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仙倒吸一口冷气,不由自主抱紧了游方的胳膊:“真的再也见不着了?”她已经猜出是怎么回事了,却没有追问更多。

游方点了点头:“是的,上山了!…小仙,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

谢小仙一侧身把游方抱住了,断断续续的说道:“那道士说走就走,这就是江湖莫测啊!你知道我以前的心情吗?在重庆时为什么要那样做,后来为什么又要…我一直害怕你有一天…”

游方把她揽在胸前,拍着她后背道:“我答应你,不论有什么样的遭遇,都不会像那道士那样做,一定不会的!…别说了,新买的房子正准备装修,聊点开心的事吧。”

谢小仙:“话还没说完呢,那个姑娘是怎么回事?”

游方:“我正想对你细说呢,那姑娘的来历可不寻常,方家人过不了多久就会知道,那套房子是自己送自己了。”

他并没有对谢小仙讲昨夜那一场凶险的生死斗法,也没告诉她左十三已尸骨无存,只是转述了舒檬檬说的奇异经历。

谢小仙和游方接触了这么久,就算不懂秘法,也大致猜出事情的前后内情,在游方的怀中不禁半晌无言。

清水房还没装修呢,当然也不可能有家具和凳子,两人就在厅中相拥而立,过了好半天谢小仙才抬起头道:“那道士还真是求对人了,你既然能治好方悦的病,一定也能治好舒檬檬的病,你打算怎么安排?”

游方:“她那病根本不算病,道士走了她也就没事了,我稍微处置一下就基本正常,但要想彻底去根还须费一翻手脚,等我忙完了眼下的事,抽空再来一趟吧,一年半载之内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谢小仙:“你就要走了?嗯,要不是方家的事,你也不会留这么多天,我知道你有大事要办,一定要小心。…等你下次来这里就装修好了,我打算找装修公司,然后自己监工。”

游方:“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好了。”

谢小仙突然想到了什么,又笑了,游方纳闷的问道:“你笑什么?”

谢小仙:“你不是要我聊开心的事吗?我想起了那个舒檬檬,她的运气可真不错,和当初的林音一样,遇到了你,也难得你对姑娘家没有坏心眼!”

游方把脸一板:“我干嘛要有坏心眼!对你有过坏心眼吗?”

谢小仙把头靠在他的肩上笑了:“但你还是很有心眼的,简直是太有心眼了!你与那道士手段不同目的也不同,根本就没害人,但做事最终的效果其实是一样的。等方悦见到了舒檬檬,这两人今后当然会对你这位高人绝对的言听计从,只要你一句话,他们什么忙都愿意帮。”

游方笑了笑:“我可没图他们什么。”

谢小仙伸手摸了摸游方下巴上浅浅的胡子茬:“我没说你贪图人家什么,只是说你会办事情,非常了不起。”

游方低下头轻轻抚着她的脸颊:“能听见你这么夸我真的不容易,如果是当初,我简直不敢想像!”

中午一起吃饭,下午谢小仙去单位上班,游方给方悦的父亲方宝臻打了个电话,多谢他的好意,既然想送一套房子那就送吧。但游方有两个要求,一是要有精装修的马上就可以入住,二是提供了一个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办相关手续的材料也会托人送过去,房子就落户到这个人的名下。

这要求挺奇怪的,但方宝臻是真心道谢,丝毫没嫌麻烦,很痛快的就点头答应了。

办这些事的具体经过不必赘述,游方两天后就离开了北京,并没有与方悦以及他的父母再见面。

又过了一个星期左右,方悦早已回复完全正常,还住在这个小区里,每天上班下班。他内心中对游方的感激是无法形容的,可惜游先生来去匆匆,未来得及再见一面便离开了北京。但以后应该有机会见面,因为游先生收了方家一套房子,还特意要求是精装修可即时入住,就在与他同一个小区的另一栋楼内,看来会经常回到北京来这里住,将来还是邻居呢。

于是方悦特别留意那套房子的情况,这天意外的获悉已经有人搬来入住了,他觉得很好奇,难道是游先生回北京了?不论是谁入住,肯定是游方的亲友,他在家里想了想,决定上门道贺以示礼貌。

第二天是周六,方悦拿着两瓶很名贵的酒从自己家里出来,拐了一个弯绕过一栋楼,来到了那套新房所在的楼下。由于是新落成不久的小区,好几户人家还在装修,楼道的大门是开着的,他直接走到了四楼,正要伸手敲门,却听见屋中传来熟悉的旋律声…

“擦肩的姑娘眉眼弯弯/笑得多恬淡。我背着行囊坐上渡般/扶舷回头看。村落轮廓里炊烟渐次/升起又飘散。我忽然开始疯狂想念/故事里的长安。我日夜兼程跋山涉水/山水路漫漫。这一路走来千里万里/看花开过几转。春夏秋冬风依次抚过/我发端。…”

这不正是自己经常听的那曲《不见长安》吗?方悦的手顿了顿,随即敲响了房门,不知为何心跳的有些快,好奇中还带着一丝迫切的情绪。

“谁啊?等等!”屋子里传来一个年轻的女声。

“我叫方悦,是游方先生的朋友。”方悦彬彬有礼的隔门答话,总觉得这声音似乎在哪里听过,既陌生又熟悉异常。

第三百二十八章 幽游(上)

门开了,方悦却愣在那里,只见客厅里显得有些空旷,东西不多,地上还有几个纸箱,显然刚搬进来还没完全收拾好。厅中右侧正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中是一位穿着现代装束的男子,身形面貌竟然酷似方悦!

