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上一章:第 20 章
  •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下一章:第 22 章

勉强吃了三四个饺子,严谨父亲扔下筷子站起来,对老伴儿和女儿女婿说:“谁也不许为他说话,更不许给任何人打电话。这混账总是自作聪明,他不是总喜欢打擦边球嘛,让他吃一回苦头也好。”

那个时候,无论是严谨家人还是严谨自己,都以为被拘传的原因,来自严谨生意上的纰漏,谁也没有料到,两天后,严家接到的通知却是:作为“12·29特大杀人碎尸案”的重要嫌疑人,严谨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一段感情

若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琐碎

没有经历过现实的磨难

没有被磨光爱情原本的样子

第52章

爱,就停在它最美好最纯粹的那一刻

自己爱过的美好的那个人

从来都没有变过

比起世间太多被时间和现实摧毁的感情

这样也不算太差

第*章13最后的告别

即使走进刑侦队的询问室,严谨也没有弄明白他被拘传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两位便衣对他十分客气,可是守口如瓶,无论严谨如何逼问,他们的回答只有一个:快到了,到了你就知道了。害得严谨把自己最近一年多的行踪仔仔细细回想了一遍,自觉并没有做过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除非是多年前和俄罗斯做边贸生意时,基于某些原因,不得不铤而走险踩在法律边缘上做的那些事被人咬出来了。

他坐在询问室里,开始没有人理他。后来有个穿制服的干警进来,给他送了一杯茶。严谨怒气冲冲地诘问:“怎么回事?有没有个能说话的,告诉我到底什么事?”

那干警让他少安毋躁,说大家都在开会,等会议结束了,自会有人来见他。

严谨又等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听到门锁打开的声音。他一回头,就看见两个警察推门进来,其中一位个子不高肤色极深,正是前几天见过的那位刑警——赵庭辉。

严谨心头顿时一松,明白今天的拘传和早年做过的那些事没有关系。此刻他的耐心已被磨到尽头,可态度还保持着虚伪的诚恳:“你们还想了解刘伟什么情况,尽管跟我说呀,我特愿意配合你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是我尽一个公民义务的光荣时刻。可你们也太不够意思了吧,大年二十三,当着我父母的面,居然弄一张《拘传证》来?你们也不想想,要是惊着老人家怎么办?”

赵庭辉慢腾腾绕过他面前的桌子,在椅子上坐下来,然后开口:“请你来,并不是为了刘伟。”

“不是因为刘伟?那我就不明白了,你们找我干什么?”

“我们为什么找你,你心里应该很明白吧?”

“对不起,我真不明白。这辈子我就没干过违法的事儿,树叶儿掉下来都怕砸了头,老实巴交一守法良民。”

“你会明白的。”赵庭辉面对面审视着他的脸,嘴角虽挂着一丝笑意,可是目光灼灼,看得人后背冒汗,“我们会让你明白的。”

诚如赵庭辉所言,严谨的确明白了,只不过他的明白,发生在三个小时之后。

在那间没有窗户的房间里,当他察觉警方绕着圈儿反复套问他在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夜晚的行踪,反复追问他何时、何地、和谁在一起、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时,他终于意识到,原来警方认为,他和湛羽被杀案有关。

意识到这一点,他的第一感觉不是愤怒,而是可笑。他问赵庭辉:“赵警官,你们是怎么把我跟这个案子连起来的?就因为我说过刘伟有杀人嫌疑吗?”

赵庭辉默不作声地看了他半晌,然后取出一个小塑料袋,示意旁边的年轻警察,拿到严谨跟前去,让他好好看一看。

塑料袋里封存着一个银黑色的金属物件,四厘米见方,表面镌刻着橄榄枝的花纹,还有“都彭”的醒目标志。

严谨惊得呆住了。这个东西他太熟悉了,就是他在去年二月十四日生日那天,在酒店丢失的那个打火机。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将近一年之后,竟会在警察手里看到它。火机的底部,有三个模糊的字母:M-a-y,像是被人用指甲或者其他尖锐物体划出来的。可以确认它正是他当初遍寻不着的那只打火机,如假包换。

他抬起头:“你们从哪儿找到它的?”

赵庭辉没有回答问题,而是反问他:“认识它吗?”

“认识。”严谨回答得坦荡,“一个朋友留给我的遗物,去年年初不小心弄丢了。可是,它怎么会落到你们手里?”

