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时,倘若唐怡莹回到溥杰身边,安心做她的前朝福晋,一切还来得及。她却把自己的后路堵上了,因为和溥杰家人的关系不融洽,唐怡莹做了一件让这个家族不能谅解她的一件大事。一个月黑风高夜,她雇人把北平醇亲王府的大批财物盗走了,这件事促使溥杰下决心和她分手。恰好日本人逼着溥杰离婚,强迫他娶日本女人,吉冈中佐出面,替溥杰和唐怡莹办了离婚手续。
离婚之后,唐怡莹成为著名画家,她在中国画、版画、油画、雕塑,甚至漫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后来迁居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东方语言学校。她一生中最爱的男人是张学良,据说到生命的尽头时,许多人和事她都忘记了,却能清楚地记得张学良的模样。
红颜知己蒋四小姐
张学良一生始终无法忘怀的是蒋四小姐,一个名叫蒋士云的女人。
蒋士云是江南女子,生在苏州,原本是江南的小家碧玉,爷爷经商,老爸是读书人出身,北京大学西语系的高材生,因为学的是西语,所以后来成为了一名外交家,在北洋政府外交部工作。
在蒋家的女孩子中蒋士云排行第四,所以大家都叫她蒋四小姐。
蒋四小姐生在南方,先天就有南方女孩的灵秀,在苏州长到十来岁,到上海上了两年学,然后跟随父母来到北京,在英国人办的小学上学,主要是为了方便学英语。她很喜欢北京,在北京生活学习的两年,对她的一生都有很大影响。
十五岁之后,她又回到苏州,父母远行欧洲做驻外使节,带上了这个美丽聪颖的小女儿,她在法国留学一年,不但学了一口流利的法语,也学到了那里的文化。中西文化合璧,中国江南和北方双重的文化熏陶,蒋四小姐的修养和气质是同时期女孩子都羡慕的。
1927年,蒋士云跟随父母从法国回到北京。
遇见张学良是那年的夏季,那时候的张学良无论是公务还是情场上,都分外的忙碌。他已经是东北军第三军团总司令,当时驻防保定。此时,张作霖正在筹划就任中华民国大元帅的事情,张学良因为公务会经常来北京。情场上,当时和二太太谷瑞玉还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和前清王爷溥杰的夫人唐怡莹还保持着情人关系,和纯情女学生赵一荻也关系暧昧。按说此时的张学良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和另外一个女人谈情说爱,他却分身有术,和蒋士云也不失时机地暧昧了一把,这一暧昧,就是一生。
张学良先认识的是蒋士云的老爸蒋履福。
中国驻外大使顾维钧是张学良的好朋友,那天去顾维钧家拜访,恰好蒋履福也在,他刚从驻法国使馆三等秘书任上卸任,回国来述职,经过引荐相互之间就认识了,一同认识的还有蒋履福身边的漂亮女儿蒋士云。
蒋士云没想到传说中的张少帅这么年轻英俊,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正是多情的时节,她深深被这个男人所吸引,但是因为在顾维钧家,她不便多说话,只是礼貌性地浅浅一笑,这样仰慕的笑容张学良见多了,他也回了一个象征性的微笑,第一次见面仅此而已。
那一年,张学良在京城社交活动多,后来在其他上流社会社交场合上,两个人经常能遇见,再次相见两个人就多了一些熟络。张学良重新审视这位蒋四小姐后发现,她无论是容貌还是学识和谈吐都不亚于赵四小姐,最重要的是这位蒋四小姐见多识广,在国外留过学,会娴熟流利的英语和法语,更洋派,更风流大胆,她一出现在上层社交场合就吸引了政界高官大员们的眼球。这个女孩子很快成为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而且和张学良的关系飞速发展。
