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宫里的人送来了太后娘娘五十六岁寿辰的帖子。

如翠听闻宫里的人来了,赶紧去换了身比较正式的衣服到客厅接见来送帖子的公公。来送帖子的是个四十左右的中年太监,肤色细白,容长脸,虽然笑着,但神色略为高傲。在管家的提醒下,如翠知道他是重华宫里的总管太监王公公,也太后娘娘身边的老人之一,连宫中的妃嫔们见着他也得敬上三分,所以傲慢了点是应该的。

不过让她奇怪的是,怎么会是太后娘娘身边的太监来送帖子?难道太师府的面子有这么大?

“公公辛苦了,请上坐喝茶。”如翠姑娘忙让人给王公公上茶。

王公公打了个手势说:“喝茶就不必了,咱家稍会还要回宫给太后娘娘复命。”然后上下打量了下如翠,眼里露出鄙夷的神色,甚是傲慢地说:“今日得见温夫人,倒是教咱家好生开了眼界。”

如翠姑娘虽然平时看着有些二,但却不是个傻的,那公公如此拿乔,分明是看不起她,或者说他有所倚仗,所以才会表现出一副招人憎的模样。不用想也知道背后给王公公撑腰的人是谁。至于太后娘娘为何看她不爽,如翠也能猜得出一二,其一是因为肃王妃,其二是因为大公主。

大厅里伺候的丫环见自家夫人被个太监如此埋汰心里怒得不行,明叔也皱起眉头,但又因他是太后宫里的太监,只能敢怒不敢言。

如翠姑娘仿佛没有听见似的,依旧笑眯眯地说:“多谢公公夸奖,我家相公说了,若是太后宫里来的人要好生款待,不然肃王知道了可会说王府没有教养了。”

王公公蹙起眉头,心说他没夸她啊,果然是个丫头胚子出身,就是听不懂人话。听得她后头的话,不禁纳闷道:“这与肃王府有什么关系?温夫人虽然是太师夫人,但有些话可不能乱说啊。”

肃王为太后的小儿子,素来得太后宠爱,上面还有个皇帝纵容着,可谓是京里最不能惹的人物,如翠姑娘这话倒教王公公心头打了个突,不禁有些诧异,难道肃王不是因为温子修的关系才会勉强收她为义妹的?其中还有什么内情不成?

只见二翠姑娘露出一个八颗牙的标准笑容,说道:“公公莫是忘记了我是肃王义妹呢,我虽然嫁过来,但心头仍当自己是肃王府的人的。”

王公公心中一堵,便知道太后娘娘让自己来试探一下这温夫人的想法落空了,赶紧露出个笑容说道:“温夫人此话倒是提醒咱家了,是咱家的不是。”

如翠姑娘欣慰地点头,“没关系,可能是公公贵人多忘事了,这会儿提醒一下公公也是使得的。不过我观公公精神状态不好,是不是身体有恙?来来来,喝些茶,解解乏。”

王公公一时不被她诚恳亲切的态度所感,在如翠姑娘的劝说下连续喝了半壶的清茶,顿时觉得有点尿意了,赶紧忍住身体的异样,附和着她的话道:“近来天气多变,身体确实有点不适。”只要不扯上肃王的事情,一切都是好说话的。

听罢,如翠姑娘一脸同情之色,诚恳地说道:“我听胡太医说,这季节干燥,人需要多补充水份。看公公皮肤干燥,可见是缺水了。来,在这里不用客气,多喝些水,想必我家温大人回来后知道公公身体有恙还来送帖子也是极为感动的,也会赞成公公在这里多喝些水歇息一翻再回去。”

“…”

连续喝了几壶茶水,王公公终于青着脸离开了,那背影怎么看都有点落荒而逃的意味。

如翠姑娘手里还拎着水壶,看着王公公离开的方向,咂吧着嘴说道:“王公公真是海涵啊,这三大壶的茶下肚子都没事儿,改天他再来时一定再请他喝茶。”

青衣蓝衣一脸木然地看着某人。

管家明叔远目,他终于知道为何自家少爷有时候会青着张脸从夫人房里出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 18 章

傍晚温良回府,管家明叔便过来同他报告了今日的事情。

温良听罢,微微一笑,看着府中不远处的院子里开得正艳的秋菊,说道:“明叔,你观夫人如何?”

