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高?

李敏噗一口,茶水直射地上。

一丈三米,五丈高是十五米,已经不能用巨人来形容的高度了。可见得百姓口里传说的话实在不可信。

李敏当听笑话那样听着这些谣言,但是,在这些谣言中有一点,似乎是没错的。

这个朱隶骁勇好战,所以,才能率领军队打到东胡落花流水。

李敏百无聊赖地听朱隶的故事,只当这人离自己很远,像是听茶楼里的说书先生说着哪个伟人的故事。

朱隶嘛,人家称之为隶王。出身高贵,护国公朱怀圣的长子。与她一个尚书家不受宠的二小姐有何关系?恐怕八辈子都扯不上关系。

不过,似乎是她错了,和她或许是完全没有关系,但是和她所在的尚书府不能说一点关系都没有。

念夏说,这朱隶和尚书府真有一点关系。说是容妃娘娘是护国公府夫人的妹妹。隶王算是容妃娘娘的侄子。容妃娘娘早些时间一直都在为隶王寻找王妃的人选。

说到这儿不需多说了,尚书府里共三个小姐,大小姐李华进宫服侍皇上去了,听说才貌双全,得到后宫众位娘娘的赏识。大家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落到李华的姐妹身上。李华的亲妹妹是三小姐李莹,是未出嫁之身,和姐姐一样名声远播。

她李敏就不用说了,尚书府里巴不得外面的人谁都不知道她李敏的存在。她李敏是个远近闻名的病痨鬼,谁娶了谁晦气。

所以李敏压根也不在意人家怎么说她,人家不注意她更好,她自个儿活的潇洒自得。

可是念夏的视线落在了她手腕上。

李敏低头看见了左手腕戴了个玉镯子。这个镯子自从她穿来时就见有的了。恐怕是原主儿从来不离身的一样东西,不知道是谁给的,似乎很重要。

玉镯在阳光的照射下,碧绿澄净,是块好镯子,价值肯定不菲,看是要皇家贵族才能拥有的东西。李敏回想自己屋子里的家具摆设,还有自己和贴身丫鬟的衣服,都是朴素居多,奢华用品没有一二。

尚书府二小姐的用度,向来是府里的人才知道,被王氏克扣到连冬季的炭钱都出不起。难怪她这幅身体在以前会每况愈下。

俨然,这个镯子在灰姑娘似的尚书府二小姐屋里,显得与众不同。

念夏笑着对她说:这是璃王的母亲静妃给小姐的定亲礼物。

李敏吓了一跳:她这都有未婚夫了?

她这样的病痨鬼不是谁都不会娶的吗?

念夏对此很肯定:璃王不会不娶小姐的。当年静妃娘娘在宫里才是个才人,若不是小姐的母亲夫人她鼎力相助帮静妃娘娘得以母凭子贵。之前说是小姐身体未好,才迟迟不敢迎娶小姐进门。如今小姐身体好了,璃王上门见过以后,见小姐身体已好,肯定会懂得小姐的好,会马上让人来上门正式提亲的。小姐只等着璃王来娶小姐好了。

李敏抓起茶盅,只是慢慢听着,并不马上做任何评价。

今是三伏天最后一个伏天,李敏搬了张小竹凳,坐在院子里,让王德胜摆了张小桌子,放上一壶好茶。夏日的午后,大树之下好乘凉。李敏边泡茶边拿把芭蕉扇子扇扇风,听念夏讲那些大街小巷里的八卦,听到兴致处是嘴角飞扬,眉眼烁亮。

哪还是那个快死了,个把月前躺在床上连口气都喘不过来的奄奄一息的尚书府二小姐模样。

竹音奉了王氏命令,踏进李敏的小院时,看见李敏能坐在院子边笑边说话,这不惊得两只眼珠子都快瞪了出来。

上回张嬷嬷端的碗药被李敏赐回了张嬷嬷以后,王氏恼羞成怒,决定任李敏自生自灭好了。

反正,徐氏留下来的这个女儿她知道,无非是个没用的东西。沾着有祖上留下来的徐氏药堂,却一不懂医,二不懂药,屡屡吃亏。

以王氏的推断,请不到大夫,自己又不懂医病,李敏那副身体本就亏到不行,是等死的命。想着个把月过去了,李敏该差不多断气了。是听说念夏和王德胜,没事往外跑,说不定是担心主子死了以后没出路,到外头另找主子去了。

