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小零食做好了,仨只馋嘴娃儿也已经眼巴巴的蹲在灶屋外面等待许久了,赵桂枝还是没想出答案来。
她索性就不想了,等刚出锅的小零食稍微放凉了一些,就分装好了拿给馋嘴娃儿。
也是分装的时候她才发现家里没有油纸包,之前给江奶奶的那些,是在豆腐坊做的,虞三娘帮她包起来的。不过也没啥,虽然没有油纸包,但家里有先前江父编好的小箩筐,本来是拿给虎头玩的,现在就临时借用一下。
小箩筐也就粗瓷大碗那般大小,哪怕全装好了,也就小半斤左右。
赵桂枝给除了虎头之外的两个孩子一人一个,还顺口问道:“你俩谁叫扁担,谁叫板凳?”
“二堂婶,我是扁担,他是板凳。”扁担接过装了零嘴的小箩筐,很艰难的咽了咽口水,先回答了赵桂枝的问题,而后又道了谢,这才小心翼翼的往嘴里送了一块。
再看板凳,已经呼啦啦的吃了好几口,嘴巴鼓起来了,看起来像极了小仓鼠。
赵桂枝更喜欢能说会道的扁担一些,不过她也没说什么,摸了摸扁担的小脑袋,让他们都去玩儿。
再然后,她就对上了虎头那饱含着热泪的双眼。
啊这……
“虎头,真不是二婶不给你吃,你自己摸摸你这嘴,都肿成这样了,还能吃东西吗?”
见虎头一脸要哭不哭的表情,赵桂枝也很是头疼。
其实她知道最正确的做法是将零食一分为三,把其中的两份给扁担和板凳,剩下的一份帮虎头保管着。这样一来,虎头就算暂时吃不到嘴里,至少能看到属于他的那一份。
但问题是,在没有防腐剂的年代,再说眼下这天气还是一日热过一日的,搞不好没等虎头的嘴巴好了,零食先馊了。
“虎头乖,等你嘴好了……”接下来的话,赵桂枝感觉她都不用说了,因为虎头已经听过好几遍了。
大概是因为这孩子太倒霉了,连薛氏都这是嘀咕了几句,当面都没忍心骂他。
最惨的是什么呢?是当天傍晚时分,大伯娘上门了。
一上院坝,大伯娘就嚷嚷开了:“二郎媳妇!你这两天有空不?帮我来掌勺回门席面成不?”
她还不是空手来的,而是抱了个坛子过来。
江母一看到那坛子就两眼放光,抢在赵桂枝之前,一口答应了下来:“成!”
“你答应管啥用?我又不指望你帮我掌勺,你做的饭菜,还没我好。”大伯娘半点儿面子都不给江母,倒是将怀里的坛子塞给了她,“喏,你要的干辣椒,还说过两天得空了去我那儿磨成辣椒粉。那今个儿下午二郎走了,过两日吃过席面,三弟和大郎也要出门,你指望谁给你磨?”
“指望大嫂您呐!”江母满脸堆笑的将坛子暂时放在堂屋的角落里,“不就是掌勺吗?没问题,你打算请几个人?”
“就是我家姑爷,再算上咱们两家人。”
赵桂枝稍稍松了一口气,那这样的话,人就不算多,她应该忙得过来。
薛氏看出了她的担心,低声说:“我会帮你的,还有堂嫂她们。”
堂嫂……
想起堂嫂就想起自己被拜托做媒的事情,赵桂枝差点儿没绷住。
这算什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不知道她妈知道后,会不会感到很欣慰。应该会的吧?她妈要是知道家里的两个老大难都嫁出去祸害别人家了,一准儿会很欣慰的。
回门席面倒是没什么,赵桂枝很热衷于做饭菜。况且,江父兄弟五人,只有大房和他们三房仍留在大坳子村,于情于理都是要帮忙的。
大伯娘就是顺道送个东西,再支会一声的,没多久她就离开了。
其他人都是一副平静的模样,只有虎头承受了他所不该承受的痛苦。
他悄悄的问薛氏:“娘,大奶奶家又要吃席?”
