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她的话,陆诚的面色也微微地白了。他眉头微微蹙起,放下茶杯,迟疑道:“您的意思是…没有办法按照显失公平撤销这个合同?”
“是的。”张觅雅点头。
三个人——包括原正专心处理邮件的吴敏都僵了一僵。
下一秒,她慢悠悠地拿起录音笔:“但拜陆总的录音所赐,我们可以告他欺诈。”
作者有话要说:注释:
【张觅雅(Mia Zhang)】读者Mia的龙套哈哈哈哈。她正准备读法学博士后,关于法律的剧情太难写了于是骚扰了她好久,咨询了各种法条,终于把谢青要打的官司合理化了…所以索性让她来当谢青的代理律师→_→
~\(≧▽≦)/~在此预祝她博士后顺利毕业!
本章随机送100个红包~
第26章 chapter 26
? ? ? ? ?“…欺诈?”连陆诚也感到意外。
那天的饭局他是有意套话, 但套话的时候, 他的目的在于让钱智鹏说出这个价格不公。
他的思路一直在往显失公平上靠,但张觅雅张口就说“欺诈”。
这两个字听上去比“显失公平”严重多了,至少恶意程度强多了。
“这能行吗?”陆诚眉头微锁, 谢青和吴敏怔怔然, 心底也都是同样的问题。
张觅雅姿态舒适地倚着靠背,目光好笑地在他们脸上荡了一圈,反问陆诚:“你是法律系的,还是我是法律系的?”
陆诚被噎住,尴尬地一咳:“听学姐的。”
“把所有能作为证据的东西提供给我。”张觅雅口吻清淡, 把录音笔放回茶几上,“单凭录音不够,录音只能作为辅助证据, 形成完整证据链才有用。白纸黑字的东西更重要——合同、协议、按过手印签过名的其他证明、公证过的聊天记录,这些都算。”
还差很多东西, 但依旧让大家都一阵释然。
“我们尽快搜集证据。”陆诚颔首。
张觅雅强调说:“越快越好。”一顿,续道, “先搜集出让法庭受理案件的证据就可以,从受理到开庭还会有几个月,这几个月里可以再慢慢补充剩下的,开庭时一样可以提交。”
陆诚神色一凝,想了想:“那这份录音证据, 能不能等到开庭时补充提交?”
张觅雅略显疑惑:“可以, 但是为什么?”
陆诚自己嗤笑出来:“我想先让她把出版的钱赚到手。”
出版书通常二十万字一本, 谢青现在已经写了十万,再加上后面的几个月时间,至少可以有一本出版书上市,流程顺利的话可以出到两本。
单定价不低于32,版税10%,首印30000册。扣掉诚书文化抽成的30%,每册到她手里也有六万多。
她起诉绮文,绮文就算知道她和“诚书文化的神秘人”是同一个人,碍于诚书文化在业界的影响力,大概也不会轻易毁约,出版流程可以继续下去。
但如果连录音一起提交上去,就不一样了。
按照诉讼流程,法院受理后通知被告方,会将一切证据复制一份交给被告看。绮文听到录音自然清楚地知道他插手了这件事,势必翻脸,出版项目必定搅黄。
诚然,如果双方解约,他可以另找合作方合作,也可以直接让诚书文化旗下的出版线来出版。
可绮文给的价格很好,为什么不先赚一笔?
张觅雅听得拧起眉头,又绷不住想笑,神情显得十分复杂:“这位…学弟,你是哪个专业的来着?”
陆诚颔首:“文学系。”
“你们文人怎么也这么雁过拔毛。”张觅雅嘲笑,想想又点头,“如果你们找的其他证据够用,那也可以吧。”
洽谈愉快,陆诚原本想请张觅雅吃个饭,无奈对方行程太紧,婉言谢绝。
三人便从酒店离开,陆诚心不在焉地思索还能找到什么证据,电梯门打开时抬眼,看到走在前面的谢青脚下有点飘。
他怔了怔,笑了下。
她自己对此显然没有察觉,没有察觉细枝末梢里都透出来的欣然。
连气质都有了些微妙的变化,他所熟悉的清冷上突然被覆上了一层温暖的愉悦。就像彻夜大雪后的初晨,橙红的阳光跳跃在街边厚厚的雪毯上,一眼看过去,是清凉的,又是暖融融的。
陆诚一语不发,安静地欣赏了一会儿。她突然转头,他才匆忙把视线压下。
谢青含着好奇打量他:“陆总怎么弄来的录音?是故意的还是吃饭时偶然聊起来,随手录下的?”
