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若梅哈哈大笑起来:“你说你,什么都会,偏偏踢毽子这么简单的游戏也不会,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也罢,不叫你玩儿,只在一旁看着帮我们计数也成啊,要不然你一个人在这儿也没意思。”说完强拉着薛子桢去了花厅旁边的小花园。
草木掩映间,果然看到秦若兰和赵冰赵雪几个都在那边呢,除此之外还有崔家四房的姑娘崔锦娘和顺安侯府的两位姑娘林秋容与林秋宁。
秦若梅的继母便是顺安侯府的姑奶奶林氏,林秋容和林秋宁姐妹要称呼一声姑母的,因此与秦家两位姑娘也算是表姐妹了,虽然素日不太熟悉,但外出做客,又大都是不认识的,她们就不由自主的凑到了一块去,别管关系好不好,好歹都认识。
几个人围成一个圈,崔锦娘站在中间正踢毽子,大家一起给她计数,秦若兰眼尖,见秦若梅和薛子桢过来了,赶忙招手:“姐姐快来,锦娘已经踢了六十九个了,快赶上咱们了。”
她这么一打岔,大家就都数乱了,崔锦娘也不记得了,气鼓鼓道:“不算不算,都怪若兰说话,分了我的心。”
赵冰却冲上去把毽子夺了过来:“可不许耍赖啊,该我们了。”
原来是秦家姐妹一组,赵家姐妹一组,林家姐妹一组,崔锦娘踢毽子最好,是众所周知的,所以独她一人一组,正在比赛呢。
如今薛子桢一来,她便高高兴兴挽住了薛子桢的胳膊:“桢姐儿和我一组,我也有人陪了,也省的我一个人叫你们欺负!”
赵雪大笑起来:“指望桢姐儿?她一次只能踢一个,不要她跟着拖后腿只怕更好。”
崔锦娘道:“踢一个也比没有要好,桢姐儿,你和我一组,我护着你!”
薛子桢只觉得窘迫,她对小姐妹之间类似踢毽子,翻绳这样的游戏最不擅长了,每次都要拖后腿,惹得大家都不肯与她一组,到最后索性她也不参加了,只在一旁观战。
遂崔锦娘虽然极力邀请,她还是笑着摇了摇头:“我今天穿着一条白裙子,最容易弄脏了,还是你们玩吧,我帮你们计数可好?”
秦若兰笑道:“好好好,桢姐儿计数又快有准,就是一心二用也是不会错的,叫桢姐儿帮我们计数!”
新书求推荐!
第二十六章 山重水复
更新时间2015-3-17 20:06:57 字数:2733
几个人玩了一阵,你说我耍赖,我对你不服气,吵嚷笑闹了一阵子,都累了,崔锦娘便笑道:“如今天热,都玩的一脸的汗,一会去坐席,可要被人笑话了,不如去我屋里整理整理,正好我那有刚窖藏好的玫瑰花茶,倒是便宜了你们。”
几个人嘻哈笑着,簇拥着崔锦娘去了,薛子桢懒得跑这一趟,见这里也清净,就寻了个青石凳坐下,拿树枝在地上画了棋盘棋子,自己与自己下棋玩儿。
谁知没安静一会,就听到一个悦耳的声音:“姐姐,你是在下棋吗?”
薛子桢抬头一看,却是一个穿着一身大红色锦缎绣月季花袄裙的姑娘,年纪也不大,十三四岁,却生的极为灵动,一双眼睛乌溜溜的直转悠。
薛子桢忍不住一笑:“是啊,妹妹对下棋也有兴趣吗?”
那姑娘在薛子桢身边坐下,一脸的兴奋:“当然啦!可是我很笨,下的也不好,先生们嫌我笨,不肯教我,我哥哥姐姐也嫌我烦,只有爹爹愿意陪我,只可惜他太忙了。”说着还吐了吐舌头,很是不好意思的模样。
薛子桢觉得有趣,笑道:“那咱们来对弈一局如何?让我看看你有几分真本事?”
那姑娘十分惊喜,连连点头,与薛子桢一起重新画了棋盘,因没有棋子,虽然下一子便点一下,但却分不清哪颗子是谁下的,那姑娘只说去找人要棋盘棋子来,薛子桢笑道:“不必如此麻烦,你只管落子,我替你记着便是了。”
那姑娘看着薛子桢的眼神顿时就不一样了,很是敬畏的样子:“姐姐好聪明啊,连这些都记得住!”
