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原,阿原……”

原夫人念叨两声,失神的眼睛惶然转动片刻,终于恢复了几分镇定,扶着廿七的手踉跄离去。

而景辞已忍不住看向关押阿原的方向,哑声低唤:“眠晚,眠晚……”

世间本不该有眠晚,可偏偏有了她。

她似乎是他命里的劫数;但更有可能,他才是她命里的劫数。

一切讹误,竟是从他们没出世时那一场场难分是非的妻妾之争开始……

阿原曾将不少小贼送入牢狱,但她被人送牢狱,还是送入大理寺的牢狱,着实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小鹿当然也是头一遭。

虽是侍婢,但她历过最大的风险大约就是在沁河陪着小姐抓小贼了。

她抬头瞧见牢狱顶部的蜘蛛,向墙角缩了缩,偏一低头又瞧见身畔的蟑螂,惊叫着扑倒胡阿原身上,哭叫道:“小姐,这地儿,怎么呆呀?”

阿原看看手足间的沉重的镣铐,苦笑一声,说道:“小鹿,你不是说要保护小姐吗?你看小姐我手上的镣铐是你双倍沉重,正需要你照顾呢,你连蟑螂老鼠都怕?”

小鹿怔了怔,忙道:“我不怕,我才不怕!”

她抬起脚,半掩住眼,对着墙角连踢带踹,终于逐到那蟑螂,再勇猛地踏上几脚,便把那可怜的蟑螂碾成了辨不出形状的黑渣。

阿原赞道:“小鹿厉害,好厉害!”

小鹿捂着胸口惊魂未定,但被小姐这么一表扬,顿时也觉自己厉害,不由挺直脊梁,握住拳头高声道:“嗯,我要保护小姐!”

她抬头看头顶的蜘蛛,思量着从哪个角度可以将那蜘蛛也打下来,省得她们睡觉时爬到脸上。

阿原捏死两只歇到她手背上的蚊子,说道:“先别折腾了,这里又闷又热,赶紧休息,保存体力要紧。”

小鹿被她这么一说,也觉得热不可耐,一边用戴着镣铐的手为她扇风,一边替她赶蚊子,焦躁道:“咱们夫人不是来了吗?为什么还不把我们放出去?难不成得在这里过夜?”

阿原叹道:“大约过夜是免不了了……而且,这是大理寺……”

小鹿奇道:“大理寺怎么了?哪里的监牢还有区别不成?”

当然有区别。

大理寺卿乔立是郢王的人,先前已结下仇怨,巴不得贺王府和原府出事的,正如慕北湮有机会,也不会放过主使杀他父亲的郢王。

对方既敢对她动手,无疑早有准备,即便原夫人去求梁帝,即便梁帝有心宽宥,关系到赵王那一方势力的态度,此事也没那么容易罢休。若梁帝想将阿原推出去顶罪,平息赵王一系愤怒,阿原固然无从辩白;便是梁帝也有疑惑,打算彻查此事,郢王等人不甘心错失机会,也会趁着阿原羁系于大理寺中时暗动手脚。

这些事对小鹿来说委实太过复杂,阿原便不肯说出来惊吓小鹿。

她静默片刻,手指头轻轻在她肩上拍了拍,柔声道:“其实也不用怕,天塌下来有你家高个儿的小姐顶着呢!真有人问你什么,你照实回答就行;若是答不了,只管推在我身上。”

小鹿点头,“小姐放心,我晓得怎么回答。虽然小姐的人比我高,剑比我快,但我比小姐壮,我会不惜代价,保护小姐!”

阿原替她将乱蓬蓬的长发重新绾了个小髻,笑道:“有志气!有志气!”

二人正说笑之际,外面传来匆忙的脚步声,然后便是一个官员带着数名随从步入,高声道:“乔大人命带人犯原清离前去问话!”

小鹿惊吓,忙牵住阿原的手,惶然道:“小姐,我……我陪你一起去!”

阿原拍拍她的手,轻声道:“没事,你乖乖待在这里等我。”

她拖起沉重的脚镣步向狱外时,那官员随手在旁替她拉了一把手上的铁铐,高声嘲讽道:“原大小姐出身名门,才貌双全,何苦做那些伤天害理之事,这是坑我们大梁呢,还是坑你母亲呢?”

