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玉跟李婆婆的歇屋里,并排着四个坛子,三大一小,还有转角屋里面,同样也并排着一排坛子,一其是六个,四大二小,就在这几天内,差不多被李婆婆全都装满了,除了那些比较特别的咸菜,什么生姜啊,洋姜啊之类现在还没有的没有装之外,其它的都是满满当当的,就这一堆事情,让李婆婆忙了差不多一周时间。
第十章 臭手的问题
李玉也终于第一次能够完整的清楚了做这些东西的步骤,不过,有一点,据李婆婆说李玉是那种手不干净的人,呃,不是说她做小偷啦,是指在农村,有一类人天生是不能入坛子的,严重的不要说自己做了,就算是捞别人做好的菜也会臭坛子,这类人是被禁止碰坛子的,李玉稍微好一点点,捞别人做的咸菜泡菜类的,只要把次数控制好,问题不大。
但是那也是次数的问题的,反正李玉是没有搞清楚,但是在家的时候就上过几回当,李婆婆再也不让她动家里的坛子了,陈盐水可是非常宝贵的,要不是发现得早,李婆婆想办法处理了,不然李玉肯定是被禁止靠近坛子附近,这些都是李玉前世的事情,她在这世倒不敢试一试。
现在家里现状也不怎么好,虽然说在村里,算起来还算是差不多的,因为这个时候是她爸爸还没有被别人设计的时候,比起村里大多数人家还是好过很多,不然她家也不会住在距离村里面的聚集地这么远,修新房可是钱的问题啊。
李婆婆忙起来没有时间理她,李妈现在也不方便,挺着一个肚子不舒服,老是不想动,李玉就耍赖也要让李妈妈走动走动。唉,在也难怪大妈有话说,家里有老人跟没老人完全是不同的,虽然当初大妈是为了不想帮着养弟弟妹妹所以才吵着分家,但是现在弟弟成家了,妹妹嫁人了,大妈也看到了家里有老人的好处来,更何况五十来岁的李婆婆精灵着呢,什么农活都是一把罩,怎么能不让大妈看着眼热无比呢。
也正因为如此,李芳几乎天天都呆在她家,两人都快成双胞胎了,特别是现在,李芳特服李玉,李玉说的话,比她妈说的话还管用,李玉做什么她就跟着做,做的好不好不是关键,关键是两人同样大,再加上都有一张大脸,看上去还真有些双胞胎的味道。
李心圆最近当小老师也很上瘾,不但是放星期的时候来教两个妹妹,每天下午放学来接妹妹的时候也教,晚上还帮李芳开小灶了,就是为了李芳的好强,要胜过李玉,李玉也适时的表现出自己的聪明,又不过头,刺激着李芳的积极性。
油菜花谢了,胡豆(蚕豆,农村的叫法。)花也谢了,长出了小小的豆角,李玉看得眼热无比,记得前世的小时候有吃过胡豆煮甜菜,那味美啊,简直是没得说,后来长大了之后就一直没有机会,出门在外不说,每一次回来都是季节不对,这美味都没有吃的机会,现在重生了一回,又刚好赶上这个季节,怎么可能不美美的吃一顿呢。
“玉儿啊,你不要看了,天天看还不是那样,看又看不大!”这一天,李玉一大早又跑到后面的地里去看她的胡豆,脑子里还不停的幻想着要怎么吃呢!李芳跟李心圆就上来了,在家里找不到李玉,李芳不用任何人带就直接跑到后面去找人了,跟在妹妹后面这么多天,怎么会不知道李玉会去哪里呢。
包谷苗已经开始发芽了,李玉也经常光顾,李芳当然也当起了尾巴,虽然不清楚李玉具体看的是些什么,反正就会在后面凑热闹,不过,正因为如此,反倒是她先发现的包谷冒芽了,却好险用手指去刺穿那层塑料薄膜,要不是李玉挡得快,恐怕两人一定会被李婆婆吼一顿吧,这包谷育苗使用塑料薄膜不就是为了保持里面的温度吗?要是弄几个通气孔,还能保持什么温度啊。
