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兔:不会,会变受。
第26章 一洋基
人生有多奇妙,本来冲着亚运会才来北京的,结果一转眼,却又在为了洋快餐店奔波。
郑海洋还记得一清二楚,重生似乎就是不久前发生的事情,而去年的现在,他们全家还住在江北那个小县城里面,而一转眼,他们已经来到了北京,为事业奔波忙碌。
高听泉、郑平和韩治军三个男人各自拿了一笔钱出来,髙听泉两万,郑平一万,韩治军拿了四万。
六月中旬的时候,高听泉托关系找人租到了东四路口的一间商铺门店,比不上前门肯德基的三层小楼,只有一层,但那一层也不小,也有肯德基一层那么大,地段也十分好,能租用到也多亏了琪琪妈邮电局领导家的一个门路。
郑平他们来来回回去了好几趟肯德基,门牌的装饰、店内的装修、甚至是卫生间厕所他们都看了好几遍,不完全照搬,就是模仿那种间接明了的感觉,地上用什么地砖,墙上涂什么颜色,椅子桌子怎么摆放,等等等等。
确定了之后,还要找好的水电工泥匠瓦匠,那时候已经有零散的装修队了,一个工头下面带着一路人,高听泉找的也是认识的朋友,价钱过得去,也方便交流。
整个六月底七月都是装修,郑平韩治军要跑市场定做厨房买炉子,还要买包装纸托盘,找造纸厂的门市部定纸巾卫生纸…又晒得黑乎乎的,高听泉本来皮肤很白,一个夏天晒下来也快赶上包公了。
食材方面都好办,蔬菜水果沙拉鸡肉都容易搞,就是可乐麻烦了一点,他们找了北京这里的总代,谈了好几天,才把价格压了下来,但也压得不多。
负责人最后对他们道:“我其实很想给你们个优惠价,但你们得知道,外国人想法和我们不一样,我们买个东西,买多了就便宜点,买的人卖的人都高兴,这就跟常识一样;洋人不这么想啊,他们按照合同来,还觉得我们中国人奇怪,明明就是这个价格,为什么买多了要再压价。”指了指脑子:“一根筋啊,我也没办法。”
郑平回去把这事儿讲了,大家都笑,郑海洋心里哼哼——等咱大中国以后发达了,成了消费大市场,他们外国人还不得适应咱们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么,现在傲,以后就傲不起来了。
郑海洋这段时间也在琢摩炸鸡店的事情,他想了想后来的肯德基的运作,觉得这家企业后来能在中国本土开那么多家分店,却没有一家本土快餐店能和它抗衡,确实有它独到之处。以前上大学管理课分析肯德基,郑海洋半吊子听了听,现在也多少记得一点——标准化运作、细节、服务、本土化运作。
郑海洋当着奶爸,时不时还去厨房给韩一做点土豆泥,做五次总有那么一次韩一是不吃的,勺子送到嘴边,舔一口,头一歪就不吃了,郑海洋自己一尝,味道确实不好,没以前做的好吃。
味道差得不大吃不出来,韩一就吃,差多了,韩一就不吃,郑海洋忍不住想,那如果是开店顾客买了炸鸡呢?第一次吃,味道好,第二次还来,第二次味道也不错,第三次来,但如果某一次味道差多了不好吃,那客人还会来第三次么?或者买的同一口味,今天和明天完全是两个味道,还要再买么?
推己及人的想,郑海洋自己是不会再去了,谁愿意花钱买个不好吃的东西?
