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昭急促地喘了几口气,忽然用平静的语调说:“什么‘你要他’,我与他自小长大,如今我亲友尽丧,群叔虽不成才…”
宇文昭说到这儿,哽咽不成句,翻身而走。高卉吐了吐舌头,冲高翼做了个鬼脸,迈着小碎步紧紧跟上。
高翼痴了。
自打回三山以后,宇文昭越来越显露出小妇人样,很少参与具体的事物,凡事都听高翼主张。这时她再度露出冷静逼人的态度,高翼想到她的孤苦,却又无话可说。
“传令,将宇文群押回府中,别院居住”,高翼缓缓地下达了命令。说罢,他再冲其余人一挥手,说:“都回军营安置,今后宇文部不再独立成军,明天起,与汉军混合编制。”
高翼这项命令等于打破了他原先同宇文昭互不干涉内政的约定,他下完令后就急急往后院走,希望能第一时间安慰宇文昭。在他身后,宇文兵和宇文久都欲言又止。
宇文兵的欲言又止,是想反对解散宇文部独立骑军的决定,但转念一想,这群人吃他喝他,别人一喊就拍屁股走人,确实伤人心。现在再让高翼信任那六小队的统领,又太强人所难。惟今之计,只有在重新整编时多下点功夫,保留一点宇文部的火种。
宇文久等商队的首领欲言又止,是想告诉高翼一件事。
自打他们开辟上路后,别人问起他们的来由以及商队的名称,他们无言以对。后来,宇文群在三山劫掠不成,挟裹三山宇文部出走,后又勒索三山不成。但他却不肯承认自己竟不敢惹怒一个不在家的汉人,于是便向不明真相的族人宣布:宇文昭已嫁给高翼,他只是不想和宇文族的女婿发生争执,故而避走。
女婿一词在鲜卑语中被称为“铁弗”,于是,身在三山地区的这群汉民又被称为“铁弗人”。当时,在河套地区还活跃着另一股由鲜卑人的匈奴女婿建立的政权,其首领为刘勃勃,他后来自认为是末代的匈奴王,遂改姓赫连。这伙人也被鲜卑人称之为铁弗。为了和匈奴铁弗区别开来,高翼这个汉民小政权又被称为“三山铁弗”,或者“宇文铁弗”。
与三山商队交往的商户略略知道他们的来处后,便齐齐以“三山铁弗”,或者“宇文铁弗”的称呼命名他们的商队。宇文久等人本想告诉高翼这件事,但考虑到高翼一直叮嘱他们对来历保密,眼见得部族最后一支武装回归,高翼的个人威信愈加坚不可动,故而几人忍了又忍,决定:还是私下里跟宇文昭交流这事为好。
其实,宇文兵最后忍下那口气,决定不计较高翼的失信,并默认他解除宇文部单独成军的约定,也跟这个“宇文铁弗”的称呼有关。反正“宇文铁弗”还是宇文,便不能单独成军,也算是“宇文铁弗军”。
这场大雪洋洋洒洒下了有三日。三日后,天晴了。
雪停之后,三山像个从冬眠中醒来的熊一样活跃起来,首先是由高府出面分发冬衣,借这个机会高翼彻底统计了一遍人口,加上宇文兵带回的2000宇文部,三山的总人口已达到了6000余人。其中,功勋之人与士兵一起获得了一套皮暖甲。其余的老弱妇幼则得到了羊皮、葛布与针线,责令他们自己缝制皮裘。
而后,身强力壮的人被组织起来,给小船装载货物。体弱之人则边缝制自己的皮裘,边为大家做后勤工作。
“人手不够呀”,高翼斜躺在府邸内的热炕上,清点着人口统计的结果,向一边窃窃私语的宇文昭与高卉哀叹。
“什么?”宇文昭心不在焉地问。高卉则眼珠一转,没有开口。
“那3支商队至少需要300青壮和500匹马…这年头人们都流行用刀剑付账,人少了不成;兵器坊与铁场、船舶场与木器坊是我们的根本,至少要保持千人左右的规模,可我们现在只有386名熟练工匠;至于士兵,驾船的水军至少需要200人,这还是按我们现在的船舶计算的,为了培养后备水手,我们必须把水军扩大到500人。
陆上的军队需要有1500人,南岭关是我们陆路的重要关卡,至少要保证200至500人的兵力,马石津那地方也很重要,至少需要500人驻防,再加上500人的机动兵力。这样算下来,我们需要军队2000人——水军与陆军,商队300人,匠户1000人,那么农民呢?我们6000余人的总人口中,只能挑出4000名能干活的人手,这里面已经算上一些体力好的老汉和部分十七八岁的男童。
最可怕的是,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逃奴,所以6000人里,能识字的就高农与五个屯头,他们那种识字,也就认识自己的名字。你说,我们多缺人啊!”高翼边说边抖搂着名册。
宇文昭不自觉地点点头,说:“高郎大才,必定有办法解决。”
高翼气不打一处来,什么时候“高君”变成了“高郎”不说,怎么自己费这么多口舌,这人连一点帮忙的自觉性都没有。
高卉在一旁也看不下去了,她轻轻地提醒说:“僧人!”
