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祚曾经在文献资料上见过饥荒年间发生的惨状,光是想想就觉得痛心,“那就去寻找产量更高的粮食啊!”
光是不让人杀牛,能起到多少作用?
太子:“六弟,产量高的粮食并不是那么好寻好种的,过几年,孤带你去种地,你就知道了。”
前世的父亲在阳台上种过不少辣椒葱蒜小番茄,胤祚帮忙浇水施肥捉虫,知道没有现代化的机器,要想种出那么多粮食会有多困难。
但是……“土豆、玉米、红薯产量都很高,也很好吃,这些我们都有,为什么不种?”
产量很高?康熙正想问问这几种作物的产量究竟有多高,就见胤祚突然右拳敲左掌,恍然大悟道:“所以不是汗阿玛太穷了,快养不起那么多嫔妃和孩子,这才克扣我们的点心啊。”
“咕咚”,梁九功艰难地咽了口口水,六阿哥可真敢说啊。
太子扶额,孤真的要保不住他了。
康熙:???
他是真的不懂胤祚的小脑袋在想什么,都顾不上生气胤祚的胡说八道,“朕什么时候克扣你点心了?”
胤祚记得很清楚,一脸“你别想忽悠我!”的警惕表情:“就是上一次!我去御膳房领来的桂花千层糕,只吃了三块!”
康熙:“……”
幽幽地看了一眼太子,明明是太子不允许胤祚吃的,这锅怎么就莫名其妙甩到他头上了?
太子被康熙看得很是不自在,他本想和六弟说说道理,随即想到……汗阿玛本来就不让皇子阿哥吃太多,他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
所以,这锅不本来就是汗阿玛的吗?瞬间理直气壮起来。
康熙:“……”太子是指望不上了,他只能自己来。
“你的小肚子就这么点大,一次吃三块点心够了,再多了会闹肚子,会坏牙,这都是老祖宗养孩子传下来的经验,太医也不让多吃。”
他自认已经说得够有理有据,足够说服胤祚这个年纪不大心眼忒多的娃了,谁知胤祚还是能找出突破口来。
“那就少吃多餐啊,一天两餐怎么够我长身体?起码也要吃三餐!”
康熙:!!!
深呼吸,告诫自己不能和个三岁孩子计较。
太子赶在亲爹骂人前说:“六弟,我们大清是马背上打下来的天下,天亮得早,黑得早,一天两餐是还在关外就形成的习惯,一直延续下来。”
胤祚:???
“就算一天吃两顿正餐,点心和夜宵也没少吃啊,我还给加了个下午茶,这不就证明一天两餐是不够的吗?真要够了,御膳房怎么会每天备着那么多点心?”
康熙会不知道不够吗?
关外一天两餐是因为晚上睡得早,入主关内后生活习惯跟着汉人开始改变,已经不太够了。
御膳房会备那么多点心也是因为他每天批折子批到深夜,的确不够吃,但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想要随便更改,并不是他说一句就可以办到那么简单的。
这些事情就是一点一滴全部告诉胤祚,他那小脑袋瓜怕也无法理解。
正好先前在说耕牛和粮食的问题,康熙顺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你知道改成三餐后,大清要多吃掉多少粮食吗?”
胤祚愣了一下,康熙又道:“朕可以一日三餐四餐,但这口子一开,下面的官员必定跟风,有了正大光明的借口,奢靡浪费之风大盛,受苦的只会是大清百姓。”
他没天真到以为大清在他的治理下,已经足够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更没天真到以为大清的官员各个都为国为民,绝不欺压百姓,中饱私囊。
“胤祚,你肚子饿,不够吃,可以多吃些点心,也可以让小厨房给你加餐,但朕……”康熙叹气,“朕不能让皇宫所有人一日三餐。”
不是他穷,养不起皇宫里的人,只是这样的口子不能开。
胤祚懂了。
说到底,还是穷的,经济上的穷,也是粮食上的穷。
他第一次知道康熙作为皇帝的无奈和退让,小跑着走到康熙面前,拍拍他的手,“不难过,我们种土豆,土豆一年可以种两次,饱腹感很强,还有特别多的吃法,红薯也是。有了这两种高产量还美味的作物,百姓们既不会饿肚子,还能吃得好!”
