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陈镇长家了。等会儿她回来,我禀过她,咱们俩喝一壶。”

“那,改天吧,我还有事。”刘三跟对陈镇长还是有点惧怕的,他怕长富的掌柜到镇长那里告状,陈镇长和刘户长,面和心不和,彼此相互惹不起,总是逮住他这种小鱼,狠狠地捏一把出气。

这种小虾米来的多了,让陈长富烦不胜烦,到后来,来人不管说什么,他都是一句:“我回头告诉了东家,立刻给你回音。”对方不过是想勒索点财物,或者想白吃白喝,听到陈镇长的名头,都乖乖地溜走,直到那天来的人,是刘王管,

内院刚好没住人,陈长庚把人让到过厅,这才去请茵茵。

茵茵知道这个人是绕不过去的,只好出面:“刘大哥,对不起了。本该是我登门去拜见的,唉,我一介女流,抛头露面多有不便,还请你海涵。”

刘王管心里不悦,僵着脸儿说着客气话:‘无妨,无妨。”

“刘大哥,我找你,是有事儿商量呢。你知道,我本来买了块地,打算建成客栈,现在没钱啦,唉!”茵茵停顿了一下,接着道,“要不这样,你在镇上熟悉,帮我找几个股东,大家凑钱盖个客栈,到时利益按投资多少来分割。那边客栈建好,我这里的一滩全移过去,我也有宅子住,既能安安生生过日子,客栈这边的生意还不会停下来。”

刘王管没想到茵茵会这么说,不由一愣:“镇上已经有三家客栈了。”

“那三家房间又黑又小,那些达官贵人谁肯住呢?正月里我姑母一家经过镇上,就是借宿在朋友家里的。他们不在乎花银子,他们在乎住的舒适安逸。”

“可是,哪来那么多达官贵人呢?”

“县里的驿站前阵子下雨漏了,现在正修葺,我们能有点客源的。还有一些经过的富商,他们没资格住驿站,说不定会选咱们这里。”

刘王管有点心动,但一想要投资那么多钱,心里就有点肉疼。

“刘大哥,咱们镇子一天天大起来,也一天天热闹起来,真是一年一个样儿的。你看好些以前不怎么起眼的人家,自从开了铺子,一个个腰直起来,说话口气都粗了呢。”刘王管是个小地主,这些年见别人发财,早就红了眼,听茵茵这么说,忍不住沉吟起来。

“刘哥,你俩儿子是不是?”

“嗯?”刘王管对茵茵的话感到奇怪,跟他儿子有什么关系。

“咱们的客栈如果不挣钱,还可以做成宅子,反正你两个儿子不可能永远住一个院儿的。”

“呵呵,高见!”刘王管高兴起来,这帐怎么算都是很划得来的。

“刘哥,你看,几个人合伙比较合适呢?”

“你觉得几个人合适呢?”

“我想,把陈镇长家也拉上,这样好办事,我出地皮,你两家盖房子,如果你们最后想要宅子,那就按到时候的市价,给我把地皮钱付了就是。”

刘王管有点不高兴,觉得地皮不值钱。

“要不,把房子建起来,总共投了多少,我出四份,你两家各出三份,我来经营,账目你们每月来查,怎样?”

“我再合计合计。”刘王管没他爹聪明,他就是靠蛮横才在渡口镇无人敢惹,而他蛮横的资本,则是他爹的好算计。

送走刘王管,茵茵赶紧让长富去请陈青云,她要鼓动陈青云加入她的客栈计划,那样,她就不用每年拿出钱去打点这些地痞了。陈家大院,投资这么大,一次只能接待一家客人,让她觉得很划不来,可她现在没钱盖一栋新客栈,再说,镇上那三家也不愿意让她建成一栋可以接待不同层次顾客的客栈,光靠目前的客源,她的客栈寿命是短暂的。