高翼一愣,想了半晌,答:“不行。”
高卉的意思是说,那群帮高翼建府院的僧人各个识字,实在没有人手,可以到他们里面挖点人才。但高翼却明白僧人的威力,他一直没开口容许僧人在三山建寺,就是担心这群不是生产的人一旦在三山扎下根来,便会祸害无穷。当初辽国就因释而亡。僧人太多,必会像吸血的水蛭一样吸干了国家的活力。
此外,佛教属于多神教,神灵太多,甚至连厕所都有厕神,必然临时抱佛脚式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这种氛围下诞生不了形而上的科学体系。但这还不是高翼最担心的,多神教体系信仰的神灵太多,必然导致人对国家的忠诚度不高,比如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它比中国被征服的历史还要悠长。打最早的雅利安部族征服印度,给印度带来种姓制度以后,印度总是被征服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到了21世纪,它还是英联邦国家。
只有唯一神灵,才能培养唯一忠诚,唯一信用,唯一科学体系。
但是,这些僧人的建筑技巧实在高明,高翼可以搞清大多数机械的运作原理,唯独弄不懂房屋的横梁如何架设,他唯一记得的建筑学理论是:建房子必须挖地基。故此,高翼虽不准对方建寺,但却再三要求这群专业建筑队替他大兴土木。
类似于这样的佛教建筑队当时还有许多,最有名的是来自于龟兹的僧人佛图澄组织的建筑队,他曾发下宏愿打算一生建筑一千个寺院,在34年的时间里,他的建筑队修了近900座寺院,平均每月2座还多,其中怀柔红螺寺、孟津龙马负图寺等至21世纪犹存。
这样的建筑速度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除去路上跋涉的时间,平均起来,那群建筑队竟然能在十天时间建起一座类似红螺寺那样的宏伟建筑群,也难怪高翼抓住不放手。
此外,这群僧人已掌握了使用水泥的技巧,这也是高翼不准他们离开三山的最大原因,他可不想将这种技术流传出去,让胡人都修建这样易守难攻的坚固石堡。
“还是缓缓吧”,高翼合上了名册,想一想,又将名册交给了宇文昭。
“按这个速度装船,我大概两天后起航,这人口管理的事,还是由你来处理吧”,高翼不放心,又叮咛道:“工匠的人手不能少,要保证挑选最优秀的人员到各个作坊。士兵也不能少,让最强壮的人当士兵;商队的事暂缓一缓,天寒地冻的,也没多少生意。先保留一支商队,让宇文久干;宇文逢上南岭关;宇文旱留在府中看管宇文群;宇文书等人么,让他们到牧羊城(旅顺)驻军,边训练边反省。”
两天后,高翼如期起航,宇文昭目送着船队消失在地平线,整个人怅怅的。高卉则因带去了信件,即将与父亲联系上,显得异常兴奋。
“高郎,一路平安,满载而归”,她冲着消失在地平线上的船队大喊着。
“别疯了,没人听得到”,宇文昭不满地说。
“我的心在听”,高卉环抱着手,一脸陶醉地说。
第一卷 杀戮时代 第021章 见势不妙
公元347年末、或者公元348年初的日子里,高翼抵达新罗。
之所以弄不清确切的年份,是因为当时人们都有天干地支作为纪年法,当时的日子是丁末年壬子月癸巳日丁巳时。这种纪年法在21世纪,除了算命先生还用,其他人早已忘得干干净净。高翼掰着手指头、脚趾头算了半天,也算不清当时是什么日子。只记得按节气大约是在冬至过后数日,所以当时要么是在347年12月底,要么干脆是348年元旦左右。
高翼来的正是时候,在他登岸的前三天,日本再次大举入侵新罗,新罗王昔基临力不能敌,当天派出信使向高句丽求援。
日本海与朝鲜海域之间有一股左旋的海流,每年冬季海流格外明显,从日本登舟,不用划桨,顺流也可以飘荡至朝鲜,所以每年冬季,闲下来的日本人都要去朝鲜劫掠一番,一如胡人习惯秋季至中原抢劫一般,惯例啊。
高翼登陆的地点大致相当于后世韩国的顺天府所在,这一地方恰好属于百济与新罗的交界处,所以迎候的官员既有新罗人,也有百济人。
“将军大人是从天朝上国来的吗?是为救援我们新罗而来的吗?”那位新罗官员叩首在地,热泪横流:“下官新罗韩多沙郡郡守吉山,迎候将军大人,可惜,将军带的兵少了点!”
