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雨过天晴

周小云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才开始劝说起了赵玉珍:“妈妈,你先别生气了。咱这个家你可是顶梁柱,你要是气出病来我们家的天就塌了,我们兄妹几人可怎么办?”

几句好话说的赵玉珍心情好了不少:“你这孩子打哪学来这一套一套的。”

周小云撒气娇来自己都觉得肉麻的受不了,不过这时候最重要的是把老妈哄开心了,肉麻不肉麻的不管它了。

赵玉珍搂着腻在身边的周小云,心里颇觉安慰,一转眼那个还在襁褓中的孩子都长成大半人高能说会道的都会劝架了,这怎能不让她感慨。

其实赵玉珍也知道这样做会让周国强心里不痛快,毕竟周国富和周国民还有周芳家办事时家里都出的十块钱。可她也有她的难处,姐妹们总不能就自己出的最少吧!

周小云在赵玉珍面前列数起父亲的好处:“妈妈,我觉的爸爸挺好的。他从不出去赌钱,在家里不偷懒也肯做事,对我们也都好。你就别生他的气了,多想些爸爸的好处。”

说到这个,赵玉珍的不满又来了:“你爸爸对你们都不错,就是对大宝太严厉了。今天就打碎一个碗至于把你哥哥打的那么重嘛!”

“爸爸那也是在气头上才下手重了些,他平时骂哥哥最多说明最看重哥哥最爱的也是哥哥啊!”周小云替周国强说着好话,不过这本也是事实。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周国强又怎么会不爱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第一个儿子呢?只是大宝实在是调皮淘气,周国强恨铁不成钢说不了两句就要动手。这也是农村人的古老观念“棍棒底下出孝子”在作祟。

赵玉珍自然心里也清楚,她气也消的差不多了:“诶,这事也怪我事先没和你爸爸商量好。不然也不会吵成这样了,看来以后你大伯三叔他们家再办事咱们也得出二十才行,不然你爸那个死脑筋转不过弯来。”

周小云大喜,看样子雨过天晴。赵玉珍和她的想法居然不谋而合。

两口子吵架没有隔夜仇,两人在做晚饭时一个烧火一个做饭,自然而然的说起了话。在一旁帮忙的周小云心里很欣慰。

自己父母的感情还是不错的,若不是生活窘迫为钱发愁哪会闹矛盾,所以啊,人可以不要大富大贵腰缠万贯但是千万不能穷,小康的生活最令人向往。既能保证一家人的正常或优越一些的生活,又没有有钱人的一系列烦恼。

做个中产阶级是周小云最大的理想,最好是有个高薪又悠闲的工作,再找个处境相仿的男朋友就更完美了。

周家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周国强和赵玉珍两人辛辛苦苦的做生意也赚了些钱。这钱对有钱人来说不算什么,可是对周国强夫妻俩来说就是笔不小的数字了。

赵玉珍是个很会过日子的女人,她每存够一车砖头的钱就让周国强去买砖头来放在院子里。等院子里的砖头越来越多,赵玉珍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夫妻俩开始商量什么时候盖房子。

这时候,请几个瓦匠天天来做事,自己肯定也要跟着打小工。

眼看着天快冷下来了,若趁着这时候加紧时间盖在年前就能住上新房子。不过,冬天的猪肉生意肯定好些就怕忙不过来。若是开春再盖的话时间就宽裕上很多,但是心急如焚的周国强夫妻都没那个耐心等待。

想想盼着盖房子这么多年了,哪还能耐下性子等几个月啊!

周国强拍板决定,现在就开始忙,年前就把房子盖好!

砖头堆了大半个院子,又请小舅子赵刚开着新买的拖拉机去拖了几车的石子沙子水泥来。请来工人把屋后的几棵长了十来年的树锯了,木料留着做房梁。

本村的瓦匠请来了三个,又从邻村请了两个来。周国强和赵玉珍两口再跟后忙忙,没舍得请太多人。那时候,请人做事不仅要出工钱每天还得供一顿午饭的。赵玉珍想着能省一点是一点,少请两人多花点时间算算也能省不少呢!

三间草房里的东西收拾的差不多了,重要的大件东西放到了老大家,小件的搬到厨房里。实在不好搬的像那个长条桌就放在家院子里,反正也不是什么值钱物件。

周国强和赵玉珍要看着院子里的一堆料子,干脆就把床搬到了厨房旁边的一个小杂物间里,可是这么多孩子就没地方睡了。这可怎么办呢?

