那么一点儿读书人的清高。

可人嘛,最终肯定还是屈服于现实的,就像现在,她中年得女,压力徒增。

“妈,你觉得北京的房子会涨不?我和西海原本就存了一些钱的,我俩花费不多,有房子住,积蓄也足够养老了,再说到时候还有退休金。可现在,梦梦她……”

袁老太早已被袁艺洗脑过度了,当下就把之前袁艺给她讲的养鸡生蛋的故事说了一遍。

“小艺说了,钱放在银行里是最傻的,又说咱们小老百姓不懂股票,不要瞎买,最好的就是买房子了。自己不住,你就租出去,回头要是真缺钱了,也能卖掉换钱。这就好像我养了很多很多的母鸡,它们每天都给我下鸡蛋,我可以自己吃掉,也可以攒起来卖掉,还有让母鸡继续孵小鸡,以后就有怎么花也花不完的钱了。”

买地置产其实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习惯,袁三婶是不太关心这方面的消息,可这不代表她就古板固执。连袁老太都能听懂的道理,她几乎是秒懂的。

退一步说,就算房子不涨,她也不亏啊,放在那儿租给别人,每个月也能有租金收入,就算再少,还能少过银行的利息?

“行,那回头等西海休息了,我让他打听打听,最好是能找到学校边上的房子,回头梦梦上学了,接送也方便。”

“对对,小艺也说了,重点小学重点初中边上的房子肯定涨。她说啊,现在都是一个孩子,爹妈为了让孩子读好的学校,那叫一个挖空心思。到时候,肯定会有人专门陪读的。懂吧?就是或租或买,就是要挨着学校!”

袁三婶陷入了思考之中。

对于她而言,这个孩子来得太突然了,完全不在他们夫妻二人的人生计划之中。可既然孩子都来了,作为父母,肯定得尽力为她提供最好的未来。

“嗯,买!好歹这些年我们也攒了不少钱,买个小套应该是够了的。实在要是钱不够了,也能贷款买,我和西海的单位都很好,应该没问题的。”

袁老太不是很理解贷款为何物,可她刚在儿媳跟前充了大头,而且这个儿媳还是念过大学的。看着儿媳一脸崇拜的眼神,她不想丢人,假装自己已经听懂了,一脸淡定的点了点头,心下却暗暗决定,回头问问宝贝孙女,贷款是什么玩意儿?为啥钱不够了就能贷款买?

第63章 第063章

第063章

首都的学区房啊!!

又一天后, 袁艺刚吃过晚饭,就接到了来自于她奶的电话。电话里, 她奶向她询问了关于贷款的若干事, 袁艺都一一解答了, 等回答完毕, 她随口问了一句,结果……

放下电话时, 袁艺不禁感概, 她重生其实就是为了造福大众的吧?亏得她这几天出门时, 还特地留心大学城里各条街道上的商铺,琢磨着哪个性价比最高, 好让她奶下手。可谁知, 商铺的事情八字还没一撇, 她三叔三婶都要买学区房了。

最让袁艺惊呆了的还是她奶的那一番话。

“首都的房价真高啊,你三婶说, 最起码也要一百万,她的钱不够,还得贷款。”

——这是袁老太的原话。

饶是袁艺自认为见过大世面的,也被这话惊得不轻。

一百多万一套房子叫贵?假如是在十八线小县城里,那确实稍微有些贵了,可那是首都啊!而且能叫她三婶看上眼的,地段铁定差不了。

当时, 袁艺差点儿没脱口而出:奶你也买一套吧!

可惜的是, 这是不可能的。无论是袁老太还是袁艺, 都不具备贷款买房的资格。而就像袁三婶说的那样,稍微好点儿的房子,那也是七八十万的,她看中的,就没有低于一百万的。饶是他们夫妻俩的收入都不低,这些年来也很是攒了不少钱,只怕到时候还得贷款。不过,因为他俩的公积金高,估计就算贷款,每月还得也不多。

对了!

袁艺灵机一动,又给她奶回过去一个电话:“奶啊,回头你跟我三婶说说,让她尽可能把首付付低一些,能多买几套就买几套,宁可面积小一点也没关系。”

“买这么多干什么?”袁老太有点儿懵,“你不是说银行贷款要给利息的吗?”

跟后世惊天地泣鬼神的房价比起来,那点儿利息算个球!!

“怕啥,多买几套租出去呗,回头让三婶把她的电子信箱发我,我给她发个文件过去。”

“啥玩意儿?你直接找邮局寄过来不就成了?”

袁艺:…………

最终,电话交给了袁三婶,毕竟袁老太就算再怎么支持袁艺,代沟还是存在的。至于袁三婶,她倒是没那么好忽悠,可问题是,她聪明。

他们那一代人,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以及报效祖国上面,极少会思考家庭。尤其像袁三叔和三婶,还是丁克家庭,就更不会关注这些事儿了,毕竟在老一辈的人看来,张口钱闭口钱的,显得太市侩了。可现实总能打败一切,中年得女就是他们夫妻俩要面对的事实,因为先前不曾计划,加上俩人的年岁也不小了,袁梦的出现,让这俩曾经的天之骄子在手忙脚乱的同时,也倍感压力。

像袁艺,还有程飞跃和袁恺他们,年岁都相当,等父母退休了,他们也基本上都成家立业了。当然,程飞跃上辈子一直浪里个浪,女朋友是一打一打的换,就是死活不愿意定下来,可事实上除了这一点外,他旁的都是挺好的,最起码在事业和财富方面都是大获成功的。

可袁梦不同,她比袁艺小了足足十八岁,可事实上她的父母却只比袁艺父母小了四五岁。等她长大了,她的父母怕是早已年迈,别说助力了,没给她造成负担就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万事趁早。

