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总督衙门钟鼓楼上传来了亮更鼓声,天边已是开始泛白,连府的老爷快要起身了。连大河慢慢向连震云歇宿的桂香院走去,“她太明白了。夫人若是知道莲姨奶奶自尽了,大当家的梦,就该醒了…”

正文 第十六章 等待辞官的北河河总(一)

天灰茫茫的。

出了陕西地界,通向京城的官道上,十多骑快马拥着两辆蓝昵围布的暖车一时急一时缓地行驶着。明纳德看了看天色,吩咐下人到前头探路,准备午间打尖歇息后,便调转马头,到了第二辆马车边。

他揭开车帘,看着仍是昏睡的何图华,叹了口气。他心中想要埋怨少爷舍命去救北河河总,多管闲事。但想着陈大人这一月在地沟里,把吃食、毛毡尽着受伤的少爷,自个儿瘦得脱了形,冻伤不轻,终是保着少爷等到了他们,却又无语。

总归是互不相负。

正午的太阳驱走秋日的肃寒,探路的奴才领着众人进了一处不过三四条街的小镇,街上的行人虽是不多,但陕西羊泡馍的香味儿飘了满街。

明纳德指使着下人包下家勉强能入目的小店,催促店家准备干净饭食。

他等着奉皇从京城里赶来的御医走下马车,连忙陪笑问道:“郎供奉,我家少爷还没醒过来。这伤到底要紧不要紧?”

头发雪白的老御医,已正四品的内廷供奉,他苦笑道:“明管事,何大人至多过三日便会醒过来,只是他受的伤重,亏了元气,怕是要将养过三四年才能恢复。”

明<德花白的胡须抖了抖,说话间已是有些哽咽“我家少爷还没上三十——”

郎供劝道:“有命回来就是万幸了。陈大人虽是没大碍双脚跌伤。为了保住何大人又受了冻。以后老寒腿地毛病儿是治不了了。”说话间。拱了拱手。“老朽还要去写折子。向皇上禀明两位大人地病况。”说罢。转身去了。

明纳德看着朗供奉地背影。抹了把老泪。招手接过下人送来地热腾腾地羊泡馍和放着三道菜地食盒。向北河河总地马车走去。

皮帘子一揭开浓烈地药味儿扑鼻而入。

车厢里垫着厚厚地灰毛毡。固定地铁木小桌上镶着铜烛台。陈演半躺在车厢里。下身盖着熊皮色因着太久不见天日。格外苍白“明管家。何大人可醒了?”

明纳德爬上车。将食物放到铁木小桌上。恭敬禀告道:“多劳陈大人挂心。我家少爷还未醒。朗大人说也就是这几日了。”顿了顿又想起什么。“陈大人地家信朽早已差人送进京城了。”

陈演早知道这位钮禄家地管事积年知事。想起何图华舍身献他现下仍是未醒。心中虽是沉重听明纳德说了家信地事儿。便也安了心。

皮帘子放了下去,陈演揭开食盒,里面是些家常菜——红椒猪头肉,鸡汁粥,还有蒜泥白肉。陈演只觉得眼中一热,粟娘在京城里受惊了罢?这一月她是怎么熬过来的?他摸着有些麻木的双腿,他不能和何图华一样慢慢恢复,齐强哥死了,粟娘以后全得靠他了。

明纳德每日照料着何图华,看着朗供奉的折子三天一个地递了回去,又看着京城里差了专治腿伤的御医过来,看着进了山西地界后,北河河总挣扎着能下地行走了。明纳德对北河河总照顾得更是周到了。

等得他再看着北河河总能行走后,每日被人扶着来探视何图华,陪着刚醒的何图华说几句话,明纳德对北河河总越发殷勤了,说话行事间透着股亲热劲儿。

“先生…”何图华头上仍包着厚厚的白布,身上盖着厚厚的锦被。他微张开眼,看着陈演想说些话,却连张嘴的力气也没了。

陈演被明纳德扶着坐到了何图华身边,他凝视着何图华,“好好养伤,等你身子好了,我再带着你去巡河。”

何图华却又昏睡过去了。陈演伸手给他压了压被子,轻轻叹了口气,“还得过三四年…”