蒋士云在张学良心中的分量当时是胜过赵一荻的,她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类女孩。赵一荻不过是中国传统大家闺秀的开放和美丽,蒋士云则给了张学良全新的感觉,她比赵一荻更早地产生过嫁给张学良的想法,但是一想到奉天那边的大帅府里还有一个一号夫人于凤至,她的心就凉了半截。从欧洲留学的女孩子怎么能够沦为给别人当小老婆的下场?她是不会给任何人当小老婆的,即使再爱这个男人,也不能屈就去给他做小,除非他离婚,让自己做第一夫人。
张学良是不会为哪个女孩子和于凤至离婚的,所以,他和蒋士云只能做彼此的知己或者情人。
对于张学良而言,多一个情人少一个情人就那么回事,他从来就没有缺过情人。但是对于蒋士云来说,她不会像赵一荻一样,一辈子寄人篱下去给人家做名不正言不顺的情人,两人断了联系。
再次见面已经是三年之后了,张学良到南京办事,顺路去上海,在上海市长张群为他举行的宴会上,又遇到了蒋士云。此时的蒋士云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小女孩,她落落大方,楚楚动人,眼睛里总是情意绵绵的温柔,两个人又联系上了。之后,蒋士云开始和张学良书信往来,蒋士云的信里经常会夹带着一张照片,照片都是选的最美的,这些玉照搅乱了张学良的心,1931年2月,张学良邀请她到北平做客。
蒋士云这次来北平,是怀揣着梦想的,她已经成长了,有些事情已经看开了,现在她不在乎什么名分不名分的了,既然爱张学良,做大老婆小老婆都是无所谓的,这次她是想表明心迹,要做张学良的小老婆。见到张学良,才知道自己太孤陋寡闻了,现在张学良身边已经不仅仅有一个于凤至了,还多了一个女秘书赵一荻,自己现在如果到张学良身边,恐怕连女秘书的位置都没有了,当年居于于凤至之下她都心有不甘,现在如果屈居赵一荻之下,她怎么可以接受呢?只是这一片深情,就这样付诸东流,太可惜了。
自己一个疏忽,让赵家的四小姐钻了空子,蒋四小姐很失落。北平之行她没有做太久的逗留,和张学良长谈了一次,把一些该说的话说完之后,她溘然离开北平,留下了无限遗憾。
那年,蒋履福即将由中国驻比利时使馆的二秘升任驻意大利使馆的临时代办。蒋士云离开脚下的热土再次踏上到异国他乡的求学之旅,这一次她去的是意大利。她在那年的盛夏来到罗马,蒋士云下定决心,从此彻底忘掉张学良,她的生活中将彻底没有了张学良这个人。
在遥远的欧洲,蒋士云的生活中的确与张学良没了任何交集,但是她却无法从记忆中彻底抹掉这个人。她发奋读书,过去她的学习成绩不错,靠的是天分和聪明,现在学习成绩更好,靠的是刻苦勤奋,只有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她才能忘掉张学良。
张少帅对所有的情人都能做到雨露均沾,蒋士云远行了,他却没有完全放下她,偶尔想起她,还会寄封书函叙叙旧情。开始的时候蒋士云还回复,后来就不再回信了,再后来,蒋士云去了哪里张学良根本就不知道了。两个人彻底断了来往,但是心里却还在彼此牵挂。
失恋的人总想立即寻找到一份新的情感来慰藉伤得支离破碎的心,到了欧洲没多长时间,蒋士云就遇上了刚刚丧妻的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
贝祖贻的原配夫人刚去世,他悲伤抑郁,到罗马来旅游散散心。在某个金色秋日,意外地遇上了熟识的蒋士云,这对男女一个刚刚丧妻,一个刚刚失恋,两个人都急需一份感情来疗伤,那天的相遇让他们产生了惺惺相惜同病相怜的感觉。同是天下沦落人,只有你知我心,两颗心越走越近。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由彼此的同情发展成爱情,在欧洲他们私定终身,决定结为连理。
