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宝丽在屋子里把脸埋在被子里尖叫“啊啊啊啊!!!!”
琪琪妈都吓傻了,三天二十万!!这比他们开炸鸡店还要赚钱!高听泉立马就后悔了,他出了主意没舍得花钱买房子,郑平和韩治军一人搞了一套,现在好了!!三天一套房子就涨了十万!
髙听泉想都不想,立马转头带着琪琪妈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拿了出来,去亚运村的售房处买房子,去的时候已经晚了,售房处到处都是人,人挤人看房子吵吵闹闹说个话都要吼,招待员忙都忙不过来。
高听泉是个急性子,不想等也知道不能等,他憋红了脸,最后跑到招待员那里,大声嚷嚷道:“我不看房子了,随便给我拿一套!钱我也带过来了!!”
髙听泉是有些太急了,付完钱走完手续人都跟脱了层皮似的,回去之后韩治军都觉得这样太心急了,高听泉摇摇头,擦汗道:“虽然是为了钱,但也不是全冲着钱,我就是不想以后爱人孩子吃苦,你看有钱多好,琪琪天天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不用羡慕别人家孩子有得吃她没有,琪琪妈就算在邮电局受了气不想干了也不用憋着,随时回来我也能养她。”
想要富裕的心情是迫切的,但急功近利的背后是默默的温情,谁都不想贫穷,要从贫穷里走出来也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但为了家人为了自己,拼了。
整个十月,北京城里还沉静在亚运会之后的余温里,满大街都在卖带着亚运会标志的玩具衣服和纪念品。
琪琪妈给三个孩子买了带着“盼盼熊猫”标志的衣服,琪琪是一条粉红裙子,韩一是一件长袖衫,郑海洋是一条——三角裤衩(…)。
琪琪妈还一本正经的解释:“本来也想买长袖衫或者其他衣服裤子的,但是都太小了,其他都卖完了,等姨过两天有空再给你买!”结果一转头就忙得没时间了。
郑海洋只得穿着那条绿边白底印着“盼盼熊猫”的裤衩,好歹,大小刚刚合适。
他最近闲着无聊,迷上了给韩一出选择题:“小一啊,喜欢房子还是喜欢钱啊?”
韩一斩钉截铁:“都喜欢!”
真聪明!有前途!
亲一口,继续问道:“那喜欢钱还是喜欢哥哥啊?”
韩一想都不想:“哥哥!”
再问:”那喜欢媳妇儿还是喜欢哥哥啊?“
韩一目不转睛:“哥哥!!”
郑海洋嘴巴都要笑咧开了,一旁琪琪听了直翻白眼儿,心里嘟囔着你不就韩一的小媳妇儿么?嘴里不甘地问道:“小一一啊,那你是喜欢你琪琪姐还是喜欢你洋洋哥啊!!”
韩一一把抱住郑海洋,特别开心道:“洋洋哥!!”
琪琪哭丧着脸跑开了。

第30章 回省城开分店&韩一和郑海洋的首次分别

一洋的生意最近越来越好,很多人开始把“一洋”和肯德基拿出来对比,不得不说还是中国人最了解中国人自己的口味,现在每到了周末,一洋门口也会有长长的队伍排出来,一点都不比肯德基的少。
但是不光只有韩志军他们看到了洋快餐的前景,在一洋基和肯德基之后,东四路口上突然出现了一家叫做“二洋基”的洋快餐店。
这家店的牌子挂出来的时候,韩志军他们真是哭笑不得,他们是模仿了肯德基作出了“一洋基”这个牌子,而现在自己反而成了别人的模版,他们有“一洋基”,别人有“二洋基”,搞不好哪天北京城里就会出现“三洋基”“四洋基”“十洋基”!
洋快餐越多竞争越大,他们刚刚开店没多久就有人模仿,以后洋快餐炸鸡店肯定也会越来越多;不过“二洋基”的出现,至少提醒了他们一件事情——注册商标。
商标注册下来之后也只有“一洋”可以使用这个牌子,至少不用担心以后大马路上逛一圈,突然发现另外一家叫做“一洋基”的炸鸡店了。
十一月天气冷了下来,奥运村那边的房子还在不停的涨,现在已经涨到了七千多,好多人都要疯了,买到房子的欢天喜地,没买到房子的一边后悔一边眼红一边又在到处打听奥运村的房子。
韩志军他们把房子紧紧捏在手里面,打算等着房价再涨一些的时候就转手把房子卖掉,刚好那段时间他们看了两套房子,位子价钱都合适,面积也不小,比他们在奥运村买的房子要大,门对门的两户,刚刚好还能做邻居,抬腿走三步就能串门儿。
奥运村的那边房价的势头就像是锅炉里的旺火一般,越来越火越来越贵,慢慢的,竟然又从七千多涨到了靠近八千。
髙听泉打听到这个时候已经有人开始转手卖房子了,4000一平买的八千一平卖掉,两个月的时间,竟然多赚了一倍!