有办法!将最小的二丫送去娘家让外婆带一阵,忙起来一天不停手赵玉珍实在顾不上她。小宝去城里三叔家让奶奶带周志远时一起带着,等房子盖好再接回来不迟。

大宝和周小云都要上学,就在老大家安家。让大宝和周志海睡一张床,周小云和周小霞睡一张床挤上这么两个月。

一切安排就绪,选个吉日好时辰把草房推倒,正式动工。

第六十六章 周家盖瓦房(一)

周国强和赵玉珍整天在家里忙碌,等地面上收拾差不多了后就到地里拖些泥土回来垫地基。

本来赵玉珍想让自己弟弟来用拖拉机拖上两趟,周国强觉得老是麻烦小舅子不太好,再说路又不大好车子开进来很费事。他坚持自己用平板车一趟趟的往回拉,好在地里离家不远来回一趟用不了半小时,赵玉珍只好拿起铁锹到地里去挖土。

两口子在忙碌的同时没忘记在逢集时候上集市做生意,这时候更不能把生意丢下来。要知道盖房子处处得用钱,两人满打满算买料子的钱是够了,可是工钱还差些。

周国强想着工钱可以先付一部分,过一阵慢慢付清。请来的几个瓦工都是认识的,三个本村的其中一个就有孙敏的爸爸。乡里乡亲的,欠点工钱估计没什么问题的。

等地基用土垫的差不多了,瓦工们天天开始来做事,先是打牢地基再打下桩线然后开始砌墙,周家上下忙的热火朝天。

周国强负责运砖递砖,活挺重,一到晚上都累的直不起腰来。集市他没时间去了,就让赵玉珍一个人去集市,而赵玉珍忙完生意回来后得做上一大堆人的饭,也是累的够呛。

赵玉珍这时刚三十多岁身体结实有力,下午她闲不住和周国强一起推着独轮车运砖头,累的手脚发软可是脸上心里都是喜悦。

周小云这一阵子住到了大伯家,和堂姐周小霞睡一张床。大宝住的挺高兴,天天和周志海在一起看动画片乐不思蜀,后来连吃饭也不回去了直接就在周国富家吃。

周小云懒得说他估计也说不动他,她每天一放学回家就去帮赵玉珍烧火做饭。

因为中午有七八个人吃饭,做午饭成了一项浩大的工程。赵玉珍这时也顾不上心疼菜金了,天天烧些猪肉给几个做事的人吃。

不吃饱吃好了做事情哪能有力气做的好呢?赵玉珍这一点想的很明白。所以每天中午最少烧上三四个菜让一堆汉子都吃的五饱六足的。

周小云见父母忙的疲惫的样子很是心疼,可是现在尚七岁的自己实在帮不上什么忙。盖房子的瓦工不停的在砌墙,运砖是重活她根本插不上手。

周小云只好捡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多做些,赵玉珍做饭她就烧火,吃完饭收拾碗筷洗洗涮涮都被周小云包下了。

见女儿替自己分担了些家务活赵玉珍很高兴,这样腾出时间来她也能多搬点砖头。

到后来,周小云又开始把一家人的衣服都揽过来洗。她先是洗洗袜子之类的,后来直接就把所有衣服都拿来洗。

赵玉珍有些心疼自己的女儿,瞧瞧这么大点的孩子怎么这么贴心懂事呢?

好在天冷衣服换的不勤,每天洗洗袜子的不重,周小云一个星期最多洗一回衣服。工作量不算大。

周小霞见周小云天天忙活到天黑才来和自己一起睡觉有些不解:“大丫,你怎么到现在才来。刚才我和海子大宝看电视的,现在正在放一部动画片特别好看。你家在盖房子乱糟糟的你在家干什么?”

周小云正在脱衣服:“我帮着烧了点热水,然后又把地扫了,最后还洗了衣服才来的。家里这么忙,我当然帮一点好一点啊!”

 周小霞撇撇嘴不以为然:“那都是大人的事情,咱们小孩子能做什么。你还挺会做事的嘛,我到现在也没洗过袜子呢?”