薛子桢却是眼神微微一黯,想起那人说自己智近乎妖,心中不由叹气。
一盘棋下了一半,薛子桢便哭笑不得的止住了:“你这样下棋根本不行,东一颗子西一颗子的,我都被你弄糊涂了。”
那姑娘却十分得意的样子:“爹爹说这种下法很高明,叫声东击西!”
薛子桢忍不住一笑,打趣道:“接下来是不是要浑水摸鱼了?”
那姑娘一脸震惊:“姐姐怎么知道?”随即一脸崇拜:“姐姐好厉害啊,姐姐,你教我下棋好不好?”
薛子桢一怔,摇头道:“不成,我怕我教不好你。”
那姑娘却像是赖上了似的,抱着薛子桢的胳膊不住摇晃:“姐姐,你是我见过下棋最厉害的人!你就教教我吧!”说着不等薛子桢反应过来便起身行了一礼:“师傅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薛子桢赶忙避开,谁知那姑娘却嘻嘻笑道:“拜师礼已经行了,师傅不认我也不成了。”
薛子桢无奈道:“哪有做师傅的不知道徒弟的名字的?”
那姑娘笑道:“我叫霍晓泠,师傅叫我泠儿就好啦。”
薛子桢一听她姓霍,心中咯噔一下,不由自主问:“你可是镇国公府的姑娘?”
霍晓泠连连点头:“师傅真厉害,连这个都知道,我在家排行第三,我哥哥叫霍灵璧!我姐姐叫霍晓清!”
薛子桢眼前一黑,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她脸色一变,起身道:“霍姑娘,对不住了,只怕我不能教你下棋。”
霍晓泠一怔,赶忙把要离开的薛子桢拦住:“师傅,为什么呀?”
薛子桢蹙眉:“你别叫我师傅,我不想做你的师傅。”说完转步就走。
她走了几步,听到身后没有声音,倒觉得奇怪,回头一瞧,却看到霍晓泠怔怔的流眼泪呢。
薛子桢心中一软,无奈的停住脚,道:“你哭什么?”
霍晓泠一边擦眼睛一边小心翼翼看着薛子桢:“我知道,师傅不肯教我是因为因为我很笨…”
打从见到霍晓泠开始,她天真烂漫的言行举止,就让薛子桢有所怀疑,又听她自己再三的强调自己很笨,薛子桢就心中有数了,只怕这霍晓泠是心智不足!
如此一来,薛子桢倒不好冷着脸就这么走开了,只好安慰她:“我并不是嫌弃你笨,实在是不方便做你的师傅,你若是想学下棋,正正经经请个先生在家教你不是更好?”
霍晓泠咬着嘴唇支吾道:“他们都嫌我笨,爹爹给他们很多钱他们也不愿意教我。”
薛子桢无语,这得是有多不开窍啊!
她还是少惹这个麻烦的好!
更何况她是霍灵璧的妹妹,万一霍灵璧误会她是想利用他妹妹故意接近他呢?
她可不想冒这个险被霍灵璧再骂一顿!
薛子桢狠了狠心,也不管霍晓泠了,说了声“抱歉”,转身便走,心中却是对霍晓泠万分歉疚的。
倘若霍晓泠不是霍灵璧的妹妹,她或许就答应了,可她实在是不想再和霍灵璧有任何的牵扯了。
到了坐席的时候,她又看到了霍晓泠,坐在一个蓝衣女子身边,那蓝子女子一脸不悦,拿手指头戳她的额头,似是在责备什么,霍晓泠只低着头,也不敢还嘴。
薛子桢突然觉得不忍心,暗暗叹了口气。
本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谁知没过两日,薛丹臣突然来问她:“你可认识霍家的二姑娘?”
薛子桢惊讶道:“上次去崔家赴宴,倒是偶遇上,说了几句话,父亲怎么知道?”
薛丹臣也挺疑惑的:“今日下了早朝,镇国公忽然请我去吃酒,我觉得纳闷,只当是为霍灵璧得罪了你的事赔礼道歉呢,谁知他却说他家的二姑娘在家哭闹不休,非得要跟着你学下棋,他爱女心切,托我说个情,只要你点头,就叫那位二姑娘登门拜师。”
薛子桢顿时哭笑不得,把上次的事说了,道:“我不想和霍灵璧再牵扯上什么关系,所以就没答应。”
她本以为父亲会赞同,谁知他却叹了口气道:“今日镇国公与我说,这位二姑娘的身世也十分坎坷,打从襁褓里就没了娘,后来因为高烧烧坏了脑子,心智也有些不足,都是十三四的大姑娘了,还跟八九岁的孩子似的,偏偏和霍灵璧并那位霍家大姑娘不是一母所出,素日里兄妹姐妹关系也不亲近,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难得她和你投契,盼着你教她下棋,镇国公就求到了我这儿,依我说,一码归一码,霍灵璧的事与他妹妹无关,不如桢姐儿就答应了吧。”
薛子桢道:“镇国公给了父亲多少好处?”
