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画中最醒目的是红绿灯。这个信号灯发出一种意味深长、令人不安的光,而且是以某种精准的技术呈现,手法极为高明,几乎可以看到隐藏其下的几何线条。鲍德想必另有画画的嗜好,但令布隆维斯特纳闷的是为何选择如此不寻常的主题。不过话说回来,像鲍德这样的人又怎会画夕阳和船呢?对他来说,红绿灯很可能和其他一切同样有意思。还有一点勾起了布隆维斯特的好奇,那就是这幅画有如快照,就算鲍德坐下来仔细观察了红绿灯,也不太可能叫那个男人一次又一次地过马路吧。也许这个人是想象出来的,又或者鲍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就像……布隆维斯特陷入沉思。之后他拿起手机,第三次打给爱莉卡。
“你要回家了吗?”她问道。
“可惜还没有。还有几样东西需要我看一看,不过我想请你帮个忙。”
“不然你以为我在这里做什么?”
“你能不能打开我的计算机登入?你知道我的密码吧?”
“我知道你的一切。”
“然后点进‘文件’打开‘莉丝资料’的档案。”
“我想我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哦?我要你写……”
“等一下,我得先打开档案。现在,可以了……等等,里面已经有一些东西。”
“别管它们。我要的是最上面那个。可以开始了吗?”
“可以了。”
“你就写:‘莉丝,也许你已经知道,法兰斯·鲍德死了,头部中弹。你能不能找出为什么有人想杀他?’”
“就这样?”
“我们这么久没联络,这样算是相当多了。她八成会觉得我这个要求太厚颜无耻,但我想若能得到她帮忙也不错。”
“你是说偶尔非法入侵计算机一下也无妨?”
“我没听见。希望很快就能见到你。”
“但愿如此。”
莎兰德好不容易又睡了一觉,七点半才醒来。状况不是太好,头痛又想吐,但比前一晚好些了。她包扎好受伤的手、换了衣服,吃了两块用微波炉加热的饺形碎肉馅饼、喝了一杯可口可乐当早餐后,把几件运动服塞进运动袋便出门去。暴风雪已经平息,市区里随处可见垃圾和报纸。她一边从摩塞巴克广场沿着约特路往下走,一边喃喃自语。
她一脸怒容,途中至少有两个人机警地避开她。其实莎兰德只是决心坚定。她不是迫不及待想做运动,只是希望坚持日常的例行公事,将毒素排出体外。因此她继续走上霍恩斯路,就在到达霍恩斯路之前转进位在地下一楼的“零”拳击俱乐部。那天早上,俱乐部看起来比平时更破烂。
这个地方真该上一层漆,稍微让门面焕然一新,说不定这里从七十年代起就没有装修过。墙上依然贴着阿里和福尔曼的海报,看起来那传奇的金沙萨一战[25]仿佛是昨天才发生的事。这应该是因为俱乐部负责人欧宾兹小时候在现场看过这一战,观战之后还在奔放的豪雨中奔跑,口中继续高喊着场内的口号:“阿里,杀!”当时的快步狂奔不只是他最快乐的回忆,也是他所谓“纯真岁月”的最后一刻。
不久以后,他和家人便被迫逃离蒙博托[26]的恐怖统治,生活也就完全变了样。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何他想将昔日的那一刻保留起来,带到斯德哥尔摩索德马尔姆区这个冷清荒僻的拳击馆来。欧宾兹仍经常聊起那场比赛,但其实他总是经常在聊些什么。
他又高又壮,顶着个大光头,是个超级大嘴巴,也是莎兰德在馆内的许多爱慕者之一,不过他也和无数人一样认为她有些疯狂。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练拳练得比谁都凶猛,像个疯婆子一样打吊球、打沙包、打陪练对手。她拥有一种原始而又狂暴的能量,欧宾兹难得见到。
在他和她还不太熟的时候,曾有一次建议她参加拳击赛,不料她竟不屑地嗤之以鼻,之后他便没再提过,但仍始终不明白她为何要练得这么拼命。其实也不是真的需要知道,拼命练拳有可能毫无理由,这总比酗酒来得好,比很多事情都好。
大约一年前某天夜里她对他说的话也许是真的,说她想做好体能的准备,以防最后又再次遭遇困境。他知道她以前碰上过麻烦,网络上关于她的消息,他字字句句都读了,因此明白她说要做好准备以防过去某些恶毒阴影突然出现是什么意思。他自己的双亲便是遭到蒙博托派来的杀手所害。
他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每隔一定的时间,莎兰德就会完全停止练拳,完全不运动,只吃垃圾食物。那天早上,她一如往常高调地身着黑衣、露出张狂的穿洞钉环来到拳击馆,这距离上次欧宾兹见到她已经隔了两个礼拜。
“嗨,美女。你跑哪儿去了?”