“…咳。”陆诚轻咳。“阴谋”被人追根问底让他有些窘迫,没有作答,径直从她身边走过去。
谢青愣了愣,反倒追问得更厉害:“怎么了?”接着有些担心,“合法吗…”说着已追上他,但他个高腿长又走得急,她想和他保持齐平就只好小跑。
她边小跑边抬头打量他的神情,担忧道:“陆总?到底怎么回事?你是有什么事没跟我和律师说吗?”
她好像突然变得好奇心很重,弄得陆诚应接不暇。
陆诚定住脚,扫了眼吴敏。
吴敏反应很快,看向近在咫尺的大门:“我先去叫车。”话音未落已踏进旋转门。
陆诚目光放低,落在谢青面上。
素淡的鹅蛋脸上,一双明眸也正望着她。
对视片刻,他轻笑:“很少听你这么多话。”
她的话从来不多,如果说上一点儿“长篇大论”,那肯定是说正事的时候,说的都是有用的话。
闲聊时,她总是听的多说的少。像这样一连串的追问从她嘴里说出来,陆诚感觉很是稀奇。
谢青被他说得微滞,薄唇抿了抿,又道:“我没别的意思。”
只是怕节外生枝。
她对法律的理解很浅显,像大多数人一样,虽然说不上是“法盲”,但对各种大事小情在法律上的具体规定到底如何并不清楚。
比如录音这事,她脑子里有个大致的概念,就是作为证据的录音必须是合法手段取得。
可怎么算合法手段?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录算不算?蓄意套话算不算?她并不清楚。
如果手段不合法又会招致什么结果?算不算违法犯罪?她也不清楚。
所以她当然担心。她想把《青珠录》的版权拿回来,但如果要为此承担坐牢的风险,还是算了。
陆诚一脸好笑:“不会让你坐牢的。”如果不是有意克制 ,他会忍不住抬手弹她的额头。
谢青一瞬地松气,转而又皱起眉头:“你坐牢也不行呀。”
你担心我啊?
他脑海里闪过这句话,刹那里情绪翻涌,但很快,又被他很好地压制下来。
最后化成一声轻佻的嗤笑:“你们作家,脑洞太大。”
“给你普普法。”他口气随意,但心跳已然乱了,佯作冷静地将目光投向不远处的服务台,“‘非法手段’指的是你偷偷在别人家里装监听这类行为。公开场合里在对方不知道的情况下录音、套话,都是法律认可的。”
“这样啊…”她点点头。
他的目光收回来:“你觉得我是傻子吗?”
她怔忪:“我没有。”
“我都是事先咨询过法务。”他敛去笑容,显得严肃起来,“虽然他们作为诚书文化的法务不能给你代理这个案子,但水平都可以,你放心。”
说着,余光看见一辆专车开到门外,方才出去的吴敏正折回来,陆诚朝旋转门坐了个“请”的手势:“车来了。”
谢青看了眼,往外走去。和打车过来时一样,陆诚吴敏和谢青两位女士坐后座。在她们上车时,他习惯性地伸手扶了下车门上方的门框,避免有人磕到额头。
三人没有在济南多做停留,乘当晚的高铁票回到北京。
这主要是因为陆诚太忙。他询问过谢青,要不要在济南住一晚,可以让吴敏和她一起晚回去一天,谢青想想,觉得也没有必要。
到北京时天已全黑,陆诚放吴敏先走了。出于安全考虑,他叫了辆车,先送谢青去住处,然后再自己回家。
谢青所住的那幢商住两用楼离马路稍微有点距离,当中有一小片空地,放着些便民的健身设施。
从路边走进楼门要差不多三分钟,但当她回身关门的时候,看见车子才刚刚驶起,缓缓加速。
是在等她安全进门?