薛丹臣笑道:“哪里有什么好处,我是看他爱女心切,低声下气的求我,可怜天下父母心,自然就心软了,就看在我的面子上,叫她三两日过来一次也就罢了,你看如何?”
话说到这个份上,不看僧面看佛面,薛子桢也只得答应,谁知第二日霍晓泠就登门了,由她的姐姐霍晓清陪着,带着不少礼物,说是拜师礼。
陆如英见霍晓清英姿飒爽,说话果决爽利,霍晓泠却纯真可爱,心地善良,自然十分喜欢,倒是那些拜师礼不好推辞,只得收下,却也预备了二十四色回礼。
霍晓清没在薛家久留,只与陆如英说了几句客气话,又上下打量了一番薛子桢,这就告辞了,倒是霍晓泠留下来,笑嘻嘻的看着薛子桢,又怕她生气似的不敢太过亲昵。
到了这个份上,薛子桢也只好认下这个徒弟了,板着脸道:“既然你诚心拜师,以后就要用心学习,以后每三日来我这儿一次,我教你下棋。”
霍晓泠使劲点头,薛子桢便叫人抬了棋桌来,又挑选了两本简单的棋谱,从入门开始给她讲。
薛子桢耐心,即便霍晓泠问一些幼稚的问题她也能细心解答,自然比那些上了年纪,自诩清高的老夫子要强,霍晓泠也学的很认真,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棋盘,一个时辰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似的。
第一日,薛子桢给霍晓泠布置了功课,只让她不忙着下棋,先把几个简单的棋谱一气背熟,霍晓泠抱着书喜滋滋的回去了。
第二十七章 柳暗花明
更新时间2015-3-18 19:05:50 字数:2765
霍晓泠的生母出身卑微,原是罪臣之女,送到军营里做营妓的,偏偏被镇国公看上了,纳为姬妾,后来生下了霍晓泠,却也因为随着镇国公打仗,来回奔波,没有在月子里将养好,因此在霍晓泠一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
镇国公自然无暇照顾一个小婴儿,便将她送回了京城,交给霍夫人抚养,霍夫人却是个善妒的性子,对霍晓泠一点也不待见,只丢给奶娘喂养,谁知奶娘照顾的不精心,八岁的时候发高烧,很是凶险,后来好容易看好了病,这心智却却有些愚钝,越发惹得霍夫人不喜。
这次霍晓泠来薛家拜师,原该霍夫人这个嫡母出面才是,可偏偏她不愿意露面,也只好由霍晓清顶替,只当是全了礼数便罢,对于这拜师的事,却是一点也没放在心上,只当是陪着霍晓泠这个傻子胡闹罢了。
直到霍晓清见霍晓泠认认真真的背棋谱,这才惊讶了一番,去告诉镇国公,惊讶道:“那位薛姑娘看着文文弱弱的,没想到倒有几分本事,难不成是给那个傻丫头吃了什么仙丹了?”
镇国公得意道:“也不枉我去求了薛丹臣一回,薛姑娘就是有办法!泠儿可不笨!端看是谁教的!”又抱怨道:“你当人家薛姑娘愿意收这个徒弟?我还去求了太子呢,薛丹臣答应也多半是看在太子的面上,要不然凭你哥哥上次莽撞得罪了薛家,人家才不会搭理呢。”
霍晓清敏锐,抓住了他话里的漏洞:“哥哥何时得罪过薛家?”
镇国公说的是与薛家议亲的事,当初太子一提这门亲事,他还真是万分乐意,一来薛家清贵门第,二来薛丹臣官运亨通,做了他的女婿,前程自是不必担心,三来,薛家姑娘也是早有才名,配自家儿子是绰绰有余了。
只可惜这门亲事没成,他还担心得罪了薛丹臣呢,趁着这个机会,一来遂了霍晓泠的心愿,二来也是想借机与薛家修好,如今一不小心说漏了嘴,不由遮掩道:“还不是上次科举舞弊案的事,崔如岳和薛丹臣的关系最好,再加上这次李益的事,两次事都有你哥哥插手,我这不是怕他吃挂落吗?”
霍晓清不以为然:“哥哥也是奉旨行事,都说薛丹臣光明磊落,断不会公报私仇的,更何况不管是崔如岳还是李益,不都化险为夷了?”
镇国公笑笑,却没有说话,心里却道,不管是崔如岳还是李益,他们化险为夷可不是你哥哥的功劳,而是薛丹臣有本事!
