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大全睡前故事上一章:宝石商人理查德的谜鉴定 天使的海蓝宝石
- 故事大全睡前故事下一章:汉字五千年
徐晓青
嫁给骗子的卫长公主
建元二年(前139年)春三月的一天,年方十八的汉武帝去霸上(今西安市东)祭神祈祷,回来的路上驾临姐姐阳信长公主府,偶遇歌伎卫子夫,一见钟情。阳信长公主看在眼里,遂叩请让卫子夫入宫侍奉皇上,武帝龙颜大悦。
车驾驰进皇宫。后宫佳丽千百,不久子夫便被武帝冷落一边,独守空房。
春去秋来,子夫入宫一年多了,连皇上的面都见不到。武帝罢黜老弱宫人,心灰意冷的子夫奏请出宫。武帝想起往时情景,觉得有些对不住她,复加宠幸。
子夫有了身孕。十个月后,子夫分娩,是个女婴。那个时代女不如男,但她毕竟是武帝的第一个孩子,武帝很是喜爱,子夫也更加受宠,又接连生了两个女儿。元朔元年(前128年),子夫喜得贵子,取名据。母以子贵,子夫被册立为皇后,她的三个女儿也被册封为卫长公主、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
长公主的地位等同藩王,——公主低一格,与列侯同。长公主府设有傅一人,私府长一人,食官一人,永巷长一人,家令一人,秩皆六百石。五个官员之下还有若干属吏。而公主的官员仅有主簿一人,仆一人,私府长一人,秩六百石,家丞一人,秩三百石。
依据这一等级制度,在武帝诸公主中,卫长公主的地位最为显赫。
卫长公主二十四岁那年,武帝把她许配给栾大。
栾大,何许人也?
他是胶东王刘寄的宫奴,是一个有点名气的方士。方士,也称“神仙家”,他们说东海之中有三神山——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有长生不老药和吸气饮露、长生不老的仙人。方士便是那些鼓吹能找到仙人仙药的骗子。从齐威王、齐宣王起,便遣方士入海寻找神山和长生不老药。千古一帝秦始皇更是醉心于此,屡遣
方士入海寻求。汉武帝留恋富贵,幻想长生不老,多方寻求仙人仙药。当李少君等一伙方士受武帝宠爱而贵显时,栾大还在胶东王刘寄门下做方士。胶东王后无子,刘寄死后,王妃生的刘贤嗣立。王后不守礼法,淫荡,与刘贤发生矛盾,互相诋毁。为了迎合武帝,博得皇上好感,王后将栾大献给武帝。
栾大入宫,朝见武帝说:“我常往来海中,遇见仙人安期、羡门,他们说我卑贱,不肯信任我。又说胶东王乃一藩王,不值得给他长生不老药。我多次向胶东王说起这事,,但他不肯重用我。”还说什么“黄金可成,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云云。
武帝屡次上方士们的当,不轻信栾大的话了,他让栾大验证一下他的法术。栾大欣然应允。他把棋子摆好,喝令它们争斗。嘿!那些棋子果真互相撞击起来。其实是磁铁在起作用。
武帝大喜,以为这个栾大果真有法术。他正为黄河决口、铸黄金不成而忧愁,遂拜栾大为“五利将军”。不到一月,又连封栾大三官:“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栾大身佩四将军印,贵显无比。接着武帝又下诏:封栾大为乐通侯,食邑二千;赐长安最豪华的府第一所,僮仆千人;将皇帝用不着的车马帷帐
器物赐与栾大。
栾大贵倾朝野,富甲海内。
武帝觉得这还不够,又将长女卫长公主许配栾大。
武帝一心求仙,他把堂堂公主许配一介方士,完全是为了笼络栾大。只要能求得仙药,舍掉女儿也在所不惜。他曾这样说:只要能长生不老,登天为仙,我把远离妻子儿女看作脱掉一双鞋一样。
在京城长安,武帝为栾大和卫长公主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卫长公主改称“当利公主”。她带去了十万斤黄金的嫁妆。
