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景熙帝身后出了寿康宫的宫门,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又去了永寿宫,照旧又是一番叙话,临近午膳时分,知晓景熙帝和皇后还要面见一众皇亲,太后笑呵呵的让他们去忙,看了一眼贺启暄和慕嫣然,冲景熙帝说道:“哀家和宣王宣王妃说说话,有他们陪着哀家也是一样的,你们快去吧。”

心内知晓太后这是有话要和自己说,贺启暄和慕嫣然也一脸的配合,及至景熙帝和皇后等一众妃嫔都尽数走了,殿内,便只余太后等人。

“郓州,是哀家和淑敬皇后的故土,这么多年未回去过,也不知道如今都变成了什么模样。”

招了招手示意贺启暄和慕嫣然坐到自己身前来,太后一脸追忆的说道。

“倒也不知晓从前的郓州是什么模样呢,不过,自打我们去了郓州,这几年,除了百姓的日子过的更安稳了些,城里倒是没怎么变。几次到文府,老太爷和老太太们也都会提起眼前的事,听话里的意思,也没发生什么大的变化,等将来有机会太后娘娘回去省亲,大可以到处走走。”

慕嫣然附和的说道。

点头笑着,太后有些感慨的叹道:“哎,怕是再难有机会能回去了。”

太后提起了郓州,贺启暄的心里,顿时知晓她接下来要说的话了,果不其然,闲聊了几句,太后转而问道:“文府的人,如今都还好吧?不少字”

这几年,每逢府里有什么大事,文府都会到王府送帖子请贺启暄和慕嫣然过去,挑拣了几件热闹的事跟太后说了说,贺启暄宽慰的说道:“太后娘娘放心便是,文府是您和母妃的母族,启暄必会好好照应他们。”

对贺启暄的话不置可否,太后沉默了片刻,抬眼注视着贺启暄问道:“你可曾去过文府的宗祠?”

太后的话,让贺启暄面上神情一怔,不明白她这么问的意思,贺启暄老实的应道:“刚到云都那年,启暄曾进宗祠拜过外祖父和外祖母的灵位。”

点头应着,太后动了动嘴,终究什么都没说,只叮嘱了贺启暄要好生帮衬文府众人,务必让文府壮大更甚往昔,才让贺启暄和慕嫣然退下。

出了永寿宫宫门,慕嫣然走近贺启暄,低声问道:“太后娘娘的话未说出口,你说,她想让咱们做什么?”

眸光从远处的乾安殿上一划而过,贺启暄笑了笑道:“文府的爵位,还是太后娘娘昔日为皇后时,父皇所封的,及至后来,父皇夺了他们世袭罔替的爵位,这么多年了,太后耿耿于怀,可她不提,皇上便也当做忘记了一般没有主动封赏,太后娘娘心里,怕是一直惦记着此事呢。”

脸上露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慕嫣然不解的问道:“那太后娘娘的意思,是想让你去开这个口?”

笑着点了点头,贺启暄不以为然的笑道:“爵位一事,除非做出了巨大的政绩,否则,平白的就得了爵位,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更何况,当年文府想浑水摸鱼的送秀女入宫,这件事,虽然压在了郓州,可不代表朝中没人知道。要不然,便是太后不提,皇上也会主动开口为母族加赏,何至于到了如今朝臣们也装聋作哑的地步?”

想想贺启暄说的也是,慕嫣然低声笑道:“也不知道文府做了什么事,竟惹得皇上都懒得搭理他们了。”

话语落毕,慕嫣然的脑中,顿时有什么一闪而过了。

景熙帝还是太子时,虽说储君之位已定,不会有什么变故,可尽管如此,朝中依旧有人大肆宣扬焕王的贤明,正常情况下,文府一族当时有爵位在身,虽朝中并无要紧官职,可毕竟还是有自己的脉络的,替太子说话实在是正常不过的。

可这么多年,文府似是忘记了自己是太子的母族,只记得享乐,却忘了也该付出,就是这种置之不理的漠然态度,加上几次三番的问题,愈发使得景熙帝觉得母族之人不堪重用。

纵观景熙帝就位这几年,虽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可只凭朝中的官员任命就可以看出,他也是个注重实干的人,从前那些只知道贪慕富贵的人,这几年,也都有了没落之势,如此情况下,若是真为了文府好,不加官进爵,让他们凭借自己的实力重回朝堂,才是对他们真正的好。

