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丫也有点舍不得哥哥姐姐,不过她比小宝好多了,不一会儿就把这个问题抛在了脑后开开心心的准备到大伯家去睡觉。

既然要租房子地点当然就得选的近一些,英明中学和启明中学中间有一条街,那条街上有好多小饭店小餐馆小商店理发店服装店音像店什么的应有尽有,周小云最爱去的新华书店也在那条街上。那条街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上海街”,估计是想沾沾大城市的光。

上海街上当然也有许多民房出租,周国强带着周小云和大宝两人跑了大半天总算看好了一处。

这户人家在外地打工很少回来,只留下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在家里看家,那个老头姓曾,还挺和蔼客气。

房子是自家盖的楼房,老人住楼下,楼上有两件卧室和一间洗手间外加一个小厨房,地方不是很大可胜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卧室里都有床和简单的衣橱,只要带被褥枕头衣服就能入住。

最好的是楼梯处有门把楼上楼下隔开,从里面可以反锁上。

周小云对环境还算满意,大宝当然更提不出什么建议来连连点头说好。

周国强和曾爷爷商定暂时先租三个月,以后若想续租就再付钱。

周国强把三个月的租金都付完后,趁着星期天用三轮车把家里被褥带了两套来,赵玉珍当然也跟着来了,手里拎着一个包裹,里面是周小云和大宝的衣服。

小宝二丫也非要跟来凑热闹不可。

就这么着,一家人浩浩荡荡的坐上三轮车直奔上海街。

赵玉珍打量了房子后也挺满意,离大宝和周小云的学校最多几分钟不行路程,两人以后上学不骑车都行。而且房子挺干净,只要稍微打扫一下就行。

等把床铺都铺好后,再把衣服都放进衣橱里。

周小云把地扫一遍,指挥大宝用拖把把地拖上一遍,小宝和二丫拿了抹布到处擦,兄妹四人不一会儿把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

赵玉珍和周国强自然有别的重要的事情,他俩在厨房里捣鼓了半天,把厨房收拾的发亮。

周国强又到楼下不远处充煤气的地方给充了满满一罐煤气,还买了一个小小的电热锅外加新的茶壶两个水瓶来。

赵玉珍则带着孩子们到商店去买了些日常用品。牙刷牙膏茶杯毛巾脸盆脚盆雪花膏梳子样样都买齐了个个手里都拿满了才回来。

东西安置好后,周国强带上一家老小下了馆子。

坐在饭馆里,几个孩子叽叽喳喳的讨论要吃些什么。

周国强不知怎么的想起了几年前带着周小云来城里吃饭的情景,现在想到周小云只点一份炒土豆丝的样子心里有些酸酸的。

周国强笑着说道:“想吃什么就说,爱吃什么今天咱们就吃什么。”

终于有一天可以挺直腰杆说出了这句话,周国强觉得这简直就是做父亲最大的幸福与快乐。有什么比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更让父母开心的事情呢?

大宝嚷着要吃牛肉,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牛肉迷,最爱吃牛肉。

小宝早被训练的不挑食了,什么都吃。

二丫嘻嘻笑着要吃虾,周国强大方的点了一盘。

再加上一份红烧肉,一个炒蚕豆,这顿饭可真是没少花钱。

可见了孩子们吃的挺开心的,周国强觉得这钱花的真值。

赵玉珍见周国强付钱也跟着去看了看,心疼的说道:“你也真是的,孩子说吃牛肉你就买牛肉说吃虾你就买虾,这菜多贵啊!这一顿饭的钱都够咱们在家吃几天的了。”

周国强笑道:“孩子们喜欢就行。”

赵玉珍又嘀咕了几句,大意是昨天和今天可是花了不少钱,又是付房租又是买东西又是出来吃饭的。

周国强早知道赵玉珍的个性,他也不是舍不得,不过肯定是要唠叨两句心里才舒服的,随她说两句就得了。

店老板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客气的递了根烟给周国强抽。

周国强点上烟,很自然的打听起了城里的猪肉价格。这做生意做惯了到哪儿都放不下。

第一百八十五章 租房(二)