要知道,那塑料薄膜一盖,哪里有个洞,还要找一小块给盖上呢,反正塑料布只有一加水就可以贴得紧紧的,补起来倒也方便,可是有谁会故意去弄个洞呢。
两姐妹被李心圆给拉了回来,他可是正牌的学生,什么上学不迟到之类的没有少给两个妹妹说,特别是李芳学着学着就看鸟飞过,看蚂蚁爬过的,李心圆那个什么上课不能开小差,学得简直是模样十足,有点老师的味道。
“玉儿,芳儿,你们在屋头耍,婆婆去打米了!听到没!”李芳正在被李心圆训呢,李婆婆背了一背篓的猪草回来,这两天刚好忙过了一茬,再过不久又要开始忙了,挖地,点黄豆,栽包谷,收胡豆,收油菜,耕田,栽谷子,收麦子…现在要先做准备,春天可是播种的季节,又要迎来一个农忙了。
“婆婆,婆婆,我也去!”李芳早就坐不住了,一听有得玩,什么也不说,就是要跟着,这是很多小孩子都有的毛病,就是喜欢跟着大从屁股后面转,李心圆也有些意动,只有李玉,没有任何动作,婆婆要背一夹背(和中用竹条编制的背篓,不过这种背篓需要用的竹条要细,要大小差不多,编得很结实,而且中间找不出为半丝空隙,是用来背谷子,背米粮的最好用具。)的谷子,都要使出吃奶的劲呢,哪里时间带着她们,小孩子腿短,跟不上大人的速度,即使大人背了很重的东西。
对了,在李玉的记忆中,一夹背的谷子是一百斤,李婆婆一般是背七八十斤左右。即使如此,也差不多是她的极限了,肯定是带不了三个小孩子一路的。
“不许去,芳儿要听话,婆婆要背谷子,没办法带着你,乖乖的在屋里头,婆婆回来就给你们吃糖哦!”李婆婆果真像李玉猜的那样,没有同意李芳的要求,李芳才一听,马上往地上一坐,就开始哇哇大哭了起来,那声音啊,简直是穿透耳膜直达脑子里面,李玉连忙回家躲了起来,太吵了啊。而且,她这样耍赖下去,李婆婆最初会好好说话,到最后嘛,肯定又是她屁股糟罪了。
果真,过了一会儿,两声不大不小的拍拍声传了过来,震天的哭声也变成了哼哼,李心坐在她爸爸妈妈歇屋的凉板床上,只当做没有听见。
轻轻的关门声传了过来,抬头一看,是堂哥李心圆,也躲了进来,李心圆摸着自己的脑袋,看着妹妹直笑,李玉手上正拿着一本书,被撕了一半,那是李心圆一年级的书本,另一半不知道是被李心圆拿去折了男孩子的一些玩具,还是被大妈撕了用来包那些有的没的东西。
又过了不久,李芳也推门进来了,脸上不但看不到半点哭意,反倒还笑得开心,看着她握紧的两个小手就知道,肯定是婆婆打了一棍子,又给一颗糖起到了作用。
果真,李芳摊开又手,两只手一边握着两颗糖,一边的是两大颗,一边的是一大一小两颗。想了半天,李芳才不情不愿的把右手伸了出来,那里有两颗大的,是李婆婆交待过给哥哥和妹妹的,看了看左手掌上的两颗,嗯,多了一颗小的,一想到这个,李芳就眉开眼笑,刚才的不愿好似不是她一样。
李心圆拿了一颗大的,直接就扔进了嘴里,李玉看了看那颗大的,比她的嘴巴还大,想了想,从李芳的左手拿走的小的,引起了李芳和李心圆奇怪的眼神。
不过,李心圆无所谓,反正不是他吃小个的,是小妹自愿的,只要不会有矛盾害他挨打,他都无所谓,至于李芳,简直就像是偷了腥的猫笑眯了眼,也拿了颗大的放在嘴里,另一颗紧紧的握在手上半点也不放松。
李玉终于看不过去,要从她手里拿出来,李芳打死也不给,两眼含着两泡泪,随时都要哭出来。
李玉才不理她,虽然她人比李芳还小,但是会使劲,从李芳那里抢过来之后,到旁边的柜子上拿了一张废报纸,那是家里平常用来包东西的,还算是比较干净,撕下一个小角,把那块冰糖包了起来,然后再还给李芳。
