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曼冬乍一听到褚凝提到潘郁姣,登时脸色大变,像见鬼了一般的看着褚凝。

不可能,那件事情她做得很隐秘,连陈鉴都没有告诉,褚凝怎么会知道?!

她一定是忽悠自己的!

祝曼冬努力在心里劝说自己冷静,可是对上褚凝那不动声色却自信满满的表情,祝曼冬心里的大石头变得越来越沉,几乎将她整颗心都压沉了下来。

邹钰铃和钱贝贝的反应同样不慢,两人很快就明白过来褚凝那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两人不可置信的看着祝曼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刚刚听到的话!

在同一间宿舍住了一年,她们从来都不知道,原来平时看似大大咧咧毫无半点心眼儿的祝曼冬,竟然会是这样的人!

潘郁姣在班上的人缘一向很好,祝曼冬平时见到潘郁姣,也会像好朋友一样和对方说笑。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平日里对自己笑吟吟的人,竟然会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暗害自己?!

一想到祝曼冬这样的手段有可能也会用到自己身上,而且她还跟自己同一间宿舍,邹钰铃和钱贝贝就觉得不寒而栗。

“有时候,我不想多事,不代表我就怕事。”褚凝将三人的表情看在眼里,慢悠悠的道,“祝曼冬,我会不会走这一趟,可就看你接下来怎么做了。”

祝曼冬低着头不说话。

长长的头发遮掩了祝曼冬的脸,让人看不清她脸上的表情。

褚凝不再理她,坐到自己的位置,继续完成今天的功课。

钱贝贝和邹钰铃也是和褚凝一样的举动。

宿舍里出奇的安静,静得让人有些心慌。

下午没课,褚凝就干脆去了鉴赏学院,找韩松教授。

韩教授在学院里很有名气,所以褚凝刚到学院一打听,一下子就打听到了韩教授的办公室所在。

褚凝上去的时候,韩教授正好在办公室里。

她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

忙着看资料的韩教授头也不抬的道。

褚凝拧开门把手,走了进去。

“韩教授,我是褚凝。”褚凝站在韩教授的办公桌前道,“听说您找我?”

“褚凝?”

韩教授恍然,一抬头,看见站在自己面前的年轻女学生果然是自己前两天在古玩街见到的那一个,原本心里对高震的一些不满也渐渐散去。

这个高震虽然偶有犯错的时候,不过大多数时候还是很靠谱的。

这不,他昨天才找高震打听褚凝的消息,今天褚凝就主动找到他的办公室来了,可见高震的办事效率还是不错的。

要是褚凝知道自己的主动拜访会造成韩教授这样的误会的话,还不知道会无语成什么样子。

“你先坐。”韩教授是位很亲和的教授,温和的道,“你知道我找你有什么事吧?”

做研究的人脾气向来都比较直来直去,韩教授说话做事真是半点也不客套。

褚凝对古玩界的人也算熟悉,并不觉得韩教授的态度有所轻慢。

她依言坐了下来,点点头,将身后的背包取了下来:“笔筒我已经带来了,还请韩教授掌掌眼。”

说着,褚凝已经将被自己清理干净的竹笔筒,小心的放在了韩教授的办公桌上。

第024章 韩教授

被清理后的笔筒,看起来已经和当初在地摊上的时候全然不同。

褚凝刚在地摊发现这个竹笔筒的时候,笔筒整体看起来乌漆漆的,满是尘土和污垢,完全就是一个老旧的竹筒模样,别说跟古玩搭上关系了,就算是丢在路边,估计也不会有多少人肯多看一眼。

不过现在,整只笔筒已经被褚凝清理干净,早已焕然一新,仿若重获新生,浑身上下的陈旧痕迹,让它看起来不再显得邋遢肮脏,反倒多了一分历史的沉淀,让人光是看在眼里,就觉得非常的舒服。

而将笔筒拿在手中,笔筒本身的光滑触觉,就更让人爱不释手了。

韩教授对笔筒表现出来的状态有些惊讶。

要是这只笔筒是以如今这样的状态出现在地摊上的话,一定不会被那些常年混迹于古玩街地摊的老手们漏走的。

不,应该说,要是这只笔筒从一开始就是现在这副样子,它根本就没有机会出现在地摊上,而是早被摊主以高价卖进了古玩店,或是相熟的古玩爱好者。

“这笔筒,你清理过?”韩教授爱不释手的拿着笔筒,抬头问道。

“是的。”褚凝回答道,“笔筒刚买回来的时候沾染了不少灰尘,所以我就自己动手,清理了一下。”

没想到还真是褚凝自己的手笔。

韩教授看着眼前年轻的褚凝,不禁感叹道:“我本来还以为这是你请哪位大师出手清理的,却没想到竟是你自己亲自动手。你小小年纪,有这样一手本事,当初怎么没报考我们学院?”

