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工资反正就那么多,加起来六千不到,超市的钱都打在这张卡上了,我昨天上网查了一下,一万八千多。”林达谈到卖菜就高兴,“早和你说了吧,还是种菜有钱途,你还说花能卖大钱呢,嘿嘿,还是赶紧把花都拔了种菜。”林达得意洋洋地说。

“卖花能和卖菜一样吗?”苏缨看到林达那小人得志的嘴脸,就想踹他一脚,“别老整天钱钱钱的好不好,能不能不要那么庸俗啊,你看这满园的花,你不觉得心情舒畅吗?同学,生活要有格调,有品位,不要老是钱啊,菜的,OK?”

“丫的,不知道是谁说要算算多少钱的。”林达目瞪口呆地看着苏缨,典型的墨索里尼总是有理啊。

“我看咱们空间的水果成熟的挺多的,按正常产量估计咱们使劲吃也吃不完,不然也卖掉一部分?”空间里的葡萄产量还是高得惊人,两人可劲儿地吃,可是这葡萄就和韭菜一样,吃了一茬又长了一茬,还有树莓也已经开花了,估计离结果也不远了,到时候有的吃了。“水果可比蔬菜贵多了,你去问问黄斌他们超市要不要水果?”

“哈,你还说我庸俗,天天想着钱。”林达当场就气乐了。

“好啦,表记仇了,这几天光顾着玩了,想想上次夸下的海口,那五亩地和那座小山还荒着呢,林沁她们不是暑假要来玩吗,咱们啥都没准备。”

“哎,真把这茬忘了,怎么办?这夏天能开荒种地吗?好像春天才能种地吧?夏天这么热那些苗能活吗?”

“应该可以吧,我妈家旁边的小公园不是夏天的时候翻修的吗?很多花啊草的都是那时候种的,不是活得好好的。我看这样吧,你去买一批种子种苗先让它们在空间生活几天,移栽的时候根部包着空间的泥土,这样可能成活率会高一些。”

“好主意,不过我们对开荒可是一窍不通,开荒种地的事你看看能不能让梁村长帮我们请几个合适的人帮帮我们。”

“正有此意,你明天再去买点蔬菜种子和果树苗。”

“不要啊,我可怜的小车车经不起你成天的蹂躏啊!”

“你以为我不心疼啊,反正你得天天去山青县送蔬菜啊,顺便嘛,不然你别开车去了,骑自行车去好了,又节能又环保。”

“想都别想,你就成天使唤我吧,呜呜呜,”林达扭过头去装可怜,“你们政府部门的效率怎么这么低啊,不是说这个月就要来修路了吗?怎么到现在连个鬼影也没见?”

是哦,她把报告交给马科长之后,一直都没有啥回信,打电话去问过,说最近忙着非公党建典型建设的事,还没顾得上桂园村的事,估计起码得等到“七一”以后才能上会通过。

苏缨在那里待过,心里也清楚,不能怪部里效率太低,除了常规工作之外,大家还得忙着把领导一时心血来潮的想法变成现实,往往领导的一个念头就能让他们忙得鸡飞狗跳,疲于应付,更有可能辛辛苦苦做了半天的成果,领导突然不感兴趣了,于是一切的努力又付之东流了。何况现在“七一”快到了,一堆的表彰会,慰问项目,总结报告之类的肯定是忙死了。

现在的她只能尽自己的所能,拿几百块钱买些米面,再加上空间里的鸡蛋和蔬果,十几户困难人家的温饱暂时不成问题,但是让大家脱贫,还是凭她一己之力难以做到的。

想到鸡蛋,她又是一阵头疼,空间里的母鸡们和吃了兴奋剂一样猛下蛋,孵出来的小鸡生长速度又快。

每周回家都给两家老人各送了两只母鸡,林达小姨那里也没落下,苏缨的表姐怀孕了,她也每周送了一只母鸡加一篮子鸡蛋过去,就连林沁、方曦、谢婷她们都吃上了桂园村土鸡。

但鸡的增长速度远比消耗来得快,空间的小鸡场已经拥挤不堪了,林达在后院搭了个鸡棚,放养了五只鸡,一公四母。

“你问问黄斌,他们超市要不要土鸡啊?”