琪琪妈在家里打了鸡血一样,瞪眼道:“房价还能涨么?咱们买的时候可有五千多啊。比四千贵了一千多块呢!”
高听泉道:“涨!肯定能涨到一万!”
琪琪妈心里有些没底:“那涨到一万了,咱们这房子卖么?毕竟老韩郑二他们是要钱买房子的,咱们也不用买房子。”
高听泉想了想,琢摩了一番,道:“再看看,我另有打算。”
因为韩治军郑平想着卖了奥运村的房子再买房子,于是,迁户口的事情暂时搁置了下来,至于郑海洋上学的事情,自然也就跟着推后了。
程宝丽这个当妈的在儿子面前不好意思承认是他们忙着赚钱把宝贝儿子上学的事情给弄忘记了,于是哄着郑海洋:“幼儿园其实也没什么意思,就是一堆小朋友玩儿,你看你琪琪姐姐也不愿意上学,上学不好玩儿的,上学哪有在家里有意思啊。你看家里有炸鸡有沙拉吃,家里还有你韩一弟弟,去了幼儿园就看不见韩一啦。”
为了在儿子面前保全当妈的面子,琪琪和韩一同时躺枪。
郑海洋无语地看着他妈,心里泪流满面,别人家都是孩子不肯去上学打着骂着拖着也要送过去,他们家倒好,亲娘竟然哄着说幼儿园不好玩儿!?上学没意思?!
这!绝!对!是!亲!妈!
郑海洋从善如流,露出一脸天真的懵懂的童真,表情完全模仿的韩一,看着他妈,用力点头道:“那我就先不去上学啦!”
程宝丽笑起来,以为哄儿子哄成功了,亲了亲宝贝儿子,拍了拍小屁股,奖励了五块钱:“拿去买小玩具玩儿。”
郑海洋欢天喜地跑了,程宝丽高高兴兴赚钱去了。
而十一月的某一天,郑平和韩治军同时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新闻—— 一家叫做麦dang劳的洋快餐店开在了深圳,开张当天十分火爆,长龙一般的队伍让这家名字和肯德基一样拗口的洋快餐一下子在深圳就火了起来。
韩治军点了点报纸,道:“看着吧,以后快餐店会越来越多,咱中国这么多省份这么多人口这么多张嘴呢,外国人也要来赚咱中国人的钱。”
郑平道:“我听说,肯德基开分店了,北京现在有三家分店了。”顿了顿:“你说,现在全国有多少家肯德基?”
韩治军抽着烟,随口道:“北京也才三家,我猜,搞不好还没有二十家。”
郑平道:“我昨天和家里通电话,还专门问了,老家省城还没有。”
韩治军没说什么,似乎并没有在这个话题上面多留心。
可是郑平却完全相反,此时的他已经完全脱胎换骨了,和过去的那个油厂基层工人判若两人,以前他穿着油腻腻的工作服劳作,可现在,炸鸡店的活儿他完全不用管,花钱请人干活儿,过去他干体力活儿,现在他却在动脑子里干脑力活儿,整天想着有什么其他赚钱的好办法。
炸鸡店的生意火爆,女人们看着炸鸡店赚钱,韩治军在等着奥运村的房价涨上去好转手卖掉,髙听泉在琢摩着其他事情,而这个时候的郑平,突然平地一声雷,独自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决定带着“一洋基”的牌子,回老家省城开属于他们的第二家店!!开属于“一洋”的分店!
这又是个跨越性决定性的一步,如同当年他们决定离开国企工厂离开老家,如同当年他们决定放弃做“介绍班”收拾行李来到北京寻求发展。
郑平其实很担心自己的想法会遭到否定,毕竟这是他人生里第一次单独做出的一个决定,过去有什么都是大家一起想一起干,这还是人生头一次。他知道这个决定很突然,毕竟北京的炸鸡店才刚刚站稳了脚跟,他们的房子还没有买下、户口和孩子上学的事情都没有办妥,可当一家家的洋快餐店在北京开店、深圳的麦dang劳门前排起长长的队伍、肯德基在北京开了三家店的时候,他真的觉得不能等了。
半年之前,他们刚刚来北京的时候这里还没有什么洋快餐店,肯德基一家独大,而现在,一家家的快餐店炸鸡店开门,不用多久,他相信这个赚钱的风潮会吹散在中国的大江南北,等到了那个时候再去开分店就真的晚了!