“在做一点高度违法的事。”
“想想也知道,又把哪个飞车党打得半死之类的吧?”
谁知她对这个玩笑一点反应也没有,只是愤愤然走向更衣室,他则做了一件明知她最痛恨的事:挡到她面前,直视着她。
“你的眼睛好红。”
“我宿醉未醒,别挡路!”
“那我就不想在这里看到你,你知道的。”
“少废话!有本事你把我打趴下!”她啐了一口,从他身边闪过便去换衣服。等她穿上太宽松的拳击裤和胸前画有黑骷髅头图案的白背心现身时,他发现也只能顺她的意,别无他法了。
她被逼得往垃圾桶里吐了三次,他极尽所能不让她好过,而她也毫不留情地还以颜色。然后她就掉头走开,换好衣服离开拳击馆,连声再见都没说。每当这种时候,欧宾兹就会感到无比空虚,也许他甚至有点爱上她了。总之肯定是动心了——面对打拳打成这样的女孩,谁能不动心?
他最后看见她的身影是上楼时慢慢消失的一双小腿,因此也无从知道她来到霍恩斯路后,感觉脚下的地面摇晃起来。她靠在大楼墙面大口喘息,接着才起步往菲斯卡街的公寓走去。一回到家,她又喝了一大杯可口可乐和半公升果汁,然后一头栽到床上,看着天花板十分钟、十五分钟,想这想那,想着奇异点、视界线[27]、薛定谔方程式的某些特殊观点,还有艾德·尼丹姆。
她等到世界恢复了正常色彩后才下床坐到计算机前面。不管有多么迟疑,她总会被计算机吸引过去,这股力量从她小时候就没有减弱过。但是今天早上她丝毫无心于疯狂入侵。她黑进布隆维斯特的计算机,转眼间整个人呆住了。他们才开过鲍德的玩笑,如今布隆维斯特竟说他被杀了,头部中弹。
“天哪。”她喃喃说道,然后看了一下网络新闻晚报。
没有指名道姓,但不难猜出“瑞典学者在索茨霍巴根住宅遭杀害”说的就是鲍德。目前警方守口如瓶,记者无法挖出太多消息,无疑是因为他们尚未察觉这是多大的新闻。当晚的其他事件占了更多版面:关于暴风雪、全国大停电以及火车严重晚点,另外还有零星几则名人新闻,莎兰德根本懒得去了解。
关于凶杀案的明确相关报道只有:发生时间约在凌晨三点,警方正在附近找寻目击证人,看看有无任何不寻常迹象。到目前为止并无嫌疑人,但似乎有人看到屋外出现不明身份的可疑人士。警方正在追查更多相关信息。报道结尾还说当天稍晚将举行记者会,由督察长杨·包柏蓝斯基主持。莎兰德若有所思地笑了笑。她和包柏蓝斯基(有时也被称为泡泡警官)渊源颇深,她暗想只要不安排一些白痴到他手下,调查工作应该会很有效率。
随后她又把布隆维斯特的信息重看了一遍。他需要帮助,而她想也不想就回信说“好”,不只因为开口要求的人是他,还有个人因素。她没有显露出悲伤,至少不是以传统方式显现。然而,愤怒是有的,一股冷冷的、不断酝酿的怒气。虽然她对包柏蓝斯基有一定程度的尊敬,却不怎么信任执法人员。
她习惯一切靠自己,而且她有太多理由想找出鲍德被杀的原因。其实她会去找他,会对他的处境感兴趣并非巧合,因为他的敌人很可能也是她的敌人。
最初是从一个老问题开始的:她父亲是否以某种形式继续活着?亚历山大·札拉千科不仅害死她母亲、毁了她的童年,还建立并掌控一个犯罪组织网,贩卖毒品和武器,并靠着剥削和羞辱女人谋生。她深信这种恶性绝不会消失,只会转移成其他形式。自从一年多一点之前的某个黎明,在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上的艾茂城堡饭店醒来后,莎兰德便一直在独自调查他留下的人事物后来怎么样了。
