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文库小说上一章:重活
  • 免费文库小说下一章:凤凰瑕
走到局长办公室的门口,小张轻轻的敲了一下门,让他很意外的,局长办公室的门是局长打开的,这种情况可不多见。小张清楚刘局长的脾气,一般来说,正常情况下,他把人带到局长办公室门口的以后敲过门,刘世豪局长是不会亲自来开门的,只是在里面招呼一声进来而已,今天这是怎么了?
“宝顺,没想到你还能文能武啊,你写给西北日报的文章市委周书记看了,评价很高,已经让咱们仪阳日报在头版全文转发了。你赶快回去收拾一下东西,周书记要我带你去见他!”刘世豪很兴奋的样子,其实刘世豪并不高兴,但是事情到了这一步,他只能这样了。他总不能先狠狠的批评黄宝顺一顿,等一会去到市委,再让市委书记教训一顿吧?
看着高高兴兴离开局长办公室的黄宝顺,秘书小张有点想不明白了,自己刚才明明看到刘局长很不高兴的样子,怎么一下子这么高兴起来?再说市委周书记是什么时候打来的电话?自己怎么就不知道呢?不过不管怎么说,看刘局长的样子也挺高兴的,毕竟是市委书记接见,这样的事在农业局可不多见。
其实事情很简单,仪阳市委书记周谭今天一上班就接到省委刘瑞书记的电话,刘书记在电话里很是表扬了仪阳市在农业方面的工作,虽说种植反季节蔬菜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仪阳市委、市政府的态度非常好,工作做得很扎实,看来这西北省的菜篮子还就得靠仪阳市了。
周谭书记有点莫名其妙,但是又不好说什么,只能一套一套的官话,谦虚得不得了。但是放下电话以后他就开始翻看着报纸。周谭心中有数,仪阳市农业局虽然搞了个什么反季节蔬菜的种植,但是这事并没有形成书面报告报到省委,应该最多只是在农业厅转了一下。如果说能这么引起省委刘书记重视的,渠道只有两个,要么是电视,要么是报纸。昨天的新闻周谭是看过的,并没有这方面相关的东西,那么报纸就是唯一的渠道了。
果然,周谭拿出西北日报一看,头版上《大力推广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努力将仪阳市打造成西北省的菜篮子》赫然在目,还真是说仪阳市农业局的事的。
让秘书给仪阳日报社打了一个电话要求全文转发这篇报道以后,周谭觉得自己还应该见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掌握一些第一手资料,要不下次刘书记再说起这个事,自己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再说了,从刘书记的语气中就不难听出,省里面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那么市里面就得加快脚步,真正把这件事情推动起来,踏踏实实的把这件事情办好。办好一件能让领导上重视的事情比什么都好,这样更容易出成绩。
于是,就在刘世豪让小张去叫黄宝顺的这段时间,他接到了市委周谭书记的电话,让他带着黄宝顺马上到市委来一趟,他要跟黄宝顺谈一下。

 

 