童言稚语,听起来像是不知道大清有多少人这才胡说的不切实际,但康熙上了心。
他一把将胤祚抱起坐在自己的怀里,关切地问:“红薯暂且不说,土豆的亩产很高?”
太子的脸色为之一肃。
自古以来,粮食都是一国之重,而每一种高产量作物的增加,都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改变。
梁九功自觉退了出去,守在御书房门口,还在心里庆幸。
幸好自从六阿哥经常来御书房,不经意间会冒出一些不得了的话,皇上每到下午就不让其他太监宫女在里面伺候了,不然……想护着六阿哥,可真是一件难事啊。
胤祚不记得土豆的亩产具体有多少,唯一的印象就是多。
“亩产千斤应该不成问题。”
康熙和太子倒吸一口凉气,宫里一直都有土豆,他们还吃过土豆做的菜,竟不知土豆的产量有这么高!
大清北方的粮食亩产在两石左右,部分贫瘠的地区只有一石,南方的鱼米之乡也只有三石,约四百五十斤,可想知道亩产千斤的土豆对这对天家父子的冲击力有多大。
胤祚担心大清的土豆和现代的土豆不是一个品种,毕竟现代有各种优选优育的手段,想了想,还是加了一句:“如果担心亩产不够,那就施肥吧。”
康熙怀抱着某种隐秘的期待,“你有别的施肥办法?”
而后介绍了一下大清目前使用的肥料,一般是让人和动物的排泄物经过时间发酵、太阳暴晒之后再用,包括将一些植物落叶烧毁而成的草木灰埋进去。
胤祚:“堆肥。”
具体怎么操作的,他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一个大概,把自己记得的都说了出来。他更熟悉的还是制作化肥,谁让他前世的父亲是化学老师呢,只是这个目前不适合拿出来。
康熙仔细地听着,而太子在旁记录。
胤祚忽然想起来,忙道:“对了,土豆不能在同一块地上反复种植,容易生病,降低产量。应该说大多的农作物都不好在同一块地上反复种植。”
“什么道理?”
“具体什么原因我不知道,只知道不能那么做。”
康熙记下了:“说完了?”
胤祚没想到其他要注意的地方,之后再想起来,可以再行补充。
“说完了。”
“很好。”康熙点点头,揪住胤祚的小耳朵,阴恻恻地道,“朕什么时候给了你‘朕很穷’的错觉?”
胤祚哎哟哎哟地叫着,故意叫得很惨,果然察觉康熙捏着他耳朵的力道更轻了些。
“快说!”康熙恶声恶气。
胤祚捂住不怎么疼的小耳朵,“没有枪啊!老爷爷说他们那里的军队,每个军人都有枪,你有吗?”
康熙:“……”啊这。
他稍稍顿了一下,胤祚立马得寸进尺,拍掉康熙的手,得意地抱着小胳膊哼哼:“人家有背着的枪,抱着的枪,还有能够藏在口袋里的枪,你有吗?”
康熙:“…………”
“就这样,你还好意思说自己不穷,你已经穷到没法给军队人人装备一只枪啦!”胤祚的小手愤怒地拍着桌子,直把龙案上的奏折拍得一震一震。
那声音几乎拍在太子的胸口上,胸腔里的心脏扑通扑通急速跳动着,真怕六弟被气急的汗阿玛翻在大腿上狠狠打屁股。
但与此同时,他的心中也对所谓的老爷爷那的世界感到好奇:那里的军队居然每个人都有枪吗?
康熙什么时候被这么质疑过?
先是把高产量作物藏在厨房没有推广,再是被儿子当面指责穷到苦军队,血性和冲动立马上头。
“朕有能够制枪的人才!”
“真的?我能见见吗?”胤祚挑起小眉头,满脸的“我不信!”“你又忽悠我!”。
康熙眼角一抽,他哪知道朝廷到底有没有能够制枪的人才?南怀仁能够制作出大炮,兴许可以做出枪支?