李芳还带着泪的脸瞬间就笑开了,李玉才发觉,为了不让妹妹哭,李心圆竟然捂住了李芳的嘴,还真的强啊。不过李芳不记仇,即使李玉才抢了她的东西,呃,还回去了。但是,她还是坚决要做李玉的尾巴。
“妈,我妈代信喊我上去一下!”就在李玉她们打算重新开始的时候,李妈的声音传了过来,早上的时候,她吃过饭了去了隔壁的王妈家串门子。
李玉的外婆在距离她们家大概半个小时的路的另外一个村里面,农村的路可不是直路,翻山跃林的,而且这个半个小时一般算的是主要劳动,即是男从的脚程的意思。现在李妈还有两个月才生,这个时候还可以走一下,不然再过一段时间就不能走了,快生了,危险啊。
“今天吗?”李婆婆已经把谷子从柜子装进了夹背,早上的时候她有听见李妈的姐姐的声音,那女人跟李玉的大妈一样,是村里有数的几个恶婆娘之一,声音之大,老远都听得见。而且李玉的大姑也同样嫁在她们李家坝,一个是在一队,一个是在二队。
第十一章 打米坊
“嗯哪,就是今天。”李妈点点头,原来是李玉的外婆想给女儿补补,所以才叫李妈回去,李玉的大姑虽然传信了,但是口气就是不怎么好,却没有想到,她昨天也去了娘家,还背了一背篓回来耶。
“我等会要去打米,去的要久点,又是在七队,这么远,不放心玉儿她们在家里,这样吧,你先带到玉儿她们走,把她们放到刘家屋里,让他们照管一下,我等一下就背谷子过来。”李婆婆想了一下,还是不放心把三个小孙子放家里,圆儿年龄倒不小了,就是皮实,要是带着两个妹妹一起疯那还得了。
“要得嘛!那我先走了哦,妈!”李妈早已经收拾好了,也不放心小女儿在家,要不是自己怀孕,肯定要带着女儿一起回娘家去,现在嘛,也只好这样子了。
幸好孕妇的速度也不太快,带着三个小家伙,倒也相得益彰,不过,有的时候李心圆可不会那么乖哦,蹦蹦跳跳的跑在前面,又不知道路,就大声叫着:幺婶,又该怎么走啊?明明不知道路,却偏偏要走在前面,还真让人好笑不已啊。
去外婆家要先下山,再上山,李妈那肚子,走路所有的心神都必须小小心心,更何况还有两个小女儿呢!哪有时间理他啊,就让他在那里嚷嚷,半天没有回应,李心圆就蹲在路口,一直等到李妈来了为止,只要李妈选择了一个路口,他又再疯跑到前面去,一直乐此不疲。都不知道这到底有什么好玩的。
小孩子的思想果真不是她可以理解的啊,就算她顶了一个**的外貌,还是改变不了她身体里面藏着的是一个成人的灵魂。所以她看事情的眼光是以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对于很多对于小孩子来说,有兴趣或者有意义的动作她都很难理解。
打米的作坊是在她家与她外婆家差不多中间的位置,要经过不少的地方,不过平时的去她外婆家的时候是不用经过打米坊,因为走这边差不多多了一半的路程,不过,李妈要送三个小家伙,肯定就没得选了。
这个时节,不少人开始育秧苗,田里也开始蓄水,为不久之后的插秧做准备。田与田之间的小路并不是很宽,看起来有些危险,对于李玉来说也是同样,相反的,李芳走习惯了这些地方,李玉却是事隔十几年第一次走,总是提心吊胆的,实际的危险并不是很大。只是看着路两边的田里全是水汪汪的,下面一层烂泥,就会忍不住想,要是掉下去了,爬都爬不上来,那一层烂泥就可以让她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李妈并没有注意到女儿的不对,说实话,这路虽然窄了一点,但是对于她们这些农村人来说,无异于大路一样,而女儿跟随她不只一次回娘家,学会走路都走这些田间小径,哪一次有过危险?
