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倩咬咬了下唇,纠结着如何宽慰苏氏,“娘,四妹妹的身世…”
苏氏与苏嬷嬷使了个眼色,苏嬷嬷站在门口小心戒备着,“今儿这事,我只告诉你,你可莫说漏了嘴,她是明祖皇帝时期都察院御史李迁的女儿。”
“正直不阿,对事不对人,天下无他不敢弹劾之人的李铁口言官?”这个人的官声不错,直至现在还被世人所称赞,即便获罪惨死,可百姓们还是记着这位肯为百姓说话的好御史,“他的年纪不是比爹还大些么?”
“李迁若是活到现在,得有五十多岁。李妈妈在李家时闺字琴儿,原是李家的书房丫头,李家获罪被抄满门,李妈妈刚怀上洛佼,她因是李家丫头被没入官府。”
李琴儿因在书房服侍,又成功爬上李迁的床,李家获罪之时,朝廷照例给几个通房丫头、年轻侍妾诊脉,通常这种若是发现有孕,也是赏一碗汤药下去落了孩子,这带着身孕拍卖,可是卖不出价的,就算由官府卖出去,到了新的主家,也都是照了惯例来。
何况李家当家被治的是“满门抄斩”的大罪,男丁尽数被斩。
苏氏继续道:“后来无意间,被你先头过世的叔娘买下为婢,李妈妈告诉你叔娘,说她肚子里怀着李迁的最后一点骨血。三太太将此事告诉了你叔父,你叔父想着李迁为人正直,是个良臣,托人将李琴儿送到江南。
彼时,我听你爹的建议,佯装成怀孕的样子。十月怀胎,待李琴儿生下洛佼,对外就只说是我所出,又让李琴儿做洛佼的乳母,让她陪在洛佼身边,看她长大。原想这样做既不用分开她们母女,也能保住一点忠良血脉。今日这么一闹,我反倒不安,也不知昔日所为是对是错?
洛佼这么任性妄为,又固执如厮,虽说有一部分是性子使然,可与李琴儿素日的纵容也分不开。可见母女天性,洛佼原是不肯认错,却心疼李琴儿因她受罚,逼不得已这才服的软。”
李琴儿到底是丫头出身,无论是眼光与风度还是太差了,长此以往,苏氏担心洛佼会被她带歪。可若将她们分开,人家必竟是母女,她又不能这么做,真真是令人头痛不已。
洛佼与洛倩不是一母同胞,更与洛家没有一点关系。
这位李迁也并非祖父洛瑞的学生。
李迁当初是“藐视皇家,不敬太后”之罪被抄灭满门,直到现在,李迁的泼天大罪也没昭雪。也就是说,洛佼其实是罪臣之后,一旦让人知道洛家收留了李迁后人,洛家就会因此受到牵连获罪。
洛倩自是明白其间的轻重。“娘,祖父祖母和大哥二哥也知道这事?”
十年前,洛径有十几岁,洛征也有七八岁,正是知事记事的年纪,虽然苏氏装有孕,他们兄弟心头也会有疑惑。
苏氏点头,“没与他们明言,你叔父送李琴儿来江南,当年给你祖父写了一封信,想来他也是知道的。”
洛倩听到这件事,心头似压了千斤重负,她又知道了洛家的一桩秘密。
李妈妈若真是个聪明人,就该多劝着洛佼些。
只要洛佼谨言慎行,及笄之后,凭着洛家的名声与门第,定能觅一桩不错的良缘。
第77章 洛佼身世6
苏氏轻叹道:“家里家外的事这么多,你大嫂刚怀上身子,不能操劳,我又分不出心思去过问洛佼的事,还得劳你多指点她一二。今儿说的话,你得烂在肚子里,莫与第三个人提起。”
“娘,我晓得的。”
苏氏点了一下头,又打了个让她告退的手势。
洛倩退出睦元堂,迎面遇到铁嬷嬷。
铁嬷嬷是来请苏氏去颐和堂说话的。
洛倩生怕苏氏被铁氏训斥,决定跟苏氏一道过去。今儿洛佼那呼天抢地的哭闹声太大,就跟发生了天大的事一般,这一点,洛倩很不喜欢,虽说要一视同仁,知晓洛佼并不是洛家骨血,再加上洛佼那性子,洛倩突然间有种解脱之感。
以前,还时时逼着自己:自己是姐姐,她是妹妹,当姐姐的就要包容。这会儿知晓真相实情,反而觉得难怪她闹腾,这可不像洛家姑娘的知书达理、温婉沉着。
有些东西是深埋在骨血里的,就像她与洛俪,再怎么闹,也做不出洛佼那种大哭大闹的事来。
苏氏母女俩给铁氏请了安。
洛倩没瞧到洛俪有些好奇,“祖母,三妹妹呢?”