赵庭辉示意年轻警察收回打火机,然后说:“这个我倒可以告诉你。是我们在抛尸现场的死者遗物里发现的。”

“什么?”严谨像听到一声惊雷,“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赵庭辉笑了笑。今天的审讯中,他第一次露出笑容:“为什么你会觉得不可能呢?”

从知道湛羽出事,严谨就一直认定,他的死,与刘伟有很大的关系。

按照刘伟以前的做事风格,此番就算不涉及女人,他想干掉湛羽的念头肯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从湛羽仗着严谨的庇护,在酒吧街日渐嚣张,不再把他放在眼里的时候,他大概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打算。而湛羽的被害,应该发生在平安夜离开自己的住处之后。所以这些日子,他安排了人一直在寻找刘伟的下落。

但在公安机关的调查材料中,此案的犯罪嫌疑人及其犯罪动机却有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版本。

由于没有找到湛羽的手机,警察对犯罪嫌疑人的排查,首先是从湛羽常用的手机号码通话记录开始的。他在被害前半个月通话记录里的每一个号码,都被一一调查,可是并未有太大收获,因为那些号码大都是他的同学。最终一个北京市的固定电话号码引起警方的关注,因为它来自一个特别的酒吧,一个同性酒吧,酒吧的名字更加特别,叫作“别告诉妈妈”。顺藤摸瓜查下去,湛羽在色情酒吧从事特殊行业的事实一下子暴露在警方面前。这个事实如此令人震惊,完全颠覆了由父母、师长和同学描述的那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形象。

至于那个在死者衣物中发现的打火机,警方走访这家酒吧时,被多人指认是湛羽的随身之物,湛羽生前经常对人提起,打火机是严谨第一次见面时送他的信物。有严谨的名字罩着,很多人有所忌惮不敢对他太过分,因此这个打火机便成了他在酒吧街的护身符。就这样,打火机的原主人严谨进入公安机关的视线,成为重点嫌疑人之一。

发觉警察拘传的真正目的之后,严谨不肯再回答任何问题,被逼问急了,他会问:“我有沉默的权利吗?有吗?”

就这样整整僵持了七十二个小时。专案组几个人实施车轮战术,轮番讯问也被拖得疲惫不堪,更别提三天三夜无眠无休的严谨,到了最后,即使他是铁打的意志,也濒临崩溃的边缘。

对一般的案子来说,审到这种地步时就应该暂时放人了。但对“12·29”专案组来说,鉴于案情重大,证据又相对齐全,即使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为零,也绝对不能让他回去。于是申请刑事拘留便成了必然之事。

最终在《刑事拘留证》上签字的时候,严谨依然不敢相信,不相信这种只会出现在影视剧中的狗血情节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怀疑过去七十二小时的经历只是场不近情理的荒唐噩梦,是老天看他过得太舒服才跟他开的一个黑色玩笑。但是寻常的噩梦,只要他睁开眼睛就能醒来,这场噩梦,则不知要持续多久。

严谨并不知道,自“12·29”专案组成立,虽然时间不长,但根据侦查调查的结果和一应证人的证言,专案组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证据。最关键的几条对他十分不利:第一,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夜晚,公寓的保安及对门的邻居都亲眼看见,湛羽进入严谨的家;第二,对门、楼下的邻居均可以证实,当晚严谨家里似乎发生过激烈的冲突,并有疑似挣扎、打斗和家具翻倒的动静;第三,根据对被害人遗体的技术勘验,推断死者湛羽的被害时间为十二月二十四日至十二月二十五日之间,而湛羽自二十四日当晚进入严谨家之后,再也没有在别处出现过,直到十二月二十九日,拾荒人发现尸体碎块。关于第三点,警察还调出严谨所住小区当晚的监控录像,的确可以看到湛羽进入小区的镜头,却找不到他离开小区的画面,这是一个最关键的证据。至于作案动机,通过一系列对严谨社会关系的调查,很多人可以证明,他与被害人长期保持不正当关系,最近因被害人从事非法色情生意,两人关系急剧恶化,因此不排除因情杀人的可能。

