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夫妻二人道:“你们坐,我和你妈有事情和你们说。”
郑海洋小跑着颠儿进郑奶奶的怀里,郑奶奶搂着孙子,亲密地摸摸他的脑袋亲了亲,低头问道:“洋洋想爷爷奶奶了没?”
郑海洋点头:“想!”
郑爷爷和郑奶奶都笑了起来,郑爷爷伸手就去包里拿在省城买的高级糖果给郑海洋,心里疼着孙子,都忘记要干的正事了。
程宝丽和郑平对视一眼,夫妻两个都直觉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说,要不然也不至于这么赶,要知道郑爷爷郑奶奶也住在职工大院儿里,就住在院子另外一边的一排二层小楼里,如果不急,也不至于家都不回就跑过来。
郑爷爷给郑海洋拿了一堆好吃的,这才抬起头,郑重其事对郑平他们夫妻二人道:“我和你妈这次出去一趟,做了个决定,老大老三那边回头再和他们说,先和你们说。我决定去省城一个朋友承包的油厂再干几年,先和你们说主要是因为洋洋这边,因为平时都是我带孩子的,我一去省城,孩子就没人带了。”
程宝丽和郑平双双瞪大了眼睛,郑平道:“那妈呢?”
郑奶奶道:“我和你爸商量过了,我打算内退,也去省城。”
夫妻两个异口同声:“为什么?”
郑爷爷叹道:“我这次去外面看了很多,很有感触,这些回头慢慢和你们说。主要我以前一个战友现在承包了一个油厂,他知道我以前在国营油厂做办公室主任,就拉我一起。一个月给我开700块工资,包吃包住,你妈也过去,他还做会计,那个战友打算给你妈开一个月350,也包吃住。你妈现在一个月一百块多一点,我离休工资也不多,我和你妈合计着要是一直这样下去,以后洋洋上学,老大那边的孩子,还有老三那边结婚也是一大笔钱,‘物价闯关’了,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后什么都要钱,出去赚赚钱,回头还能补贴你们一些。”
郑海洋听到这里心里“咯噔”一跳,他想来了!这事儿他虽然不记得,但是他爹上辈子和他提了不止一次,满是抱怨,他记得上辈子爷爷奶奶也是想出去赚钱的,但是他妈程宝丽回娘家说了一通之后,娘家人死命拉着他妈说不肯,说爷爷奶奶都出去了就是想甩掉洋洋这个包袱,就是想不带孩子。他爸和他抱怨说,那个时候这事儿还闹得不小,她妈一回家就不说话,接着就把娘家人在她耳边吹的风都说了,说爷爷奶奶是不负责任,一走谁带孩子?外婆不肯带孩子,他家洋洋难道拿个绳子像狗一样栓在门口么?
那句“像狗一样栓在门口”具体是谁说的郑海洋不记得了,但他小时候对这事儿隐约有一点印象,似乎他外婆外公还专门跑到他家和他爸说“你老子娘不能做这种事情”,抱怨小孩儿没人带,抱怨程宝丽的公婆是想甩开责任,在他们油厂的职工大院儿楼里闹得沸沸扬扬,一点小事儿,最后却把郑海洋的大伯家和未结婚的叔叔全部都闹了过来。
郑海洋的爷爷奶奶最终打消了去省城的念头,但那个时候,公婆与程宝丽的关系恶化,程宝丽听了娘家的话对婆家积怨。
这事儿其实不复杂,郑海洋老早就明白,那是他外婆家生怕他爷爷奶奶去了省城没人带他,所以故意才这么说的。他爷爷带他,平时什么小玩具吃喝拉撒全都是他爷爷负责,如果他爷爷奶奶走了呢?孩子没人带就不得不送去外婆那里,外婆那里还不能不要,因为婆家没人娘家不帮就会被周围人说三道四,到时候又是吃又是喝又要哄的,郑海洋的外婆当然不干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上辈子郑海洋懂事之后虽然跟着他妈总是去外婆家,但和外婆家那边的亲戚和兄弟姐妹都不亲近的原因,从一开始,他外婆家就没将他这个外孙放在眼中。
郑海洋知道有这事儿,但没想到这事儿竟然来得这么快,他下意识就朝着他妈看过去,却看到程宝丽眼睛红彤彤的坐在那里。
程宝丽以前和公婆的关系十分寡淡,就算两家前后就住在一个大院儿里,但因为程宝丽更亲近娘家,于是总是时不时和公婆疏远。
今天她听了郑奶奶和郑爷爷的这番话,眼珠子一红,心里一阵酸楚,她想她娘家从来不给她什么有什么都不和她商量更不帮她带孩子,可婆家真心待她不薄,洋洋是郑爷爷从小带大带到现在的,时不时有什么好的都往他们家送,她上下午班没时间去打水,都是郑海洋的奶奶拎着他们家水瓶去打水的,一分两分虽然不贵,但一个夏天打水打下来也着实不少钱,更何况他们家六个水瓶,连带着郑奶奶自己家的水瓶,前后一个人要走三趟。郑海洋小时候的尿布都是郑爷爷洗的。
以前她妈她姐总和她说公婆帮他是应该的,谁让她给老郑家生了个儿子呢?洋洋他们不管谁管?可现在想想,哪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说法,人老郑家都是实在人才帮的,这要她换个其他婆家,早被婆家人撕破脸皮了!
