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里想了这么多,师风却只是客客气气地端起一张温和笑脸:“小婵师妹怎么没去做功课?我听童长老说,你还是锻造不出灵器?可要努力啊。”
夏婵羞涩一笑,轻轻颔首,目中却已有几分焦虑。
夏家的女儿到不是个顶个都有天分锻造出灵兵,若真如此,好兵器也就不至于千金难求,大部分夏家人,也就是能锻造出来高品质的凡兵罢了,可她不同,她,她要是没有不能舍弃的价值…
“小婵师妹且忙,我去看看翠儿。”
翠儿是师风养的一匹马,好些日子没见,他还真想得慌。
夏婵目送师风的背影远去,呆了半晌,眼眶略略发红,双手紧紧绞在一起,指尖隐约发青。
自从去年赵天师看过她的命盘,很是惊奇,说她的命格奇怪,明明是贱命,后天却入贵门,且不似有夏家的血脉,她又私底下偷偷查到那件事…这颗心,就一日也没有落下过。
“千万不要太快!”
师风师兄去过杞县,父亲和母亲的表情都不对!
夏婵深吸了口气,整理了下衣襟,提着食盒慢慢向族学的方向走去,孙先生嫌族学的酒水无味儿,她正好新得了一壶烧酒,就送去给他老人家尝尝。
京城里,一个小姑娘满目忧思,在杞县,另一个姑娘到是很忙碌。
蒋家庄里,男女老少十好几口子,跟着红尘辛辛苦苦上山,立在一块儿灌木丛旁边。
春妮左看看,右看看,皱眉道:“真要挖?这里真能有泉水?”
一行人都不大相信。
他们在杞县住了大半辈子,可没听过山上有什么泉水,相反,偶尔碰上干旱的时候,绕村而过的河说不定还要断流一两日。
每年各个村子争水,那都是保留活动,虽然似乎没别的地方厉害。
红尘四下看了看,用手摸了摸灌木,抬起脚拿鞋尖轻轻画了一个圆圈。
“挖吧!”
一人十文钱呢,挖就挖。
几个大小伙子拿着各种工具,吭哧吭哧开始干活。
春妮摇了摇头,叹口气,瞥了红尘一眼,心里为自家最近画风突变的小伙伴担心。
这本来就缺钱,还这般大手大脚的,真是不像话,找机会得劝劝她才是。
就这么个破山头,还想着有泉水?
别说春妮不信,周围大部分人都不信。
还没感叹完,没琢磨好这丫头吃个教训会不会学乖些,裙摆就一凉…王大娘,春妮,并一干小子目瞪口呆地看着从地底下忽然喷出来的清流,连鞋面湿了也顾不上。
“水,出水了!”
一个小伙子扔了铁锹,抓耳挠腮,满脸不可思议。
春妮目瞪口呆,半晌直接上手,捧着喝了一口。
“居然真的有山泉,还怎么近?天啊,二丫头…啊,阿尘你可真是厉害!”
王大娘几个,也双眼放光,这可是了不得的本事,就算是朝廷里专门研究这个的,第一次挖便能挖到泉眼,那也只能说是奇迹中的奇迹了。
红尘轻笑。
那日她得了地契,差不多小半个山头都入她囊中,便四下走了走,左右花木一个个冒出和她聊天,说着说着,就说到在自家地头有特别甜的清泉。
好茶需要好水来配,有这清泉在,可省了大事。
红尘想开茶馆,他们杞县多野茶,味道也很好,虽无名气,她尝来,却不比那些名茶逊色,如今再有好水,生意兴隆不敢说,绝对能做。
“那就请大家帮忙找些人手,我想引泉水入我的宅院。”
她看了看,泉水距离宅子并不很远,应该能做到。
回到家,红尘就上玉珏空间说这事儿,立时就有人主动冒出来招揽生意。
是个叫‘老子天下第一’的人。


第三十章 开业

说来,她这玉珏空间里头,像她一样正正经经叫‘红尘’的还真不多见,好像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代号之类。
‘红尘’也不像是正经名字,看着到不突兀。
“小妹妹,要引水入园可不能轻率马虎,光引进来怎么行,还得漂亮,还得和谐,这事儿找我,你把你们那儿的环境照好上传,我亲自给你做设计!”