“你秀娘姑姑明个儿或者后天会回一趟娘家,到时候……噢,你不能吃席,也没啥的,回头让你小姑姑早间多煮一些白粥,留着给你当午饭吃。”
一席话下去,虎头当场自闭。
回门席没有出嫁席面那么隆重,也不会广邀亲朋好友。加上好多女眷都是留在灶屋里帮忙的,因此最终定下来的,只有两桌。
赵桂枝应大家的强烈要求,又做了两大盆的麻辣火锅味儿素肉串。还不止呢,她觉得既然大家那么喜欢这个味儿,上次席面结束后,居然还有人把吃剩下的底料搬回了家,这次她干脆往里面添了不少东西。
也不要竹签子了,素肉切成大块的,又往里头加了老豆腐、豆腐干、豆腐皮,以及在出锅之前,烫了一些蔬菜放在里面。
简易版的麻辣烫出锅啦!
除了这道“大菜”之外,赵桂枝又做了一大锅的菌菇鸡汤。这菌菇自然是少不了的,鸡肉也放了,但并不多。好在她自有法子,将一锅原本没几块鸡肉的鸡汤,炖得是鲜味十足,好喝得能将舌头吞下去。
还有辣炒鸡丁,里面也有鸡肉。
宫保鸡丁,依旧有鸡肉。
大伯娘一共就杀了一只鸡,结果满桌子都是鸡肉菜,看着好像是不多,但吃到嘴里却是实实在在的。
秀娘满脸的喜悦,也不知道是因为新婚幸福,还是觉得娘家给自己撑了面子。至于新姑爷,赵桂枝先前没注意到,毕竟接亲的时候,天暗不说,她自个儿还犯困呢。不过,今天总算是看清楚了。
普普通通的一个男子,看起来比三郎要大一些,秀娘的年纪就更小了,看起来就好像是校园情侣,能被称为早恋的那种。
不过搁在这年代,倒也没啥好说的。像大堂嫂,她大儿子今年也才刚满十五岁,她就已经火急火燎的到处托人帮着说合了。
赵桂枝跟秀娘是真不熟,两人就没说上话过。倒是幼娘对秀娘格外关注,频频看她不说,等傍晚两人要离开时,幼娘跟大伯娘一起抹起了眼泪。
秀娘不好劝她娘,只因为知道她娘这人是越哭越来劲儿的,她拍了拍幼娘的脑袋,笑道:“这么舍不得我呀?那我可记着了,回头在家里打听一圈,看哪个兄弟合适,叫他上门来提亲,那咱俩还是一家人。”
幼娘瞬间就脸颊爆红,眼泪都给逼回去了,捂着脸转身躲到了薛氏身后。
被这么一打岔,离别的气氛也就消散了,大伯娘嗔怪的点了点女儿:“你呀,尽取笑你妹子……不过这主意倒是不错,回头你帮着留心点儿。”
“嗯,包在我身上。”秀娘一口答应。
赵桂枝也是大开眼界。
原来这年头,大姑娘和小媳妇的差距也就两三天?前几日还是羞答答的姑娘家,这就变成了脸不红心不跳的答应帮着说媒的小媳妇了?
这厢赵桂枝还在感概,那厢大堂嫂就主动挤了上去:“秀娘啊,你可不能只记着堂妹,倒也想想你的亲侄儿呢!你大侄儿都十五了,你这个当姑姑的,可千万要帮着留点儿心!”
秀娘:……
大伯娘:……
后面就有些尴尬了,秀娘飞快的带着她男人跑了。
等人一走,大伯娘当着亲戚的面就发火了:“老大媳妇你有脑子吗?秀娘是高嫁!高嫁懂不懂?你让她一个新嫁娘,坑婆家的小姑子吗?哪个镇上好人家的姑娘会嫁到乡下地头来?高嫁女低娶媳,这种道理你还不懂吗?你是想让她在婆家难做吗?”