侦查机关的证据看上去确凿充分,并且证据链相对完整,逻辑严密,严谨实际上已经陷入了百口莫辩的境地。

对于看守所,严谨并不陌生。十几岁时因打架斗殴,已经几进几出。但那时他走进看守所铁门时,心里是笃定的,因为他知道很快,最多在这里待一个晚上,就会有人出面把他“捞”出去。但是这一回事涉杀人嫌疑,他心里十分清楚,除非他父亲亲自出面,否则取保候审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他被连夜送进看守所,跟着押送的专案组警察跨过警戒线,按照程序脱光衣服,体检、留指纹,再重新穿上衬衣、外套、裤子和袜子,跟着看守所的警察走向光线阴暗的深处。

此刻的他,与方才站在警戒线之后的他,已不再相同:牛仔裤上的拉锁被扯掉,外套上的铜纽扣一个不剩,原来钉扣子的地方,现在是一个个小小的黑洞,皮靴被没收了,因为里面有钢板,而按照看守所的规定,嫌疑人所有的衣物上都不允许有铁制的物体存在。他就这样披着外套,要害部位洞开,光脚踏在冰凉的水泥地上,跟着警察穿过好几道铁门,最终站在了最后一道铁门外面。而铁门里面,就是他在看守所的第一站,刑拘组的监室。从这里,他从有名有姓的公民严谨,变成了0382号。

那是深夜,监室铁门被拉开时,发出刺耳的巨大声响,室内正在熟睡的人们都被惊醒,接二连三地爬起来,连隔壁监室都有人从狭小的探视口伸出头来,上下打量着严谨。

严谨听到警察对监室内的某个人说:“给你们送个新人。他的案件特殊,你给我看好了!”

一个粗粝的嗓音道:“他怎么不在过渡号待七天,直接给送这儿来了?”

警察不耐烦的声音:“跟你说了,他的案子特别大。我告诉你啊,不要碰他!你们惹不起!”接着他在严谨背上推了一把,“0382,喊报告,进去!”

严谨一步迈进监室,并没有按要求喊声报告。警察狠狠地瞪他一眼,却没为难他,咣当一声关上铁门。外面门锁一阵乱响,他的脚步声伴着“看什么看都滚回去睡觉”的呵斥声,渐渐远去,身后留下的,是一个由盗窃、抢劫、强奸、杀人等各种各样犯罪嫌疑人组成的世界。

严谨笔直地站在铁门边,冷冷地打量着里面的一切。二十多平米的房间内,其实就是一条大通铺再加上过道,房间尽头是一平米左右的卫生间,大通铺上睡满了人,人挤人人挨人,除了靠门几个人睡得稍微宽敞点儿,留给大多数人的位置,连平躺的可能都没有,只能头脚相错侧着睡,更别提翻身了。这会儿一屋十几个人都歪歪斜斜坐起来,直勾勾的目光肆无忌惮地落在他脸上,层层叠叠,让他感觉脸皮上像被糊上了一层厚厚的糨糊。

他知道,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要和这些人在同一个监室里待上一段时间。如果他运气好,七天以后,刑事拘留期限一到,专案组若不能以足够的证据逮捕他,就只能放了他。运气不好,专案组申请延长刑事拘留期限,他就要这里待上三十七天——严谨不相信自己的运气会背到真有正式逮捕那一天。

“喂,新来的!”方才和警察对话的那个人盘腿坐在通铺上发话了,“你叫什么名字?犯什么案子进来的?”声音不大,可是很凶。

严谨看都懒得看他一眼,把通铺上一件棉衣扒拉开,一屁股坐在铺板上:“哪位兄弟挤挤,给哥们儿腾个地方?”

盘腿而坐的那位立刻变了脸色,“去,给他松松骨!”

通铺上当即跳下来三个人,把严谨挤在了正中间。虽然摆出严阵以待的架势,但是他们对严谨将近一米九的身高和结实的肌肉还是有所忌惮,三人都恶狠狠地瞪着他,可没有一个人上前。

严谨转过身,对通铺上的人说:“你最好躺下睡觉,甭招爷动手,也给你几个兄弟留点儿活路。”

这一瞬间,他从背对大门转向面对大门,从门口射进来的灯光正好照在他的脸上。而那人脸上被怒火烧变形的五官,像被速冻了一般顷刻凝固,仰起头仔细打量半天,他犹豫着开口:“你……您……您是谨哥?”

