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庄秀丽的于凤至
条件已经很优厚了,张学良觉得成亲前应当见一见那个女孩了,如果对方的条件实在差得太远,他还是不会答应的。他硬着头皮来到郑家屯,相亲的时候,见到的那个小女子模样倒还说得过去,衣着妆扮也没有乡村女孩的土气。这一关算是过了。光会装装城里小姐的样子,也不过就是个花瓶,张学良就卖弄地写了一首诗《临江仙》,诗的内容大抵是嘲讽于凤至的老爸于文斗巴结握有东三省军政大权的张作霖,把一个村姑女儿硬塞给自己。
张学良以为于凤至看不懂,没想到她不但看懂了,还回敬了他一首,不仅诗写得好,那一手隽秀的蝇头小楷,让张学良不得不叹服,原来这个女子还是个才女。
据说,于凤至的诗是这样写的:
古镇亲赴为联姻,难怪满腹惊魂。千枝百朵处处春,卑亢怎成群?目中无丽人。海誓山盟心轻许,谁知此言伪真?门第悬殊难知音,劝君休孟浪,三思结秦晋。
于凤至在诗词里面说得很明白:我不是非你不嫁,既然你觉得我们门第之间有悬殊,那么请三思而行,还是别草率地结婚为好。
奉天城里那些暗恋张学良的小美女们,基本上都是不学无术的花瓶美女,没一个有这水平的。张学良真的挑不出什么茬来了,按照张作霖给他们定下的黄道吉日,1916年8月8日,把于凤至娶到了张府。
那天是农历七月初十,星期二。那天的黄历上写的是:宜祈福,求子,立约,结婚。
按照张学良自己的说法,在和于凤至成亲之前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面,婚礼上才第一次见到这个女人。大家都觉得他们虽然是父母之命的娃娃亲,也还不至于到这个份儿上,依照张学良的性格,即使再惧怕老爸,也不可能和一个没有见过一次面的女人成亲。民国时代已经很开放了,张学良已经不再是刚从乡村走出来的观念陈旧闭塞的小土孩,能成为“京城四少”的张少帅会和一个不知长成啥成色的村姑完婚,谁相信?
不管于凤至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见到的张学良,不知道于凤至第一眼见到张学良的时候是什么感觉。那个身量还没有长够,还带着一脸稚气的小屁孩,是她梦中的如意郎君的形象吗?她是个有思想的女孩子,成熟得比较早,她未必一下子就爱上了比自己小三岁的这个小男人,而是听从命运的安排,从见到他的那一刻起,就认定了,这辈子自己就是他的女人了。
婚礼非常隆重,婚礼之前当地的各大媒体就开始造势,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所以,到了结婚那天,几乎所有的东北人都知道张大帅的儿子要大婚了,这个婚礼成为东北的大事件。
张学良(左一)、于凤至(左二)、宋美龄(右二)、蒋介石(右一)
于凤至轰轰烈烈地走进了大帅府,和后来赵一荻悄声默息地住进去,形成了巨大反差。
于凤至的美丽与赵一荻不是一个类型,她端庄秀丽,落落大方,具有中国古典美。从她青年时代留下的那些照片看,这个女子是温婉的,着装永远那么得体,表情永远那么安静。她不温不火,待人接物透着大家贵妇人的风范。即使站在宋美龄身边拍照,也没有一丝迎合之意,她温润地浅笑着,似乎在说,你陪你的老公蒋介石,我陪我的老公张学良,我们站在这张照片中,我们就是平等的。
结婚那年,张学良十六岁,于凤至十九岁。
嫁给这个男人,他就是自己的天,但是,她必须给自己留一点空间,留出一点喘息机会。按照她的修养,做张少帅的太太她的知识水平似乎已经够用了,她并没有满足,她一个出生在乡村,长在小城镇的土豪家的女儿,走进大帅府感觉自己底气不足,心里有危机感,主动提出继续上学深造。