“你把超市当桂园村食品专卖店了啊?我劝你不要把水果和鸡啊蛋啊都给超市了,到时候再说是桂园村的?谎撒太大就不好圆了啊。”林达无奈地说。

“那怎么办啊?就这么都搁在空间里?”苏缨很是郁闷,手里握着个聚宝盆,却换不到钱。

第二十七章 开荒

更新时间2010-5-28 20:22:39 字数:2690

 这天,苏缨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苏缨啊,我是谢婷,还记得上次你送我的那只土鸡吗?我妈炖鸡的时候,正好我舅舅也在,吃了以后赞不绝口。忘记和你说了,我舅舅开了一家土菜馆叫家乡人,他让我帮他问问,你那里是否能拿到那种土鸡,供应量是多少?”

苏缨懵了一下,家乡人也是省城比较有名的私房菜馆,主打就是乡土菜,真是想睡觉就有人给送枕头。

“嗯,没问题,但是供应量不是很大,每天大概只能供应五只鸡左右。”苏缨斟酌了一下,现在空间里有一百多只鸡,吵得她很是头疼,但是也舍不得一下子供应太多,毕竟自家也要吃嘛。

苏缨赶紧打了个电话给妈妈,问她城里土鸡多少钱,老妈说,“这价格可是有起有落的,平时三十多块钱一公斤,有的时候涨到四十几,过年的时候还涨到五十呢,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土鸡。”

这下心里有底了,不定得太高让人难以接受,也不至于定得太低贱卖了自己空间里的鸡,这可是真正的土鸡啊,可是吃高级蔬果长大的呢。

见到谢婷舅舅张超的时候,苏缨有点小吃惊,瘦瘦高高的中年人戴着一副眼镜,一点也不像开饭店的,倒像个知识分子,后来一聊才知道,这个张超原来还真是个老师,后来下海了。

张超看了苏缨带了的一公一母两只鸡,很是满意,虽然不是什么乌鸡黑鸡的,但是无论从外表还是叫声都看得出是乡下散养的,有种野性,显得特别精神,何况熬出来的汤还那么鲜美。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以三十八块钱每公斤成交了,每只鸡大概只有1.5到2公斤左右,说好以后每五天送一次货,还是到山青县的省农业大学新校区交货。

“小苏啊,我看这鸡真是不错,就是可惜这品种太一般了,你和那个养鸡的朋友说说,以后多养点什么乌鸡啥的,那个可好卖了,价格也高。”临走的时候张超显得很轻松,就多聊了几句。

苏缨帮一个养鸡的老农卖鸡的名义和张超谈的,这真真假假张超也无意多管,他只在乎他的货,“这鸡也不简单啊,从小就是吃绿色无公害的蔬菜水果长大的,除了这些蔬果,其他的任何东西它们都没吃过呢,是绝对健康的。”苏缨知道张超也需要一个可以炒作的噱头,这蔬菜水果鸡不是个很好的创意么。

“不过,张总说的乌鸡,我会和我朋友说的,如果他真养成了,还需要张总多照顾啊。”苏缨也没少看过对乌鸡营养价值的介绍,也动了心。

“那是一定的,到时候绝对会给一个让你们满意的价格。”张超高兴地说。

苏缨回家上网搜了一下,吓了一大跳,现在养乌鸡已经不是啥新鲜事了,什么野鸡、贵妃鸡、绿壳蛋鸡、红腹锦鸡…一大堆她听都没听过的鸡,它们的营养价值也被说得天花乱坠,惹得苏缨越看越眼热,自家那些最普通的土鸡实在算不了什么,得赶紧淘汰喽。

“老公,你看这个贵妃鸡好漂亮啊,还有这个绿壳蛋鸡,营养价值很高呢…我也养几只吧。”

“这个市面上都没看到啊,去哪里买啊?何况咱们开荒的事还没着落呢,你别想一出是一出。”林达刚买了一批果树,在空间里忙得手忙脚乱,“还不来帮忙?”