严谨愣了一下,没想到在这里还能碰到熟人,他低头留意了一下那人的长相,四方脸,眉眼很凶,肯定在哪儿见过,可叫不上名字。

第53章

那人从铺上蹦下来,兴奋得满面红光,“真的是你呀,谨哥!我叫李国建,那回跟着大哥在‘三分之一’吃饭,我见过您。”

严谨这才恍然,原来此人是冯卫星的手下,心中深觉世界太小。但也略觉庆幸。他明白号子里的规矩,进来的新人都要先给下马威的,他虽然不怕,可是真打起架来也麻烦,万一伤了人,惹怒了干警不好收拾。这叫李国建的看起来像是这个监室带组的老大,即所谓的“号头”,既然和“号头”认识,下马威这一关看来是可以免了。

李国建果然对其他人说:“这是我大哥的兄弟,如今就是我大哥,你们谁让他不高兴,就是让我不高兴,听见没有?”接着朝睡他旁边的那人用力踹了一脚,“你小子怎么一点儿眼色都没有?滚那边儿睡去,给大哥让个宽敞地方。”

严谨赶紧拦着:“别,我今晚肯定睡不着,有个地方能放平了躺着就行。明天的事明天再说。”他说这话,是因为心里还存着万一的念想。明天白天他被刑事拘留的消息就应该通知到家属了,要是家里动作快,明晚也许就不用在看守所过夜了。

他虽然话说得客气,可靠近监门处,还是为他腾出将近五十厘米宽的一处地方。严谨只好和衣躺下了,表示非常领情。

李国建睡在他旁边,这时凑近了低声问道:“谨哥,您是犯了什么事儿进来的?”

他挨得太近,一股夹带着烟臭的口气直扑在严谨脸上,严谨立刻转开头,言简意赅地说了两个字:“杀人!”

这两个字如同最好的胶水,立即封住了李国建的嘴巴,他的脸猛一抽搐,扯开被子躺下去,压低声音吼一声:“都他妈睡觉!”

监室里其他人陆陆续续重新躺下,室内渐渐响起高高低低节奏各异的呼噜声。严谨躺在刚腾出来的铺板上。身下的木板还是热的,保留着上一个人的体温。耳边除了彻夜的呼噜声,还有磨牙声,放屁声,以及说梦话的声音,幸亏是冬天,监室内的气味还不是特别难闻。门口的位置虽然宽敞,但有一盏彻夜长明的日光灯正好照在脸上,他的失眠症果然害他一夜无眠。

他平躺了几个小时,没有翻身,因为一翻身势必引起连锁反应,整个监室都要随着他一起翻身。他就这样睁着双眼,将几小时前和办案警察的谈话反复回想,却没有理出一个头绪,来说服自己为什么会落入如此倒霉的境地。

看守所的起床时间是清晨六点,周围的人一窝蜂似的爬起来,叠好被褥,然后盘腿在铺板上坐好,等李国建几个人洗漱完,才能一个挨一个上厕所,漱口、洗脸。在这里是不允许使用正常牙刷的,因为牙刷的长柄磨尖以后也能成为自残或者伤人的工具。

一屋十七八个人,只有严谨没有动弹。整晚只能一动不动地躺着,既不能翻身也不能挪动,他刚做过手术的脊椎又开始隐隐作痛。此刻铺板清空,正好换个姿势安抚一下僵硬的腰背。组长李国建不说话,其他人更不敢吱声,任由他一个人大剌剌地躺在铺板上。

直到早饭打好,李国建亲手端起一碗送到他身边:“谨哥,吃饭了。”严谨这才懒洋洋地睁开眼睛看了一眼,所谓早饭,不过是一碗稀汤寡水的薄粥,一个拳头大小的馒头,再加一份咸菜,那咸菜黑乎乎的,带着一股陈年的臭味。他只看了一眼,便厌恶地转过头去,挥挥手说:“拿走拿走,这玩意儿是给人吃的吗?”

李国建赔笑说:“早饭只能凑合,等开中饭了,咱从食堂小灶加几个菜。”

严谨用力一拍铺板坐起来,仿佛是为吐出胸腔中一股闷气,他对着空气骂了一声:“虎落平阳,×他妈的!”

李国建没有接话。看上去他多少有点儿怕严谨。严谨之前的积威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甭说是监室里负责带组的号头了,连带组的警察都怕自己组里有未来的重刑犯,尤其是因为杀人嫌疑被关进来的。这种人需要格外费心看管。假如不慎激怒了他们,在拘留期间就可能破罐子破摔做出过激之事。对他们来说,杀人的刑期已到极限,不会因为过激行为有任何影响,但绝对会影响警察本人的业绩,所以一般对这些人的要求,从警察到号头都会尽量满足。

严谨对看守所里这些潜规则心知肚明,所以坦然地朝他伸出手:“有烟吗?”