对于这桩婚事,蒋士云的父母是极力反对的,按说女儿找一个中央银行总裁够风光的了,虽说是二婚,但原配已逝,续弦夫人也是一把手,家里人是没有理由反对的。关键是那时候贝祖贻已经生了六个子女了,那年他已经年届四十,年纪也算是一大把了,女儿要嫁的不但是个老男人,还要进门给六个孩子当后妈,想想都后怕。蒋士云主意很正,她自己决定了的事,谁反对都无效。
1932年春天,蒋士云回国和贝祖贻在上海举办婚礼。
虽然一直没有蒋士云的消息,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结婚的消息张学良听说了,还听说新娘子就是自己最欣赏的蒋四小姐,张学良的心情很复杂,有一股酸酸的醋意在心中纠结不去。那时候他的政治处境也比较恶劣,正作为不抵抗将军忍受着各种谩骂,他想亲自去上海祝福蒋士云,又怕他的出面会给她带来负面影响,就派人给蒋士云送去了一份厚重的贺礼,表示自己的深深祝福。
张学良的心蒋士云懂得,她其实一直在默默关注着张学良,尽管已经为人妇,夫妻是做不成了,但他们可以做一生的好朋友。人生有许多遗憾和无奈,特别是在爱情上,总有阴晴圆缺。爱情也不过两种结局,有些人看似相濡以沫,其实是厌倦终老,有些人相忘于江湖,却往往怀念在心。有些人注定只能远观,并不代表你忘记他了,不管他过得好,还是不好,你心里总是酸酸的难受,他过得很幸福,你会难受,他过得一塌糊涂,你更难受。
“九一八”事件爆发之后,蒋士云立即深深牵挂起张学良,第一时间给他寄去一封信,信中是充满温情的鼓励和支持:尽其所能,与敌抵抗,否则将军将留下千古骂名。
之后,张学良奉命不抵抗,带着家眷去伦敦度假时,又收到蒋士云的信:汉卿,我盼望你有一天为国土完整,也为你不背可恨的恶名,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这才是我们心中的少帅!
西安事变后,南京军事法庭审判张学良,审判厅的旁听席上,张学良意外地看到蒋士云那久违的身影。她默默地坐在那里,深情地注视着她挚爱的那个男人,千言万语只能通过眼神交流,从她的目光中张学良感受到了温暖和慰藉。他不知道,为了弄到这张南京军事法庭的旁听券,她通过丈夫贝祖贻的关系,费了好大周折,只为来见他一面。
那天,旁听席上,这边坐着蒋四小姐蒋士云,那边坐着赵四小姐赵一荻,两个女人都在为同一个男人焦虑和担忧,此时,她们的目光是否有过无意中的相互一掠,是否从彼此的目光中感受到深深的醋意?
说赵四小姐没有醋意,不是事实,她早就知道在张学良的情感经历中有蒋士云这样一个女人,所以,她一生都不愿让人在她面前提起蒋士云这个名字。
张学良被秘密关押在蒋介石的故乡奉化,蒋士云再次打通关系,到雪窦山探望关押中的张学良。这一次,两位四小姐近距离正面相见,张学良和蒋士云暧昧的态度,让赵一荻心里结了个大大的疙瘩。她是妒恨这个女人的,蒋四小姐的出现,哪怕是一封信一点信息,都会让张学良走一下神儿,这个女人哪来的这么大魅力?
后来,蒋士云随夫定居美国,赵一荻也陪着张学良被幽禁在台湾,她以为,这辈子总算摆脱了这个让自己不省心的女人,再也不会见到她了。没想到,几十年后,解除了幽禁生活,第一个来到台湾探望张学良的,居然还是这个蒋四小姐。1980年春天,依然颇有风韵的蒋士云从美国来到台湾,以为马上就能见到她思恋一生的张学良,却在赵一荻那儿遇上麻烦,那时候赵一荻是张学良名正言顺的妻子,张学良的外事活动要听从她来安排,她说,还是不要见面了吧,汉卿现在身体不好,受不得任何刺激。蒋士云乘兴而来败兴而去,心里也是老大的不高兴,用她的话说:这大概是女人跟女人之间总有看不开的地方,我就没有这种女人气。
不过,蒋士云从心底还是敬佩赵一荻的,如果换做是她,未必有这份耐力在寂寞中陪伴着张学良这样走过来,她说:张学良现在大概要整天坐着了,真没意思。
蒋士云败走台湾,十年后,赵一荻和张学良来到美国,却又遇上了这个总也躲不开的强劲情敌。