方悦此刻还不知道这幅画是游方临走前送给舒檬檬的,完全吸引住他心神的也不是画,门前站着一位姑娘,用几乎同样惊异的眼神定定的看着他,那眼眸、那眉弯、那唇吻、那神态、那香韵——分明就是从他那幅画中走出来、穿着现代家居服、生动可人的檬檬!

两人就在门里门外这么站着,像在梦中一般对视,一瞬间谁都忘记了说话,只有那乐曲声荡漾四周,将他们环绕相拥。而在同一时间,安排这场奇异会面的游方,已在数千里外的青城山中。

游方这一次离开北京没有坐飞机,而是乘火车前往成都,在半路上换手机给在柳州的刘黎打了电话,恭请“水峰”他老人家到青城山旅游,并说交待的三件事皆已办妥。

刘黎在电话里语气罕见的激动,几乎带着颤音,看不见老头的表情,只听他说了一句:“好,很好,谢谢你!”然后足足沉默了十几秒。

老头居然对徒弟说谢谢,虽是接着游方的暗语来,但游方也不好答话,只得静静的聆听等待,他也非常理解师父为什么如此激动,老人家等这一刻已经太多年了。当刘黎重新开口时语气已经恢复了平静:“多谢你的好意了,我这几天比较忙,有人心情不好还得哄着,不过也没大事,几天就办完。你先去青城山好好玩吧,等我的消息,反正离的不远。”

看样子刘黎对地师传承仪式已有安排,到时候自会通知游方,地点可能离青城山不远,游方并没有再追问,还是按照原定的行程去了成都。

此番行游与以前不太一样,游方在成都下车并未停留,也未玩赏市内武侯祠、青羊宫、昭觉寺等人文景点,而是直接转乘旅游线路公交车去了约百里外的青城山风景区。当他在风景区出现的时候已经换了装束,穿着一双厚白底整幅面黑色布鞋,古雅而精致,罩一件淡青色暗绣纹对襟上装。

他是以梅兰德的身份去拜山的,自然把手机号给换过来了,以别的联系方式找不到他。

游方到了青城山脚下才想起自己没有提前打招呼,因为此行的目的特殊,所以他很谨慎的没有提前向任何人透露,需要做什么安排的话,相信师父自会安排的比他更妥当,结果老头却说这几天没空,让游方自己先进山。

他刚把手机掏出来就接到一个电话,竟然没有显示号码,接通之后就听有人用甜甜的声音喊道:“游方哥哥…”

知道这个手机号的人并不少,本就是他留给江湖各派的联系方式,但平时很少使用,一开口叫游方哥哥的只能是吴玉翀,游方笑着答道:“玉翀,有事找我呀?”

电话那边的吴玉翀似是撅着嘴,撒娇般的说道:“没事就不能找你吗?这么长时间都不联系我,想你了,打个电话不行吗?”

游方:“行行行,当然行!抱歉,最近比较忙,确实很少联系。你一定是有事,快说吧。”

吴玉翀:“我明天就要到中国,想到广州找你来着,可听说你又出门了,才拨的这个号码。”

游方:“哦,你又要逃课啊?”

吴玉翀:“干嘛总说逃课,不是和你解释了吗,我的学分已经修完了,多学点别的不好吗?有很多东西我都想跟着游方哥哥学呢,你在哪里啊?”

游方:“我在外面办事呢,一个人在荒郊野外的,你就别来找我了,等我回广州再和你联系吧。”

吴玉翀:“其实我真有事,听说咸池拍卖行拍卖王冠非常轰动,想去看看另外两场拍卖会,别忘了那第三场拍卖会拍卖的权杖还有我一份呢。”

游方:“第二场拍卖会还有一个月呢,第三场拍卖会得再等三个月,不着急。”

吴玉翀:“既然游方哥哥忙,我就不缠着你了,先自己玩,去广州看看屠苏她们,还想去青城山找永隽姐姐呢,听说那边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还可以到峨眉山去看猴子和佛光。”

游方:“找李永隽?她是出家人,在深山里清修呢,而且叠障派又不是只有她一个人,就别去打扰人家了。你想游玩的话自己去玩,注意安全。”

吴玉翀的语气又有些委屈的答道:“那好吧,我先去广州找屠苏,然后去峨眉看佛光,上次虽然去了宜宾,但四川很多好玩的地方都没逛呢。”