王氏这样想想,是该派个人,到李敏的院子里打探下情况。要是李敏死了,她这里也该是提早准备好棺材,等着给李敏收尸。就此竹音被这样派了过来,是为王氏来看李敏笑话的。

喝了一口麦茶,李敏抬头,见有个人立在院子门口一动不动的好像尊雕像,停下手中扇风的芭蕉扇。

念夏放下给李敏杯里添茶的茶壶,向竹音走过去,道:“竹音姐姐,别来无恙。”

念夏跟了李敏多少年,不过是个二等丫鬟,不像她竹音,在王氏身边服侍的,是一等。竹音昂着头,从她身边路过,走到李敏跟前,稍微屈下膝盖,说:“二小姐,老夫人来了。夫人问二小姐能不能过去见老夫人?”

【5】李家人

李老夫人是李敏的祖母了,王氏的婆婆,李大同的娘。李老夫人平常是不住李府的,因为李家不止李大同一个人。

李大同有两个兄弟。李大同上面有个兄长。

按理李老夫人应该住在老大家,但是,李家三兄弟里头,论李大同官做的官最大,混的最好。李老夫人可以住二儿子家。最终李老夫人不知怎么想的,选择一个人独自住在了自己的房子里。

与许多富家的老太太一样,李老夫人念佛吃斋,好像只有这样做死了以后才可以上天堂。因此二门不迈,平常连儿子孙子通通都不见了。

如今,是突然刮了什么风,让李老夫人主动走出自己的佛堂,来到二儿子家里。

李敏想想都觉有趣,噙着嘴角一抹淡笑,道:“行,你先回去。我换件衣服再过去见老太太。”

近到李敏跟前,竹音更听得清楚李敏说话的声音是中气十足而有力,不像以前说一句喘半天,益发吃惊不已。是想也想不通了,以李敏以前那身体,按理说,是神仙都救不回来的命。

几步迟疑,竹音离开李敏的院子,走回堂屋欲回禀王氏。

堂屋里,李家几个人坐在那儿,气氛有些严肃,竹音吞吞口水,想报告,见这情景,却不敢随便开口了。

上座坐的人是李老夫人了。老太太五十古稀了,两鬓白发,头上插了一支王母娘娘的蟠桃玉簪,衣服穿的整齐,上身是一件乌金撒花滚边缎面上襦,脖挂一串一百零八粒的檀木佛珠链。

底下坐的两边,是李大同,以及王氏。几个姨娘没有机会到这里来拜访老夫人。可见得,李老夫人此次前来,是来和李大同与王氏商议正事的。

只听老太太轻咳一声嗓子里的口水,说道:“当初,华儿进宫时,是由于我们李家在宫中没人,要在皇帝面前办事,宫里若没有个可靠的,办起事来定是举步维艰。难得这孩子有才,进了宫,不负期望,不久便被提为了御前侍女,讨得皇上欢心,太后娘娘欢心,皇后娘娘也欢心。前不久,你那案子迟迟办不下来,也是多亏了华儿在中间帮忙说了几句话。”

李大同脸膛红了红。他一年多都得不到皇帝回复的折子,因为李华在宫里提了为御前侍女,皇帝才想起要看他的折子。

果然,老太太放话了:“有华儿在宫中,只保得住李家今时今日,皇上年纪也有,太子辅政,皇子参政。各家各户,如今已经不止往皇宫里送人,也往各皇子府里送人。我们李家岂能落于人后。”

“儿子知道。”李大同起身做答。

老太太又清了声嗓子:“之前,有容妃帮忙,给莹儿定了门亲事。这本是好事,边疆喜报不断,隶王立了大功,只等班师回朝,皇上为其加官进爵。”

王氏目光惊疑不定,手指轻轻捏紧了手中的帕子。

老太太目光一凛,陡然沉下声音:“消息你们都听说了吗?”