皇上催促着早日回京,钮禄家从京城里差来迎接的人也是来了两拨,明纳德一路急赶着。

探源团上一拨伤重回京的人还未到通州,明纳德一行人已出了山西太原城,离着通州也不过几百里路了。明纳德正催促下人加鞭赶路,忽听着官道上重重马蹄声由远而近,似是有不少人马从京城方向疾驰而来。

明纳德远远见得对面赶来了近百骑快马,他眯眼看去,到得近前,认得打头一人是北河河总府里的周师爷,后头是两个小厮和北河河总府里的亲兵。

马车内的小几上,摆着暖壶和两盏热茶,固定的铜烛台燃着一支小烛,半明半暗地摇晃着,照亮了信纸上的字

痕。陈演看了齐粟娘写的信,字字句句都是问伤势,回,心中虽是欢喜,却知晓她瞒了事儿未说。他叹了口气,抬头问道:“周先生,夫人现在在查府?你把京城里的事儿细细说给我听。”

周襄天斟酌着,把这大半年来的事儿慢慢说完,陈演闭目沉思,久久没有言语。

车厢外,传来杂踏的马蹄声,车轱辘一面发出吱呀的混浊声响,一面从碎石上碾了过去,铜烛台上的烛光便也随之晃动着,照得陈演的脸忽明忽暗。

周襄天看着陈演的脸色,轻声道:“大人,讷定苏大人已死,何图华大人伤重。李明智大人掌控不住河标兵,在下以为,这时节,皇上必是还要重用大人。大人需体察圣意。”

陈演慢慢张开眼,“先生所言极是。”他拱手谢道:“多承周先生在十三爷面前进言,为我奔忙。”

周襄天连忙回道:“大人吉人天像,在下蒙大人青眼,托以骨肉之情,敢不效力。只是位卑职小,无能照拂大人家眷。”

陈演摇了摇头,微微笑着,“生,待我辞官后,可愿归乡与我毗邻而居,同看千里漕河日升日落?”

周襄天捋须笑,“固所愿,不敢请尔。”他捧起一盏热茶,呈给陈演,“只是,大人如今所虑甚多——齐三爷、京城里的爷们,还有夫人—”他看了陈演一眼,慢慢道:“太子门下时常聚饮,除了兵部尚书齐世武,其余尽是领兵之人。但若是要入罪,却又怕寻不着实据——”周襄天顿了顿,“京城里的各位爷都盯着,怕是会出大事。大人回京,皇上必要召见,还是忍一时为好——”

陈演恍若未闻,只看着中齐粟娘的书信——“我在京城一切安好,只待你早日归来——”陈演慢慢折起信,抬头对周襄天道:“周先生,小连和赵把总也跟着你来了?”

“是,先受伤回京城的那一路走走停停,还未到通州,正遇上我出京。他们伤势好了多半,原听得大人安好的消息就要回头来迎,正遇上我。我就将他们带过来了。”

“悄悄小连去天津城,请李明智大人到通州一晤。”

京城中,因着秋日已临,宫女太监忙乱着,贵人们已是准备着从畅春园搬回紫禁城。畅春园边的静安园中,十阿哥一屁股坐在石亭子里,“陈变之竟然没死!连钮禄家那小子也吊着一口气被找回了!真他奶奶让老子白欢喜一场。”

九阿哥慢慢悠悠走上石阶,笑道:“你有什么好白喜欢的?你门下没有能做河督的奴才,难不成你还指望着齐家那上百万的家私?”

十阿哥哼了一声,“她要不是老十四的宝贝奴才,这样的便宜进项爷早就到手了,还用得着王母娘娘挑女婿一样,等着她来挑爷们?”瞪向满脸笑容的十四阿哥,“瞧你这傻乐劲,犯得着这样高兴?到嘴的肥肉都飞了!”

十四阿哥靠在亭柱子上哈哈大笑,“我可松了口气。她那脾气行事,不是我府里的女人,我瞧着稀罕,隔一阵儿受一回,爷还忍得住。若是收了她做外室,十天半个月见上一回,爷怕迟早忍不住一顿鞭子抽死她。”

十阿哥和九阿哥皆是大笑,九阿哥笑道:“原来你也明白这个理,倒是哥哥小看你了。看你以后还把她当宝贝捧着!”

十四阿哥瞪眼道:“这不是还在外头么?既然没到手就是稀罕!”