张家的少奶奶还要继续上大学,在当地也是轰动性的新闻,张作霖考虑了一下,决定了,去吧,少奶奶进修学习是件大好事,当然要支持。于凤至进入东北大学进修深造,她不是去那里镀金,而是刻苦学习了一些知识。在取得了学历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她的诗文和毛笔小楷都写得相当不错,甚至对中国文化也有一定的研究。她曾经收藏过许多古董和字画,并亲手在这些藏品上留下阅藏的痕迹,一个没有厚重文化积淀的女人,怎会有这样的雅兴?一般的富家太太都会把手里的钱财用来买首饰脂粉衣衫,于凤至是个有远见的女人。
于凤至走进张家,最难的不是怎样做好少帅夫人,而是怎样做好张学良的女人。
做少帅夫人对她来讲不是一个难题。自己是公爹张作霖选定的儿媳妇,所以张大帅不会难为她,张作霖的几房太太也不敢难为她。因为从小生长在乡村,于凤至有乡下女孩的隐忍和大度。对于那些长辈,不管是几太太,不管她们在张作霖那里是否受宠,她都一视同仁,在她眼里这些女人都是她的婆婆,对待婆婆就要有儿媳妇的样子和姿态,就要敬重人家,所以,那群婆婆都喜欢她。对于张学良的兄弟姐妹们,不管是哪个妈妈生的,她都拿着他们当亲兄弟姐妹,这样的大嫂和大姐谁好意思不听她的话?对待帅府的工作人员,她从来不把自己当成少奶奶,说话做事和他们平起平坐,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帅府院内站稳了脚跟,这个少帅夫人做的一切都很到位,张作霖自认为自己没有看错人,这个儿媳妇算是选对了。
怎样做好张学良的女人,却是于凤至一生都在研究的课题。张学良也感觉到,老爸给自己找来的这个媳妇是个好媳妇。她对自己无微不至地照顾,像对待丈夫,有时候又像是对待弟弟。他敬重她,经常把她看作自己的大姐,从结婚那天起,张学良一直称呼于凤至为大姐,因为这个女人比自己大三岁,也因为她做的许多事就像是大姐对待弟弟。
但是,于凤至真的不想做张学良的大姐,她不是大姐,她是他的妻子,是他的女人。
家里稳稳妥妥坐着个大姐给自己打理着大后方,张学良腾出更多的精力到外面沾花惹草。在各路小狐狸精的勾引下,他时不时走神儿,时不时出轨。他在外面做的那些事于凤至都知道,她隐忍,她宽容,并不代表她不生气,可她生了气又能向谁诉说呢?那时候,她还不知道他的公爹在他们结婚前给张学良的承诺,承诺如果张学良对她不满意,结婚后他可以在外面找别的女人,张作霖不追究儿子的任何责任。如果她知道了,会作何感想?
事实上,对于张学良那样的男人,不管对这个老婆是否满意,他都会出去到处偷食,于凤至大概也偷偷哭过、难过过,最后忍下来了。
选择这个男人不是她自己做的主,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她自己也无法做主,但是她可以选择自己的心情,无论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她都让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不管人生路上有怎样的沉浮,不管张学良遇上了怎样的坎坷,她都支持他。
或许,在张学良所有的女人中,她是最包容张学良的,所以,她尊重他的任何一个选择,他说,我喜欢上别的女人了,我要把她弄回家来,她默默为他们祝福;他说,咱们离婚吧,我想给另外一个女人名分,她悄悄退出。她不能陪伴张学良身边,在遥远的大洋彼岸一直没有忘记那个男人,直到93岁那年,她在美国洛杉矶市好莱坞山顶上一座雅致的豪宅里因心脏病离世,还在想着远方的丈夫,更确切地说,是她的前夫。
第二个夫人谷瑞玉
