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还没有整理,楼上的阁楼还没有盖,承包的池塘还在养水,鱼苗和莲藕暂时还没放进去,到时候还得买一群小鸭子。

小山包只种了果树,还打算放养一些野鸡、野兔还有牛、羊,小山上浇水不方便,有钱的话,最好搞一个管道,在山上用喷灌,让王大庆和蔡玉莲不要那么辛苦,如果有闲钱的花把屋子再给装修一下就更好了…

还有小破车也得攒钱换了,真像林达说的那样快给这山路给颠散架了,还有网店的事也还没有上轨道…

空间的规模也得扩大了,还有不少地是荒着呢,之前想的药草都没有种,还有五谷、菌类和海水池…

村里的图书角是建起来了,答应教梁小玲读书的事还迟迟未兑现,还要催部里修路拨款,村里的卫生问题啥时候也得解决一下了,农家乐的品牌也应该慢慢打造起来了…

苏缨漫无边际地想着,越想越头疼,怎么还有这么多事没做呢。

事有轻重缓急,池塘里的水已经消毒了几天,应该可以投放鱼苗和莲藕了,鱼苗和莲藕都是现成的了。

上次买的莲子在空间里自然是全都发芽了,一部分发芽后被苏缨拿出空间,这样生长速度就降了下来,不容易让人起疑心,另一部分已经在空间里长得相当茂盛了,到时候就说是后面又买来的莲藕,也不会让人怀疑。

鸭子嘛,是他们早就想买的了,整天吃鸡也吃腻了嘛,买多少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当年的二十只小鸡如今在空间里发展得如此壮观,还是少买一点好,照例是先在空间里养壮了身体再放到外面来。

第四十二章 捉黄鳝

更新时间2010-6-12 22:28:06 字数:2704

 这个时候方曦又打了电话过来,“我和林沁、谢婷商量好了,下周去你那里玩九天,记得好吃好喝地招待我们啊。”

“那自然是没问题,不过你们最好等‘七一’过后来吧,按市里的老规矩,‘七一’有下派干部的慰问和座谈,我那天可能就不在村里啊。”苏缨翻着台历说。

“行,没问题,那就这么说定了。”方曦痛快地收线了。

第二天苏缨果然接到了马平的电话,不用说,自然是通知座谈会的事,马平轻快地说,“你的报告我已经改了一下交给部长了,他下周会找你详谈,看样子应该是会批了。”

“呵呵,那真是多谢了,代表全体桂园村民感谢领导。”

“他们应该谢你这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好干部啊,哈哈哈哈。”大家总喜欢讲些官话套话来开玩笑,“下周上来不要忘记部里的兄弟们啊,大家可都等着你的无公害蔬菜呢。”

“忘了谁都忘不了咱自家兄弟啊,放心,不仅有无公害蔬菜,还有无公害水果呢。”苏缨豪爽地发话。

林达送菜回来按照苏缨的指示带回了十只小鸭子,两公八母,黄颜色毛茸茸的小鸭子一摇一摆地走路,说有多可爱就有多可爱,简直和动画片里的一模一样,让苏缨都舍不得放下来了。

“人家说小鸭子不能这样一直抓在手上玩的,会长不大的。”林达看到老婆对着这些小鸭子又亲又摸就很无奈。

“咱们这个空间还有什么是长不大的?”苏缨翻了个白眼,没办法,她对这些可爱的小东西就是很有爱嘛,小兔子,小鸡、小鸽子、小鸭都是小的可爱,长大了就没那么有吸引力了。

林达好容易劝苏缨放下手中的鸭子,把它们关到竹篱笆里去,这竹篱笆对他们来说实在好用,养这些小动物真的挺方便的。

鸭子吃鱼,可这小鸭子吃什么他们也没数,凭借脑袋里模糊的印象,觉得小鸭子应该和小鸡吃的差不多,就随便倒了些蔬菜水果进去,空间里生产的蔬菜水果嘛,它们自然是一拥而上,吃得不亦乐乎。

自从在莲子上出了纰漏后,林达特地请教了同事关于荷花种植的问题,才知道原来荷叶是不能浸在水里的,不然荷花会淹死!