周小云听后笑了,周小霞在家里比周志海可受宠多了。

大伯家共俩个孩子,周小霞和大宝同龄大两个月,比弟弟周志海大上两岁。

同是女孩子,可周小霞在家的地位和自己截然不同。大伯和大妈都偏爱女儿,从周小霞一年四季不断的新衣服就可窥一斑了。

周小云把自己的衣服一件件的折整齐堆在一起,周小霞看后有些不好意思。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扔了满床,这一比可太不像话了。

周小霞有些不甘愿的起床把衣服也叠了起来。

她心里也在琢磨:明明大丫比自己小三岁,怎么处处都好像比自己强呢?

听弟弟讲周小云成绩在班级乃至年级里都是顶呱呱数一数二的,周小霞学习也就比大宝强上那么一星半点而已,和周小云比起来差的太远了,自己虽说比周小云高一个年级可是看她做起作业比自己麻溜多了。

再说做事吧,周小霞在家里基本什么事都不做,也算是农村女孩里少见的伸手不提五两了。

而周小云呢,会吹口琴会写毛笔字会做饭会刷碗会做毽子会做沙包会包包子还会洗衣服了现在,这…这简直是…太强了!

周小霞心里对比了半天后,彻底承认:自己确实处处不如周小云。

不过,周小霞喜滋滋美滋滋的想,自己长相可比她漂亮多了。

平心而论,周小云人还小,五官还没怎么张开,只是个清秀的小女孩最多称的上看了顺眼而已。

周小霞十岁了,个头高了一截,五官确实漂亮些,再加上沈华凤常买新衣服给她穿,在农村里也是个时髦女孩子了。

哪像周小云,整天穿着她穿剩的衣服,有些还不太合身,和她自然没法比。

周小云没去理正在发呆的周小霞,想着第二天还得早点起来替家里做早饭,径自睡下了。

第六十七章 周家盖瓦房(二)

方文超这一阵正奇怪怎么周小云很少来练手风琴了,一放学就不见人影。

等过了几日还是如此,他忍不住趁下课找周小云问话:“周小云,你这一阵在忙什么,怎么不来我那练琴了呢?”

周小云一见方文超朝自己招手心里就有数他会问什么,连忙解释:“方老师,我们正在盖瓦房呢。我天天想早点回家替家里帮帮忙,所以就没去您那练琴。我保证以后把缺的练习时间都补上。”

方文超恍然大悟,点头赞许:“原来是这样,你回家帮父母做点事情也是应该的。等不忙了再来练琴吧。不过,这乐器可不能老是练练停停,这样练了也没什么结果的。”

周小云感激的看向方文超。

这是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遇到的第一个对自己这么好的人,他和自己非亲非故不过是老师而已,可是这一年多来对她的关心历历在目,已成为周小云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她真心的说:“谢谢您,方老师!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还有什么能比孩子充满信任和爱戴的眼神更能让老师舒心呢?

方文超笑着和周小云挥别。

周小云一路小跑着回了家,听见后面有人叫她,回头一看是同班的孙敏。

孙敏是班级里个头最矮的一个女生外号小不点,她比起吴梅还矮了一点,平时和周小云玩的挺好。她的爸爸是一个瓦匠,现在正在周小云家做活。

孙敏想和周小云一起走,远远的见到周小云的身影就喊住了她。

周小云邀请孙敏到自己家吃饭:“小不点,”这个昵称谁都爱喊:“你到我家吃午饭吧,反正你爸也在那呢!”

孙敏最爱和周小云一起玩,一听很高兴的答应了。两人一路上有说有笑的走到了周小云家。

房子已经盖到了半人高了,几个人都正在忙碌着。孙敏眼尖的看见自己爸爸在砌墙,大声地喊起来:“爸爸!”

孙敏的爸爸孙成武听到女儿声音有些意外:“敏敏你怎么不回家到这儿来了?”孙敏张口结舌不知说什么。

周小云笑着为孙敏解围:“孙叔,是我喊她到我家来吃午饭的。”

孙敏感激的看了周小云一眼。

孙成武听后不好再说女儿什么,挥挥手示意她自己去一边玩。

中午一起在厨房里吃饭,人多坐着桌子有些拥挤。孙成武有些不好意思的对赵玉珍说:“今天我家敏敏来给你们添麻烦了。”

赵玉珍满面带笑:“瞧你见外的,孙敏和我们家大丫是同班同学一直玩的很好,她来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孙成武本来怕孩子来吃午饭主家会有意见,这时见赵玉珍这么说脸上好看了许多:“我们家敏敏可是经常提起你家大丫呢,成绩这么好是班长去县里比赛得了一等奖可真是了不得。这些天在你家做事我经常看见大丫帮你做家务,这孩子可真能干!”