九阿哥和十阿哥笑着骂他,半晌没有言语的八阿哥慢慢开了口,“通永道台李明智一听说陈变之被钮禄家的人寻到了,送上了京城,就离了天津,在通州等着他。

九阿哥一怔,“何图华那小子只剩一口气,是死是活还拿不准。陈变之也是在冰洞里躲了七八天,只比他多几口气罢了,李明智赶着去和他说什么。”

十四阿哥的眉头却是皱了起来,“李明智虽是不熟河政,但他只要把河政上的事儿向陈变之一说,陈变之可是个精的——”

八阿哥瞟了十四阿哥一眼,微微笑了起来,“正是如此,我听说,李明智从通州回了天津,便开始查河溯海银。”八阿哥站了起来,“李明智倒是有眼色,眼见着何图华病了,讷定苏死了,陈变之回来后,官位儿照旧,皇上还特赐他去小汤山养伤,就明白这北边河道上的事儿,眼下还是陈变之说了算。”

正文 第十六章 等待辞官的北河河总(二)

日的小汤山处处树高叶茂,太阳从枝叶缝中洒下斑驳山鸡在草丛乱石中钻来钻去,偶尔有山鹿在树林中一露头角。坡上的皇庄一个连着一个,行宫虽还没有建起,但各处的泉眼儿都被京城富贵人家圈了进来。

小汤山东头,一处不过十余亩方圆的小庄子。

前后两重花木掩映的四合院子里传来枝儿和理儿的笑语声,七夕在廊道上安置了长椅,烧起红泥炉,侍候着周襄天坐下晒着太阳,自个儿一边烧水煮茶,一边看着枝儿和理儿将院子里晒好的驱寒药材收入簸箕内,走入了后院。

浴室内莲花型的池子里,白气腾腾地冒着。枝儿和理儿将药材放入池中,过得半刻钟,满室时便充满了药香。眼见着陈演穿着单衣,被齐粟娘扶着,慢慢走了进来,两人便退了出去。

他脸上已是瘦得没了半两肉,单衣下隐约可见冻伤后留下的斑痕。他握着齐粟娘的手,慢慢挪动着双足,双腿上冻伤虽好,但冻伤时肌肉麻木的毛病让他不良于行,只有每日靠温泉来调理。

他低着头,看着力扶着他的齐粟娘。她的鼻尖上隐隐有几颗水珠,不知是是汗,还是这浴室里蒸腾热气所凝结的雾水。她的嘴角儿微微翘着,有着掩不住的欢喜,她的眼角儿时时扫了过来,一刻不停地看着他,似是生怕他转眼飞了去。

他尤记得,路过龙羊峡冰时定苏掉下了冰缝,他和何图华却掉进入山脚下的土沟,眼见着要被接连而下的冰块砸到时,他心中那一瞬间闪过,只有粟娘。

他今生于河已是足矣,虽死无悔。但——粟娘——粟娘还在等他回去。

何图华扑上来替他挡了冰块,随后而落的巨冰卡在冰隙之上,将他们深深困了土沟之中,也为他们留下了一个小小活命之地。他抱着受伤的何图华缩在了冰隙中,听着外头准尔游骑在冰上搜寻他们。

他能呼救。

好在掉下来地还有一头驮行李地驴李里有放食物、药物、火折子地皮袋。还有放衣物、杂物地木箱。靠着这些东西给何图华包了伤口。点燃行李里地杂物。勉强取暖存活。

外头地人声透过冰缝也听明白。在沟里呆了三天。他只有自己寻找生路。推开堵在冰隙中地碎冰拖着何图华。沿着土沟爬了半里地是听到了人声。他想要呼救。仔细一听。仍然是准噶尔人在叫嚷着封锁来回地道路。搜寻清廷三品大员。死活不论。

他只有等待。

渐渐他也听不清外头地声响了。他只是担心齐强哥死了。粟娘——粟娘她一个人要怎么办——他当初害怕粟娘伤心害怕粟娘离开。便想着得过且过齐强哥还在。他还在娘过几年会生养地——如今齐强哥不在了。他不在了。粟娘要怎么办——他还不能死。

莲花池边溢着水。陈演脚下一滑。险些跌倒。顿时让他回过神来。

“陈大哥。你小心些。”齐粟娘把陈演扶进池子里。担心地看着他。“陈大哥。你在想什么。小心跌着。”