两人听说以后都大大吃了一惊,水生的荷花居然也会被水淹死?这莲藕还分浅水藕和深水藕,浅水藕最大耐水深度是三十到五十厘米,深水藕最大耐水深度也才一米到一米二。

池塘有一米到一米五左右的深度,虽然是倾斜坡度的,但也只能适合种植深水藕了,问题是两人自己都搞不清楚这些买来的莲子到底是深水的还是浅水的。

唉,真是无知害死人哪!

“亏你还是农业大学的,怎么连种荷花都不会。”苏缨一郁闷就开始埋怨林达。

“我又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怎么可能会种荷花啊。”林达不可思议地看着她,自己基本上已经成了她的出气筒。

苏缨撅着嘴,知道自己是在无理取闹,但还是暗暗腹诽中国的教育,农业大学的不会种地,也不知道办了有什么用。

“咱们这个应该是深水的,你看它叶子都长这么高了,绝对超过一米啊,搁池塘里应该淹不死吧。“

当初苏缨也不懂种荷花,就把莲子随便往空间的淡水池里一扔,居然也长得好好的,蹭蹭地往上长,按照正常的种植方法,这荷花早就被淹死了。

“好,就把这些荷花拔出来,直接种到池塘里去。”苏缨吓了决心,瞅这荷花旺盛的生命力,应该没那么容易挂掉。

张得宝看到这些新鲜拔出的荷花,被吓了好大一跳,一般种荷花都是用种藕,可没带了这么多叶子的啊,看这样子,不用多久就能开花结莲蓬了啊,他实在搞不懂怎么会有人这样卖种藕。

林达和苏缨看到张得宝一脸惊讶,心里也七上八下的,不会又不行吧。

“张叔,这荷花种得活不?”苏缨试探地问了一句。

“没问题,这么大株相当于是移种啊。”张得宝卷起裤脚,走到塘里,为了种荷花,塘里的水已经放光了,进水渠也关了,但是塘底的泥还是很湿黏。

苏缨和林达都穿了短裤,脱掉鞋子,也跳到塘里,一脚深一脚浅的感觉让苏缨有些不自在,总有种脚底有小虫在爬,想到小时候老妈经常和她说的水蛭吸血的故事,小脸就有些煞白。

估计林达也有些不舒服,抿着嘴跟在张得宝身后不说话。

“这土被水泡了几天,已经成了泥糊糊,种藕最合适了,本来三四月份才适合种藕的,这个季节是可是荷花生长的好时候,被你们这一移种可耽误不少啊。”张得宝一边种着一边解说着,“你们像我这样把藕微微斜插到泥里,头低尾高,尾巴半截要翘起来,不要让藕尾进水。”

其实种藕也不是很复杂,三个人没多久就把两亩塘种满了,苏缨骄傲地直起腰,小脸已经被晒得通红,腰也酸疼酸疼的,不过劳动最光荣嘛。

她正陶醉着呢,突然感觉有个滑溜溜黏糊糊的东西蹭着她的脚面飞快的溜过。

“啊——”她放声尖叫,脑子一片空白,蛇!这是唯一存在她脑子的念头。

把林达和张得宝都吓了一跳,苏缨看到林达就像看到了救星,一下子跳到他的背上,动作比猴子还灵活。

确认自己安全后,她才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把刚才的遭遇说出来,一听到可能是蛇,林达也被吓到了,手脚并用地爬出塘里。

张得宝却摇摇头,“蛇怎么会在泥里?八成是泥鳅或者黄鳝。”边说着,边伏下身子在苏缨刚才站的地方认真研究了起来。

突然他出手如电,两人只觉得眼睛一花,就看他手上稳稳夹着一条——

蛇!

