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清楚宋添财怎么想要这红薯了,陈桂枝还是去换了些回来。满满的两大袋子,陈桂枝根本背不动,还是宋大海挑着送过来的。因为在镇上买了肉还有一只鸭子,陈桂枝留宋大海在家吃饭。
鸭子是宋添财买回来的,先养着,打算等粉丝做好了现做鸭血粉丝,看看味道如何。而红薯弄了回来,宋添财就要准备弄粉丝的工具了。这要真做出了还要有段时间,宋添财并不准备立马就做。
他打算明天就把茶摊子开张,先挣钱要紧。毕竟,汤水热食,在冬天才更好卖些。万氏也被陈桂枝叫来了,她这段日子瞧着宋大山一家忙里忙外,茶摊子建好了,牛也买了,这进进出出的银子就很可观。心里羡慕的同时,也越发觉得宋添财读书还能有这么多银子真是好本事。
宋添金现在虽然被宋大山一家介绍去当了伙计,可哪比得上中了秀才又有本事的宋添财。宋添金虽然有个亲姐,可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谁,宋桃儿虽然千好万好,可毕竟是有婆家的。万氏看着嘴巴大,可心里明白着呢,总是一个爷爷,宋大山和她家写不出两个宋字,只要她主动拉近关系些,以后,总是不会差的。
所以,陈桂枝用谷子去她家和她换红薯的时候,她难得大方的多给了几十斤。陈桂枝一喊她来吃饭,她也不推辞,还把家里留着收的瓜子拿出了两斤,带着个南瓜才过去。在以往,她是绝对不会出手如此大方的。
鸭子要养着,陈桂枝就烧了个红烧肉,还爆炒了肥肠,想想,还是让宋大山去家里菜园子边上的小沟里捞出一条养着的鲫鱼,做了个鲫鱼汤,最后,又炒了几个素菜,摆了六菜一汤上桌,蒸的是白米饭。
宋大海和宋大山都能喝一点,宋添财这次身子好了,也没有理由和陈桂枝她们坐一块了。他的酒量其实还是不错的,可却不贪酒。这也是前世喝多了,再好的酒对他来说都没什么吸引力。毕竟,要不是在生日宴上喝的烂醉如泥,他也不会稀里糊涂的出了意外。
已经死过一次的宋添财对着酒可算是谢敬不敏了,好在前身也是个不怎么喝酒的。宋大海和宋大山倒是没让他陪着喝一杯,甚至于,宋大海觉得和个秀才侄子坐一块,吃喝都有些放不开手脚。
宋添财吃的也算看出来了,吃的也算快,然后,笑着打招呼就下桌了。让宋大山陪着宋大海喝酒,两兄弟倒是有说不完的话,一会忆苦思甜,一会又说起当年父母在的事情,很是感叹了半天。
因为有万氏在,所以,陈桂枝这儿的席面也和前面差不多。其实,庄户人家男女分坐也没那么多讲究,大部分人家都是混在一起吃的。可谁让宋添财以前就读书好,脑子还是有些古板的。曾和陈桂枝暗示的提过,男女七岁不同席,陈桂枝就算了,是亲娘,可冯金花这个大嫂却和他们一桌子吃饭,有些不像样子。
于是,陈桂枝从那时起就男女分开吃了。她也不觉费事,反而觉得这是一种体面的规矩,是她们家不同于其他农户的区别。特别是,有几家家境好的,也都跟着宋家学,开始男女分桌吃,宋家也就这么分下来了。
宋添财记忆中,原身之所以这样子提出分桌子吃,是因为讨厌冯金花在饭桌子上的吃相难看不说,还喜欢说三道四,让陈桂枝难看。偏偏碍于宋大山,陈桂枝还不能多加责备。让宋添财挺为自己娘不值的,这才说了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话。不得不说,还是读书人肚子里的坏水最多,鬼主意出的贼溜。
而之后,也如原身所料,没有宋大山在,冯金花再说什么,陈桂枝就会骂回去。还规定了自己这桌每个人的吃食,除了孩子,多了没有。让冯金花倒是消停了很多,不再挑三拣四了。
现在宋家,也就是在有客来的时候才分桌吃,其他的时候都在一张桌子上吃。
宋添财进去的时候,宋小宝不知怎么了,眼睛里泪水汪汪的。小嘴还撅着,一看就是刚刚闹了脾气。陈桂枝哄着他,万氏也在一旁端着饭哄他。宋小宝不像别的孩子,不喜欢哭闹,他很安静。宋添财瞧见他哭了,颇为心疼,忙从陈桂枝手里抱过宋小宝道:“这是怎么了?”