陈演坐在池中,觉得滚烫的药水隔着薄罗衣裤刺激着他腿上各处没有知觉的肌肤,一阵儿痒一阵儿痛,他知晓是越来越好的症状。

他笑着抬头,想要和齐粟娘说说京城里的事儿,听听她的委屈,却见着齐粟娘小心翼翼的神色,陈演在心中长叹着,成亲这些年来,他总觉着粟娘有事儿瞒着他,粟娘实在不像个贫家被父母所卖的孤女。可是,每见着她惴惴不安的模样神情,他总是不忍心开口多问。

陈演握着齐粟娘的手,笑道:“我方才正想着,我什么时候才能动弹,和你亲近。”

齐粟娘一怔,脸上便是一红,瞪了他一眼,又满心欢喜地笑道:“你刚回来时,一步儿都动不了,现下已是能走动了。这药泉水再泡上几日,便能好了。御医说咱们时时来泡,会越来越好的。”双手合什,庆幸道:“阿弥陀佛,我那几日的经也没有白念。”

陈演看着齐粟娘腕上的红玉佛珠,每一颗都有小指头般大小,被水润湿了,闪着异常柔婉而又无力的光芒。陈演摩挲着齐粟娘的手腕,喃喃道:“叫你受委屈了…”

浴室里静了下来,齐粟娘觉得手腕儿被陈演抓得生疼,她看着陈演,他半闭着眼睛,不知在想些什么,手指将她腕上那佛珠一颗接一颗剔了开来,带起一阵阵水响…

外头院子里,秋阳暖暖地晒着,小连将马牵出来洗涮。廊院下,周襄天微微眯着眼睛,似是睡着了。七夕眼角儿觑着枝儿从后院走

,悄悄从茶炉边站起,挨到枝儿身边。枝儿脸上一>没有出声。

“枝…枝儿,我这几日就求…求周先生替我向奶奶说…咱们俩的亲事儿…”

枝儿脸上透红,没有吭声,嘴角儿却是翘了起来,七夕见着她这模样儿,顿时欢喜了起来,又挪近了一步,“枝儿…”

“枝儿,外头有个小厮,说是九爷庄上的奴才。”理儿一脸奇怪走了过来,“送了些野物来给奶奶,说是他们家石管事大娘吩咐的。”

枝儿见得理儿过来,连忙从七夕身边走开了,“我去看看。”

过了半个时辰,粟娘扶着陈演起了身,换了衣,回了内室,安置他坐在床边。齐粟娘将床头堆着的帐册收拾好,把算盘放进陈演的枕箱,外头天已是晚了。

枝儿和理儿举着烛台走来,枝儿将床头几上莲花鲤鱼烛台上的残烛点燃,内室里便亮了起来。

理儿在床边上四角长案,再摆上补汤和饭菜。枝儿道:“奶奶,方才九阿哥庄子里的一位石大娘送来了两只山鸡、一只山鹿,十捆鲜菜。”

齐粟娘一怔,点了点头,“收着罢,我知道了。”

枝又取出一封信,“奶奶,是比儿姐姐从淮安寄来的信。”

齐粟娘正用缓围子包着陈演的双,听得枝儿的话,却没抬头,似是只顾着忙,没有出声。枝儿见她脸色不好,却不知为何,便有些胆怯,不敢说话。

陈演微微一笑,“放下罢。你们着去。”

房门关上了,陈演伸手取了信,正要展开,看了齐粟娘的脸色儿一眼,不由笑了起来,不待齐粟娘说话,伸手搂住了她,“看你这脸色,活像要吃人一样。何必自个儿生气。好,这信咱们不看了。

”抬手便将信递到了床头几烛火上。

信角被莲花鲤鱼撑起的金黄火苗儿舔着,还来不及发出一声轻响,转眼便燃了起来,蜷曲起来的纸角里,隐隐见得“莲…”,火光一闪,便成了飞灰,只余着越发明亮的烛光,轻轻摇摆着,温柔地笼罩着内室,笼罩着相拥的陈演与齐粟娘。

齐粟娘伏在陈演怀中,久久没有言语,过得半晌她细声道:“陈大哥,我们什么时候能回高邮——何大人受了伤,是不是这官不能辞了——”