想到此,慕嫣然终于明白了景熙帝的一片苦心,而太后方才的欲言又止,似乎也有些能理解了。

第七百三十六章 叮嘱

卷一 帝都浮尘 第七百三十七章 可怜

回到慕府和慕昭扬说起,慕昭扬也直说景熙帝是为了文府的长远考虑,慕嫣然便再不怀疑太后欲言又止背后的其他深意,此事算是就此搁下了贵女反攻记。

初二开始,贺启暄和慕嫣然便留在了慕府,珍惜着这离别前与家人团聚的最后时光。

贺启暄回了都城,都城内的名门大族,以及军中一系的武将们,便尽数递了帖子到慕府,希望能与贺启暄约见,可贺启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宫里和景熙帝议事,等到出了宫,也都是和慕昭扬抑或是慕容言几人聚在一起,回来一个多月了,也未曾和那些递了帖子的人见过。

及至过了年,贺启暄便真如陀螺一般忙了起来,往往慕嫣然早起时,贺启暄已经不在身边,晚上就寝时,贺启暄还没回来,偶尔早回来一次,也是醉醺醺的模样。

慕嫣然虽然心疼,可知晓这都是避免不了的,除了吩咐白薇等人早早的备好醒酒汤,别无他法。

贺启暄不在身边,慕嫣然每日就和慕老太太以及柳氏等人聚在柏松堂里,说说云都城里有趣的事,抑或是几人围坐一桌打打叶子牌,只这样简单到无趣的生活,慕嫣然都觉得心里异常满足,只盼时间过得能再慢一点。

初三那日,慕敏然和慕湘然各自带着夫婿回来,晚膳时分,慕府吃了年节时大团圆的一餐饭。

人来人往,日子一转眼,便到了十五。

正月十五闹花灯,老早贺启暄就应承了几个孩子,到了夜间要带他们去逛灯会,早起时分,几个孩子难得的老实,没有到处去跑。

见贺启暄要出门,蕾儿一脸哀求的软语央道:“爹爹。你答应我们晚上要去看灯会的,可不许再醉醺醺的回来。”

听了蕾儿的话,慕嫣然抿嘴直笑,贺启暄面上显出了一丝赧然。刮了一下蕾儿的鼻尖道:“晌午咱们还要进宫给皇伯父请安呢,等出了宫,回府用了晚膳,咱们就出去,可好?”

欣喜的点头应着,蕾儿喜滋滋的冲瑜哥儿眨了眨眼,而瑜哥儿。则一脸的沾沾自喜。

到柏松堂陪慕老太太等人用了早膳,贺启暄和慕嫣然便带着几个孩子入了宫,到乾安殿给景熙帝请了安,说了会儿话,景熙帝便让小林子送慕嫣然和孩子们去了毓秀宫。

到毓秀宫的时候,皇后正坐在暖炕边看着大皇子背书。

“默完这一篇,就可以玩了,字迹要工整。记住了吗?”

嘱咐了大皇子,见他乖巧的点头应下,皇后站起身。和慕嫣然进了内殿,而瑜哥儿,松开母亲的手,走到大皇子身边爬到了暖炕上。

“你什么时候回来上书房?”

大皇子停下手里的笔,小心翼翼的瞅了一眼皇后的背影,方看着瑜哥儿低声问道。

见大皇子这幅模样,顿时知晓他是怕被皇后责骂,瑜哥儿也回头看了一眼,方低声说道:“爹爹跟皇伯父求过了的,等他和娘回了藩地。我就继续回宫里来了。”

点了点头,大皇子有些无趣的说道:“你不在,都没人陪我一起玩了,他们都不愿意和我玩。”

大皇子的话,让瑜哥儿的脸上,也显出了一抹低落。少顷,他却突然一喜,凑到大皇子耳边说起了悄悄话。

内殿里,皇后和慕嫣然并排坐在软榻边,皇后有些感伤的说道:“嫣儿,这一别,不知晓下次再见你,又是什么时候了。”