游方:“玩得开心点,等我办完事,有空再陪你出去好好逛,大好河山有的是好风光。”

吴玉翀了解游方的双重身份,也在风门各派同道中亮过相,当初在南昌以及庐山时李永隽相处的就非常好,感觉就与亲姐妹一般。她为游方挡住安佐杰的偷袭而受伤,一直就是李永隽照顾她,分手的时候还很是依依不舍。

不过话又说回来,吴玉翀与游方身边的朋友们相处的都非常好,就像一枚天生讨人喜欢的开心果,她自己也非常开心。自从认识游方之后,这位性情有些薄凉的少女似乎变了很多,不知是刻意的表演还是在不知不觉无意的成长,也许兼而有之吧。

游方不让吴玉翀去打扰道观中清修的李永隽,但挂断电话之后自己却给李永隽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明日将要拜山。李永隽接到游方的电话自然十分惊喜,连说遗憾,因为她不能亲自到山外迎接,只得在山中恭候兰德先生大驾。

游方事先没打招呼,来的时间有点不巧,叠障派掌门皓东真人恰于几日前在西屏岩闭关,供奉长老千杯道人春节的时候倒是回来了,也想等游方来着,但游方一直没来,他临时有事又出山了,不知是去云游四海还是以周洪道长身份去降妖捉鬼行走红尘。叠障派没有设内、外堂,结缘长老吴岭舟负责门外往来事务,更不巧的是,吴岭舟接受邀请带着一批弟子也出山了,在好几个地方赶场讲诉与传授道家养生之术。吴岭舟在传统养生学术界很有名,也写过好几部专著,只是极少有人知道他还有一个身份是江湖风门叠障派的长老。

想想也有意思,那位左十三与吴岭舟在社会上公开做的事情差不多,也都是有秘法修为在身,但私底下干的勾当外人就不清楚了,所作所为在个人自择。叠障派位于深山之中,但弟子平时也要有吃穿用度,除了位于前山的道观有香火供养之外,吴岭舟负责的事情也是包括营生供养。

但这样一来,掌门大弟子李永隽便奉命坐镇宗门道场云踪观无暇离开,不方便亲自出山来迎接游方。

游方明明已经到了青城山脚下,为什么还要等到第二天才登门,因为从他下车的地点到云踪观所在,得是一天一夜。云踪观不在青城山风景区中,而处于层层叠障的后山深处,李永隽曾告诉游方从前山进去的一条路,沿途风光与灵气极佳,最适合步行漫游,她很想陪着他一起从这条路走过,登上观兰台。

所谓适合步行漫游,当然绝不是一般人能走的,也就是他们这等高人才可自如穿行,游方今日来到青城,自然就想从此路进山。

游方下车后远远望了一眼景区大门前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牌楼山门上那古意轻灵的飞檐,然后转身背着包朝侧面走了,他没买票。

李永隽所说的这条路在山环水抱、草木葱茏间回旋,穿过前山景区曲曲折折到达后山深处,沿途也经过一些旅游景点,但与开发好的旅游线路完全不一样,不是巡表面的地势,而是沿地脉灵枢巧妙的过渡婉转幽深而行。

若天籁有声,灵枢可闻,这条看不见、平常人也无法行走的路,便是青城山意的天成曲谱。

游方在山中穿行,进了前山风景区,有一次抬头还看见上空有索道,他则是在索道下的绝壁深壑中穿行。沿路所见群峰环绕如天然城郭拱卫,长年青翠,据说青城山由此得名。

自古即有“青城天下幽”之说,行走山中无论是远望还是近观,只觉空翠四合、群峰叠嶂,空间的层次感以及角度移转的变化堪称神妙,游方沿着山势的灵枢脉络穿行,尽管已踏遍千山万水,行至此地,仍有变化纷繁却又妙而不乱之赏叹。

青城山是道家“第五洞天”,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今天仍然是一座道教名山,山中宫观名胜极多,大多修建在灵枢荟萃之处,掩映于峰峦、溪谷、林木之中,与山势岩泉一体。游方在深山中曲曲折折行游穿行,足迹仿佛也是蜿蜒于青城的独特清流。

在山中渐行渐远,渐行渐幽,并不是一味行走荒僻无人处,偶尔也穿出密林深壑,经过有宫观或者村落的地方,游方看似走的不紧不慢,但这一白天步行的距离不短啊。

从前山进入后山深处,山势与水势相融,亦谙合灵枢之妙,沿途有各种溪流、飞瀑、水潭、岩泉相伴,风声与水声相合,时而清越时而轻柔,不论远望近观、远闻近听,声色幽情之美难以言述。

游方在接近中午时分进入山中,这一路跋山涉水,穿行叠嶂四合,不知走了多久,渐渐的天已经黑了,山中昏暗,却阻挡不了游方的脚步。抬头渐渐可见满天的星斗,远望是群峰轮廓,能闻远处水流如弦动之声。