听别人夸自己的孩子是母亲最大的骄傲,赵玉珍的话匣子又打开了:“孙家兄弟,你这话可说我心坎里去了。按说当妈妈的不该这么夸自己孩子,可我们家大丫真正是个懂事乖巧听话贴心的。这一阵天天回来帮着烧水做饭,现在家里衣服都是她洗的呢。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

说到最后,赵玉珍神色黯然。

有时看着小小的周小云像个大人似的忙东忙西什么事情都做,她心里既高兴又安慰又有说不出的难过,这样的家庭使得孩子早熟能干,其实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像个小公主的被宠爱着呢?

远的不说,就拿老大家的小霞来说吧。比自家大丫还大三岁,在家里就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了。天天穿的漂漂亮亮的打扮的像朵小花似的,可是大丫呢,除了上次去比赛买了回好衣服,平时尽穿着小霞的旧衣服。

想到这儿,赵玉珍心里一阵酸楚。

周小云敏感的察觉到赵玉珍心中的想法,心里一阵暖流。若说重生后她最大的变化,就是和父母之间的感情深厚了许多。

以前她总怨怼贫穷的父母没给自己好的童年,怨怼父母对自己的关注不够,怨怼父母不会挣钱自己没过什么好日子,以致成年后和父母越发疏远,连带的和兄妹感情都很淡。

自她回到了六岁后这两年多来,她用一个成年人的目光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父母,她才发现父母爱每一个孩子也包括她。

周国强最偏爱她对她说话最和蔼对周小云提出的要求很少拒绝过,赵玉珍人前人后都以她为傲。

周小云心底那个最深的结悄然而解。

原来,父母都是这么爱她。

孙成武安慰了赵玉珍几句:“孩子这样应该高兴才是,咱们都是农村人,女孩子泼辣能干点上的厅堂下的厨房最好,又不是娇滴滴的城里小大姐。我看得叫我家敏敏向你家大丫多学学。”

赵玉珍忙不迭的夸奖了孙敏几句。

大人互相恭维,周小云和孙敏自得其乐在桌角边吃边聊。

打这以后,孙敏也成了周家饭桌上的常客。

第六十八章 周家盖瓦房(三)

这天,城里的周国民回家来了。

周国强把大哥周国富喊了来,中午弟兄三人好好的喝了一顿。瓦匠们吃完饭后都去做事了,剩弟兄三个还在喝酒聊天。

周国强喝了大概半斤酒有些酒意上涌:“国民,你天天不都得上班吗?今天怎么有空回来了。”

周国民吃菜比起哥哥来斯文了不少,他没有解释只是笑了笑。

周国富敏感的察觉到周国民似乎有话要和周国强说,他借口要上厕所出去了。

等屋内就剩周国民和周国强弟兄两人时,周国民从口袋里掏出三百钱对周国强说:“二哥,我今天抽空回来给你送三百块钱来。你盖房子肯定到处用钱,这钱你拿着,不够你再和我说。”

周国强一惊,忙推辞:“国民,你这钱二哥不能要。我这有钱,你快把钱拿回去。”

周国民硬把钱塞到了周国强手里:“二哥,你放心,这钱我和明丽商量过了,算我们借给你的。等你以后宽裕了你再还我们不迟。自家兄弟,别在这客气了。盖房子是一辈子的大事,你家里这么多孩子经济一直不宽裕,我们也都盼着你早点把房子盖起来。我估摸着你料子都备齐了,就怕你给人家工钱不一定够,正好邮局这月发了奖金,我就和明丽商量一下把这钱先拿回来给你用。”

周国强鼻子有些发酸,他不再拒绝把钱装进了口袋里:“国民,谢谢你了。说实话,我和你二嫂算来算去确实还差点钱,本来想着工钱先欠一部分以后有钱了再慢慢还上。现在你既然话说到这份上,我也就不死撑这个面子了。你的情二哥领下了,等明年我一定把钱还你…”

周国民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再说下去:“一家人说两家话干嘛,来来来,咱们继续喝酒。”

吃完午饭后周国民说邮局还有事就走了,周国强悄悄的把弟弟送来三百块钱的事告诉了赵玉珍。

赵玉珍又惊又喜:“他爸,这钱来的可太及时了。”

周国强笑着说:“是啊,我们正发愁这工钱差一部分怎么办呢?有这三百加上家里的钱估计差不多了,这钱简直是及时雨。还是亲生兄弟好啊!”