张得宝迅速地将它抛到岸上,两人吓得抱头大叫,一下子跳出好远。

“这是黄鳝,你们怕成那样干嘛?”张得宝无奈地上岸捡起那条不断挣扎的黄鳝。

两人一听才怯怯地上前一看,果然是黄鳝,都有些尴尬,自己刚才那表现实在是太丢人了。

“我看到黄鳝啊、泥鳅啊还有蛇啊,都点怕。”苏缨讪讪地笑道。

“这黄鳝白天很少出来活动,都是晚上出来觅食的,估计你刚才踩到它的洞了,才把它惊出来。”

“张叔,你真了不起,它躲在泥里也能被你找到。”林达佩服地说。

“这黄鳝的洞一般有两个,一个是进口,一个是出口,出洞洞口一般有堆上一滩新鲜污泥。进口的洞口比较光滑,四周可以看到黄鳝贴底蠕动的痕迹,就可以知道这个洞里肯定有一条黄鳝。一个洞中只有一条黄鳝,这东西性情挺孤僻的,它们可以互相为邻,但决不共居一室。你看,这个洞口泥土上没有任何痕迹,洞里肯定没有黄鳝。”张得宝被林达一夸,也来了兴致,领了两人到塘边指指点点。

“哇,还真有学问啊,”苏缨自然是不敢下塘了,蹲在塘边感兴趣地说,“张叔你出手可真快啊,这黄鳝好捉不?”

“说容易也挺容易的,找到新鲜的进洞口后,手指顺着洞住里面推进,如果有黄鳝在洞中,用指头把黄鳝的脖子卡住,就能拉出来了。如果没拉到黄鳝,用手顺着洞把泥巴扒开,也可以拉到黄鳝。再不行,就用双脚在黄鳝洞那里反复踩几下,黄鳝便会从泥土中逃出来,就像苏缨刚才那样。”

“听起来不难嘛。”林达有些跃跃欲试,决心一雪刚才丢脸的耻辱。

“是不难,不过你要小心,四到八月是黄鳝的产卵期,用手伸到洞里拉黄鳝可是会被它咬住不松口的。”张得宝戏谑地看着他。

————————————————————————————————————

泪奔求PK票,两天了…没有一张PK票…四公子只好咬着手指眼泪汪汪…

各位看官赏个票吧…

第四十三章 辣子鳝段

更新时间2010-6-13 20:23:43 字数:2673

 “黄鳝还会咬人?”林达大为吃惊,还以为黄鳝除了滑溜以外没有任何攻击性呢,“那你刚才怎么没被咬?”

“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张得宝一脸孺子不可教也的样子,顺手给了林达一个爆栗,“你小子哪能有我这手功夫?”

苏缨在旁边看到林达吃瘪的样子乐得哈哈大笑。

“苏丫头,走,今天做个爆炒鳝段下酒。”经过一段时间的来往,张得宝和两人建立很深的感情,他没有孩子就把两人当做自己的孩子,而两人也把他当做家中的长辈,平时经常一起吃饭,也不和他俩客套。

一听到吃,林达就大乐,拉着两人快步向家里走去。

知道两人不怎么敢杀鳝鱼,特别是听了他说的黄鳝会咬人以后,胆子稍大一点的林达也不敢上前了,张得宝自然是承担了这个杀鱼去骨的工作,瞅他那干净利落的劲儿,一看就知道没少做这事,换成两人恐怕还真拿那个滑溜溜的黄鳝没办法。

苏缨把黄鳝用开水烫一下,揉搓洗净,切成小片,加盐、绍酒、淀粉腌一下。

林达则负责下米入锅,把黄瓜切成小丁,再把辣椒剁成末。

J省吃辣的人不多,基本都是一些年轻人,老一辈的人很少能吃得惯辣椒的,张得宝却是一个例外,他早年在外当兵,吃了好多年辣椒,也是嗜辣成性,正和两人的口味相投。

接下来的事就归苏缨忙了,用酱油、盐、鸡粉、糖、醋、绍酒、淀粉、适量水兑好调味汁待用。

炒锅上火,将油烧至六成热,放入鳝片炒至断生,加辣椒末、姜片、蒜片、葱花炒香上色,放入黄瓜丁炒熟,倒入调味汁,收汁起锅,装盘成菜。

做了个苦瓜羹,炒了个简单的青菜三人就开吃了。

“苏丫头的手艺真不错,够辣够劲,”张得宝挟了一口鳝段赞道,“不错不错,还挺脆的,就是这饭不够香,是用电饭煲做吧。”