夜色渐行渐深,看似已无路前行,一转弯绕过峰峦下的绝壁,却见微光稍亮,一片倒映着星空的水潭就似突然呈现。

时间已是子时,游方就在潭边的一株大树下稍事休息,上方的幽谷中有一道飞泉沿倾斜的山石泻落,水势不缓不急,静夜水声如柔柔倾诉。树下无星光,但潭水中的倒影点点闪烁,元神似也能感应到那水面中的斗转星移玄妙。

游方只定坐了一个时辰,然后又起身向着飞泉上的幽谷中走去,趁夜继续赶往观兰台。天色微明的时候,远山后霞光升起,别有一番曼妙气韵。由于群山的阻挡看不见日出,却见冲天红霞漫染,就似那一座座形态各异的群峦都披上了霓装、映射着光芒。

游方在攀登观兰台,这条路兜了相当大的圈子,在山中曲曲折折也不知有多少婉转,在观兰台的半峰回望,穿过大大小小山峰怀抱的幽谷,远远又可看见前山的老霄顶,风光情致之幽妙不可言。观兰台朝幽谷这一面是绝壁,只有一条不可攀援的凿岩小径时断时续,半掩在悬崖上的花丛中,游方是从这条路上来的。

观兰台并不在峰顶,它是靠近山顶处天然形成的一个平台,面临幽谷,而远处的山峰形状宛如秀美的兰花盆景,故此而得名。叠阵派宗门道场所在云踪观就依山势建在观兰台上,这个地方没有普通的香客或游人来,一般人也不可能走到这里。

观兰台的侧后方,从半山腰绕过峰顶还有一条路能到达云踪观,平常弟子往来以及运送日常起居物资都是走那条路,虽然也是山中野径崎岖难行,但是比游方来的这条路可要好走太多了,叠嶂派弟子进进出出也不可能都像他这么玩攀崖。

游方从侧面攀援到接近观兰台的地方,所行之处已非峭壁,地势渐缓,就算普通人也可以立足了,但他却停下了脚步微微一皱眉,随即眼神一亮又点头微笑。

前方看不见路,却有“群山”会簇,半山之中怎会有“群山”呢?其实只是一片山石与土丘,都在两三米高下,生长着各种草木,还能听见泉流之声,却看不见水流在何处。但以神念感应,或雄浑、或秀美、或险峻,就如环绕天际的青城群峰一般,地气灵枢荟萃、悠远而精微。

第三百二十八章 幽游(中)

此地应该是在天然风景的基础上人工炼就的,它与游方打造画卷携景于胸襟的方式不同,但有类似的妙处,而且更加浩然直观,在这片山野中其工程量惊人。叠嶂派历代祖师以及门中高手,将周围群山的地气灵枢移转凝炼,在此地造就了另一座“青城山”。

它像是将方圆百里的青城群峰浓缩凝炼成盆景园林,但灵枢感应却是真真切切,叠嶂派弟子不必穿越深野无路之绝壁险境,在此或运转神识或滋养形神,也能感悟青城灵枢荟萃之妙。历代祖师可真是用心良苦啊,在这观兰台上再造青城,是青城山中的青城山。

若境界不至、阅历不足、功夫不到家,一个人很难将这旷袤的青城群峰尽收胸怀,其悠远精微处更难一一体会。别的不说,游方走来的这条路,也不是一般秘法修行弟子都能穿行的,更何况其中还有天时运转之妙,若想感应入微,得有昼夜自如行游绝壁深涧的本事。

亲身行游群山灵枢之中自然难得,但在此地总观风水大地盘,也是另一番修炼妙趣。

它处于绝壁前通往云踪观的道路上,同时也是一片阻挡或迎接高手的阵法,就是叠嶂派的叠嶂大阵。至于是阻挡还是迎接,就看来的是什么人、又有多大本事了?能从这个方向登上观兰台的,恐怕都不是简单之辈。

游方既然看出了这是叠嶂派历代祖师炼就的一处修炼道场,同时也是一座叠嶂大阵,当然就不会像翻山越岭般的硬闯过去,而是举步走入了“群山”之中。一脚踏进去,就有一种从山外再入青城之感。

有一个成语叫“山外有山”,而此处是山中见山,如壶中洞天,虽然是在两、三米高的山丘岩石中行走,但神念感应真如千仞叠嶂重重。

此刻当然无人发动大阵来阻挡他,而游方也不会运转神念去扰动大阵来,他是客客气气的沿着阵枢变化而走,如同再游一番青城画卷,不大的地方却曲折幽深、玄妙非凡,他足足绕了半个小时才转出来,眼前豁然开朗。

观兰台是绝壁上依山势形成的一个天然平台,平坦处大约有三个篮球场大小,后倚翠竹葱郁的山峰,平台与陡峭的峰顶之间还有一道深壑,壑中有清泉流过,而这泉流的源头就在游方刚刚经过的叠嶂大阵中。