大堂嫂可委屈了:“我没想那么多,我就是……”
后面的事情,赵桂枝就不知道了,因为江母火急火燎的带着他们走了。
一路上,江母没少骂大房的蠢媳妇,还顺道夸了两句自家的媳妇:“还是咱们家的媳妇儿好,大郎媳妇是丑了点儿,可她聪明啊,啥活儿都会干,人还勤快。二郎媳妇是笨了点儿,可她长得好看,又会做饭。挺好的,都挺好的。”
薛氏:……
赵桂枝:……
确实都挺好的,像您这样一句话得罪俩的,也是不容易呢。
第二天,江父带着俩儿子去了孝义镇。不过这跟赵桂枝没啥关系,等她起床时,家里就只剩下女眷和一个倒霉娃儿了。
虽说是农闲时分,但家里也不能真的闲下来,江母已经从赵桂枝干啥啥不行,过渡到做吃的还成,因此她很快就给赵桂枝找了新的活儿。
“趁着开春,你做些腌菜……会吧?”江母又想起了前阵子被赵桂枝支配的噩梦,忍不住确认了一下。
赵桂枝迟疑的问道:“腌菜是啥?”
江母差点儿一口气没接上来:“腌菜!腌菜啊!就是把菜用盐巴腌起来!你先前生病那会儿,吃白粥配菜,那个就是腌菜!”
噢,咸菜榨菜泡菜啊!
“我会,就是叫法不一样,我会的。”
话是这么说的,但江母显然已经没办法继续信任她了。
本来,农家开春做腌菜,都是一口气做一缸子的,用石头压在上面,想吃了开缸拿一些。也有做事仔细的人家,是分坛子做的,这样更卫生一些,要吃的时候也更方便拿取。
可江母生怕她祸害东西,让她先做一些,回头让她尝过了,得了允许再多做一些。
赵桂枝觉得没问题。
当地做腌菜的,多半是各类萝卜和莲花白,也有用大头菜做的,反正左右就是这几种。
本来,赵桂枝也是准备做这些的,结果一个突发情况打乱了她的计划。
薛氏怀孕了。
虎头今年都五岁了,哪怕是虚岁好了,这年头又没计划生育,他没有弟妹就显得很奇怪。
他的两个小伙伴,板凳和扁担。板凳是家里的小儿子,上头有四个亲哥一个亲姐,因此他娘生完他就没再怀孕,所有人都不会觉得奇怪。扁担是因为他爹娶媳妇儿晚,生他自然也晚,他是家里的老大,但底下还有个三岁的弟弟和去年刚出生的妹妹。
这才是常态啊,搁在这年头,谁家也不是只有一个孩子的。
但这种事情总不好直接开口问,赵桂枝又不是她妈,随便聊几句,就能把人家祖宗十八代都给扒出来了。哪怕心里存疑,她也没问出口。
谁知,江大郎才刚走没几天,薛氏就犹犹豫豫的跟江母说了这事儿。
江母二话不说,就领着她去了邻村看大夫,回来时一脸的喜气,当众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顺道骂了虎头:“虎头你不准在家里跑来跑去的,没事儿就去找扁担他们玩。再不然你找你姑去,别老在你娘跟前晃悠。”
赵桂枝暗叫不好,她是从现代过来的,知道很多孩子对二胎是有敌意的。而一般来说,孩子本身是没这个概念的,所谓的敌意全是因为周围人的不良教育。
她正准备开口打圆场,就见虎头突然两眼放光,激动的在原地跳了起来。
“奶!我娘是不是像扁担娘一样,要生弟弟妹妹了?那我不要跟着小姑姑,奶你把我送给二婶好不好?李狗剩就被他爹娘送给了他婶!我也想要把自己送给二婶!”
赵桂枝还没弄懂这话里的意思,就见幼娘双手捂脸,一副不忍直视的模样。
薛氏瞬间原地爆炸。
“李狗剩他娘死了!他娘死了,所以他爹和他后娘才把他过继给了他家生不孩子来的叔婶!你娘我还活着呢!我看你这孩子是不想好好过日子了吧?看我今个儿不揍你一顿!”
江母赶紧上前拦住她:“别别……你怀着身子呢!要打孩子是吧?我来,放着我来!”
赵桂枝也加入了劝解的队伍,只是她劝人的方式不太一样。
“嫂子,嫂子你消消气。我突然想起了,你怀孕了是不是口味变了?正好现在开春了,春笋味道可好了,我给你做一些泡椒春笋,酸辣可口,光是闻着味儿就让人忍不住吞咽口水。最关键的是,泡椒春笋有开胃的功效,最好是现做现吃,新鲜美味,保证你吃了还想吃。”
薛氏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江母也是,至于虎头就更夸张了,他直接流下了哈喇子,用口水音问道:“二婶,我有的吃吗?”