如今,放眼大梁后/宫,皇后怕是心里最苦的人。

若是宫里多几位皇子,有人可以承继大梁社稷,皇后恐怕只要大皇子身子康健都会觉得心满意足,可是,除了她和秀贵嫔,宫里再无人诞下皇嗣,而她诞下的大皇子,却身体单薄,如今,都城里的人都是怎样议论的,皇后不得而知,可宫里那些人的目光,就让她有口难言。

没有人知道她的苦衷,也没有人可以说心里话,皇后只觉得生活凄苦无比。

而如今,唯一懂她理解她的慕嫣然,也别离在即。

“素儿姐姐…”

轻叹了一口气,慕嫣然伸手握住皇后的手,低声劝道:“无论发生什么,始终要坚信,总有度过难关的那一天。如今,大皇子已经好了许多,说不定再过些日子,宫里便会有妃嫔有喜,一切都不可知,姐姐不可心生惧意。”

点了点头,皇后连连叹气,面上的黯然,让慕嫣然看了只觉得心疼不已。

两人说了会儿话,外间,大皇子也默写完了一篇文章,拿进来给皇后看着,大皇子一脸的犹豫,而身后跟着的瑜哥儿,则走到皇后身边糯糯的请求道:“皇伯母,我想请霄哥哥去赏灯,可以吗?”

皇后还未开口,慕嫣然已经在心里下意识的拒绝了,顿时,口中有些嗔怨的唤住了瑜哥儿,下一瞬,慕嫣然看到大皇子低垂下了头。

那是怎样一双失望的眸子啊贵女反攻记。

澄澈的眸子,因为瑜哥儿的请求,一瞬间迸发出了无穷的欣喜和期待,却在慕嫣然情急的唤声过后,渐渐的黯淡下来,仿若天边稍纵即逝的流星,让人心生惋惜。

慕嫣然甚至有些后悔,自己不该唤那一声。

“瑜儿,霄哥哥不能出宫的,他身子不好,所以,瑜儿的一片好意,皇伯母替霄哥哥谢谢你,好不好?”

知晓瑜哥儿是一片好意,皇后软语道谢,看到瑜哥儿的脸上显出了和大皇子一般的失落,皇后也跟着低叹了一口气。

其实,她的心里,又何尝不希望儿子的身体健康如平常人家的孩子一般呢?

“娘娘,就让大皇子出宫玩一日吧?不少字有王爷和妾身在,必定毫发无伤的送大皇子回来,可好?”

心里闪现着那丝星亮的期盼眸光,慕嫣然心中一软,看向皇后祈求道。

不赞同的唤着,皇后看向慕嫣然,却见她的眼眸中,满含着一份对大皇子的怜惜,皇后心头一滞,再看向大皇子,顿时觉得满心满眼的愧疚,和自责。

皇后还记得,自己很小时,跟着兄长偷溜出府去玩的那一次。

虽只是短短的一个时辰,事后被母亲发现,还被训斥了好久,可那些,都掩不住她出府后看到热闹的街市时,那激荡在心里的欢喜。

而她的儿子,自出生后,就没有出过宫门。

自己总是感叹,进宫后就如同一只被囚禁在金色牢笼里的鸟,可自己未进宫前,却也看过外头的美好风景,而她的儿子,却从出生后就未看过外面的天空,是什么颜色。

皇后情不自禁的回头去看,便见大皇子的眼中,满是期冀。

“母后,我一定听宣王叔和姨母的话,求求您,母后,求求您…”

大皇子摇晃着皇后的胳膊祈求道。

鼻头微酸,皇后只觉得眼中已漫出了一层温热。

点了点头,皇后抚了抚大皇子的面颊,柔声叮嘱道:“好,那一会儿,你便跟着宣王叔和姨母出宫,等到亥时,母后派人去慕府接你,可好?”

亥时?

若是平日,那个时辰自己都该睡着了,可今日,母后竟破天荒的允许他出宫,还可以玩这么晚。

大皇子当即便高兴的跳了起来。

得了皇后的应允,慕嫣然也不再在宫里逗留,当即便牵着大皇子的手,带着孩子们去了乾安殿。

一路顺利出宫,大皇子虽规矩的坐在马车里,一双手,却紧张的握在一起,不时的探头到车帘旁,张望着外面的情景,让慕嫣然愈发觉得心酸不已。

“霄儿,可要骑马?”