听完了袁艺的建议后,袁三婶表示要仔细想想,也要跟袁三叔讨论一下,毕竟买房置业是绝对的大事。没几天,她就收到了来自于袁艺的书面文件,除了划重点外,也提出了群租房概念。不过同时也提醒她,最好是直接租给单位,不然要是个人的话,会很麻烦。

袁三叔是个有魄力的人,他觉得这个法子很不错,三室一厅的房子,至少可以租给四户人,哪怕每户八百,那也能收入三千二了,完全抵得过每月要还贷款的额度。

而袁三婶则更面面俱到一些,她在不同的区域各选择了一套合适的房子,每套的面积都不大,但却是一口气买了三套。全是清一色的二手房,首付二成,贷款三十年,房子一到手只简单的归整了一下后,就租了出去。

一套租给了她自己的单位,用于新人宿舍;一套则租给了几个在校大学生,因为都是互相熟悉的,倒不需要特地弄隔间;最后一套则租给了袁三叔单位的同事,对方也刚生了孩子,夫妻二人加一个孩子,还有特地赶来带孩子的老太太,四口人住在六十平方的小套里,也还算凑合……

当然,等这些事情全部做完时,已经是好几个月以后的事情了,此时不过只有一个雏形而已。可事实上,很多事情只要去做了,哪怕原本设想得很麻烦,动手时才会发现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再说忙也就忙这么一两个月的时间。

**

袁艺很快就将这个事情丢开了,在她看来,买房稳赚不赔,端看你胆量有多大。不过,就算胆子比较小,既然都动心了,最少也会入手一套的。也就是说,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少赚点儿,想亏本也是挺不容易的。

与此同时,她的集训也已经进入到了第二阶段,老师们似乎意识到这一批学生的素质不错,猛的加了一把劲儿,顿时让原本还游刃有余的学生们倍感压力。以前,还能出门去还在经营的小店里吃口好的,打打牙祭,现在就不行了,忙得除了画画,就只剩下吃喝睡了。

忙碌的时间永远都过得那么快,一转眼,就到了大学城各大院校开学的时间了。

虽说每个学校的开学日子并不一定,不过左右也就是那么几天,也有人会提前过来踩点。因此,在某一日,袁艺等人上完了一上午的课程后,出门打算去食堂吃个饭时,却不由的呆住了。

人山人海啊!

这还不是说食堂里的景象,而是出了集训点的教学楼后,拐个角就看到了满街的人。

原本寂静的林荫道,从头到尾都是各种拖着行李箱的学生,还有跟随在旁的家长们,以及站在两边迎新帮忙的老生们。

“这个……不然咱们出去吃吧?”

才零六年,物价还没有后世那么高。这个时候,炒饭还只要两块一份,加个荷包蛋也才两块五。街边的烤饼,五毛钱一大个儿,馒头则是一块三个。就连去下馆子,叫个一荤两素一汤,也不过才三十几块钱。

几人略微一商量,很快就决定避开大众,去了校外。

谁知,校外更恐怖,熙熙攘攘的全是人。好消息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原本门窗紧闭的街边小店,就跟约好了一样,齐刷刷的开门营业了。

开学日,就跟一枚深水鱼.雷似的,蓦然炸响,惊醒了整座大学城。

这才仅仅是个开始,等一周过后,整个大学城里所有的学院都已经开学,那才是真的热闹……呃,闹腾?

其他同学还在惊叹中,毕竟他们都是普通的高中生,第一次看到数以万计的同龄人共处一城,着实惊讶。可袁艺却知道,这仍然不到鼎盛时,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大学城会不断的向外扩充。不出五年,这里就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高教园区,共有师生超过二十万人。也就是从那时起,这里成为了第二市区,更在十年之后,师生人口突破三十万。

别小看了学生们,也许现在的学生还是比较穷的,可在未来,他们却是消费主力军。

趁着各条街面上的店铺全开门营业了,袁艺一有空就出去巡视,想方设法寻到合适的商铺。

结果,商铺的事情还没有头绪,倒是盼来了她奶。

“奶啊!”袁艺是接到程飞跃的电话出来的,没想到一出校门,就看到了足有月余时间未见面的袁老太,高兴得她大叫一声,飞扑过去给了她奶一个大大的拥抱。

程飞跃特别吃味,就是吧,连他都弄不清楚,到底自己是嫉妒袁艺更多,还是嫉妒他外婆更多。

不过,没几秒程飞跃就抛开了这些情绪,毕竟对于像他这种金鱼脑子的人来说,没心没肺过日子才是常态。

“奶,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回家没有?”袁艺瞅着这日头有点儿大,赶紧拉着她奶去了旁边的冷饮店,完全没有注意到旁边还戳着一枚傻大个儿。

傻大个儿果断的自己跟上,生怕被抛弃了。

袁老太乐呵呵的跟着袁艺走,边走边道:“没回家,这不是坐飞机刚回来吗?我跟你妈说了,她明个儿就过来接我。”

“我妈?”袁艺有点儿懵,“所以大姑和姑父都不来吗?没人管我哥了?”顿了顿,她又道,“对了,我那个傻哥哥呢?”

“我~在~这~”程飞跃木着一张脸,学僵尸样儿,直不愣登的挤到了袁艺跟前。

袁艺一个白眼送给他。

要知道,袁艺可是见识过全息电影和游戏的大佬。当然,她玩游戏的水准真的很惨烈,可这不代表她就胆小。尤其是全息电影,她连全息重置版本的《生化危机》都看过了,还怕这个长得跟黑炭似的傻大个儿?

等等,黑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