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缨认真地听着他们聊天,其实很多基层农村都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美好,情况远比小说里描写得复杂,现在已经不是田园牧歌的时代了。

她的桂园村虽然穷了点,也许也正是因为穷,人心才如此淳朴,如果有一天桂园村发展了,家家户户都有钱了,是不是会有越来越多的矛盾和纠纷?会不会变得和那些村子一样?她不敢想,也不想去想…

回到桂园村,苏缨还是觉得很彷徨,对着电脑敲下“计划书”三个字之后就对着屏幕发呆,如果发展的代价彼此的冷漠和争执,她宁愿守着这块贫穷的世外桃源…

但一想到村民破烂的居所,打满补丁的衣服,桌上的咸菜稀饭,还有孩子们怯怯的神情,她又不忍心了…

林达一回家就看到老婆失魂落魄地对着电脑发呆,到空间里摘了一朵大马士革玫瑰,冲了一杯玫瑰花茶,在她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喜欢一边发呆一边喝茶。

“怎么了,”把花茶放到她面前,林达轻声问道。

苏缨皱着眉头把今天遇到的事和自己的担忧全都告诉他了,觉得全部说出来心里好受很多,有一个人分担所有的秘密的感觉真好。

“你这完全是杞人忧天,经济的发展难道全都是坏事吗?你看华西村富成那样,不是照样和和睦睦的。人家都怕穷,就你还怕富的,龙门村为什么会变成那样,因为村民们突然有了钱,却不知道怎么花,没有人去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上走,于是很多人就开始赌博斗殴,完全就是因为他们空虚,等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太迟了。还记得上次看过的那个报道吗?因为矿难而死的矿工,每家都得到了巨额赔偿,那些突然有钱的人不知道该怎么用这笔钱,于是整个村子不事生产,天天用自己亲人的鲜血换来的钱赌博。”林达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你们不是老爱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吗?但是实际上都太一味追求经济的发展了,所以除了要想如何让大家富起来,还要引导大家正确的消费观。”

“唉,有道理,但是一想到那五十万我就觉得挺烧手的,想让大家都没意见还真挺难的。”

“你这个人就是这样,胆子太小,总是怕担责任,不如你去找梁村长商量一下,这么一笔钱,虽然是你带下来的,但是你无论怎么用都要和人家商量一下,让他觉得受到尊重,你也多了点参考意见。”

“老公,看不出来嘛,你倒挺适合到官场混的,不如也去考个公务员吧。”

“得了吧,我可受不了,没看现在的老百姓都仇视你们公务员啊?还真以为公务员是什么香饽饽,我还是继续从事我教书育人的工作比较有前途。”

第十九章 葡萄熟了

更新时间2010-5-20 19:51:14 字数:2750

 吃过晚饭,苏缨拎着糖果往梁家走去,林达则留在家里做家庭妇男这一很有前途的职业,顺便把楼上的鸽舍给钉好。

天色还算早,老梁也刚刚吃完饭,苏缨推着大西瓜滚进门,梁小玲一见赶紧蹭蹭地跑过来,“小玲,这是姐姐答应给你的大西瓜,你想吃多少就有多少,叫你奶奶去切吧。”

“你可把这孩子惯坏喽。”梁九鼎在一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自苏缨到他们村来有啥好吃好玩的就往他们这里送,一点架子也没有,让人没法不心生好感。

“就一个西瓜嘛,多大的事儿,”苏缨直起腰,有点累啊,“老梁,我有事要和你商量,你看你明天早上有空到村部来一趟不。”平时村长和村委几个都各忙各的事,反正村里也没啥事,有事的时候才会到村部里去。

“啥事?现在不能说?”梁九鼎有些奇怪。

“这事说来话长嘛,而且目前最好不要让别人知道。”这上级拨款的事,大家肯定都各有想法,一旦人人都知道,各说各话,还不得吵成一锅粥,若是有些不安分的刺头儿从中挑拨,那后果就更不堪设想了。