这个大院里,谁家不是媳妇去打水做饭的伺候公婆的?唯有她家不是这样,也难怪人背地里总爱说她的闲话了!
当程宝丽听说公婆还想去省城工作,赚钱补贴他们的时候,她真的有一种自己抽自己一巴掌的冲动,她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哪家有他们老郑家的公婆这么好这么实在?!甚至担心洋洋没人带,回来之后脚都不歇一下专门跑过来和他们商量!!
郑平忍不住道:“爸,你都离休了,快六十的人了。”
郑爷爷抬手道:“才六十有什么老的!主要我和你妈合计,你哥嫂子和你弟他们应该都是同意的,就怕你这边不同意,毕竟宝丽妈那边…”
程宝丽红着眼珠子,道:“爸妈,你们要做什么别想我娘家,挨不着他们什么事儿。”
这天程宝丽红着眼睛和陈灵灵去买菜,又红着眼睛杆皮儿包饺子,她和陈灵灵说她发现自己嫁到老郑家来这么长时间,真的什么都没给她公婆干过,一天到晚就听她娘家瞎吹风,他们家原来是个黑白电视机,但是也不便宜,结婚的时候郑平爸妈买的。可去年年末,她姐姐程宝雅就窜着她让郑平买彩色电视机,说谁谁谁家有冰箱,谁谁谁家有彩色电视机,郑平和程宝丽那会儿哪儿有钱啊,结婚还没几年呢,程宝丽还时不时为这事儿那事儿贴补娘家,后来也是郑平爹妈出了两千多块买的。
那时候程宝丽心里也有点过意不去,毕竟2000多块不是小钱,结果程宝雅对她阴阳怪气道:“你公婆那哪儿是买给你的啊,那是买给你家洋洋的,谁让你生了个儿子呢!”
陈灵灵听到这里一口茶差点喷出来,程宝丽一边抱着饺子一边狠狠道:“这是我以前傻,她要是现在再当着我面这么说,我肯定撕烂她的嘴。”
陈灵灵拿手帕擦嘴,边擦边无语道:“大概她没生出儿子,在婆家没这种待遇,所以才这么说你的。”
为郑爷爷郑奶奶归来洗尘接风这顿饭就是在郑平家吃的,陈灵灵家也过来一起吃,郑爷爷如今看了外面大时代的发展很有感触,韩治军就讲些他在外面的见闻,老郑家所有人都听得津津乐道,就是郑海洋都竖着耳朵死命听,生怕漏掉什么重要的讯息。
郑爷爷是海军转业回老家分配的工作,说话还带着一股军人特有的气质,他对韩治军道:“国家现在就需要你这种有脑子的年轻人,”顺便把自己儿子贬了一通:“郑二就完全不行,你以后多带带他,他脑子笨。”
韩治军以茶代酒敬了老爷子一杯,笑道:“郑平现在就和我兄弟一样,您就是我叔,我敬您。”
一顿饭之后,郑奶奶去隔壁抱了抱小宝宝韩一,郑奶奶比郑爷爷小十二岁,如今五十岁都没有,看到小宝宝喜欢得不得了,抱起来亲了亲,看陈灵灵年轻身边又没有老人,便提点了几句怎么带孩子,接着又低头看看身边的郑海洋,笑着开玩笑道:“这要是个女娃娃,我们还能结个娃娃亲呢。”再低头:“洋洋,小宝宝以后给你当媳妇好不好。”
郑海洋昂着脖子,一手抓着他奶奶的衣角,一张脸还是孩子特有的天真,听完了他奶奶的话露出一脸认真的表情,“不行,小宝宝是男孩子,我也是男孩子。”
那股认真相把陈灵灵和郑奶奶都逗乐了,大人一笑,小宝宝韩一突然也皱着张小肉脸笑了起来。
郑海洋垫着脚尖拿手指头戳韩一的小肉脸,你笑什么?要是二十年之后真的去搞基,你现在还笑得出来?