明叔愣了下,给了个保守的答案:“夫人恭顺贤良,待人宽厚,不焦不躁。”说着见温良笑笑眯眯地看着他不说话,明叔也知道某人实在是淡定过头了,比暴躁还教人无奈啊。想罢,明叔叹了口气道:“夫人今日之举实有些不妥,若是王公公真的生气告到太后那里,于夫人的名声不利。”

温良点头,说道:“明叔,不要拿平常的标准来看待她,她是不同的。”无瑕的俊容上挂着灼人的笑意,夕阳也为之失色。“明叔,其实要我说,我会说今天她做得很好!一个太监罢了,休想欺到咱们头上来!而且你瞧,她也没做什么,不过是请王公公喝些茶歇息一下罢了。”

明叔一愣,然后心里浮现一种古怪的感觉,过程…还真只是如此。王公公或许一开始是想挑事儿的,若果真的太后娘娘在背后授意,只要夫人有丁点不敬都可以成为把柄。但如翠姑娘反应不慢,加上她太过诚恳淡定,天大的怒气也不好意思向她发,心中只能自己梗个半死。

见他明白了,温良笑呵呵地宽慰道:“明叔,有些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所以别想差了。”

管家离开后,温良回到院子里。

方进大门,便见如翠姑娘正在遛狐狸,两只狐狸估计是吃素长大的,比起一般的狐狸来说显得小了很多,白白的一团,干干净净又香喷喷的,十分招人喜欢。而此时,如翠姑娘蹲在台阶前,手上拿了根树枝逗狐狸,树枝放到左边,两只狐狸就按爪子到左边,树枝移到右边,两只狐狸就跳到右边,那扑腾的动作不知情的还以为是两只小狗崽。

温良觉得自己的常识再一次被这两只神奇的狐狸刷新了。

见到他回来,如翠姑娘抱着一只狐狸跑过来,高兴地说道:“温大人您回来啦?肚子饿了么?是先用膳还是先沐浴?”

温良盯着某只趴在二翠姑娘胸脯上的小白狐狸,突然觉得挺碍眼的,将它拎起丢给后头跟着的小厮尚溪,说道:“我饿了,先用膳。”正准备拉她回房,突然发现袍子下摆一紧,温良低首,便见到另一只头上有一绺黄毛的狐狸脖子伸得老长地咬着他的衣袍,像一坨球状物一样吊在半空中。

温良原本是想视若无睹的,但发现走了几步那只狐狸一直晃悠悠地吊在半空中,那模样儿又傻又蠢,让他不由得笑起来,觉得这狐狸还真像某人。

“哎呀,你们也饿了么?就算饿了也别吃温大人的衣服啊。”如翠姑娘尊下身将狐狸拎起,严肃道:“以后敢乱吃东西就只给你们吃肉!”

这凶残的威胁让小狐狸们直接挺尸装死,在场听见的人皆木然无语。

虽然不知道其他的新婚夫妻是怎么样相处的,但温良觉得自己是极稀罕自家这二货的,所以对她有时候犯二时也宽宏大量地给予了原谅。

用膳的时候,没有旁人伺候,温良也没有遵照大家族那套“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两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如翠姑娘将今天王公公送帖子过来一事同温良说了,然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王公公人挺有趣的,不过我觉得太后娘娘心里可能不太喜欢我,以前我家小姐没少被太后娘娘抖着手指脸呢。”

如翠姑娘说的小姐是指肃王妃,肃王妃是太后娘娘的儿媳妇,婆媳俩就着肃王的小三小四的问题曾经打过很久的攻防战,这种事每每都以肃王干净利索地将太后娘娘送来的女人扫地出门而结束,虽然不关肃王妃的事情,但也让太后娘娘恼上了肃王妃,认为肃王妃专宠不贤。而如翠姑娘作为肃王妃的丫环,自然是不得太后喜欢的。再加上大公主可能心仪温良的事情太后娘娘是知情的,那么其中的问题可就大了。

温良笑了笑,说道:“你又不是太后娘娘的儿媳妇,担心这个做什么?”而且以这丫头的嘴上功夫,他觉得若是太后与她对上,太后别被气着了身子才好。

如翠姑娘笑道,“嗯,我知道啊,不过总觉得我好像特招人恨一样,如果我也像温大人你一样人见人爱多好?”