“嗯,好,不过你得先给你梁叔交个底儿,不然我这心七上八下的。”

“就是有关上级对我们村扶贫措施的事。”

“行,明天早上到村部咱们再详细说说,”梁九鼎了然地点点头,照例递给她一只烫好的紫砂小壶。

“小苏,你上次说怕蛇,我这里有一袋雄黄粉,我们乡下的土房子,蛇怕雄黄,你把它撒在家里附近,别说是蛇就是蚊虫也怕的。”梁婶从屋里拿了一袋雄黄出来。

向梁婶道了谢,苏缨也没心思喝茶,匆匆向梁叔道了别就回家去了。

“老婆,来看我们的鸽子笼。”苏缨刚进家门,林达就招呼她。

“怎么买了个这么大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金属焊接笼子,一共三层十二个笼子,昨天买的两对鸽子已经住了进去,只占了两个笼子。

“这两只不是种鸽嘛,以后肯定会生很多啊,反正都买了就先给它们的后代预留着呗,这么大一个也才一百多块钱呢。”

“怎么放在二楼的小阳台啊,这是我们用来晾衣服的嘛,离卧室也近,鸽子毛被风吹得飞到卧室里去多不卫生啊。”

“先放几天吧,我想在楼上加个小阁楼,到时候再放上去,现在三天两头下个暴雨雷阵雨的,可不能把它们淋坏了。”

“早知道之前就叫工程队一并做了,这下还要再叫人家过来一次。”

“没事儿,盖个小阁楼又不是什么难事,我自己来就行了。”

“你小子最近长进了啊,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嘛。”苏缨笑着打趣他。

“那是啊,也不看看我是谁,你老公能是一般人吗?”林达臭屁地拍着胸脯。

小两口逗了几句嘴,“那几只兔子怎么办啊?总不能老扔在空间里啊。”几只小兔子买回来以后,两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安置它们,因为兔子的屎尿实在很臭啊,只好暂时把它们扔在空间里和鸡关在一起,结果那些鸡们雄赳赳气昂昂的老爱去欺负兔子,林达看不过去,只好把小兔子都抱出来,找了几个纸箱,单独放着。但是空间里的动物成长速度都是惊人的啊,昨天买回来的小兔子,今天已经大了不少,再接下去,纸箱都关不住了啊。

“我本来是打算把后院收拾一下,也像他们搞个鸡圈猪圈什么的,也给兔子盖个小窝,现在看好来不及了,不然我明天再去找王篾匠订一些竹篱笆,先在空间里给它们圈上?”

“你准备在后院养猪?那很臭诶,还容易招来蚊虫什么的,你那么爱干净,还是养在空间好了。”

“我就在想啊,如果在村里建一个沼气池就好了,也好把村里的卫生整治一番。”

“建一个大型的沼气池可得上百万啊,每年还有维护费用,一般都是大农场或者大牧场用那个才划算,村里连牛都没几头,建了沼气池,我还怕不出气呢。我们家倒是可以建一个,如果真要养猪啊牛啊什么的,建个家庭沼气池,费用也不高。”

“我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农村沼气利用,真的很不错啊,不仅卫生环境能有改观,沼气可以用来做饭照明,沼渣还能作为肥料,绝对比化肥好得多,如果我们桂园村要继续走绿色无公害蔬菜的路,肯定需要用上沼气。”苏缨突然有了灵感,打开电脑查起了材料,啪嗒啪嗒地打字。

林达也不去打扰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呢,因为葡萄结果了!

“估计还会再长大些,”林达随手扯下一颗绿提,“靠,真甜!”

