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路上——”朱隶牵着她手,进到屋里头,一路走到吃饭的桌边,“问了厨房说是都给准备了什么晚饭。听说王妃给本王预留了菜饭,于是,想着幸好赶得及回来。”

“妾身一直都是,如果王爷没有交代人回来说今晚不来吃了,妾身都想着王爷是回来吃的。”

听她这话,像是在家里的时候都很惦念他。

手,在她那冰滑润骨的手指上,再用力地握了把。

两个人坐到桌边,自回到燕都以后,各忙各的,忙到现在,好像在今晚上,才有可以坐下触膝谈心的时候。

等厨房里把热了端上来的时候,李敏让兰燕,把今天从梅仙阁带回来的梅花饼,给他尝尝。

朱隶见到梅花饼,却一开始也不知道是什么,问:“是王妃让厨房做的,想让本王尝个鲜?”

李敏狐疑地往他脸上扫了扫,十足怀疑起,他是不是连梅仙阁都不知道。

兰燕在旁边说:“王爷,这是王妃从梅仙阁带回来的。”

“梅仙阁?”

“是。”兰燕答这句话的时候,心头都难免忐忑了,眼看,主子真的好像不知道梅仙阁。

朱隶转头,望到今晚一块陪他们夫妇在这里吃晚饭的孟浩明:“你知道梅仙阁是什么吗?是座庙吗?”

孟浩明脸上顿显出一丝尴尬,他是知道梅仙阁是什么,毕竟是那么有名的一个地方。都说到了燕都,要想攀结富贵的话,少不了要到那儿去瞻仰下梅仙的仙气,说不定能碰上护国公。哪里知道,护国公本人都不大知道这个地方。

只看一个个似乎都知道,就他们夫妇俩不知道。李敏突然感到好笑,那一刹那,是笑的前扑后仰,尤其想到今天还拿了老公的牙牌去狐假虎威。

见到她突然笑了,而且是少有的大笑不已,朱隶顿时,从心里爬起了一丝莫名的狼狈,佯作有些生气地说:“好,你们今晚是合伙起来欺负本王一个是不是?你们个个都知道的东西,本王却不知道。”

“王爷。”李敏敛住笑,恢复了一本正经的语气,“王爷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地方的。可能公孙先生和王爷提过,可王爷觉得是个笑话,把它遗忘了。其实那个梅仙阁,说的是以前嫁给大明皇帝的梅花皇后之前吃茶赏雪的地方。”

这样一说,朱隶记起了这回事儿,犹如她所言,他对于这种靠谣言来招揽生意的卖家手段,哪里会放在心头上惦记着,他事务繁多,心里首先要挂的重大事儿太多了。

“王妃今儿怎么会想到去梅仙阁?”

想她也不是个喜欢八卦新闻的人,朱隶问了句。

“妾身是偶然去到梅仙阁的,到之前,当然也不知道那叫做梅仙阁,而且,还是一个特别的地方。”

“特别?”

不就是卖家用来招揽生意的噱头吗?怎么特别了?

“王爷不知道吧,妾身在今日去到那里以前也不知道。要进梅仙阁吃茶赏雪,没有一个特殊的东西是进不去的。”

朱隶眨了眨眼,这会儿,可真是被她吊起了胃口。拿起杯子吃了口茶,再手指拣了一块她从梅仙阁带回来的梅花饼,尝了一小口,是觉得花香溢口,十分美味。

没想到,自己统辖下的燕都里,也有如此美味的东西。平日里,他光想着怎么预防外敌,却是早已忘记了自己辖都里的老百姓都吃些什么做些什么。

想到这儿,朱隶的眸光有些微沉,或许有些了然于胸她为何专程带梅仙阁的东西回来给他看了。是他疏忽了。

外敌当然是要解决的,可是,内部可不能疏于管理。祸起萧墙,小则到家,大则到国家。

“是什么东西?王妃既然是能把梅花饼都带回给本王享用了,肯定是进了梅仙阁。不如,王妃把进梅仙阁的通行证,给本王瞧瞧。”