他的老伙伴们似乎大多都变成废人、堕落的盗匪、令人不齿的皮条客或是些小奸小恶之辈,没有一个像她父亲那么坏。有很长一段时间,莎兰德都相信札拉千科死后,那个组织已经改变并瓦解了。但她并未就此松手,最后无意间发现一件事,指向一个令人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向。此事涉及札拉的一名年轻助手,一个名叫席格菲·葛鲁波的人。
札拉还在世时,葛鲁波便已算是组织中较聪明的人,与其他同侪不一样的是,他攻读了计算机与企管双学位,也显然因此得以接触较上流的圈子。最近他忽然出现在几起据传针对高科技公司所犯的罪行:盗取新科技、勒索、内线交易、黑客攻击。
正常来说,莎兰德不会继续追这条线索,因为她根本不在乎两三家富有的集团被骗走一些新技术,但忽然间事情起了变化。
她从位于切尔滕纳姆的英国政府通讯总部弄到一份机密报告,发现里面有一些代号和某帮派有关,而葛鲁波现在好像就是那个帮派的成员。这些代号让她起了警觉,之后便再也无法置之不理。她尽可能地搜集有关该帮派的信息加以拼凑,一再发现有个传言说这个组织偷走了鲍德的人工智能技术,转卖给俄美合资的游戏公司“真实游戏”。她的消息来源并不可靠,是个半开放的黑客网站,但她正是为此才会出现在皇家科技学院的讲堂,拿黑洞深处的奇异点来刁难鲍德,又或者应该说那只是部分原因。
第二部 记忆的迷宫
十一月二十一日至十一月二十三日
过目不忘的人也可以说是拥有照相记忆[28]。
研究显示具有照相记忆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紧张、有压力。
虽不是百分之百,但大多数具有照相记忆的人都有自闭症。照相记忆也和联觉有关,所谓联觉就是两种以上的感觉互相牵连的状况,例如看到以颜色标示的数字后,每一系列的数字都会在心里形成一个影像。
第十二章 十一月二十一日
杨·包柏蓝斯基一直盼着能趁休假去找索德会堂的高德曼拉比长谈,最近有些问题不断困扰着他,主要是关于上帝的存在。
若要说他已变成无神论者是夸张了,但他对上帝这个观念愈来愈疑惑,始终觉得这一切都没有意义,还经常伴随着递出辞呈的幻想,所以很想找人谈谈。
包柏蓝斯基当然自认为是优秀的警探。总体而言,他的破案纪录亮眼,偶尔也还是会兴奋激昂地投入工作,但他不确定是否还想继续调查凶杀案。趁现在还来得及,可以学学新技能。他的梦想是教书,希望借此帮助年轻人找到自己的路并相信自己,或许是因为他常常对自己充满疑虑吧——他不知道要选哪一科。他始终没有一个特别拿手的领域,除了后来成为他命中注定要面对的事之外:也就是追查那些不得善终的猝死与人类可怕的病态行为。他当然不想教这些。
早上八点十分,他在浴室里照镜子,自觉浮肿、疲惫、头顶光秃。他漫不经心地拿起艾萨克·辛格[29]的《卢布林的魔术师》,这本书他深爱不已,多年来一直放在洗脸台旁边,万一闹肚子时想看就能随手拿起来看。但这次只看了几行,电话就响了,看到来电显示后心情并未好转,是检察长理查德·埃克斯壮。埃克斯壮来电意味着上门的不只是工作,八成还是带有政治与媒体因素的工作,否则埃克斯壮早就像蛇一样逃溜开了。
“嗨,埃克斯壮,很高兴接到你的电话,但我没空。”包柏蓝斯基撒谎道。
“……什么?不,不会的,包柏蓝斯基,这件事你不会没空。你可不能错过。听说你今天休假。”
“是啊,而且我正要去……”他不想说要去犹太教堂。他的犹太血统在警界不太受青睐,便接着说:“……去看医生。”
“你病啦?”