王氏站了起来,向老太太一福身:“都听说了。”

“你们是如何想法?”老太太说到这儿已是口干舌燥,接过张嬷嬷递过来的茶盅,揭开盖子见茶盅里茶汤的颜色红灿灿的,是皇后娘娘用的藏茶没错的了,喝一口,却是不解渴,喝了以后更干的感觉。把茶盅递还给了张嬷嬷,心里道不知这茶是真是假。

李大同张口,刚道了句:“可惜——”

他身边的王氏已是着急地瞪了他眼,李大同咽了个口水:好一个乘龙快婿,宫里都在传人是死了不是可惜是什么?

王氏自个儿走上前答老太太的话:“隶王保家卫国,是天下英雄。当年容妃娘娘与尚书府私底下提起这门亲事时,老爷和妾身都以为,天下谁嫁给隶王谁就是天下最有福气的女儿家。莹儿也是这么想的。可如今,突然飞来横祸,消息传来之后,儿媳到至今都不敢和莹儿说呢。”说着,王氏捏起帕子在眼角上拭了拭。

“看来你是做了最坏的打算。”老太太看了眼她的表情,说。

“是。”王氏说,“除了华儿,儿媳仅剩余这个女儿了。莹儿与她姐姐一样声名早已外扬,在京城里,除了容妃娘娘,静妃娘娘、皇后娘娘都是很喜欢莹儿的。”

“你这个女儿是不愁嫁。”老太太点点头,肯定了她这话。

王氏志气满满弯起嘴角。她两个女儿是不愁嫁。哪里像徐氏留下的那个病痨鬼,到今天依然是无人问津。

刚好提起自家的几个女儿,老太太顺道全部问了个遍:“敏儿的病怎么样了?我怎么听说,她上个月又感风寒了。大热天都能得风寒,你这做母亲的做爹的,有没有去请大夫。”

都是李家的骨肉,老太太自然要表示关心。

结果李大同并不知道李敏得风寒的事,想到徐氏留下的这个女儿,向来是个病痨鬼,每天病的病,好像身体都从来没有好过。想必老太太也是知道这点,问话不过是为了彰显祖母的身份。李大同就此随意作答道:“她母亲有为她请了永芝堂的大夫。”

王氏跟上回话:“敏儿的病是自娘胎带来,大夫说了,要治不是一时能解决的事。天生孱弱的病根,后天不知能不能补得上。”

老太太想着也是这个理,所以说儿媳妇要娶好的,娶身体好的,生出来的儿女才不会带病,给李家带来福气。像王氏两个女儿就都很争气。那个死了的徐氏,确实都没有给李家留下任何好东西,如今想来儿子当初不知怎么娶的。

看这个情况,李府这位二小姐,怕是倒贴给人家,人家都不会娶来当媳妇。哪家会愿意娶个病痨鬼?

想到李敏注定是要留在李府里的了,而嫁不出去的小姐终是要给家人的脸上蒙黑。老太太最讨厌李家被人在外面闲言闲语了,还真不如这个孩子从来没有出生过,或是早点病死算了,以免污了李家的名声。

这样想着,老太太不免与王氏李大同都想到了一块去。

【6】还是那个病痨鬼?

皇宫里虽然有接到密报,说是隶王率军追逃亡的东胡人时陷入流沙生死不明,但是,谁都知道掉进流沙里的人想存活下来的机率不到万分之一。隶王凶多吉少,到至今都没有消息。皇上都为其准备好了棺材。

接下来,为了安抚护国公府和安定民心,如果皇帝突发奇想,让尚书府履行承诺嫁进护国公府的话。他们不可能把尚书府余留的宝贝李莹送去当寡妇的。非要送人去嫁,还不如送——反正那个要死了的病痨鬼。