“桂香,回娘屋(娘家,方言。)去啊,前面那个是你女儿吧,没多久不见都长高了好多了,不过怎么还多了两个耶?”经常路过这些地方,七村八梁的多多少少都会认识,田子劳作的村妇看到李妈就叫着她的闺名,现在这个社会已经不流行什么夫姓了,除了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
“嗯那,上去看一下,这两个是我哥哥屋头的,我妈来这边打米,让我先带过来。”李妈的声音也不小,远远的就跟别人吼上了。“在育秧子啊,你们今年是买的啥种?”
农民最关心的也就是自己手上的那一亩三分地,言谈之间离不开它,但是三个小孩子就谁也不想听,李心圆是性野,当然呆不住,李玉李芳是听不懂,李芳太小,李玉是距离农村太远了,很多东西就算知道了也忘记了,十几年的事情,有谁能够具体的记得多少呢。
一个在田里,一个在田边,相隔再差也不下于十米,就这样你一声我一声聊了起来,难怪说农民的声音大,这样多聊几回声音再不大也大了吧,小了怎么可能听得到呢。
聊得心满意足之后,李玉她们已经走了,原来是李婆婆从上面一条田埂过去了,李玉她们三兄妹干脆随意给李妈讲了一声就闪人了,跟着李婆婆的后面。
走完一条再一条,过完一沟又一沟,李婆婆背着一夹背谷子大约超过半个小时才到达打米坊,才走近,就看到挂了一院坝的挂面,在风中微微摇动着,面粉的香味传进鼻子里面。
跟着李婆婆来到机器房里面,那边有老板娘帮着李婆婆接下夹背,还一边跟李婆婆打着招呼,三湾八梁的就只有这么一家打米坊,基本上所有的人老板娘都认识,算得上交流广泛了吧。
打米的机器是上面一个斗,右面有一个出糠口,尾端才是出米口,左面的那一边也有一个口跟着出糠口对应,不过那里面出来的也是米,碎米,和谷头,就是说机器上面有些打得太碎的米就从这里出来,其实这个口最主要的还是谷头,不然混进米里面去了会非常难吃。
婆婆的夹背里面放了一个蛇布口袋,洗得干干净净,那是用来装米的,老板把谷子装进斗里面,然后开始调节机器,出谷口太小,容易把米打碎,太大米里面全是没有脱壳的谷子,所以这处还是一个技术活来着。
李婆婆就用蛇布口袋接住出米口,出糠那边也开始流出了细碎的黄色谷壳,唯有碎米口这边是最少的,表明打米坊老板的技术。
李玉觉得没什么好看之后,正打算拉着李芳闪人,才发现,不知道多久开始,这里就只有她一个人了,李芳跟李心圆早就没影了。
走出机器房,才看到李芳跟李心圆和一些不知道是这附近的小孩还是跟她们一样来这里打米的小孩子一起在面条下面专来专去,要是看到掉落的面条,马上捡起来,去交给主人,小孩子行走在其间,一定要低着头弯着腰,不然好事没有做到,还会把人家面条撞掉很多,就等着被那些大人骂吧。