车外,贺启暄扬声问道。

“宣王叔,可以吗?”

眼中浮起一抹惊喜,大皇子情急的掀开车帘看向贺启暄,下一瞬,大皇子的身子腾空而起,便被贺启暄提出马车放在了自己身前的马背上。

“一直往前走,便是都城的主干道东大街,快马加鞭,半个时辰的功夫就能到城门口…”

车外,传出了贺启暄给大皇子介绍路况的声音,马车内,瑜哥儿偎在慕嫣然的怀里,有些同情的说道:“娘,这是霄哥哥第一次出宫呢。”

轻拍着儿子的背,慕嫣然柔声说道:“那咱们便带他好好玩一日,可好?”

车厢内,响起了珠儿、瑜哥儿和蕾儿三人异口同声的应承声。

到王府,知晓贺启暄和慕嫣然带回了大皇子,慕府众人都有些惶恐,而大皇子,却也一派落落大方,丝毫不显得畏惧,唤起了跪倒了一地的众人。

在慕府用了午膳,贺启暄也未停留,当即便带着大皇子出了慕府,径直去了热闹的街市。

而慕容言和慕容睿等人,则被慕昭扬要求带着两队人,暗中尾随,保护着大皇子的安全,以免街市上人太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一下午,大皇子就宛如平常人家里一个十岁的男孩儿,手里拿着炮仗,还举着一个没吃完的糖葫芦,跟在贺启暄身旁,满脸好奇的看着街市上的一切。

晚膳时分,贺启暄等人并未回府,径直去了东大街的百味轩。

狼吞虎咽的吃着桌上的菜,大皇子兴奋的赞道:“比宫里的菜好吃多了。”

惹得慕嫣然和珠儿等人巧笑不已。

汤足饭饱,出了百味轩的门,天色,已经渐渐的暗了。

华灯初上。

第七百三十七章 可怜

卷一 帝都浮尘 第七百三十八章 愿望

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街市上,亮如白昼,街两边的小摊上,贩卖着烟花、爆竹、花灯等应景的物什,街角的一个小摊上,还有老两口叫卖着薄皮馄炖贵女反攻记。

置身于其中,只觉得说不出的一种新鲜感,大皇子只觉得,牵着贺启暄衣袖的手里,已经泛起了一层兴奋的汗意。

“叔叔,我也想要个那样的花灯。”

目光黏在远处一个小男孩儿手里提着的虎头灯,大皇子一脸艳羡的说道。

“好,咱们去选个好看的。”

牵着大皇子大踏步的往制作花灯的小摊前走,贺启暄笑着说道。

往日痴缠在贺启暄身边的瑜哥儿和蕾儿,今日却都乖巧的牵着慕嫣然的手,丝毫不为贺启暄只顾着大皇子一人而感到失落,反倒是珠儿,还有些可惜的叹道:“可惜,再过一个多时辰,大皇子就要回宫了。”

生怕珠儿的话被身边的人听到,慕嫣然警觉的朝四周看去,见并未有人好奇的回头来看,慕嫣然惩罚一般的捏了一下珠儿的脸,珠儿俏皮的吐了吐舌头,看着慕嫣然低声问道:“娘,以后,我们能经常接霄哥哥出宫来玩吗?”

浑然忘了自己马上就要回郓州去了,珠儿只觉得不能出宫的大皇子有些可怜。

摇了摇头,慕嫣然惋惜的解释道:“等咱们回了郓州,你弟弟也要回去做学问了,更莫说是霄儿了。”

垂头丧气的点了点头,珠儿再未出声。

等众人再回过神来。贺启暄已经回头喊着问她们要什么式样的花灯了,珠儿三人兴奋的甩开慕嫣然和乳母的手,欢呼着奔到了贺启暄身前,各自选了喜欢的花灯。

及至再从人群中挤出来。大皇子的手里,一边一个的提着两盏花灯,一个是狡猾的狐狸。一个,则是清风徐徐的竹林。

“等回去,我要把这个送给母亲,母亲定然喜欢。”