刘王管的爹,不同意投资,他算计别人脑子极好用,但从他兜里掏钱出来却是难上加难。以前他家在渡口镇算比较富裕的,再加上家族人口众多,这才当上了户长,现在,若不是刘王管的蛮横,他爹的户长都岌岌可危,渡口镇迅猛发展,造就了一批暴发户,他家却并没有与时俱进,现在在镇上,越来越不起眼了。

茵茵不管他,陈青云同意和她合作,这就够了,刘王管再蛮横,表面上还得和陈青云称兄道弟,他的确还有点不敢惹陈青云。

茵茵画出房子的样子给陈青云看,只是比当时房子的窗户大许多而已,这样房间里面会比较亮堂,就是保温不好,最后,陈青云出主意,让把房子建成外面是青砖、里面用土坯,这样能节约资金,同时墙也很厚,能增加保温。

按照茵茵的图纸,总投资需要二百三十两银子,共建成四个院子。陈青云觉得投资太大,就又拉了一个财主进来,就是沈宏的东家刘三林。

茵茵觉得刘三林是那种非常奸猾的人,但说话时,他却显得很豪爽,对她和陈青云拟定的合约没有多说一个字,就按下了手印。

茵茵投四成,她的地和家具被褥折算了一成,她需要和那两家,都出八十两银子,多出的那几两,算流动资金。

杏脯已经全部卖出了,再加上这段时间的经营收入,八十两银子她还是有的,三个人银子一交到茵茵手上,建房马上就紧锣密鼓地进行起来。

不过,地基刚刚开始打,刘三林就和茵茵大吵了一架,他嫌茵茵给建房的人,吃的太好了。

正文 第四十八章 开客栈(3)

“今年遭了灾,小工们全部都没有工钱,只求一饱,你要给他们吃粗粮。吃粗粮我都不说什么了,你还嫌他们吃得多,还嫌给他们上菜了。你有没有良心?就你一个人是人,别人都不是了?”茵茵终于忍不住了,对刘三林发了脾气。

“这跟谁是人没关系,你看看,啊,哪个不是一顿三个馍,一个馍两文,一顿就是六文,六文!”刘三林跺着脚,“房子要是建不好没钱了,我可不再掏腰包。”他呼呼地喘着,山羊胡子翘老高。

“刘掌柜,你算错了吧,一个烧饼两文,咱们这可是贴饼子,玉米面饼子,一个还不到一文呢。”

“你还给他们上菜,还嫌他们吃得不够多?”刘三林不敢大吼,怕外面的工人听见了,但是他敢瞪眼。

“你吃不吃菜?”

“你拿他们跟我比?”刘三林更气。

“你要是像马王爷一样三只眼,我就不敢比了。”茵茵不屑得撇嘴,“你不看看,咱们打地基,旁边也打地基,咱们用了七天,他们用了十天。咱们这儿八、九月经常阴雨不断,不赶紧把房子建起来,雨季一到,面对那半截工程,我们哭都来不及,再说,房子早建好,我们早营业,一天的利润是多少?人们能吃你多少,可这些人,是怎样卖力给我们干活的?他们仅仅为了对得起一顿饱饭,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你眼瞎了,怎就看不见呢?”

刘三林气呼呼地直喘气,说话却不那么冲了:“那你也不能给他们吃那么好,还带菜。”

茵茵扭过脸不理他,他无聊得站了一会儿,走了,不过,没过两天,他又来找茵茵来了。

“你怎么还给那个院儿专门建了个厨房?”

“有些贵人嘴巴很刁的,出门随身带厨子,你不给准备厨房,让厨子哪里做饭去?”