店老板和周国强诉起苦来,说现在的猪肉怎么怎么贵有时去菜市场迟了还买不到好肉。

周国强起了拉拢生意的念头,提出自己就是做猪肉生意的可以提供送货上门服务,需要什么就打个电话半小时左右就能送到。价格还保证低廉优惠。

店老板来了兴致,把周国强家里的电话号码要了下来,直说以后有需要就打电话给他。

这家饭店第二天就试着打了电话过来。

周国强立刻放下手头的事情就将人家需要的猪头猪蹄猪腰猪大肠递了来。

当场过程价格实在,赢得了老板的好感,成了周国强的长期顾客。并且还介绍了不少别家的饭店给周国强。

周国强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在无意中开辟了一条新的财源,这三轮车开的越发起劲了。

这时以后的事情暂且不提,现在来说说周国强一家人吃完午饭以后的事情。

吩咐周小云大宝带着小宝二丫就在房子里待会儿,周国强和赵玉珍到了老三家去。

这不管怎么样总得要说上一声。

到的时候周国民和宋明丽正好都在家,见大忙人周国强夫妇居然来了都很惊讶。

奶奶连忙问道:“你们俩吃了午饭没有,厨房那儿还有些吃剩的我给你们热一热吧!”

赵玉珍连说不用已经在外面吃过了。

宋明丽嗔怪道:“二哥二嫂,这可就是你们的不对了,怎么来城里一趟都不到我们家来吃饭呢?太见外了。”

周国强笑道:“我们今天到城里可不是专程来吃饭的,主要是有些事要办。”

周国民听出了话里有话语意似乎还未完,问道:“二哥你就别卖关子了,有什么事你就直说呗!”

周国强和赵玉珍对视一眼,最后还是赵玉珍委婉的把租房给孩子们住的事情说了一遍。

最先发表意见的就是奶奶:“你们俩也真是的,干嘛还花那个冤枉钱?让孩子们到这儿住不就成了,让大丫和我睡,大宝和远远睡。不过就是几个月的事情挤挤就得了。”

宋明丽看了奶奶一眼,面上却是笑道:“是啊,二哥二嫂,你们可不拿我们当兄弟看了。这点小事怎么还用的着出去租房子住呢?赶快退了房让孩子们明天就到我们家来住。”

周国民连声附和。

赵玉珍自然不能答应,客气的推辞了一番:“咱房钱都已经付了,就是想退也退不了。本来我们也考虑过孩子们就在你们家里挤一挤的,可是国强说的也对,这一日三餐晚上住宿太麻烦你们了。再者,你们家里的地方也就这么大,孩子们住进来你们就太挤了。现在我们在上海街上租的房子离两所中学都很近,孩子们上学放学都方便多了。大宝从下星期要上晚自习,正好也方便。”

周国强也补上一句:“我俩今天已经把孩子们的房间收拾好了,现在他们兄妹四个都在里面待着呢。一共两个房间,大宝和大丫一人一个,还带厨房和卫生间,条件还不错。不会委屈了孩子的。”

人家两口都这么说了,周国民和宋明丽自然无话可说。

奶奶担心起来:“这孩子们以后吃饭可怎么办哪,要么每天都过来吃饭吧!有什么需要洗的衣服让他俩带过来给我洗。”

慈爱的奶奶啊!

这个问题周国强和赵玉珍在吃午饭时就和周小云大宝商量过了。

赵玉珍心疼孩子自然让孩子们每天准时准点到老三家报到,她的理由挺充分:“反正每天这饭都是孩子奶奶做的,也没要宋明丽动一下手。就是天天去吃她也不好说什么。”

周国强却持反对意见:“话是这么说,可是那毕竟是老三夫妻俩的家。咱们孩子都打扰了一年了,大宝这都去了两年了,总不能一直这样吃下去。短时间内没什么,可时间太长了人家肯定会嫌麻烦。这亲兄弟结了婚有了各自的孩子那也是两家人,做事可得注意分寸。等人家说出话来那可就迟了。我看还是咱们自觉些别去吃饭了。这条街上小饭馆多的是,让孩子们去吃,大丫也会做饭,有时间自己做些也成啊!”