就算没有,他也一定会找出几个来!汗阿玛的尊严和面子绝不能丢!
“真的,会让你见的。好了,朕和太子要开始办政事,没空和你聊天了,快回去吧。”
康熙第一次那么迫切地把怀里的儿子放下去,还轻轻地推了一下他的肩,快走快走,再不走朕就要穿帮了!
“我今天的十个大字还没学呢。”胤祚不肯走,还想去找太子。
太子见过宫里狩猎用的枪支,材料名贵,有些还镶嵌着宝石、象牙,珊瑚,展示的作用大于狩猎,想让军队每个人都配备上,不管是技术和人力都远远不够。
眼看汗阿玛快绷不住了,太子赶紧给胤祚使眼色:听话,走吧。
康熙第一次嫌弃儿子的好学,摆摆手,“今天没空教你,梁九功,带六阿哥出去。”
胤祚表面不情不愿被梁九功哄走,实则内心激动得差点发出鹅叫。
土豆红薯的推广搞定了,枪支人才戴梓也搞定了,这都是能增强大清国力,将来能让兄弟们打穿地球的资本啊,开心心~
嘿嘿嘿,回去做点臭豆腐孝敬一下辛苦的汗阿玛吧!


第37章
胤祚说干就干,回去就做臭豆腐。
可惜因为小厨房没有大量的新鲜豆腐,只能从头开始泡豆子,磨豆子,点豆腐,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最快也要等到明天才能开始。
他就决定用小厨房仅剩的那么点豆腐,先尝试着做一下,万一一次成功了呢?
新鲜豆腐切成小块状,用透水的白布包起来,隔着一层木板压上石头,利用重力挤压出新鲜豆腐里的水分,差不多压上一天就行,据说稍微硬一点的豆腐做臭豆腐会更加好吃。
这个过程需要等待的时间太长,胤祚吩咐完就走,路上魏珠问:“主子是想做臭豆腐吗?”
“对啊。”胤祚点头,“你吃过吗?”
“吃过的,小时候奴才家隔壁的大娘就卖臭豆腐。”而这也是魏珠能通过一个简单的压豆腐步骤,立刻猜出胤祚要做臭豆腐的主要原因——趴大娘家墙头看见过很多次。
他迟疑着说,“主子,臭豆腐的味道会飘散得很远,宫里怕是不允许出现这样的东西。”
后宫嫔妃们需要时刻预备着皇上的召见,太监宫女们不能在主子面前不得体,没有人敢吃味道太重的食物,臭豆腐是其中之最。
魏珠更担心主子辛辛苦苦做出那么多臭豆腐,没有人愿意吃不说,很可能还会惹来许多嫌弃和非议。
胤祚满脸的不在乎:“我知道啊,不然刚刚就直接吩咐嬷嬷做臭豆腐,而不是自己来做了。”
他还不是想着把漫长的制作过程分散开来,兴许小厨房里的嬷嬷们不知道呢?没想到立马被魏珠看出来了。
“被知道了也没什么,爱吃不吃呗。”胤祚大咧咧地说,“我在自己的宫里搞吃的,别人还能因为一点味道跑来我宫里打我不成?”
一点臭豆腐的味道就受不了了,等将来他搞出了螺蛳粉,那可咋办?