“…我哪有人见人爱?”温良嘴角微抽。

如翠打量他,想了想补充道:“嗯,如果温大人你身上多点银子的味道,确实是人见人爱了。哦,不过听说有人视金钱富贵如浮云,也不是人人都爱的啦。不过在我心里,温大人还是很好的。”

温良哭笑不得,这丫头真是歪理多却让人反驳不得。

过了会儿,如翠姑娘很可爱地看着她家温大人:“温大人,放心吧,为了你和这个家我会努力的!”

笑盈盈的桃花眼瞬间温软,温良温和地应了声。

如翠姑娘猜得不错,太后娘娘确实不喜欢她。

重华宫里,太后听完王公公的报告,一张保养得宜的脸上表情淡淡的,在心里给如翠姑娘作了个评价:和肃王妃一样是个戳人心窝子的二货,主仆俩一样讨厌!

让王公公下去后,太后询问一旁的心腹宫女:“婉容,大公主现在在哪里?”

婉容笑道:“天气凉了,大公主昨儿为娘娘您缝了件披风,一直到深夜方睡,今儿精神不太好,刚被嬷嬷劝着去歇息了。”

太后听罢,脸上露出一个慈祥的笑容,嗔怪道:“这孩子作甚这般拼命,不是还有尚衣局的人在么,哪需她亲自动手?”然后又关切地问道:“她现在是不是心情还不好?可怜的孩子,母妃早逝,一个人孤伶伶的。原本瞧着她长大了,该给她找个好夫家了,谁知道…唉。”又是一声叹息。

一旁伺候的宫人悄悄看了眼,明智地没有搭话。

正巧这时,宫外响起了静鞭声,却崇德皇帝过来了。

崇德皇帝给太后请了安后,坐到太后身旁的位置,惯例地询问了太后的身体及吃食等事宜。太后身边的嬷嬷一一答了,不过太后的神色却是淡淡的,不如以往那般高兴。

崇德皇帝不明所以,问道:“母后身体可是不适?可要宜太医过来瞧瞧?”

太后娘娘看向他,抿了抿唇方道:“哀家的身体很好,就是瑶儿不好。”瑶儿是大公主的乳名。

崇德皇帝蹙起眉头,心里有些不以为意,虽然大公主是他第一个孩子,但她出生时他还是皇子,当时朝中局势混乱,各个皇子虎视眈眈地争夺着那位子,他实在没有精力放在这个女儿身上。后来他登基后,大公主又被太后抱去身体养。可以说,大公主是在太后身边长大的唯一一个公主,太后待她的感情自然是与旁的公主不一般,受宠程度连续皇子也不及,平时有丁点的小事也让太后说成天大的事情一样,崇德皇帝这么多年来,已经习惯了太后娘娘为了大公主时不时的弄些事儿来。

“皇上,明明当初说好为温子修与大公主指婚,可为何最后却让温子修娶了个上不得台面的丫环?这不是打我们瑶儿的脸面么?为了这事,瑶儿伤足了心。哀家观瑶儿心里是对温子修是不同的,每每瞧着她强颜欢笑的模样儿,哀家心里就疼得紧。”说着,太后捂着胸口,着实的心疼难过。

说到这事,崇德皇帝脸色也不好,说道:“母后,温子修在战场上立了大功,若我随意给他指个他不愿意的婚事,不正是寒了功臣的心么?”