李敏从怀里,掏出了方嬷嬷从他那里拿到的那块牙牌,道:“妾身要不是身上有王爷送的这块东西,还真进不了梅仙阁。”

朱隶见到竟然是自己的牙牌,简直是惊愣了下都有。

这块东西相当于他的身份,他一共只给了几个人拥有。如果,只有这块东西才能进梅仙阁,岂不是一个吃饭的地方,都变成了他护国公专属的地方。如果这样一个地方,是公事公办,那是一回事儿。办公的地方,当然是闲人免进了。但是,这样一个地方,只不过是民间的一个茶楼而已,却也被他护国公圈了地儿,怎能不让底下的老百姓胡思乱想。

护国公向来以亲民著称,像他父亲,像他本人,都是与北燕老百姓同甘共苦过的。怎能,变成一个连民间吃饭的地儿都拿来专属,隔绝自己身边的子民的地方。

屋内的人,猛然都能感觉到室内的空气速度地往下降了,是变的比屋外飘雪的空气更为寒冷。

孟浩明、兰燕等人,大都是不敢作声,按照他们对朱隶的了解,自己主子此刻心中八成已是大发雷霆。

“王妃如果今晚不说起,本王还真是被某些人彻底地蒙在鼓里了。”朱隶曼声道。

这句话,倒不是什么人都能听明白的。梅仙阁,说起来只是个吃饭的地方,不是吗?其实,也不需要生那么大的气。最多,把那个靠护国公噱头做买卖的卖家抓起来,就好了。

只是,这个事,恐怕远远不止这么简单。

李敏捧着茶盅,慢慢地吃着。想,老公又不是个简单的人,仅她这样一轻轻挑拨,都已经知道这事的厉害了。

既然,都有人能把牙牌利用到圈起梅仙阁这样的地儿,拿护国公的牙牌狐假虎威,好比她李敏今天拿了牙牌狐假虎威一样。难保,那些人,拿了护国公的牙牌,不仅制造出圈梅仙阁为包厢这样的事儿而已。

梅仙阁只是个吃饭的地儿,是小。但是,其他的,那些私底下的,难说了。

厨房的菜热好了,端了上桌。由于心里头有了些心事,朱隶匆匆陪她吃了晚饭,立马让人去把公孙良生和岳东越找来。

他的院子,离她的院子,只有一墙之隔。走的时候,朱隶回头对她说:“如果王妃闲着没事,可以到本王的书房看看。”

说得好像,他这边的书房和他在京师里的王府大相径庭。李敏还真有些好奇了。于是起身随了他过去。

夫妇俩人走过相通的抄手走廊,见着那夜晚下的雪,在明月下好像一幅画儿一样,落到那个树桠上,陪着树杈上挂着的明月。

“倘若不是天冷,王妃又有了身子了,若是以往,本王会在那个凉亭里沏一壶香茗,慢慢观雪。”

听他这道声音,同样是有感而发。

甚美的雪景,这个在关内京师里,不一定都能见得到。毕竟,燕都的冬天,和京师里还是有所差别的。京师里,哪有燕都的冬天美。燕都的冬天,除了处处盛开的腊梅以外,还有结冰的自然冰雕,到那个时候,才真正感觉到这里是天上冰宫的世界。

或许,她并不知道,她正好是像极了他统治的燕都里最美的那支腊梅。这是,当他第一次见到她时,闻着她身上幽谧的药香时,脑子里唯一能浮现出的画面。什么梅花仙子,传说中的梅仙阁,如果真的是有梅仙下凡的话,除了她,他想不出还能有谁。

李敏从眺望的天宇美景中低下头时,刚好见他冰玉美丽的手指伸过来,在她鬓发上像是轻轻地弹了一下,是在给她落在头发上的雪花轻轻摘掉。

瞬间,她是不敢动了。只见他刮去了胡子,不知道几时刮的,之前刚到燕都的时候,由于和她一样一路逃亡,积累了不少像大叔一样的胡渣,再次被刮的干干净净了,只留下一个美男子的下巴。