栾大成了皇亲国戚。武帝亲临公主府,祝福新婚夫妇。武帝姑姑刘嫖、公卿将相纷纷来拜见栾大夫妇,呈献礼物。
武帝又刻了一枚“天道将军”印,授给栾大。“天道”二字的含义,是为天予上天开道。
栾大佩带的大印多至六枚:五将一侯。
晚上,栾大便在他的府第祭祠,希望能招来仙人。连祭多日,也不见仙人的踪影。
栾大无奈,辞去新婚妻子,东去入海,寻找仙人仙药去了。
东海中的三神山,实际上是一种自然奇观——海市蜃楼。海市蜃楼乃一种气象光学现象,即远处的景物通过大气这面“镜子”折射所形成的虚幻的映像。古人不解其中奥妙,便臆为仙境。
三神山是找不到的。栾大技穷,不敢再入海寻找了,跑到泰山上祷告,也没有招致仙人。
武帝偷偷地派人查验栾大的所作所为,发现他完全是在弄虚作假。而栾大却矢口否认,吹嘘他见过仙人。武帝恼羞成怒,下令腰斩栾大。
判处栾大死刑距官封栾大仅一年零四五个月。
年方二十五岁的卫长公主成了寡妇。
刘德增
宫廷倾轧中的鄂邑长公主
(一)昭帝的养护人
大汉帝国的江夏郡有个鄠县(今湖北鄂城),汉武帝时有个公主封在这里,号曰“鄂邑公主”,鄂邑公主是武帝的女儿,她的芳名、生母,皆已湮没无闻。
汉制,尚公主的必须是列侯。鄂邑公主由父皇作主,许配盖侯王充,故又称“鄂邑盖主”,或“盖主”。
王充是景帝王皇后的侄儿。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年)夏四月,册立王皇后。五年后,又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盖侯。元光三年(前132年),王信病死,子王充嗣爵。武帝是王皇后所生,他与王充乃姑表兄弟,鄂邑公主乃王充的外甥女。
鄂邑公主为王充生了个儿子,取名受。
已搞不清是哪一年,王充病死。他的儿子王受嗣爵。元鼎五年(前112年),武帝借口列侯贡献的助祭用的黄金不纯,褫夺了一百零六人的爵位。王受是其中之一。
汉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年已七十一岁的汉武帝去五柞宫游玩,罹病,他自度不久于人世,遂于病榻前立小儿子刘弗陵为皇太子,遗命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人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匈奴族人金日䃅为车骑大将军,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市)人上官桀为左将军,洛阳(今属河南)人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佐皇太子。
翌日,武帝驾崩,皇太子即位,是为昭帝。
昭帝继位那年,年仅八岁,未谙世事,需人养护。他的母亲赵婕妤早殁。于是,群臣共推鄂邑公主养护昭帝。他们以昭帝的名义下诏,增加鄂邑公主的封地,尊为“鄂邑长公主”,让她进住皇宫,养护昭帝。
长公主仪同诸侯王,加上鄂邑长公主是幼主的养护人,地位更加显赫。不过,鄂邑长公主对幼主还是尽心养育的。
过了几个月,昭帝下诏,赏赐长公主和宗室昆弟。翌年,又增封鄂邑长公主一万三千户。汉时,县有大、小之分,满万户的为大县,不满万户的为小县。长公主的原封邑——鄂邑是大县还是小县,史书未详。但她的鄂邑再加上昭帝即位以来的两次加封,鄂邑长公主的封邑至少不下二万户。这二万多户交纳的租税,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仅人口税每年就有三千多万钱。这些钱全归鄂邑长公主自己支配。