“有有有。”李国建一迭声地说,爬上铺板,从被子下面摸出一包烟,一包在看守所外面卖两块多的烟,“这儿只有这个卖,哥您就凑合抽吧,在这里面咱只能将就,没法儿讲究。”

严谨干熬了一夜,早已顾不上挑剔烟的牌子了,拿过来点上,先贪婪地吸了一大口,这才满意地吐口气,想起来问问李国建的情况:“你又是怎么回事?怎么折进来的?”

李国建叹口气:“嗐,别提了!跟大伟他们在钱柜,为一妞儿和一外地傻×打起来了,110来了,别人没事,拘几天都放了,就从我身上搜出一把改装过的霰弹枪,得,私藏武器,就这么进来了。”

他嘴里提到的“大伟”,就是湛羽出事之后跑得无影无踪的刘伟。严谨心里一动,假装不经意地问他:“刘伟跑了你知道吗?”

李国建愕然张大嘴:“大伟跑了?跑哪儿去了?”

严谨摇摇头:“不知道。”

“大哥知道吗?”

“你大哥也躲起来了。”

李国建一拍大腿:“我就知道,这小子早晚得出事。我早跟大哥说过,他手太黑,迟早会捅出大娄子连累大哥,可大哥不听,瞧瞧,事儿来了吧?”

听话里的意思,他是刘伟潜逃之前进的看守所,对此事并不知情,严谨立刻失去和他攀谈的兴趣,又躺倒在铺上吞云吐雾,连着抽了四五根烟才过瘾罢手。

吃完早饭,是例行的学习时间,也就是大家坐在铺板上背《看守所条例》的时间。除了李国建几个人可以在地板上随意走动,其他人必须一动不动地坐在铺板上。其中只有一个例外,自然还是严谨。

在度过应激期最初的愤怒与焦虑后,生理需求便重新占了上风。他感觉又困又乏,可是又睡不着,主要是因为饿,饿得肠胃火烧火燎,饿得眼冒金星。算上昨晚的十二个小时,他已经八十四个小时没有好好吃东西了。可在看守所,不到饭点儿还真找不到可以果腹的食物。人要有过这样的经历才会明白,能够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吃东西,也是一种幸福。此刻他只能躺在通铺上,一边度时如年等待午饭的时间,一边算计着何时才能离开看守所。按照他的估计,专案组上午八点半上班,十点之前应该就把他被刑拘的消息通知家属了。家里若找人协调,再走走必要的程序,最早也得傍晚时分才能出去了。

午饭时李国建居然弄来一碗红烧排骨,据说是从食堂的干部灶搞来的。严谨见肉大喜,拍着他的肩膀赞道:“好兄弟,回头一定跟你大哥说,好好提携你。”

李国建说:“提携我可不敢想,您若出去了能给大哥捎个话儿,让他找找关系,等我庭审时能减个一年半载的,我就给您老烧高香了。”

下午的放风时间,严谨没有出去,想抓紧时间打个盹儿,刚迷糊着要睡过去,听见铁门一阵响,有人在门外喊:“0382号。”

严谨一个激灵,像豹子一样蹿了起来。这是他一直在等待的声音,但没想到会来得这么早,谢天谢地,他终于要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门打开,一个干警站在门外,对他说:“出来,有人要见你。”

严谨赶紧整整衣服,将上衣和裤子上的皱纹都抹平了,跟在他身后穿过一道道铁门往外走。走着走着,他发现方向不对:“喂喂喂哥们儿,咱们不是出去吗?怎么往办公室的方向去了?”