蒋士云这样的女人张学良是忘不掉的,他把她当做一生的红颜知己。一到美国,他立即精神焕发,告诉人们自己要去纽约会会朋友,而且还是个女朋友。他还告诉人们: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赵一荻是最患难的妻子,贝太太是最可爱的女友,我的最爱在纽约。
张学良一人飞去纽约见蒋士云,在蒋士云的安排下每天忙于各种外事活动。这对老情人旧情复燃,俨然要双宿双飞的感觉。赵一荻此时却很安静,安静地等待着像个顽皮孩子一样的张学良,她告诉自己,他玩累了,就会主动回来了。
风流少帅最终还是回归到了赵一荻身边。
蒋四小姐不过就是个红粉知己,几十年来,张学良已经习惯了赵一荻陪伴下的那种安安静静的爱情,蒋士云的爱即使一如既往,也不是张学良所需要的那种爱了。
爱情搁置久了,也会过时的。当年时光已经流逝,原始的记忆和感觉都已经成为过去时,蒋士云永远只是张学良怀恋的一个爱情梦想,这个梦永远停留在了梦想阶段。
少帅自认的十一个女人
年老的张学良曾回忆起自己的爱情,他承认自己年轻的时候很好色,很荒唐,女朋友很多,其实没几个是自己真正喜欢的,而且大都是女人主动追他,只有一两个是他主动追的人家,这一两个里面大概就包括赵一荻。
张学良找情人,是讲究游戏规则的,所以他敢吹大话说自己问心无愧。他问心无愧的原因是兔子不吃窝边草,从不与部下的老婆、部下的女人搞暧昧关系。为了避嫌,也不让家里的其他人招惹那些漂亮的军官太太,怕她们用和家人交往的借口到家里来,借机勾引他。不但不许太太们到家里来,连各家的小姐们也不许到他的大帅府,他知道自己的定力比较差,怕谁家的姑娘天生有小狐狸精的特质,把自己再勾引了去,就麻烦了。他说,他怕招蜂惹蝶,怕惹事,怕惹出闲话来,这就是他做人的界限。
界限和底限还不太一样,张学良知道该爱什么人,不该爱什么人,他是有自己的尺度的。他自己承认的,算得上情人关系的,就有十一个之多。这十一个情人,在某个时期他们的感情是交叉进行的,也就是说张学良对感情的驾驭能力和控制能力很强。在爱着这个姐姐的同时,可以很投入很真诚地爱上那个妹妹。他感觉他对自己爱上的女人没一个是不真诚的,至于过后因为各种原因分道扬镳,那是另外的事。
不说前清王爷的福晋唐怡莹,不说红颜知己蒋士云,不说少年时代第一个勾引过他的表嫂林什么因,除了这些,张学良和许多当时在上层社会场面上很是张扬的很多风流女子都有过感情纠葛。
民国给了中国女性张扬个性的机会,刚刚从封建桎梏中解放出来,她们大胆挑战男性社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情需求。张学良正好赶上那个时代,那时候的他年轻、帅气、有权有势,是民国青年女子最欣赏的那一类男人。等不到张学良奋起直追,一些美女就主动出击了,一开始就习惯了被女人追的张学良,养成了惰性,你若追我,我就接招,你要不理我,我也就不朝前追了。
喜欢上一个女人,如果不往前追,是会坐失良机的,这样的好机会他不是没失去过。1928年,张学良在喜欢着赵四小姐,喜欢着北京天津的许多女朋友的同时,又喜欢上了当时外交部长王正廷的女儿。按照不主动追求女人的规矩,张学良没有向王正廷的女儿挑明这件事,而是经常到王家去做客,让王小姐自己猜。王小姐也许根本就没有看上张学良,一直是很不解风情的样子。张学良心里着急,就让人给王小姐几张自己的照片,意在表明心意。没想到阴错阳差,这张照片到了王正廷的妹妹大王小姐的手里。这个姑姑级别的王小姐早就对张学良有意,她截留了信件和照片,抢先和张学良联系,写了封情切切意绵绵的回信。小王小姐还蒙在鼓里,大王小姐已经把张学良追到了手,两个人迅速发展成情人关系。那段时间张学良经常到南京出差,他不是去和蒋介石谈工作,而是去和王正廷的妹妹幽会。到王家幽会的时候,经常能遇上小王小姐,到最后这个女孩子也是一脸懵懂的样子,用张学良的话说:那王小姐也有点傻不拉机的,不像王部长的妹妹那么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