食物上的标准化运作,就要确保食物的一种口味经年累月都是顾客喜欢的一个味道,郑海洋如今吃了那么多次肯德基,发现确实是这样,每次炸鸡的口味都是相同的,土豆泥也永远是那个色泽和口感,沙拉的量前后没有差别,就是面包的大小都不会有明显变化。
还有细节和服务,郑海洋对肯德基麦dang劳的印象就是干净,随时随地有人整理桌子拖地,卫生间也永远干干净净,洗漱台也从来不会积水,服务人员永远耐心。
至于本土化运作,就是按照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来推出新的菜品菜单,一直改善,在本土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郑海洋能想到这些并不是因为他多聪明,而是因为他是个“重生者”,郑平韩治军他们注意不到这些,一门心思扑在店面装修上,郑海洋就找个好机会不动声色提醒他们。
有一次程宝丽做了水果沙拉,沙拉明显放多了味道很重,郑海洋吃了一口就吐掉了,对他妈道:“妈妈,水果沙拉不好吃,为什么每次做的沙拉都不是一个味道啊,可是肯德基的沙拉炸鸡每次吃都是一个味道。”
程宝丽没当回事,弹了弹儿子的脑瓜。
陈灵灵听了这话,琢磨了一番,没叫郑海洋失望,果然琢摩出了内在的含义,她专门又跑去前门买了好几份肯德基,又隔了两天买了一次,吃了吃,味道果然不变。
陈灵灵回去就和程宝丽在厨房商量,拿着买好的店面水果沙拉碟子,道:“咱们以后做沙拉,生菜多少、切成丁的水果多少都定个量,沙拉放几勺也定个量,确保量和口位前后一致。”
再拿鸡腿,“鸡腿腌制的时间也定一定,外面包的面粉糊的浓稠,水多少、鸡蛋几个都定个确定的量,面包做的时候也要定个大小,土豆泥叫多少黄油牛奶加多少鸡汁都要定量。”
“咱们不能每次做口味都不一样,别人花钱来吃,次次吃味道都不一样,有多有少下次谁还来?”
程宝丽想想觉得有道理,道:“对,而且我觉得咱们请的服务员也要和肯德基一样,年轻热情,笑脸迎人,对谁都要客客气气的。你说咱们要不要也专门定一套衣服,让服务员专门上班的时候穿。”
陈灵灵笑:“这个不急,现在店名还没取呢,等取了店名招了服务员,我们再定做衣服。”
小院子里大家都忙,一切看似都没有什么规律,但所有人都有条不紊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店铺装修到一半的时候,工头让高听泉他们定店铺名字,他们好去做招牌,高听泉问韩治军取什么名字,他不做主,毕竟韩治军投了十万,这么一大笔钱可不是开玩笑的。
韩治军想都不想,就道:“就叫‘一洋炸鸡’呗,也弄个大红牌子,找个大学生问问英语怎么说,咱们也弄个英文牌子一挂。”
高听泉:“一洋一洋,哎,这名字好,洋气啊,怎么想到的?有什么寓意没?”
郑平笑:“没寓意,韩一的一,郑海洋的洋,随便凑的名字。”
“…”高听泉默默竖起大拇指:“你们两人的宝贝儿子旺家啊,用他们的名字,这店肯定大火!!”
郑平和韩治军都笑,笑得客气,两个男人心里却还是挺得意的。
五月六月七月就这样忙碌又平静中度过,因为大人们都很忙,郑海洋已经彻底沦为了照看孩子的奶爸,不但要照看韩一,还要照看琪琪这个跑得颠儿颠儿的小女汉子。
韩一到八月不但走得顺畅跑得平稳,说话的水平都开始飞速增长,以前叫郑海洋“媳妇”,现在儿化音都上来了,“媳妇儿哥哥换着乱喊。”
琪琪幼儿园放假,每天都喜欢跑出去买“北冰洋”,汽水要喝,袋淋要吃,双棒儿要吃,冰砖也不放过,自己零花钱没了,就缠着郑海洋买,郑海洋说:“不买,我存钱是给韩一以后娶媳妇儿用的。”
琪琪就去哄韩一,连哄带骗,韩一高兴了,就和郑海洋说:“哥哥我要吃。”
郑海洋就唬着脸,“没钱。”
韩一:“娶媳妇儿的钱。”
郑海洋去揉韩一的脸:“把娶媳妇儿的钱都吃冷饮吃掉了,你以后还有钱娶媳妇儿啊?”
韩一就咯咯咯笑,琪琪在旁边一手拉郑海洋一手拉韩一,想吃冷饮的心急切得要死,跺脚道:“洋洋你不就是韩一的媳妇儿么?娶你不用钱,走吧走吧,过会儿卖完了就没得吃了。”
再回来,韩一郑海洋琪琪手里一人一根冷饮,琪琪吃着今天的还想着明天的,就凑过去问韩一:“小一,娶媳妇儿不用很多钱的,明天咱们还吃冷饮啊?”
韩一舔了舔嘴里的冰棍儿,孩子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转头看了看郑海洋,郑海洋叼着冰棍朝他瞪眼挑眉头,韩一转过头,用一种特别认真的表情,摇头道:“明天,不能用娶媳妇儿的钱。”顿了顿,似乎是在组织语言,“妈妈说,娶媳妇儿,要很多,钱!要存钱!”在娶媳妇儿存钱方面,韩一还是很坚定的。
郑海洋心里松了口气,为小金库里的人民币捏了一把汗,琪琪贴着一张大脸对韩一道:“谁说的?不要钱啊,你看你洋洋哥不就不要钱么?”