大皇子举着那个意境清幽的竹林图案的花灯,笑嘻嘻的冲贺启暄和慕嫣然说道。

街上的风景,总是让人流连忘返,从这边走到那边。几人的手里,都多了好些有趣的物件,面人儿捏成的关二爷,手绘的小人书,还有竹木雕成的小屋子。

看看这个。再回头看看那个,大皇子只觉得眼睛不够用,贺启暄笑着接过他手里的东西递给身后跟着的小厮,一边,从身上的锦袋里掏出些散碎银两塞进大皇子手里道:“喜欢什么,便自己去买,到时候,你一并带进宫去。”

犹豫了一下,大皇子欣喜的点了点头。从贺启暄手里接过了碎银子,转过头四处张望着。

不一会儿,就走到一个货郎面前,跟他讨价还价起来。

货郎的木柜上,摆着许多桃木雕就的簪子,都是些小玩意儿。一根木钗五十文。一张桃木书签六十文,花了一百文买下了那根木钗和书签,大皇子的脸上,颇有些得意。

可当贺启暄浅笑着告诉他,九十文钱已经足矣的时候,大皇子的脸上,顿时有些失望了。

走到巷尾,看到前面有个卖画像的,要价二百文一张,不过最多只能绘两个人在里面,大皇子一脸问询的看向贺启暄,贺启暄笑了笑低声说道:“单人,八十文。”

点头应下,大皇子兴高采烈的去了,不一会儿,就坐在那画者面前的小板凳上,让他画了起来。

许是作画前就议好了价钱,及至做完了画,大皇子有模有样的从自己身上的锦袋里取出七十文钱递给了他,一面,接过了他为自己画好的小像。

画中的人,只有七成像自己,可传神的是眼中的欣喜,和唇边的笑意,大皇子看了看,小心翼翼的叠起来收好,放在了自己的锦袋里。

“哥哥,前面有杂耍班子在卖艺呢,我们去看看吧。”

都城的街市上有什么好玩的,瑜哥儿跟几个舅舅出来过几趟,再清楚不过,听到了前面有敲锣打鼓的声音,瑜哥儿走到大皇子身边晃着他的胳膊说道。

欢喜的点着头,大皇子一手牵着贺启暄,一手牵着瑜哥儿,三人大步朝不断扬起叫好声的前方走去。

耍刀的汉子,登高的女孩儿,还有钻火圈的猴子…

杂耍班子的每一个节目,都引得围观的人连声叫好,而看着那些人身上的衣服都打着许多补丁,大皇子有些好奇的问着贺启暄,待到听贺启暄解释完,大皇子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淡淡的难过贵女反攻记。

表演告一段落,方才攀在竹竿顶端做高难度动作的女子捡起地上的铜锣翻转过来,冲围在身边的百姓们大声喊道:“值此元宵之夜,小女子代杂耍班子祝父老乡亲们身体健康,年年有余,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每每到了此时,就会有人转身离去,而丢进铜锣里的铜钱,也屈指可数,大皇子方才已经买过东西,自然知晓那些钱起不了什么大用途。

侧头看着贺启暄,大皇子脸上有些犹豫,耳边,传来了贺启暄鼓励的声音:“做你认为正确的事,即便别人会责怪你,你自己心中无愧便可。知道了吗?”

坚定的点了点头,大皇子从自己的锦袋中,取出了一锭银子,放在了那女子的铜锣中。

“谢谢公子,谢谢公子,愿公子平安富贵,将来金榜题名。”

那女子欣喜的福身冲大皇子一拜谢道。

众人继续朝前走,不一会儿,便到了临近城门的角落,那里,往年都会建起一座高高的竹楼,竹楼上的每一个连接点处,都会悬挂一盏灯笼,越往上,灯笼便会越亮,抬眼望去,一座竹楼仿若直入云霄一般的美轮美奂。

围观的人可以自行购买彩色丝带悬挂在竹楼上,每一条丝带上面,都饱含着一个愿望。及至过了子时,元宵夜结束,所有的丝带,都会送至城外五福山上的寺庙中,供奉在菩萨面前,祈求人们的愿望能成真。