万氏脸上闪过尴尬,陈桂枝打着圆场道:“没事,小孩子哪有不哭闹的。添财,你吃过了正好,帮娘抱着小宝去屋子里玩一会。等晚上小宝饿了,我再给他煮个羊奶吃。”
宋添财点点头,抱着宋小宝离开了。
万氏这才开口道:“弟妹,我也就是好心。想着添财一个人带着孩子不容易,这才想把娘家堂侄女讲给添财的。没想到小宝反应这么大,哎,这以后难道添财就不娶婆娘了,你们也太宠着小宝了。”
万氏瞧着宋家越过越好,宋添财又是有本事的,本就想要拉近两家关系,就起了做媒的心思。可刚刚才问了一句小宝想不想娘啊,就把小宝弄哭了,搞得万氏也很无语。
陈桂枝心中也是想让宋添财再娶妻的,可第一,宋小宝还小,再娶的婆娘要是起了坏心待宋小宝,那她孙子不要吃大亏。第二,陈桂枝觉得宋添财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十分介意刘采莲的事情,这几年怕都不想再谈婚论嫁了。毕竟,这么打脸的事情,陈桂枝自己都不愿意多提,更何况是她心高气傲的儿子。
反正宋添财有了儿子,她有孙子抱了,就想慢慢的给宋添选挑个心眼好的,孝顺的,最主要是安守本分的儿媳妇。所以,她还真没想过现在就给宋添财娶亲。这刘家的事情还没瓣扯完,陈桂枝一般都不在宋小宝面前提宋小宝的亲娘。
宋小宝年纪小,记不得什么事情,对亲娘没什么印象,但心里肯定是有点感觉的。所以,被万氏这么一问,就吓哭了。这也是万氏没有料到的,感觉有些尴尬。
陈桂枝是有些心疼小宝,也埋怨万氏做事冒失,可也不好说什么。只道:“添财早就跟我说了,小宝还小,这几年是不想再娶了。毕竟,这世上好后娘太少,等小宝大些再说。我说,大嫂,添金都十八了,添财这个时候都孩子他爹了。你咋还不给他说个媳妇啊,你们就不惦记着抱孙子啊。”
万氏听陈桂枝说起这个就一肚子委屈,拉着陈桂枝道:“还不是那个挨千刀的算命老头乱说话。我家添金多好的一个孩子啊,又能干又孝顺。都怪我不好,找谁不好,找了我那短命的侄女。害的添金好好的大小伙子成了二婚头,我给张姑婆花了多少好处,说多少好话。前两天终于托着她去给添金说你们村的一户姑娘,可人家父母不乐意。说怕我们添金克他们的女儿,气得我是这两天都没睡好。”
万氏不愿意降低给宋添金的娶妻标准,可好人家的姑娘父母哪愿意把女儿嫁给一个克妻之人啊。所以,就形成了怪圈,万氏看中了人家,人家看不中宋添金,愿意嫁给宋添金的姑娘,万氏总是各种不满意,为此,宋添金的姻缘才这么坎坷。
20、开张
陈桂枝其实一直很奇怪来着,当年那算命说的话连她这个做婶子的都不知道。咋万氏娘家哥嫂会晓得,要不是这话被传得沸沸扬扬,凭着宋添金的模样和家境,怎么也不会娶不着老婆的。
这段日子,她和万氏处的还算近亲,所以,对着万氏就问道:“大嫂,不是我说,要不是你哥嫂当初那么一闹,添金也不会这么难娶亲。都是一家人,你当初怎么不好好劝劝啊,这些年,大嫂你对着你哥嫂算是仁至义尽了。”
万氏的娘家兄嫂家境并不多好,这些年,万氏亲娘没少让万氏贴补娘家。就连和添金说亲的那侄女也是万氏娘家好说歹说的才让万氏答应的,毕竟当年,看中宋添金的人家也不少,万家那姑娘真不能说万氏心目中最满意的人选。