此行,高翼没敢把所有的船只都带上,他只带了4艘船,另两艘则留守。在绕过朝鲜半岛西侧的百济国时,失去了朝鲜湾的阻浪左右,黄海的风浪骤然加大,船队略受了点损失。高翼跑前跑后调动人手救援,已疲惫不堪,听到新罗官员的问候,他哭笑不得,急忙辩解:“吉郡守误会了,我们不是从天朝上国来救援的军队,我们只是自辽东带方郡来的商队。”
另一位百济官员疑惑地问:“辽东带方郡?不是天朝上国的带方郡吗!”
“咳咳,这个,请问贵官何人也?”
“下官百济马老郡郡守比忽伊,汉人名字叫裴益。”
这名字好怪。高翼打着哈哈,给对方回礼。
这年代,汉语汉字是亚洲的通用语言,这两名官员显然学有所成,所以高翼与他们之间的交流毫无障碍。也许是为了在天朝上国人面前显摆,他们的礼节一板一眼,做的格外认真。仔细一看,这两个官员虽分属不同国家,但他们的礼仪就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带着典型的日本风格——不,应该说正宗的汉朝风格。
那位新罗官员脸色已颇为沉郁,幸好高翼上有天朝上国人的身份,否则他可能当场发作,命手下将其痛殴一顿—— 一个商人敢跟官员平等行礼,这是大不敬。
高翼见势不妙,立刻表露身份:“在下是辽东带方郡水军都督…高飞,今带领商队来此,准备与贵国通商,望两位大人行与方便。”
官员的身份让高翼免去一顿暴打,但百济马老郡郡守比忽伊一听到这里,已失去继续将往下去的兴趣,他斜行一步,让新罗韩多沙郡郡守吉山到前面与高翼交涉。
吉山也兴趣缺缺,有气无力地说:“与天朝上国通商,可以!但我小国穷敝,恐怕没什么好东西入得了天朝上国的法眼。”
“粮食,我需要购买粮食。”
“不行”,吉山断然拒绝:“我新罗虽然粮食富余,但大和国(日本)侵入境内,我国正向高句丽请兵,需要用粮草支付。所以国内的粮草一根也不能动。”
“大和国?不是倭国么?”高翼诧异地问。
此时,正是日本国内的一个名为“大和”的小国崛起,小国国王就是景行天皇,自此开始,日本出现“天皇”。三国时,来向曹操进贡的邪马台国倭女王已灰飞烟灭,景行天皇正在着手统一日本。劫掠新罗,则是为了获得军资。
吉山勉勉强强把倭国局势向高翼解释一边,敷衍的痕迹很浓。中间,他数次露出了告辞的打算,但高翼却不打算让他就这么走。
“贵国正在向高句丽请兵?”高翼问,不等对方回答,他自怀中掏出了高卉写的信:“那么,贵国的信使能否帮我给转交高句丽王一封信,这是高句丽九公主高卉写的信,还有…”
高翼又从怀里掏出了宇文昭的信,此时,那两名官员态度明显好转。
“…这是宇文三公主宇文昭写的信,请贵国信使转交高句丽王,并向他表达我的问候,请告诉高句丽王,卉公主在我那里玩得很开心…等看完这封信,他就明白了。”
高翼兀自说完这番话,浑不管两名官员的震惊。
高句丽是什么?大国也!控弦之士伍万的庞然大物,此人竟能直接与高句丽王说上话,听听他说的——“向他表达我的问候”,高句丽王都能搭上话,致以问候。这还不算,“卉公主在他那里玩得很开心”,还有“宇文三公主”,个个都是重量级的。
难怪了,难怪这人礼数不周,这样一个大人物,平等回礼那已是谦逊了,谦逊的一塌糊涂。糊涂啊糊涂——“给大人见礼,给大人再见礼!”两人乱作一团,不知该采取什么礼节才能讨人欢喜。