有一座石桥跨过山涧,桥那边有路,蜿蜿蜒蜒绕过山腰消失在密林深处,应该是叠嶂派弟子平时往来云踪观的山路。距离这边的桥头不远,便是云踪观的后院门。

云踪观面朝绝壁而建,规模不算很大,但完整而精雅,有前殿、前院、主殿、后院、东西配殿以及侧院静室。它的大门离悬崖的边缘有十几米远,三面就是天然的观景平台。游方走出叠嶂大阵登临之处,正是这个平台的东侧。

游方走上观兰台,霞光正从他侧后方的半天散落,正看见李永隽的青丝发簪与秀丽白皙的脸庞,映衬着迎面绯红霞色,那一双清澈的眸子似乎别有幽曲欲诉,却只是彬彬有礼的长揖道:“叠嶂派弟子、云踪观代守住持永隽,携同门永秀、静尘、静羽恭迎兰德先生!”

原来她早就在这里等着他,应该是游方走入叠嶂大阵时就查觉到他来了,故此率观中叠嶂派弟子整装相迎。

游方拜访过江湖风门各派,但场面都不像今天这样神采非凡,他是披着映射半天的霞光登临绝壁云崖之上,也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冷清,偌大的观兰台,只有几名女冠静静的伫立行礼。

李永隽的师姐孟永秀看上去三十左右,而实际上已经四十出头了,她是李永隽的师伯郎继升长老的弟子,另外两名道姑静尘和静羽则更晚一辈,看上去还是稚气未脱的少女模样。游方没想到叠嶂派的宗门传承道场竟然只有这么几个人,与他以往“驾临”各派的热烈气氛完全不同,这里真是一处红尘外的幽居清修之所。

其实这件事多少有点误会,游方称呼李永隽的师叔祖、叠嶂的供奉长老千杯道人为师兄,江湖辈份就不用提了,而且以他今日之声望影响,假如到叠嶂派来拜山,对方绝对不会只像这么接迎的,搞得他就像走错路一头撞进来似的。

他还真“走错”路了,叠嶂派接待同道往来,当然不会在这么僻静的地方,平时的待客之所是离此两座山之外的东来宫。那里在青城山后山风景区的范围内,也是一座向游客开放、接受香火供奉的道观,东来宫的住持是叠嶂派长老郎继升。

东来宫坐落在景区旅游线路旁,开车可以抵达,后面就是进入云踪观的山中野径,通常情况下,到达云踪观必经东来宫。但游方是按李永隽曾经说的那条路径穿行整片青城山而来,到了观兰台下从侧面攀上绝壁悬崖,然后再穿过叠嶂大阵,一般人谁会这么拜山?

游方与千杯道人交谊甚厚,但当初也没问过他叠嶂派宗门道场在哪里、路怎么走?后来李永隽与他闲谈时主动提到了云踪观所在,并邀请他去山中做客观游仙灯,她很感慨的说——希望能与兰德先生携手穿行青城登临观兰台,那一条路风光景致美不可言。

游方当时就问那是怎样一条寻幽之径?李永隽仔仔细细的向他解说清楚,若是换个人不一定能听懂李永隽在说什么,听懂了也不见得能找到,找到了也不见得能走过来。既然李永隽都说的这么详细了,游方也就没有再问别人了,拜山时很自然的就走了这条道。

这里就有一点小误会,他已经提前打电话通知了李永隽,李永隽若提前通知留守青城的郎继升长老,就算游方从这条路上来,郎继升也会率叠嶂派众弟子在观兰台恭迎。但是李永隽在电话里获悉游方居然在前山风景区的大门下车,准备穿越青城直接登临观兰台拜访,也不知心里是怎么想的,竟然没通知别人。

这条路外人是不知道的,李永隽也只是随师父皓东真人走过,曾对兰德先生说希望与他携手穿行,多少也是一种女儿家心思。听说兰德先生要从这条路过来,显然不像是正式拜山而更像是私人来访,应该就是来看她的。

既然这样,她一念之间没有立刻通知叠嶂派其余弟子。

假如兰德先生就是到观兰台看望她,弄一大堆同门迎候,显得既尴尬又多事。

皓东真人在西屏岩闭关,千杯道人远游,吴岭舟长老带领一批弟子出去结缘了,而其它的同门还在东来宫中并不知情。叠嶂派弟子本就不多,因此云踪观中此刻就她们四个人。

游方一看这个场面颇觉意外,再看见通往观兰台的另一条山路,以他的心机,转念就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其中肯定是有所误会。他也不问这里为何就你们这几个人,免得李永隽尴尬,很自然的微笑拱手还礼道:“梅某穿行青城山寻幽之径,造访云踪观,事先未通知叠嶂派诸位同道,来的十分唐突,打扰了!”