这个俊美得好像不可思议的男子,是她的老公呢。每次想起,都不由像做梦一样的景象。只因她知道,电视里的东西,都是假的。美丽的男人,到了现实的世界里,照样都是不可相信的。好在,他一点都不是个喜欢在喜欢的人面前装的人。

让她看到了他一些不好的地方,比如偶尔浮躁的脾气,留着大胡子有些邋遢的本性,让她有种这个男人是真的活在她身边而不是活在电视里的感觉。

人,还是活的真实一点好。只是,每逢像现在突然这样,在她面前他突然展露出致命的吸引力的时候,她心口还是会犹如初春的少女一样心动不已。

低头,俯瞰到她脸蛋上闪现过的微妙的表情,他瞬间眉眼一松,几声朗笑飞出了唇间,手垂了下来,说:“走吧。”

是知道,如果他再笑下去,她要恼火了。与她相处越久,越知道她这个脾气。没错,他是妻管严,真有些舍不得她恼的样子,更重要的是,她肚子里有小宝贝了。

两人这样一耽搁,几步路而已,到了隔壁书房的时候,见公孙良生和岳东越,都是抵达了在院子里等候他们。

朱隶摆个手,让他们再等等,说:“本王先带王妃看看书房。”

公孙良生听见这话,嘴角马上先挂起了一丝笑。

李敏见他们鬼鬼祟祟的,埋怨他们真是把她吊足了胃口,一丝着急,见前面管家推开屋门之后,迈过了门槛,不等他说话,先看了里面一眼。

这一望,刹那之间,心头除了惊骇以外,真是有些感动了起来。

书房一看,不像是给他准备的,反而像是给她准备的。只见书架上密密麻麻的书籍,都是医学专著。

他伫立在她身后,默默地看着她脸上闪现的一抹激动,终于嘴角微弯,稍显出满意的姿态,对谋士说:“公孙办事,果然是,不需要本王费心。”

“不,是王爷想着王妃或许需要这样一间书房。都是王爷体贴王妃的心意。公孙只是做了王爷吩咐的事罢了。里头有几本书,公孙都没有找到,还是小理王爷帮忙找的。”

只听他们两人这样说,为了筹建这个书房,不知道多少人出了多少力。李敏心里头喟叹,知道自己这个人情真是欠大了。书房好建,但是,里面存量的书,那绝对是难找。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最难造的建筑物,其实就是书房和图书馆。

“王爷知道妾身喜爱读书,可怎么会想到给妾身专门做一个书房?”

要知道,哪怕皇宫里,皇帝都不会想到给皇后单独打造一间书房。毕竟在古代里,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做法。大户人家里,有书房,但绝对不是给女人用的,更不要说会有个男人专门给老婆建书房了。

可她这个老公,还真是放荡不羁与众不同的一个人,知道只有建书房,最能讨她欢心。

如今见着她高兴的模样儿,他难掩自己的一丝得意,抬袖轻咳一声,故做冷静地说:“本王只知道,王妃是对护国公的绝世宝玉帝王绿都不屑一顾的奇女子。本来,是想在京师里王爷府里给王妃搭建书房的,后来,王妃说了必定会随本王回燕都,想到书籍难带,就此,在燕都筹建,以免路途中遗失了王妃的爱书。王妃恐怕痛失一本书,会比痛失帝王绿还心疼。”

说明,他还真了解她。金银财宝,她是都看不到眼里的,仅有那书是要她老命的玩意儿。

可是,他也不用把话说的那样清楚明白,好了,底下的人通通都笑了。

李敏白了他一眼,道:“王爷送给妾身的书房,妾身既已收到。可是,书房变成妾身所有,以后王爷要用到书房——”

岂知此话引得他不止一个人笑。

“区区一个书房而已,本王连天下无价之宝都给了王妃,怎会计较一个书房?再说了,本王还想着把许多东西送给王妃。”

听他这个口气,好大。

李敏忽然头皮一阵发毛。

果然是,他伸手接过公孙良生递来的那张地契,扫了眼后,点头:“这事就这么决定吧。这块地,给王妃用。王妃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王妃需要什么,不需要我这里批了,你们两个,帮王妃筹办吧。”