她看过这人发的一些文字,好像就是四处找人要帮忙设计园子什么的,有时候收取一点儿报酬,有时候就免费做,据说是再磨练技术。
因为人家说了,不要钱也不要物,红尘也就随口答应。
对方却十分认真,第二日就给出一张简直和真的一样的设计图,不是平面上的,和实物一模一样,若不是摸上去那就是一张纸,红尘都要以为这是真的!
‘天下第一’说,那是一种绘画技巧,叫3D立体画,学起来有点儿难。
好像这位为了学好,也吃了好些苦头。
红尘颇感兴趣,为此专门托他给买了几本学习3D画的书,她生来最不怕的就是吃苦,都吃习惯了。
图纸完成,这位特特又给送了一些材料。
“我送你的竹子都是特别栽培,粗且高,质地细腻,柔韧性好,不会轻易损坏!”
‘天下第一’对此事,看着到比红尘更上心。
“可惜不知道你手里的工匠做活地道不地道,万一要做不妥,白瞎了我的好设计!”
这个到不用担心,蒋家庄就算没有好工匠,杞县可不少,个顶个有绝活。
红尘就答应等工程完工,照下来传给‘天下第一’,丰富他的资料库。
这位似乎正在积累什么经验,说是找工作用的,也不知道他到底想找什么工作!
难道和崇阳先生一样?
崇阳先生是大周有名的园林设计大师,连皇帝为太后修园子,也特意请他去帮忙。
园子改建没用多少时日。
杞县闲人多,闲着的工匠也不少,设计图又是如此清晰明了,反正不知道各种部件都有什么作用,也不懂什么叫虹吸,什么叫水泵,依照葫芦画瓢而已。
就连那些奇奇怪怪的竹子,也没人放纵自己的好奇心。
他们这边的山上,奇奇怪怪的植物多得很,朝廷还时常从海外弄些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展出一番,大家早习惯见识各种不认识的好东西。
不过,等到泉水源头垒砌上青石铸造的高台,清水沿着竹管和各种小型金属物件,弯弯曲曲,甚至上行,一直流入家中,冲到山石上洒落,波光潋滟,堪为奇景,不光是那些个参与建造的工匠们叹为观止,简直想顶礼朝拜,蒋家庄的人,更是快把这地儿当传说看待!
世上引水入园的事儿多见,那些个富贵人家,都好这一口,但用这么短的时间,用这么简单的工具,让泉水自己主动往家里流淌,却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红尘在村里人口中,也就快要拥有无上法术威能,就差能点石成金了。
且不管这些乱七八糟的,眼下最要紧的,茶馆兼书局,准备多时,差不多该挂牌营业。
红尘就选了个好日子,自己写几张请柬,送去给相熟的朋友,这段时日,她到真认识了几个贵人。
那个‘天下第一’送的竹子的确好,红尘移栽了几棵在自家竹林中,越发显得郁郁葱葱,竹子切成薄片,稍加雕琢,做成请柬,就显得分外文雅。
四月初五,茶馆开张。
小猫和小狸手脚麻利地又擦了一遍桌椅,整个房间都显得亮晶晶的。
他们是一对儿双胞胎,都是男孩儿,今年十六,正是半大不小的年纪,家里爹娘去了,大哥娶了嫂子之后就对他们不上心,每天别说吃饱,能勉强不死,还得靠整日上山摘点儿野菜饱腹,后来就干脆离了家,自卖自身了事。
红尘要找人手,本来轮不上他们,人牙子给推荐了一个从京城落难回乡,一条腿有点儿瘸的老人做管家,叫柳二,以前也是大户人家的二管事,后来主家内斗,他受了牵连,这才被赶出门,身世还算清白。
至于厨娘就是本地人,是个寡居的中年美妇,娘家搬走,婆家容不下,又没个孩子,就是从小擅长厨事,在灶台上有点儿能耐。
红尘当时找好了人手,小猫和小狸也不说什么,就眼巴巴瞅着她掉眼泪,两个孩子五官都好,人也干净,粗布的补丁衣服,也掩盖不住好根骨,她想着茶馆怎么也要有个店小二什么的,便顺手又搭了俩,把这两只也带走了。
或许是心中不安,两个小子做事特别卖力。
只是今天,他们这心里却免不了嘀嘀咕咕——主人这间茶馆未免太偏僻遥远了些,有谁会天天到这么远的地处,就为了喝一杯茶?