她愣了一下,心底涌起一股微妙的感触。
.
陆诚住的地方在国贸,离朝外不太远,夜晚又不堵车,十分钟就到了。
走进客厅打开灯,陆诚走向酒柜,随手挑了瓶红酒出来。
保洁每天上午按时来打扫,屋里很干净,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有时会显得过于静谧。
他在静谧中自斟自饮了一杯,淡淡的酒精舒缓开旅途颠簸的疲乏,又并不扰乱思绪。
拿起手机,陆诚打了个电话给吴敏。
电话很快接通:“喂,陆总?”
陆诚先问了声:“没睡吧?”
“没有,还没到家呢。”吴敏道,陆诚这才道:“还有个事,忘了说了。”
吴敏:“什么事?”
陆诚:“知乎的贴子,还是查查吧。”
就像谢青说的,她提什么诉求是她的事,但他也在那个贴子里,他有权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吴敏不愧是一位称职的秘书,立即道:“哦,其实我已经查完了。”
陆诚:“是谁?”
“编辑部的叶玲。”她说,“酒店的监控录像很清楚,谢小姐在楼道里就碰上过她,看上去是在问路。后来我问了问谢小姐,对上了,叶玲已经跟她道了歉。”
陆诚揉了揉眉心:“劝她自己离职。”
“好。”吴敏应下,“不过还有点别的。谢小姐说叶玲告诉她,说关于您和她的那些谣言,是桃叶告诉她的。”
陆诚的疑惑和上次听到这两个字时别无二致:“谁?”
“真名叫陶然,就是从灵墨工作室签过来的那个作者。”吴敏解释道,“叶玲说因为她和谢小姐都是灵墨出来的,所以她没怀疑什么就信了。”
陶然。
陆诚斟酌起来。
不知陶然和谢青有什么过节,但很显然,对于这种连恶意造谣都能做出来的人,不论他做什么,她大概都会怪到谢青头上。
可揭过不提也没道理。
良久,他又开口:“把叶玲离职的事告诉陶然,你亲自打电话,今天就说。”
吴敏会知道怎么说,会把谢青完全绕过去。
吴敏想了想:“那我就告诉她魏总看到那个贴子告诉了您,您就让人去酒店查了监控。还好谢小姐同时也知道了,说不想影响太大,让叶玲道了歉。现在大事化小,让她不用太紧张,这事到此为止,我只是告知一声?”
很合适,谢青在其中的作用很正面。而且让叶玲道歉的那部分,诚书文化的员工们都能作证,至于他有没有先查过监控,陶然也验证不到。
陆诚点头:“可以,谢谢。”
? ?挂断电话,他去洗漱,直至洗完澡换上干净的睡袍躺到床上,才又拿起手机。
? ?不出所料,吴敏微信发来了进展。
「吴敏」:告诉陶然了,她没否认。说想到公司见您一下,请您吃个饭,当面道歉。
「吴敏」:我在电话里没直接回她,她现在一直在微信上问我您哪天有空。
陆诚回过去三个字:“都没空。”
吴敏本身也猜到了,把结果告诉他只是例行公事。看他这样说也没多劝什么,回复了个OK的表情。
第27章 chapter 27
之后的两天, 谢青适当地降低了码字量。反正《诉风月》现在只是日更三千,她不用着急攒出太多稿子, 保证每天能写出一章就足够了。
空闲的时间, 她整理了一下起诉绮文出版所需的证据。
在录音文件先不打算提交的前提下,她手里的证据显得十分模糊, 但数量还是有一些的。
签约合同自然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她还翻出了一些当时和编辑沟通的聊天记录。
编辑虽然不会直说“我们在坑你”,但记录里有不少段落的中心思想都是“大家都是这个价”“合同都这样”。谢青想着张觅雅提及的关于证据链的话, 觉得这些能与录音里钱智鹏说的内容相互印证,应该属于证据链的一环。
除此之外, 她还从流锦的聊天记录里翻出来一小段, 是当时流锦得知她和绮文的合同价格时的记录。在记录中, 流锦委婉表示她签亏了。
她把这些截图整理好, 存进U盘,敲开陆诚办公室的门。
陆诚直接插到电脑上看了看,边看边啧声:“啧啧,这话术, 我要是会这套——”似笑非笑地扫她一眼,“是不是能骗到你吃不起饭?”