新罗韩多沙郡与百济马老郡,说是郡,那只不过是模仿汉朝的政权体制,实际上这个地方小的不如后世中国一个小县。管辖的人口最多千人。但高句丽就不一样了。为了沿鸭绿江一带坚壁清野,他们数十万人压缩到了有数的几个平地,一郡之首要管理上万人,其实这样的小官虽能想象。
“倭人在那里登陆了”,虽然已知道倭国现在被称为大和国,但高翼还是以倭人称呼他们,两名小官之以为这是天朝上国人的特殊习惯,便不以为怪。
“他们在三日前在居漆山登陆,目前已占据东北方向的甲火良郡,西向的金官,熊只、屈自也有他们的军队据说,还有,小岛裳郡已被他们完全占领。”吉山指点着东北方向,向高翼解释。
居漆山、甲火良郡,似乎是后来的釜山所在地,幸好没有继续往北闯。高翼拍拍胸口,暗自庆幸。
“两军交战,守城者弓箭为先,我带来了一百万支三棱铁头长箭,贵国需要吗?”高翼跑出了诱饵。
“要要要,将军大人,不,都督大人,请问你打算怎么出售?”
“我需要粮食、女奴!”
“下官立即上报吾国国王,请大人报个价钱。”
“我船上还有千柄长剑,500付铠甲,大人是否一并买下!”
吉山犹豫地说:“我国刀剑锋利,一般的刀剑一斩就断,大人的剑不知怎样?”
“呈上来!”
片刻过后,吉山欣赏完高翼地上的样品,咂巴着嘴,意犹未尽地说:“啊,天朝上国的风范!这雕饰精美,令我等叹为观止,只不知它耐用吗?”
百济马老郡郡守比忽伊也俯身上来,欣赏着刀鞘刀柄上的雕刻。高翼随手自样品堆中抽出一柄剑,长剑出鞘,锋寒逼人。“好不好,试过才知”,他说。
吉山躬身施礼:“请大人原谅。”说完,他冲身边一名新罗卫士一使眼色,那新罗卫士也抽出一柄刀剑,样式几乎与高翼的一模一样,是典型的倭刀款式。他挥舞了两下,便恶狠狠地向高翼斩去。
当啷一声,高翼力大,这两剑相交,新罗卫士剑脱手飞向天空,翻滚不已的坠地。
高翼连忙反手检视着自己的剑,剑刃上上出现一道深深的口子,他微微叹了口气:“还是不行,流水线上出产的东西,还是比不上手工制品,唉!”
根据后来的历史事实推测,在所有远赴海外躲避战火的工匠当中,以逃入日本的工匠最为优秀,从而后日本的冶炼技术远在韩国之上,便可以确定这一历史事实。高翼的工匠来自高句丽,虽有他这个机械学高手进行指点,但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三山的冶炼水准还不能达到那些逃入日本的汉人工匠的水平,这怎不让他沮丧?
但是,那些逃入日本的冶炼工匠并不是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匠师,但那些留在中国的技艺高超的工匠已经在民族融合的大潮中被屠杀掉了。高翼通过他的商队探听消息已获知了这个无奈的结论。
现在,两国的兵器进行比较,这种结局让他无法接受。
那一厢,吉山检视卫士那完好无损的剑后,已喜动颜色:“太好了,太好了,我国终于有了与倭国相抗的兵器。”
高翼倒提着剑,颇为郁闷的说:“郡守大人还是不要开玩笑了,两剑相交,你那剑毫无缺损,而我这剑却有个大口子,孰优孰劣一望而知,你何必安慰我呢?”