“我就想嘛,我们在山上种果树,再把鸡散养在果树下,不是很环保吗?一点也不耽误。”苏缨还是不死心。

“你和村长那里说了没有,请几个帮我们开荒的人。”林达直接忽略她的胡思乱想。

“说了,本来他说不用请,他就能帮我们,我当时是坚决推辞了,说一定要给钱,他的心地真是不错,就推荐了蔡玉莲和王大庆,明天就过来干活了。”

“那他们自己的活怎么办?”林达也是知道这两个人的,都是困难户,蔡玉莲不用说了,王大庆父母瘫痪在床,妻子难产去世,留下一个儿子,现在三岁了,为了照顾父母儿子,这个家中唯一的劳动力不敢去城里打工,只能在地里拼命干活。

“开咱们那几亩地,他们两人估计只要两三天时间就搞定了,耽误不了太多活。”蔡玉莲和王大庆可是老庄稼把式,何况他们家的地又不是真正的荒地,只是几年没种了而已,翻整一下就好了。

第二天一早,蔡玉莲和王大庆就来报到了,林达和苏缨也第一次见识了什么叫人形开荒机,噌噌噌,半天时间,五亩菜地就全部翻整好了。

苏缨做了个简单的午饭,不过饭后的甜点是牛奶烧仙草,好喝又降暑,给他们每人盛了满满一大海碗,自己也和林达喝了起来,虽然两人只能做一些堆杂草之类的杂事,但是在太阳下这么晒了半天也是热得够呛。

“苏书记,我能不能先不喝,晚上带回去再喝?”王大庆突然怯怯地问道。

苏缨看着这一米八的壮汉这样胆怯的表情,觉得有些好笑,“为什么不喝啊?难道我做得很难吃?”

“不不不,就是太好吃了,我家阿强从来没喝过牛奶,我想让他尝尝。”王大庆不好意思地说。

苏缨恍然大悟,看到蔡玉莲也是捧着海碗喝了一口,就舍不得再喝,又是一阵心酸,“你们放心,还有一大锅呢,我煮多了,根本吃不完,你们先喝,那里还有一锅,带回去让大家都尝尝味道。”

“苏书记,那可使不得。”王大庆和蔡玉莲急忙推辞。

“不要叫我苏书记,叫我小苏就行了,”苏缨无奈地笑,“这有什么使不得的,我煮得太多了,我们两人也吃不完,你们帮我们吃,我还得感谢你们呢,不然也是浪费不是,好了,别多说了,快喝吧。”

苏缨前几天到城里刚买了几斤红豆,赶紧放进锅里慢慢熬,把红豆熬成沙再加到烧仙草里味道更好。

林达让蔡玉莲和王大庆帮忙在菜地里种上空心菜、萝卜、黄瓜、番茄、豇豆和大白菜,他查过资料,这几种蔬菜都是适合夏季播种的,当然为了以防万一,他在空间里播了种,待全部发芽并健康成长后才移到菜地里,再狠狠地浇了一遍水。

这一忙就忙到了傍晚,虽然是四五点钟,太阳还明晃晃地挂在天上,但考虑到蔡玉莲和王大庆还得回家做饭,苏缨赶紧让他们收工。

除了每人一锅的烧仙草,苏缨给每人还收拾了十来个鸡蛋,一只母鸡,还有一些蔬菜水果。

“不行不行。”王大庆和蔡玉莲一齐推辞着,“苏书记,梁村长一说来给你们帮忙,我们立马就答应,可不是图钱啊,你平时又是给我们送吃的又是给我们送衣服,我们已经无法报答了,就想着能帮你们一些忙,你要是再拿这么多东西给我们,真的就是看不起我们了。”

“一码是一码,你们这几天的工钱肯定是要算的,等结束以后在一起算给你们,这些可不是工钱,是给大宝和阿强还有宋叔宋婶、王叔王婶他们吃的,你们就负责带给他们,可不许再推来推去。”

“我们绝不能要工钱啊。”看到苏缨态度坚决,蔡玉莲和王大庆也只好收下了东西,但是一再声明不能要钱。

“你们不要工钱怎么脱贫?傻瓜,”苏缨温和地笑着,没有一点嘲讽的意思,“以后我要在这里发展一个小农庄,就请你们帮我管理好不好?不仅要让你们脱贫,还要让我们所有的桂园村民都扬眉吐气,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所以你们不能不要钱,除非你们不想我们桂园村发展。”苏缨雄心勃勃地说。

把王大庆和蔡玉莲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会连连道谢。

林达在一旁冷眼看着,心里好笑,没见过这样求人收钱的,还什么小农庄,八字没一撇,牛皮就吹出去了,还越吹越大。

第二十八章 鸡肉松与口水鸡

更新时间2010-5-29 20:47:27 字数:2577

 王大庆拎着一堆东西回到家,三岁的儿子阿强就立刻拖着鼻涕跑了过来,“阿爸,我饿。”

他赶紧把苏缨给的那锅烧仙草舀了一碗出来,“乖仔,先喝一碗,中午的饼吃了吗?”知道今天一天要去帮工,他一早就起床烙好了饼,“给阿爷阿奶吃了吗?”