出来这么久,郑平的很多观念都变了,他如今深谙这个世道赚钱的道理——越早越好,越早赚得越多!
但有好的想法是不够的,关键还要有钱!
现在炸鸡店确实赚得非常多,陈灵灵管钱,一洋现在最多的时候日营业额能有一万多,平均的单日营业额差不多有六千。
一天六千,十天六万,这个收入说出去,肯定能把很多人吓懵,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最近他们还是有点捉襟见肘的,毕竟一下子买了三套房子,他们还欠着房款,都是高听泉拖各种关系软磨硬泡一点点还房子的钱。
开分店,钱不够!但也不能否认,郑平的这个想法思路是正确的,肯德基都在北京连开了三家分店,他们本来就慢了一步,如果再慢几步以后会是个什么状况谁也不知道。
女人们在这个时候表现得尤为聪明,齐齐开口表示听男人们的。
韩治军问高听泉:“你觉得怎么样?”
高听泉最近总有些愣神,似乎一直在思考什么事情,顿了几秒,才回过头道:“啊?我?行啊,我觉得挺好。”
郑平看着韩治军,韩治军抽了两口烟,点点头,敲定道:“行!”
于是一转头,韩治军就把自己手里的房子卖了,这个决定又让所有人都傻了。
程宝丽愕然:“一个两个,这都疯了吧?!”
韩治军要卖自己手里的房子,肯定是和陈灵灵商量过的,陈灵灵道:“现在缺钱,没办法,卖了一套房子,咱们手里就有钱了。而且郑二的想法是对的,咱们得开分店,把‘一洋’的牌子打出去,以后咱们不光要在s省省城开店,咱们还要在浙杭、上海开店,越多越好。你看才半个月,咱们那条路都前前后后又开了三家洋快餐店了,谁都想赚钱!咱们不能等!”
程宝丽:“那你们房子怎么办?你不是说要把韩一的户口迁过来,以后在北京上学的么?”
陈灵灵开玩笑道:“要不然等你们房子买了,把户口迁过来了,我们家把户口也弄你们户口本上?”
程宝丽眉头一挑,还当真了:“这个好,一个户口本一家人!”
陈灵灵咯咯咯笑着拍她,“我和你开玩笑的,你竟然还当真!”
韩治军卖了房子,4000买的,卖的时候8360,为了能让买房子的人最快把房款拿出来,他干脆给了个优惠去了零头,一平8300。卖了房子凑了钱,再把之前他们欠奥运村的房款还了,剩下差不多有五十万,这样韩治军手里的闲钱就真的多了。
现在他们这一伙儿人对几十万都没什么太大感觉了,刺激多了,感官都有点麻木了,当然也是因为他们眼界宽了,知道他们几十万只是小钱,比普通小老百姓好很多不假,但和那些百万千万比起来,还真算不上什么。
“一洋”按照当初投的钱和男人们一开始商量好的,股份分了三分,韩治军百分之四十五,高听泉百分之三十五,郑平百分之二十,陈灵灵管着钱,在收回开店的成本之后,现在三家人每半个月都能从炸鸡店分到一比红利,收入还真的不少。
郑平家如今也存了不少钱,在确定要回省城开分店之后,男人们就商量出资额和股份的事情,而这个时候,高听泉却表示不参与开分店的事情。
郑平和韩治军不勉强,刚好他们一人出一半钱各自占一半股。
十二月,郑平先回去省城做先锋探路,登上了回南方的火车,程宝丽带着儿子留在北京,下一步具体留在北京还是回省城等郑平回来再说。
陈灵灵在打毛线,想给韩一和郑海洋一人打一身毛线衣,用的是特别扎眼的大红色。屋子里陈灵灵边打着毛衣边和韩治军算账:“来北京之前咱们总共二十五万不到一点,开了店收回了成本,分红又存了一笔钱,奥运村的房子赚了三十万多点儿,除开分店投的钱,其实咱们手里的钱买上次我们看的房子,还是够的。”
韩治军道:“大高今天开了口,想问我借点钱。”
陈灵灵一愣:“借钱?他想干嘛?”