“王爷——王爷难道不怕本妃把这块地用了建青楼、梅仙阁——”她有意想恼一下他了,谁让他大方到让她周身发毛。

“不怕。倘若王妃想建梅仙阁,那定是不一样的梅仙阁。王妃建的梅仙阁,本王一定天天去帮衬。”

她这个老公,简直是要吃死她了。

李敏再白了他们几个一眼,拂袖在书房里那张给她专门安设的贵妃榻上坐下,心中的情绪是一时难以平复,说是愤怒,那肯定是没有的,只能说那刻激动的,高兴的,感动的,不知道怎么形容才好。

没有什么,比他如此信任她,让她感到真正的幸福降临的一刻。

望着窗户上结成一层薄薄的冰花,李敏是咦了一声:什么时候,大明的人,懂得用琉璃来做成窗户了。

他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跟着她,站在她身后,跟她一起,眯着神秘幽黑的墨眸子,观察琉璃窗上,欣叹道:“本王以前,只知道琉璃可以做成灯具,怎么没有想到琉璃也可以做成窗户。本王果然是没有王妃聪明。”

八成是她不知道和谁说漏嘴了,透出了窗户可以用琉璃来做。他一心为了讨好她,给她做的书房安设上了她所说的琉璃窗户,恐怕这个全天下,只有她的书房有这样一面窗户。

李敏不由微弯起小牙尖尖的唇角,宛如冬天里盛开的那朵春花,在这个隆冬里,完全没有感觉到一丝寒冷。

天气虽冷,可是有人,有彼此依靠的人,又怎么会冷呢。

尤氏知道儿子回来了,也知道了王婆子去找他儿子摊牌了。因为是她落话给王婆子的,告诉王婆子怎么将她儿子的军。

结果,她倒是差点儿忘了。她儿子和她死去的老公一样,在这方面向来是冷血无情的。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最讨厌受人胁迫。

不出意外,王婆子不敢来着她了。她要怎么样就怎样吧。反正,这个府里最终都是护国公说的算。

如此说来,回到北燕的儿子,和在京师里一样,心里都是向着儿媳妇的。

据说,儿子和儿媳妇一块吃了饭之后,是在院子里赏起雪来了,真是好兴致,完全忘记了她这个母亲。

尤氏气得,伸手打翻了桌上所有的东西。

屋里那些人,全眉头比她更愁。主子不好的话,她们这群跟随主子的日子肯定是更难过的。眼看,这个府里很多察言观色的奴才,早见风使舵了,盘算着自己的前程时,被尚姑姑用银子一勾引,全偏向李敏那边去了。

“好个狐狸精!”尤氏气呼呼地说,“私底下,拿银子勾引我的人!”

“夫人——”喜鹊抹着眼泪,眼看伴随尤氏的失势,她在这个府里要按照尤氏的话办事,都越来越不好办了,“说不定接下来马车都不给我们用了。今天下午,奴婢去门口,帮夫人领着香香楼的人提晚饭的食盒进来时,守在门口的人,全换了一批,都变成了大少奶奶的人。一双双眼睛,像狼虎一样盯着夫人的食盒。”

“怎么,不给我吃?想饿死我?!”尤氏提高了嗓门,“好啊,她敢饿死我是不是,我明儿,把这事儿告诉全城,看所有人都知道她那幅真正的嘴脸是怎么样的,是不是恶毒的,竟敢饿死自己夫君的老母亲!”

喜鹊等人听到尤氏这句话,却都是不敢说是。其实这事儿说出去,还真的不见得尤氏占了理。毕竟李敏不是没有给尤氏吃东西。是尤氏自己嫌弃清淡的饮食。

尤氏稍微冷静了下来以后,除了吃饭这个问题,她反倒还是比较挂心林氏那方面的动静,那毕竟关系的才是大事儿。

刚好,朱隶在书房里,听了底下谋士们的汇报,才知道今早上魏府里出了这样一趟事儿。

公孙良生说:“魏军师本想亲自来给王爷报告详情的,但是今儿忙完府内事情以后,赶着去军营办事,恐怕赶不回来,所以托本人先转告王爷一声。”

“现在那位林姑娘去了哪里,是本案的关键。”朱隶坐下来,缓慢地说。

“是的。”公孙道,随之,把今天下午在魏府发生的那点蹊跷事儿,一并说了,“貌似,魏府里,不是每个人,都想着把林姑娘找回来。”

“哦?”