“…”拉了张椅子坐在办公桌对面的谢青冷漠地挪开眼睛。
“哈哈。”陆诚笑两声,继续翻记录, 又点评, “呵, 一边捧你一边给你的文挑刺, 打压自信一把好手,心理战水平很高啊。这编辑男的女的?怕不是学过PUA那一套。”
“…女的。”谢青说着,眉心蹙了一蹙,“如果法院判定构成欺诈,会对编辑个人有影响么?”
陆诚幽幽:“应该不会吧,合同是绮文签字盖章的,又还有总编的录音在,跟责编应该扯不上。怎么,你想让责编承担责任?那她可能倾家荡产都赔不起。”
谢青松着气摇头:“不是,我希望她别有责任。”
陆诚匪夷所思地转向她。
她微愣,见他用一种见鬼般的神情打量她。
打量了好久,她被看得发怵:“怎么了?”
他嗤笑了声:“这话不像你会说的。”短暂顿声,“你不是一直冷酷无情?”
谢青知道他指的都是什么事。一生书拉黑她,她无法释怀;还有叶玲发了个贴子黑她,她张口就敢跟他说解约。
但这不太一样。
谢青长声吁气,靠向椅背,目光盯着天花板,久久沉思。
这副神情显然意味着复杂的感情。如果不是她刚才说编辑是女的,陆诚就要往别的方面想了。
沉默将时间拉长,半晌之后,谢青笑了下:“怎么说呢?她对我的帮助,确实很大。”
陆诚略耸了下肩,没做置评,继续看她拿过来的聊天记录。
听到她又说:“从某些角度说,她和陆总差不多。”
他又嚯地回过头:“你再说一次?”眉头紧蹙。
“不管利润多么巨大,我都不会做这种事。”他指着屏幕上的聊天记录,神色沉沉。
他进入这个行业,是想证明网络文学也可以为社会带来有价值的作品。而让作家过得好、衣食无忧,是让他们好好产生价值的基础。绮文的做法,釜底抽薪。
谢青笑了一笑,坐直身子:“陆总误会了,不是那种‘差不多’。”
陆诚犹自皱着眉头看她。
“我的意思是…在很多事上,她和你一样在商言商——当然她‘言’得过分了一些。但如果不提这一部分,我觉得她对文学也是有追求的。”
她回思着,缓缓道:“你没看过《青珠录》的初稿,但我自己有数,初稿的效果比现在差很多。有现在的成绩,和编辑提供的种种建议是分不开的。”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编辑没有给她那些建议,《青珠录》大概也就是市场上一部平平无奇的玄幻作品。或许也会有还说得过去的销量,或许也会有一票子人喜欢,但是绝对引不起那么大的轰动。
从文笔到人设,再到大纲和支线,她的编辑给她提供了无数建议,其中许多她大概会终生受用。
她们有很多次的通宵讨论,谢青觉得,那不是仅凭利益驱使就能做到的。
况且,那巨大的利益落到编辑头上能有多少呢?钱智鹏赚了几百万,是因为他是总编,可以拿这件事向上面邀功。但到了底下的小编辑头上,即便是直接负责她的编辑,钱智鹏肯分十几万大概也就顶天了。
陆诚若有所思地笑着:“也就是说,你还觉得你编辑是个好人?”
“用好坏来概括一个人太…网络化了吧。”谢青轻声笑笑。
这大概是网络社交戾气横生的由来吧。一个人做错了事,或者只是被曝出模棱两可的所谓“黑料”,大家的怒火就会一下子大得无法压制。好像这个人十恶不赦,令人作呕,应该被一脚踩死才解恨。
但在现实中,不是这样的。
人,活生生的人,明明都是复杂的,是多样化的。
而且,很少是完美的。
绝大多数人,并不该被用好坏来概括。
人的感情也是复杂的,在很多事上,恨意并不会来得那么简单直接。
谢青斟酌了一会儿,最后严谨地给了一个度量:“我只是觉得如果非要做个比较,她和钱智鹏是不一样的。”
陆诚心不在焉地缓缓点头,忽而心念一动。
等到谢青离开办公室,他打了个电话出去,打给正出外勤的吴敏。
.