胤祚幸灾乐祸地想。
当主子的半点不惧,魏珠也不怕了。
一主一仆再度钻进屋子里忙碌起来。
趁着这个季节宫里还有不断开放的桂花,胤祚想试试能不能把精油搞出来,这样就可以加到手工雕刻蜡烛里面。
可惜不管他怎么搞都不太对头,精油还是得用蒸馏的方式来做,而他没有合适的玻璃器皿可用。
大清这会儿不叫玻璃,叫琉璃,也搞不出那么纯净透明的玻璃来。
想要合适的实验器皿,还得先想办法帮大清提高制作玻璃的工艺。
不久前刚搞出个牛痘,现在又弄了土豆红薯,短时间内不能太出头了。
胤祚劝自己再等等,起码等到臭豆腐惹来宫里大多人的厌恶,名声恶劣一些再说。
就在他琢磨着消停点的时候,御书房那边因为他的主意有了大动作。
康熙没听说过红薯,见识过胤祚那一个椭圆几个黑点就是红薯的魔鬼画技,对此不抱希望,把注意力放在现有的土豆上。
既然有人把土豆送进宫廷,那就说明民间已有不少土豆的种植经验。
只要把作为种子的土豆分发下去,吩咐人多加种植,一年可以收获两次,短短几年的功夫,想必就能推广至整个大清。
幻想着几年后整个大清的百姓都不会再饿肚子的场景,康熙的内心火热,命人召来户部尚书伊桑阿。
户部尚书负责漕粮田赋,又称大司农。
康熙把推广土豆和尝试堆肥的任务分给他,言语间透露出了“办不好就换人”的意思。
伊桑阿:“……”
他本来已经得到明年能去吏部的消息,突然间得了这么大的一个任务,不知道得干几年,吏部尚书的位置很可能没他的份,干不好却连这个位置都没了,连忙跪下表忠心,就差指天发誓。
康熙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没时间听伊桑阿的彩虹屁,给了任务就让梁九功赶紧把人送走。
接着,便是最麻烦也是最困难的火器。
康熙细数整个朝廷大大小小的官员,也想不起哪个人有制作火器的才能,只能先把南怀仁叫过来。
南怀仁是比利时人,来大清传播天主教义,是几年前沙俄使臣来大清时的翻译员,还设计监制了许多西洋的天文仪器,三番之乱时奉命监铸了大炮,在这方面还是有点能力的。
康熙清楚大炮和枪支不同,但他确实没有办法,只能寄希望南怀仁做得到或者能够推荐拥有火器才能的人才。
“朕想要制式简单,能够大量生产,可以背,可以抱,甚至可以藏在口袋里的枪。”
一听这样的要求,南怀仁都傻了。
他是传教士、天文学家、科学家没错,但不是专门搞武器的啊,让他去哪里研究适合人人装备的火器?
还可以藏在口袋里,哪有这么小的枪?!
虽说皇上吩咐下来的任务一般都得接下,但是这个任务,南怀仁很清楚自己完不成,自然得找借口推拒。
“皇上可真是为难臣了,您可是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枪?”
康熙从来不是个会异想天开的皇帝,南怀仁只能猜测是不是哪里已经有了这样的枪,内心高度警惕,如果哪个国家的武器技艺已经达到了这个程度,他的祖国怕是会有危险。
康熙不至于听不出这点试探。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认南怀仁当科学老师,是想学习西洋的那些知识,但也对这个比利时人抱有警惕,自然不可能把实话告诉他。
被拒绝了,康熙就轻飘飘地说:“朕只是有那么一个设想,做不到就算了。”仿佛半点不在意到底能不能做出来。
表面那么说,等南怀仁走后,康熙又开始头疼了,“保成,你说胤祚怎么就那么烦呢?!”
嘴上说烦,但那唇边淡淡的笑意,摆明了口是心非,太子看得不要太清楚。
南怀仁不知道有那样的枪支,就说明六弟背后的老爷爷所在的世界远比他们的更为强大。
大清的背后有这样的支持者,何愁国不强大?
汗阿玛的嘴角差点就要咧到耳根子后去,还非得在那说烦,烦什么?汗阿玛,你倒是有点烦哦!
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太子都被自己吓了一跳。
仿佛是从汗阿玛经常和六弟幼稚吵嘴,经常需要他从中拉架的时候起,他对汗阿玛如偶像般的尊崇慢慢减少,变得更为亲近了些。
就好像一直高高在上无法触及的神明,忽然走下神坛,走到他身边,变得近在咫尺,可以触摸。
康熙皱着眉头,半是开心半是烦恼:“保成你快想想办法,咱爷俩该怎么说怎么做,才能让胤祚把火器的图纸画出来。”
当然,最主要的是:不能让胤祚意识到偌大一个朝廷就没有几个像样的火器人才!
他这个汗阿玛不要面子的吗?!
太子:“……”汗阿玛,您都不当着儿臣的面掩饰一下吗?