“错”,吉山鼓掌而笑:“都督大人那剑虽然有了大口子,但还没有断折,还能杀人。重要的是先生不知道,这柄倭刀乃是日本有数的名刀,类似这样的名剑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锻造,这样的剑全倭国上下不足百柄,而都督大人却送来了上千柄与之相抗的宝剑,这岂不是我国天大的庆事。”
哦——高翼以掌击额,懊悔不已。
忘了忘了!在儒家文化环境下成长,难免中了点儒家宣传的毒,老以为手工制作的东西比机械制作的好,机械制作出来的那都是奇巧淫技。竟忘了到21世纪,所有手工制作的东西都败在机械脚下。
在遥远的史前时代,当一群动物学会了使用工具之后,这群动物才被称为“人”,所以,善于使用机械才是先进文明的标志。现在他这种机械制作的批量产品,虽比不上倭国汉人手工制作的东西,但那只是努力不够,只要找对了发展方向,机械制作出来的东西必定能胜过手工,要不然,当初那些动物何必进化成“人”,继续做“兽”好了。
这些刀剑的优势在于:制作它所需的时间短,故而产量大,价格低,而且规格统一。仅凭这点,就足以让那些以倭国人自居的汉人工匠跳海。
高翼回过神来,开始与吉山讨价还价。见到这样价廉物美的三山刀剑,比忽伊也禁不住插上一脚,经过数度交手,高翼得到了一个满意的价格。由于换取的粮草数量过大,吉山一时不便作主,随急报新罗国王。
新罗国王昔基临一边派遣信使替高翼送递信件,借此再度向高句丽请兵,另一方面,慑于高句丽的威名,他全盘答应了高翼的要求,准许高翼在韩多沙郡,毗邻百济马老郡的地方建造大型仓库储存粮草,并雇请当地汉民帮助管理。
高翼为了避免与高句丽王相见时产生尴尬,在高句丽兵进入新罗的当天便满载着四船粮食与女奴返回三山,从此,他再也未踏上新罗的土地。然而,他在韩多沙郡草立的仓储点,后来却越发展越大,最后成为类似于日本战国时代的界町镇一样,由商人自治的特殊城市。外逃至新罗与百济的汉民最终都汇集于此,依靠他们懂汉语的优势为汉商打工。在这个商业城镇中,汉语成为正式官方语言。这是后话了。
新罗气候温暖,雨水充沛。这时,他们的主要作物是稻米,依靠新罗源源不断地稻米支持,高翼不仅实现了不对农人征税的诺言,而且渡过了因宇文群部来归而产生的粮食缺口。当数十吨稻米在码头上卸下时,整个三山欢声雷动。
“高郎,这便是你说的‘让殖民地为我种粮,而我们的农夫只管征战,商人只管生产’的道理吗”,码头上,宇文昭若有所思地问。而后,她又补充一句:“那么,新罗今后将是我们的殖民地吗?”
高翼笑得很开心,答:“现在,新罗还不能算殖民地,但…”
高卉眨巴眨巴眼,插话:“殖民地、这是什么意思?”
高翼避而不答,宇文昭找到了一个她明白而高卉不懂的机会,她一翻白眼,也不回答。
“种一亩地需要一年时间,其间精心照料,唯恐照顾不周,亩产不过五石。但造一支箭,动用轮床的话,一个时辰可以造30余支,每支箭便宜点,也卖1斗谷子,一个匠户一天工夫,抵得上农夫数年的劳作,种地,太麻烦,不如让他们去打仗、去开拓、去掠夺。”,高翼用事实向宇文昭解释这另一种治国之策。
“那么打仗是为了什么、掠夺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争夺土地么、争夺土地用来干什么、不种粮食抢什么土地?”高卉稀里哗啦地一口气说出她的疑问。
“争夺土地是为了抢夺土地中蕴含的资源与能源,比如铁矿、铜矿或者煤矿等等”,见到宇文昭也瞪大眼睛,虽不开口也是满腹疑问的样子,高翼继续解释道:“再比如,慕容鲜卑的都城龙城,那就是一个令人垂涎欲滴的宝藏啊,若是有朝一日能夺占龙城,三山的发展就不可预期了。”
经过对比龙城附近的山川地理,高翼已经肯定,慕容鲜卑的发祥地龙城,所在的位置就是后世的辽阳。那真是一块矿藏丰富的土地。附近的抚顺更是令人望眼欲穿,本身是个大铜矿,附近还有一个铁岭——听听这名字你就知道它蕴含什么矿藏了。有煤有铁有铜,辽河冲积而成的平原让那片土地肥沃无比,无论是耕作还是放牧务工经商,都是块天府宝地。更妙的是,慕容鲜卑几乎没有对那里的矿藏开发。无论谁进据辽阳,恐怕做梦都会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