李永隽则低眉答道:“兰德先生怎能这样说呢?我昨日接到电话,听说您有雅致穿越青城群山直登观兰台,想来前辈喜寻清幽,故此未兴师动众烦扰先生的雅意,只在此地静候。”她到不掩饰昨天已经知道消息了,而身后的孟永秀略有不满的着了她一眼。

当初听说云踪观这个名字时,游方还在心里偷笑过,因为在他的家乡也有一座云踪观,既非深藏云端也无仙踪飘渺气息,徒然起一个很有噱头的名字,住持就是他的大舅公莫正乾。天下寺庙道观同名者很多,比如开元寺、法华寺、上清宫、无量观之类,没想到叠嶂派的宗门道场居然和他大舅公的道观是一样的名字。

等来到观兰台他才知道自己想错了,云踪之名当真神妙,当初那一念窃笑,其实可笑的只是那些牵强附会套用之人。此观在高崖绝壁之上抚临幽谷,若逢阴雨或多云天气,恰在云雾缭绕之中,且无俗客嬉游足迹,云踪观的大门是朝着高崖外的天空。

门前无路,不可能有红尘车马通行,假如有客迎门到访,恰如云中仙踪。大门两旁挂着一幅楹联,“门朝南天云舒卷,客从琼霄踪隐幽。”用在此地很是贴切。

观中住的虽是清修道士,但毕竟还是未成仙的凡人,总有红尘中的凡人俗事,游方进入道观,第一件事还是吃午饭。

李永隽的身份地位在叠嶂派显然不低,皓东真人闭关后她暂代云踪观住持,这已经相当于门内长老了,皓东真人既然有此吩咐,显然寄予期望很高,有将来传位于她的暗示。历代云踪观住持,几乎有半数的情况都是掌门兼任的。但她的确是一位山中清修女冠,在观中仍然亲自劳作洗衣做饭,比如游方吃的这顿午饭,就是李永隽亲自下厨做的。都是素菜,但做的精心可口,令游方意外的是,李永隽居然还准备了酒,而且装在一个典雅精美的青花瓶中。此处肯定找不到买酒的地方,看来李永隽是早就准备好了酒,一直等着他来呢,游方只能无言感叹。

李永隽不喝酒,只是给游方斟。平日吃饭,观中弟子都是在膳堂一起吃,今天李永隽特意单独在小间内陪游方。吃完之后到待客的偏殿中坐下,静尘给兰德前辈端上茶盏,品茶谈话。游方惊讶的发现这种茶他喝过,便是九星派现掌门楚芙在一情居待客所冲的溪源兰香。

四川不产兰香,云踪观中怎会恰好有这种茶叶?在南昌时李永隽曾问过游方他喜欢喝什么茶,游方想了半天,对她讲了在杭州时拜访一情居士的故事。于是除了酒之外,她还特意准备好了兰香,就是等着招待他,但只是命静尘奉上并不多言。

游方端杯尚未饮,仅仅闻见那氤氲气息,便看着李永隽轻轻点头道:“好一盏兰香,永隽道友,多谢你如此费心,兰德无言感激!”

李永隽低着头微微一笑:“兰德先生何必如此客气?区区一盏茶而已,若说无言感激,那也应是我感激你!…我曾听闻您在杭州与楚芙掌门品茗之雅致,我十分喜欢此茶之名、此茶之韵,故此上次回山之时,特意带回一罐兰香。”

游方举杯饮茶,却看见了墙上挂着的一幅字,杯子一时间忘了放下就这么停在半空。那是一幅立轴书法,龙飞凤舞的草书十分潇洒飘逸,写的是一七言诗,却不拘章法格律——

尽此乾坤系尔身

尔身中得天地存

明是古今藏你我

偏觉你我废古今

左下方有行书小字落款:“承皓云东君之惠,慎一奉谢留字”。

见游方盯着这幅字,李永隽主动解释道:“九星派前掌门沈慎一,三十年前拜访叠嶂派,曾在这观兰台上远望幽谷、练气长啸,家师皓东真人当时刚刚为云踪观住持,与沈师伯相谈甚洽,引以为红尘外之知己。沈师伯告辞之前曾有微醉,题下这幅字,书法笔意称绝,些年我师父一直把它挂在这里。”

“好诗好书,好才思好意境,沈掌门也是风流翘楚人才啊!…”游方端着茶盏点头夸赞,夸了一半却不好再夸下去了,气氛一时变得有些沉默。

这时静羽进来请示如何给兰德前辈安排住处,李永隽答道:“就在东院,将千杯师叔祖常居的那间静室收拾一下,让兰德先生休息。”

话还没说完,孟永秀进来了,先对游方行了一礼,神情微有些闪烁的说道:“永隽师妹,兰德先生驾临云踪观,当然要恭谨接待,若是平日更应隆重相迎。可今天情况特殊,云踪观中只有我们四名女冠,让兰德先生孤身留宿于此恐有不妥。”

李永隽抬起头,收起笑容沉声问道:“有何不妥?”