李敏膝盖上翻开一本在老公送给自己的书房里新找出来的一本药典,很是兴致。好像身旁那几个说什么话她都听不见。

公孙眼角像是扫了她一下,接着,再进一步,小声说:“大少奶奶,好像知道怎么回事,说是个魏府里的三个少奶奶,有什么赌约。”

听到这话儿,李敏看老公的目光都射过来了,不得不抬起头,清清冷冷地说:“其实那个赌约,妾身本也不以为意,不觉得是个事儿,可是,有人硬是要较真。不过就是说,倘若妾身治好了魏府四少爷的伤,某人要给妾身当面赔礼道歉。”

噗。

朱隶一口茶水射出去。

是想,她这个手段是老手段了,真的是一点都不出奇的手段,可是偏偏每次都能奏效,屡次都能爽,每次都有人心甘情愿上了贼船被套牢。

知道他笑的什么,李敏翻白眼扫了他下,说:“那是,天下少有王爷这样聪明的。当初,王爷也乖乖地和那些人一样,说妾身医术不怎样,不就好了。”

对此,朱隶“很不好意思”地说:“没有办法,本王慧眼独具,偏偏能看中别人看不到的宝石。”说完像是琢磨着给她出主意:“实际上,以王妃的本事,再狠一点,绝对也没有人说什么的。以后,不止要赔礼道歉,这个礼数,要赌大点。从东城门跪到西城门,一路游街如此——”

李敏脑袋里马上闪过一个念头,是谁说最毒妇人心的,那些人都该听听这个男人怎么说的。

说回这件事儿,犹如他说的那样,整个案子的关键,其实要破案很简单,把跑调的新娘子抓回来,当面对质问清楚,不就完了。

只怕这个新娘子抓了回来,都不知道愿意不愿意说实话。

为此,屋内的人都深锁浓眉的时候,李敏打了声呵欠,只喊:乏了,要去睡觉了。

望着她走出去的背影,留在屋内的人,似乎都若有所思。

朱隶摆手,阻止了两个谋士继续说:“其实这个事儿,王妃看的很清楚了,属于魏府的事儿。本王和王妃都相信,魏府的人,能自己处理好这件事。”

听说到儿子不插手这个案子,尤氏心里头大松口气。想那魏府能做出什么,要是能的话,还能被林氏耍的团团转吗?

魏府的人,都是傻的。

到了隔日,经过一天调查取证之后,都督府的人,看来是办事效率高,竟然宣称,召集所有人证物证,控辩双方代表,准备开庭审理此案了。

李敏早上起来后,在花厅里吃了早饭,听到马夫过来说到老公送自己的爱马流月不知怎的,不思饮食。

她这个孕妇,都胃口转好了,那匹母马,却竟敢闹起了脾气不吃饭。李敏思摸是什么缘故的时候,那边老公据说要出发了。她就此走到隔壁院子里,顺带问问比较了解流月的老公。

这时候,管家进来了,对他们夫妇说:“都督府来了人,说是今日开堂审理有关魏府与奉公伯府的案子,希望王爷王妃,都到大堂临听。”

都督府突然冒出这一招,莫非是吕博瑞担心自己的审判不能服众,想拉着在北燕最有威信的护国公下水,给自己背黑锅。

不怀疑这个都督府大人,真怀了如此的贼心。因为这种事儿,貌似以前在燕都任职的都督府大人,都是这么做的。

朱隶沉思了下,转头问起李敏:“王妃今早是否需要办事?”