找了个两个大碗,每个品种的葡萄都摘了一些,红的,绿的,黄的,白的,黑的混在一块儿,好看得让人都不忍心下口了。

给了老婆一碗,就捧着自己那碗葡萄,赖在沙发上一边上网一边吃了起来,真是享受呵,林达傻呵呵地笑了起来。

“林达!葡萄熟了也不和我说一声!”尝了几个巨甜的葡萄,苏缨才回过神来,急冲冲地到空间一看,葡萄藤上已经挂满了一串串各种颜色的果子。

“啧啧,这感觉真是难以用言语形容,自己亲手种下的苗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就是丰收的感觉吧。”苏缨呆呆地看着葡萄架。

“什么你自己亲手种下的,明明是我种的,也不是第一次丰收了,搞得那么煽情。”林达也跟了进来,手上还捧着那碗葡萄“吧唧吧唧”地吃着。

“这么多,周末回家记得给爸妈都带上一筐,葡萄营养丰富,抗氧化,对老人有好处。”苏缨拿了一把剪刀就开始咔嚓咔嚓地剪葡萄。

“我以前可爱吃葡萄了,听说可是葡萄容易生虫得病,农药可是往死里打啊,多洗洗又怕洗烂了,剥皮吃又太麻烦,搞得我都不敢吃葡萄了,嘿嘿,真亏了有这个空间啊。”苏缨感慨地说。

“所以我说啊,有了这空间就算给个皇帝让我做,我都不干,人生追求那么多干嘛,吃吃喝喝最快乐了,这葡萄还能酿葡萄酒咧,我老妈每年都酿的,甜甜的,可好喝了。”

“那是葡萄果酒好吧,梁村长家也酿的,可不算是真正的葡萄酒,下次去买点酿酒葡萄的苗来种,肯定酿出来的酒比法国波尔多的干红还棒。”苏缨的小资情结再度发作。

“在前院搭个葡萄架,夏天的时候坐在葡萄架下喝茶聊天,肯定特别惬意。”林达也陷入了幻想。

“哎,你来看看,我昨天做了个前院的初步规划,打算在这里做个紫藤花架,这里挖口小塘,这里放个秋千,干脆在紫藤花架旁边做个葡萄架吧,下面摆一张八仙石桌…”苏缨兴奋地拿了纸笔指指点点。

“挺好的,但是要不少钱呢,一步到位是不可能了,慢慢来吧。那后院怎么办,地方也挺大的。”

“还没想好呢,现在养了鸡、鸽子和兔子,本来不是还想养猪和鸭子嘛,不过你不是嫌臭?”

“养头奶牛吧,纯天然不掺水更没有三聚氰胺,好久没有喝到纯牛奶了。”林达舔舔嘴唇。

“嘿,我之前也这么想呢,可是后院养头牛好像不够地方吧,我看养头奶羊还差不多。诶,你还记得不,我们上次路过江滨那个别墅区,看到有家人在自家别墅的草地上养了只羊。”

“哈哈哈,那么搞笑的事情怎么可能忘嘛,我们还观察了好久,开始还以为是条狗呢,结果还会咩咩叫,我看他们八成就是养来喝奶的。”

“不知道哪里有卖牛啊羊啊,你记得去留意一下。”

“唉,每一步都要钱啊,靠我们每天卖菜的钱加上工资要多久才能弄好啊,不如我们把这葡萄卖掉一点?这么极品的葡萄肯定能卖高价啊。”

“不急不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步步来好了,一下子拿出这么好的葡萄谁会相信是桂园村的?还得费脑筋想一堆理由,再说我还舍不得把这么好的葡萄卖了呢,宁愿分给亲戚朋友尝尝。”

第二十章 贫困

更新时间2010-5-21 19:14:13 字数:2731

 第二天,在村部苏缨把市里的意思和梁九鼎一说,这个老村长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好,好,”梁九鼎满面通红,搞得苏缨担心他会不会血压升高了,要不要给他拿点药啥的,“领导终于想到我们村了。”老人家语带哽咽。

“梁叔,市里要是不重视咱们村,能让我下派吗?”苏缨劝慰道,年年经济收入都倒数第一的村,拖了市里的后腿,领导能不记着吗。

起身给梁九鼎倒了杯水,“梁叔,你看这五十万扶贫款该怎么个花法,才能让大家伙儿得到实惠?”