张学良明媒正娶过的女人一共三个,除了隆重娶进帅府的原配夫人于凤至和后来有着患难之交的赵一荻,他还有过一个名叫谷瑞玉的第二夫人,这个女人基本上都跟着张学良在军营中,所以被人们称为“随军夫人”。
谷瑞玉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个清晰的影像,找了很久,才找到一张画面模糊的图片,上面的谷瑞玉看不太清楚,隐隐能感觉到这是一个身材姣美,留着那个年代最流行的短发的女子。她是天津杨柳青人,祖上世代经商,谷瑞玉也算是大家闺秀,1904年2月出生,比张学良小三岁。
谷家的大家闺秀们没赶上好光景,她们小时候,家道已经开始走向败落,几个美丽的女儿各自以自己的方式生存。二姐嫁给东北军一个和张作霖并肩作战过的将军做小妾,三姐是津门的一个交际花,嫁给了张学良手下的一个副官。谷瑞玉从小进入戏班子学戏,少女时期就成为享誉津门的名伶。
张学良和谷瑞玉的相识和她是不是戏剧名伶没什么关系,而且也没有多少浪漫的成分,那是一次很平常的邂逅。第一次奉直战争爆发,张学良奉命打到了天津,谷瑞玉的二姐夫作为和张作霖很有交情的东北军军官,在天津举行家宴宴请张学良,十八岁的谷瑞玉遇上了二十一岁的张学良。
每天出入二姐家和三姐家的东北军军官多了去了,谷瑞玉整天泡在两个姐姐家,也没见她对哪一个军官动感情,所以,当谷瑞玉在花丛间遇上张学良时,姐姐姐夫都没多想。
那段时间,谷瑞玉已经厌倦了做名伶,她正在天津租界一家英国人开办的学校里学习英语。在学习语言方面她很有天分,一个学期下来,英语会话水平已经相当不错。本来就是楚楚动人的演艺界明星,再加上自己有了文化修养,谷瑞玉的气质是独特的,她有女学生的冰雪聪明,兼有女明星的唯美妩媚,在那天的家宴上,一下子吸引住了张学良的眼球。
谷瑞玉和张少帅攀谈了很久,不知道她说没说自己的主业是唱戏的,但是她一定告诉了张学良自己正在学英语,为了表明自己英语说得不错,她还故意用英语说了几句话,张学良少年时代开始学英语,而且英语学得不错,所以也用英语和她对了几句。张学良的翩翩风度和博学多才与东北军那些起于草莽的军官们不一样,立即让谷瑞玉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谷瑞玉一口流利的英语也给张学良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觉得这个美丽的女孩子很有学识,张学良平生最喜欢美才女,谷瑞玉恰恰就是这个类型的。
那次见面之后,谷瑞玉就有了心事,总是有意无意地向姐姐打听张少帅的情况。有了心事的少女,那语气那眼神是瞒不了人的,姐姐一看便知妹妹暗恋上张学良了,就和丈夫策划着让妹妹再和张学良见一次面。对此,二姐夫比较积极主动,他作为东北军的将士,恨不得和张少帅攀上连襟关系,但是他知道这事不能急于求成,要等待时机,当时张学良正在忙于第一次奉直战争的军机大事,不能扰乱他的心思。
经过了漫长的等待,一直等到第二年的冬天,这个时机才算等到。
那时张学良任东北航空处督办,因为东北军急需购进一批新式飞机,他到天津和英国商人洽谈业务。张学良英语是不错,但是对这些技术术语说着有些费劲,就想在当地找一个翻译,二姐夫顺水推舟举荐了自己的小姨子谷瑞玉。
谷瑞玉以谈判翻译的身份和张学良再次见面了。
她充分把握这次机会,在施展自己全部的才华促成谈判成功的同时,她也全方位地展示了自己的女人魅力,把自己顺利地推销给了张学良。
张学良不是个善于把持自己感情的男人,漫说是谷瑞玉这样大家闺秀出身又当过名伶的美才女,当年表嫂那样的女人都能把他勾上绣床。那时节,家里那杆红旗少帅夫人于凤至在东北的大帅府里坚守着,正是纷乱的战争期间,外面的小彩旗们在战火和硝烟中暂且消停了一阵,谷瑞玉就是打了这个时间差。她以女翻译的合法身份优雅登场,她忠于自己的心,忠于自己的感情,因为已经深深爱上了张学良,就大胆表白,大胆追求。她外表柔美,却内心强大,张学良的一生往往都败在这样的女人手下。