“王爷如果想去都督府旁听案子,妾身当仁不让陪王爷过去。毕竟,王爷身上的公事绝对比妾身的事重要多了。”李敏的回答却是爽快。

见她都不假思索,朱隶点了头,对底下人道:“备马车去都督府。”

【177】婆婆的宣誓

夫妇俩人来到门口,正值昨晚下的雪停了,门口的雪被人扫的干干净净。马车停在门口,有都督府的人骑着马,准备在前面给他们带路。实际上大也不必,这里是护国公的辖地,怎需要这个外来的都督大人带路。不过,也不见朱隶有阻止的念头。

李敏只知道老公是大而化之的,像这种小细节,如果和对方计较,反而显得气量狭小,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小李子搬了张脚凳放在马车前,小心地扶着她上了马车。李敏坐在马车里,往车窗外看一眼,见老公站在马车外是和管家在交代什么事。

交代了府里的事后,朱隶骑上了自己的马。

一行人出发了。

天气明朗,蓝天白云,万里晴空。只是下雪之后的气息,难免有些霜冻寒冷。李敏感觉自己嘴唇里呼出的气,变成了一团团迅速凝结的白霜的样子。像她昨日出门,都没有这样的感觉。可见得,这个冬天的气温,是再降了一个台阶,更冷了,要步入隆冬的阶段。

这样的天气,坏处在于出行更为艰难,好处在于,恐怕也没有人会选择在这个时机做任何事情。天时不合适,东胡人、万历爷等,肯定是都该歇一歇了。而对于做大夫的李敏来说,只知道在益发寒冷的气温之下,怕有些病人,难以度过天气这个难关。首当其冲,为老人和孩子。

还有,一些即将临产的孕妇,怕也煎熬。

车轮子向前行驶的时候,一路有些颠簸。由于雪刚停,马路上扫雪的工作还在进行着,一些地方昨晚下完雪以后结了冰。路过这些结冰的路面时,马车一旦失控容易打滑。驾车的小李子,那更是小心翼翼的,真正的如履薄冰。

李敏坐在马车内靠着个软枕闭目养神,听陪着自己来的方嬷嬷一点一点念叨着。今早上,由她老公主张,出门的时候,倒是把方嬷嬷带上车了。

方嬷嬷这几天,忙内忙外的,却是难以像以往那样在屋里单独侍候她,固然现在有了紫叶和李嬷嬷在房里顶替她的职位,可很显然,李敏更喜欢带以前自己使唤惯了的人,比如兰燕、尚姑姑之类。

究其原因,不外乎,尚姑姑是她李敏娘家来的人,而兰燕,基本不会插手宅里的家务事,不会加入王爷府里女人之间的宅斗,她只单纯负责李敏的保安工作。在这点上,深得李敏信赖。

方嬷嬷训了李嬷嬷,再教了紫叶如何讨好,但是,女主子心里的顾虑还在,一切肯定免谈。实际上,方嬷嬷其实用不着如此着急。哪怕李敏真用了自己的娘家人,可是,毕竟她带的娘家人一共那么几个,方嬷嬷又不是不知道那些人,根本在人数上都是成不了气候。那么,方嬷嬷在着急什么?

李敏的手指头揉了下额角,想,一样是唠叨,可明显尚姑姑的唠叨,和方嬷嬷的唠叨,完全是两码事儿。

尚姑姑唠叨多的是,让她注意保暖,多吃点东西,开始准备未来出世小孩子要穿要用的东西。

方嬷嬷唠叨的是,她这个不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或许这两人出发点都是一样的,想用自己老资格有经验的资历,来指导她这个初产妇怎么度过孕期。唯有这个目的,好像有些不同。

尚姑姑是被她训诫了多次了,再说尚姑姑是真正跟在她身边许久的人,有亲眼目睹过她李敏的医术,很清楚她李敏既然都身怀医术了,绝对与一般的孕妇不一样。李敏自己知道的孕产妇知识,恐怕比她们这些老资格还多,毕竟李敏真正的专业,她们呢,道听途说比较多,哪怕有经验,也不及李敏的专业丰富。