这个竹楼,便是五福寺出资搭建的。

沾染了铜臭气的丝带,让原本十分美好的竹楼顿时多了几分世俗之气,尽管如此,仍旧有人趋之若鹜的掏出荷包里的银子前往购买。

贺启暄笑了笑,上前买了几根丝带,返身回来每人分了一条。

将丝带捏在手里,暗自在心里许下了一个愿望,慕嫣然侧头去看,正好对上贺启暄温情脉脉的眸光,两人相视一笑,丝带里的愿望,不言而喻。

接过慕嫣然手里的丝带,和自己的那根绑在一起,贺启暄走到竹楼前,将丝带系在了其中一个竹竿上,一低头,蕾儿则跳着要父亲抱她起来,说要自己亲手把丝带绑上去,菩萨才会让她愿望成真。

小家伙的童言童语,让贺启暄和慕嫣然忍俊不禁,贺启暄却也没拒绝,俯身抱起蕾儿,让她把丝带绑在了头顶高处。

珠儿和瑜哥儿,自然也不例外。

回头去看,大皇子仍旧攥着手里的丝带,一边满脸期盼的看着那高耸的竹楼,贺启暄招了招手,大皇子才像是恍然反应过来一般,迅速的许了一个愿,让贺启暄抱他起来,将那根红丝带系在了一个极高的位置。

“爹爹,我们去城外看花灯吧。”

心满意足的仰头看了看自己的那根丝带,蕾儿回头看着贺启暄问着。

未等贺启暄答话,身后乔装成小厮的小林子低声说道:“主子,时辰不早了,该送小少爷回去了。”

顿时,身边的大皇子,脸上浮起了一抹失望。

“叔叔,我们回去吧。”

脸上的失望,一闪而过,大皇子回头看着贺启暄说道:“再不回去,母亲要担心了,以后怕是再也不会让我出来玩了。”

“好,我们回去吧。”

展颜笑了笑,贺启暄把瑜哥儿举起来架在肩膀上,一手牵着大皇子,一行人转身朝来时的方向走去。

走到街市的末尾,人已经渐渐的少了起来,而巷道里,慕府停在那儿的马车,正静静的候着。

最后一个钻进马车,大皇子留恋的回头张望了一眼仍旧璀璨喧闹的街市,方坐进马车放下了车帘,马车缓缓驶动,朝慕府奔去。

“娘,我许了愿,希望明年生辰的时候,爹爹能送我一匹大马…”

看着慕嫣然欢喜的说着,珠儿回过头来问着蕾儿和瑜哥儿许了什么愿,马车里,响起了小家伙们七嘴八舌的热络议论声。

“霄哥哥,你许了什么愿?”

回头看着一直静静听着的大皇子,瑜哥儿轻声问道。

抿着唇想了想,大皇子淡淡的摇了摇头,什么都没说。

一盏茶的功夫,马车停了下来,慕府大门口,慕昭扬带着柳氏等人都尽数候着,门外一侧处,宫里来的马车已经等了许久。

大皇子从马车中下来,踏上宫车,犹豫了一下,回过头来看着在车前望着自己的贺启暄和慕嫣然道:“如果有来世,我希望能做个普通人家的孩子,能跟着父母去郊外踏青,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宣王叔,姨母,谢谢你们…”

车帘落下,掩住了大皇子有些落寞又带着一丝满足的面庞。

宫车缓缓驶开,慕府大门外,贺启暄飞身上马跟着宫车朝皇宫的方向飞快驶去,慕嫣然站在大门口,只觉得眼中泛起了一层湿热。

第七百三十八章 愿望

卷一 帝都浮尘 第七百三十九章 离伤

过了正月十五,原本热闹的慕府,陡然静寂了下来,因为正月十八贺启暄和慕嫣然就要启程回郓州了,而下次再见,不知道又是何时贵女反攻记。

用罢早膳,慕昭扬和贺启暄,以及慕容言、慕容睿等人都去上早朝了,柏松堂里,慕老太太挥了挥手,示意柳氏等人各自去忙,只留下了慕嫣然在身边。

回头看了一眼傅妈妈,慕老太太满脸慈爱的看着慕嫣然说道:“这一去,祖母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到你,祖母有几样东西,便送给你,权当是个念想…”

说话的功夫,傅妈妈捧着一个黑色的长条锦盒走出来,放在了慕老太太身侧的炕桌上。

本来就为离别在即而感到感伤,此刻听到慕老太太的话,慕嫣然的眼圈一瞬间就红了,眼泪在眼眶中来回打转,仿若下一瞬就会潸然泪下。

“好孩子,不哭…”