“修路!”梁九鼎斩钉截铁地说,在他和很多村民看来,桂园村发展的瓶颈就是这路。

“五十万修路可不够,而且市里说了,下个月就会开始对咱们的路段进行勘测,修路的钱由财政另外支出,不在这五十万之内。”

“啊!”又一个惊喜砸中了梁九鼎,每次上面领导来他都没少诉过苦,看来这诉苦诉得还真值得啊,“那这钱,”他一时也想不出该怎么花,“不如大家发了吧。”

“这是专项扶贫资金,是不能发到个人手里的,只能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或者是经济项目的建设,给大家伙儿钱不如给大家伙儿一个赚钱的路子啊。”

“赚钱的路子?唉,除了到城里打工,能有什么路子呢?呆在村子里守着几亩地哪能来钱呢,你可知道咱们村荒了多少地?别说这么多年没人愿意承包耕地、山地,就是自己分的自留地和自留山都荒了不少,这年头谁愿意种地啊,种苗、化肥、农药哪样不要钱,收获了也卖不了多少钱,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只能收回成本而已,要遇到个天灾那就血本无归了,都不知道日子怎么过…唉,最苦的是农民啊…”梁九鼎吸了口烟,“别的不说,你们老林家不就有五亩自留地还有一个自留山都荒在那儿呗。”

“啥,自留地和自留山?我不知道啊。”苏缨第一次听说,倒是吓了一跳。

“就是溪口那块地嘛,一半是你们家的,还有一半是隔壁周家的,后来周家全家都迁出咱们村了,自留地也就被村里收回来了,老林把周家的自留地也给承包了,还挖了口小池塘。老林可是个能人啊,过去溪口那块地可不是啥好地,都没人要的,他自告奋勇要了那边的地,村里为了补偿他,给他多分了自留山的几亩山林,就是边上那个小山包啊,也就二十多亩,以前老林在山上种些柑桔什么的。”

苏缨突然想起林达爸爸不知道为什么一直都还是农村户口,现在看来还是很有好处的。

“嘿嘿,说远了,梁叔我有些想法,你帮我看看行不行,”定了定心神,打开笔记本电脑,“我想在我们村里搞一个生态农场,不仅种些绿色蔬菜和果树,还养一些牛啊、羊啊之类的牲畜,再建一套沼气系统。把这些牲畜的粪便都用来生产沼气,沼气不仅可以用来做饭照明,沼渣还能作为肥料给蔬菜水果提供养分,虽然前期投入比较大,但是后期的收益也很大。等上了轨道,我们再打出农家乐的旅游口号,和国道连通后,城里到我们村方便了很多,现在城里人有空就喜欢到村里来体验生活,这也是一笔收益啊。”

“听着是挺好,可是怎么觉得挺耗钱的呢。先说这农场吧,咱们村都是各家种各家的地,种不了的宁愿荒着,如果没有人愿意到咱们村里来建农场,村里头谁也拿不出这个钱来,要大家凑份子建农场吧,我看也没啥人愿意。这沼气的好处啊,我们早就听说过,七十年代的时候就号召大家建沼气池,可是每家就只养那么几只鸡鸭,哪来那么多肥呢,成本也挺高的,就不了了之了。农家乐么,我就不太懂了。”

“那梁叔觉得这笔钱该怎么用才妥当?”