“也不算是。”
“这是什么意思?快要病了?”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那就没问题了。我们哪个不是快要病了,对吧?这个案子很重要,商务部部长都出面关心了,她也认为应该让你负责调查。”
“我很难相信部长会知道我是谁。”
“可能不知道名字,反正她也不应该插手。不过我们都一致认为这次需要一个大牌人物。”
“花言巧语对我没作用了,埃克斯壮。到底什么事?”他一问完就立刻后悔,光这么一问就等于答应了一半,而且听得出来埃克斯壮就是这么想的。
“昨晚法兰斯·鲍德教授在索茨霍巴根的住家被杀害了。”
“他是谁?”
“我国最知名的科学家,享誉国际。他在人工智能科技方面是世界级权威。”
“在什么方面?”
“他在研究类神经网络和量子的数位信号处理之类的。”
“我完全听不懂你说什么。”
“他在尝试要让计算机思考,让计算机复制人脑。”
复制人脑?包柏蓝斯基不禁纳闷高德曼拉比听了会怎么想。
“听说他曾经是产业间谍活动的受害者,”埃克斯壮说道,“所以他的遇害才会惊动商务部。你一定知道部长曾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绝对需要保护瑞典的研究成果与新科技。”
“好像有。”
“这个鲍德好像受到某种威胁,有警察在保护他。”
“你是说他是在警方保护下被杀的?”
“老实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保护,只是从正规警力调派了弗林和波隆。”
“那两个花花公子?”
“没错。昨天深夜,风雪正盛、全市乱成一团的时候,他们接到的指派任务。但我不得不替他们说句话,整个局面真的是乱七八糟。鲍德被枪杀的时候,我们的警员正在应付一个没头没脑跑到屋子前面来的醉汉。凶手正好趁他们不注意时行凶,这并不令人意外。”
“听起来不太妙。”
“可不是,凶手似乎非常专业,更糟的是所有的防盗系统好像都被入侵了。”
“这么说凶手不止一个?”
“应该是。另外还有一些棘手的细节。”
“媒体会喜欢的?”
“媒体会喜欢的。”埃克斯壮说,“比方说,那个忽然现身的酒鬼不是别人,正是拉瑟·卫斯曼。”
“那个演员?”
“就是他,这是个大问题。”
“因为会闹上所有的头版?”
“这是一部分原因,但除此之外,我们恐怕会沾上一堆麻烦的离婚问题。卫斯曼声称他去那里是为了带回同居女友的八岁儿子。鲍德把孩子带回去了,这个孩子……等一下……我先把话说清楚……他肯定是鲍德的亲骨肉,但是根据监护权的裁定,他没有能力照顾。”
“一个能让计算机像人一样的教授,怎么会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孩子?”
“因为他以前完全没有责任感,而且是到了惊人的地步。如果我理解得没错,他根本是个无药可救的父亲。整个情况相当敏感,这个本不该出现在鲍德家的小男孩,很可能亲眼目睹了杀人经过。”
“老天啊!那他怎么说?”
“没说什么。”
“受到惊吓了吗?”