将慕嫣然揽在怀里,慕老太太动作轻柔的拍着她的背,一边柔声哄着。

“祖母,您一定会长命百岁的,等到肇哥儿大些了,嫣儿再带着孩子们回来瞧您。”

慕嫣然将头埋在慕老太太怀里,哽咽的说着。

“好,好,祖母等着。”

吸了吸鼻子,慕老太太轻叹着说完,低下头为慕嫣然擦拭着眼泪,转过身子打开那个锦盒,冲慕嫣然轻声说道:“祖母这儿,也没什么好东西了。除了几样祖母最喜欢的首饰,便是这些了,是让你三哥在南边儿倒腾出来的十几间铺子,还有些田地什么的。祖母知晓你们不缺这些,可这是祖母的一份心意,就当是留给肇哥儿和以后的孩子的,可不许推拒祖母的一番心意,明白了吗?”

慕老太太话里的意思。慕嫣然自然明白。

瑜哥儿将来必定是要承袭宣王世子爵位的,而肇哥儿,抑或是之后的孩子,所能得到的东西。跟爵位自然就无法相提并论了。所以,慕老太太此举,便是把自己手里的东西都给了慕嫣然,多一份给外重孙们的依仗。

点了点头,慕嫣然接过那个锦盒说道:“祖母,您的意思嫣儿都明白。这些东西,等到将来瑜哥儿做世子的时候。您亲手分给肇哥儿他们,可好?”

说了半天,还是不肯要。

瑜哥儿如今已经三岁多快四岁了,怕是五岁左右就会被封为宣王世子,这样一来,也就是一两年的功夫,慕老太太虽然有信心能活到那时候,可她把这些东西给慕嫣然。自然还有别的意思。

宠溺的拍了拍慕嫣然的手,慕老太太笑道:“我听睿儿说,你在郓州的生意。如今也有些模样了,虽然你是女儿身,可王爷的心都放在军营里,和朝中的大事上,这府里的事,自然都是你来操持。孩子多,将来要分的也多,你这当娘的,不得早早儿打算起来?既然你有这样的本事,那祖母索性便替你加一份本钱。这些东西给你,要留着还是折算成了现银做生意,都由你。啊?”

见慕嫣然一脸的不赞同,慕老太太抿嘴笑道:“你放心,祖母留着棺材本呢…”

知晓再推辞慕老太太就会恼了,慕嫣然点了点头。乖巧的应道:“好,那等嫣儿赚了钱,回来好好孝敬祖母。”

笑呵呵的应着,慕老太太将锦盒盖子盖上,身旁,傅妈妈捧起盒子朝外去了。

两天的功夫,一眨眼就过了,瑜哥儿也时时刻刻都黏在慕嫣然身侧,一扫平日信里的活泼开朗,每日皱着眉,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

“你好好跟夫子们做学问,等过些时候,娘再和爹爹来瞧你,知道了吗?”

慕嫣然将瑜哥儿拢在怀里,摇晃着说道。

伸手环住慕嫣然的脖颈,瑜哥儿软语说道:“娘,也要带着大姐和二姐来,还有弟弟也要来,到时候,咱们一家人永远在一起,再也不分开,好不好?”

儿子的话,让慕嫣然无法应答,心里一片片的酸涩阵阵袭来,让慕嫣然直欲落泪,只得抱紧了他,嗡声应道:“好,娘答应你,到时候,咱们一家人永远在一起,再也不分开贵女反攻记。”

母子二人享受着难得的静谧,屋外,响起了蕾儿的哭啼声。

不一会儿,脚步声响起,眼泪汪汪的蕾儿跟在珠儿身后跑进来说道:“娘,为什么不带弟弟回去,娘,你不要弟弟了吗?”

原本止住的泪意,在听到女儿的质问声时,顿时抑制不住的滑下,慕嫣然竟不知该如何回答,怀里,瑜哥儿跳下地,拉着蕾儿的手说道:“二姐,娘怎么会不要我?皇伯父说了,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进宫给霄哥哥做伴读呢,我要做天下最聪明的人,将来才能保护爹爹和娘,保护你和大姐,还有弟弟妹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