不过打死郑海洋也想不到,二十年之后的韩一,笑得可得瑟了。
第10章 没钱就要想办法
这天晚上,郑海洋家里的彩色电视机被调到中央三套,蝴蝶台标清晰的印在电视一角,而不是郑海洋熟悉的那个cctv台标,电视机的画质也十分粗糙。
而郑海洋的爹妈郑平和程宝丽则坐在床边上,拿出了家里的存折,这时候的存折还是手写的,每一行后面都有银行柜员的一个红章子。
郑平拿着钢笔在纸上写写画画,他和程宝丽结婚四年多,最开始两人的工资加起来都不超过150,这两年才涨上来了,外加程宝丽前几年总是时不时贴补娘家姐姐一些,接着又有了孩子,这几年还真的没存上什么钱。
尤其是去年程宝丽吵着闹着要买个彩色电视机,虽然买的时候是郑爷爷郑奶奶花的钱,但郑平后来过意不去想要把钱还给他们,最后推脱来推脱去,郑爷爷也只拿了郑平800,存折里的钱加上夫妻两人放在家里的一些钱,竟然都不超过2500快,最后程宝丽把家里每个角落都翻了一遍,把一块一毛几分的零钱都翻了出来,凑在一起也不过两千五百块零六毛九分。
2500啊,这要换了两周之前,夫妻两个恐怕还觉得不少,可现在,两人同时都皱起了眉头——才这么一点啊。
程宝丽和郑平两个会把钱拿出来算,是因为两人都动了想要离开他们这个小县城去外面闯闯的心思,夫妻两个结婚这么多年,在大事上向来没谈到一起去,这还是第一次两个做了完全相同的决定。
郑爷爷郑奶奶要去省城赚钱了,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就超过1000了,他们两个赚三个月都赚不到这么多钱,两个老人加起来都过一百岁了还在想着要怎么多赚钱,他们这两个小还钻在这小县城里,怎么都说不过去。
程宝丽和郑平合算着可以出去做点小买卖,但是做小买卖就要有钱,可他们手里加起来才2500,到了省城要吃要住的一堆钱,这点钱根本就不够做小买卖的。
郑平去开了窗户坐在床边抽烟,程宝丽拿着存折看了看,猛叹了一口气,抬手自己拍了自己一巴掌:“我去年真是作死了要买彩色电视机!早知道就不买了!”
郑平拉了拉她,道:“你和自己置什么气?买都买了,再说买了也是我们用的,洋洋也要看的。”
程宝丽道:“去了省城电视机放家里给老鼠看?”
郑平抬抬手道:“我想想办法,想想办法。”
旁边椅子上晃着腿看电视的郑海洋默默将这事儿记在了心里,打算明天去隔壁韩治军叔叔那里探探口风。
@
第二天郑平下了班就去和郑爷爷郑奶奶商量,说他们也动了心思想去省城做点小生意。
郑爷爷瞪眼道:“你有这个想法,很好,不过你们小夫妻刚刚结婚没多久,外面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现在出去不现实。这样,等我和你妈在那里定下来了,我帮你打听打听,到时候看看能不能让我那个老战友给你们再挪个职工宿舍。”
郑平觉得这样也成,说了几句便起身走了,郑奶奶见他要走,又拿了鸡蛋给他,边把袋子拎给他边道:“最近没和宝丽吵架?”
郑平笑道:“妈,现在宝丽和以前可不一样了,心都向着咱家里,我们没吵!”
郑奶奶松了口气:“没吵就好。”
郑平出来往家的方向走,虽然听了郑爷爷的话等一段时间再说,但他心里还是挂着一件事情——他没钱啊!
出去可不比在家里,什么都要钱,他买个电视机能让老子娘出钱,出去了难道还用他们的?郑平也愁啊,他想或许可以问亲戚朋友借,可想想哥哥嫂子那里刚生了孩子,弟弟又没有结婚,周围的朋友基本都有家庭,大家都是职工院子里出来的,家家都这个条件,有些还不如他们家,问谁借呢?
这么想着就爬上楼梯上了二楼,刚好韩治军要下楼,看到他道:“正找你呢。”
“怎么了?”