要将一件弄脏了的古玩清理干净,可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有些甚至需要一些非常特殊的处理方法。

稍有不慎,古玩不但不能被清理干净,反倒很有可能遭到破坏,受到一些无法修复的伤害。

所以,不管是修复古玩还是清理古玩,都是一件非常考验手艺的事情,不是有本事的人,是不敢擅自接下这样的活的。

就算有人肯接,还得看古玩的主人,会不会信任出手的人。

而手艺的能被大家信任的人,往往都有着经年的经验,通常年纪都不会小。

像褚凝这样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会愿意学这种比较枯燥的本领了。

褚凝笑道:“因为家里有长辈喜欢古玩,我从小耳濡目染,多多少少也就学了些东西。至于专业…不管我学的专业是什么,都不会影响我对古玩的兴趣。”

韩教授赞同的点点头,却多少有些遗憾:“难得你有这样的天分,却分心在别的专业上,真是暴殄天物。”

这样的话题,涉及家庭隐私,褚凝没办法回答,只好微笑以对。

韩教授也没继续说下去,注意力重新放在了笔筒上面:“这笔筒的年代应该不近了,确实是一件古物。而且这笔筒上面刻画的竹图也很有个人风格,我似乎在哪里见到过…”

韩教授陷入了沉思当中,努力在脑海中回想。

褚凝却是听得恍然大悟,心底大生佩服。

她只是因为突然由子冈牌得来的异能,和笔筒底部的刻字,以及竹筒本身的年代表现,这才推算出了笔筒的来历。而笔筒上的竹图风格,明明是那么明显的一条线索,却仍然被她忽略过去了。

果然教授就是教授,她这样的年轻人,还是比不上的。

“我想起来了!”韩教授突然一拍桌子,面带兴奋的道,“褚凝你先等一会儿。”

话音未落,韩教授已经匆匆打开了桌上的电脑,在电脑上一番操作,很快就找出了一张照片。

他脸上一喜,将电脑屏幕转过来对着褚凝,兴奋的道:“你看看,这幅画的风格,和笔筒上的竹图是不是很相似?”

韩教授让褚凝看的画,是一幅竹石图。

竹画本身并不算复杂,就是简单的竹子和石头而已。不过画这幅画的人显然画技高超,将简单的竹石画得很有意境,构图更是极有大局观,让整幅画面充满了张力,更让人在这一幅简单的竹图中,感受到了千里江山的魅力。

这副竹石图,显然是文人以竹石寄托精神情怀的中国文人画的典范之作!

不说这竹石图绝对是出自大师手笔,就这幅图,和笔筒上那简单的竹枝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完全没有可比性嘛!

也不知道韩教授那火眼金睛到底是怎么看的,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笔筒上简单的竹枝联想到了这幅意义深远的竹石图。

或许这两幅画的风格的确很相似,可她对书画一道并不精通,完全看不出来啊!

面对韩教授的问话,褚凝真是一个字也答不出来。

韩教授倒是不介意褚凝的无言,反倒兴奋的继续说道:“这幅潇湘竹石图,是苏轼流传下来的名作之一,也是大成之作。而笔筒上的竹图虽然很简单,笔画也还有些幼稚,但是从风格上来看,这两幅图分明是同出一源,极有可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也就是说,韩教授认为笔筒上的竹图,应该是苏轼亲笔。

而且还是苏轼年轻时,个人风格还没有固定的时候的作品。

既然连刻图都是苏轼亲笔了,那这笔筒是谁做的,还用得着问吗?