干警回头看他一眼:“你对这儿倒门儿清!进来几回了?谁告诉你要出去?是我们所长要见你。”

严谨皱皱眉,纠结了一下又放开了。也许是出去前有些话要跟他私下说,或者有些必要的手续要办,这也合乎情理。

然而在所长办公室,等着他的不仅有看守所的所长,还有市局专案组的一个警察。所长对他十分客气,专门用待客的茶杯沏了清茶相待,但他说话的内容却是严谨不爱听的。

他说:“专案组的同志说了,案子尚未查明,估计你还得在这儿待上一段时间。缺什么需要什么,都可以告诉带组的干部,也可以让他们转告我。如果想换监室呢,也可以提要求,我们会考虑。”

严谨一听就火了,噌一下站起来。嘴张了张,可是没发出声音,又直挺挺地坐了下去。几乎就在怒气喷薄而出的瞬间,他控制住了自己。严谨脾气暴躁,可是并不莽撞,而且极识时务,明白自己假如还需在看守所里待下去,这火气就万万不能冲着所长去。他在沙发上坐直了,双手扶着膝盖,眼望前方,正是军姿里标准的正襟危坐。为了咽下过度的失望,用力过度的牙咬肌,给他的脸颊上添了一个奇怪的棱角。

专案组派来的警察,是一个年轻的警察,严谨从没有见过。他从头至尾没有说话,见严谨坐下了,方取出一个没有封口的白信封,说是替首长转交。

严谨接过信封,将边边角角都捏了一遍,确认里面只有一页薄薄的信纸,才抽出内瓤。纸上只有八个字,笔画大开大合,严谨认得出是父亲的笔迹。

那八个字是:相信政府,安心配合。

严谨盯着这八个字,来来回回看了很久,也不明白这八个字到底传递了什么信息。是让他安心,相信一定会没事,还是告诫他谨识时务一切小心?对父亲的为人,严谨再熟悉不过。官场浸淫几十年,几次沉浮,什么场面都见识过,他才不会仅为显示自己的高风亮节而写一句废话。但有一件事严谨非常清楚,那就是今晚他还得留在看守所,肯定是出不去了。

如果说回监室的路上,他还对明天抱有一丝希望,但回到监室,带组的一位姓王的警官特意过来聊了几句,告诉他家里给他在大账上存了三万块钱,让他缺什么就买点儿什么,有什么需求及时告诉当班的干警。严谨的心才如同落入冬日结冰的湖水里,彻底凉了。一下给他送这么多钱,明摆着是想告诉他,短期内他是无法离开看守所了,至少刑事拘留规定的七天上限,他是跑不掉了。

进看守所的第二个夜晚,严谨脑后枕着自己的外套,身上盖着看守所超市里新买的被子,依旧睁着眼睛失眠了一夜。之前他发誓再不愿看见专案组那几张脸,现在他却盼着明天专案组就能来提审他,至少能知道外面如今究竟是什么情形,而不像现在这样被倒扣在一个闷葫芦里。最让他焦虑的一件事,就是父亲写给他的那封信,他想不明白,明明是冤假错案,怎么连他父亲都插不进来,要靠一封没头没尾的信给他传递信息?外面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他沉下心,将进来前那七十二小时的讯问一点点抽丝剥茧,慢慢地将警方问话的逻辑理出一个头绪,居然整理出一个与专案组的证据链十分相似的推论,在黎明到来的时候,他完全明白了自己即将面临的不利处境。

但有一点严谨始终没有想透,那就是警察的证据,其实都建立在一个关键的假设基础上,即湛羽进入他家以后,再没有离开。如果这个基础被证明是伪假设,那么其他相关证据就都站不住脚了。事实是湛羽的确离开了,可是小区门口的监控镜头却没有拍下他离开的画面,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了?难道湛羽会插翅飞出去或者像土行孙一样土遁不成?

这一夜他也想起了季晓鸥,不知她的重感冒是否痊愈了?假如她知道他被当作湛羽被害的嫌疑人,她会怎么想?会相信他是无辜的吗?

季晓鸥一直在恼怒,恼怒严谨莫名其妙突然消失。她跟他吵架归吵架,真遇到难事第一反应还是找他,可是两人自从小年那天在电话里吵了一架之后,她就再也联系不上严谨。打他的手机,一连几天都是“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她很气恼,以为严谨是生她的气才故意让她找不到他,心里骂了几百遍“小家子气”,打算忙完湛羽的后事再跟他算账。

腊月二十六,是民间传统“洗福禄”的日子,也是已经择定的湛羽的告别追悼会和火化的日子。两天前湛羽的父亲接到专案组通知,已锁定犯罪嫌疑人,在冷柜里躺了一个多月的湛羽,终于可以落葬为安。