赵玉珍听了这话有些不自在,想起上一阵和周国强为了赵刚结婚出礼钱的事情闹矛盾。这时再听这话,哪能不多心。

不过,她自有方法应对:“他爸,老三家志远明年过六周岁生日吧,我们到时买点东西给孩子不就把这人情还上了。以后,老大老三家还有孩子姑姑家办事咱们都出二十块钱礼,毕竟现在比上二年的光景可强多了。”

几句话说的周国强很舒心,和赵玉珍出去帮忙做事都特别有精神。

眼看着房子越盖越高,很快就能上梁了。

木料早请周国富刨好了,把树皮一去用刨子刨的光滑点就能用了。选了个吉利些的日子正式的上房梁,这房子基本就完工大半了。

挂梁这一天,老三一家从城里回来了,很久没回家的小宝见了家里的新房子喜的到处乱跑。

周芳一家来时放了一挂长长的鞭,还买了一大块被面和一床被子。这是农村挂梁时的习俗,嫁出门的姑娘要买些东西回来的。当然不用真正挂在房梁上,可是确实要买好挂起来的被面床单被子毯子之类的东西。

老大一家当然也必不可少,再加上赵玉珍的两个姐姐和弟弟,还有做事的瓦匠们,这一天整整摆了两桌。

挂完梁后,房顶很快上了起来。

周国强和赵玉珍在家里商量着屋内地面怎么办,若就是泥土地和房子未免不映衬,可铺上水泥地平又多一笔开销。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决定花这个钱。别的不说,以后下雨天在家里也不发愁了,水泥地干干的走上面多舒服。现在省这个钱以后也是迟早要铺的。

瓦房正屋三间向南,拐角向东多拖出一间厨房一间杂物间一间卧室,算起来共六间屋子。

正中的一间是堂屋相当于后来的客厅,东头房是周国强夫妻两的卧室,西头的房间留给大宝和小宝兄弟俩。

周小云现在逐渐大了,不能再和哥哥弟弟住一间单独住在新盖的小房间里。

这个房间紧挨着厨房中间是个小堂屋留着放些杂物,里面有个不大的卧室,可是周小云已经十分满足了。

总算有自己的私人房间了,以后做什么事情方便多了。

等一切完备就绪整理收拾完毕以及是第二年春天了,屋里也没什么好装潢的,就是用白石灰刷刷墙,再铺了水泥地平。也没打什么新家具,把家里以前的家具搬进来就能住了。

不过,住上属于自己家的瓦房,不要说周国强和赵玉珍了,就是大宝小宝也都乐呵呵的。更别提有了自己房间的周小云了。

第六十九章 布置香闺(一)

周小云的小房间大概有十平米左右,里面放了一张床靠墙放了张小书桌。

屋子里装了一个六十瓦的灯泡,可比原来亮堂多了。

周小云打量着自己的小房间说不出的喜欢,虽说简陋了些可毕竟是她的地盘了。怎么收拾一下呢?

周小云为此煞费苦心。

先是磨着父亲周国强把自己房间的墙多刷了一遍显得更白净,然后积极要求母亲赵玉珍给自己的床上添了顶帐子。有了淡蓝色的帐子后,立马显得房间温馨了不少。

周小云常待在床上看书,透过蓝色的帐眼儿往外看特别惬意,其中自成一小天地。

周小云发挥自己特长,托三叔给自己带来些宣纸,用正楷字写了一篇古诗贴在了墙上。其实若来首“陋室铭”更有意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清。”瞧这几句多应景,简直是为自己的房间量身定做。

可惜现在年龄太小了些,周小云不敢把这首初中课本才会出现的诗写出来,只好选了首最简单的“春晓”。

她练了近一年多的毛笔字初露功底,标准的正楷字又有些秀气,和方文超的不能比,但是也绝对能见人了。这时整齐的写在雪白的宣纸上最后署个名“周小云八岁书”,怎么看怎么漂亮。

墙上贴了毛笔字后,周小云琢磨着给另一边墙上再来幅画。

过年时集市卖的年画挺好看可是贴在孩子的房间里有些不适合,若是贴个明星就像“四大天王”之类的好像自己还没到追星的年龄。干脆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