可这侄女没了,万家兄嫂就翻脸不认人了,为了要份彩礼钱,就把万氏当年在自己老娘面前抱怨说的话拿出来讲。逼着宋添金娶了个牌位,要了十两银子还嫌少,又来宋家闹,把宋添金克妻传的沸沸扬扬。万氏恨的要死,直接打上兄嫂的门,两边算是断了来往。
这也让万氏更为的愧对宋添金这个儿子,誓要给宋添金挑个好媳妇。不过,陈桂枝现在这样问,算是给万氏心里补上一刀,她私心里又而不愿意告诉旁人是自己嘴巴大,害了自己的儿子。所以,万氏只是笑笑,把话题茬了过去。
陈桂枝也发现自己有些冒失了,两人谈了会话,就说着明天茶摊在开张要不要帮忙的事情上去了。
等晚饭吃过了,宋大海夫妻和宋大山他们约好了,明天去给宋家茶摊帮才走的。而陈桂枝晚上就忙活起来了,把买来的猪头刮干净毛,洗去杂质血水,由宋添财指挥,她掌勺,开始做猪头肉。
这也是宋添财前世的拿手菜,前世每年过年,他奶奶都会买个猪头回来煮了过年。宋添财这一手也学到了,猪头在他手上能做的肥而不腻,鲜香可口,没钱时,他一人就着一盘猪头肉能下两碗饭。
而选择猪头肉来卖,也是这儿的猪头相对要便宜些,一个要二十文到三十文之间。小点的猪头拆下来得十多斤肉,大些的到二三十斤,这样算下来,一斤猪头肉只要两三文的本钱,不过猪头不零卖,必须得整个买,会买的人家也不算多。
宋添财打算做好的人卖十二文一斤,要是村子里的人买就十文钱一斤,正好是一斤猪肥肉的钱。价格算有些小贵,但要是平时打打牙祭却还是能让人舍得掏腰包的。一天只要能卖出一个猪头,一个月下来,就能赚个一两银子。一年也就是十几两,也能赚回些本钱。
而煮猪头的汤挖出一些来,再加料,还能卤猪蹄猪肠猪心。因为是明天是第一天开张,怕没有人气,宋添财也并没有多做。而馒头和白糖糕,糯米糕,糖三角等也都把面醒上,等着明天做新鲜的。
宋添财还用小炉子煮了盐水花生,茶叶蛋,把红豆绿豆都煮好了,焖在锅里。宋家的厨房灶上,炉子上炖的都是东西,陈桂枝恨不得把能做的都做了,手脚麻利的很。宋大山也跟着洗洗刷刷,和面打粉,忙得脚不占地。
等到亥时,在宋添财的再三催促下,宋家老夫妻才回房休息。
第二天寅时刚过,宋大山和陈桂枝就蹑手蹑脚的起床了。他们洗漱过后,就去厨房把馒头和那些面食都蒸上了。陈桂枝把闷着猪头肉的锅打开,一股香味就冒了出来,用道切了一小口下来,给宋大山递过去。宋大山吃了,连连点头道:“这味道可真香,我看比杜掌柜给咱们带回来的烧鸡好吃,要是佐酒,一个汉子,吃上一斤也是没够的。”
陈桂枝立马惊讶道:“哎,瞧我这记性,你不说我都忘了。昨天在路上咱们就吃了烧鸡,可那烧肉却没动过。要是昨天晚上拿出来,那鱼咱们就省下来了。”
宋大山对着陈桂枝嘘嘘嘴,道:“儿子孙子还在睡,你小点声说话。昨天一天,添财都没歇着,今天让他多睡会。”
陈桂枝赶紧降低声音,把猪头肉装着,准备先让宋大山搬到茶摊子那儿。本来有牛车用,这些东西都不成问题,可现在牛都快要生崽了,只能供着,哪还能使唤啊。所以,只好宋大山和陈桂枝两个人自己搬看。
两人装好了东西,就用箩筐挑着过去了。准备一个人在茶摊子守着,一个人回来继续搬。等宋大山回来的时候,宋大海和万氏也来了。宋添财也被吵醒了,起床一看就多了个宋小宝在被窝里。帮着宋小宝把了尿,哄着他继续睡,穿好衣裳,一出门发现就他起的最迟。