昭帝的赏赐仍源源不断。始元四年(前83年)三月,赐鄂邑长公主钱帛若干。元凤元年(前80年)春,以鄂邑长公主供养劳苦,复益以蓝田县(今属陕西)。至此,鄂邑长公主的封邑不下三万户,单是人口税每年至少又增加一千五百多万钱。
在昭帝和他的大臣们看来,报答鄂邑长公主养育之恩的方式,就是多赐她些钱帛、户邑。
但鄂邑长公主更为看重的,是她的情夫丁外人。
(二)情夫丁外人
盖侯王充死后,鄂邑长公主成了寡妇。汉代贞操观念还比较淡薄,公主可以再嫁,宣帝的长女——敬武长公主就嫁了三次。鄂邑长公主没有再嫁,却偷偷地找了个情夫。
那人姓丁,名外人,河间国(治今河北献县东南)人。他是鄂邑长公主的儿子王受的门客。
鄂邑长公主与丁外人私通的事一经传出,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等人非但没有指责长公主不守妇德,反而以昭帝的名义下诏,让丁外人侍奉鄂邑长公主。诏令一下,丁外人身价倍增,一时间,一些公卿大臣纷纷去巴结、讨好丁外人。
丁外人骄横起来,假借鄂邑长公主的权势为非作歹。
有个叫樊福的人,做过京兆尹。京兆尹是京师长安的地方长官,秩二千石。樊福不知因何事曾得罪过丁外人,丁外人发迹后,便指使一个门客射杀樊福。门客行凶后,匿于公主府,官府束手无策,不敢入内搜寻。
鄂邑长公主府在渭城县(今西安市西)地段内。县令胡建闻悉凶手躲在鄂邑长公主府内,便率领官吏、士卒围捕。鄂邑长公主听说渭城县令来捉人,大怒,带着丁外人和一大群家奴出了公主府,射杀追击胡建的人马。胡建一伙一看鄂邑长公主带人杀了过来,不敢触犯,溃散而回。
鄂邑长公主犹不解恨,命人弹劾渭城县的游徼——一个主管治安的官——打伤了长公主的家奴。胡建上书申辩,说游徼奉公行事,没有什么过错。鄂邑长公主怒不可遏,派人上书奏劾胡建侵辱长公主,射击长公主府的大门;属吏打伤家奴,胡建回避此事,不加追究。
奏疏送到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处。霍光知道胡建奉公执法,便把奏疏留了下来,没有上报昭帝,想不了了之。
狐假虎威的丁外人虽然为非作歹,却没人敢奈何他。
(三)与上官父子狼狈为奸
上官桀是受武帝遗昭辅佐昭帝的四大臣之一。霍光总理朝政,上官桀、金日䃅和桑弘羊协理政务。昭帝即位的第三年,金日䃅病死。霍、上官两家是儿女亲家,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娶霍光的女儿为妻。由于这层关系,在三大臣中,上官桀的权势仅次于霍光。霍光休沐回家,上官桀便全权处理朝政。
上官父子犹不满足,千方百计地想往上爬。他们看中了鄂邑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由上官安出面,竭力巴结丁外人。丁外人不过是长公主的情夫,既无官职,也没有爵位,见上官安这个贵公子来巴结他,自然愿与他结交,两人过往甚密。上官父子巴结丁外人是为讨好鄂邑长公主,谋取私利。他们果然得到了好处。
鄂邑长公主看中了一个姓周的女孩,召她进宫,打算把她许配给昭帝。上官安也有个女儿,年方六岁。他热切地希望女儿能坐上皇后的宝座。见长公主选了周家女入宫,他急了,风风火火地去找岳父大人,恳求霍光出面,让他的女儿、也即霍光的外孙女入主后宫。霍光觉得昭帝还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还不到立
皇后的时候;外孙女也太小,没有答应。
上官安见状,又跑去找丁外人。他对丁外人说:“听说长公主有选立皇后的打算,我有个女儿,容貌端丽,请长公主垂爱。这事成与不成,全仰仗阁下。汉家惯例,列侯尚公主,阁下何愁不封侯?”丁外人大喜,马上去找鄂邑长公主。长公主对情夫言听计从,遂改初衷,答应立上官女为皇后。