王氏见着老太太沉静的眼神,心里踏实了,想必老太太这样急匆匆出来见他们,也是生怕他们不小心将李莹送过去当寡妇。

门口一串脚步声传来,先跨过门槛进来堂屋的人是三小姐李莹。

瓜子脸,小眼睛,两条柳梢眉,眉中一颗美人痣,柳叶飘飞淡绿锦纱裙袅袅婷婷。

王氏怎么看,她的二女儿都是天姿丽人,一点都不比她大姐逊色。尤其李莹眉中的那颗美人朱砂痣,若不是当年选秀时李莹的年纪不够,否则都能把姐姐李华比下去。而宫中看过了李华美貌的娘娘们,早把目光盯在了李莹身上。

娘娘们的打算王氏清楚。如果让李莹再进宫,两个李家女子都侍奉皇帝的话,难免形成势力与她们争宠,不如给李家做个顺水人情,将李莹送给哪个皇子王公做个夫人也不错。

王氏对此很满意,后宫的打算正是她的打算。

李莹走到老太太面前,屈膝一福:“莹儿给老太太请安。”

“起身,起身。”老太太看见出落得益发美丽脱俗的孙女很高兴。

女儿家就要长得漂亮,知书达理。王氏费心了,两个女儿都教育的很好。

门口再来一声,说是二小姐到了。

几个长辈听到李敏来到时,脸上的表情明显与期盼李莹进门时不一样,都垂着眸淡淡地喝茶,像是害怕见到那病痨鬼都要染上一身晦气。

王氏突然心头打个咯噔:那个病痨鬼怎么能出门了?难道是被人扶着进来想跪求老太太希望老太太打个同情牌?若真是如此,必须先做提防才行。

老太太心里对此也是有些疑问,问王氏:“敏儿的病是好些了吗?”

老太太一样不是很想见一个病痨鬼的。

王氏见老太太这样一说,想着顺水推舟,说道:“敏儿的病一直没好,在她自己的小院子里住着,我不敢让她出门,以免病情加重。大夫都叮嘱了要她安心调养。老太太想见,不如等她病好些我再让她过来给老太太跪安。”

听到这样,老太太眉头大皱,要点头答好。

奉了王氏命令让李敏不要来的小丫鬟走出门时,与走来的人迎面相撞。

这一撞,没把来的人撞倒,反倒是小丫鬟退了好几步,差点一个踉跄没有站稳。

坐在堂屋里的几个李家人,听到动静只好抬起头来。王氏起身,底下人既然在老太太面前丢了脸,张口斥骂:“连个路都走不好?!”

接着要骂那进来的人是走路不长眼睛时,王氏突然一愣,是与堂屋里其余几个人全傻住了。

这,这?!

从门口走进来的少女,上身穿一件粉白撒花金色滚边缎面的上襦,下身是珍珠白的湖绉裙,头发上插了一支白色与粉色相间的嵌花垂珠木簪子。衣着朴素,是朴素到,连李莹身边贴身丫鬟头上戴的银簪子都比不上。可偏偏让人移不开眼睛。

李大同努力地张了张眼睛,像是不敢相信:这人,这人是谁?

李敏只要环顾屋里一圈,凭其衣着打扮,大体上都知道坐在堂屋里上座的那位老太太是祖母了,直走过去到了李老夫人面前,福身道:“敏儿拜见老太太。”

敏儿?李敏!

那个病痨鬼?!

伴随李敏抬起头,圆润的鹅蛋脸,未施胭脂的面色却犹如樱花粉嫩如春,两条细细长长的乌眉如同墨画,那双乌亮的大眼,顾盼之间,流波飞转。

老太太直抽了口凉气。

印象里,这个孙女她不是没有见过。早些年,她心里其实还挺惦记的,毕竟也是李家的骨肉。可是,每次去见,都是失望而归。因为每次见到的李敏都是越来越瘦,快瘦的只剩下一副骨架了。

“起,起身。”老太太好不容易找回了声音说话。

李敏起来的时候,只听身边砰的一声响。

众人望过去,原来是王氏手边不小心拂到了案上的茶盅,茶盅碎掉在了地上,摔到粉碎。

“妾身失礼了。”王氏稍微喘了喘气说。

“坐下吧。”老太太像是不解地看了她一眼,接着是很高兴地对李敏说,“你这病好了,什么时候好的?请了哪位大夫给瞧的?”