周小云也挺赞成周国强的想法,大宝对这个不敏感,反正只要有饭给他吃在哪儿他都是无所谓的。

赵玉珍被说服了,虽然还在心疼以后多出的一笔生活费但是意见总算一致。

如今不出所料的奶奶提起了这个问题。

周国强这时出面了:“妈,你就别担心这问题了,大丫从七八岁就开始就会做饭了。以后就她和大宝两人,自己做饭吃或者就在饭馆吃点都成,衣服可以带回来让赵玉珍洗,就不麻烦您老人家了。”

奶奶不出声了,心里挺为孩子心疼。

才多大点的孩子啊,就要自己住自己做饭的,这哪有时间好好学习啊!

奶奶那点心思都摆在脸上了,等周国强夫妻走了之后,宋明丽劝奶奶:“妈,你也别再这心疼了,我觉得二哥说的挺有道理。大宝十五岁了,大丫也十二岁了,都是大姑娘小伙子了,学着照顾自己是件好事,以后考上高中大学了还不得如此嘛,提早适应也好。”

奶奶这才稍微释怀,不过,她心里却想到:老二夫妻俩肯定是顾虑宋明丽的想法根本不好意思让孩子住过来在这儿吃饭的吧!

这亲兄弟相处还得注意尺寸啊!

奶奶心中有些悲凉起来,忽然想起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从小相亲相爱的情景来。

这人一长大了,为什么就开始多了这么多思量和顾忌呢?

周国民心里也有点想法,和宋明丽说起的时候深深的叹了口气:“二哥家盖楼房咱可是一点力都没出,就连孩子都没让咱们帮着照应。这该让人说出话来了。大哥大嫂在家不一定怎么说咱们俩呢?”

宋明丽可不以为然:“我倒觉得目前为止二哥二嫂就数今天的事情做的最漂亮。什么叫自动自觉什么叫为人处事,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俩要是二话不说把两个孩子塞咱们家里来,那咱们家的日子还不过的乱了套了。若孩子真的住家里出了什么事不得咱们担责任啊。再说了,咱家就这么大点的地方住不下是事实。挤挤说的容易,可真住起来肯定很麻烦啰嗦,到时和二哥他们再闹出点不愉快可就不值得了。现在挺好!”

周国民想想也是的,没再说什么,只是又深深的叹了口气。

都长大了,都各自有各自的家了。

曾经那么亲的兄弟现在也都要先为自己考虑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 新的生活

自此,周小云和哥哥大宝过起了崭新的生活。

早晨,周小云总是习惯的六点钟起床。以往从家道学校得骑上大半个小时的自行车每天都得早起,现在都早起成习惯了想赖床都不成。

正好利用早起的时间起来背书背单词,效果还挺好。

大宝倒是想睡懒觉,可惜周小云起来就敲门也喊他起床。

大宝赖床赖不了五分钟就得被妹妹坚持不懈的敲门声给硬生生的从床上拉起来,这声音穿脑任谁也受不了。

起来后穿衣洗漱然后和周小云一起背英语单词背课文背政治。

再然后两人去楼下小饭店吃顿早饭,想吃肉包子稀饭也有,想吃油条烧饼也有,还有肉丝馄饨饺子种类繁多。

花上两三块钱兄妹俩就能吃的挺饱。油条才两毛一根又大又香,包子才三毛钱一个肉馅还挺多。哪里还用去费事做什么早饭啊!