“我心里也没啥主意,就是村里有几户实在困难的,看看能不能把他们的修一修,唉,那屋真是不能住人了,有个刮风下雨的,真担心出事啊,过段时间就到台风季了…”

苏缨一听也觉得有理,如果连村民最基本的生命和财产都保不住的话,还谈什么经济的发展?“梁叔,你能不能带我去看看,这样我向上面打报告的时候也好写啊。”

“成,咱们这就去。”

“这是蔡玉莲家,她男人疯了,没多久就死了,留下公婆和儿子,可怜的是她儿子是个傻子。”梁九鼎领着苏缨走进一间土坯房。

真的可以用家徒四壁来,除了三张床和一张桌子,竟连一把椅子也没有,床上的被褥已经发黑,甚至破得露出了棉花。

“这是蔡玉莲的儿子宋大宝。”梁九鼎指着一个坐在门边吃手指的少年,“大宝,你妈呢?”

“嘿嘿,嘿嘿嘿,”宋大宝没有说话,就光看着他们笑,“这孩子一生下来就是这样,都二十多年了。”

“宋叔以前也是个好庄稼把式,身体壮实着呢,现在年纪大了,落了一身病,腿脚不好使了,但还是闲不下来,让蔡玉莲给砍了不少茅草,编些小花小蜻蜓什么的,让玉莲集日的时候带到镇上卖,卖不了几个钱,但他每天都还要编。”梁九鼎对着坐在屋外条凳上的老人问好,“宋叔,宋婶和大宝他妈呢?”

“去地里了。”宋叔头也不抬。

“这是我们村新来的村书记苏缨,她来看你了。”

宋叔抬起头,略略点了点头算是招呼,双眼里尽是木然。

看着老人粗糙的双手上大大小小的血口子,苏缨鼻子一酸,硬是忍住了流泪的冲动。

“走,我们到地里去看看。”

“梁叔,等一下,我想拍几张照片。”苏缨的相机里一直记录着桂园村山清水秀,世外桃源的美好,而今天第一次记录了她从不曾接触到的世界。

去地里的路上,又走进了一家姓张的老太太家,张老太太年纪很大了,大概已经有七八十岁了,住在木板搭的小屋,衣裳褴褛地蹲在地上烧火做饭。

“张老太太是一个人住吗?那不是符合五保户的条件,村里怎么没有保障措施?”

“唉,她是一个人住,却不符合五保户的条件,她有三个儿子就住在村里呢,老太太把房子和地都给了老大,本以为老大会养她,结果老大东西一到手,立马就把老人家扫地出门,老二老三恨老母亲偏心大哥,也不肯赡养母亲,老太太就一个人在这里搭了间木头房子,平常咱们村里人可怜她也会给她送点吃的。”

“这是遗弃罪啊!”苏缨大吃一惊。

“我们也劝老太太去告,但是老太太还是心疼自家儿子,说什么也不让我们去告,她都这样说了,我们也不好再多说些什么,毕竟都是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

“领导,领导,不要去告我儿子啊,是我愿意自己出来住的,不关我儿子的事,他们孝顺着呢…”听到苏缨和梁九鼎的对话,张老太太以为苏缨要去告自己的儿子,赶紧拉着她的衣服哀求。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苏缨深吸了一口气,“老太太,我们不会去告你儿子,放心吧,我身上也没带什么吃的,就这么几块小饼干,你先对付一下,等会儿我再给你送点吃的。”

她是由外公外婆带大的,对老人家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每次看到老人受苦,心里就会很难受很难受。

一天下来走了十几户人家,都是穷到家徒四壁、,四面漏风的,他们的脸上没有痛苦,只有对生活的麻木。

坚持走了一天,苏缨的心里很难受,好几次偷偷把脸别到一边擦去泪水,也许是因为从小的生活环境太好,就算在电视上看到一些贫困人家的生活,也觉得不是很真实。而这一次是她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这样的事情,也许是因为生病,也许是因为子女不孝,也许是因为失去青壮年劳动力,…

幸福的家庭都是类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第二十一章 回家

更新时间2010-5-22 21:13:26 字数:2837

 梁九鼎说这十几户人家是村里最困难的,比他们稍微好一些,也同样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还有很多。