褚凝早猜到这笔筒和苏轼有关,对韩教授这样的结论并不觉得出奇。倒是韩教授一想到这笔筒可能是苏轼亲手制作的,激动得不得了,拿着笔筒翻来覆去的看个不停。

实在是苏轼的地位太高名气太大,出自他手的东西当然不会简单。苏轼有不少流传下来的书画,都被收进了各大国家博物馆里头。能够被私人收藏的那些,外人也很难见到。

笔筒本身的价值或许并不太高,但是它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光是这份意义,在许多人心中,就是无价之宝。

看着看着,韩教授很快就看到了笔筒内部底下的刻字,和仲。

原本这两个字早就被各种污垢填满了,后来被褚凝清理之后,这两个字虽然还是不怎么显眼,但只要细心一点,是完全可以发现的。

第025章 邀请

“竟然是和仲…”韩教授看着那两个刻字,眼睛越发的发亮,“这两个字的风格和苏轼的书法作品也十分相似,我对这个笔筒的制作者,更有几分信心了!”

能够得到韩教授这样的评价,褚凝也很高兴。

韩教授将笔筒看了又看,忍不住问道:“你买这只笔筒的时候,有看出这笔筒的来历吗?”

褚凝老实的道:“只是猜到了几分而已,倒不是十分确认。反正这东西也不贵,而且笔筒本身也很不错,我就干脆买了下来,又自己查了些资料,后面才确定的。”

也就是说,哪怕自己没有找她,她也知道这笔筒是出自苏轼之手?

即便她在买笔筒的时候没那么确定,但她能在心有疑惑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买下笔筒,并对其进行查证,足以证明她的自信,以及她的细心。

这样的人,虽然有可能会买错东西,但同一类东西,她买错了一次,就绝对不会再买错第二次。

学他们这一行的,需要的就是这样胆大又心细的人。

韩教授再一次在心里遗憾褚凝不是鉴赏学院的人。

不然的话,他就可以在褚凝将来报考研究生的时候,将其收为自己的弟子了。

这么好的苗子,学的竟然是什么工商管理,真是想想都让人觉得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不过,她才大二而已,还那么年轻,今后一样能在古玩这一行有很好的发展。

而且,不管是哪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将来都是能够报考不同专业的研究生的,只是其中难度比本专业的人要大很多而已。

将笔筒还给褚凝,韩教授这才提起了自己找褚凝的目的:“对了,这次我找你来,其实是有件事情想跟你说,顺便问问你有没有兴趣。”

褚凝愣了愣,道:“韩教授有事直说就好。”

韩教授点点头,简略的把事情说了一下。

原来,在半个多月前,汉州北郊的一处荒山在开发挖掘的时候,有一座不为世人所知的古墓被工人发现,然后上报了上去。

古墓被军队及时派人封闭了起来,如今正处于挖掘当中。而整座古墓的挖掘,还需要不少鉴定方面的专业人士协助。

韩教授,就是这次古墓挖掘活动中被调动的鉴定专家之一。

而且他也有权为这次行动自主挑选几位助手。

除了韩教授之外,汉州大学鉴赏学院里还有两位教授同样被调动了过去。

原本政府还希望汉州大学能够调动更多的专家过去,可是这些专家毕竟在学校任职,还有那么多的学生等着他们授课。能够调离三位专家出去,已经是学校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想要更多的专家同时被调走,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没办法,政府也只能费事一点,从其他城市里够资格的大学里头调专家过来帮手了。

至于那些自由的鉴定专家,政府想要调动他们帮忙,就没有调动在学校任职的教授这么容易和简单了。

所以一旦遇上有古墓出世,往往都是在大学任教的鉴定专家率先被调动过去。

韩教授有三个助手的名额,其中两个,都被他给了自己收下的研究生徒弟,而另外一个,他本来是打算给高震一个机会的。

只可惜,高震没能抓住这个机会,倒把这个机会落到了褚凝头上。

韩教授并没有对褚凝提起这个机会本是属于高震的,他只是将挖掘古墓的事情说了说而已:“我们学院的另外两位教授,在前两天已经带着他们的助手率先赶过去了。我这边是因为手头有些事情耽搁了,所以才一直拖到现在。你要是有兴趣的话,下周一,我就会正式带队赶过去,到时候可以给你留一个位置。”

褚凝早在听到古墓二字的时候就两眼发光了,如今再一听自己一个非专业学生竟然也能有这样难得的实践机会,哪里会不识好歹的推拒出去,当场就答应了下来:“只要韩教授相信我,我愿意做韩教授的助手!”