聪明的尚姑姑,被她李敏训了几次以后,哪敢再拿自己那点破经验来说李大夫。算是有些自知之明。

方嬷嬷,说是被她老公派到她屋里服侍她的,其实是管了太多的事儿。尤其是,现在她老公身边最得力的下手伏燕被派去执行任务到现在都没有回来,她老公房里的事,全部变成了方嬷嬷接手在打理。方嬷嬷再能干,又何能变成超人,分身乏力。

对她李敏屋里的事儿,方嬷嬷是有心无力,所以,只能是找个时间尽可能来说她。而且,方嬷嬷与尚姑姑一点最大的不同,在于,方嬷嬷在她老公心里面是真有地位的一个人。

奶娘这个东西,说真的,没有真正来到古代之前,李敏还真不太懂。有看过一些古书,包括一些电视剧之类的,说某某皇帝,对于自己的奶娘都恩重如山之类的。一开始,像是很难让人理解。

怎么,亲生母亲,能不及一个奶娘?

如今看来,还真是如此了。像她老公吧,与尤氏虽然是亲生母子,但是,感情如玻璃一样薄弱,平常看起来很坚挺,一旦出问题,真是碎的稀里哗啦的,想重新整合起来,都难于上青天。毕竟再好的亲人关系,当利益摆在眼前的时候,一切,都变成笑谈。

奶娘则不同了。奶娘,本身是呵护这个小主子长大的奴才。光是奴才这个身份,造就了奶娘对小主子自小的百般呵护,百依百顺。而被奶娘呵护大的主子,对奶娘的信任也是不一般的,因为这个女人,可是曾经像自己母亲那样,不,是代替了自己母亲哺育自己长大的。

吃了这个女人的奶水,相当于母亲一样的感觉。对于所有男性骨子里有潜在恋母情结的因素而言,奶娘相当于自己另一个母亲,毫不奇怪。尤其是,倘若和自己亲娘的关系已经处于恶化以后,对待母亲的感觉,想报恩母亲的念头,全转移到奶娘身上很是正常。

由此可见,古书里,电视剧里,说的一些达官贵族,对待奶娘比对待自己亲生母亲还好的故事,真的不见得真的只是故事而已,是很有可能是事实的。难怪,大到皇宫,小到一般人家,对于奶娘这份工作,趋之若骛的人,是比比皆是。这里头,可不止女人这般考虑,男人一样。

靠女人一份奶娘工作,从此全家飞上枝叶变凤凰的,在这个社会里,是个潜规则了。

方嬷嬷想在她这个房里立威信,还不如说,是想赶紧抓住护国公府下一代继承人。

“大少奶奶没有生过孩子,所以不知道,如今,像大少爷当初,一生下来,马上要吃奶,可是,夫人奶水不足,饿得大少爷哇哇大哭——”

对了,古代没有奶粉,这真的是个,催生奶娘职业火爆以及地位特殊的最大原因。李敏还真不得不考虑上这个因素。关于孩子吃奶这个问题,是她这个现代的科学家,都不得承认,什么奶,都比不上人奶好。

古代有钱人,当然想请奶娘,想请多少个都可以。不过,李敏只要想想,让自己的孩子吃别的女人的奶水,心里头都结疙瘩,不舒服。

“本妃现在都没有生孩子呢,当然是,到时候没有奶水再说。”

“那怎么行!”方嬷嬷叫道,“夫人当初生二少爷的时候,奶水足,夫人也不用自己亲自哺育二少爷。”

李敏差点忘了,古代女人,自己生孩子有了奶水,都不一定真的自己喂奶。越是具有高贵身份的女子,更不会自己喂奶了。好像喂奶是个低贱活儿一样。反正有奶娘在。

方嬷嬷叫完,用很不可思议的目光扫到李敏脸上,好像是说,像李敏这种在尚书府出身的小姐,不可能不知道这种有可能自降身份的事。

李敏的头大了。瞬间可以明白,为什么老公要让方嬷嬷来念叨她了。恐怕她老公在这方面,是真不想她受到任何委屈,所以,肯定不让她自己喂奶。奶娘的事,自然需要及早安排了。

方嬷嬷在这方面则是最有经验不过,为独一无二的人选。

李敏轻轻地喘出口气,道:“这事儿,先不说了,本妃自有主张。”