第三百二十八章 幽游(下)

孟永秀的语气本有些吞吐,听李永隽用这种态度反问,她也豁出去了,直截了当道:“兰德前辈雅量高洁,永秀并无不敬之意。但今日若落宿云踪观中,恐惹同门以及江湖同道谤言非议。不仅对永隽师妹清誉有损,对兰德先生的声望难免也有不妥,而且我与静尘、静羽恐也招讥语之诽。掌门闭关之前命你代为住持驻守云踪观,凡事要处置妥当,如此才不负师命。”

怎么回事啊?叠嶂派核心弟子也并非都是道士,当然更不可能都是女的,宗门道场云踪观大多数时候也有男修士,他们都住在东院,而女弟子都住在西院。

一般江湖往来访客通常都安置在东来宫中。

只有地位很重要的客人才会受邀到访观兰台,当然也会住在云踪观,因为这个地方当天是回不去的,历来的成规如此。游方的身份地位当然足够尊贵,李永隽请他在东院千杯长老长居的静室中歇息,应该是最妥当的安排,放在平时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但今天的情况有些特殊,云踪观只有四名出家女冠,游方一个单身大男人跑来作客,晚上还住这儿了,传出去恐怕好说不好听,容易惹人非议,不仅对他的名誉有损,恐怕还会损及观中四位出家女冠的清誉。——这就是孟永秀的顾虑。

李永隽当即面色一沉:“师兄,你什么意思?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清修之人何必自纠结?兰德先生到访云踪观,我为代守住持,职责所在自应恭谨接待,岂有逐客之理?如此岂不显我叠嶂派满门无礼!”

游方本来有些纳闷,李永隽留他在云踪观歇息是正常的礼数,如果要拒绝也应该是他自己拒绝。他还没说话呢,怎么孟永秀就先冒出来说这些,也显得太矫情了吧?在旁边看了两眼,转念间猜到了几分原由。

这孟永秀就是借机在找李永隽的茬,李永隽平时不擅言辞,看上去也总是很文弱的样子,但此刻却成了云踪观的代守住持。孟永秀的年纪比她大得多,入门时间更久,秘法修为也还不算低,可能心中有些不服,或者只是从宗门的角度单纯的认为李永隽并不合适担此大任,总以挑别的态度看她的行事。

但是这人有心眼却没心机,怎么可以这么种话呢?她有想法可以理解,今天李永隽单独陪游方吃饭了,还特意给他准备了酒,孟永秀看不惯,李永隽将梅兰德留宿在观中,孟永秀就更觉得不妥了,以指点的语气直接说出来了。

她可远没有一般的江湖中人那么圆滑,长年在这远离世外的道观中清修,因此表达的直截了当,很让人下不了台。

其实不论游方与李永隽有没有私情,李永隽身为代守住持,也只能这么处置,她能把兰德前辈赶出去吗?那样不仅意味着她以不堪之恶意度人,还更显得叠嶂派满门无礼!

东来宫离这里隔了两座山,山路蜿蜒有三十多里,崎岖险峻绝非坦途,就算身轻体健的练家子,午后出发,按正常的脚程在天黑前也赶不到,那样就意味着李永隽要逐兰德前辈在满充凶险的深山中夜宿。

游方有没有本事赶到东来观、是否畏惧露宿深野是他自己的事,而李永隽以及叠嶂派门人是绝对不能这么干的。

但是这种话说出来了,最尴尬的是游方啊,他已经没法厚着脸皮住在云踪观了,但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因为他只要一走,就坐实了叠嶂派恶意度人,弟子无礼。

事后叠嶂派掌门以及诸长老肯定要向他道歉并责罚门中弟子,别忘了李永隽是此刻云踪观的主事之人,首当其冲受责的人就是她而不是孟永秀。这只是一点小事情,细想起来却很复杂微妙,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山中寂寥的云踪观也不例外。

假如游方抬腿就走了,可能还有一个后果:李永隽代守云踪观,这里的事应该是她说了算,结果没有约束住同门,却让到访的兰德前辈尴尬而去,绝对的不称职啊,完全辜负了师命的考验。

唉,这个孟永秀真能找茬!也不知是故意使坏,或者就是愣人一个?想到这里游方站了起来,拱手笑道:“今日到访观兰台,多谢诸位同道招待!几位是山中道人,午后还有清修功课,梅某就暂不打扰了。”

李永隽也站起来了,情不自禁上前两步道:“你就要走吗?这么告辞,让我情可以堪?又让叠嶂派何堪!…观中门人无礼,我自会责罚,请兰德先生就在东院静室歇息。现在已是午后,天黑之前从这里是走不出山野的,就算您真有事要办,也请明日离山,让永隽随行相送。”

游方笑了:“谁说我明天就走?我还打算在观兰台多留两天呢,幽谷群山之美,恨不能赏尽啊!只是不欲打扰你等清修功课,而且为了赏此幽谷风光,兰德午后还要在观兰台上做些准备,就算是答谢诸位,也送给永隽道友一个小小的惊喜。…责罚门人,是叠嶂派自己的事,也是你身为住持职责所在,兰德就不过问了。今天日落十分,我邀你在观外观兰台相见。”

原来他不走,只是自己出去逛逛,日落时分还约李永隽在观兰台相见,说是有答谢或小小的惊喜。李永隽松了一口气同时又充满好奇,将游方送出云踪观大门,小声问了一句:“兰德先生,你究竟要在这观兰台上做什么?”