“是啊,我觉得还好啊。”林达扒了一口饭,和以前吃的没啥两样啊。

“这电饭煲做的饭就是没有柴火灶烧得香,改天你们到我家尝尝什么叫做香喷喷的米饭。”张得宝得意地说,“你们这些米都是外面买的陈米,什么泰国香米我也知道,哪有我们自家种的稻谷打出来的新米香。”

一听到吃两人就起劲了,所有的米面的确都是超市里买的,吃了这么多年也没觉得什么不对。

“张叔,你还自己种水稻啊?好像村里种稻子的人不多啊。”苏缨平时只看到大家种些蔬菜水果,好像五谷杂粮都没啥人种。

“可不是,我们村里的地没多少适合种水稻的,你知道水稻的收购价是多少不?每斤才一块钱左右,这一亩地下来才一千多块钱,除掉稻种、化肥、农药,辛苦半年才几百块钱,还不如种蔬菜水果,咱们这气候就适合种些果树,赚的钱还多些。”张得宝叹了一口气,农民不好当啊,“我种了一亩水稻,卖了一点给国家,其他就留着自个儿吃,可比外面的米新鲜多了,下个月估计又要收了,到时候你们可要去帮忙。”

“那是自然,不过可少不了去你那儿蹭饭。”这新米的味道听得两人心痒痒的。

“没问题,就是我那个柴火灶可比你们这电饭煲麻烦,看你们这个样子估计连生火都不会吧。”张得宝笑道,这些城里的孩子做起农活来笨手笨脚的,连基本的常识都搞不懂,从小被城里的电器惯坏了,连基本的拾柴烧火都不会。

“还真没试过,嘿嘿。”苏缨摸了摸自己的脸,只在古装片上见过人家用柴火生火做饭,“为什么不买个电饭煲呢?”村里现在用电挺方便的,张得宝的经济也还不错。

“现在人就图方便省事,哪里知道烧柴火做出来的木桶饭才最香。”

“对啊,我们在城里的饭店里也经常吃木桶饭呢,是挺香的,特别有嚼劲。”

“可不是,知道过去人怎么煮茶的不?古代人可不泡茶,都是把茶拿来煮的,就用咱们吃的荔枝壳当柴火烧,煮出来的茶有荔枝的香气。”张得宝抿了一口青红,说得愈发起劲了。

“张叔,你知道的可真多。”苏缨还真有些佩服他,连煮茶这么风雅的事都知道,只能说这里的喝茶的习俗已经深入每个人的血脉了。

“你们这个青红地道,就是年份不够久,我那坛青红可是五年了,都没舍得喝。”张得宝陶醉地说。

“这青红是梁叔去年酿的,我们今年也打算酿一点。”桂园村家家户户只要有条件就会酿这种酒,搞得两人都有些心痒痒的。

“我帮你们,我老张的青红,在村里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张得宝豪迈地挥挥手,村里经常攀比的不是谁家钱多,也不是谁家人丁兴旺,而是谁的制茶手艺好,酿酒够地道,虽然他孤身一人,但就凭这两手精湛的技艺,在村里也是人人敬重。

几个人漫无边际地瞎聊着,临走的时候,微醺的张得宝叮嘱他们,“那两亩荷花先别放水,要让表面泥土微微裂开,这样可以让藕和泥土完全粘合,再加少量水,慢慢逐渐加深水位,一定得记得不能把荷叶给淹了。”

说着说着,他不放心地摇摇头,“你们还是先别做,等我过来带你们,两个小娃娃,别把好好的荷花都给折腾死了。”说完随意挥挥手,回家去了。

在张得宝的带领下折腾了几天,终于把荷塘给整好了,在塘边盖了个鸭棚,把在空间里长成的大鸭子放了进去。

苏缨却开始担心开来了,自家院子里的鸡尚且让她担心,何况在这常有蛇出没的池塘边的这群鸭子,这不会才几天就被蛇吃个精光吧,或者早晨一进鸭棚就看到一条大蛇趴着,那多吓人啊。

林达倒是看得开,不就是几只鸭子嘛,反正也没多少钱,见到蛇还能捉了做菜吃,大补呢。

张得宝听了苏缨的担心就劝她,“不如养条狗吧,我以前有条狗可聪明了,既会捉耗子还会捉蛇,看家护院那叫一个尽心尽职啊…通人性的很哪。”

“后来呢?”