郑海洋怒了,扔掉手里的木棒,对琪琪道:“高琪琪,我告诉你妈听啊。”
琪琪哼了一声,含着嘴里的冰棒这才不吭声了。
七月底,店铺彻底装修好了,中文英文招牌都安好了,拿一块大红绸子遮着,店铺外的墙壁打空了安装的透明大玻璃,店铺里面桌子椅子崭新,收银台高高的,两台白色收银机发亮。
大人们那天带着孩子都去了店铺,一起打扫卫生,边边角角都擦得干干净净,程宝丽捞着袖子带着手套擦卫生间的地砖,一块块擦,擦得锃亮锃亮的;厨房打扫干净了榨油锅都放进去了,新买的大冰柜也放在厨房。
郑海洋带着两个孩子在店里看看,又去厨房逛了逛,琪琪看到大冰柜就跑过去,问郑海洋:“洋洋,里面有双棒儿么?”
郑海洋想着那冰柜是夏天用来放食材的,应该没有,可被琪琪这么一问,他脑袋里灵光一冒——炸鸡汽水肯德基也有啊,“一洋炸鸡”为什么不多弄个冷饮呢?这么热的天开张,弄个“冷饮”做特色,肯定能吸引不少顾客!
郑海洋一想赶紧就去找他爸找韩治军,“爸爸,为什么店里不卖冰棍儿?天热不就要吃冰棍儿么?”
髙听泉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他都喊郑海洋“小神童”,他啧道:“郑二啊,你儿子可了不得啊,要不咱结个娃娃亲吧,你看我女儿和你儿子也差不多大。”
郑海洋哭笑不得,韩一跟在后面,听懂了,嘴巴一撇,又不开心了。
韩治军现在也是越来越喜欢郑海洋,这孩子脑子瓜总能想到大人都想不到的东西,他们一心想着炸鸡店,根本没想到这么热的天给弄个冷饮出来,韩治军在旁边对髙听泉摆手道:“哎哎,我儿子都直接喊洋洋媳妇儿的,先来后到啊,要娃娃亲琪琪得排队啊,我儿子排前头。”
店铺装修好了手续都全了,男人们忙乎了这么久终于松了口气,心情都特别好,三人今天明显异常兴奋,髙听泉和韩治军拍着桌子,一个说洋洋以后就是我女婿,一个说洋洋是我儿媳妇,越说越夸张越不着边。
郑海洋在不远处拉着韩一朝厨房走,韩一在后面喊:“媳妇儿。”
郑海洋边走边回头:“干嘛?”
韩一不说话,只是看着他笑。
店铺弄好之后,就先招了四个人,都是年轻女人,最大的也才28岁,到这时候,一直默默无闻没什么大手笔的陈灵灵终于显出了她的能耐。
郑海洋是亲眼见过的,陈灵灵亲手带着她们学收银,教她们怎么打扫卫生擦玻璃擦桌子,如何微笑说“欢迎光临”“下次再来”,如何教客人点餐,行事做派井井有条。
店里最先定了“鸡汁土豆泥”“香甜土豆泥”“炸鸡腿”“炸鸡翅”“炸鸡块儿”“水果沙拉”“面包”“可乐”“汽水”和“冰冷饮”这几样,土豆泥和炸鸡的配方都只有他们自己人知道,请来的人最多就是炸个鸡、装盘,最重要的东西,陈灵灵自然不会告诉外人。
程宝丽嫌外面店里做的衣服贵,自己拿缝纫机踩着做了“一洋炸鸡店”的衣服,用黄色和红色搭配做围兜,胸口有“一洋”两个字,服务员穿白衬衫外面套个围兜,人堆里一眼就能看到那亮黄色。
结果程宝丽做好了围兜,郑平拿起来一看,道:“宝丽同志,虽然是个炸鸡店,但你也不用把衣服颜色弄得和炸鸡一个颜色吧?”
程宝丽:“…”
郑海洋:“…”
程宝丽:“滚滚滚!我就爱穿成炸鸡怎么样!?”