阿强一边点头,一边唏哩呼噜地喝着烧仙草,“阿爸,好喝,我还要。”这可是真正的秒杀,几秒就喝完一碗。

王大庆赶紧又给儿子舀了一碗,王强捧着碗犹豫了一下,迈着小短腿向屋里走去,“阿爷阿奶,阿爸带好吃的回来了。”

看着儿子懂事地把自己爱吃的烧仙草让给爷爷奶奶,王大强心里很是欣慰,有这样的乖儿子,自己苦一点累一点算什么。

一边想着心里一狠,把苏缨送他的小母鸡给杀了,打算炖个鸡汤给父母儿子补补身体。也许苏缨永远无法想象,城里人一天到晚担心自己“三高”的时候,在桂园村里还有不少人一年到头没有几次能沾到荤腥的机会。

王大庆家里也养了一些鸡鸭,但是他从来舍不得宰了吃,都是拿到镇上去换些米粮,不知道多少年没尝过鸡蛋和鸡的味道了。

似乎不幸总是笼罩着王大庆一家,母亲得了风湿瘫痪在床,父亲五年前摔断了一条腿,妻子难产过世,留下儿子阿强。

家中的所有积蓄几乎都用在了父母的病上,直到后来两位老人坚决不肯再去看医生,每个天气不好的晚上,王大庆听到母亲因为风湿而疼得低低的哀嚎,心就像撕裂了一般疼,除了采一些止疼的草药给母亲,其他的他都做不到。

也许是听到了母鸡“咯咯”的惨叫,儿子阿强赶紧从屋里跑出来看热闹,屋里也传来了父母的骂声,“这个烂仔,要死喽,宰什么鸡,败家仔…”

王大庆没有回话,阿强在身边帮着递刀递碗烧开水,看着听话懂事的儿子,想起苏缨今天说的那些话,他从心底里泛出一缕微笑,也许,生活要好起来了…

而苏缨最近和鸡杠上了,除了炖鸡和烤鸡,突然想了个新鲜的主意,做鸡肉松,一听老婆又要做听到有好吃的,林达自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而这个鸡肉松也主要是为林达准备的,苏缨的早饭很简单,一杯五谷豆浆一粒蛋就搞定了,林达却吃不惯,直喊饿,早上非得再吃一大碗稀饭才成(苏缨再次鄙视这个吃不胖的饭桶),这个鸡肉松正好可以给林达配稀饭。

这鸡肉松做起来非常简单,把鸡肉切块放在锅里煮熟压碎,再把压碎的鸡肉放在盘子里加盐,糖,胡椒粉,老抽拌匀,放到微波炉里每加热几分钟拿出来带上一次性手套揉搓,这是为了让肉碎以及搅拌的作用,一直到烘干。

这段时间对两人来说可是非常难熬的,因为鸡肉实在太香了!微波炉里烘烤的香味一直诱惑着他们,苏缨还好些,林达几次都忍不住偷吃,结果手都被苏缨打红了。

鸡肉松的成品黄澄澄的,又鲜又香,“没想到味道这么好,决定了,不给你配饭了,我自个儿留着当零食了。”一尝味道好,苏缨就霸道地截留了鸡肉松。

“老婆大人哇,看在我日夜操心蔬菜果园,为咱们家的经济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你就可怜可怜我吧。”林达可怜兮兮地说。

苏缨一向很少为蔬菜的事情操心,每天五十公斤蔬菜的供应都是林达自己播种,自己采收,自己送货,就连鸡啊兔子啊鸽子啊,都是她动动嘴皮子,而鞍前马后,跑来跑去的具体实施者都是林达,想到这里,苏缨也有些内疚,“好啦,好啦,都给你,再给你做个人参炖鸡补补身子。”

“我不要吃人参炖鸡!”林达大声抗议。

“人参炖鸡有什么不好?滋补强身,正好慰劳一下你的辛苦。”

“我要吃口水鸡。”林达眼带绿光地说。

一听口水鸡,苏缨的口水也差点哗啦啦地留下来,说做就做。

先让林达宰了一只小母鸡,洗净,将鸡在沸水中过一遍,捞起用清水冲干净。锅中加水烧到快开时放入鸡、小葱节、姜片、花椒、料酒、盐,煮至断生时捞起放入冷水中浸泡待冷后捞起,砍成条状。