业务洽谈成功,在庆功宴上,谷瑞玉成为主角。这个女翻译不愧是做过明星的,主持这种场面得心应手滴水不漏,显然已经有了些女主人的从容。她得体的言语和表现,让张学良有了离不开她的感觉,杯觥交错之间已经有了一丝醉意,他们彼此能感觉到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近。
这算不算爱情,张学良很恍惚,他已经不太清楚究竟和哪个女孩子之间的感情算是爱情,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他和女人只说一夜情,不敢轻易承诺什么。
谷瑞玉知道等待张学良给自己一个承诺是不可能的,她在戏里演绎过许多别人的爱情,知道女人的青春很短暂,在等待中爱情说不定就凋零了,既然爱他,就主动出击,主动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这个英雄。
1924年9月,当第二次直奉战争再次打响的时候,谷瑞玉一纸情意绵绵的情书从天津寄到了山海关战场,这封带着脂粉香气的慰问信情深意切,缠绵的儿女情长之外,还有女儿家少有的侠肝义胆,给张学良在战争的间隙带去无限温馨。这封信件寄出没多久,寄信的美女就把自己也寄到了张学良身边。在战斗最前沿,有美女陪伴左右站脚助威,张学良真的好感动,和他有过关系的那些女人中,敢于在硝烟中置生死于不顾,冒死陪伴他的,只有一个谷瑞玉。
在军中的那段日子里,她很有些虞姬伴着项羽的豪迈感,豁出了自己的生命,豁出了自己的感情,豁出了自己的退路,她冒着烽火连天为爱人赴汤蹈火。这个赌注下得有些大,她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也顾不了这么多了,只要和他在一起就是她的幸福,那个稳坐在奉天大本营里的原配夫人已经被她忽略不计。
她的出现,鼓舞了张学良的士气,也鼓舞了东北军将士的士气。一个月后,战斗胜利,张学良被晋升为陆军中将,张学良和谷瑞玉俨然已经是难舍难分的小夫妻了。
张作霖听说了这件事,因为当初给张学良的承诺,结婚后张学良可以在外面找别的女人,他不好坚决反对,只能默许谷瑞玉做张学良的二奶,但是对谷瑞玉约法三章:一不准登台唱戏;二不准抛头露面;三不准参与政治。
谷瑞玉都答应了,只要能和张学良在一起,多么苛刻的条件她都可以答应。
1924年10月,张学良和谷瑞玉在天津结婚,考虑到他们将来还要回到沈阳,那座大帅府谷瑞玉是不好进去的,于是,张学良在沈阳的经三路28号替谷瑞玉买下一幢小楼,回了沈阳,谷瑞玉就住在那里。在他们的婚姻存在的几年时间里,谷瑞玉很少去沈阳,偶尔去一次,也是住在她自己的那座小楼内,从来没有住进过大帅府。她在张家人眼里不过就是个像《红楼梦》里面贾琏偷偷娶的那个尤二姐一样,不但大帅府里的人不认可她,连张学良从心里也没有把她当成自己的夫人。他们的婚姻关系还没有完全解体的时候,张学良就彻底把她遗忘到了一边,和赵一荻谈情说爱的时候,谷瑞玉已经是明日黄花了,所以,赵一荻根本不知道张学良那时候在天津还有一个名叫谷瑞玉的女人。
战火中走出来的一对情侣,应该算是患难之交,之后张学良率领东北军第三方面军开赴长江下游,谷瑞玉坚决要随行,张学良觉得那个地方艰苦,劝她留在天津,谷瑞玉一定要追随他前去,她的话充满情谊:只要有你的地方就有我,就是天涯海角也随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