他这般说着时,藏于袖中的手忽探到阿原掌边,轻轻塞入一物。

阿原警觉,悄然捏住,暗暗打量这官员服色,该是大理寺丞之类的官位。寻机看手中之物时,却是一小小绢帕,里面包着一颗药丸。

绢帕上以凤仙花汁写了数字,“若受刑,服之。”

正是原夫人亲笔。

原夫人究竟在朝中多年,即便乔立是大理寺卿,又有郢王撑腰,她到底还能在大理寺安排下内应,为女儿铺好万不得已时的退路。

这一回的审讯,并未安排在公堂,也没有了长乐公主、景辞等人的旁听。

小小的刑室内,只有乔立和数名衙差、两名书吏,还有就是满墙触目惊心的刑具。除了沁河县衙里见过的笞杖、讯杖、拶子、夹棍等,更多了许多不知名的刑具,都已脏污得失了本色,散着可怖的腥臭味。

乔立见阿原皱眉看向刑具,已有些得意之色,笑道:“原大小姐是个聪明人,自然晓得下官请你来做甚。如今没了长乐公主和原夫人替你撑腰,你总该知趣些,赶紧把实情说明白。”

阿原叹道:“乔大人,该说的话大堂上已经说完了,你还要问什么?”

乔立冷笑道:“原清离,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如今人证物证俱在,不容你抵赖!若只顾嘴犟,回头吃了亏,伤了原府的脸面,须怨不得下官!”

阿原道:“什么人证?什么物证?我被诱去见则笙郡主,有则笙郡主假传的书信为证;衣襟有血迹,是一时气急吐血,有那日傍晚为我医治的太医为证;至于捡到的耳坠,大人似乎是从我当日相好的男子那里求证?可这些人至少半年没进原府,怎知我如今用怎样的耳坠?有没有打听过我前日戴的是什么耳坠?为何就一口咬定是我的,而不是真正凶手留下的?大人稍有办案常识,该查的是还有谁知晓则笙约见我之事,那个人的嫌疑才最大吧?乔大人放着白天不审不问,偏偏等天黑了才带了我来这样的地方,着实叫人疑惑乔大人的居心!”

乔立击案道:“好个贱人,满口狡辩,还敢教我怎么办案!看来你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来人,用刑!我看你嘴犟到几时!”

用的是拶刑。

五根七寸长的圆木,径围各四分五厘,以牢固细绳相串,套入手指后收紧,圆木立时紧夹手指。

所谓十指连心,这般单单作用于指间的刑罚,看似寻常,最是煎心煎肺,痛不可耐。若是夹得狠了,骨裂指折,便是一世的伤残。

阿原虽是贵家小姐,但这一向经历的苦楚大约不少,对于疼痛的承受力比一般人强许多,却也已痛得冷汗涔涔,浑身发抖。

乔立见她居然不曾像别的人犯那般嚎哭求饶,大是诧异,斥喝道:“再夹,再夹!你们晚上没吃饭吗?”

---题外话---后天见!

第四卷蟠龙劫(二二八)

衙差慌忙加重力道时,忽听阿原闷哼一声,紧闭双目,口吐白沫,一头栽倒在地,竟已晕死过去。

乔立冷笑道:“我以为有多横,也就如此罢了!给我泼醒!撄”

冷水立时被提来,连着泼了几桶,阿原*地颤栗,却不曾醒来,且白沫吐得愈多,不但面色煞白,连唇色都已泛出青紫。

乔立皱眉时,旁边那个大理寺丞已喝令旁边的书吏,“老田,你颇知医道,去把把脉,看她是不是装死!”

书吏应了,忙上前搭脉时,几疑自己诊错,忙凝神再细诊一回,慌忙回道:“回大人,人犯气息微弱,脉象沉迟,这是气血阻滞虚寒之症。她……她莫不是得了急病?”