正文 第十四章 菜篮子工程
更新时间:2009-12-18 3:11:18 本章字数:5662

周谭能当上仪阳市委书记绝对不是偶然的,没有一点领导能力和御下之术,相当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绝对是不可能的事。一个地级市少说几百万人,多了上千万人,要是作为一把手的市委书记没有一点本事,肯定会出问题。不过话说回来了,即使你真的有本事,全国十几亿人,难道说你就敢肯定没有人比你更强?作为一个政府官员,有能力是一回事,能让上级领导赏识你的能力、认为你能担负起肩膀上的担子来,能够让上级放心、群众满意才是关键。周谭之所以会被任命为仪阳市委书记,正说明他在各方面都表现比较优秀。
自从接到省委刘瑞书记的电话以后,周谭就在考虑该怎么样在这个反季节蔬菜上做文章。有一点可以肯定,仪阳市农业局搞出来的这个反季节蔬菜不但上级领导重视,老白想也是非常欢迎的,最起码农民能够得利、普通市民也能够够在冬天吃上新鲜蔬菜。周谭还记得,南湾镇刚开始种植反季节蔬菜的时候,当时的市委刘主任在杨平县吃上了一顿新鲜蔬菜,整个人精神了许多,甚至专门安排市委秘书处几次下到杨平县采购这个反季节蔬菜,不但给市委领导都送了些,连省里面都派人送了去。
周谭记得很清楚,当自己第一次在冬天看到久违了的新鲜蔬菜的时候,心里有多震撼,他当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是这东西能大面积推广,老百姓冬天的日子就好过多了。可惜的是,周谭当时还在西北省委,毕竟头顶上领导那么多,这些事情还轮不到自己说话。
也许是已经习惯了的原因,周谭调到仪阳市当市委书记以后,反季节蔬菜已经不是什么恨稀罕的东西了,虽然价格还是非常贵,但是对于一年都难得回家吃几顿饭的周谭来说,已经习惯了反季节蔬菜的存在。
早上接到的省委刘瑞书记的电话和现在正拿在手上的报纸突然提醒了周谭,自己是不是当上了市委书记以后养尊处优惯了、丧失了应有的政治敏感度?这么好的一个获取政治资本的机会民政局竟然会熟视无睹,一直到需要省委刘书记在报纸上看到了提醒自己才反应过来。不过还好写这篇文章的黄宝顺是个明白人,知道时刻把党的领导放在第一位,写东西的时候知道添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的字样。现在看来,只要抓紧时间,亡羊补牢是有可能的。
因为要带着黄宝顺见市委周书记,刘世豪把秘书小张留在了办公室。刘世豪不缺心眼,要是把小张带在身边,万一让周书记看见了,肯定印象不好。
既然局长都走了,小张这个局长秘书当然也就没什么事了。仔细环顾了一遍局长办公室,小张没有发现什么卫生死角,接着整理了一下刘局长桌上的文件,也没有发现什么不妥的地方。其实这些事情都是习惯使然,除了局长的办公桌,别的地方卫生工作都有局里面的保洁员负责,即使是局长的办公桌,别看这么多文件,刘局长也很少回去关心他们,更多的时候都是小张自己先看一遍,如果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就会用笔画上交给刘局长,正常情况下,基本上是小张说一下大概意思就完了,与其说刘局长桌上摆着一堆文件仿佛经常要看的样子,不如说都是些摆样子的东西,不过是放在那里而已。
顺手在那张有点显得老旧的办公桌上轻轻地拍了一下,小张在刘世豪平常坐的那张椅子上坐了下来。
别看都是一样的东西,可是坐在这里就是舒服,这个局长的位置还真不错,不但有权、挣钱也轻松,随便划拉几张纸条就能领来钱。小张心里暗暗说到。
看看眼前的办公桌,别看有点显得旧了,但是小张心中有数,这绝对是全局最好的一张桌子,整张桌面都是独板的,不但厚实,看着就气派。哪像其它的桌子,都是一小条一小条拼起来的,一屁股坐上去,说不定就把桌子给坐散架了。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有机会用上坐进这间办公室?小张靠在椅子背上,心里瞎琢磨。
桌上的电话机冷不丁的响了起来,条件反射似的,小张猛的站了起来,差点没把椅子给撞翻了。
定了定神,小张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您好,市农业局。您找哪位?”刘局长办公室的电话是没有登记在电话本上的,只有市机关内部的通讯录上才有,能把电话打进这里的一般都是各机关单位的人,所以小张说话十分客气。
“我是市政府办公室的,市长要找一下你们刘局长。”打电话来的人也很客气,但语气中透着高人一等的感觉。
不用说,小张就明白,这肯定是市长的秘书打来的电话。今天这是怎么了?刚才书记蔡打来了电话,这会市长的电话又来了?
“对不起,我们刘局长出去了,请问有什么事需要我转告他么?”别看是市长打来的电话,但是小张知道,自己是不方便随便透露局长的行踪的。
“哦,要不你看一看你们局的黄宝顺同志在不在?市长想见一见他。”
“早上刘局长出去的时候是跟黄宝顺一起走的,要不等一下他回来了我通知他一下?”小张这下算是明白了,看来都是那篇文章闹的。
“这样啊?你等一下。”说着,电话声中断了。
小张知道,对方肯定是在跟市长请示来着。
“这样吧,等一下你们刘局长回来了你让他给市长办公室打一个电话,如果上午来不及就下午,市长有事情要见刘局长。”
“好的,刘局长回来我马上通知他给市长办公室打电话,还有什么交代的么?”小张一边说,一边随手拿起一杆笔,将这个信息记录在刘局长办公室的台历上,他怕自己忘记了。
“就这样好了。”对方的电话放下了。
挂上电话以后,小张愣了一会。别看电话都是找刘局长的,但是目的都一样,其实为的是黄宝顺。看来这个黄宝顺还有两下子,来局里面的时间不长,整出的动静不小,难说以后会不会坐进这间办公室,看来以后跟他打交道的时候要注意一点了。