韩教授虽然一早猜到褚凝应该会答应他的邀请,但是当真的听到褚凝答应的时候,他还是很高兴。

能够有一个这样出色又年轻的助手,他仿佛看到了古玩界有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觉得十分的心满意足。

“行,那下周一早上七点,我们在学校东大门处集合,到时候会有专车接我们过去。”韩教授温和的笑道,“我们应该会在古墓附近扎营住上一段时间,你记得替自己收拾一些简单的行李,不要少了东西,免得到时候在外住得不方便。另外,学校上课方面,我会出面替你请假,只要你自己有把握完成功课,这一点你就不必担心。”

“是,谢谢韩教授,我之后一定能把请假错过的功课补上的!”褚凝一一记下,认真向韩教授道谢。

韩教授有事要忙,也没和褚凝多聊,就让褚凝走人了。

回到宿舍,直到褚凝去找韩教授的邹钰铃和钱贝贝都关心的问道:“褚褚,韩教授找你什么事啊?真的是为了那只笔筒?”

她们之前一直都在私底下猜测,褚凝在古玩街地摊上买到的那只笔筒,十有八九可能真的是古玩。要不然的话,鉴赏学院的韩教授又怎么会把褚凝给叫去呢?

可即便有这样的猜测,但是学生莫名的被老师叫去,总是让学生们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心虚。

褚凝笑道:“是为了那只笔筒。韩教授已经帮我鉴定过了,那只笔筒的确是件古玩。虽然不至于有多值钱,但既然是古玩,我就没有买亏,算是赚了。”

她并没有把笔筒的真实情况全部说出来。

而且,她以后也不打算把这只笔筒继续留在宿舍里面。

不是她不愿意说出事实,而是因为这笔笔筒既然出自于苏轼之手,那价值就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褚凝相信以邹钰铃和钱贝贝的人品,是不可能打这只笔筒的主意的,可谁让这宿舍里还有一个对她有敌意的祝曼冬呢?

更何况,她将一个古董笔筒放在宿舍里的话,这件事情一旦被泄露出去,还会引来不少有心人士的觊觎。

第026章 热闹

“真的啊?!那只笔筒真是古董?!”

邹钰铃和钱贝贝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褚凝,满脸的兴奋。

这种有人在古玩街地摊捡漏的事情,她们之前只在和电视上看到过,没想到如今竟然也会发生在自己身边,想想都觉得十分神奇。

褚凝笑着点点头:“是真的。”

“耶!褚褚你真是太棒了!”

邹钰铃和钱贝贝都兴奋的跳了起来。

两人正要让褚凝把那笔筒再拿出来看看,谁知道宿舍门突然被打开了。

大家侧头一看,原来是祝曼冬从外头走了进来。

原本喜气洋洋的宿舍瞬间变得鸦雀无声,让刚进门的祝曼冬都愣了愣。

下一秒,大家便都若无其事的去做自己的事情,谁也没有要开口说话的意思。

褚凝看着宿舍里的这番情况,忍不住在心里叹了口气。

好好的宿舍,突然变成这个样子,其中多少还有几分她的原因,自然让她心里很是不舒服。

而且就她和祝曼冬之间的那点揪扯,估计今后也不会再有好转的机会了。

看样子,自己得尽快另外找个地方住了。

最好是能在学校外面租一间安全的房子,单独居住。

不然的话,她以后不但得在宿舍里继续忍受心怀不轨的祝曼冬,甚至都没个安心的地方安置她以后寻来的古玩,那也太难受了。

心里打定了主意,褚凝就开始在学校论坛上查寻学校附近租房的信息。

不过,她租房信息还没有查到,却发现学校论坛上多了不少帖子,其中的内容大都是说高震和祝曼冬联手堵她的事情。

发帖的人大多带着一点主观情绪,但不管怎么说,几乎全都是偏向于褚凝这一边的,把高震和祝曼冬骂得那叫一个狗血喷头。

尤其是祝曼冬,她是女生,又有男朋友,还和作为校草之一的高震闹出这样的桃色绯闻,一下子就成了众人眼中的焦点,让人对她议论纷纷,各种嘲讽的话简直能看得人火冒三丈。

至于高震,情况却比祝曼冬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