小猫使劲擦桌子,恨不得让桌子再干净个三五倍,好让客人们看在他们勤快的份上,多来几回。
生于世上,求存不易,吃主人家的饭,自然要为主人家着想。
擦完桌子洗地板,正忙活,外面太阳初升,传来一阵叮叮当当的声响。
小猫脸上大喜,连忙招呼小狸过来把东西端走,整了整衣裳,利利索索地去开门。
他家小主人在大门口挂了一口小钟,和寺庙道观中的稍微有一点儿像,更精巧漂亮,据说是主人自己亲自动手打造,只要来了客人,拉动绳索,钟声悠远,他们听得清清楚楚。
开了门,小猫就愣了下。
外面停着的马车竟然是六匹马拉的。
要知道,周朝的规制,除了三品以上的高官,或者有勋爵的贵族,再有,便是圣上特赐,别人最多只能用四马而已。
车厢牌子上那个大大的薛字,一看便知道,正是杞县最不能招惹的薛老爷家的马车!
呆愣中,便见四个小厮客客气气地捧着一应礼品进门,递上帖子:“我家老爷恭贺红尘姑娘开张大喜!”
不只是有礼物,薛公公亲自到了。
红尘连忙出来接。
他老人家大笑:“别顾忌我,你今天可闲不了,有的忙呢。”


第三十一章 捧场

薛公公慢慢走,面上和气得很:“你送的茶叶却非凡品,识货之人,得了你的好处,今天肯定要捧场。”
还是玉珏空间里有人提出,茶馆新开业,应该准备点儿赠品,广而告之,算作宣传。
红尘想了想觉得并不费事,她当初为了试验各种配方,炒制了好些个茶叶,陈茶不好喝,送出去些不浪费,就自己动手雕了些竹筒,不多不少地装了野茶,送到相熟的大户人家,至于蒋家庄的乡亲们,也就不包装,直接拿纸包包了茶叶便是。
并非舍不得,主要是村民们求的是实惠,一个小竹筒才能装多少?
眼下看来,效果不错,今天果然比想象中热闹得多。
小猫和小狸一时给吓得浑身冒冷汗,一时又激动得恨不得多张几张嘴。
来来往往的,有大商人,衙门的官吏等等,杞县各种平日离得极为遥远的大人物,不约而同地送了贺礼过来,还有亲自登门的。
“我有点儿晕!”
小狸晕晕乎乎地看了小猫一眼,觉得他应该是睡糊涂了,做白日梦呢,要不然他怎么会看见县太爷家的师爷?
杞县县太爷也派人来道贺,甚至特特写了个招牌‘杞县第一茶’,虽说没露面,可有老父母这块儿牌子,他们这生意,绝对不用担心有不长眼的胡作非为。
小猫到淡定许多,县太爷虽然是现管的县官儿,可再大,也大不过薛老爷去。
薛老爷那曾是天子近臣呢。
一抬头看见自家主人陪着薛老爷,还有那位穆爷出了后门去园子,那个本来稍嫌冷淡的师爷毕恭毕敬地躬身行礼,他连忙站得更笔挺些,挺直了腰板儿。
这才刚开始,随后送礼的络绎不绝,先不说生意怎么样,小猫觉得就这些礼物统计一下,茶馆开个大半年,都不一定能赚得回来。
两个未来的店伙计浮想联翩,县太爷家的这个亲信师爷,亲眼目睹此地盛况,一时也把脸上的表情放得更柔软亲热了三分。
其实他们家大人本不会把区区一茶馆开张的事儿放在心上,连对方递上的帖子和请柬,还有那两小竹筒,包装精美的茶叶,本都不大可能送到大人眼前。
只是说来巧合,帖子送到的时候,县里一文书刚好看见,一见帖子上的字,便眼前一亮。
在杞县这等地处,虽文风还算鼎盛,到底偏远,正经的举人都没有几个,秀才也是稀缺资源,识字的更不多,能有一手好书法,那绝对特别长脸。
文书别的不行,于书法一道,深有心得,见了帖子,再看看用竹片制作而成的请柬,如此精巧,简直令人爱不释手,他心中欢喜,在大人面前,就不免提了几句。
县太爷见了一样觉得好,还品了品茶,茶虽无名,看说明和寻常加入各种调料的喝法也有不同,却别有一番风味,主要是足够特别,说不定能成为他们杞县一大特色。
师爷这才会奉命走这一趟,只若是知道薛老爷也肯给脸面,甚至大驾亲临,他说什么也要拉着自家老爷过来套套近乎才是。
薛老爷自从来了杞县,轻易不与官面上的人物来往,想拉关系难如登天!