回到家苏缨把自己的原先的计划整理出来,又把今天的所见所闻结合梁九鼎的计划整理了另一份报告,她认为梁九鼎的想法治标,而两者结合才能治标又治本。

一方面对村里的困难户进行帮扶,一方面在村里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够扩大村民在本村的就业面,还可以增加村财,提高大家的经济收入后,再利用村财形成对困难户的长期帮扶保障制度,有了钱才能有办法形成养老、教育、医疗、文化生活等一系列长效机制。

要走的路还很远啊,做完之后苏缨长舒一口气,想起该给那些生活困难的村民送些吃的。走到厨房却发现自家的米面都不多了,去空间里看看,尽是些蔬菜水果还有鲜花,真是郁闷了,早知道该种点粮食什么的啊。

幸好看到角落里那一筐蛋,这几天空间里的小母鸡,啊不,已经都变成了大母鸡,每只每天都能下两个蛋,还有不少辛勤的大母鸡埋头抱窝孵蛋,空间里鸡的数量是成倍激增,由原先的二十几只鸡剧增为现在的六十几只,成天在空间里叫个不停,平时也没啥东西给它们吃,也就是一些蔬菜水果,却一只只健壮活泼。

每天都能捡一篮子的蛋,除了两个人自己吃以外,每个周末都会带一篮子回去给两家老人,可是还是积了一大筐,本来苏缨是打算攒着做咸蛋和皮蛋的,现在就先把这筐蛋拿出来分给大家吧。

—————————————————————————————————————

“缨缨,你每次都带这么多这么多东西回来干嘛啊。”苏缨妈妈整理着她带回的一篮子鸡蛋,一只大母鸡,一筐蔬菜还有一个大西瓜,“别说一个星期了,一个月都吃不完。”

“吃不完就分给孙阿姨吴阿姨她们嘛,妈,这里还有点提子,尝尝,可好吃啦。”苏缨塞了一颗红提到老妈嘴里。

“哎哟,没洗怎么可以吃,葡萄农药多得很,以前就和你说过要少吃的。”苏缨妈妈大惊失色。

“放心啦,老妈,这是绝对无农药的,不信拿去检测。”

“不会又是桂园村的无公害水果吧,桂园村的蔬菜最近卖得很火啊,以前怎么都没怎么听说过。”

“呃,是的吧。”苏缨心虚地说。

“人家是让你做下派干部的,你怎么和土匪一样往家里搬东西啊,这样影响多不好,”苏缨爸爸走了进来不满地说道,“一周拿得比一周多,人家村民会怎么看你?!”

苏缨真是有苦说不出,“我,我有给钱的。”

“哎哟,缨缨,这么多菜可不便宜啊,桂园村的菜那么贵,你们年轻人也没什么钱,你以后还是少买点吧。”苏缨妈妈立刻心疼起女儿。

“妈,你就别担心钱啦,为了你和老爸的健康,无论花多少钱我都愿意。”苏缨马上抱着老妈撒娇,苏建明的脸上也掠过一丝微笑,“林达爷爷还有五亩自留地和二十多亩的自留山在小楼边呢,我打算也种点蔬菜和果树,再养点鸡鸭什么的,到时候你们就吃我亲手种的,这样放心了吧?”

“哈哈哈哈,你这丫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还想种田,我的牙都快笑掉了。”苏建明毫不留情地嘲笑她。

“女儿有这份孝心,你不鼓励她,还说风凉话,怎么当爹的?”苏缨妈妈没好气地说,“但是种田可不比种花,那可是很辛苦的,你可要做好吃苦的准备的。”妈妈也不大相信娇生惯养的女儿能种田,毕竟这丫头连成熟的水稻长什么样都没见过呢、种田?会不会把菜当杂草给拔了啊,妈妈也是一脸忍不住的笑意。

苏缨可郁闷了,最好的蔬菜可都是她种出来的(其实分明就是林达种的),虽然有空间这个作弊神器,但至少她可没把青菜当杂草给拔了不是,偏偏又辩解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