“想必是吧,不过他本来就什么都不会说。他是哑巴,好像还有心智障碍,所以对我们不会有太大帮助。”
“我明白。所以说没有嫌疑人。”
“除非卫斯曼能解释他为什么刚好在凶手进入一楼的时候出现。你应该把卫斯曼找来问话。”
“如果我决定接这个案子的话。”
“你会的。”
“你就这么有把握?”
“依我看你别无选择。再说,最精彩的我还没说呢。”
“是什么?”
“麦可·布隆维斯特。”
“他怎么了?”
“不知道为什么他也在现场。我想是鲍德要求见他,想跟他说些什么。”
“在大半夜里?”
“看起来是的。”
“然后他被射杀了?”
“就在布隆维斯特去按门铃之前——他好像瞥见凶手了。”
包柏蓝斯基不屑地哼了一声,无论怎么看,这都是很不恰当的反应,他自己也无法解释。或许是焦虑吧,又或许是觉得人生历程总会重演。
“你说什么?”埃克斯壮问道。
“只是喉咙有点痒。所以你是担心最后被调查记者给盯上,害你丑态毕露?”
“嗯,也许是吧。我们猜想《千禧年》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写报道,现在我想找一些法律方面的理由阻止他们,不然至少也得让他们稍微受点控制。我不排除要把这个案子视为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事件。”
“这么说我们还要和国安局周旋?”
“无可奉告。”
去死好了,包柏蓝斯基暗骂道。“欧洛夫森组长和产业保护小组的其他组员也负责这个案子吗?”
“我说过了,无可奉告。你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埃克斯壮问道。
“我可以接,但有几个条件。”包柏蓝斯基说,“我要我原来的团队:茉迪、史文森、霍姆柏和傅萝。”
“当然,没问题,但还有汉斯·法斯特。”
“门都没有!”
“抱歉了,这事没得商量。能让你选择其他那些人,你就该心存感激了。”
“你真会折腾人,你知道吗?”
“我听说了。”
“所以法斯特将会是国安局安插到我们队上的小奸细咯?”
“胡说八道。我倒认为如果每个团队都有一个从不同角度思考的人,不失为一件好事。”
“也就是说当我们其他人都摒除了偏见和先入为主的观念,却甩不掉一个会把我们打回原点的人?”
“别说这么荒谬的话。”
“法斯特是个白痴。”
“不,包柏蓝斯基,他不是。他只是……”
“什么?”
“保守。他不是会迷上最新流行的女性主义的人。”
“也不会迷上最早流行的那些。他可能满脑子就只想着妇女投票权的事情。”
“好啦,你就理智一点。法斯特是个极度可靠而又忠诚的警探,我不想再听到这种话了。你还有什么要求?”
可不可以请你闪到一边去,别来烦我?包柏蓝斯基心想,但嘴里却说:“我得去看医生,这段时间的调查工作,我要茉迪来主导。”
“这个主意真的好吗?”
“好得不得了。”他咆哮道。
“好吧,好吧,我会吩咐赛特伦交接给她。”埃克斯壮畏缩地说。
此时的埃克斯壮检察长彻底怀疑起自己该不该接下这次的调查任务。
亚罗娜很少在晚上工作。这十年来她总能设法避开而且理由充分,因为风湿病逼得她不时得吃高剂量的可的松片,让她不只有月亮脸还有高血压,所以她需要睡眠和固定作息。但现在都已经凌晨三点十分,她竟然还要工作。
她在细雨中,从位于马里兰州劳若市的住家开车出来,经过写着“国安局前方右转——闲人勿近”的招牌,经过路障与通电的铁丝网,驶向米德堡那栋方块状的黑色主建筑。她把车停在占地辽阔、形状不规则的停车区,旁边就是布满浅蓝色高尔夫球状雷达与一堆碟型天线的区域。随后她通过安全门,直上十二楼的工作站。看到里头的热烈气氛,她吃了一惊,不久便发觉让整个部门笼罩着高度注意力的正是艾德和他手下那群年轻黑客。