赵桂枝冲着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你猜。”


第17章
泡椒春笋并不难做,但有一味主食材,却是万万不能缺的。
春笋。
此时正值春季,大坳子村就位于山脚下,属于村前有河村后有山的好地方。除了交通不便,距离最近的镇子也有一段距离外,旁的倒是都挺不错的。
依山傍水的环境注定了山上应该会有不少春笋的。
“我知道。”薛氏立刻开了口,“往常我去山上打猪草时,就会路过一大片的竹林,那里应该有不少笋子吧?不过平常也没什么人去挖笋,主要是笋吃起来也没啥味儿,有这个工夫,还不如下河摸两条鱼呢。倒是咱们爹经常去竹林子里砍竹子,家里的竹筐篓子都是爹编的。”
赵桂枝当然知道这一点,她先前就拿了家里的小箩筐,装了零嘴给扁担和板凳,也不知道那俩吃完了没。
江母寻思了一下:“大郎媳妇你就老实待在家里吧,回头我去打猪草的时候,顺便挖点儿回来。”
“倒不用那么麻烦。”见大家不解的看过来,赵桂枝指了指刚蹦蹦跳跳跑上院坝的扁担。
说扁担,扁担就来了。
他手里还拿着两个洗干净了的小箩筐,快乐的蹦跶过来:“二堂婶,这个还给你。”
“吃完了?好吃吗?”赵桂枝露出了狼外婆的笑容。
扁担下意识的缩了缩肩膀,但回想起吃下肚的美味零嘴,他到底还是忍住了:“好吃,特别好吃。”
“那还想吃不?”赵桂枝继续诱惑道。
江母似乎是明白了她的意思,打断道:“他太小了,干不了活儿的。挖竹笋得用铁锹,他人还没铁锹高呢。”
赵桂枝笑着解释道:“他是不能干,可他家兄弟多啊!”
扁担吃着手指头傻乎乎的抬头看着大家。
“幼娘,你帮我生个火,我做一锅素红烧肉。”赵桂枝招呼幼娘帮忙,又特地叮嘱了扁担,“扁担你先去跟虎头玩一会儿,等下我给你吃红烧肉!”
红烧肉!!
那还玩什么?玩有吃来得重要吗?
于是,灶屋里赵桂枝和幼娘忙活着,屋外门槛上坐了俩馋嘴娃儿。
素红烧肉倒是不难做。确切的说,别人来做都不成,只有赵桂枝才会这一门手艺。哪怕她倾囊相授了,就算每一步都做到完全复制黏贴,可最终出来的成品,看着倒是真差不多,尝起来却总是欠缺了那么一点儿味道。
赵桂枝极善这道菜,只以为她小姨上辈子隔三差五的减肥,而每次一减肥,素红烧肉就是……
永远滴神!
配饭吃,小姨能一口气干掉三大碗!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她永远都在减肥路上的真实原因吧。
等好吃的过程中,人的内心会十分得煎熬。假如是自控力比较强的成年人,那倒是无妨了。可如果是小孩子呢?恰好是馋嘴的娃儿呢?
虎头和扁担真不愧是小伙伴儿,两人比赛似的流哈喇子,还动作格外默契的拿袖子去擦嘴。
素红烧肉跟辣没有半分关系,成品是甜中带咸,咸中带香。
出锅时,赵桂枝先挟了一块尝尝味儿,想判断一下自己的手艺退步了没。一口下去,素红烧肉几乎是入口即化,松软香甜的肥肉,富有嚼劲儿的瘦肉。又因为食材的缘故,是肥肉多瘦肉少,然而却是肥而不腻,美味香甜。
“幼娘你也尝尝。”
赵桂枝一面说着,一面又挟了一块,感慨自己的手艺一如既往后,她就拿了个小碗装了一些,拿给门口的俩馋娃吃。
扁担说谢谢时,那是真的包着口水在说,而虎头更是不敢置信的看着赵桂枝,还反手指了指自己:“二婶,我也能吃?”
“赶快吃吧!”