“这丫头昨儿练了一宿的字,习完武累得睡着了,就是打雷她也听不见,且让她好好睡一觉,我瞧着自从她被老太爷盯上,这十几天只怕就没睡个好觉,否则哪有困成这般的。”
铁氏言语间难掩疼爱与愠怒之色。
苏氏恭谨地坐在一侧。
铁氏不紧不慢地道:“大\少奶奶现在不比以往,最是操劳不得,还得儿媳多费心。倩姐儿虽能搭把手,可得赶绣喜帐、嫁衣。你先带着俪姐儿让她学着管家,每日上午俪姐儿得跟着老太爷读书练字,下午正好跟着你学学,先让她学两年,满十二岁就给一个铺子让她练练手。
府中出了几个不安分的下人,老太爷的意思,让你唤了修哥儿,将实情告诉他,待倩姐儿及笄后,就让他与俪姐儿一道学着打理府邸,主持中馈。孩子大了,得让他们学会应对这些烦心事,总不能一生都躲在长辈的庇护之下,我们老了,还期望孩子能保护我们。”
洛倩今儿听了苏氏说的话,越发觉得洛俪亲近些,“祖母,何必等到我及笄后才让三妹妹学理家,这几日府里正忙着,不如明儿就让三妹妹先跟着母亲学,若她有不懂的,我也能在旁提点。”
苏氏迭声道:“倩儿说得是,母亲,要不明儿就让俪姐儿先跟着我学学,这孩子在我们夫妻跟前长大,就与我自己的孩子差不多。”
梁氏去得早,苏氏对这个弟妹也只有过一面之缘,那时候还是陪着铁氏入京筹备洛康与梁氏的婚宴,那一次妯娌俩相处了半个月,梁氏人长得美,性子也温婉大方,颇得铁氏苏氏喜爱。只不曾想,一别之后,再见到洛俪,梁氏已经不在了。
铁氏又道:“每日学的时间也不能太多,就先定一个时辰,这还是从我这里匀出来的。老太爷这几日正在兴头上,一心想把俪姐儿培养成如卫夫人的大才女,我也争执不过。你说他多大年纪的人,想一出是一出,这有史数千年,不也只出一个卫夫人,我懒得理他。”
这还懒得理,早上可是拿着马鞭追到书房,将老太爷吓得不轻。
苏氏垂着头,想到这事就想笑。
洛倩先是微惊,之后又是一喜,“祖父认为三妹妹能成为第二个卫夫人?”
铁氏絮叨道:“他一肚子的主意,你说现在的姑娘,哪个不学女红,他居然说,将来俪姐儿一幅字画就能卖几千两银子,用这银子可以买好些最好的绣娘、厨娘,哪需俪姐儿学什么女红厨艺类的技艺,没的浪费了时间。
第77章 洛佼身世7
这不通女红,将来如何寻婆家?他倒说得轻松,说要给俪姐儿招夫,我…我都没法子说他了。他还想霸着俪姐儿的时间,一天十二个时辰,他狠不得把他的学问本事全都教会俪姐儿。
你说孩子都累得喝口茶能打盹,这得多累了,他还不放过,要不是今儿我发火,追到书房要揍他,他还不肯服软呢。
他越活越回去了,我看他根本就忘了俪姐儿是个娇滴滴的姑娘,使她当小子对待了。我可不想让俪姐儿当什么劳什子卫夫人,只要她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比什么都强…”
铁氏这会子对着儿媳、孙女大倒苦水。
苏氏与洛倩母女听得目瞪口呆,在她们印象里,铁氏一直都是贤妻良母型,可今儿突然转变成一个忧怨老太太,言辞之间,对老太爷很有意见。
苏氏心里犯着嘀咕:老太爷说的那话是随口一说,还是当真的呢?如果是当真的,她还真不能让俪姐儿来学打理家务,到时候老太爷得怪她,怕是大老爷、大爷二爷也会说她杀鸡用牛刀啊,这真是浪费人才。
“儿媳呀,你与大儿说说,叫他得空劝劝老太爷,别在那儿瞎折腾俪姐儿,好好的姑娘,近来瘦了一大圈,他不心疼,我还心疼呢。”
苏氏赔着笑脸,“儿媳回头就与大老爷说。”
铁氏发泄了一通,心头的烦闷轻了,“你的事多,且去忙罢。眼愁着就是倩姐儿的及笄宴与二爷三爷的订亲盛宴,往后几日就不必过来晨昏定省,忙你的大事要紧,待盛宴那日,我帮你照应几家老太太。”
苏氏母女出了颐和堂。
洛倩巴巴儿地问道:“娘,祖父说要让三妹妹做第二个卫夫人,这是真的吗?”