乔立怒道:“胡扯!哪有这么巧,刚夹两下手指便得什么急病?偿”

大理寺丞忙道:“未必是巧。听闻原清离上次遭遇劫杀后就没痊愈过,看着比先前健壮,还会舞刀弄枪的,可一直在延医诊治,药都没停过。若她所说吐血之事为真,更见得早两日便有些症侯了,再受点惊怕,吃点苦头,引发急病倒也不奇。”

乔立犹自不信,亲自过去搭脉时,也觉其脉象极弱,几近于无。

大理寺丞低声道:“大人,即便她真是凶手,大人办案时闹出了人命,可就说不清是因为用刑还是急病了!原夫人和贺王都不是善茬儿,到时必定喊冤。皇上便是相信大人一心为国,也得给他们一个交待。依本朝例律,官员拷问人犯致死人命的,可是要按过失杀人罪论处的……”

大梁建国未久,基本沿用前朝律法。虽说前朝酷吏众多,很少有拷打犯人致死的官员被问罪。但原家大小姐显然不好和别的犯人相比。原夫人并未失宠,又有长乐公主、贺王等维护,即便乔立有乔贵嫔、郢王撑腰,也未必能抵得过这些人一齐发难……

何况,还有个态度不明的端侯,那才是梁帝如今最看重的……

大理寺丞窥他脸色,提醒道:“其实要定她罪也不是非她承认不可。现场不是还有其他目击者吗?若能拿到她的口供,原清离还怎么抵赖?便是抵死不认,皇上还会相信她是无辜的吗?”

乔立恍然大悟,拈须道:“是非曲折,到时皇上自有公断!来人,将她带下去,明天一早去找个大夫过来看看,别真的有个什么,一头栽到本官头上。”

阿原早在乔立准备令人行刑之际服下了那药丸。

她尚记得用刑时的剧痛,但那剧痛很快模糊,连同神智都模糊着,似乎整个人都陷入了破不开的浓雾之中。

这种令她身心模糊的感觉有种奇怪的熟稔感,令她疑惑不已。她努力去抓寻那种熟稔感的由来,头脑却越发地昏沉。

她在昏沉之中不知疑惑了多久,忽然间不知哪里钻出一道亮光,眩得她猛然间似乎勾住了什么。

她听得有男子在耳边轻道:“眠晚,立个赌约如何?即便再世为人,半年为期,你会重新选择与我在一起。”

嗓音很熟悉,却蕴了难以言喻的伤心和绝望,竟让她也在一瞬间似被那伤心和绝望淹没,坠到了黑而沉的湖底。

即便身体渐渐失去知觉,也已掩不去那种凄伤到了骨子里的冷锐剧痛。

她仿佛已不能说话,却又仿佛默默答了他的话。

她道:“莫说再世为人,便是三生三世,生生世世,我也愿与你在一起。”

心口蓦地裂痛,似有人探手进去,活生生撕扯下一块,拿个石磨来来回回地碾着。

她呻吟一声,终于有些清醒,只觉浑身汗出如浆,那幻梦中的痛意依然如影随形,附骨之蛆般甩之不去。受刑后的五指肿胀得厉害,反而觉不出疼痛来。

她咳了两声,空荡荡的牢狱里有沉闷的回声;而远处,隐隐有谁的惨叫声传来。

阿原终于吃力地睁开了眼,仰着的面庞正看到牢狱顶部张扬爬动的蜘蛛和壁虎。一只蟑螂肆无忌惮地越过她零乱于地的长发,径爬向墙角。

阿原怔怔地看了片刻,忽觉得哪里不对。

没人念叨可恶可怕的蜘蛛蟑螂,着实太空旷了,太安静了……

安静得她终于听清远处的惨烈哭嚎发自谁的口中。

她猛地扑向狱门,用尽力气尖叫道:“小鹿!小鹿!”

西溪,深夜。

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坐在肩舆上阖目休憩的景辞立时醒转,看向夜幕里渐渐奔近的那骑身影。

萧潇一直抱剑侍立于旁,目光不时扫过在河水中忙碌着的端侯府侍从和附近请来的会水的渔夫,闻声也定睛看去,说道:“是言希来了!”

说话间,左言希已奔到跟前,匆匆下马,也顾不得拭去满额的汗水,便急急道:“阿辞,你怎么还在这里?画舫并未靠岸,一直在水面浮沉,必定早已飘离原位。你数夜不曾阖眼,这身体……”

景辞正了正身,打断了他的话:“有消息?”

左言希无奈地“啧”了一声,说道:“长乐公主一心想为阿原洗雪冤屈,找到了那夜为阿原诊治的太医,可以肯定阿原那日的确曾吐血,且这两日一直在服药。我也查验过程那太医开的方子,正与原府中剩下的药相符。”

景辞微微冷笑,“那么,所谓的血衣,根本不能作为证据?”