得了允许,俩馋娃那是吃得喷香。赵桂枝给他们的碗并不大,虽然是装了一碗的,但算下来,每个人也就只能吃几块。最后,这俩是连碗底都给舔干净了。
赵桂枝又找了个汤碗,满满的装上后,又在上面盖了个碗,唤上扁担:“扁担走,我们去找你太奶奶。”
扁担赶紧把碗塞给了虎头,蹦跶的跟上来。
虎头一看这情况不对,立马冲进灶屋里,把碗给了他姑,转身飞快的撵了上来。
幼娘喊都喊不及,只能叹气道:“还剩了半锅子呢,虎头你咋就那么性急呢?”
想也知道,赵桂枝这是打算给江奶奶送吃的,那既是送给江奶奶的,还能叫别人吃了去?正确的做法是继续待在灶屋里,向家里最心软的幼娘讨要吃的。横竖锅里还剩了一半,吃几块又没人知道的。
可惜啊,虎头跑得太快了。
幸好,虎头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只是他迟早会知道的。
……
赵桂枝走在前面,身边是蹦蹦跳跳的扁担,还有追赶上来的虎头。
等她走到江大伯家的院坝下时,扁担抢先喊道:“太奶奶!太奶奶!二堂婶给你送好吃的了!”
“好吃的?”板凳从屋里窜了出来。
此时,赵桂枝已经走到了院坝上,见着板凳才想起漏了什么,她问:“你怎么没去我们家啊?”
板凳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看了看两个小伙伴。
扁担帮他回答:“小箩筐一个人送就好了,板凳叫我送。”
懂了。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勤快的娃儿有肉吃。
赵桂枝也没再说什么,而是径直走向了江奶奶的房间。
今个儿的天气不是很好,江奶奶的房门是关着的,倒是窗户开了一半。听到院坝上的动静,江奶奶又把窗户拉开了一些:“啥?谁喊我?”
扁担大声说:“我!我喊太奶奶!”
赵桂枝笑着把手里的东西亮出来:“奶奶,我给你做了好吃的。”突然想起自己忘拿筷子了,她又让扁担帮她拿一双来。
江奶奶的房门是虚掩的,轻轻一推就开了。她走进屋里,先将手里的东西搁在了小木桌上,然后学着上次二郎的样子,将角落里的小炕桌搬到江奶奶面前,又返身把大汤碗搁在炕桌上。
这时,扁担也拿着筷子进屋了:“二堂婶,给!”
“是啥啊?啥好吃的?还要筷子?好香……”江奶奶一脸期待的看着,直到打开的一瞬间,她立马眯起了眼睛,“闻着像是肉啊!”
“素红烧肉,奶奶您尝尝味儿。”
“好!”
江奶奶年纪是大了,但眼不盲耳不聋的,双手也几乎没有颤抖,拿筷子挟吃的,那叫一个快狠准。
一口一块素红烧肉,吃得满嘴流油。
刚开始,江奶奶还说好吃、很好吃,到了后面她就不说了。
吃都来得及,说啥说啊!
“奶奶您要不留下一半晚上再吃?”赵桂枝不是心疼吃的,是感觉再这么下去,别把老人家撑出好歹来。她隐隐有些后悔拿了大汤碗装,又示意江奶奶看一眼口水流淌到衣服前襟上的板凳。
江奶奶:……
低头看了看吃了一半的好吃的,又扭头瞅了瞅扒在炕沿上的三个小家伙,她忍痛挟了一块:“张嘴。”
三个小家伙立马齐刷刷的张开了嘴,要多听话有多听话。
江奶奶不偏不倚的一人喂一块,然后重新把汤碗盖上:“留着我晚上配饭吃。”
“那奶奶你可记得不要蒸了,吃饭的时候盖在上面或者埋在饭里吃都可以了,再蒸就该化了。”
如果是真的肉,那是必须要热一下的,不然油腻腻的吃下肚搞不好就闹肚子了。可问题是,她是用老豆腐和嫩豆腐作为原材料,做的假红烧肉。已经蒸过一次了,再来一次,铁定会蒸成一锅糊糊的。
“嗯嗯,记住了。”江奶奶乖巧的点头。
想起上次二郎让她带话,她最终也带到了,赵桂枝也就没再叮嘱,而是坐在她身边,说起了旁的事儿。
先说她大嫂薛氏又查出怀孕了,又说孕妇可能会胃口不开,尤其薛氏这会儿查出有孕,等肚子大的时候,岂不是都盛夏了?好端端的人还苦夏呢,孕妇该有多苦啊!