“白白浪费一笔钱,他不吃,饿死活该。”

“饿死我们挣谁的钱去?”茵茵瞪他一眼,他张张嘴,没说话。

又过两天,“你在墙上开那灶火干什么?浪费那么多砖。”

“那叫壁炉,在那里烧柴禾,房子里暖和,还不会有烟呛到人。”

“到时冷了,可以烧炕。”

“那是厅房,不住人,那个院儿是给富贵人住的,他们有时要接待亲戚朋友,有厅房方便。”

“那可以烧火盆。”

“木炭和柴禾那个贵?这时费点儿,到时能省很多炭火费,你不懂,少罗嗦。”茵茵真让他烦死了。

房子刚盖好,匠人就紧张得开始给屋里铺砖,室内的墙面,是给石灰里加了些棉花抹出来的,刘三林心疼得手都哆嗦了,他指着茵茵:“你竟然给墙上抹棉花。你说,买棉花花了多少钱?”

“你知道什么?这样的墙不仅很白,还不用年年粉刷,人不小心蹭上去,也不会沾一身白灰,我们想挣富贵人家的钱,不投点钱怎么行?”

“你说,花了多少银子?”他执拗地哆嗦着手指。

“你再指着我一下,看我不把你的手指撅断。你不是刚查过我的帐吗?你不是每天都去核对我是不是花钱少报账多,贪污公款吗?还问我做什么,下这么大的雨,你也不怕滑倒摔断了腿,吃药可不便宜。”

“你敢咒我?你、你——”

“我倒八辈子霉和你合作,早知道你这么抠,打死我也不愿意。太抠门的人,是挣不到大钱的。”

“你闭嘴,臭女人,你竟敢咒我挣不到钱。”他像火烧了屁股一样跳起来,亏得他都五十岁了,竟然有这么好的身体素质。

“反正棉花都抹墙上去了,你有本事,去把那抠出来。”茵茵轻蔑地说道,刘三林差点背过气去。

房子终于建好,刘三林里里外外转了几大圈,悄悄给陈青云说:“房子盖得还真好,都能赶上陈家大院了。”

茵茵刚好过来听见,不客气得回敬他:“给陈家大院提鞋还差不多,我们没有那么大的投资,只好用别的方式补救,不然,那个贵人院儿,凭啥一天一晚收六两银子。”

刘三林见每个房子,有炕的烧炕,没有的烧壁炉,肚子正疼呢,一见茵茵,又哆嗦着手指指过来:“你说,现在天气这么热,你烧那火做什么?”

“哎,刘叔,咱们房子赶紧干了就能住人,这客栈就可以开张了。”陈青云也着急了,自从七月中旬开始下雨,这天就没好好晴过,县里的驿站,终于又一次漏雨了,根本没法住,陈家大院的客人,都不像以前那样,要求一家独住了,他估计茵茵这个月能赚上百两银子,眼都红了。

茵茵嫌刘三林太烦,客栈开张前,特别邀请刘三林和陈青云一起吃饭。

“咱们订立的合约,是我经营,你俩随时可以查账,如果我经营不善,你们随时可以罢免。经营期间,如果没有确切证据证明是经营不善,不得随便对我指手划脚。”

陈青云见茵茵说话这么不客气,心里有点不悦,但想到刘三林动不动就用手指着茵茵鼻子训斥,也理解茵茵为何说话这么冲,他对经营客栈一窍不通,现在即使不满意茵茵这么说话,嘴里也不敢有意见,但是他不说话,不见得没人说话。

“我就是不明白,你为何对下面的人那么大方,要不是人数众多,我都怀疑他们是你的家人。”刘三林气嘟嘟的。

“对肯为我尽心尽力的人,我为何不待他如家人?最早跟我的家人,在冬天没事儿做的时候,去山上打柴卖钱,回来交给我,你见过这样的吗?我婆婆分家时,只给我一个四处坍塌的荒宅,一百多亩只能打三十来斤麦子的荒地,我凭什么一步步走到镇上买宅子?我的下人们哪怕见我有一丁点儿的不顺利,他们都为我担心,尽可能替我分忧,从来没哪个想在背后谋算我。我为何不对他们亲如兄弟姊妹?”