刘局长和黄宝顺见周书记的时间不长。领导的时间非常宝贵,能抽出一点时间见一下农业局的人已经很难得了。
刘世豪心中有数,今天能来市委书记的办公室,关键还是黄宝顺起了作用,所以在周书记询问黄宝顺关于反季节蔬菜种植和推广方面的情况的时候,他基本上没有说话。其实刘世豪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这么长时间了,他也就是大概明白了大棚种植是怎么回事,要是让他真正解释起来,他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黄宝顺很兴奋,看来,这次这篇文章写得好,可以说是获得了领导上的高度重视。在黄宝顺看来,这比他获得农业科技进步奖的时候还要紧张。
黄宝顺也知道周书记的时间紧张,只能捡重要的说。不过关于大棚种植技术方面以及市农业局在推广这项技术的时候受农民欢迎的程度都说了出来。当然了,黄宝顺不会傻到把功劳都归到自己身上,不停地说局里面是如何如何重视的。
周谭当然知道黄宝顺这话里面的水分,不过没必要点明。他今天的目的就是要搞清楚情况,省得上头问起来自己说不清楚。
“刘局长,农业局在反季节蔬菜种植推广方面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所做的远远不够。黄宝顺同志刚才说得好,我们仪阳市原来在农业方面没有什么优势,但是现在不同了,我们已经走到了前面。面对这样的成绩,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一定要加大力度、加大投入,争取在反季节蔬菜种植方面干出更多的成绩,让仪阳市成为西北省,甚至是全国的菜篮子。关于这个问题,市委市政府会专门开会讨论,你们回去以后要抓紧时间,尽快整理出一个材料报上来。今天就这样吧。”周谭书记最后表态说。刚才在听汇报的时候他就在看来,仪阳市真的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没准这个反季节蔬菜就会成了仪阳市的拳头产品。

黄杰知道黄宝顺的文章上了西北日报头版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看着兴高采烈的爸爸,黄杰不由得有些担心起来。按照目前的情况,仪阳市大力推广大棚种植肯定是有利的,但是一旦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再加上周边地市跟着干起来了,反季节蔬菜的价格就会直线下降,相对于投入的成本来说,如果控制得不好,很可能会伤害到农民。不过转念一想,反正黄宝顺在农业局不过过是个一般干部,即使真的出了什么问题,受伤害的也不会是自己的父亲,再说按照目前的情况,两三年之内大棚还不会达到饱和的程度,到时候再提醒也不晚。
刘世豪这会在家里也在考虑大棚的事。因为回来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了,市长那边只能下午再去。但是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件事情真的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换句话说,以后恐怕再想挣开班的钱就难了,不过上午听周书记的口气,似乎是想要在短期内大范围的推广大棚,这就是说,市里面可能会考虑模式化建设,如果是这样,那么材料人工等方面可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了。
刘世豪仔细的看了一下关于大棚搭建的相关资料,考虑着怎么样能找到突破口。以前都是帮公家做事,眼看着就要退休了,也得帮自己做点事了。
“小三、小四,你们过来一下。”刘世豪好容易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招呼着两个儿子。
“什么事?”两个儿子都来了。
看着两个儿子吊儿郎当的样子,刘世豪心中就有气,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没必要了,都这么大的人了,应该有分寸。
“我有一个想法,打算开一个专门生产大棚骨架的加工厂。咱们市里面很可能会大面积推广大棚种植技术,到时候就不是现在这样小打小闹了。所以我打算让你们两个中的一个停薪留职,先生产出来一批,一旦市里面定下来,肯定是我们农业局出面负责这个事,到时候自己有了厂子,怎么都比上班强。”刘世豪看着两个儿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好啊!”老三老四异口同声的说。
“上班能挣几个钱,物资局王局长的儿子王军去年就停薪留职了,现在不知道混得多好!我早就不行干了。”老四开口说道。
“你呀,就是好高骛远,要是你能扎扎实实的工作,至于像现在这样么?”刘世豪叹了口气:“这个是现在先不要乱传,老三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在‘三产办’,到时候这些东西都会从‘三产办’走,有个自己人也放心一点。老四下午就到办公室办手续,晚上把王军叫到家里来,跟他商量一下怎么搞这个事。动作一定要快”刘世豪吩咐着。
“干嘛叫王军?咱们自己搞不就行了?不就是生产一点框架么,随便找个地方就干了。”老四有点行不通了。
“你懂什么?天下的钱你还想一个人都挣了?要是不把王军拉进来,到时候你上哪里搞水泥和钢筋?凡事想远一点,一口吃不成胖子!”刘世豪教训着说。