蒋庄也闻讯而来,立在不远处的青石小径上,看着大门外车水马龙的景况,一只手死死拉住顾氏的胳膊,不许她过去。
迟疑半晌,终究还是不好靠近。
“走吧。”
顾氏咬了咬牙,犹有不甘,连她都不知道自己的不甘是哪来的,或许是因为本在掌心里攥着的一个人,忽然挣脱出去,瞬间变得陌生,再也认不出,而且越变越好,渐渐到不像是她能够得着,所以心中才难受。
可蒋庄在,她再想去给红尘添堵,让人知道知道,这丫头是何等无情不孝,一时也不敢轻举妄动。
踌躇间,让蒋庄拉得踉跄了下,顾氏心中大恨,却只能老老实实跟着离开。
“县太爷给送的那块儿匾,好像人家没想挂?”
“不挂也就不挂了,薛老爷那是在宫里替万岁爷磨过墨的,他老人家给了块儿清韵墨香的牌子,县太爷的还怎么挂?”
一转弯,耳边忽然传来窃窃私语声,说话的也是经常施粥舍药,还修桥铺路的大豪商,顾氏撇了撇嘴,既看不起商人,心里又有点儿发酸。
在周朝,商人的地位比前朝高些,虽不能和读书出仕相提并论,却不是寻常百姓能比的,且供养个读书人出来,便能改换门楣,限制不大,早年顾氏也想过,要是能购进家正正经经的商铺,儿子读书的银钱就不缺了,奈何蒋家的那点儿家底,实在不够用的。
蒋庄一步三回头,拉着顾氏向回走,忽然听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笑语声无数,顿时止了脚步,面上露出几分欣然宽慰,他还担心二丫头…红尘的生意不好做,再赔了银钱,现在看到门前车如流水马如龙,声势颇大,也就安心许多。
三年后的灵女之选,就如在他心口堵了一块儿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如今若是红尘当真能赚出丰厚的家业,他也就不必再担忧。
顾氏非要跟着,蒋庄心里明白,带着她不是好事儿,既然来看过,就拽着她远走,省得给自家丫头添乱。
夫妻两个各怀心思,走得飞快,还不小心撞到了一个老汉,蒋庄吓了一跳,不过这位须发斑白的老汉身子半点儿没动,反而扶了他一把,手臂结实有力,竟能牢牢撑住他的身子。
“小心点儿,别着急。”
蒋庄愣了下,点点头,来不及回话,那老汉就领着一年轻男子,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还有三个书生施施然走人。
这几个书生看模样像是附近阑珊书院的学生,春末出游赏景题诗,自然是要来苍青山走一遭。
杞县苍青山,虽然比不得天下名山,宁州金顶山巍峨壮阔,却也秀丽非常,平日里文人墨客众多,书生们也爱过来。
只是大周朝的书生,固然喜欢佩剑,但大部分佩剑就是个摆设装饰,不可能和人家西狄一般,书生也能上阵杀敌,一路辛苦,走到此处,已然是口干舌燥,其中一位远远地瞧见迎风招展的一个‘茶’字,倍感亲切。
“这字遒劲有力,飘逸中有灵秀,不是一般俗人能写得出来的。”


第三十二章 争辩

老汉看了,也捋了捋胡须,赞了句:“果然好字。”
他身边的年轻人登时扭头看了他一眼,一双眼睛瞪得滚圆,满脸不可思议,忍不住嘀咕:“这种小地方也有人能当得起您老人家一句赞,可真不得了了!”