郑平赶紧道:“炸鸡好炸鸡好,我就爱炸鸡就爱炸鸡。”
程宝丽拿手肘捅他:“现在这么油嘴滑舌的,死不正经。”
八月中旬最热的时候,炸鸡店开张,红绸布掀开,三个老大的红字加一排不认识的英文立刻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
肯德基开张的时候好一通热闹,据说还在门口请人打鼓跳舞,韩治军钱多阔气,一把票子扔出去也请人来打鼓跳舞,那天刚好是个周六,虽然天热但出来逛的人也不少,一阵锣鼓喧天就引来了一众人围观,很快,大家都注意到了东四路口这个新开的店。
炸鸡店的牌子是仿照的肯德基,也同样用了英文,别人一看那三字的红牌子,不知道的也以为是“洋快餐”。
郑海洋欢天喜地带着韩一和琪琪跟着大人过来,之前没看到牌子一直以为店名叫“一洋炸鸡店”,结果等他牵着韩一昂着脖子一看,差点一口口水把自己噎死!
店名竟然叫——“一洋基”。
一洋基!!!一!洋!基!!!!
郑海洋:“…”
郑海洋当场就石化了,被雷得外焦里嫩,比程宝丽做的炸鸡还要外焦里嫩。
苍天啊!!!!!郑海洋心里顿时大哭,特别想抱着头在地上翻滚。
爸爸们啊!!!你们要模仿也不能这样啊!!!别人是“肯德基”你们就“一洋基”!!
这天郑海洋脑子里一直盘旋着“一洋基”三个红果果的大字,他还听到他妈夸店名字取得好,说洋气,特别洋气。
郑海洋牵着韩一,心里无不高瞻远瞩地想,如果二十年之后“一洋基”在中国做到“肯德基”的水平,搞不好网友会这么调侃——“一洋基,一样基。”
_(:з」∠)_,这么一想,郑海洋整个人更加不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郑海洋:为什么取‘一洋基’这个名字。
滚滚兔:完全贴合事实。
郑海洋:什么事实?
滚滚兔:你们搞基的事实啊!【被猪脚揍飞…
第27章 生意火爆&两个小财迷
“一洋”开张那天,大门口敲锣打鼓着实热闹,为了吸引宾客,打出了“买炸鸡送汽水”的噱头,店铺的大玻璃上贴着冷饮冰棍儿汽水炸鸡沙拉的贴图,特别吸引人眼球。
于是一下子,不少人朝着店内涌去,有来凑热闹的,有来买炸鸡汽水的,有来看看这个新开的洋快餐店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
结果一进门,给人的感觉果然和前门的那个肯德基洋差不多,红黄相间的格调,入正门一眼就能看到点餐台,服务员套着黄色围裙,面带微笑说着“欢迎光临”。
走到点餐台前一看价目表,这新开的“一洋基”竟然比“肯德基”卖的东西多多了,除了可乐还有北冰洋汽水,冷饮有冰棍冰砖,炸鸡有炸鸡翅炸鸡块炸鸡腿,每一样都有两种口味,土豆泥也是两种口味,最重要的是,价格比肯德基低多了!!
在肯德基吃那老四样差不多要八块五,在“一洋”吃同样的四样东西,竟然只要五块五!而且开张头三个月买四样还送汽水或者冷饮!
“一洋”的价格决定了开张第一天的火爆!
店外敲锣打鼓吸引客人,店内却已经排上了长队,本来陈灵灵和一个营业员在点餐收银,两个服务员在餐厅,另外一个和程宝丽一起在后面厨房,结果店开了才半个小时,几个男人全部被喊到了后面厨房。
忙不过来!!
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厨房都要来不及供应了,之前提前做好的炸鸡眼见着就要卖完了,切成丁放在盆子里的各种水果和生菜也越来越少,一大袋子沙拉酱都已经用了一大半了,土豆泥来不及装盘,因为总是要拿冷饮拿汽水,冰箱门都已经不需要关了。
谁都没有想到,“一洋”开张的第一天竟然会来这么多人!!
毕竟是最热的八月,本来男人们讨论的时候都觉得餐厅前两个月可能生意会不怎么好,毕竟天气这么热,出门的人也少,哪怕是肯德基这几天生意也比天没热的那段时间差了不少。
按照他们的预想,熬过八月九月,十月份炸鸡就应该卖得好了,却怎么都没有想到,天气最热的八月中旬,开张的第一天,生意竟然会这么好。
高听泉炸鸡炸得手舞足蹈,就跟油锅里翻腾的炸鸡一样兴奋,他道:“我觉得,就是因为我们有冷饮,而且我们价格低!”
郑平本来穿着白衬衫,这会儿袖子完全捞了上去,把冰箱里的汽水冷饮朝着收银台后面的货架台搬,边搬边道:“儿子太旺家!!”