再将酱油、蒜汁、芝麻酱、油酥辣椒、花椒油、白糖、醋、味精、麻油、熟白芝麻、花生仁、大葱段放入小盆中兑成汁,将鸡块倒入料盆中放进冰箱腌了半小时。

为什么要放进冰箱呢,因为放在桌上实在太诱惑了,红红的辣椒油多勾人食欲啊,还有那麻麻辣辣的香味简直是诱人犯罪啊,放进冰箱就是防止林达这个大馋猫控制不住,又行那偷吃之事。

傍晚太阳渐渐落山了,暑气慢慢退去,两人把饭桌搬到屋外,开了一瓶冰啤酒,吹着傍晚的微风,一边吃着又麻又辣的口水鸡,一边啜饮着冰爽的啤酒,这样的人生真是惬意啊!

不到三天的时间,王大庆和蔡玉莲就把小山坡给翻整了一遍,还帮苏缨林达种好了果树,主要以龙眼、荔枝、芒果、枇杷、杨梅、杨桃、芦柑、李子等适合本地气候的水果为主。

这些果树都是经过空间育苗的,一棵棵都精神十足,苏缨和林达看着山上的点点绿意,心里说不出的满足,虽然在空间种了不少植物,但是毕竟还是比不上现实的成就感,当然其实两个菜鸟根本没帮上什么忙,只负责在王大庆和蔡玉莲身后打打杂。

很不好意思地给了王大庆和蔡玉莲每人两百块钱,当地的帮工工钱差不多是一天五十,苏缨本来是按每天一百付给他们的,王大庆和蔡玉莲说什么也不肯收,后来是梁村长居中调停,两人才收了两百块钱。

晚上苏缨做了一桌好菜庆祝开荒工程的竣工,王大庆和蔡玉莲都不肯留下来吃饭,苏缨也知道他们家中还有老小需要回去做饭,也不多挽留,但却好说歹说把梁村长给留了下来。

“小林,你这小院整得不错啊。”梁九鼎坐在小院里喝着茶,打量着满院的花草。

夏天的傍晚,苏缨和林达喜欢把饭桌搬到院子里来吃晚饭,看着花花草草,吹着乡村的自然风,心情特别舒畅。此时的苏缨在厨房里忙活着,林达则陪着梁九鼎坐在院子里闲聊。

这茶是在城里买的茉莉花茶,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是将茶叶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的。茉莉花茶使用的茶叶称茶坯,一般以绿茶为多,林达和苏缨都喜欢这种有茉莉香味的绿茶。

林达喝了一口茶笑道,“小院还没整好,等过段时间再搭个葡萄架子什么的。”这院子里目前也就种了点月季、蔷薇、玫瑰,还有一些香草什么的,其他的苏缨暂时还不敢种,说是得等花架、葡萄架什么的都弄好以后再种,免得种下去又得挖出来,移来移去多麻烦。

“你们这花种得好啊,看花我是外行,可是开得这么旺的的花也是少见啊。”梁九鼎赞叹地看着篱笆上开得很拥挤的鲜花。

汗,经过空间改良的植物就是不一样啊。

“村里种花的人也不多,饭都吃不饱哪有闲情种花啊。”梁九鼎感慨地说,花那可是有钱人玩的东西。

“梁叔,你这话就不对了。”苏缨端着冬瓜排骨汤走了出来,夏天里喝这道汤能清凉解暑,可惜两人还未养猪,这排骨只能在城里买了放在冰箱里存着,味道对吃惯了空间食品的两人来说也只能是差强人意。

第二十九章 承包池塘

更新时间2010-5-30 19:32:42 字数:2542

 “不少人就是靠种花卖花发家致富的呢。”把菜上齐了,苏缨也坐了下来,林达打开冰啤酒给每个人都满上。

“现在城郊的不少农村都已经不种菜了,全改成种花了,一盆花起码能卖好几十呢,可比种菜合算多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不仅是有钱人家,就是平凡人家也喜欢买上几盆花美化生活,一些企业公司举办大型活动的时候还喜欢去租花,这可是很大的生意呢。这些还算是一般的,有的人家种红豆杉啊,兰花,茶花啊,一株能卖好几万呢,特别是兰花百万的都有呢。”