六岁的上官女被迎入皇宫,封为婕妤。婕妤是后妃中的第三等级,位次皇后、昭仪,位视上卿,爵比列侯。一个月后,上官女封为皇后。上官安封桑乐侯,做了车骑将军。
上官父子很感激长公主和丁外人的恩德,尽心地为他们效力。丁外人指使门客杀樊福,胡建带着渭城官兵去长公主府捉拿凶手,车骑将军上官安和长公主、丁外人一道率人阻击胡建。长公主命人上书弹劾胡建侵辱公主,霍光将奏疏扣留不究,上官桀却乘代霍光处理政事之机,下令逮捕胡建,胡建被逼自杀。
上官安天天去央求霍光,为丁外人求封,霍光不答应。上官桀说,封侯不行,就给他个光禄大夫吧。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职司议政,但没有印绶。霍光还是不答应。
对于上官父子的感恩报德,鄂邑长公主很受感动。上官桀的岳父有个男宠,名叫充国,官为太医监,擅入宫殿,依律当处死刑。汉时处决犯人是在冬月,眼看死期来临,鄂邑长公主毅然拿出二十四匹骏马,为充国赎罪,充国被减刑。
(四)未遂政变中丧生
自从上官氏立为皇后之后,上官父子便与霍光发生矛盾,他们自认为是皇后的祖父、父亲,而霍光不过是皇后的外祖父,他们理应比霍光更为尊贵。霍光不给他们俩面子,拒不答应封丁外人,使他们大为恼怒。
鄂邑长公主听说霍光作梗,拒绝封她的情夫,也甚为怨恨。
受遗昭辅政的御史大夫桑弘羊是前朝权臣,论资格、功劳、才能,他都自以为在霍光之上。他名义上也是辅弼大臣,但权势不仅低于霍光,也不如上官桀。他曾替子弟谋官,遭到霍光的严词拒绝。他对霍光也极为不满。
于是,上官父子、鄂邑长公主和桑弘羊结成联盟,携手反对霍光。他们担心朝中势力不够,又联络了一个藩王——燕王刘旦。
刘旦是武帝的李姬所生,武帝第三子。武帝长子、皇太子刘据举兵叛乱,兵败自杀;武帝次子刘闳早死,刘旦自以为他应承嗣帝位。谁知,皇冠却落在武帝少子刘弗陵的头上,他被封在北疆,做了个藩王。他仇视昭帝和昭帝的得力辅佐霍光。上官父子、鄂邑长公主和桑弘羊遣人与他通谋,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他们反对霍光的联盟。
上官桀、鄂邑长公主和桑弘羊暗中收集霍光的材料,交给刘旦。刘旦遣人上疏,弹劾霍光:“霍光出京去长安东的广明亭检阅御林军,道上称跸,太官供备饮食,僭用天子礼仪;他任人唯亲,长史杨敞无才无功,却当上了搜粟都尉;他还擅自调动校尉。霍光专权自恣,臣怀疑他图谋不轨。臣愿归王玺,宿卫京师,保卫皇上。”
上官桀、鄂邑长公主和桑弘羊乘霍光休沐回家之际,把燕王的奏疏呈给昭帝,劝他把奏疏下发百官,罢免霍光。
不料,昭帝把燕王的奏疏留下,不肯下发。
翌日晨,霍光上朝,听说燕王奏劾他,便停留在一座叫“画室”的殿中,未敢入朝。
昭帝扫视群臣,不见霍光的影子,问道:“大将军来了吗?”
“听说燕王揭发他的罪行,在外面不敢进来。”上官桀道。他这句话够狠毒的,先断言霍光有罪。
昭帝宣霍光入朝。霍光入,免冠顿首。昭帝说:“大将军戴上帽子。朕知道燕王奏疏有诈,大将军无罪。”
霍光顿首谢恩,道:“皇上怎知燕王奏疏有诈?”
“大将军去广明亭检阅御林军,广明亭近在咫尺,何须准备饮食?调动校尉一事不出十日,燕王怎能得知?若大将军图谋不轨,不需校尉。”昭帝振振有辞地说道。
昭帝时年方十四岁。公卿百官听昭帝评析得头头是道,都很惊奇。
燕王遣来上疏的使者逃跑,昭帝下诏通缉。上官桀、鄂邑长公主和桑弘羊都害怕受到牵连,劝谏说,此等小事就不要穷究了。昭帝不予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