没再说什么,宋添财转而又把宋小宝给连着小被子抱进了箩筐里,把衣裳包包塞进去垫着。又背了碗筷砧板刀子,在另一个箩筐里,打算把宋小宝带到茶摊子里去。今天第一天,宋家人肯定得想守在茶摊子那儿。放宋小宝一个人在家睡觉,宋添财实在不放心,干脆带着他一道去。
宋小宝一路在箩筐里摇摇晃晃的也就醒了,他看着自己在箩筐里,想爬出来,可离着地面又晃晃悠悠的。宋小宝就怕了,抬起头对着宋添财小眼睛就要彪泪了,宋大山在后面看着逗他说道:“快,让我看看小宝在那儿,爷爷要追上小宝了。追上小宝,就把小宝当小猪咯。”说着,还假意的挑着担子做出往前赶的样子。
宋小宝被这么一分神倒也不怕了,嘻嘻哈哈的躲到筐子里,对着宋添财喊道:“爹,快,爷爷要追了,小宝不是小猪。”
宋添财笑着说道:“那小宝就要藏好了,爹也让爷爷追不到。要是小宝赢了,没被爷爷追到,等到了奶奶那儿,给你吃个糖角子。”
宋小宝立马乖乖的坐在箩筐里,扒着看着宋大山,就怕宋大山追上来。宋大山也很配合宋小宝,一会就做出要跑的姿势来追小宝,让小宝兴的直乐呵。
万氏和宋大海在后面瞧着爷孙两的互动,心中有些羡慕有些失落,想着这要是自己有了孙子那该多好啊。两夫妻对视一眼,更加着急着给宋添金娶媳妇生孙子了。
等到了茶摊子,陈桂枝已经手脚勤快的把灶台柜台桌子椅子都擦了一遍。门窗也都开了,宋添财在每个窗子上都装上了竹帘子,边上都包了布。早上没太阳,把竹帘子卷上,倒是一点不挡光。
宋大山来了也没歇着,去外面的柴堆抱了柴来。自从这茶摊子建好了之后,宋大山就在茶摊子外面堆了柴堆子,都是没事的时候,去山上捡的枯树枝,耐烧的很。厨房的大灶和炉子都生了火,茶壶也都上了水烧。
宋添财把早先腌制的梅子,炒制的山货,一盘子一盘子的摆好,打算今天若是有客人来就没费送上两碟,试吃一下,也好借机宣传宣传。今个天气不错,秋老虎也不是唬人的。所以,宋添财还煮了红豆汤和绿豆汤,打算给在这点了点心的人送上一碗。
辰时一到,宋大山就点了爆竹鞭炮,噼里啪啦一阵响声,再揭开了茶摊门头的木匾,宋记茶点楼就正式开张了。宋家村早就有不少孩子凑热闹在茶摊子门前围着,宋添财把早上刚刚做的糖三角每人给了一个,还端出了榛子栗子,让他们抓两把装着。
孩子们最容易开心,一大早就来等,为的就是能得几口好吃的。现在得偿所愿了,一个个笑容满面,宋大山看着这群孩子吃着糖三角被烫了嘴也不松口,赶紧拿出先前准备的木碗,给他们一人盛了一碗红豆汤喝。
早上,等孩子散了,茶摊上就没什么人了。等过了一个时辰,万氏和宋大海瞧着没客人来,宋家几个自己人都闲的很,也就和宋大海两个人回去了。
陈桂枝看着空荡荡的茶摊子,心里直心疼昨天晚上做的东西,她开始盘算,怎么保存这些东西,能分几天把食物吃完不浪费。宋大山倒是没像陈桂枝这般心急火燎的想着怎么善后吃食了,却也心里不轻松。
宋添财却没有着急,这做生意哪能一下子就赚了呢。这儿的人流量他是观察了一段时间的,都是集中在午时和申时这一段时间内。来往的行商多则上百,少则十来个,几乎每天都能遇到一两波。