左言希道:“最多只能算作佐证,称不得铁证。但老渔夫的证词依然对她不利。那个时间段,的确只有她曾带小鹿经过。你见过那个那老渔夫了?他居然这么巧在这边钓鱼,看到了阿原经过,更看到了阿原身上的血迹……说他不曾被人收买,我不太相信。”

景辞轻叹,“他倒不曾被收买,只是事发前一天傍晚,有人带着一篓鲜鱼途经他家歇脚,有意无意提起这时候西溪某处的鱼特别多,且容易上钩。这老渔夫近来闲着,几乎日日出去钓鱼,得知此讯,第二日自然便在那一处钓鱼了……老渔夫是土生土长的当地百姓,四个儿子都曾从军,口碑相当不错,若有人引他作证,自然更易让人信服,有事半功倍之效。”

萧潇揉着头,苦笑道:“有人存心算计,不知预备了多久……那边只在预备亲事,谁想到会在这时候被人算计!也忒恶毒!”

景辞道:“其实是谁做的,并不难猜。毕竟阿原得罪的人有限,能兴起那么大风浪的人,更是数得出来。”

他说话时,却看向了左言希。

左言希垂着头,不曾接他的话,忽道:“太医给阿原开的方子好生奇怪。阿原有肝气郁结之象,本该多用疏散化淤之药,但太医那个方子里这类药份量极轻。她成亲在即,难道不该加重药量,以求尽快复原?”

景辞听得他似话里有话,正待细问时,却听溪边一阵喧哗,然后有侍从疾奔过来。

“侯爷,找到了!”

侍从浑身*的,将一物举高,托到景辞跟前。

是一只敞着口的玉瓶,早已当浸满了水。

景辞接过玉瓶察看,清瘦的手指有一丝颤意。

左言希一直担忧地紧随于景辞身边,见状忙道:“给我看下。”

他命人将灯笼提近,取出一张油纸,小心地向油纸上倒着玉瓶中的浊水。

甫倒出小半瓶,便有淡淡的药香味传来,油纸的水也转作黏稠黑褐的药液。原来玉瓶瓶口甚小,只容得一两颗药丸滚出的样子,故而玉瓶虽然落水,药丸也溶化开,但溶开的药大多还留在瓶中,尚未被流水冲走。

左言希尽数倒出,仔细看了几眼,断言道:“我只给了则笙郡主三颗,差不多也就是这么多的量了。阿原没有撒谎,她……根本没有服药,更没有恢复记忆。”

景辞无声地吐了口气,“没有服药……最好不过……”

他虽这般说着,双手却已捏紧肩舆扶手,面色几与月色相类,苍白得看不到半点血色。

左言希不解,“为什么?她若能记起过去,记起你对她的好,岂不极好?哦,你也认为她如果没服药,就没有杀害则笙郡主的动机,洗脱嫌疑的可能就大了?”

“她不会杀则笙。不过……听说你给了她药,我原先大约也是盼着她服下的吧?”

---题外话---后天见!

第229章第四卷蟠龙劫(二二九)

她若服下,至少证明还对他和他们间的往事还有些放不下。爱玩爱看就来

然而她竟真的如此决绝地丢了药瓶,如此决绝地与他们曾经经历的那一切一刀两断……

景辞恍惚地答着,低涩的嗓音萦回于夜间的朦朦雾气里,也似泊了月光般的清凉。

“也许……她记不起往事,对她更好。有些往事于她,的确是绝大的羞辱。”

“羞辱?”左言希愕然,“莫非白天原夫人跟你说了什么?她狡黠多智,心机深沉,你莫被她影响了心智,反添了病。醢”

“也没什么。”景辞笑,显而易见的自嘲,然后盯向左言希,“你上午没陪我进大堂,听闻是去找了衙差,索要现场遗落的耳坠查看?之前你已看过书吏绘下的耳坠图样,为何还要亲眼查看耳坠?你和太医院里的人也算相熟,但居然是长乐公主先找到了那位替阿原诊病的大夫?”