“啧啧,一株花卖几万?”梁九鼎听得连连咋舌,这些有钱人真是嫌钱多了烧手啊。

“可不是啊,等以后路修好了,大家伙都改种花好了。”苏缨挟了一筷子菜,随口说道。

苏缨只是随便说说,梁九鼎却有些当真了,默默地思考起了种花的可行性,把一边的林达搞得哭笑不得,苏缨就是个直性子,想到什么说什么,种花的投入远比种菜要高得多,特别是名贵的花卉,生长的条件苛刻得很,什么温室啊,大棚啊全得搞上,这苏缨还以为处处都是她的空间啊。

“对了,梁叔,你上次说爷爷生前承包的小池塘,现在有人承包吗?”苏缨突然想到那小池塘的事。

“老林过世后,就没人承包了,一直荒着呢,这年头谁还愿意去承包呢,何况你家这块在溪口,这块地方住的人一直比较少,地也贫,大家才懒得跑这么远来承包,村里还好几口池塘没人承包呢。怎么,你们想承包?”梁九鼎好奇地说,这城里来的两个年轻人,不仅开了荒地和荒山,这会儿又打算承包池塘了…

“想养点鱼和鸭子。”自从看到自家菜地边上的那口小池塘,苏缨就琢磨开了,建个小凉亭,养点鱼和鸭子,老爸不是喜欢钓鱼嘛,就带他来玩玩,看他还敢小瞧自己不。

“再种点荷花,嘿嘿,荷塘月色嘛。”虽然林达没有苏缨那么浪漫,但是想起朱自清名作里的场景,还是心有向往。

“是呢,是呢。”苏缨赞许地看了老公一眼,最近长进不少嘛。

“种藕养鱼倒是不错,养点泥鳅黄鳝鲢鱼之类的,不过塘太小,也不能太多。”梁九鼎点点头。

“我想养草鱼,到时候可以做水煮活鱼吃咧。”

“草鱼可不行,吃草的鱼都不行,不然恐怕你的藕才发芽,它们就把藕给吃光喽。”梁九鼎笑着说。

“还有这学问啊,”苏缨不好意思地说,在农村他们两人就是典型的门外汉,跌跌撞撞地学习着务农的常识。

“你爷爷当年承包了十亩地,除了池塘那里原来周家的五亩地,还有五亩是集体土地,但都不是很规整,都是些边边角角的地,所以你们如果要承包就十亩全包了行不?”这些地荒在那里,梁九鼎也很是心疼,既然苏缨小两口有意开荒,就想着便宜点给他们俩包了,也省得荒在那儿。

“十亩?会不会太多了?”苏缨和林达都是典型的懒人,自家那几亩地就够他们受的,再来这么十亩吃得消吗?

“一亩一年十块钱行不?一年只要一百,就全包给你们了。”梁九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村里现在很多人家的地想租给别人种,倒贴人家一百人家都不肯种,但是承包的土地如果不收承包费,又说不过去,只得厚着脸皮了。

“十块钱!这绝对不行!”苏缨深知土地的珍贵,被梁九鼎的话吓了一跳,一亩地一年的承包费才十块钱,这种事她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梁叔,这地我们承包了,就按一亩地两百块钱一年可以不?”

一年两千的承包费在J省的农村来说还算合理,对他们两个来说也能接受,自从苏缨知道市里要大力扶持桂园村的时候,心中就暗暗提醒自己做事要小心,可不能落下话柄。虽然一亩地承包费十块钱在桂园村民眼中没啥稀奇的,但是这要是传出去经过有心人炒作,那可成了苏缨滥用权力,占村民便宜,为害乡里的罪证了,因此宁愿多花点钱,也得全部按规程来办。

梁九鼎就不好意思了,人家本来只打算承包那个一亩的小池塘,他非得让人把十亩地全包了,还有五亩是不好耕种的边角地,讪笑着,“不用那么多了,村里的承包费还从没那么高的。”

“就这个价啦,梁叔你别不好意思,我认识个叔叔也是承包土地做农场的,也是按这个价的,梁叔你放心好了,现在的土地就是值钱哇。”苏缨老爸苏建明有个老部下转业后,也不用政府给他安排工作,直接到农村去承包了一百亩地,建了一个大型生态农场,做得红红火火,现在在省里算是首屈一指的大农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