哪位大夫给看的,正好说到点子上了。

李敏望了眼那面部已经变成木头状僵硬的王氏,低头答话:“我这病能好,多亏了母亲给请的大夫。”

“对。你母亲刚和我说过,给你请了那永芝堂的大夫。改明儿,也让那大夫到我那儿给我这个老太婆看看。我这个腰,经常不好。”老太太说着边扶起自己的腰,显出自己真的很高兴。

既然是个神医,都能将自家里的病痨鬼治好了,当然要赶紧请来给自己看病。

王氏听老太太这一说,脸上却并没有一丝高兴的样。

大夫够聪明的话,知道哪些病人能看,哪些病人不能看的。像老太太这种,是常年的老毛病了,不吃药不会死人,但是,吃了多少个药堂名大夫的药方都不一定见好,是谁接了谁倒霉的病人。

王氏心里头转思不成,不想到时候杨洛宁没有看好老太太的病被老太太怨上,赶忙说:“杨大夫是随药商到江南那边为贵人出诊去了,如今不在城里。”

老太太瞧她接话接的急都猜到是怎回事,嘴里一哼:“那就等杨大夫回来呗。”

王氏脸上从来没有在老太太面前这样僵硬过,而这都是拜了某人所赐。

【7】咎由自取

两道锐利的视线落在李敏的脸。

什么时候?怎么回事?不是明明个把月前都快死了吗?

王氏猛地掉头,望到刚派出去刺探情况的竹音头上。竹音吓的全身哆嗦,跪下来小声说:“刚,奴婢去到二小姐院子里见二小姐是像是病好了,奴婢回来后,见夫人和老太太在说话,来不及和夫人说。”

这么说,病痨鬼真是病好了?不是临时装的?

王氏疑惑重重,目光沉甸甸落回到李敏头上。

不说她惊讶,哪怕是老太太和李大同都亲眼见着李敏是病好了,全一样不相信。

不会是回光返照吧?

老太太与李大同交流眼神。因为眼看帮李敏请大夫的王氏自己本人都好像不相信。他们听说的回光返照,都说是快死的人在要死之前,突然活蹦乱跳,比平常人更精神更有光彩。李敏的情况很像是这种。

想到这儿,老太太又沉了脸。

李敏找到了把椅子坐下来再说。李家人脸上各有各精彩的表情,诚然是一家子,但大户人家哪个不是斗来斗去的,各有各的利益纠纷。有血缘联系的骨肉之间也免不了猜忌。

哪怕是那老太太,刚初乍见到她那脸高兴的表情,都是一晃而过的样子。

这样的情况见多了,李敏心里头早像是一面明镜,看的一清二楚:这家人,真没有一个能看得起她的。她在这个家里,不止没有地位,恐怕连个家人之间的爱都没有。

这样的家,谁能呆下去?

李敏揭开茶盖喝口茶,想着念夏和她说的,徐氏留给她的财产,最少有两家徐氏药堂。其余的,等会儿回去后再问清楚念夏他们。

是要打算打算了。

从屋门急匆匆走进来的管家,冲李大同做个揖,说:“老爷,皇宫里的公公来了,说是奉了皇上的钦差,携带了圣旨。”

李家人齐齐一惊。之前都有过猜测隶王可能死了的李大同、老太太及王氏,不由互对下眼神:莫非那传闻是变成确切的消息了?怎么想,皇宫里突然派人来只可能是为了这事儿。

王氏心里头不禁一急,如果圣旨要她女儿嫁过去护国公府怎么办。

皇宫里的人是绝不能怠慢的。

李大同喊:“请,快请公公进来——”

李敏看着李家几个长辈着急准备接待皇宫里公公的表情,却突然发现站在角落里的李莹出奇的安静。

她这个同父异母的三妹子。据念夏说,是个美名远扬的大美人,被京城里许多贵公子都津津乐道,称之为芙蓉美人,意即李莹的美貌可比那芙蓉花。如今在堂屋里第一次面对面。李敏却觉得这个妹子似乎偏瘦了些。

难道这个大明王朝与现代一样,不是以肥为美,而是以瘦为美?