“你家没人吧?去你家聊,你家洋洋在我家呢。”
两人进了郑平家,韩治军把门一关,道:“你最近是不是缺钱?”
郑平一愣:“你怎么知道的?”
“你们家洋洋说的,今早跑过来问我有没有什么赚大钱的方法呢,你之前不也和我说想去外面看看么?”
郑平:“…”这混小子。
韩治军笑道:“你家洋洋还真是不一般的聪明。哎,说正事儿,”拉着郑平坐到了沙发上道:“我这里还真的有个办法可以弄点钱,也不麻烦,就是要出去跑一趟。”
郑平瞪眼看着韩治军:“什么办法?”
韩治军:“国库券,这个我以前没试过,我们也可以试试。”
郑平继续瞪眼,倒卖国库券那是犯法的!
韩治军捅捅他:“不是你想的那样,咱们不走地下黑市,直接从银行买,再卖给另外一家银行。”
郑平:“这样也行?”
韩治军:“有什么不行的,我打听过了,有些地方的国库券价格不一样,就是一个差价,低买高卖,比如我们在这个银行买了,转头跑到另外一个银行卖掉。”
郑平:“银行会收?这样不会被查到?”
韩治军:“不会,上海有证券公司收,他们也在捣鼓这个,我们到时候直接卖给他,他会再卖给银行。就是麻烦一点,要跑。”
郑海洋家这还是第一次干这种倒买倒卖的事情,郑平决定跟着韩治军跑一趟外省之后,他们一家人一整个晚上都没有睡着,程宝丽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郑海洋也没有睡着,因为他发现自己对这个时代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倒卖国库券是他过去现在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这个时代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政策的发展远远跟不上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内心中蓬勃的欲望,郑海洋觉得倒卖国库券这事儿可以做,但风险有多大,他自己也不清楚。
程宝丽半夜从床上爬起来,对郑平道:“要不你别去了吧,我不放心!”
郑平拿出一个男人特有的魄力来,道:“行了,睡吧,这事儿我决定了,去!”
第二天郑平朝厂里请了一周假,程宝丽和陈灵灵各自给自家男人准备好了行李,在巷子口看着两人钻上了去邻省的长途汽车。
作者有话要说:上海证券当时是三家,申银、万国、海通(交通银行家的)申银万国那时候还不是一家
第11章 看我今天不扇死这个臭娘们儿!
郑平和韩治军一起去了外地,具体去了哪里郑海洋也不知道,他现在就是个三岁小孩子,有时候大人们说话不避讳他,但也不会专门挑他在的时候说。
他猜想当时国库券全国发行最多也就那么几个大城市,要倒卖低价买入的话肯定也是去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城市,再综合他爸也就请个一个星期的假,说明两人应该没有跑远,很可能就在周围省市跑。
郑海洋猜测很可能是从A省买入接着再做火车去上海卖掉。
同时他发现以前停在楼下的韩治军的那辆桑塔纳这几天也没看到,韩治军和郑海洋的爸爸是坐长途车离开的,他在本地又没有什么相熟的亲友应该不可能借给别人开,这么看的话…难道是为了凑钱买国库券所以把车卖掉了!?
郑海洋就顶着一张天真的娃娃脸,跑到陈灵灵面前道:“阿姨,叔叔的大车怎么不见了?”
陈灵灵不像那些七大姑八大姨总是爱拿些有的没有的话哄小孩儿,他对郑海洋道:“你叔叔把车卖掉拉,没事儿,以后叔叔还会买大车的。”
果然卖掉了。
接下来的几天,陈灵灵和程宝丽两个女人在各自男人都离家之后相互扶持,程宝丽白天上班,陈灵灵就负责带孩子买菜,偶尔郑海洋的奶奶会过来看看小宝宝和他们家洋洋,看看有什么可帮忙的。
陈灵灵以前什么都不会,也不学,现在手脚勤快多了,郑奶奶教她她就认真学,尤其是在带孩子方面,郑奶奶经验可比她多多了。
郑海洋每次看到郑奶奶一脸和蔼认真的教陈灵灵和程宝丽东西,两个年轻女人默默站在一边看着听着,都会觉得这幅场景特别温馨,在他记忆里他妈和他奶奶一直是相互不对付的,婆媳两个关系到最后几乎是相当恶劣,除了必要的节假日家庭聚餐会见一面,平时私底下几乎不见面。
现在不但程宝丽和郑奶奶的关系好多了,陈灵灵也好像加入了他们这个大家庭一般,而且在心平气和的场合之下,人和人之间更容易发现对方的优点,程宝丽和陈灵灵聊天,时不时总能说到郑奶奶,觉得以前自己做得特别不对,很对不起他们老郑家。
但平静温馨的表面之下还是暗藏着涌动的风波,郑海洋多少还是能感觉道他妈这两天内心里的焦灼——他爸在走之前拿了家里所有的钱,还问郑奶奶借了2000块,他猜想很有可能韩治军那边又主动借了些钱,少也有5000,多的话可能就是上万。
现在如果是郑海洋出去捣鼓国库券他还是有信心的,好歹他在大城市生活了那么多年,人情世故多少懂点儿,但他爸郑平是不是这块料他心里也十分打鼓,只盼着韩治军在外面能够多提点提点他爸了。
这是他们老郑家为了改变迈出的第一步,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步走好了,就是给他们全家注入了一道强心剂,如果走不好,搞不好他父母就会打退堂鼓,毕竟在面对未知的风险时,人总是习惯做出保护自己的行为的。
郑海洋等啊等啊等,从周二一直等到周四,又从周四一直等到周日,他在摇篮边戳戳韩一小宝宝的小肉脸,嘀咕道:“小肉包子,一点烦恼都没有真是羡慕死我了!!”