中午嘛,周小云会用小电饭锅做上些米饭,兄妹俩每天坐上一个菜一个汤就够吃的了。

大宝吃菜不大讲究样数但是一定要份量足,周小云做菜时总是满满的一大碗。有时中午吃不完就晚上接着吃。

大宝开始上晚自习了,每天吃完饭后就要到班级去一直到八点多才能回来。

周小云一个人收拾完坐下来安静的写作业发现效率提高了很多。

想想平时兄妹四个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哪里像在写作业简直就是热闹的菜市场,做作业哪有不分神的时候。现在一个人写作业比平时要节省了一半时间。

多出的时间刚好再看看书什么的,除了课本周小云还从街上的租书店租了些书回来看。

中国的四大名著啦,世界名著《乱世佳人》、《简爱》啦,还有什么《朱自清散文》《鲁迅文集》之类的,周小云越来越着迷于书的世界。

她个人挺喜欢三毛和席慕容,最爱的就是张爱玲。反而是罗兰觉得挺一般的,不知为什么和前三者并列为台湾四大才女。

三毛的游记属撒哈拉那一段最为精彩,尤其是她与荷西的爱情让周小云叹息不已。

席慕容的笔触细腻,写诗问散文都是那么优雅,就像一汪清泉流淌,让人看了之后心情舒畅好久。

最让人揪心的就是张爱玲的散文小说了,散文手笔不凡让人有月咂摸越有味的感觉,小说则令人看了伤感哀恸。

周小云忽然对作家兴起了无限的向往。

她从商店里买了本厚厚的漂亮的硬面笔记本,用手开始写些随感之类的文章。

类似于日记可又不能说是真正的日记,反正兴之所至想写什么写什么。

本来作文就挺好的周小云在作文上更是大放异彩,连孔老师都开始把周小云的作文当做范文在作文课上全班面前有感情的诵读一遍赞不绝口。

周小云朦朦胧胧开始生出了一个想法,自己也能写些文章投到杂志社吗?像那种专门面向学生的杂志不都是登载着学生们的文章吗?

干脆自己也写几篇投稿试试。

这当然不好意思告诉别人,就连大宝都不知道这事。

周小云从《中学生》之类的杂志上抄了几个地址,一稿多投也是允许的,这家不中那家说不准就中了呢?

周小云一手极其漂亮的钢笔字派上了用场,工工整整的把文章抄在稿纸上抄了四遍,好在只是短篇的散文只有几百字。

若是长些可就有点受不了了,光是抄稿子也累的要命啊!

然后装进挂号信里写上地址寄出去,这一切当然都是偷偷的进行着。

大宝见妹妹整日神神秘秘的有些奇怪,常常在晚上回来时不敲门就进周小云房间里来看看。

周小云算好了时问早把东西都收进桌予里了,哪可能大宝发现什么呢?

不过,周小云还是严厉警告,大宝一声:“哥哥,你以后进我房间可不可以先敲门等我开门你再进来啊?这样闯进来也太没有礼貌了。”

大宝不以为然的说道:“我们以前在家里不都是这样。”连门都没有都是门帘,一掀人就进来了哪有敲门这一说。

周小云被堵的一顿,但是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大宝总算是想起来现在妹妹逐渐长大了是个小姑娘的事实,点头答应了。

宋明丽和周国民来了一趟,看周小云和大宝两人住的还算不错就回家和奶奶形容了一遍:“妈,你就放心吧!大丫和大宝两人住在那儿挺好的,井井有条比大人都要强些。早饭时在饭店吃的,午饭晚饭大丫动手做。现在学习任务不是很忙碌时间挺充足的。”

奶奶非让宋明丽带自己过去看了一趟,见周小云和大宝正如宋明丽所说的过的挺好总算放下心来。

不过,打奶奶来过摸着路以后,总趁着中午吃完午饭过来要替周小云洗衣服。

周小云哭笑不得,连忙抢过奶奶手里的盆,那里面放了两双昨晚换下的袜子还有内裤之类的。至于大件的衣服都是星期天回家了才洗上一次。

“奶奶,这个放那儿我自己洗就成了,您千万不要动手。让我自己来就好,我可是八岁就会洗衣服了。”