莫怪崇德皇帝脸色不好,其实这事也是太后自个无意造成的。当初大楚军破了北越王庭,举国欢腾不已,后来温良随着军队凯旋归来,风光无限,都是青年才俊又没有成亲,自然让人上了心。正巧大公主已及笄,可以谈论婚事了,太后娘娘在那些青年才俊中看中了温良和靖远将军虞月卓,私底下着人调查了两人的事情后,最终相中了家势才貌皆是上乘的温良。

只可惜的是,凯旋归来时,皇帝私下招见几位重臣,温良在皇帝有意指婚时便厚着脸皮表明自己心有所属,希望皇帝为他指门婚事,对象并不是皇家公主,而是肃王妃身边的一个丫环。因镇国公的关系,崇德皇帝当时拒绝了温良的要求,但心中却是知道以温良的性子要他死心还有得磨,皇帝也不想作那等恶人,便熄了将大公主许婚给他的想法。

可谁知太后却不是个能闲着的,早早地行动起来。太后娘娘笃定了皇帝会将大公主指给温良,事情还没有着落就让人将这事情透露给了大公主,使得大公主对温良上了心。所以这出乎意料之外的结果一出现,谁都接受不了。

“他不乐意?”太后拉高了声音:“我们瑶儿可是皇家的长公主,才貌双全,他哪里来的不乐意?”

“母后,瑶儿自然是好的,只是听温子修说那夏氏对他有救命之恩,只能辜负您的一片心意了。”崇德皇帝抚掌微笑道:“咱们也算是看着温子修长大的,知道他是什么性情的人,难得他如此坚持,满足他也未尝不可。”

太后却仍是怒道:“依夏氏那等身份,随便给个妾的位置就行了,哪有人还聘来作正妻的?”就是看着长大的,心里多少将他当成了半个儿子一样看待,哪能任他如此堕落?

知太后一时想不开,崇德皇帝叹了口气,不再劝说。反正事情已成定局,太后于怎么恼也没法子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 19 章

太后寿辰这天,如翠姑娘一大早就起来了,精神抖擞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倒是因今日太后寿辰之故,温良得了一天休假,懒洋洋地赖在床上不肯动,由着如翠姑娘三催五催地不肯起来不,整个人慵懒地趴在被窝里,将脸埋在柔软的枕头中,一头乌黑的长发随意地漫铺在暗红色的床垫上,给人一种视觉的刺激。

嫁给他不到半个月,如翠便清楚地知道某位令世人赞喻不已的美男的诸多坏习惯,而某人丝毫不介意将那些坏习惯暴露在她面前,完全颠覆了外头一代智勇双全的军师的形象。当然,如翠姑娘也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有这些坏习惯的温良看起来比完美的军师形象更加的真实——前提是如翠姑娘乃不要总能因为他的坏习惯而说出相应的的话来噎人好么?

见他犯懒,如翠姑娘扯了扯他几缕头发,也不催了,笑道:“好吧,温大人你睡多点也是好的,听说吃了睡睡了吃容易长肉,肉多点软绵绵的抱着才好睡觉。”她一脸心满意足的表情,巴望着他快点增肥,好让她晚上能舒舒服服地抱着他睡觉。

温良的懒劲儿一下子被她说没了,满脸黑线地爬起身,将她扯过来咬了口她俏丽的脸蛋儿。

“温大人你饿了么?还没漱口呢,而且我是人,这样茹毛饮血不太好吧…”

未完的话被随之而来的亲吻吞噬尽殆,某人的嘴巴终于发挥了另一种用途。

虽然今日是太后寿辰,但他们是臣子,不用像宫里的妃嫔般一大早就齐集太后的重华宫去给老人家拜寿,只等傍晚时再入宫参加寿宴为太后祝寿。不过虽然不必一早入宫,但因今日是大楚最尊贵的女人的寿辰,大街小巷里一大早就开始点燃了鞭炮,噼哩叭啦的声音听着还真有几分节日的气氛。

早膳后,夫妻俩一同去了书房。

如翠姑娘让青衣将府里的账本拿过来,看了眼站在书桌前手执狼豪在宣纸上挥洒笔墨书写的男人。这是她第一次在白日时和温良一起共用一个书房,感觉还真有些新鲜。原本她是想将主卧房的隔壁房间改造一下弄成自己的小书房,不过因为还没有布置好,所以在经过温良的的同意后,便和他共用一个书房了。