皇宫里的公公来了,穿着太监的紫色服饰,来的是个两鬓白发的老公公,年纪虽大,迈的步子缓慢而稳重。

李家人见宫里钦差到了,全部在堂屋里跪了下来。李敏跪在了王氏和老太太后面。跪在最前面的人是李大同。

公公眯一眯小眼睛,两只手展开卷起来的圣旨,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护国公府长子朱隶,精忠报国,是为忠臣,尚书府小姐李氏之女才貌双全,克娴内则,两人堪为良配。今朕顺其民意,赐李氏之女为护国公隶王正妃,钦此。”

听完圣旨,李家人真愣了下。

没听错吧?是赐婚,但是,没有说具体哪位小姐被赐进护国公府里。

“李大人,不接旨吗?”公公曼声看着那个跪在地上僵硬着不动的李大同。

李大同方才回过神来,赶紧双手恭敬地接过圣旨。接着,起身,拱手请公公到座上喝茶。李家人一齐站着,神情紧张。因为这圣旨里的含义太模糊了。李家人都摸不清圣意。

“公公。”李大同请教。

宫里来的,而且带着圣旨来的,没有比这位公公更明了圣意了。

喝着茶的公公,小眼睛眯着望了眼屋内,却明显是愣了下。什么时候,李家里不止一个美人了。

宫里的李华不说,提为御前侍女,近来,圣心大悦,又有将其提拔为修仪的想法。这李华进宫才多久功夫,从一个庶十品的秀女,已经要升到从三品的位置了。看来李家前途无量,未来宫内定是要出个妃子的了。但是,要看现在的皇帝还能活多久。

所以,不说李家,好多人都在为未来的皇帝押筹码了。但是,真没有听说过李家除了李华的妹妹李莹以外,还有个如此天姿秀丽的女子?

貌似比起李莹,这位小姐不止容貌清秀,还别有一番风韵,极为少见。是谁?怎么未曾听说?公公好奇了,疑问的目光落在李敏头上:“李大人,你家这位小姐是——”

李大同答:“本官二女儿,闺名敏儿。”

公公大吃一惊:那个病痨鬼?

李家人清楚地看见了一抹慌措划过了公公脸上。

李敏是病痨鬼没错,正因为如此,连选秀的资格都失去了。但是,如果知道李敏不是病痨鬼,而是这样一个和李莹不相上下的美人的话,皇上会怎么想?

公公心里头不踏实了,这杯茶也喝不下去了,起身,与李大同说:“如今,圣意违抗不了民意。圣旨里说了,隶王精忠报国,是个忠臣,为国捐躯,是个良臣。民间相传,隶王本是要娶妃生子的,结果因为边疆战事不断,一再拖延婚事。圣上对此不能说一点内疚都没有。李大人的女儿才德兼备,算是为朝廷,为百姓,为国家军队做件好事吧。”

嫁给一个死人当寡妇叫做做好事。

李大同苦笑不已。

公公其实想说他们家是咎由自取。都是他们家之前太想和容妃靠近乎了。结果,事儿闹大了,盖不住。谁都知道他们家有意和隶王结亲。皇帝又怎能在这个节骨上当这些事没有发生过。

好在李华在宫内公关,想到家里还有个病痨鬼,这主意是打的和王氏等人的算盘一样。所以,那里疏通了皇帝,让皇帝在圣旨上稍微动了动手脚,得以让李敏代妹出嫁。接下来,只要李家人自己搞定李敏就可以了。