身为储君,他知道火器于国于民的重要性,但是想想才三岁的六弟和六弟那神一般的画技……他就只想叹气。
太子维持不住温润的面色,变得有些丧丧的。
六弟对他那么好,和他那么亲近,他实在不想说六弟的坏话,但这就是事实,不是闭上眼睛不看不说就不存在了。
“汗阿玛,六弟根本不会画画,上次的拼图和魔方您还记得吗?”再不然总记得那指鹿为马的土豆和红薯吧?
康熙脸上隐约的笑容慢慢僵硬,彻底消失。
是朕草率了。
“保成,你觉得给胤祚找个师傅怎么样?”
太子:“……”老实说,不怎么样。
整个大清也只有他知道汗阿玛给六弟请师傅,是想锻炼六弟的画技,等他画出火器的设计图,可是落在别人的眼里……
让一个三岁娃娃学写字画画,你是魔鬼吗?!
话都说完了,康熙也觉得自己出了个不能更馊的馊主意,可除此之外,他是真的不晓得该怎么办才好。
真希望从天而降一个火器人才啊!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这一晚,康熙的睡梦中都是胤祚背着一支和他差不多高的枪,怀里抱着一支模样相似的枪,腰间的两个口袋里还塞着两只巴掌大的小枪,嗷嗷叫着冲进鸭子堆,一枪崩掉一只鸭子的画面。
光看画面,还得为胤祚的神枪手技术而感到惊讶,但是一听他开口:“我,爱新觉罗·胤祚,大清最大最牛的纨绔,今天就全部干掉你们嘎嘎嘎……”
睡醒以后,康熙的耳朵里还是胤祚那魔性十足的嘎嘎叫,仿佛有一百只鸭子在他脑子里闹腾。
你本佳儿,奈何有一张嘴。


第38章
梦境里儿子和几百只鸭子一起嘎嘎叫的场面,给康熙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阴影,甚至导致他看到胤祚来御书房时脑袋兀地抽痛了一下。
总觉得这个时候的胤祚真的会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巴掌大的枪,一枪一只鸭子,还要学鸭嘎嘎叫。
等胤祚开口,康熙的头更疼了,因为那小子一开口就问:“汗阿玛,那个擅长制作火器的人才能让我看看吗?”
也不知道这个小子是不是从哪里听说了什么,此时正用无比怀疑的眼神望着他,偏偏还要做出无辜的小表情。
就算你表现得再无辜,朕也知道你是想看朕的笑话!
康熙气得心肝疼,很想学着这小子曾做的那样,捧着心脏,痛心疾首地斥责一番,又觉得自己真的那么做了就输给了胤祚。
事实上,胤祚完全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啥问题,他可是在给康熙送火器人才啊!督促康熙提前研究火器,增强大清国力啊!
有了火器,以后打准噶尔还会难吗?
不可能的!
然而对清朝历史了解不太深刻的他,只知道清朝有个火器天才戴梓,因为和南怀仁有了些许龌龊被流放了,造成了一桩冤案,特别惨,却不知道流放的具体时间,更不知道这个时候的戴梓正在南书房供职,还没有展露出自己在火器方面的才能。
双方情报不对等的情况下,胤祚以为自己在做好事亲爹却犹犹豫豫不干实事,康熙以为儿子在看自己笑话,都在生对方的气。
父子俩大眼瞪小眼好半天,太子为了保全汗阿玛的颜面,对胤祚小声说:“要想达到你说的那种要求……有点难。”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没有可以设计和制作能够大量生产型枪支的人才。
可是这一点他要是说出来了,六弟必定会笑得很大声,还可能当面嘲笑汗阿玛昨天打肿脸充胖子,跟着就会被恼羞成怒的汗阿玛打屁股。
胤祚:???
太子觉得自己说得再多,也不如让胤祚亲眼看看大清目前拥有的各种枪支,康熙也是这么想的,让人把宫里存着的枪支全部带过来。
先来的是一批木枪托上雕着龙,还镶嵌了各种宝石珊瑚,外表做得相当花里胡哨只能称之为展览用工艺品的枪支。
“这枪真的能用吗?”胤祚忍不住发出灵魂质问,“确定不会开一枪就报废吗?”