韩治军道:“去海南,捣鼓房子。”
陈灵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选择和自己的道路,郑平决定开分店的时候,高听泉已经想了很久要不要去海南捣鼓房子了。他在奥运村的房子上看到了一条全新的赚钱的道路,比开洋快餐赚钱,投入大但回报也猛。
高听泉琢摩了很久,在郑平离开北京之后,终于开口和韩治军说了自己的想法,他本来想拉韩治军一起干的,有钱一起赚,以后还可以拉上郑平。
但韩治军拒绝了,他闯荡这么多年,吃过苦受过累赚过大钱当过老板也从高处摔下来过,如今开了“一洋基”赚了钱,爱人孩子都在身边,他觉得十分宝贵,心也没有以前那么野了,暂时不想再折腾了。
韩治军和陈灵灵商量过之后,借了髙听泉十万。十万不是小钱,当时开个炸鸡店都不用这么多钱;而髙听泉转头也把奥运村的房子卖了,拿着手里的几十万和向韩治军借的十万,登上了去海南的飞机。
一转眼,1990年的年末匆匆而来,眼见着91年就要来到了,小院子里的墙上的藤蔓枯萎了,墙头上野花野草都没了,只有一层层解冻的寒霜,显得有些萧条,有些寂寞,有些冷。
郑平回省城了还没回来,高听泉独自一人只身去了海南,琪琪开始学芭蕾舞,一点点大的女孩子扎着羊角辫每天坐在琪琪妈的自行车后面去老师那里,有时候一整天,有时候中午去下午回来。
郑海洋不能光着屁股带着韩一趴在电风扇下面讲故事了,也不能坐在小板凳上抱着脚给他剪脚趾甲,他们躲在屋子里,手里抱着暖手的壶,身上穿着陈灵灵给他们织的红毛衣。
韩一学的话也渐渐多了,会表达的词句也多了,但还是最爱黏着郑海洋,整天整天和郑海洋在一起,最爱说的两个字依旧是“哥哥”。
91年的元旦快到到来的时候,郑平终于回来了,他穿着大棉袄裹着围巾帽子,回来的时候手里空空的什么行李箱子也没有,他是来接程宝丽和儿子的——省城店铺的房子已经选好了,装修队也已经开始装修了,分店得有人帮忙,他一个人忙不过来,程宝丽回去帮把手,刚好郑爷爷郑奶奶也想孙子了。
高听泉去了海南,韩治军和陈灵灵自然要看着北京的店,郑平和程宝丽就刚好回省城负责分店的事情。
大家分工明确,一切井井有条,陈灵灵和程宝丽要分开了十分舍不得,但也是没有办法,两家人自89年年初认识之后,这还是第一次分开。
收拾行李离开也就半天的工夫,郑海洋是知道要走的,可韩一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而且在大人们看来孩子跟着他们走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根本没人留意到孩子们自己的世界。
郑海洋也知道留下不可能,理智上明白是非走不可的,但心里舍不得韩一,大人们整理的东西的时候郑海洋偷偷拉着韩一,哄他:“哥哥要回省城几天,你这几天乖乖的,知道么?”
韩一并不很懂“要走”是什么意思,但“乖乖的”三个字他懂,他点点头,黑溜溜的大眼睛看着郑海洋。
郑海洋被那样天真直白依赖的眼神瞧得心里十分不适滋味,他抱抱韩一,在孩子软乎乎有点凉的脸颊上亲了亲,又亲了亲。
韩治军陈灵灵带着儿子送郑平一家上火车,在站台上道别,陈灵灵抱着儿子朝绿皮车车窗边上坐着的郑海洋挥手,还牵起儿子的小手挥了挥,道:“韩一和哥哥说再见,哥哥要走啦。”
韩一软乎乎的声音跟着道:“哥哥再见。”其实什么也不懂。
郑海洋坐在窗边,玄窗开着,他朝韩一挥挥手,很快邻座的人嫌窗户透冷风,就把窗关上了,韩一就只能隔着玻璃朝韩一挥手。
大人们各自挥手道别,火车鸣笛,韩治军他们退开几步,看着火车缓缓驶离的方向。
韩一懵懵懂懂看着绿皮车的方向,然后跟着大人回家,回家之后满院子跑,找人,“妈妈,哥哥呢?”
陈灵灵道:“哥哥走啦,回省城了,刚刚韩一不是还和哥哥说‘再见’的么?”