刘三林脸涨的通红,好一会儿,才说:“现在这么多人,不可能再像你以前那样了。”

“但我自问没有对不起他们,他们若做错什么的时候,自然只有我说的。并且,我知道不能以恩义感化每个人,你也看到了,我订立了各种规矩,凡是不希望离开的人,他们势必小心谨慎、处处遵守。”茵茵顿了一下,接着说:“客栈马上就开张了,我希望我能全心全意去经营,而不是每天听你像个老婆娘一样唠叨个没完。”

刘三林脸色都有点发紫了,他指着茵茵结结巴巴地:“你说我老婆娘?”

茵茵从身后抽出鸡毛掸子,对着他的手指狠狠挥下去,刘三林赶紧把手缩了回去。

“你再这么指着我,别怪我不客气!你记住,你只是我的合作伙伴,还想依仗我的能力挣钱,今后只有我对你发号施令的份儿。你要是对我的经营有意见,只能和我磋商!听到了吗?和我磋商!!!”

“我,我——”刘三林气的七窍生烟,“我不和你合作了,我要撤股!”

“好,我马上算钱给你,是你要撤的,按合约,我只退还本金,没有利息。”茵茵扭头,对着门外,“来人!”

“不,不,我不退股!”刘三林气得语无伦次。

“你疯了?一会东一会西,到底想干嘛!”茵茵说话很呛,刘三林咽了口唾沫,气得红了脸,但却没接声。

陈青云站起来,对着进来的人:“你先出去,等会儿再叫你。”看着人出去,这才说话,“两位别生气,有话好好说,好好说。”

茵茵对刘三林沉着脸,刘三林又气又尴尬,坐在那里十分地不自在。

陈青云虽然对茵茵让下人吃这么好,心里也略有微词,但见茵茵这么坚持,也不好多说,三人陷入了沉默,最后,茵茵说了几句即将开张,她一定会好好经营,绝不会让几百两银子白投了的话,陈青云也敷衍了几句,他们就在尴尬中散了。

不管刘三林对茵茵意见有多大,客栈开张后,生意却红火异常,尤其是上、中等的三个院落,天天客满,客房里的顾客,在前面的饭店吃饭,可以享有八五折的优惠,饭店的生意也红红火火,第一个月下来,净利润就有八十多两银子,刘三林急不可待地叫上陈青云,要求茵茵分割利润。

“合约上说一年分成一次。你看着现在生意好,不见得月月都会这样。做生意有旺季,自然会有淡季,现在把钱分了,淡季赔钱时怎么办?”茵茵对刘三林没有好脸色。

“还会赔?”刘三林眼睛极具戏剧性地眨巴着,脸色马上难看起来。

“你地里种庄稼,也会有差的年景的,就像今年。”

刘三林马上不说话了,他地多人少,长工又不肯卖力挑水灌溉,麦子收成就极差,秋天的豆子谷子等,又几乎全部烂在地里,他悻悻地瞪了茵茵一眼。

“我们签了合约,就要按那上面执行,老刘,你今后在这么胡搅蛮缠,我就按照合约所说,把你的股份退给你。”茵茵觉得这么对他,已经是最客气的了。

正文 第四十九章 熟人

茵茵把全部精力放到客栈,南落村的事情,她只好依靠鲁妈和陈长庚了。她用一个月五百文钱的薪水请了个厨子,把鲁妈替换下来,让鲁妈和陈长庚回了荒宅,没完没了的秋雨,让即将成熟的枣子在树上都裂开了,雨水灌进去,很快就发酸坏掉,今年春天酷旱,本来水果收成都不好,南落人眼巴巴等着卖了枣儿买点粮,好熬过那漫长的冬季,现在一看这鬼天气,好些家底薄弱的女人都急哭了。

荒宅现在要做枣脯,紧接着就要做野桃罐头,陈长庚和鲁妈十分着忙,但两人齐心协力做事,心里却是非常地愉快。

这一年,对南落附近的农村人来说,真是一个灾难年,春天旱,没收上麦子,秋粮,很多人种了耐旱的谷子(小米),却碰上没完没了的小雨,好多谷子都在地里发了芽,只有少数种玉米的,获得了大丰收。茵茵的客栈,全部雇佣了南落村的人,她尽量让每个生活艰难的家庭能有一个人出来做工,好让他们多点收入熬过这漫长的严冬。

刘三林没少找她的麻烦,茵茵也没少让他难堪,最后,她根本不见刘三林,这才清静了下来。

茵茵着手培养客栈的管理人员,她不能把自己这么套牢,别的事儿都做不成。

“燕玲姐,琴琴妈今天做错事儿了吗?”