按风俗,年前逝去的人必须年前办完后事,因此即使时间仓促,季晓鸥又病得头昏眼花,还是强打着精神四处张罗,买寿衣,租灵堂,请乐队,订骨灰盒,订花圈,预定大巴车……她从未独自办理过丧事,做梦都想不到老北京的人家办丧事,繁文缛节竟这么多,花钱也和流水一样,买墓地的事还未提上议程,她就已经花出去三万多,难怪人说现代人连死都死不起了。在这些旁枝末节的压力下,该有的悲痛反而退缩到忙乱后面去了。

好容易撑到二十六这天,季晓鸥起床就觉得头疼得似被扎进一根钢针,胸口更像压着一块巨石喘不上气,照照镜子,两个焦黑的眼圈,足可以媲美国宝。赵亚敏看她脸色实在难看,又咳嗽得厉害,上班前叮嘱她,哪儿也别去了,赶紧去医院照个胸片,有必要就尽快输液消炎。

季晓鸥满口答应,等赵亚敏走了还是挣扎着换了衣服,赶去位于八宝山的殡仪馆。今天是和湛羽做最后的告别,她不能不去。

季晓鸥原以为追悼会来的人不会太多,亲友加上老师同学不会超过四十人,所以只定了一个中型的灵堂。路上堵车,她赶到殡仪馆时,比预定时间晚了二十多分钟。一踏进灵堂,她被屋里黑压压的人头给吓坏了。只能容纳五十人的地方,起码挤进去一百多人,还有不少扛着长枪大炮的媒体记者。

她没有见识过这样的场面,一时间竟蒙了,站在门口被人推来搡去,好半天才反应过来,抓住一个面目陌生的男人问:“请问,您是不是走错灵堂了?”

那男人指着灵堂正中的黑白照片:“怎么会?就是为湛羽来的呀!”

“那您是他什么人?”

那男人上下看她一眼,不客气地问:“你又是他什么人?”

第54章

“我是他姐姐。”

“哎哟,”男人的表情一下端肃起来,“对不起,我也是从网上看到今天开追悼会,特意过来送送。”

季晓鸥用手点着前面的人群:“那些都是网友吗?”

“应该是。”

“那些记者又是怎么知道消息的?”

那男人看她一眼:“你不怎么上网吧?这案子现如今闹多大了啊,他们大概也是从网上看到的。”

得到答案,季晓鸥顾不上再跟他啰唆,奋力分开人群,找到今天作为家属代表主持大局的湛羽小姑。显然她也为眼前乌泱乌泱的局面摸不着头绪,寒冬腊月竟出了一脑门细汗,平日的泼辣消失了一半。

“小季,”她惊慌地问,“这是怎么啦?怎么来这么多人?”

季晓鸥拍着她的背安慰:“姑姑,您别管那些人,就按昨天咱们商量好的顺序来,该干什么干什么。”

季晓鸥这会儿可没想到,待会儿还有更意外的事在等着她们。湛羽的老师代表学校致慰问辞,刚对着写好的稿子念了个开头,便被打断,灵堂门口一阵骚动,接着人群中间自动分开一条道路,有人一溜儿小跑冲进来:“市局领导来看望家属了!家属呢?快快快,快过来!”

因为老北京有白发人不送黑发人的风俗,湛羽父母没有跟来殡仪馆。在场的湛家亲属都没有料到半空里会横插进来这么一幕。这些人平时也就是嘴硬,自诩生在皇城根儿下见多识广,真遇到大场面反而怯场,彼此面面相觑,完全不知如何应付,一个两个全往后出溜儿。

季晓鸥情急之下忘了自己的身份,从来宾站的位置挤过来,将小姑推到亲属队列的第一位站好,再把其他亲属按照亲疏关系重新做了排列,一通忙活之后,领导们来了,原来气氛肃穆的灵堂忽然变得像《新闻联播》现场,湛羽小姑一脸茫然地跟他们握手,走在最前面的领导紧紧握着她的手,语声沉痛:“我们早该来了,来晚了啊!请相信我们,相信我们的公安干警,一定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正处理,严惩凶手。”

湛羽小姑今天穿了一身簇新的黑色衣服,她本来就五官端正,此刻在此起彼伏的闪光灯下,热泪纵横,亦紧紧握着对方的手,声情并茂,用词极度得体:“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政府,感谢领导的关心!”表现跟电视上经常出现的那种情绪稳定的正常家属一般无二。