“后来?后来死了呗,十几岁的时候死的,也算是老狗了。”

“狗会捉蛇?”苏缨倒是第一次听说,以前都常说狗拿耗子,捉蛇倒是第一次听说。

“也不是每条狗都那么聪明的,我就遇到了一条大黄,后来养了几条都不行,大黄可是万里挑一的啊。”张得宝一脸怀念。

“是呢,通人性的狗狗可不好找,一旦遇到就真的很让人心疼。”苏缨是个很爱狗的人,看过好几部讲人与狗感情的电影,像什么《导盲犬小Q》啊,《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啊,《忠犬八公的故事》啊,每次看后都哭得稀里哗啦。

她曾经和林达养了一只很可爱的红棕色贵宾,结果没几天就得病死掉了,一想起来她的眼眶就红了。

林达一听就心动了,他也是个爱狗的人,特别是大狗,以前在城里因为房子太小,没办法养,现在有了这么大的院子,养狗可真是方便了很多。

回头把想法和苏缨一说,她却犹豫了,“不是每只狗狗都会捉蛇的啊,何况你舍得把它撵去池塘边住吗?”

“这也是一种训练方式嘛,一条合格的好狗就应该经受得住恶劣的环境考验,你看看那些藏獒啊,以前多有王霸之气啊,现在被人养在大房子里,整天哼哼唧唧的,和哈巴狗一样,有什么意思?”

“你想养藏獒?”苏缨吓了一跳,这种狗可凶得不得了啊,有的还会咬主人呢,就算他们不会被咬,咬到别的村民也是不好的啊。

————————————————————————

今天终于得到了一张粉红票,一张PK票…

谢谢绮水非雨,谢谢君烨…

继续哭求票票…

第四十四章 七一

更新时间2010-6-14 19:22:53 字数:2639

 “那倒不是,养只工作犬就可以了,具体哪种狗都还没想好呢。”

“那还真不少呢,苏格兰牧羊犬,英国古代牧羊犬,金毛猎犬,拉布拉多犬,萨摩耶…”苏缨掰着手指头算道,“都是我喜欢的呢。”

“唉,我也好喜欢啊,所以才决定不下来嘛。”

“不然我们全养吧…”

“姐姐,你钱多啊?!你知不知道这一条就算是幼犬也要一两千啊,我们哪来那么多钱啊?还真把自己当贵族啦?”

“也是啊,这养狗也是要靠缘分的。”苏缨扁扁嘴,她很相信缘分这东西,当年那只可爱的贵宾,也是因为缘分来到他们家,同样因为无缘而早早离世。

养狗的事先暂时搁浅,苏缨却开始忙了起来,“七一”前后镇、县、市三级各种座谈会、表彰会不断,让她又狠狠重温了一把文山会海。

会上自上而下都在噼里啪啦讲了一堆套话,而她最关注的还是之前的那份报告,陈副部长如她所愿让她和马平与部里的几个同事到小会议室开了个小会。

其实开会是必要的,特别是这种讨论性质的会,往往很多想法和决定都是在这种小会上作出的,开大会在她看来完全是没有效率的形式主义。

几个人都看过苏缨的报告,苏缨在来之前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有各种文字数据的材料,还有不少照片。

“你做的这个图书角很好,”陈副部长赞许地说,“就是藏书太少,还有这个活动空间太小,和你们的会议室挤在一起,我们发动一下部里的同事把一些闲置的书捐给你们,或者拨一点经费给你们买些实用的书籍,争取把这个图书角做成你们村的亮点,把精神文明抓上去。”

“但是你提到沼气工程的事,我们请设计院的同志粗略算过,最少也要百来万,我们资金缺口太大了,而且桂园村不是一个以养殖业为主的村庄,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收益,所以这个方案还是暂时放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