苏氏也不知这是真是假,根据老太爷近日对洛俪器重,八成都是真的,否则他有必要一天几个时辰地盯着洛俪读书习字,就算老太爷自己的儿子、孙儿也没这等用心了,这是破天荒,这种情况大概在三十年前出现过,好是老太爷收十二贤为弟子时,他同时教导十二位学子,他们几乎从早上就与老太爷在一起,一直到黄昏才各自散去。
老太爷早在十年前就说过,他再不收弟子,但可以指点学子们的学问。
夜里,苏氏将铁氏说的话转述给洛廉听。
洛廉微怔之后,并没有惊异之色,“父亲要将三姐儿培养成第二个卫夫人,还要替她招婿?”却好奇洛瑞的打算。
“母亲那儿颇是担忧,说父亲把俪姐儿折腾得瘦了,心疼不已。让你帮着劝劝父亲…”
洛廉道:“前儿我去父亲的书房,看过俪姐儿的字与竹兰图,确有些风骨,其字清瘦飘逸,意境幽远,竹兰图清丽高洁,雅俗共赏。我各取了一幅,今儿请郑贤弟与书院的好友同僚品评,起初他们以为是洛征的手笔,郑贤弟还一个劲儿地说‘有婿如此,夫复何求’,我告诉他这是我们侄女三姐儿的书画。他还不肯信,直问三姐儿今岁多大?郑贤弟是个爱才惜才之人,神色里难掩喜爱,听说三姐儿还不足十岁,直夸是天纵奇才…”
苏氏听到这儿,丈夫可不是说谎话,也不是爱夸大事实的人,“俪姐儿的才华竟比我们家学舟还好?”
“书法丹青远在学舟之上,要不然,你以为父亲为什么天天盯着俪姐儿转,是这孩子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舍不得看她荒废。父亲的话也没错,打理府邸。主持中馈这种事,确实花费时间,俪姐儿还小,莫要误了她。
第77章 洛佼身世8
我洛家若真出一个卫夫人,也是洛家之幸。回头母亲再问你让俪姐儿去打理府邸的事,你就寻个藉口推了,有天赋之人乃是上苍所赐,误了人才这可是大过啊!”
苏氏后悔了,早知道是这样,她就不问了,她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铁氏那边又岂是好糊弄了。她还真没瞧出来,年纪不大的洛俪居然有如此大才,卫夫人是谁,历史上可是有记载,是与王羲之这样的大书圣同一时期的书法大家,名垂千古。
苏氏夫妇说话时,洛俪与洛倩结伴去清芷阁探望受伤的洛佼。
洛佼扒在暖榻上,手里捧了本小人书《地府游记》,这是一本劝人向善,又告诫世人善有善报的书。
姐妹几人闲话了几句,瞧着天色不早,各自散去不提。
苏氏到底没瞒下铁氏想让洛俪学打理内宅的事,而是将她唤到睦元堂,将铁氏的意思、老太爷的意思都摊明了说。
洛倩笑盈盈地立在一边,“三妹妹,端看你如何选,就如祖父所言,女红厨艺、打理内宅、主持中馈,你学亦可,不学也可。”
老太爷要将她培养成大才女,这不是说说?就连苏氏都知道了,难不成他当真了。
她现在有长进,完全是因为她前世活了二十岁,练了二十多年的书法丹青,与十岁的孩子相比,自然是更有韵味。
苏氏含着笑,“你怎么选,我与你二姐姐都体谅你的,无论是老太太那边还是老太爷那边,自由伯娘与他们解释,责怪不到你头上。”
打理府邸、主持中馈,于她并不陌生,前世时她学过,嫁到池家也处理过几年。
洛俪思忖片刻,“祖母的话颇有道理,虽说我每日读书习字的时间更长,也不是真的挤不出时间学女红厨艺,就照祖母的意思,我往后每日下午跟伯娘学半个时辰。我也愿意和三哥一道处理府中杂事!”