整理完手头的证据,谢青从第二天开始恢复了正常的码字量,努力做到每天写出一章半。
这样的工作量跟她当代笔时比虽然小了不少,但其实压力更大——面对自己的作品,更容易产生精益求精的心态,速度无可避免地走低。
这样过了大半个月,《诉风月》写满了二十万字,编辑将电子版稿件整理好,交给绮文出版。
完成了一个工作阶段的感觉让谢青松了口气,暂时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里走出来,不知不觉就补了一些“八卦”方面的课。
比如说,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陶然主动放弃了到手的无线推位。
“无线”在网文圈是一个独特且占比很大的领域,适合无线平台的文自成一派,业界称为“无线风”。
从某种意义上说,“无线风”可以和“出版风”相对。像谢青这样能轻松拿下出版市场、走口碑路线的文,在无线平台上通常会遇冷。
但适合走无线的文,上推位之后一个月赚个十几万甚至几十万都轻轻松松。
利润巨大,在诚书文化这样的大公司里,自然有旗下作者走这条路线。纵使诚书文化和他们签下的分成是五五开,他们的收入依旧可以很可观。
可好榜单有限,能抢下推荐资格需要本事,陶然却把到手的推位放弃了。
而且谢青听说那都是很好的平台,有中国移动、有掌读,还有企鹅旗下的阅读端。
谢青对此好奇,但诚书文化的员工们都对此讳莫如深,后来是吴敏告诉她:“陶然是被陆总治住了。”
吴敏说,陆诚为知乎的事情,向陶然明确表露过不满。陶然当时就阵脚大乱,提出要见陆诚,但陆诚一直没见她。
所以她只好用这种方法表达歉意。
虽然这样的稿费损失令人肉疼,但与和诚书文化维持住合作关系保证后续收入相比,这样值得。
陆诚似乎对她这样的态度还算满意,让编辑回复:“好好码字。”
至于无线还上不上,没提。
另一件让谢青好奇了一下的大事,是诚书文化在这大半个月的时间里,和绮文出版疯狂合作。
合作频率高到夸张,据说每天都会签下新的出版合同,就连原本交给自己旗下出版线的部分作品都被改了计划,改由绮文出版去做。
一生书的新作,也和绮文出版达成了合作。
这样大的变动,只能是陆诚亲自做的决定。
可是为什么呢?
直觉告诉谢青,可能跟她有点关系。
还有就是,在她闭关写稿的这些日子里,《诉风月》在网上的热度已经翻了几番。
关于“诚书文化的神秘人”的讨论也愈演愈烈,运营部门没有放过流量高点,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安排了新一波营销。
和先前的营销把着力点放在圈外不同,这一次,诚书文化选择让圈内人来开场。
一位和诚书文化合作已久的女作者发了条微博,字不多,就一行:“关于诚书文化的神秘人,有人想聊聊吗?”
没有配表情,更没有配图。但在评论区里,她悄悄地、犹豫地、不太确信地透露说:“我怀疑我见过她哎。”
让谢青比较意外的是,接下来,一生书出现在了评论里。
他发了一张照片,是个背影,淡青色的旗袍衬得她身材曲线很好。
先前发微博女作者回复:“所!见!略!同!”
底下的讨论一下就炸了,评论数按分钟飙升。
有人说:“什么!竟然是女作者吗!这么大的架构我以为是男作者写的!”
底下随即冒出来diss:“什么眼光,感情线很细腻看不出来吗?”
还有人表示:“看身材估计是个美女啊呜呜呜呜呜,这年头美人儿都出来拼才华还让不让普通人活!”
谢青扯了下嘴角,其实她觉得自己的身材真说不上好,也就占了个瘦的优点。
再往下看,出现了拿放大镜刷微博的热心网友:“2333333这是哪位大大低调奢华,旗袍看起来不贵,鞋子Jimmy Choo最新款啊!”
…Jimmy C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