李大同再三道谢,亲自送了公公到了门口坐轿子离开。

【8】璃王驾到

李家人坐在堂屋里,眼看这圣旨下来了,他们家里必定是有一个到护国公府当冤大头了。

王氏肯定是不让自己女儿去做这个冤大头的,家里到出嫁年龄的女儿除了李莹就是李敏。李莹不嫁只有李敏。如果李敏之前是个病痨鬼还好说一些,现在只怕老太太和李大同忽然变了主意。

李大同走回来时,王氏亲自走过去扶李大同坐下,道:“老爷,圣上这意思你都听见了。”

公公其实话里说的明白,皇宫里有李华帮忙,已经给李敏代李莹嫁过去铺好路了。

李大同清声嗓子,眼睛不敢看到李敏那儿,坐在椅子上,假惺惺地拿着茶盅喝茶。王氏拿了把扇子给他扇风,显得十分耐心。

老太太闭了眼睛,双手捻着脖子上的佛珠,好像圣人一样。

念夏急得咬牙。她只是在旁边听,这一路听下来,都知道要出什么事了。这些人太没良心了。是什么意思?是要让李敏去护国公府当寡妇吗?

迈开步子刚要往李大同跟前一跪质问一二时,袖口被只手稳稳地拉住。回头一瞧,见是李敏的手,低声叫:“小姐——”

着什么急?

李敏给她一个眼神。

念夏再着急都只能退了回去。现在的李敏不是以前的李敏了。以前的李敏没有这样的眼神,锋利具有压力,让她连句话都不敢说。

念了念夏下去,李敏看着屋内一群所谓亲人的表情,终于是明白老太太突然来到这里的原因了。

原来都是为了商议怎么把她这个病痨鬼赶出李府,顺道解决掉李莹被迫送去当寡妇的事。

她李敏对于是不是去护国公府当寡妇是无所谓的。当寡妇又如何?反正,她李敏并不是那种没有男人不能活的女人。或许没有男人能过得更舒服更轻松。只是,如果就这样顺了这群人的意思,什么都没有得到而被赶出李府,这样的亏本生意她绝对不做。

今日注定来尚书府里的客人要多了。可能有不少人都提早得知了消息。

瞧瞧,没过一会儿功夫,管家从前门又来报信说,说是三夫人来了。三夫人是哪位,是李大同弟弟李大友的老婆,李敏的三婶马氏。

马氏风风火火进来,踏进堂屋,对着李大同和王氏连道:“恭喜,恭喜!恭喜二哥二嫂。可不是什么人家的女儿能得护国公府的赏识。”

这算什么话?知情的人都知道他们家是把女儿送去当寡妇,还说恭喜。李大同和王氏脸上均不自然。

因马氏这两句话,李敏对这位三婶特别打量了两眼。

马氏上身一件浅紫折枝梅花绸缎的襦衣,头上插一支鲤鱼玉簪,身材稍微肥胖了些,体重李敏估计,应该是超重了。

李大同和王氏没有回话,马氏看到了老太太,直走过去给老太太请安:“老太太,很久没见您出来走动了。”

老太太咳两声,并不认为自己对三个儿子厚此薄彼,道:“你是知道了你二伯家出了事才过来的吗?”

马氏一提帕子:“老太太,这消息传到方圆十里的人全知道了。皇宫里的公公奔尚书府来,不为莹儿的婚事为谁呢?”

王氏听见马氏直接提起自己女儿,面色瞬黑,咳了两声嗓子,说:“恐怕这护国公府,还看不上我们家莹儿。”

“是吗?容妃不是很喜欢莹儿吗?”马氏目光悠悠地转了转,像是早有所料,嘴角略勾,“嫂子,该不会是让人——”

“胡说!”王氏打断她的话,“圣意谁敢违抗。皇上的圣旨下来了,真是看不中我们家莹儿,不信你问问其他人。”

王氏这是逼着李大同和老太太表态。

马氏不管李大同和老太太表态不表态,径自坐到旁边椅子上,随手拿起桌上放的一个茶盅,揭开盖子喝了口润了润嗓子,若是有意无意地提醒王氏:“嫂子,家里几个女儿,不是都已经定亲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