巳时一过,忙了一早上,宋家人都没怎么吃饭,宋添财干脆就让陈桂枝切了些猪头肉和一个猪蹄以及一小块卤肠过来,又直接拿了一盘子馒头,一人盛了一碗红豆汤,先吃个午饭。
猪头肉切成一块块的,旁边还放了陈桂枝专门从家里带来的胡椒酱,宋添财用刀子把馒头从中切开连着边,放些猪头肉,又抹了些辣椒酱,包着吃一口,又辣又香。宋小宝瞧着宋添财这样吃,吵着要一个,陈桂枝照着宋添财刚刚的再做了一个,辣椒酱却是没放。
宋小宝人小嘴小,可却是个心急的,一口馒头吃下,却没吃到肉,急的把馒头举给宋添财看。宋添财只好帮着他咬了一大口,露出了猪头肉,才喂到他嘴边。
这个时候,官道上走来一行人,押着五六两马车,仔细看下来倒是有二三十个人。太阳虽然不大,可他们从卯时开始走,一上午下来,早就饥肠辘辘了。准备找个地方停了停,吃两口干粮。不然,就要再走上一两个时辰,才能到下个地方停下来吃饭。
走在前面的人眼尖,远远就瞧着这前面有个房子,他们是经常走这条道的。多出个房子,自然就多了几分留意,派人上去看看,回来得知,那儿开了家茶点铺子。这一走几天,风餐露宿,天天干粮,车队中的人大部分都吃烦了。现在发现这儿有家差点铺子,就有人动了心思。
他们这么多人,去看看,也不怕有什么。车队里的老大想想也就同意了,他们也就是一般商人,现年头国泰明安,特别是靠着泉州这一带,被秦太、祖一路扶持,土匪那是好多年才出现的事情了。
他们运的也都是一般的货物,还都在这一片跑,在道上都是有名的,没出过什么大事。想想也就同意去前面茶点铺子看看,要是没问题,就用些茶点,好歇一歇脚。
而车队老大进门就瞧见了宋家一家三口坐着吃饭,有老有小,那年纪轻的男子一看就是书生模样。车队老大这才放了心,老老少少,一看就是一家人做的小买卖,靠着村落,把孩子带在身边,怕是就是这后面村子的人。
宋添财眼尖,瞧见有客人来,忙咽下口里的馒头,上前道:“这位大哥,小店有各色小吃茶水,你们进来坐坐。今天头天开张,吃东西喝茶还有吃食送。你们看要不要来点?”
那领头的汉子直接问道:“你家可有饭食?”
宋添财笑着说道:“有,菜有招牌猪头肉,卤蹄子肥肠猪心,主食有馒头,白糖糕,糯米糕,糖三角,茶叶蛋。汤有冬瓜骨头汤,绿豆汤,红豆汤。你看,你们要什么。”
领头的汉子最后要了十五斤猪头肉五根卤大肠五个猪蹄,八十个馒头和二十六碗冬瓜骨头汤。陈桂枝安排他们坐下,宋大山跟着就端上了吃食。猪头肉、卤大肠、猪蹄都切好了,馒头也随后就上了。每桌上,宋添财还送了一盘八个的茶叶蛋和一盘盐水花生并一碟子炒栗子。
这些人这些天嘴里都是吃的干粮,宋家做的荤菜味道咸鲜肥美,吃得他们胃口大开,很快桌上的菜就被吃得盘子都不用洗了。有人要求再上两斤猪头肉,宋添财这儿却没有了。只能换猪大肠和猪心吃,这些人抱怨,让宋添财以后多备些才是。
至于免费送的吃食,这些人也吃的很满意。最后走的时候,有些人还让宋添财用油纸包了剩下的卤猪蹄带着准备晚上再对付一顿。而有的人则是要了盐水花生和茶叶蛋,零零碎碎的,宋添财这儿吃的东西卖出去不少,茶却没卖出去一杯。
等这伙人走了,宋添财盘算着刚刚收的铜钱,心中感叹:终于有钱进账了!