陈演抚摸着齐粟娘的头发,“我都有打算呢,齐强哥的事儿,还有咱们将来的事儿,你放心。我日后一定守着你过日子,不叫你担惊受怕的。”

齐粟娘喃喃道:“何大人他为了救你受了重伤,听说人虽是明白了,但损了元气,要下床还得养上几年。”

陈演慢慢道:“我问明白了,至多四五年。这几年,皇上一时寻不到人来接河道上的事儿,也刚好给我空儿,腾出手来替咱们自己打算打算。”说罢,拍了拍齐粟娘,“来,饿了罢,咱们吃饭。”

陈演舀了一碗桂鱼汤递给了齐粟娘,自个儿一边吃着,一边翻看李明智送过来的帐册。齐粟娘扫了一眼他手中的算盘和帐册,奇怪道:“皇上的差事?这样着急?”

陈演伸手将枕箱里的算盘捞了过来,隔在膝盖上,噼噼叭叭打着,眼睛盯着帐册不放,过得半晌,抬头微微一笑,“我不在的时候,叫你受了欺负。”说罢,又低头干活。

齐粟娘心中惑,见得他忙碌又不好打扰,只得道:“虽是急,吃完了再弄罢。”陈演看了她一眼,把帐册一丢,歇了手上的活,“好。”

齐粟娘心中欢喜,一边和陈演吃饭一边说着些闲话儿,待得饭毕,枝儿进来收拾。齐粟娘一面给陈演泡茶,一面道:“枝儿,明儿准备些吃食,送到九皇子庄上石大娘那回礼罢。”

枝儿连忙应了,陈演见得枝儿退了出去,放下手中的茶,抱住齐粟娘道:“你是命妇,她是管事,你不用去。”顿了顿,“以后我少忙公事,时时陪着你。”

齐粟娘在陈演怀中点着头,“你说得是,我也没打算去,让枝儿去问声好便罢了。”看了看桌上的帐册,“你可是要忙了?”

陈演微微笑着,“不忙,只是看看帐,你坐在这儿,我一边看一边和你说话儿。”

----

作者话:清男的正文在《漕船上的莲香-葫芦湖里的蕊儿》那一章已经完结了,文情已尽。其实邹邹我是激情派,嘿嘿。但本文文理未完,第十六章开始,算是番外,把清男的伏线写完整,让主题更鲜明一些,谢谢亲们支持。

正文 第十六章 等待辞官的北河河总(三)

风越发肃冷,树枝上的枯叶只余下零落几点。在小月,陈演走动已是无碍,便带着齐粟娘回直隶河道官衙。

枝儿与七夕订了亲,虽是因着规矩比以往更难见面说话,但她和理儿、长生便越发亲密了,时时寻着空儿到厨房里和理儿说话。

“昨儿晚上我去周先生房里看哥哥和长生,没料着周先生还在前衙里理事,七夕也没回来。”灶膛里的火烧得正旺,厨房里热烘烘的,理儿挽着袖子,一边团面,一边困惑道:“我原想着爷回来用饭了,周先生必是回了。”

灶上的锡水壶咕嘟咕嘟冒着水泡儿,枝儿正在提壶的手一顿,偏头想了一会,“爷这阵儿多陪着奶奶,除了急务,掌灯后是不办公事的。许是这样,周先生才越发忙了罢。”

理儿笑着点了点头,枝儿将青瓷暖壶灌好了开水,又和理儿闲扯了两句,正要离开,理儿又扯着她悄声笑道:“今儿晚上到我屋子里来用饭。”

枝儿自然应了,得晚上侍候完陈演和齐粟娘,料着齐粟娘不会再唤她,便溜到了理儿房中。

理儿和长生正摆着饭,另一,七夕正坐立不安地等着,一见着枝儿进门,便笑了开来。枝儿含羞带怯,被理儿和长生拉着,一块儿坐下来用饭。

第二日,儿瞅着开衙后,陈演去了前头,悄悄儿对齐粟娘道:“奶奶,奴婢听说,这阵儿爷发作了不少人,提堂过审的就有七十多个,押牢待议罪的就有四十余人都说是贪墨河溯海银。多半都是河标上的人。”

齐粟娘自然知晓枝儿如今和七夕了亲,外头的消息儿比当初的比儿还灵,她点了点头“干爹不及他熟悉河务,他不在的这阵儿是有人钻空子。确也应该查查。”