季晓鸥十分诧异,这才想起她下岗之前据说也是工厂的工会干部,难怪对官样文章如此熟悉,非常时刻才能超水平发挥。

待领导旁边的人送上慰问金,她的眼泪流得更急,连声嘟囔:“谢谢、谢谢,谢谢政府……”

季晓鸥不想再看这装腔作势的场面,不明白哪怕是正常的姑侄之情,怎么一进入官方的媒体宣传套路,就变得如此假模假式?她扭过头,正对上湛羽的大幅照片。湛羽的嘴角微微提起,带着不易察觉的嘲谑之意。似乎今天这所有的仪式与场面,都与他毫无关系,他也在嘲笑人间这荒唐可笑的一幕。

几位领导一离开灵堂,媒体跟着撤走了大半,估计都是冲着明日头版“市局党政领导亲切慰问‘12·29’被害人家属”之类的新闻才来的。这些人一走,灵堂里清静许多。

终于到了最后向遗体告别的环节,亲友同学们自动站成两排,绕着死者缓慢走过。这一圈走过去,湛羽将被推进焚尸炉,灰飞烟灭,从此与他的父母亲人阴阳相隔,再不得相见。灵堂里回荡着哀乐声,也回荡着呜咽声和痛哭声。

季晓鸥慢慢走过去,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湛羽躺在玻璃罩里,躺在鲜花丛中,从头到脚蒙着白布。季晓鸥曾想掀开白布与他做最后的告别,但被殡仪馆的化妆师婉言劝止了。他说:“姑娘,你还是记得他生前的样子吧。他若有知觉,也不会愿意被你们看到如今的模样。”季晓鸥完全明白他的意思,所以只是隔着白布最后一次摸了摸湛羽的头顶,冰冷的感觉像针尖儿一样刺入她的手心。

想起第一次与湛羽相见,那个地铁里让她一心一意惊艳的青葱少年,就这样冰冷地离去,永不重逢,季晓鸥像是又回到了奶奶火化那一日,心中的悲苦如同砸碎了的玻璃碴儿,划开每一条神经的外壳,将深入骨髓的锐痛长久地留在她的身体里。但她知道,此刻再多的伤痛,都如同隔着一层坚韧的皮革,因为心里还未完全接受逝者的离世。最大的伤痛将在日后,在每一个不经意的瞬间,骤然想起他生前的点点滴滴,明白今生缘分已尽、来世再不相见的悲伤,才是伤人至深的利器。

承载湛羽的灵床在极其缓慢地下降,将从灵堂降进底层的焚化间,所有人都默默地注视着,因为最后的时刻到了,这一眼之后,将是今生今世永远的诀别。

哀乐停了,终于安静下来的房间,却有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呼蓦然穿透灵堂:“小羽……”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进灵堂。

季晓鸥这一惊非同小可,简直魂飞魄散,急怒之下哑着嗓子喝了一声:“拦住她!”可是灵堂内的人似乎都被方才那声惨呼吓住,一时间竟无一人动手阻拦,眼睁睁地看着李美琴踉踉跄跄扑到灵床上,死死抓住灵床的边沿,就要往灵床上爬,一边爬一边哭号:“儿子,妈来晚了,让妈看看你,以后再也看不见你了,小羽啊……”

灵床的框架剧烈摇晃着,发出吱吱嘎嘎的噪音。站在旁边的殡仪馆司仪想把她拉下来,可她腾出一只手就给了他一巴掌。对方冷不防挨了一耳光,大怒,要还手,旁边的亲戚赶紧去拦,双方立刻扭打在一起。而站在前面的人怕祸及自身,急着往后退,后面的人担心错过热闹拼命往前挤,灵堂内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季晓鸥悔得跺脚,只想给自己一个嘴巴,对刚才没有要求关门清场后悔莫及。不让李美琴参加今天的告别仪式,是昨天晚上大部分亲戚都同意的决定。所以今儿一早出发时,特意留下两位娘家的亲戚在家照看她。但没想到她还是赶来了。此刻就怕李美琴顺手掀起白布单——她只知道湛羽死了,被人害了,却不知道他死得那么惨,被人连捅数刀,刀刀致命,且死无全尸。所有人都将这个消息瞒着李美琴,没人敢和她当面谈起这件事,也没人敢去看看湛羽最后的样子。季晓鸥无法想象白布单一旦撩起,下面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她只怕李美琴会当场疯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