郑奶奶提前内退的手续前几天已经办完了,一办完消息在这个大院儿里风风火火传了个遍,现在人人都知道郑奶奶内退了,是要跟着郑爷爷去省城赚钱工作。
小县城国有工厂的职工没什么远见啊,一辈子都生活在这方土地上,都觉得油厂职工一个月一百多块已经很好了,那时候他们大院儿红砖强上还用白泥方方正正涂着“工人是工厂的主人”几个大字,哪儿能理解郑爷爷郑奶奶的选择啊。
一时间大院儿里家家户户都在议论,说老郑家都被钱迷糊了眼,大多人都觉得他们的决定不靠谱。
但不管怎么样,郑奶奶办好了内退,老郑家两口子又和三个儿子都打好了招呼,收拾了东西也就准备走了。
郑爷爷本来是想等郑二回来再走的,但省城那边催得厉害,周一一大早,程宝丽带着洋洋就去了前面郑爷爷家帮他们收拾收拾东西,收拾完了就送他们上车,因为是周一郑大郑三儿全部都上班,程宝丽专门请了一天假,本来还担心假批不下来,车间主任却也帮她批下来了。
程宝丽心里乐滋滋的想,之前买的水果和两包烟果然没有白送!
可谁也没料到,程宝丽有一段时间没回娘家,她娘家人却跑了过来。
郑外婆和程宝雅出现在郑奶奶他们家大门口的时候,程宝丽吓了一跳,她当时正把一床凉席卷好了拿绳子和那一堆脸盆洗漱用品绑在一起,一转头差点蹦起来。
她愕然道:“妈?你怎么来了?”
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再说郑外婆他们家离油厂的这个职工大院二骑车也就是十几分钟,这么近的距离这么小的县城,有个什么风吹草动都能传出来。
郑海洋从院子里跑进来,一看他外婆和姨妈就转头朝屋内大喊:“爷爷奶奶!!!”真是要老命了,本来还以为这辈子和上辈子不会有重合的人生轨迹了,没想到他外婆家还是来拦了。
郑爷爷郑奶奶出来,一看到郑外婆也是愣了愣,他们都要走了,汽车再过半个小时就要经过他们巷子门口了,这亲家亲自跑过来是哪一出?
“洋洋外婆,你们怎么过来了?来坐来坐,说着去搬椅子。”
可郑外婆和程宝雅一动不动往门口一站,跟门神似的挡着,郑外婆的脸万年如一日绷着,绷着的那副表情和程宝丽绷脸的表情简直是如出一辙,还真不愧是母女两个。
程宝丽脸色也十分不好,她妈和她姐过来是什么意思她多少清楚,她走过去,道:“洋洋的爷爷奶奶等会儿就要坐车走了,你们要说什么去我那里说吧。”
郑外婆一米五的个子往那里一站,掀起眼皮子看她的二女儿,不吭声,程宝雅却暗地里掐了程宝丽手臂一把,嘴里低声道:“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也不提前说?”
程宝丽以前也被他姐掐过,一般她姐掐她都是因为她有什么事情没有提前和她说,弄得程宝雅不开心。
以前程宝丽被掐了就不吭声,习惯就和郑外婆一模一样,可现在不一样了,程宝雅别说掐她一下,翻了白眼儿都能让程宝丽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