北河河总奏请清查河海银的折子递进了乾清宫上书房,过不得几日,陈演便被康熙召入京城。传旨的魏珠到得天津卫河道衙门时,还未到晌午。陈演领了旨,吩咐摆席周襄天陪着魏珠喝茶,他自个儿转身回了后宅。

齐粟娘早听得消息。正奇怪他怎地有空儿回后宅。陈演走上前来握着她地手。道:“我今儿去。怕是得后日午间才回和我一块儿去罢。这几日你一直说累乏。我不放心你。”

齐粟娘一怔。顿时笑了出来。“陈哥。不过是两天——”

“你独自在这里不放心——”陈演慢慢抱住了齐粟娘。“现下京城里正乱着。”

齐粟娘伏在陈演怀中。听着他地心跳声声道:“京城离天津远着。这里又是官衙。你快去罢误了你地公事。”咬了咬唇。抬头看向陈演“京城里地事。你可千万别掺合进去了。

陈演凝视着齐粟娘。“你放心。我不会明着干地。”

齐粟娘一怔,似是明白陈演为何如此担心,多半还是暗中行了些事,她看了陈演半会,心中犹豫挣扎,想着齐家的大仇,终是叹了口气,“你放心。我就在家里呆着,专等着你回来。”

陈演点了点头,召了丫头上来让她们摆了饭,叮嘱枝儿好生侍候,便出了后宅到前头。

陈演沿着青石道走着,远远见得侧厅里,周襄天正陪着魏珠用饭。离着侧厅还在十来步远,陈演眼角一扫,小连悄悄儿走到他身边。

陈演停住脚步,“怎么了。”

小连轻声道:“爷,小的打听明白了,崔大人每月里有中旬、下旬二十日必在天津,另有十日要去京城。”看了陈演一眼,斟酌着又道:“今儿十月初二,又去京城了。”

陈演皱着眉,只觉崔浩如今太不小心,“身边可带了人?”

小连摇了摇头,“只带了两个把总。”

陈演沉吟半会,“行了,你再去盯着,你不用跟我去京城,一定要把崔大人何时在天津看明白了。”

陈演进了侧厅,陪着魏珠说笑用饭,临到出门上车的时辰,陈演趁着魏珠不在跟前,侧身对周襄天道:“先生差人知会崔千总,平日里出门多带些人罢。”

周襄天微微惊异,不知陈演为何对崔浩这般上心,虽是因着内眷有些交情,终是各不相干,崔浩到底是八爷门下的人,最近江苏帮收拢了常州帮,两边儿正较着劲,还是尽避着的好。他虽是这般想着,嘴上还是应了。

天津城河标兵营,崔浩接得京城里召唤的消息,策马出了营,一路走到天津城北门,听得开道锣响,见得北河河总的仪仗过来了,便策马闪在路边。

眼见着北河河总向着京城去了,崔浩正要随之出城,见得翁白迎面而来,后头跟着三十来名挑夫,抬着三十抬彩礼,多半是漕河上来的新货。

翁白见得崔浩,也是一愣,连忙一勒马缰,拱手为礼,“崔大人。”

崔浩笑着回礼:“翁公子。”他扫了一眼翁白身后的彩礼,“翁公子何时到淮安去下聘?婚期可订好了?”

翁白面有喜色,似是被取笑多了,应对也格外从容,“下月初五后,等淮安李二当家从通州返程时,随他一起去淮安下聘,再订婚期。”

崔浩知道九月是交漕粮的日子,江苏帮一

四勤押船,现下怕是已到了通州交完粮,正忙着收回程时贩卖得利,便也点了点头。

两人又寒喧了几句。崔浩正要离去,翁白扫了他身后两个把总,微一犹豫,又道:“崔大人,京城里不安泰,江苏帮这几日也有些动静,崔大人还是小心些好,多带些人上路。”

崔浩一怔,拱手重重一礼,“多谢翁公子。”

天津城北门外,漕河上刮着冷风涛汹涌,再过一月,河上便要封冻了。

一夜急奔北河河总的马车在清晨过了通州,进入了朝阳门。魏珠领着陈演走入乾清宫已是第二日上午时被召入了上书房。

午后,八阿哥匆向乾清宫上书房走去,正看得三阿哥、四阿哥一边说着话,一边从对面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