可能是看惯了现代那些金属和塑料结合制作出来的枪,再看这种就显得格外不顺眼。
“当然可以用。”康熙的脸色不太好,他料到胤祚会嫌弃这些枪,没想到会这么嫌弃,居然是看了一眼就不想看第二眼的那种程度,幸好已经让人去武器库取了另外的枪。
希望那些枪支能够帮他挽回仅剩不多的帝王和亲爹的尊严。
不多久,第二批枪来了。
康熙悄悄松了口气,去瞧胤祚,本以为这些能够为自己挽回一点颜面,没想到一看到这些枪,胤祚的脸色更差。
枪托是木制的,也没有搞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和花样,但是光看发霉的枪托和生锈的枪身,就知道这些枪没有得到重视,被丢在仓库里很久没有得到保养与维护。
胤祚是从这里看出康熙对火器的不以为然,心里才难受。
他的那双小手缓缓地将那些发霉生锈的枪,一把一把地从箱子里搬出来,枪太重,他人小力气小搬不动,也在咬牙拿,是康熙看不下去搭了一把手,才让他成功取出来。
康熙和太子就看着胤祚一声不吭地在那搬枪,搬完了坐在那也不说话,想说些什么,但是看那沉闷的脸色和气氛,总觉得什么话都不太适合。
胤祚呆呆地望着这些发霉生锈的枪,眼前和耳边的一切都变得有些模糊,缓缓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之中。
他曾想过自己为什么会变成只活到六岁的胤祚,也曾想过是不是自己本来就是胤祚,不过是看到了另一个现代人的人生,更想过自己有这样的特殊际遇,应该为大清做点什么。
他借机送出牛痘,让大清的百姓们不再害怕天花,他研究各种美食,提出种植土豆红薯,想丰富大家的饮食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他想让大清早点研究火器,增强国力,守卫国门。
只是……忽然间,胤祚不那么自信了。
以康熙和朝廷对火器的忽视程度来看,他真的能够成功劝说康熙走这条路吗?真的能够改变太子被废,诸多兄弟们被圈禁,四哥累死在皇位上的结局吗?他才三岁,真的有那么大的能力吗?
不行!
那样的结局太过惨烈,不管怎么样,还是得试试!
“每一把都生锈了呜……”胤祚想到清末那些丧权辱国的事,嘴角下撇,眼尾下垂,完全不用假装,整个人都散发着“我好难过”的真切气息。
康熙:!!!
太子:!!!
上一次看到胤祚哭还是因为被康熙打了两下屁股,只是对于胤祚假哭逃避的事,父子俩心知肚明没有拆穿,可是这一次明显不是。
是委屈,是看到康熙不重视火器的委屈。
康熙习惯胤祚跟他张牙舞爪的调皮活泼模样,看到他坐在那抱着枪支默默难过,心脏就像是被什么揪紧了。
他宁愿被胤祚各种行为气到头疼,也比看到这样的胤祚要好。
“胤祚。”他小心地开口,“朕会找人研究火器的。”
虽然这些火器又重又麻烦,还不怎么好用,根本比不上大清的骑兵和兵器。
所以,你别这样了,赶紧恢复成以前的样子。
朕看着真的很不习惯啊!
“真的吗?”胤祚吸吸鼻子,望着康熙的眼里还带着点点泪花。
“真的!”康熙如临大敌地看着即将真哭的胤祚,真怕他哭出几百只鸭子嘎嘎叫的效果,严肃点头,“君无戏言,朕答应了你就会做到。”
“好吧,暂且相信你。”胤祚抬手要揉眼睛,被太子赶忙拦住,用手帕去擦,“六弟,你的手太脏了,哥哥帮你。”
胤祚仰着小脸让太子帮忙擦脸擦手,还不忘打击康熙:“汗阿玛,你找个更会做枪的人吧,这样的不好配备给军队用的。”
这话康熙不想接,太子转移话题:“六弟,你见过的枪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