方嬷嬷抿了抿嘴,本还想说什么,但是,可能是想起上回自己建言给小世子做衣服被李敏说了一顿之后,立马改变了主意。

说不通李敏,她方嬷嬷也有别的法子。

养孩子是个技术活,不仅是斗智斗勇,还要斗人。

马车就这样,在方嬷嬷一路的念叨中,到了都督府。

或许是消息早传到了大街小巷的缘故,真有不少人,聚集到了都督府门口围观,等候第一手消息。为避免惊乱群众,引起不必要的骚动。护国公的马车,兜入了都督府侧边的旁巷。据说,到庭的魏府、以及奉公伯府的人,一样都是从这里进出的。

吕博瑞的师爷,以及夫人晋氏,都亲自到了门口迎接他们夫妇。

朱隶下马。李敏走下马车之后,伫立在丈夫身后。

见前头带着师爷的晋氏,上回入城的时候远观没有能看清楚,今儿距离近,看的是比较仔细,见其年纪约四十上下,风韵犹存,上身一件鹦哥褙子。李敏似乎记得,这样一件褙子,好像在京师里看人穿过。由此可见,晋氏身上上上下下,带的,都还是京师里的东西。话说,新任的都督府大人,其实到北燕,没有两个月的时间,想要完全融进北燕,还不是那么容易。

晋氏冲他们夫妇俩屈膝行礼,道:“妾身乃都督府都督的拙荆,给王爷、王妃请安。”

“夫人请起吧。”朱隶不冷不热的口气道。

晋氏让开路,负责带路的师爷,拱手做了个请字。

李敏跟随丈夫往前走的时候,能感觉到站在一旁的晋氏看到她的目光里好像难掩一抹惊奇。

在关内,晋氏都没有见过她。这个是很正常的。要不是自己老公被调到北燕出任都督,以晋氏原先在京师内只是四品诰命夫人的等级,基本想和李敏照个面都难。

或许,晋氏是听说了她李敏许多东西,现在亲眼所见,与传言中有些差别。

谣言中怎么说她李敏,她李大夫从来都不怎么放在心上。那么多张嘴巴,捂也捂不住,这种浪费精力的气力活,还不如自己活得潇洒自如好。

由于本案不对外开放审理,都督府好像不是很想得罪控辩双方,最终,选择了在吕瑞博的书房里,来审理这个案子。按照现代庭审程序来看,吕瑞博这个做法,有点类似法官做庭外调解的工作。

看来,这个吕瑞博,是个十分谨慎的人。

既然都不打算真的开庭审理了,为何请他们夫妇过来,吕瑞博,是想自己调解不了时,让护国公出面吗?

护国公的面子比他吕瑞博大是没错,但是,魏老一开始报案时都选择了都督府而不是护国公府,说明,如果护国公真的插手这个案子,对护国公来说,并不是最大的利处。俨然一场真正的内心博弈,早就在开始了。

没有到达吕瑞博的书房前,李敏可以看到院子里,站了魏府的人,以及奉公伯府的人。

此次受邀来都督府的魏府人,是以魏老为首,包括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媳妇,以及府中当时与此事有关的管家及江嬷嬷等几个家奴。与魏府庞大的人多势众相比,奉公伯府里,只有林氏,带了当初涉事的喜婆与丫鬟到场。朱庆民没有来,是对外宣称自己昨晚受了风寒,身子突然抱恙了。

昨晚天气骤变,是不太好,朱庆民这个解释,是真是假,难以辨认。

院子里的人,在看到护国公府主子来的时候,全部弯腰低头,十分尊敬。

吕博瑞同时从书房里走了出来,带着府中其余大小官员,向到来的朱隶拱手行礼。

“王爷,请进。”

朱隶颔头,迈进门槛。

吕博瑞的目光,像是在他身后的女子身上顿了两眼。

李敏感觉是,这位都督大人看她的目光,和晋氏瞧她的目光,还有些难以言喻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