韩一这才明白“哥哥再见”是什么意思,站在那里,嘴巴一撇,眼睛一下子红了,紧接着“哇”一声大哭了出来,嚎着嗓子喊:“我要哥哥!!我要哥哥!!哥哥不要走!!妈妈,我要哥哥,你把哥哥还给我!!”

第31章 找啊找啊找哥哥

郑海洋跟着爹妈回到了省城,大半年时间,省城似乎没什么太大变化,还是郑海洋记忆里原来的那个样子。
刚回来的那段时间郑海洋特别不适应湿冷的空气,和北方那种干燥的冷也完全不一样,每天在屋子里抱着暖壶冻成狗,各种不适应,最重要的是,郑海洋自从回来之后就觉得特别空虚寂寞冷。
郑海洋每天早上起床吃完饭之后就不知道要干什么,电视总共就十几个台,从前调到后,从后调到前,来来回回几十次也没什么好看的;韩一不在身边,郑海洋找不到事情做,以前要看着孩子哄他抱他讲故事,现在就只能对着电视机。
郑海洋现在住的这个地方是没什么孩子,不像在北京的时候一堆孩子整天疯了一样跑来跑去,他们对面是个高中、楼下是小卖铺,到了时间就能听到学校里“叮叮叮”的响铃声和出操音乐,放学的时候就是一群学生三三两两背着书包出校门。
郑海洋无聊啊,特别无聊,周一到周五学校里“广播体操”音乐声响起,他就跟在后面跳,他当年跳的那是第八套广播体操,现在才第六套广播体操,音乐节奏都不对,但郑海洋也不管,随便跳。
郑平和程宝丽每天都要忙活店铺装修订货买材料的事情,每天都很忙,郑海洋除了吃饭时间能看到他们一天里几乎碰不上他们。
这种无聊的日子过了十多天,对面高中学校都放假了,广播体操的音乐声也没了,郑海洋连最后的娱乐活动都没有了。
无聊啊,特别无聊…他一个人在家里晃东晃西摇头摆尾,这个房间跑到那个房间,随便翻箱倒柜,最后突然发现自己存的钱竟然没有带回来!!他存的那小一千多块钱竟然没有带回来!!还放在韩一的玩具里面。
苍天啊,郑海洋快被自己蠢哭了。
而远在北京的陈灵灵这十几天快要把心都给操碎了,自从韩一意识到他的洋洋哥离开之后,就没有一天不哭的。
小孩子的注意力没有那么集中,哭一会儿忘了为什么哭就停下,想起来难受了张嘴就哭,整天喊着要“哥哥”。琪琪妈让琪琪去哄,琪琪哄了几次没用,琪琪妈就忍不住道:“整天带着弟弟玩儿,你这个当姐姐的怎么就哄不住了。”
琪琪翻个白眼儿,低头嘟囔:“那是他小媳妇儿哄的,我又不是小一一的小媳妇儿。”
韩一何止是哭啊,还吵着闹着要去火车站,要去找哥哥,趁人不注意的时候还会跑出去,小崽子幼年时期脚长腿长,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恨不得满大街撒丫子,如今陈灵灵和韩治军终于发现他们儿子在“跑”上面极具潜能,一转眼人就跑没了,跑出院子一看,都已经跨出院子门了,再追出去,小崽子都要跑远了。
陈灵灵韩治军赶紧去追,把儿子抱回来,韩一就扯嗓子哭:“我要哥哥!!”
大人带着孩子边往回走边哄:“哦哦哦,哥哥哥哥,我们回家找哥哥。”
忍到年前,陈灵灵终于哄不住儿子了,刚好那时候高听泉从海南打了电话回来,说是有人想买奥运村的房子,九千多一平,他觉得价格合适,郑平的房子年前转手卖掉刚好还能买新房。
韩治军给郑平打电话,说了房子的事情,郑平抽不开身,就让韩治军帮忙把房子卖了。
年前那段时间“一洋”的生意在某天达到了巅峰,之后就一直在回落,家家户户忙着过年,也没有时间出来买洋快餐了。于是韩治军把店交给店里一个勤快负责的店员,自己带着陈灵灵还有儿子坐上了回省城的火车。
韩治军他们回来的这天郑海洋并不知道,郑平忙得脚步占地,去了分店之后直接去火车站接人了,程宝丽又以为儿子知道就没提,下午五点的时候厨房里开着大火烧菜。
郑海洋还纳闷他妈怎么今天做了这么多菜,以为有客人要来,跑进厨房问道:“妈妈,你怎么做这么多菜啊?家里有客人要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