21、疏忽
等这波人走了,中午也就没人来了,即使这样,陈桂枝和宋大山也都放了心。别看只一波人,可都是人高马大的汉子,吃起东西来绝对不含糊。宋添财给他们抹去零头,还进账五百文,就这么一笔买卖,今天开张就赚了不少。
到了申时,又零零散散的来了几个行人,他们要了茶水和点心,倒是没要卤菜和馒头。最后,还买了些糕点茶叶蛋和炒榛子走,一看就是稍稍讲究些的,看不上那些卤菜。
申时一过,宋添财就开始盘算着茶摊子里剩下的吃食了。红豆汤没了,绿豆汤还剩一些,白糖糕,糯米糕都还剩下八、九块。卤菜倒是卖得只剩下一根猪大肠了,宋大山喜欢吃,留着给他下酒也不浪费。
而盐水花生今天送了很多,倒是没剩了,明天却不能做这么多了。茶叶蛋倒是意外的卖的好,让宋添财觉得他还能在煮些咸鸭蛋来卖,应该也不错。至于炒货,因为炒的少,早上又给村里的孩子们不少,剩下一些,宋添财打算让陈桂枝给相熟的人家送一些。明天却是不能炒这么多了,真要卖的好,也可以让宋大山再外面搭个灶台,现炒现卖也是一样的。
最后,就是宋添财腌制的梅子无人问津,这玩意倒是放的住,宋添财也就是把它当个备用。卖的价格稍稍有些高,也没指望这些行色匆匆的客商们能有闲心买来吃。
宋添财倒是觉得明天可以让宋大山上山摘点梨子,沙果,柿子,枣子等山果回来。直接放在茶摊子上卖,这些山果味道不错,能吃个新鲜,相信来往的客商也能要几个带在路上吃。
等盘点完东西,宋添财就准备收摊子了。没想到这个时候,门外来了几个村子里的妇人,看着和陈桂枝还算熟悉。陈桂枝招待她们进来,一问才知晓,是家里的孩子早上吃了这儿的吃食觉得好吃,缠着她们买些回去。
这些妇人的家境都算殷实,被家里的孩子闹着,想想就约着一起,打算等下晚,宋添财的茶摊子收摊了,能算便宜些。宋添财也没辜负她们的期望,和她们点心买一送一,又送了她们几把栗子榛子,其他打八折。
最后,剩下的白糖糕,糯米糕都被这些妇人包圆了。宋添财还告诉她们,以后这个时候来,糕点都是这个价,让她们想买就到这个时候来,便宜实惠。要是有肉菜剩下,买的话就再给她们算便宜些。
送走了村里人,陈桂枝在旁边对着宋添财道:“添财,那白糖糕要三文钱一块,糯米糕是四文钱一块,你给她们买一个送一个,咱们也就挣不到什么银钱了。她们心里也清楚,不然,也不会都包圆了。你以后都是这个价,咱们可就亏了。”
宋添财笑笑道:“娘,像糕点这玩意最好不过夜。到了这个时辰,都是摊子上剩下的,明天拿出来卖就不新鲜了,做吃食生意最讲究个良心。吃的好人家才能成为回头客,我把剩下的卖给村里人,也算是个村里人一些优惠。村子里有不少人眼红咱家做这生意,给村子里的人卖些好也能堵住那些人的嘴。以后啊,要是看着谁家的孩子在茶摊子边上玩,你就给把炒货或给个山果。孩子的父母长辈,知道了能不念我们的情。做生意就要广结善缘,又花不了几个钱,都是山上长的。就如刚刚的糕点,放着也只能送人或自己吃,但低价卖给她们,又给村子里知晓咱们的好,以后人们就知道咱家不留过夜的吃食。名声不就传出去了,再说,那糕点还是有赚的,至少不亏本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