如翠探头瞧了瞧,看到白纸上最边四个潇洒迤逦的四个字:桐城兵策,不由得一怔,温大人这是要自写兵策?不过想起他长居边境,多年来与北越人交手,见识颇广,心中自有一套兵法策略,自写成书也不成问题。

想罢,如翠微微一笑,这一刻如此清晰地感觉到这个男人才华洋溢,胸有丘壑,完美得不可思议。

嫁予他,其实真的是她的幸运罢。

一天时间过得很快,日落时分,夫妻俩皆换上了正式的礼服,又检查了下准备好的寿礼,没有什么不妥后,两人便坐车进宫。

马车在南宫门前停下来,宫内没有特殊的原因不准骑马乘车进入学,除非有恩典的例外。两人下了马车,通过宫门前的侍卫的检查,便一起进了皇宫。

时间尚早,不过进宫来拜寿的人已经很多了,赶晚不如赶早,太后娘娘的寿辰谁也没那胆子迟到,而且进宫来后各家的夫人们还要去重华宫拜见太后,届时也能给太后娘娘一个好印象。

宴会时间在戌时,距离晚宴时间还有一个半的时辰。这段时间如翠姑娘要在太后宫里呆着,温良也要去臣子聚集的宫殿等候,顺便与那些大臣交流一下。所以在进了皇宫不久后,两人便要分开各往各的目的地。

温良对接下来的事儿有些担心,不过他一个外臣男子,没有上面特地招见是不能踏入后宫,所以只能担心地叮嘱了自家二货丫头几句。

“温大人放心吧,我会很安份的!”如翠姑娘对他的担忧有些不高兴,申明道:“而且宫里还有肃王妃呢。”有肃王妃在上头压着,看她不顺眼的人也得惦量一下。

听到这话,温良却更担心了,谁知道这两二货凑到一起后会不会更能生事?不,其实她们都很安份,但总有人看不顺眼让事情会寻上她们罢了。

“好吧,我知道你很听话,不过偶尔要理智一点,不要随随便便与人抗上。”

“可若是那个人欺负到家门口了呢?”如翠姑娘虚心下问。

“…那你就让丫环们将他打得连他爹娘都认不得,大人我给你作主!”

“知道!”

一旁侍立的青衣尚溪木然无语地听着这两人的对话,觉得两只都是不靠普的。

与温良分别后,如翠姑娘带着青衣在一名小太监的带领下往太后的重华宫而去。寿礼在方才进宫时已经交给了等候在那里接应的太监了,他们会将礼物一齐统一送到重华宫去。

宫内张灯结彩,一派喜气的氛围。

来到重华宫时,远远地便听到里头传来的笑闹声。而此时一起到达重华宫的并不只有如翠姑娘,还有旁的两个命妇。守在宫殿前的宫女见到她们,施了一礼后便进去通报,很快地便出来传她们进去。

如翠姑娘来的时候人不多不少刚好卡在一个时间点来,而且身边还有两个伴,理应来说不起眼才对。但奈何温良这第一美男的名声太盛,加之她传奇一样的身份华丽大变身,使得在场的宫妃宫娥及命妇们对她好奇得要紧,听到宫人来报时,纷纷将头转了过来女,目光如炷地盯着她,想瞧瞧到底她有什么特别的,让温子修那等绝世无双的男人排除万难娶她为妻。

那随着如翠一同来的两位夫人见殿内那么多的目光注视,顿时紧张了,连动作都有些僵硬。如翠姑娘也被一殿的人看得有些紧张,一个不留神时身旁一起走的一个夫人走得快了点,一脚踩上了她的裙摆。如翠姑娘脚步微顿,想也不想地伸手一拉,那位夫人在众目睽睽下直接摔了个跟头,一头的金饰都歪了。

“…”