事情真的如刘世豪预料的,仪阳市委市政府很快形成了决议,在仪阳地区大力推广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各县都下达了指标,由仪阳市农业局牵头,各县农业局配合,要形成战役规模,迅速在仪阳市范围内形成反季节蔬菜全面推广。今年冬天,仪阳市要成为西北省的菜篮子。
仪阳市农业局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的课并没有停下来,不过已经不再收费,但是也不培训农民了。全市十几个县的农业技术人员都得轮流培训,务求全面掌握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这些人回去以后还得对下面乡镇农技推广站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毕竟具体的指导工作还需要乡镇一级的农技推广人员去做工作。
刘局长家小四办理停薪留职的时候全局都震动了,谁也没想到,局里面第一个下海的竟然会是局长的儿子。不过刘局长说得很明白,毕竟局里面超编情况太严重,他这个当局长的怎么都得以身作则,为了减轻局里的压力,他好不容易才动员自己的儿子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
虽然大家都不相信刘局长会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但是毕竟事实放在眼前。直到局里面开始从刘局长家小四的构件厂进大棚预制件的时候,所有的人才恍然大悟。看来领导的手段就是不一样,机会把握得还不是一般的好。

仪阳市的大棚种植技术推广得很快,中秋节刚过,不少农户已经种上了第一批反季节蔬菜,就等着丰收的时候了。
这些事情对黄宝顺、黄建华和吴梦琳来说影响不大,他们合股的公司已经把重点转移到了物流商。为了加速发展,从公司成立现在,大家一分钱都没有分过,所有的利润全部投入到了车辆的购置上。用黄建华的话说,过完春节,“路通”公司至少要达到二十辆车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充足的运力。
李冬梅是仪阳市农业局第二个办理停薪留职的人。没办法,“路通”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多,光靠黄建华一个人根本就忙不过来,再说公司搞大了,加强监督也是有必要的。
黄杰应该是过得最潇洒的人,眼看着有“路通”公司在,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再过几年,黄杰肯定能成这正儿八经的“富二代”,到时候躺在钱堆上过日子,什么事都不用管。再说他现在还是学生,只要学习上不出问题,谁管他干什么?对于黄杰的学习,黄宝顺算是完全放心了,别看他平时不像别的孩子那么用功,但是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黄宝顺悄悄观察过黄杰的学习进度,发现黄杰不但有事没事的就看一些高中的东西,甚至开始自学英语了,好像还学得不错的样子。
至于黄宝顺,受了农民几次刺激以后,也报了个电大。毕竟他现在是干部,不管到时候评职称还是干什么其他的,反正在机关单位里,学历越高越好,再说多学点东西也没什么坏处,机关里各个都这样。市里面搞的菜篮子工程对黄宝顺来说获益良多,已经有传闻市里面准备安排他进市委党校学习,要是这个情况是真的,那么可是进步的标志,就是不知道到时候会怎么安排了。

 

 