“嗯,她去送茶,屋里人刚好掀帘子出来——”

“烫着顾客了?”

“那到没有,就是把门帘弄脏了。”

“她进门没有打招呼吗?”

“她说她打招呼了,屋里人正生气呢,没有理会。”

“嗯!”茵茵看着她,听她说怎么处理后面的事儿。

“这个我没追究她的错。但她回来应该赶紧给我汇报一下,把门帘换下洗了,茶渍干了,就洗不干净了。晚饭时,小玉妈送饭时发现了,赶紧给我说了。我追问她,她竟然还不承认,最后实在抵赖不掉,这才低头。”燕玲说完,看着茵茵。

“燕玲姐,你是咱们这里的大总管了,你说,怎么处罚她呢?”

“你说过,笨人有笨人的用处,聪明有聪明的用处,但必须把心劲儿用在这客栈上,做不到这一条,你就不留人,我打算让琴琴妈明天一早就回南落去。”

“嗯,燕玲姐,明天早上的例会,你就宣布吧,让长富家的(鸭蛋)把她工钱付清。”

“我还要夸夸小玉妈,帘子上有茶渍很难看,她一看见赶紧就给我说,这是为咱客栈着想。”燕玲声音稳稳的,一点也不因为茵茵的肯定显得张狂。

茵茵没有看错,赵燕玲还真能挑起大梁来,她微笑了一下:“燕玲姐,就要这样来,有错就罚,做好的要赏,给小玉妈奖十文钱,你写单子给长富家的,月底领钱时兑现。”

“嗯,好的。”燕玲脸上浮出笑意,她就是再能稳得住,这刚开始出来做事,得到肯定还是让她心里十分欣喜。

雨下下停停,县里的驿站修好的时候,十月都过半了,那里房间因为漏雨,屋里湿气很重,驿站里也没人像茵茵那样在屋里生火烘干,以至整个冬天都没法住人,茵茵这边的红火日子,一下子持续到来年的二月底(过年的那半个月除外)。刚好村里的农活也开始忙了,茵茵把陈家宅子那边的生意停了。让南落村一部分人回去种地,她趁此机会把多余的人裁撤了,留下她想要的人来。

刘三林年前闹了好几次,茵茵刚好也想做其他方面的投资,就趁机把客栈的利润分了。拿着到手的二百多两银子,她心里挺高兴,加上枣脯和野桃罐头的收入,茵茵手头又有了上千两银子。人也刚好空闲,就想回南落村看看。陈长庚和鲁妈还是过年给她拜年时见过,这一转眼又是两个月过去了呢。

长富这几天不忙了,茵茵由鸭蛋陪着,陈长富负责赶马车,准备回南落。

“我也想回去,我想鲁妈了。”她急切地看着茵茵,似乎怕茵茵不带上她。

“要回去,就不能来了。我准备让你跟着鲁妈再学一阵子针线,眼看该定亲了呢。”

“小姐!”桂枝娇嗔地跺跺脚,粉粉地朱唇嘟着,黑亮的丹凤眼妩媚地乜斜着,茵茵见她少女美丽的风韵如花骨朵一般,心里暗叹真是女大十八变。

“上来吧。”茵茵假装叹口气,“真拿你没办法。”