米坊的院坝比起李玉家的院坝来说,大了不只五倍,两边全是插满了手腕粗的树或竹杆,整整齐齐的两排就像是卫兵一样,两头的竹杆上面还打横绑上一根竹杆,两两之间,就好似双杠一样,面条挂出来之后,拿一根棒子放在面条的中间,让两端差不多同样长,自然垂落而下,然后棒子的两端放在两边的竹杆上面就行了。下面距离地面大概有半个手臂高,这样是防止沾上地面的灰尘,这就是挂面了。三一两行就是一户人家,一般来说一定要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日子,不管是刮风或者是下雨都不行。所以,只要有好日子,很多时候会有不少人同时选择在这一天来挂面,这也就形成了现在这种一大片挂面在阳光下微风中垂挂着。
从这里看去,正好可以看到正在陶屋里聊天的几个女人或老人,挂面是需要守着的,干了的时候就收上来,不然干过头了轻轻不碰就掉了,收面然的时候也不好弄,所以时不时守着的人就用手捏一下,这样可以凭手感来断定是否到了收面条的时间。
面条干了之后,收起来放到一起,然后抽掉用来挂面条的棒子,用刀切成一截一截的,再用干净的纸包好,就成了在市场上卖的时候那种面条,一把一把的整整齐齐。
“玉儿,给你玩!”李玉正在到处乱转的时候,想要寻找一些记忆深处所熟悉的东西,李芳就从后面跑了上来,手上递给李玉一小团面团,那是挂面机里面粘着的,挂面到最后是有一些面粉出不了面,因为后继无力了嘛,所以出来的是面皮,但是挂面是要加水的,干面粉永远也不可以变成面条,机器一般挂了两个人都需要清理一下,就会有一些粘在机器内部的湿面被清理出来,这些都是小孩子们最好的玩具,拿着面团,把它变成各式各样的形状,大点的孩子就拿去加入一点酒之类的东西揉匀之后就可以用来钓鱼。
看着李芳晶亮晶亮的眼睛,李玉想要拒绝的话没有出口,微微一笑接过,李芳又风一般的跑了,李玉随处转了一下,才发觉,打米坊家里比她家好过很多,不说别的,就单只是房子就比她们家多了太多,看着那整排的宽敞明亮的大瓦房,不得不感叹在这个时代,果真是技术吃香啊。
不说她家了,就是这附近的几个村,也少有他家的排场呢。李玉脑子里转动着,想着家里的情况,再看看自己小胳膊小腿的样子,想帮忙可不是一般的难啊。
“是玉儿吧,听说你妈妈要帮玉儿生弟弟了,想不想要弟弟啊?”在李玉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就发觉自己离地面突然间远了起来,双手旋空,让李玉非常不习惯这种感觉。是谁啊,不知道她不喜欢被人抱吗?嘴里却不得不装乖的点点头。
“玉儿跟婆婆来的啊,你妈耶,她这会在哪里,来幺幺给你吃糖,有时间要跟你妈过来耍,都不见你来桂德舅舅家里。”抱着李玉的是一个跟李妈年纪差不多的妇人,不过看穿着打扮倒也跟她老妈差不多,只是不太懂,她在说什么啊?舅舅?这里有谁是她舅啊?