游方微微一笑:“到时候你来,不就知道了吗?请放心,总之不是扫兴之事。”

听见“扫兴”二字,李永隽的脸色不由自主微微一红,带着歉意道:“我没有召集叠嶂派众弟子在观兰台迎候,就是恐扫了兰德先生雅致,没想到我永秀师兄出言莽撞,请您千万不要计较。她可能并无恶意,只是不通人情,心狭口快。”

游方不禁噗嗤笑出了声:“计较?我行遍江湖什么没见过,这点小事有什么好计较的?”然后又一指摇对观兰台如兰花盆景般秀丽的远峰道:“我是来赏风景的,如今风景就在眼前,有些小插曲的话,或可更成佳话,只看心中是否真有雅意。”

李永隽有些疑惑也有些期待的回到云踪观中,随即打电话通知了东来宫的郎继升长老,说兰德先生已直登观兰台拜山。郎继升吃了一惊,赶紧说今日就请兰德先生在观中东院好生歇息,明日他将率众弟子到云踪观拜见。

李永隽接着语气很平淡的提到孟永秀出言无礼失仪,将受责罚。郎继升又吓了一跳,急忙追问经过,然后道:“你身为云踪观代守住持,罚她是职责所在,我事后还会责问弟子。”

这天的清修午课,李永隽很有些心绪不宁,忍不住在想兰德先生究竟在外面干什么?

等到日落时分,夕阳在峰峦起伏的天际轮廓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辉,出岫轻云飘荡在观兰台外,洁白的云朵也染上了落日的颜色,群山环抱的幽谷中一片云蒸霞蔚。

孟永秀被罚禁足于西院思过,免得兰德先生看见她碍眼,李永隽与静尘、静羽走出云踪观大门左右环顾,随即站定身形看着观兰台左侧,不由自主发出齐声的惊叹!

游方下午干什么了?他在观兰台东侧建了一座竹亭。在人家地盘上私搭乱建盖个棚子,通常是很令人反感的行为,但是换一种情况,假如所建之物既美轮美奂,又能与山水灵枢完美相融,而且精妙的嵌入风光美景之中,让人一眼看见就觉得——此亭就应在此处,此处就应有此亭,其用心幽致已是极境。

那么无论是谁,都只会发出由衷的赞叹!

这可不是随便搭建的一个亭子,亭有六柱,柱高丈二,每根柱子下端都有从山中信手取材加工的石础,既稳固又显轻盈。六角亭的每根柱子之间相距六尺,东西两个正向是前后门户,而南北四个侧向有亭拦,编竹而成美人靠的造型,可倚栏而坐也可凭栏远眺。亭高丈八,双层六角直挑棱檐。

竹亭通体呈青翠色,均匀洒布着天然形成的金黄色条纹装饰,座落在观兰台东侧地势较高、较平的整体山岩上,也恰好是穿出叠嶂大阵走向云踪观的路边,在此刻云蒸霞蔚的落日景色中,宛若碧玉纹金的仙境琼阁。

附近山中特产一种金玉竹,杯口粗细,通体碧翠如玉,竹竿上却有一道小指粗细的金黄色竖纹,节节交错分布。

游方在山中削竹为器,不用一根钉子或绳子,梁、柱、椽、檩的结构完全按照斗榫卯接的古典营造法式,阑干则用细竹枝和竹片以竹艺编织穿接的手法,从午后到日落短短的时间内,便已将竹亭建好。

游方正站在竹亭前,左边是镀上落日金辉的葱翠山峦,右边是映染夕阳霞光飘云幽谷,他面带微笑说道:“永隽道友,兰德建亭一座,邀您在此共赏青城幽境。”

第三百二十九章 谈情一字话山川

李永隽既惊且叹间忘了说话,看着竹亭以及亭前的游方,神情一时有些痴了。这时年纪最小的静羽回过神来说了一句:“好漂亮的亭子,是兰德先生一个下午建成的吗?真是神仙手笔啊!您若不是风门前辈,就是去做竹艺的话,也绝对是一代蔑匠宗师!”

这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尤其是李永隽几乎笑弯了腰,银铃般的轻笑声飘荡在观兰台外的彩云霞光中。

这天夜里,游方没有留宿云踪观,但也没有离开观兰台,就坐在竹亭中欣赏幽谷夜色,而李永隽与他并肩而坐。

两人远望夜幕星光笼罩下的青城山峦,一直默默无言,直至入夜已深瑶草凝露之时,只听李永隽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

游方开口问道:“永隽,此番见面,总觉你心有忧思,是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