这一天,“一洋”门口虽然没有像肯德基那样排起长长的队,但点餐台的队伍就没有消失过,整个餐厅里来来往往全部都是人,服务员收拾桌子都来不及,而且很多人点了餐都只能站着吃。
因为一开始低估了“一洋”生意的火爆程度,直接导致下午三四点的时候,能卖的都卖光了!
服务员在打扫卫生,看到进了门的客人只能说“对不起,没有快餐了,请您明天再来吧”,而下午四五点,“一洋”就关门了。
服务员打扫完卫生就下班了,大家伙儿齐齐围坐在大厅里。热热闹闹开业,匆匆忙忙关门,对于开业第一天遇到的这个状况,所有人都哭笑不得。
郑海洋想了想,觉得还是因为没有经验,再加上现在通讯不发达行业不规范,也没有办法及时把原材料供应上,要是换成了十年之后,只要一个电话,缺什么完全就可以让对方送过来。况且现在所有的材料都是他们自己手工做的,炸鸡的鸡肉都要提前一天腌好,土豆泥也都是自己蒸了自己压手工搅拌,人工做哪里比得上机器来得便利?!
大人们先各自确定了等会儿回去之后各自的任务,说完之后,韩治军想了想,道:“还得再招几个人,要是这么下去,明显不够忙活。汽水可乐还有冷饮那边得再去谈谈,当天不够就让他们当天送过来,种类也太少,冷饮这块我们多进点种类。还有今天这种卖完了没东西卖只能提前关门的情况以后绝对不能发生。”
程宝丽是在厨房干活儿的,所以十分清楚原材料的情况:“水果好办,多买点放厨房,不够就洗了切,但是鸡肉都是提前腌制好的,连大高的老婆,我们就四个女人,腌多少也只能卖多少啊。”
高听泉道:“这个我想想办法,按照今天的情况,人手是肯定不够的。要不然这样,现在天热我爸妈的锅炉水房白天也没什么生意,我就让他们白天休息在家腌鸡肉。”
郑平点头:“这样也行,还有我想了一下,面包我们可以不用自己做,反正现在也有面包店,我们找个面包店谈谈,他们做我们进货,就跟汽水饮料一样,要不然实在是忙不过来。”
高听泉:“面包那事儿交给我,我来问问人,有钱赚就不怕面包店谈不下来!”
韩治军点点头:“那就先这样,我们一开始都预估错了,没想到洋牌子快餐这么吸引人的。边招人边熬过这段时间,大家都先辛苦一点,等把钱赚回来一点,再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找个机器来弄土豆泥。对了,今天收银台有多少钱?”
陈灵灵拍了拍自己鼓囊囊的包,笑道:“回去就点!绝对不少!”
郑海洋在边上看着那笑容,就知道是肯定很多很多。
当天回去,臭烘烘的男人们先去洗澡,陈灵灵和程宝丽把钱摊在床上数,郑海洋专门站在一边看着,看两个妈妈把一打打的票子点好了拿橡皮筋一捆放在一边。
郑海洋站在一边看得腿都发软,满眼都是“人民币”,口水都要流下来了,钱啊钱啊钱啊,他想他真的好喜欢钱啊,有钱的感觉真是爽呆了,爽翻了,爽得他恨不得扑到床上在钱上面打滚。
陈灵灵点着钱,抬眼一看郑海洋那副“小财迷”的样子直乐,她笑着对程宝丽道:“看你儿子,眼都直了。”
程宝丽转头一看,看到儿子眼睛笔直笔直地看着床上的钱,毫不掩饰满脸的“渴望”,一下子笑翻了,捂着肚子笑,边笑边道:“哎呦,我刚刚数到哪里了?完了完了,要重数了。”
韩治军洗完了澡,带着一身水汽进门,看到两个孩子挨个摸了摸头,对女人们道:“现在有多少了?”
陈灵灵斜眼:“已经有一千多了!”这还是数了的钱,床上还有一摊没数过的呢!
韩治军立刻就笑了,一千块这年头可不是小钱!!他扫了一眼,估摸着今天一天应该有三千块!这才开门第一天,而且下午就卖光了,要是卖上一整天,搞不好能上万。
一天要是一万,一个月就是三十万!
程宝丽手里的这一把票子已经是第二遍数了,刚刚看儿子被打断忘记了,结果这会儿韩治军一插嘴,她又给忘了。她握着手里的钱直笑,“完了完了,我兴奋过头了,怎么这么多钱啊,我数不过来了,我又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