李玉的脑子还没有想清楚,女人就从兜兜里抓了一把糖果,塞进了李玉衣服上的小口袋里,一边装不到,另一边也装上了才勉强把手上的装完,还剩了两颗,给放到了李玉的手上。
第十二章 比赛
迷迷糊糊之下,李玉只好装乖的微微笑着,她说她是她家亲戚,也说不定啊,不能让老妈丢脸嘛,礼多人不怪,她笑,就不信这女人还有什么话说。
“唉呀,我们玉儿真乖,好了,快去玩吧,舅妈去做事情去了。”并没有多久,李玉就被放了下来,从头到尾,李玉都处于迷糊状态,看这女人自说自话之后又离开,要不是手上和兜兜里面的糖果,她还真的有些不相信刚才的事情不是做梦。
“玉儿,快喊你哥哥他们,我们要回去了。”打米的速度不慢,李婆婆已经装好了米和糠还有碎米,正背在背上呢,本来还打算放在外面的石板上面,然后去找三个小家伙,却没有想到第一眼就看到了小孙女,歇一下都不用了,直接向家里都去。
李玉看着还在面条下面到处乱钻的李心圆和李芳,认命的向他们小跑过去,她可不打算像李妈一样,从这田喊到那田的练习大嗓门啊。
“姐,婆婆说回去了。”李芳正一个人坐在地上耍脾气呢,原来李心圆他们几个大男孩不想带着李芳这个小不点,李芳跑又跑不过他们,当然只能坐在地上耍赖,李玉再晚去一会,说不定就是一阵惊天动地的哭声了。
李芳听到李玉的话,瞬间就笑开了脸:“哥哥,哥哥,婆婆说回屋了哦,快点,我们都走了哦。”嘿嘿,不跟她耍,这会还不是都耍不成了。小心眼的李芳为了哥哥也不能耍了开心万分,主动牵起妹妹的手,却在手上发现了李玉握着的糖果。
“玉儿,哪里来的糖,怎么我都没得耶?”李芳嘟着小嘴,小脸纠结的看着李玉摊开的小手上面躺着的两颗糖果,糖纸在阳光下反射着迷人的光茫。不过,尽管谗得流口水,却也没有动手抢,比起大多数小孩子来说好太多了。
李玉笑了一下,没有说自己兜兜里还有呢,只是把手上两颗都给了李芳,自己带头小跑步向李婆婆追了过去,李心圆虽然不甘不愿,但是也知道,这个时候要听话,不然下次都没有机会跟着来了。
李芳手拿着妹妹给她的两颗糖果,小脸上开心万分,剥开糖纸就放进了嘴里,带着一脸开心的表情向妹妹追去。
李婆婆背着东西,比起李芳李玉来说,速度还是快很多,李芳李玉都要小跑步才能追上,反倒是李心圆,一会跑前,一会跑后,时不时还转到叉路去晃一圈呢。
走了两条田埂,李婆婆把夹背放在一个比较高的地坎上休息一下,李心圆溜了过来,一走近就闻到了水果糖的甜香味,这个时候的水果糖还是非常正宗的,吃在嘴里,哈出的气都带一种水果的香味。
李心圆猴头猴脑的在两个妹妹身边转了一圈,火眼金眼马上就瞄中了自家妹子李芳,看着她一边鼓鼓的小嘴,就知道是她在吃,李芳还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把右手背在背后,只要不是笨蛋就知道,她那是什么意思。
看李心圆好似要嚷嚷,李玉从兜兜里再拿了两颗出来,不过这一次是给李心圆的,李芳的眼睛一亮,马上也粘在了李玉身边,晶亮晶亮的眼睛看着李玉,让李玉无奈之下又掏了两颗出来,一个兜兜就这样空了。
给了李芳一颗,李玉剥了一颗糖纸,惦起小脚尖要给婆婆喂,李婆婆笑开了脸:“玉儿吃,婆婆不要,玉儿是哪个给你的?”李婆婆可记得家里没有这种水果糖,更不记得多久看到有谁给过了。
“婆婆我还有,婆婆吃,是在打米那个地方,那个人说是我舅妈,还问我好久跟妈去桂德舅舅家。”李玉契而不舍的一定要李婆婆吃下去,同时左手还从另一只兜兜里再掏出了一颗,看得两个兄姐眼热无比。李婆婆才张开嘴吃下了孙女喂的糖,却觉得心里比嘴里还甜。平常的时候,李婆婆不管去哪里,人家给点瓜子花生什么的都会留回来给李玉李芳,没想到李玉现在已经知道心疼婆婆了,怎么能让李婆婆不开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