到是一个披着苍青色大氅的书生,抿了抿唇,脸色似乎有些复杂,眉宇间的神态有一点儿古怪。
身边跟着的小厮鼓着脸,压低声音耳语:“公子爷,我看,大小姐真不愧是咱夏家人,不在家里长大,也…”
公子忽然冷目扫过,他连忙收声,目中就露出几分懵懂,随即暗自抽了自己一嘴巴。
只是他总不能为了让公子欢喜,就说大小姐不如阿蝉小姐!
虽然他只是个小厮,可能贴身伺候夏家的公子爷,又知道这些个本该保密的消息,自是最忠心不二的家生子,对夏家那是掏心掏肺…让他说夏家的血脉,比不上一个假小姐,哪怕那个假小姐才是主子的心尖尖,他也说不出口。
只好闭上嘴,低下头不吭气了。
茶馆里着实热闹。
大门洞开,这几个人就自己溜达进去,进了门,绕过一簇簇郁郁苍苍的盆栽,便见好些老老少少的客人坐在林荫掩映的石桌上,一边喝茶,一边说笑。
还有人捧着书本摇头晃脑。
老汉扫了一眼,隔着青石小径,敞开的大门内,一排排书架顶着屋顶,乍看过去,所有爱读书的读书人,都要眼前大放光明。
几个书生靠过去看了一眼,居然很大一部分书籍都看着特别陌生,再一翻阅,随手选一本都属于无论装帧还是内容,全都极好的,顿时就有点儿走不动路了。
不知不觉,好些人喝茶读书,区区一茶馆,到有了几分书院圣地的模样。
薛公公年岁大了,不耐久坐,既然来过,也无大事,转了一圈,四下看看,红尘便早早送他回去。
乍见此情此景,老人家不觉一笑:“连我这个老家伙,站在你这儿,嗅着茶香,居然也觉得身上的俗骨轻了轻。”
红尘挑眉,刚想说话,忽听屋里有人争执起来,声音还挺大,闹得喝茶的那些书生们都跑过去看热闹,一会儿工夫,书房内一个书架前面,就挤过去十好几个客人。
“这是怎么了?去瞧瞧?”
薛公公年岁大了,反而好热闹,当先就转头过去,红尘只好跟上,顺便给穆爷还有一路耷拉着脑袋,畏手畏脚的胡政使了个眼色。
穆爷摊摊手——他家这老岳父调皮起来,跟个小孩子似的,做晚辈的可管不住。
薛公公寄过去,看见人群最中间争执的那两个人,脸色顿时变了变。
“姓孔的和姓张的什么时候来了杞县?”
红尘也吓了一跳,这两个人她可认识,都是致仕高官,一个正正经经给皇帝讲过经史的孔文林,另一个更厉害,曾经中过**,那是鼎鼎有名的状元郎张振,还做过两年太平阁老。
这两个大人物,怎么会跑到小小的杞县来?
在看一看他们身边围着的几位,个个都在大周属于有名有姓的,或许远算不上位高权重,却是文人清流里的顶梁柱。
小小杞县,平日里连多个秀才也让县太爷高兴的不行,如今冒出一堆高官,哪怕是致仕的…若是让人知道,绝对要惊天动地了。
红尘失笑,若是她这会儿让眼前一群人留下墨宝,自家这茶馆以后必然客似云来!
不过,薛老爷恐怕会不高兴。
翰林院那帮人,尤其是这两个,整日说一些宦官怎么怎么祸国之类的话,薛老爷可是宦官,还是皇帝亲信,正是他们口中最该千刀万剐的那一批,怎么可能会相处融洽?
此时,两位学士没瞧见薛公公,正对着桌子上摆放的一幅画指指点点,争论不休。
小猫猫着腰溜过来,低声道:“那幅画是城南的粮商,王员外送的贺礼,让这两位看见就闹起来了。”
他也纳闷,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因为一幅瞧着不起眼的画,两个人能吵得这般热火朝天。
那是一卷泛黄的古画,重新装帧过,还是显得有些古旧,看题跋,应是南楚最后一任国主李碧的作品。
若是真的,那可价值连城!