殿内一片安静,半晌不知道是谁笑出声,然后像是感染一样,整个大殿的人脸上都带上了笑意海,不过却没有笑出声来,也算是给那摔倒的夫人一个面子。

如翠也吓了一大跳,赶紧和那些宫女一起将那夫人揣扶了起来。不过那夫人估计丢了这么大的面子,根本不领情,暗地里将她的手拍掉,恶狠狠地瞪了她一眼,脸上一片羞恼。

这时,太后关切的声音传来:“左侍郎夫人没事吧?来人,快让左侍郎夫人坐下歇息。”

左侍郎夫人柳眉微蹙,在宫女的揣扶中一副虚弱无比的表情,勉强地笑道:“太后娘娘,臣妇没事,只是心口有些疼罢了国,温夫人真是好生勇猛的力气。”声音里不觉带了些许嘲弄。

闻言,在场的人取笑的对象换了一个,但见如翠姑娘仿佛没有感觉似的,朝那左侍郎夫人笑了笑,脆声道:“谢谢左侍郎夫人夸奖,我就是力气大了点,大夫说女子有力气是好事儿,才不会一下子就被风吹飘了,这十月的秋风可不是大了点儿嘛。”说着,露出一个喜俏的笑容,真的挺讨喜的。

“…”

这脸皮也特厚了,不是拐了个弯地讽刺她瘦弱又要赶着上前去自找罪受嘛。

见左侍郎夫人无话可说,如翠姑娘又道:“太后娘娘,请恕臣妇无状,并不知道左侍郎夫人踩着臣妇的衣服才害得她摔了这一跤。”

这情形殿内的人也看得分明,虽然不知道左侍郎夫人那时是是无心还是有意的,但这事发生还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按正常的情况,不是一般被踩着的人才会摔倒么?怎么现在这情况反了,反而是踩人的摔了个跟头?

太后听罢,只得将此事当成个意外事故,让人将左侍郎夫人扶到一旁坐下。

左侍郎夫人在众人似笑非笑的目光下羞得满脸通红,但又不好在这种时候借口身体不适避开不然脸丢得更大了,只能硬着头皮在一旁坐下,心里连吃了某人的想法也有了,只能恨恨地绞着帕子,在心中诅咒某个幸运的丫环。

经过这一突然的意外,如翠姑娘也没有那般的紧张了,和另外一个夫人一起上前给太后请安。

太后没有叫起,淡淡地看着她,眼里带着锐利的打量。

两人保持着屈膝行礼的姿势,如翠姑娘训练有素,并不觉得累,反而是另一个都统夫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腿肚子有些发抖了,暗暗后悔自己当时干嘛听左侍郎夫人的话等着这温夫人一起过来,现在好了,一个想要绊人不成反而摔了个跟头,一个现在陪着一起行礼受罪,有点得不偿失。

等打量够了,太后娘娘方慢悠悠地叫起赐坐,不过见想要给苦头吃的人面色如常另一个无辜的却脸色微白,太后心中有些不满,感觉好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特没成就感。

“太后娘娘,您瞧,这温夫人看起来嫩生生的,但也是个幸运的伶俐人,莫怪…”说着,那说话的夫人掩着唇一笑。

殿内的人都明白她的意思,可不是幸运嘛,不然能一个丫环出身的女子能嫁予镇国公之子么?

对于殿内之人的讽刺,如翠姑娘早就有心里准备,并没有多大的生气,目光一溜,便看到太后下首不远处坐在几个王妃里头的肃王妃,见她一脸担忧地看着自己,忙回了个笑容。

作者有话要说:

第 20 章

接下来的一切,在二翠姑娘眼里便是一群光鲜亮丽的女人赶着上前奉承着一个老太太,顺便用她来作伐子女,时不时地暗刺几下好让老太太高兴。

对此如翠姑娘表示毫无压力,因为她们说得太隐晦了,二翠姑娘淡定地眨巴了下眼睛,一副我听不懂你们说什么的表情,让那些夫人们心里也有些郁闷,不知道她是装傻呢还是真傻,那憨然无辜的模样可真是气人。