艾德像着魔似的,站在那里冲着一个年轻人大吼大叫,那人脸上有一种冰冷苍白的光彩。真是奇怪的家伙,亚罗娜心里暗想,就跟围绕在艾德身边那些年轻天才黑客一样。这小伙子骨瘦如柴,脸色犹如贫血,发型乱得像狗啃,驼得出奇的肩背像是不停地在抽搐抖动着。也许是害怕吧,他不时地会颤抖,又加上艾德猛踢他的椅角,搞得情况更糟。年轻人一副等着挨巴掌、被狠扇耳光的模样。但紧接着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
艾德冷静了下来,像个慈父般拨拨小伙子的头发。这不像他,他不是个情感外露的人。他是个硬汉,绝不会做任何类似拥抱另一个男人之类的可疑举动。但或许他实在太绝望了,因此准备尝试一下正常人性表现。艾德的拉链没拉,衬衫上还溅上了咖啡或可口可乐,脸色红得很不健康,声音更是喊到哑了。亚罗娜认为以他的年纪和体重,根本不该把自己逼得这么紧。
虽然才过了半天,艾德和手下却像已经在那里度过一星期,到处都是咖啡杯、没吃完的快餐餐点、乱丢的帽子和大学运动衫,空气中还有一股混合着汗水与紧张气息的恶臭。这支铆足全力在追踪黑客的团队,显然正把全世界搞得天翻地覆。她用真挚热诚的口气大声对他们说:
“兄弟们,加油……好好收拾那个王八蛋!”
她不是真的这么想,反倒暗自觉得有趣。这些程序设计师似乎多半自认可以为所欲为,好像权力无上限,所以让他们知道对方也可能回击,应该能学到一点教训。在国安局这个“迷宫”里,只有面临某种可怕情况才会暴露出他们的缺点,就像现在这样。她是被一通电话吵醒的,说那个瑞典教授在斯德哥尔摩郊区的住家遭人杀害,尽管对美国国安局来说,此事本身没什么大不了(至少目前还没什么),对亚罗娜却别具意义。
这桩杀人事件显示她对那些迹象的解读正确,如今她得看看是否能再更进一步。她登入后打开正在追踪的那个组织的概略结构图。难以捉摸的萨诺斯坐镇最顶端,但也有一些真名实姓,诸如俄罗斯国会议员戈利巴诺夫和德国人葛鲁波。
她不明白为何局里如此不重视此事,上司又为何不断暗示应该交由其他较主流的执法机关处理。他们不能排除这个组织网有国家做后盾,或是与俄罗斯国家情报局有关联的可能性,这一切有可能关系到东西方的贸易战争。尽管证据薄弱不明确,但仍可看出西方技术被窃并落入俄罗斯人手中。
只是这张网纵横纠结,很难厘清,甚至无法得知是否涉及任何罪行——也许一切纯属巧合,刚好其他地方也研发出了类似的技术。当今产业界的机密窃取完全是个模糊不清的概念,资产随时都在出借,有时候作为创意交换,有时候则只是伪装成合法的假象。
大企业在咄咄逼人的律师群助阵下,常常将小公司吓得魂不附体,而那些改革创新的个体户在法律上几乎毫无权利,却似乎谁也不觉得奇怪。除此之外,产业间谍与黑客攻击行为往往只被视为竞争环境中的例行研究调查。国安局这群人几乎称不上有助于提升这方面的道德标准。
但话说回来,谋杀案毕竟很难等同看待,因此亚罗娜郑重发誓,用尽一切手段都要把萨诺斯揪出来。她还没使出太多手段,事实上只是伸展了一下手臂、按摩了一下脖子,就听到背后的喘气声。
艾德简直不成人样。他的背想必也出了毛病,光是看他这副模样,她就觉得脖子舒服些了。
“艾德,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我想你和我正在解决同一个问题。”
“坐吧,老兄。”
“你知道吗?根据我十分有限的观察……”
“别贬低自己,艾德。”
“我绝对没有贬低自己。大家都知道我根本不在乎谁高谁低、谁这么想谁那么想,我只关心自己的工作。我在保护我们的系统,只有在看到真的很能干的人时,才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