就像这次,蔡阁老死了儿子,再怎么心胸开阔也要埋怨上李益,埋怨上薛家吧,可薛丹臣却表现的公正无私,一点没有偏袒李益,不仅让蔡阁老无话可说,还帮着前后打点奔波,找出真凶,让蔡阁老记了他的人情,就这份本事,让人不服也不行!
霍灵璧知道这件事,自然又是一番心境,他本以为薛子桢会一口拒绝这件事,谁承想她竟然答应了,看着霍晓泠每日从薛家回来,欢欢喜喜的或是背书,或是打棋谱,也不闯祸了,也不问一些傻问题了,偶尔在饭桌上也能说出几句颇有见地的话,若是有人称赞她,她就高高兴兴的,尾巴要翘到天上去了,得意洋洋的夸赞:“这都是我师傅告诉我的哦!”
如此一来,霍灵璧即便有心反对,这话也说不出口了,可心中到底是觉得十分别扭。
毕竟他上次与薛子桢那一番闹,至今想起来也有些后悔,又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一向自诩冷静,可上次在三清观却对薛子桢说出了那样恶毒的话,实在是大大的有失风度!
他虽然不想娶薛子桢,但并不意味着就要得罪她,霍灵璧对那一时冲动的解释是因为薛子桢瞒骗了他,他觉得愤怒罢了,可若是回想起来,却又有些黯然神伤。
倒是霍镝见他这样,心里觉得奇怪,与霍钰私下里嘀咕:“爷喜欢陆为霜,可陆为霜就是薛子桢啊,分明就是同一个人,可为何爷偏偏喜欢陆为霜却不喜欢薛子桢呢?还真是奇怪。”
霍钰想的更深些,呵斥道:“爷的事你少插嘴,仔细祸从口出!”
…
就这么过去了半个月,镇国公再与霍晓泠下棋,惊异的发现霍晓泠的棋艺居然大有长进,霍晓泠得意极了,笑道:“这都是师傅教得好,师傅还夸我聪明呢,还说以前那些人教不了我,不是我笨,是他们笨!用错了方法!”
镇国公又是惊又是喜,笑道:“没想到你进步这么大,看来我要亲自登门拜谢了。”镇国公自不会去找薛子桢,只对薛丹臣谢了又谢,夸他教女有方,这就是后话了。
五月初,薛子桢开始为百花会准备衣裳首饰。
往年每逢大考之年,京城总是从过了元宵节就开始热闹了,先是会试,接着是跃龙居文会,再然后是百花会,百花会过后又是端午节,等热热闹闹过了端午节,又到了夏天,宫里的贵人要出城去避暑,许多权臣富贵之家也要去田庄上纳凉,一直到入了秋,又是中秋节,过了中秋,日子就快了,一眨眼就要过年了。
回首一年,竟是忙忙碌碌,可今年先是出了科举舞弊案,导致会试推迟,跃龙居文会也跟着推迟了,谁知又出了蔡通被杀这件事,闹的人心惶惶,哪还有心思玩乐,因此这百花会一推再推,如今已然进了五月,索性就与端午节一起办了。
宫里传来消息,顺昌帝要与**妃嫔去玉带河边看赛龙舟,因为这玉带河与皇家别苑上林苑只有一墙之隔,遂赵皇后和冯贵妃(之前曾写庆王生母为昭贵妃,现在改为冯贵妃,更正一下)一起揽了这举办百花会的事,在玉带河边修建莲花台,要从五月初四开始,举办为期三天的百花会,五月初五,还可在莲花台上观赏赛龙舟,一举两得,也不会耽误了过端午。
消息一传出来,大家都说今年的百花会必定是热闹非凡,女眷们都忙着裁新衣裳,打首饰,而那些老爷少爷们只好在后头跟着掏银子。
薛丹臣也特地从账房拨了两千两银子,给陆如英打制了一支赤金镶龙眼大小红宝石的凤钗,一对雕人物楼阁的八宝耳环,一对用五颗珍珠攒成梅花形状的银步摇。
又给薛子桢打了一支羊脂白玉雕祥云莲花的簪子,一对指甲盖大小的粉色珍珠,周围镶了一圈亮晶晶金刚钻的耳环,并一朵翡翠为叶,粉色玉石为瓣的花簪。
薛子桢对这种事向来不感兴趣,不过也对那对耳环十分喜欢,陆如英笑道:“正好配你那件粉红色的衣裳。”
为着这次百花会,陆如英一口气给薛子桢准备了五件新衣裳,每一件都非常精美。
粉红色绣缠枝花的褙子,掐着一层银边,配着鹅黄色绣玉兰花的裙子,越发衬得人柔媚娇嫩;嫩绿色绣百蝶穿花的交领短襦衫,搭配象牙白的素绫裙子,又十分素净淡雅;天蓝色绣素荷的上衣,配上雪青色的裙子,则显得人淡如菊,至于剩余两套则是备用的。
陈云秀看着这些娇嫩颜色也是笑:“桢姐儿还小呢,穿这样的衣裳倒是显得娇艳,小姑娘家家的,原该这么穿才是,平时就穿的太素净了些。”
陆如英笑道:“我也是这么说,一条雨过天青的裙子,穿了两三年还不舍得扔,我若是说她,她还不高兴了,往日也就罢了,如今是她第一次参加百花会,自然要慎重些。”
陈云秀笑道:“桢姐儿也该说亲事了吧?”