殿内的命妇们自然听见了一些风声,听说太后娘娘先前是为养在膝下的大公主相中镇国公之子为驸马的,谁知半路杀出一个程杀金,而且这个程咬金的身份实在是太低了,于是在世人眼里,堂堂的皇家公主竟然输给了一个丫环,让太后娘娘心里愤怒不已。

众所周知,温良虽是镇国公之子,但小时候也好歹是在宫里住过一段时日,可是肃王曾经的伴读温子靖之弟,与肃王关系好得就像兄弟(父子)一样。太后娘娘念着往日的情份及镇国公的面子,加上皇帝都不吭声了,所以再大的气也只能忍着没有向温良发,倒是镇国公夫人被招进宫里受了不少的骂。

可是不能对温良发难不代表不能对新上任的温夫人二翠姑娘发威,这会儿太后明显是想落温夫人的面子,在场一些夫人们也是很给面子地附和的。可以说,在场的那些处于二十六七岁以下的夫人们中,可是有大半的是曾经对京城第一美男兼镇国公嫡子有过幻想的,只是随着年龄增长,某位美男一直未回京,对他再痴心的女人也争不过年华渐逝,最后只能黯然嫁予他人为妇。而就在她们彻底地死心时,温良却回来了,风华依旧,却娶了个无论家世还是品貌都不如她们的女人,自然让人心里像扎入了一根刺一样的难受,若是她们晚生几年,估计现在的温夫人的位置就是她们了。如此只能徒然叹一声君生我已老!

心里不舒服,加上有意讨好太后,所以一时间殿内暗潮汹涌。

不过这种气氛也只是维持了一会儿,看情况差不多了,一旁装乖很久的肃王妃适时地插话,一开口太后娘娘的脸色便僵硬了下,然后含怒地瞪了眼总是不讨她欢心的媳妇一眼,见她一脸无辜地陪笑着,太后娘娘怒气一下子就挑起来了,可正要生气时,却瞄见肃王妃怀里正瞅着自己的小孙女楚楚,小包子那张严肃得像她老子的脸蛋儿太有杀伤力了,太后娘娘的火气嗵的一下灭了。

气氛又一阵和乐融融。

肃王妃知道自家小包子对太后娘娘而言是个大杀器,于是将小包子推了出去,让她去缠太后卖萌,一时间殿内的话题又转移到了肃王家的小包子身上,众位夫人看着那张与肃王一模一样的脸蛋,心里压力山大,只能言不由衷地说着讨好的话儿,倒也让太后娘娘舒心不少数,可见对肃王家的小郡主,太后娘娘还是很待见的。

直到晚宴之前,如翠姑娘都没能找时机与肃王妃叙下话,这让她心头有些遗憾。

时间差不多时,自有宫人过来提醒,命妇们识趣地跪拜离开重华宫朝御花园而去,而太后稍会与皇帝皇后及后宫的妃嫔一同前往御花园。而这次太后的寿宴便在御花园举行。

正是华灯初上之时,宫人把宫灯点了起来,整个皇城一片灯火辉煌,更显皇家尊贵。御花园里,打扮得体的宫女们捧着各种精致美食美酒在人群中穿梭,园中除了一群身穿各色朝服的王公贵族及朝中官员外,还有不少的未婚男女,各种打扮得颇为出彩,有点相亲的意味儿。

虽然是太后的寿辰,但在这样场合,最是容易拉关系兼让养在深闺中的贵女们露露面,好让那些青年才俊知道哪家有女初长成。若是相对眼了,又是场极有考究的政治联姻。

嗯,换句话说,这也是一场变相的相亲大会,不过是借了太后寿辰之名罢了。没事爱折腾的太后也是乐见于这种情况,每年她的寿辰过后不久,听见传出哪两家结了秦晋之好时,都会乐呵呵的。

人渐渐来得差不多时,在一翻攀谈后,众人皆依据身份地位入了坐。

如翠到来的时候,见到温良正与两位穿着皇子服饰的少年说话,许是听到声音,便含笑望来,发现他瞧见自己后,如翠姑娘赶忙挥了下手,见他招手示意自己过去,如翠便带着青衣走了过来。