周小云好说歹说总算劝了奶奶放下盆,不过,奶奶闲不住的又去拿扫帚要帮着扫地。

不让扫地,那好,再拿抹布去抹桌子,再不然就是收拾厨房,方正奶奶总能找到事情做。

周小云觉得有奶奶真好,这份关爱简直暖到了心里。

大宝最近成绩有所进步,回家告诉周小云小测验考了全班第九名。神气活现的样子让周小云不表扬两句都不行。

嗯,看来当初的考虑是对的,大宝节省下了来回骑车的时间多学习,似乎挺有效果的。

至于周小云嘛,学习一向用功从未差过,现在也看不出是否进步来。

不过,精力足了很多是真的。

中午也有时间睡睡觉休息休息了,不像在三婶家想睡觉都不大好意思。

更何况没了小宝和二丫的打扰晚上的时间基本全归周小云自己支配,别提耳根多清净多舒服了。

不过,星期天回家的时候周小云可没忘了督促两人一星期来的功课。

小宝接受了姐姐赋予的任务,开始每晚带二丫一起写作业看书。

第一百八十七章 地界风波

周芳骑车到了二哥周国强家,看旧房拆了已经开始在打地基了不由得惊讶起来:“二哥二嫂,我刚听说你们要盖楼房想着抽空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这过来一看你们都开始动工了啊!速度可真不慢!”

周国强开着三轮车正要出去,见妹妹来了把车停了下来和妹妹聊了起来。

周芳向来和周国强感情最好,开门见山的说道:“二哥,你看你们盖房子差钱么?若是不够就跟我说,多了我没有可是三千五千的只管说别客气。”

周国强心里一阵感动,想着还是妹妹好啊,老大和老三好听话说了一通却没有一个说这话的:“没关系,我和你二嫂攒了几年了,估计手里的钱盖楼房应该足够。谢谢你的关心了,若是缺着了我一定和你说。”

周芳嗔怪的说道:“二哥,你这说的是哪门子的客气话。咱们可是嫡亲的兄妹,我不关心你关心谁啊!这兄妹四个就你第一个盖起了楼房,可是给咱周家大大的长脸了呢!”

这话算是说道了周国强的心坎里去了,他激动的说:“我也是这么想的,你看村里不过就三四户人家盖楼房的,咱这楼房盖起来可也算的上村里光景比较好的人家了。我就是想让村里人看看我周国强也是好样的,前些年穷的孩子念书都快供不起了哪里能想到我也有这样一天呢?说来说去,都要感谢你当时借了钱给我买三轮车啊!”

周芳想起了几年前二哥周国强局促不安的向自己借钱的事情,不由得笑了出来。

赵玉珍知道周芳的来意后感动的不得了,这锦上添花的事情人人爱做可雪中送炭的人就少之又少了,还是周芳最厚道啊!

这一份心意不领也要领下了。

周芳婉言谢绝了周国强夫妇留她吃饭的美意,直说家里还有两个孩子等着她回家做饭就回去了。

两口子在背地里唏嘘了半天。

这关键时候就能看出人心啊!

当然,其他两个兄弟也算不错了。周国富二话没说把自己家的小宝和二丫接过去了,体谅自己夫妻俩忙的没时间照顾孩子不仅供睡还供吃喝省了自己不少事情。

老三夫妻俩没事总去看看大宝和大丫,也算是不错的了。

赵玉珍的弟弟赵刚担负起了拖砖头拖水泥拖钢筋等等之类的事情,只收了本钱让周国强省了不少钱。

周国强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常硬塞些运费给赵刚。这帮着拖货一分钱不赚也就罢了还帮着抬上抬下的,叫周国强心里挺感动。

赵刚自然死活不肯要,还要说:“二哥二姐,你们别这么客气。我别的大忙帮不上,也只能为你们做这些了。若是你们钱不够就跟我说,我替你们垫点料子钱还是有的。”

这话说得夫妻俩心里热乎乎的,只好经常留下赵刚下来吃午饭。

盖楼房总要人照应些,夫妻俩只好轮流在家守着,实在没人看着就跟隔壁沈华凤说上一声请她过来照应一下。

沈华凤笑的比自己家盖楼都开心连声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