陆如英道:“我倒是想多留她两年,不如先给益哥儿娶了媳妇再说。”
按着陈云秀心里的意思,若是把薛子桢许配给李益,来个亲上加亲,是再好不过的,可如今一听陆如英这话,就知道她没这个心思,自然不会开口,索性把这个念头给按下去了。
第二十八章 百花争艳
更新时间2015-3-19 20:09:58 字数:2055
兴起办百花会的人原是赵皇后,当初太子成年,要挑选太子妃,自然有许多名门闺秀削尖了脑袋想往宫里钻,赵皇后怕众人争来争去,再闹出什么龌龊事,索性回禀了顺昌帝,举办了第一次百花会,邀请京中合适年龄的未婚女子参加,让大家光明正大的竞争。
最后,户部尚书董大人的长女脱颖而出,被选为太子妃,大家都戏称她为“花王”,到后来以至于形成了惯例,每年都要举办百花会,也要选出一名才德品行出众的“花王”,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跃龙居文会。
薛子桢是第一次参加,前几年没参加倒不是说没有资格,而是诸位夫人心中都有默契,各家只带适婚的女儿去参加,若是孩子才八九岁你就带了去,即便进退有度得到了贵人的喜欢,别人也只会说你是献媚邀宠罢了,对女孩子的名声反而不好。
去年薛子桢只有十三岁,薛丹臣和陆如英都没有给她定亲事的打算,所以就没有参加,今年就不一样了,翻过年,薛子桢就要十五岁了,这亲事也要相看起来了。
如果能在这百花会上崭露头角,亲事不用找,自有源源不断的人踏破了门槛来提亲,一家有女百家求,说出去也是一件极有脸面的事。
因此薛丹臣和陆如英对这件事都很看重,薛子桢却有些不以为然,只因前几日周小钗来拜访,说几位公主都到了出嫁的年纪,这次百花会是要留给几位公主出风头的,她们这些人还是少露脸面为好,不然没有出成风头,反倒碍了贵人们的眼。
据她所说,今年宫里几位有公主的妃嫔都要参加百花会,只怕早就暗中相看好了,单看看这未来的婆婆是否和气,若是能让公主在准婆婆面前露个脸,那就更好了。
自古以来,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今上疑心颇重,对亲儿子尚且有几分猜忌,更别提对隔了一层的驸马了,遂这尚主的事说出去光荣,但也就是一个名头好听罢了。
实际上一旦成了驸马,前程仕途反而会到此为止,更何况,成亲后要搬去公主府去住,做父母的想摆公公婆婆的谱儿都不行,还要向儿媳妇行礼,自然都不乐意。
所以那些心怀志向,被寄托了家族荣耀的青年才俊,大都会离这些公主们远远地,是半点也不想和公主们有什么沾染的。
有本事的不愿意娶公主,愿意娶公主的又大都是绣花枕头一包草,所以公主的亲事是越发的不好说了。
可偏偏宫里的几位公主年纪相差不大,前几年还觉得小,如今不知不觉到了年纪,都要开始说亲事了。
首先是丽妃所出的惠嘉公主,十八岁了,这亲事还没定下来,只怕今年无论如何是要把她嫁出去的,华妃所出的惠平公主也有十七了,祥妃所出的惠宜公主也有十六岁,余下便是赵皇后所出的嫡公主惠安公主了,她只有十五岁,倒是不着急,除此以外便是睿王爷所收的义女清河郡主,也有十四岁了。
清河郡主并不是皇室宗亲,她的父母也只是一乡富绅罢了,但当年睿王爷微服外出游玩,与清河郡主的父亲结为好友,后来清河郡主家中遭逢大难,父母双亡,睿王爷便把她收为义女,还给她讨了个郡主的封号,又是养在太后膝下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