正文 第十五章 风起云涌-1
更新时间:2009-12-21 0:44:20 本章字数:3564

刘卫国最近算是神气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仪阳市农业局已经从他的预制件成订购将近一千套大棚预制件,而且订单还在不断的下。按照刘世豪的说法,整个仪阳地区今年至少要上一万亩大棚做试点,一旦后获得成功,明年大棚的数量还要增加十几倍。他跟王军算了一下,就按目前的水平,一套大棚的预制件可以获纯利200多块钱,单是已经卖出去的一千多套大棚预制件,他和王军每人就能分到十多万块钱。先不说以后的情况,单是今年的一万亩大棚的计划,怎么说都得有200-300万的利润,要是明年十万亩大棚的计划一下来,那么获利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刘卫国很清楚,别看眼前自己搞的预制件厂挣钱,这不过是因为仪阳市农业局长刘世豪是他爸爸,要是没有了这一层关系,仪阳市农业局恐怕就不会再从他这里采购大棚预制件了。毕竟这个东西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有东西,就是农民也能搞出来。眼看刘世豪过了年就59岁了,说退就退的人,十万亩大棚是吸引人,可一旦刘世豪退了下去,自己根本就玩不转。
“王军,咱们搞的这个预制件成本还是太高了,得想办法降低一点成本,趁着我们家老头子还在位,能捞多少算多少,要不然老爷子一推下去,事情就不好办了。”刘卫国跟王军商量着。
“这事我也想过了,今年这个事情来得太突然,计划内线材是搞不到了。不过我已经跟我们家老爷子说了,这段时间想办法从下面挤一挤,先给我们调一批计划内的线材顶着用,这样的话咱们每套大棚至少能多挣300多,先对付过去这一阵再说。”王军这段时间没少费劲,好容易找到了一个这么挣钱的事,怎么都得搞好了。
“是啊,人工是不能降的,多给钱别人才能多干活,看来咱们还是得从材料这块下手,我这几天就在琢磨,你说咱们这大棚预制件里用那么多钢筋有必要么?那玩意平时杵在哪里谁去动它?另外以后拌浆的时候让他们少放点水泥,哪怕一个大棚能省下十块二十块的也好,再说了,那东西它要是老不坏,以后咱们吃什么?”刘卫国从来胆子就大,他已经想好了,怎么着都得趁老爷子在位的时候多搞两个,到时候就算农业局不从他这里订货了,要是能挣到一笔足够养老的钱,这些活不干也就罢了,最多再回农业局上班去。
“这事我早就想提醒你了,你没看见邮电局用的那电线杆子。那么粗的电线杆,里面放的钢筋还不如我们放得多,再说了,咱们一个预制件才多大?要我说,其实根本用不着那么麻烦,完全可以用8号铁丝顶替6公厘的线材,大棚本身承重要求就不高,有那么多铁丝足够了!反正到时候都在水泥里包着,谁还会把它给砸开了不成?至于你说的少放水泥的事完全没有必要,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再说也省不下几个钱。”王军一开始就想到这个事情了,但是他担心出问题,既然现在刘卫国已经提出来了,他当然不客气。
“8号铁丝有多粗?”刘卫国问道。
王军白了刘卫国一眼,真没想到刘卫国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来,要不是刘卫国手上有这么好的一根项目,王军还真不愿意跟他合伙干。
“跟咱们吃饭的筷子头差不多,比6号钢筋细一些。”尽管心里感到不屑,但是王军还是没有表露出来,毕竟没有刘卫国他一个人就算生产出来了大棚预制件也卖不了。
“那不就行了!有那么粗我看就够了,关键是这么一换咱们能节约多少成本?”刘卫国一听高兴了,急急忙忙的问,能挣钱才是他关心的。
“今年应该少一点,毕竟线材计划内的指标已经没有了,要是到了明年,咱们拿来计划内的线材倒一把能不少挣钱,这边成本也下来了,我估计,一套大概能挣一千。不过这事有点风险,万一要是农业局的人抓住不放,咱们可就得陪了。”王军之所以原来一直不说就是这个原因,万一农业局那边验收的时候卡得紧一点,自己还真没有办法。
“这事你不用担心。农业局那边负责验收地是我哥。再说了。有我爸顶着。谁去管那么多闲事?你放心就是了。”刘卫国大包大揽地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