洛倩拧了拧眉头,“三妹妹,你年纪还小,不必样样都学的。”
如果将来娘家有一个德才兼备,闻名天下如卫夫人那样的妹妹,也是一件幸事。
既然父亲都觉得祖父不是随意说说,洛倩自然是支持父祖的意见。
祖父一生教了多少弟子门生,以他的眼光,万没有看走眼的。
难道父亲也支持祖父的做法,父亲可是琼林书院的山长,自来在“洛君子”的美名之外,还多了一个“伯乐”之称,可见最是会相人的。
洛俪道:“祖父说技多不压人,也算是多一项本事,我愿意学的,像打理府邸、主持中馈,想来寻到了门径,学起来也就容易了,何况还有伯娘和二姐姐这么好的师傅领着,也不怕学不会,你们待我总不会藏私。”
洛倩轻呼一声,“娘,快瞧瞧,让她学东西,她倒先捧上我们了,回头她要学不好,不是她不好好学,倒成我们母女藏私了。”
几人说笑一阵,苏氏忙着府里的事。
洛倩便将自己会的东西细细地讲给洛俪听,如何看账簿,如何调派府中下人,不论巨细,尽皆讲了出来。
洛俪听罢之后,坐在那儿想了良久,前世时,她的这些本事,也是伯娘与二姐姐手把手教的,现在再说一遍,倒也不难,只是其间相隔了几年,略有些生疏。
苏氏从外头进来,“宴会那日吃用的茶酒饯果等物都备好了,提前一日再蒸些点心就成。”
洛俪给苏氏斟了盅茶,笑着奉上,“刚才我与二姐姐还说,伯娘要打理这么大的府邸,实在太辛苦。听说柳姨娘会读书识字,伯娘何不让她帮着打理些事务,这样伯娘也能轻松一些。”
让柳姨娘打理…
她从未想过,着实在苏氏的心里,柳姨娘就是个外人,只是占了个空名头。
第78章 池宪背景1
洛倩道:“母亲,我觉得三妹妹说的有理,大嫂劳累不得,有柳姨娘帮衬一把,你也能轻松些。三妹妹原是初学,就算要帮你,也得过上一段时间。”
苏氏道:“明儿我便请柳姨娘过来商量,看她愿意打理哪儿,有她帮忙,想来也容易一些。”
她想着今晚就告诉洛修,让他学着打理庶务,将来成亲开府也能应付得来。想来有了这事,柳姨娘会乐意出手帮忙。
洛俪提出让柳姨娘帮忙,是她知道柳姨娘母子不是洛家人,但洛家却养了他们十五年,对于这样的厚恩,柳姨娘会有报恩之心,得到洛家信任托付,也会用十二分的心,这份心思会比朱氏更认真几分。
苏氏一直不让柳姨娘插手洛家事务,一来是因为柳姨娘于洛家到底是外人,二来她总觉得以她对柳姨娘几十年的了晓,柳姨娘是个有野心的女人,否则当年柳姨娘不会以一个继母当家,又受委屈、无权势、不被看好的女子得嫁名门为妇。
柳姨娘的美貌、有手段,更有盘算,这也是苏氏一面施恩,一面防备的原因。
洛瑞对洛俪寄予厚望,洛俪在读书习字上更比以往用心了,虽不求练的时间长,但习字时更为认真,也更能静得下心。
剑术、武功她没落下,但因是初学,相较于习文进度就缓慢得多。
*
这日又值沐休日,洛瑞和往常一样,要对几个孙儿的学问进行考校。
洛征、洛修早早就去书房里候着了。
洛瑞一副慵懒状,手里捧着几页书法,正逐页逐页地细瞧着。
洛征舔着脸笑问:“祖父,你瞧得这么认真,这些字是…是哪位先生送来请你品评的?”
洛瑞看着手里的字,“你没认出来?”
洛征摇头。
洛瑞眼睛里光亮一掠,脸上洋着骄傲,“这是你三妹妹的书法,今晨令执墨取来的功课。”
洛征伸着脖子,目不转睛地看着上面的字,是《诗经》里面的《青青子衿》,“三妹妹的字?祖父,真是三妹妹的?”
洛瑞捊着胡须,“一会儿你们见了她,可不要夸,我怕她骄傲自满。这几日见她长进颇大,夸赞的少,批评的多。若她用心,不出十年,定会成为一代书画大师。”
年轻时,做做学问,又做过十余年的琼林书院山长,直至洛廉能独当一面,方将他举为山长。洛瑞父子在教书育人上头颇有一套自己的经验。
洛修看着字,心里错愕不已,根本看不出是个女孩子的字,刚劲、有力,意韵幽长,笔迹飘逸清瘦,不是他过往所见的任何一种风格,自在一派,光是这样独有的风韵,这才是最难得的。
洛瑞将字平放在案上,“你们兄弟俩先对奕一局,我先品评一下俪姐儿的书法。”
祖父这分明就是寂寞几十年,猛然遇到传承弟子的感觉,兄弟二人直接被他忽视了,他坐在案前一页一页地看,一会儿露出笑颜,一会儿又蹙眉凝思,一会儿又一脸茫然,那脸上的表情当真是丰富得很。
兄弟二人忘情奕棋,只听一个好听的稚音:“俪儿给祖父请安!”