孔文林显然不信,冷哼道:“别开玩笑,李国主什么时候画过泰山之巅的日出图?他这一辈子都不曾去过泰山!李国主早年爱画宫廷美人,擅长人物画,画风绮丽,后期多为园林山水,所作‘乌江夜’,悲壮雄奇,他的字画,怎么可能流落出去?必然是伪作!”
张振失笑:“你急什么,我也没说就是真的,只是说画这幅伪作之人除了内容之外,其它的都极为用心,纸是澄心堂纸,用的印章也毫无问题,偏偏画出一幅泰山日出图,让人实在哭笑不得。”
“哼,还翰林学士出身,连幅画都辨不清。”
薛公公冷冷道。
屋子里顿时一静,两个进士大人同时转头,一看到薛公公,面上不变,目中已经阴云密布,眼看说不得都要撸袖子大战三百回合。
“原来薛大太监也在杞县?难不成这幅画是你的?我们说说还不行了?”
薛公公皮笑肉不笑:“反正不是你们的画,你们在那儿叽叽咕咕胡说八道个什么,烦死人了,阿尘,这是你的茶馆,也是你的画,你来跟他们说说这幅画的真正来历!”
红尘:“…”
她还没见到那什么画好不好!
可这会儿要是让这几个加起来快两百岁的老家伙在她家打架,那就真热闹了。
想着,红尘就走过去看了一眼,指了指下面的印章,笑道:“二位别急,请看,一枚是‘大雍永和五年’,旁边这一枚,‘雅苑秘府’。这两枚印章都不假,想必二位学士能分辨得出来。”
这到不错,孔文林和张振点了点头。
红尘便笑了:“那就说明这幅画是大雍永和五年,被藏在雅苑秘府的,世所周知,禹亲王还在他的雅苑小记里评价过,说南楚李碧,风流才子,误作国主,然所作书画,非他家所能及也,对他的书画,十分推崇,搜集收藏了许多。李碧永和五年曾被大雍禹亲王所擒,书画也被一并带走,既然是雅苑秘府的藏品,是真画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孔文林和张振都安静了些,皱了皱眉:“可这是泰山?”
红尘轻轻拍了拍桌上的画作,让它不要吵了,才道:“我曾经有幸读过高湛高长源所作的‘泰山纪事’,上面提到一则奇闻。”


第三十三章 见识

“大雍永和元年,李碧被迫流亡北燕,身处万里荒漠,**难耐,几近死亡,朦胧间仿佛见到一座神山,烟云密布,朝阳初升,事后他被西狄平南郡主所救,所见之事,没人相信,连他自己也只当是一场大梦,直到和高湛相遇,看过高湛做的泰山晴日图,才恍然惊觉,神山即为泰山。”
红尘叹了口气,“我想,李国主一定是将他所见的场景画了出来。”
“这,这?”
孔文林和张振都不大相信,“怎会有此奇异之事?”
“也不只是这一桩,《博物志》里说,海中有蜃,能吐气成楼台,还有,当年南楚第一才子苏先生所作的万古秘闻里,曾赋诗一首‘东方云海空复空,群山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说的大概也是同一种现象,既然前辈们能见,李国主自然也能见,而且他天生过目不忘,那般奇景,若真见过,想必不会忘却,能画出泰山日出图,也不是什么完全不可能之事。”
孔文林登时哑口无言。
红尘笑道:“再说此画,看用笔和南楚画圣柳文青柳先生如出一门,李国主曾在他老人家门下受教,有几年笔锋中柳先生的刻印很重,由此看来,此画有九成可能,并非伪作。”
周围的客人们都呆住。
张振拊掌叫好,满脸的赞叹,瞧着红尘越发觉得不可思议,“没想到杞县也有如姑娘这般博闻强识的大才,怪不得阑珊书院得享百年盛名,选址果然选在地杰人灵的宝地。”
不远处,夏家那位忠心耿耿的小厮,更是满腔激动之情,恨不得现在就扑过去告诉这位大小姐——你是夏家的嫡出千金,快和我回京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