左言希再未想到景辞居然能在忙乱之际还关注到他的行踪,踌躇片刻方苦笑道:“其实我也不相信阿原会杀则笙,希望从证物和证词上寻出些蛛丝马迹。那只耳坠是上好的珍珠所制,虽不便宜,式样却是最常见的,应该很多贵家女子都有,未必就是阿原的。再则,衣物上的血迹虽可疑,但从血迹的形状和沾染的部位来看,的确更可能是她自己吐的血。”

萧潇在旁忽道:“其实她的身体还算健壮,本不该吐血。缇”

左言希静默片刻,说道:“她虽不记得往事,但那些事到底发生过,若有人刻意提醒,令她心智混乱,一时气血攻心也是可能的。”

景辞问:“以她目前身体状况,服用你转过去的药,应该没问题吧?”

左言希瞧着从人都已退到稍远处,低声道:“其实就是先前带她离开燕国时喂她服过的那药,看着虽是重病垂危的模样,实则并无大碍,用于掩人耳目那是极好的。北湮比我预料中还要上心,一听有此药,立刻拿过去跟原夫人商议去了。以原夫人的人脉,必定有办法交到阿原手上。不过……还是用不上的好。”

景辞的拳头捏紧又松开,松开又捏紧,半晌方道:“时候不早了,天大的事,也得明日再说。我们先回府吧!”

萧潇应了,正要去唤溪边众人时,景辞叫住了他,“萧潇,你对大理寺那边还熟悉吧?”

萧潇怔了怔,“有个把熟人,但我跟大理寺卿不熟,且还算有点过节。”

那过节自然也因为那夜在乔府相助阿原、慕北湮之事。萧潇记起这事,手心忽然间冒出汗来,“公子担心有人会对原大小姐下手?原夫人并未失宠,皇上不发话,还不至于有人敢真拿她怎样吧?”

景辞的眸中似蓄了满目夜色,“未必。下午听谢岩说起,那晚他们闯入乔府时,郢王正与乔立在一起。阿原多半听到了什么,或者,郢王认为阿原知道了什么,才会有今日之祸。”

“到底……知道了什么?”

“谢岩有所顾忌,语焉不详。明日我会再去见见长乐公主,问明此事。”景辞黯然一笑,“其实皇子与臣子的秘密,无非就是那些,猜也猜得到。可惜再怎样心如明镜,身在局中,人人是棋者,人人是棋子,根本挣不脱……”

在燕国,他曾以为自己是执棋者,但终究成为被牺牲的棋子,而执棋人竟换作了人人视之为棋子的风眠晚……

萧潇闻得阿原有险,已无心品他话外之意,忙道:“既如此,我这便去大理寺走一趟吧!”

他跃身纵上方才左言希骑来的马,一夹马腹,那马儿吃痛,嘶叫一声,箭一般地蹿了出去。

景辞抚额,“言希,他可真心急,把你的马给骑跑了,你怎么回去?”

左言希诧异,“我自然跟你同行。”

景辞道:“你也不用去了。我的身体并不妨事,你先回贺王府,留意北湮那边的动静。他到底年轻冲动,先是父亲死得不明不白,再是亲事被搅成这样,一个按捺不住,再惹出事来,只怕更无从收拾。”

左言希打了个寒噤,轻声道:“他看着轻狂,其实甚有主见。义父遇害与郢王脱不了干系,他固然想着报仇,郢王也想着斩草除根。或许,这才是阿原招来祸患的根由?算来郢王该是此事最大的受益者吧?”

想嫁博王的王则笙遇害,博王便不可能再因姻亲得到赵王的支持;将此案嫁祸阿原,又有知夏姑姑的神助攻,不仅阿原被捕入狱,难以脱身,原夫人也很可能受牵连失宠获罪。剩下一个慕北湮,空有王爵,并无实权,到底孤掌难鸣,收拾起来就轻松多了,有的是机会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景辞不紧不慢地收拾着药瓶和化在油纸上的药丸,低叹道:“可惜郢王从头到尾都置身事外,我们目前完全对付不了他。还是先想着怎么安抚好慕北湮,别让一时冲动,再被郢王算计。他是你义父唯一的骨肉,你可不能疏忽了!”

左言希点头,“好,我还是回贺王府吧!你记得按时服药,总得保重了自己,才有机会救出阿原。”

他说着时,已跟侍从要了马,纵马疾驰而去。

匆匆来回,他倒也不曾喊一声辛苦。

景辞见他身影渐远,挥手唤来武艺最高的两名侍卫,“跟紧他,监视他这两日的动静!去过哪里,见过哪些人,事无巨细地告诉我!”

侍卫原是跟过梁帝的,也不多问,应了一声,立时飞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