“大皇子、二皇子,这是内人夏氏。”温良对两位少年介绍道,也点明了两位皇子的身份。

如翠姑娘上前行礼,给两位皇子请安:“臣妇见过大皇子、二皇子。”

大皇子和二皇子还是少年之龄,虽然面容较为稚嫩,但已显皇家风范,两位皇子皆遗传了皇室的好基因,俊美天成,气质皎然如华,举手投足矜贵优雅。不过这些美好的外在条件在温良的光华下,便显得有如明珠旁的萤火之光,完完全全被其天生出众的霁然光华完全遮掩,显得有些黯然失色。

两位皇子笑着叫了起,也恭敬地拱手叫了声“师母”——温良是皇帝钦点的皇子师傅,所有皇子见他时必须行礼问候,而作为温夫人,如翠姑娘也一下子荣登皇子们的师母,被两位皇子恭恭敬敬地叫着“师母”,如翠姑娘一瞬间可以感觉到在场的女眷们各种羡慕嫉妒恨的眼神。

两位皇子暗地里打量了下传闻中的温夫人,目光晦涩,面上却不显,再与温良寒暄几句,便告辞离开。

见时间差不多了,温良也带着如翠到相应的位置坐下,同时不忘记关心一下她重华宫之行。

“放心吧,有王妃在,而且太后娘娘是个和蔼可亲的,特别疼爱小郡主,可没空搭理我。”

温良表示怀疑,这可和他认识的太后不搭边儿啊,怎么可能没有趁机落她的面子呢?

如翠姑娘继续笑眯眯地说:“真的,小郡主往太后娘娘面前一站,太后娘娘就满意地没话说了。”

是被梗得说不出话来吧?

温良终于明白了,不由得翻了个白眼,觉得这个世界上能不受肃王府的小郡主影响的人很少,特别是小包子长得那么像肃王,小小年纪那通身的气派就让人不忍睹目。太后娘娘明明被是被严肃的小儿子憋屈得不行,但偏偏自虐一样在众多的孙女儿中除了大公主最宠的便是肃王家的小郡主了。

这时,太监高亢的声音响起,太后和帝后及后宫的一些妃嫔们也入了场,原本热闹的御花园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纷纷起身迎接。

作者有话要说:

第 21 章

戌时,晚宴如期进行。

穿着一袭明黄龙袍的皇帝坐在首位,左右两边是一身华服的太后和皇后,皇后下来还有几名受宠的嫔妃。

在太后表示了对众人来为她贺寿的喜悦之情后,御花园中间的台子上由宫内乐坊的人开始表演歌舞,乐声在整个御花园里流淌。

人们虽然看着歌舞,但心思并不在歌舞上,目光频频往上首位置瞧去。

今天晚上,可以说最惹人注目的便是揣扶着太后出来、后来又被太后允许坐在她身边位置的大公主了,恩宠之意不言而喻。大公主正值芳华之龄,容色秀丽,穿着一身樱色的宫装,端庄地坐在那儿,承受来自宴席上四面八方而来的打量,淡然从容地看着不远处台上的歌舞表演,一派皇家公主的威仪。

大公主已到婚配之龄,先前听闻太后娘娘相中镇国公之子温良,欲让皇帝为他与大公主指婚,可最后事情却来了个戏剧性的转折,大公主的婚事最后仍是悬空了。虽然众人不知道其中的内-幕是怎么样的,不过现在见到了大公主其人,在场的一些未婚的世家公子们却是希望能娶到大公主的,顺便也对弃大公主而择了个没身份没背景没势力的丫环的温良表示对他眼光的鄙视。

堂堂的皇家公主不娶而娶了个丫环出身的女人,只有脑袋进水了的男人才会做这种事情。

除此之外,那些对大公主没兴趣的官员及女眷们则用隐晦的目光在大公主与温良所坐在席位之相来回移动,想看出个猫腻来。

温良面含浅笑,视而不见那些打量的视线,正忙着给他家夫人削苹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