“嘻嘻,小姐你最好了。”鸭蛋和茵茵坐在车里,长富和桂枝坐在车辕上,这个茵茵专门让长命做的双驾马车,拉她们四个人,是轻轻松松的。

三月里正是百花盛开的日子,辉山向茵茵展现出它最美的一面,这一路桃红柳绿,姹紫嫣红,令茵茵真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已经快到南落的地界,景色愈加灿烂起来。

“小姐,你看这一片杏花,白里有一点点的粉,好不好看?”桂枝才在镇上关了半年,见到田野的风景,就只有茵茵一个从车窗上像外看着。

“好看,真美!停车,咱们下去看看吧。”茵茵刚一发话,长富立刻就喝住了马车,桂枝等长富一下车,就伸手扶着叔叔的肩膀跳到地下,长富则小心翼翼地去扶鸭蛋下马车,茵茵看见心里立刻明白,鸭蛋有喜了。她让开鸭蛋,由桂枝扶着下了地。她和桂枝走前面,长富把马车下了刹车闸,紧跟着鸭蛋走在后面。

这种结果的杏花,不像做景观的那种复瓣的花儿绚烂,但此时却胜在数量众多,一大片,一眼望不到边儿,高的矮的细的粗的树枝上,一团团满满地簇拥着,春风让地上有些许的落英,蜜蜂嗡嗡地起起落落,淡淡地花香在萦绕身边,茵茵陶醉地微微闭上眼,心似乎都软软的像被融化了一般。

她们走出田间,沿着乡村的小路前行,领略着无限美丽的春光,长富牵着辕马,慢慢跟着走在后面,

“小姐,我从来没有觉得咱们村原来这么漂亮。”桂枝感慨。

“你以前很少出南落村啊,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

“嘿嘿嘿,小姐,你说什么——”桂枝话还没说完,就听见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这里很少人骑马的,茵茵他们避让到路边,好奇地回头张望了一下。

一个穿着皂色衣服的男子骑马过来,大概见路边有人,“吁——”的一声让马放慢了速度。茵茵她们已经扭过脸去,自顾自地看路边的风景。

马蹄声从身边走过,那人还扭着身体望回看,偏偏此时有一阵风刮过,把茵茵脸上的纱罩吹起,飘落在地上。茵茵后悔刚才只是把纱巾随意挂在耳后,她这么些年一直不以真面目示人,此时难免有些慌乱,她感觉那人的目光狠狠地盯着她看,禁不住恼怒地瞪了来人一眼。

她十分不悦地背过身去,接过桂枝捡起的面纱,抓在手里,匆匆走到马车跟前,踩着长富放好脚凳,钻进车轿,桂枝和鸭蛋也紧接着进来,长富收了脚凳,狠狠得瞪了马上的人一眼,那人竟然有点怅怅地收回视线,转过去催马走了,长富一直等那人转弯看不见了,这才让马车动起来。

几个女人的好心情都被破坏殆尽,坐在车里不说话,过了好一会儿,鸭蛋忽然说道:“小姐,我怎么觉得那人很面熟。”

“熟你个头,他明显就是外地来的,你怎么可能见过!”茵茵觉得那道目光,似乎想把她赤裸裸地剥光,还想把她吞吃入腹,让她非常不舒服,听到鸭蛋这么说,就毫不客气地瞪她一眼。

自从鸭蛋嫁了,她就没有在她跟前说过重话,鸭蛋这时也有点受不了,脸涨得通红,大眼里似乎有泪水涌出了,她不服气地咕哝:“我就是觉得熟嘛,马上想不起来他是谁了。”她不顾茵茵不悦的白眼,眨着大眼沉思起来。

在拐向南落的路口,那人却坐在他们以前搭的茶棚下,陈长富看到了,心里略有点紧张,他没有声张,尽量让自己神色安然,但那人骑马远远缀在后面,茵茵她们很快就发现了,鸭蛋趴车窗上看了好一会儿,她还在想在哪里见过此人。

陈长庚和鲁妈见茵茵她们回来,欣喜异常,两人的热情相迎,让茵茵她们的脸色才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