洛瑞冲她招了一下手,“你且过来。”他指着“青”字,“第一个青字下面的月,弯折处犀厉入骨,第二个青字则是圆滑过度,我看你走清丽幽远的风格就不错,丽而不俗,清而有贵,你到一边练习这个青字,直到练出清丽幽远之风的字再写出来给祖父品评。”
“是。”
洛俪应答一声,接过那页纸,移到窗前的书案前,在练字板上一遍遍地写,练字是极其枯燥的过程,她自己也发现进益很大,许是因为习武的缘故,写出的字也越发刚劲有力,更有风格,可见习武还是有好处的。
第78章 池宪背景2
洛征第一次知道祖父指点书法,竟是逐字纠错,道出不妥之处,洛俪练好了青字,上面写了五个递给洛瑞。
洛瑞逐一品评,“第三个青字更显清丽,而第五个则如清风拂面之感,可有特色。”他顿了一下,“青青子衿,这是两个青字,若将清丽风格的青与清风拂面之青写到一处,会有别样的韵味。”
洛俪认真地聆听着。
洛瑞又道:“子衿二字,‘衿’字还算合格,却失了神韵;子字写得太过枯燥呆板,练书法,这笔画越少也越不易写好,而笔画多的,则要看全体布局…”
洛俪取了这二字,看着洛瑞示范的动作,揣摸着落笔、起笔的力度,再转身走到窗前,提笔继续练习。
近中午时,洛瑞也没与洛征、洛修说话,只让他们相对奕棋,他所有的心思都用在指点洛俪书法身上,洛俪每过一阵,觉得练好了,就拿着写好的字交给洛瑞点评,然后再写后面的字,直到中午时,洛俪才重新写了一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八个大字。
洛瑞捧着字,细细地瞧看,“昨儿的功课与今日的习字都带回去,记得整理笔记。”
“是,祖父。”洛俪应了一声。
洛瑞道:“听说你跟着大太太学习打理府邸,主持中馈?”
“是。”
洛瑞皱着眉头,“学些杂事岂不耽误工夫,不必再学,这些都是小本事,你要学的乃是大本事。”
洛俪结结巴巴地道:“祖…祖父…”
她才学一天啊,就不让她学了。
洛瑞道:“你可会看账本?”
“会。”
“可晓如何给下人分工?什么样的人领什么样的差,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略会。”
“这不就结了。”
她说的是“略会”,不是“会”,今生她最想学的,就是祖父相人的眼光,前世祖父瞧过池宪一次,就觉此人不妥,是她陷入情网听不进去,非闹着要嫁池宪不可。今生,若她学会识人的本事,就不会再被人欺骗。
识人,这也是一门学问。
洛瑞道:“这种琐事,不必你亲自操心,就算是将来你大了,祖父是要替你招婿的,就算也许会出阁外嫁,祖父祖母提前替你选好陪房陪嫁丫头,只要下人得力,你一样可以过得很好。你要学的,除了书法丹青,还有如何分辩人心。”
洛征、洛修兄弟听到这话,羡慕嫉妒恨啊,这才多久没回家,家里的风向就变了,祖父依然拿洛俪当男子教导了,除了书画技艺,还要教她分辩人心。
洛瑞继续道:“听说前些日子,你对学舟的一位池姓朋友进行了评价。说此人眼神闪烁非正人君子?”
她只是与洛征玩闹的,当然,她是真心讨厌池宪。
洛瑞道:“此人祖父暗中观察过,确非君子之人。”他的目光移向了洛征。
洛征起身抱拳道:“祖父,孙儿已经没与他来往了。上回他唐突三妹,大哥已经训了我,往后不是交心之友再不敢带回家中。”
洛径原是不管洛征交朋结友的事,只是那天的事他亦瞧见了,就连苏恺也对池宪的印象极是不好,觉得池宪就是一个“以貌取人”的“贪\色”之人,你要贪\色,亦要瞧瞧地方,这样瞧着人家一个小姑娘瞧,还被小姑娘都瞧恼了,这得多冒失啊。
这件事虽没传出去,但洛修也是听人说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