“让你婆婆多干些活儿,让你俩小的歇着去!”听说苦夏,江奶奶立马帮忙出主意。
赵桂枝:……
这话还真是只有奶奶您敢说啊!
“倒也不是这个意思。”赵桂枝忙解释道,“奶奶您夏天也不好过吧?是不是经常嘴里发苦?吃啥都没味儿?我有一个好法子,那就是泡椒春笋。”
把泡椒春笋的美味又说了一遍,哪怕赵桂枝并不是什么美食博主,可她已经给江奶奶送过两回吃的了,对于她的手艺,江奶奶本能的选择信任。
正当江奶奶询问什么时候能吃到时,赵桂枝话锋一转:“旁的东西都好办,春笋咋办呢?本来,要是我公爹他们没出门,去竹林子里转一圈,小半天就能挖一堆出来。可……挖笋是个力气活儿。”
“嗯,你婆婆是没啥力气,她打年轻的时候就没力气,长得不好看,人又矮又瘦,干活还不成。就一张嘴啊,叭叭的可能说了!”
江奶奶是真的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把江母的老底给掀了。
好在这一次,她总算是理解了赵桂枝的意思,拍着胸口保证道,春笋的事情就交给她了,回头还缺啥,告诉她,她一准儿给办到!
赵桂枝心满意足的拿着腾出来的空碗回家了。
就是回家的路上,虎头一直试图想要舔碗,只因赵桂枝急着回家,觉得拿回去洗也是一样的,结果就导致虎头一路上都念念不舍的盯着碗。
“虎头,我问你啊!”赵桂枝把碗拿在手里,举高了让虎头够不着,“我不是还留了半锅在灶屋里吗?你为啥非要跟着我出来?你留在灶屋里不好吗?你小姑姑耳根子软,你多求她两句,她不就舀给你吃了?”
虎头:……
晴天霹雳啊!
这个消息太过于震撼,直接把虎头给震傻了,不敢相信自己居然错过了这么好的机会。
幸好当天晚饭时,他终于吃痛快了。
不过,坏消息还是有的。
薛氏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在虎头吃饱喝足之后,笑眯眯的问他:“虎头啊,娘对你好还是你二婶对你好?”
“二婶好!”虎头毫不犹豫的大声回答。
“行吧,那你下个月去就上村学。”薛氏给出了一个虎头万万想不到的结论。
别说虎头傻了,赵桂枝都听懵了:“下个月?不是说明年吗?他才五岁就上学?”
“他生日大,到下个月月底,就是五周岁的生日了,虚岁也算是六岁了。”薛氏解释道,“今个儿下午你不是出门了吗?扁担他娘来找我了,跟我商量,能不能提前一起去村学。我寻思着,虎头留在家里也帮不上啥忙,整天就知道满村子乱窜,还不如提前去村学呢!好歹拘着点儿他,真玩疯了,以后怎么收心?”
“扁担娘?”赵桂枝从记忆里扒拉出了这个人,比起特别能拽着人侃大山的大堂嫂,扁担娘这个三堂嫂,她确实印象不深了。
薛氏压低声音道:“应该是怕念书这事儿出幺蛾子,索性提前送过去,免得一年拖一年的,最后就没了信儿。”
赵桂枝其实不太能理解,不过这事儿说白了,跟她也没多大关系。她点头表示知道了,再看虎头,小脸上写着满满的茫然。
“让你姑姑给摊煎饼,再裹上素肉干,带去村学给你当午饭,成不?”赵桂枝问道。
本来还处于茫然之中的虎头,一下子就精神了。
“好好!二婶最好了!”
赵桂枝:……
我多么希望将来你还这么想。
说是下个月开始,可眼下已经是月底了,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两三天时间了。本来应该是虎头他爹送他去村学的,但人去了镇上,还不知道啥时候回来。偏生薛氏还怀孕了,因此最后商量的结果是,由扁担他爹领着俩孩子去。
而在虎头正式上学之前,赵桂枝先收获了满满一大筐的春笋。
竹筐原是有大有小的,还有方便背在身上的。可她收获的却是巨大的一个大竹筐,能把虎头、扁担、板凳这仨馋嘴娃儿同时装下的竹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