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原愕然,“他们?”

此时天色尚早,宾客多还未至,而郢王、乔立这二位,在不在邀请之列都难说。

外面已传来杂沓的脚步声,伴着原府管事慌乱的拦阻声。阿原皱了皱眉,将破尘剑轻轻刚放回桌边触手可及处。

郢王等果然快步踏入,惊得闺房中众女眷回避不及。

来的不仅是他和乔立,更有一队甲胄鲜明的禁卫气势汹汹相随。原府管事带着七八个原府侍从紧紧跟着,欲拦又不敢拦,只连声道:“郢王爷,郢王爷,今天是我家小姐大喜的日子呀……”

阿原站起身行礼相迎,微笑道:“郢王殿下大驾光临,大约不会只是为了喝杯喜酒吧?”

郢王颔首,唇边有一抹叹惋般的笑,“有个案子,需请原大小姐去大理寺走一趟。”

阿原大出意外,“什么案子?非得在我大喜之日,请我去大理寺?”

乔立冷笑,“原大小姐,你杀了则笙郡主,还想若无其事嫁入贺王府?”

阿原这一惊非同小可,“王则笙死了?”

小鹿已忍不住惊叫起来,“不可能!前天傍晚我们离开时,她还好好的,身边还有两个牛高马大的厉害侍从跟着呢!”

乔立顿时看向她。

郢王微露讶异,然后轻笑,“这是承认前天傍晚你们曾跟则笙郡主在一处?甚好,连这丫头一起带走!还有原大小姐的剑,也一并带上吧!”

小鹿大惊,叫道:“你们疯了!小姐是皇上御赐的亲事,你们存心在搅黄是吧?那个则笙郡主坏得不行,必定又在想着什么诡计,要害我家小姐!”

乔立道:“端侯已验明无误,将她尸体领了回去。难道原大小姐想说,则笙郡主掐死了自己,然后嫁祸给原大小姐?”

郢王忙道:“乔大人,只是原府的丫头在胡说八道罢了,原大小姐并未说什么。咱们还是请原大小姐随我们走一趟,先将事情问清楚再说吧!”

他向阿原抬手示意,温和道:“原大小姐,请吧!”

阿原双手捏出冷汗,神智却忽然间清明起来。

成亲前日王则笙邀约,成亲当日她成疑凶,同时原夫人、廿七被调虎离山,一张针对她的巨网看来早已张开,只等她入彀。

郢王俊秀挺拔,看着公正和蔼,只是阿原已见过他真实的那一面,便能从那含笑的眼底看出某种嗜血的阴鸷。以他的身份,既亲自到原府带人,即便原夫人在府里,只怕也拦不了他。

原府侍从向得原夫人厚待,眼见郢王等人不依不饶,已围到他们身畔,跃跃欲试。

阿原向侍从们一摆手,抬手摘下满头珠饰,坦然笑道:“既是郢王亲至,我想不去大约也不行。你们去跟我母亲和贺王说一声,这亲事……得往后挪一挪了!”

她嗟叹一声,抚向小腹。再拖下去,待到三四个月时,大热天衣衫单薄,肚子只怕藏不住了。

但眼下显然已没必要考虑藏不藏得住肚子的问题。

若对方要的是她的命,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她带了小鹿随禁卫军离开时,小坏不安地扑了扑翅膀,竟不顾持着刀剑在手的甲卫,歇到了她的肩上。

乔立道:“这鹰曾在西溪出现过,也是证据!抓住它!”

阿原忙锐哨一声,小坏得讯惊起,猛一振翅,顿时如离弦之箭高飞而去,转瞬消失得无影无踪。

乔立怒道:“原大小姐,你这是何意?”

阿原道:“鹰算什么证据?莫非乔大人懂得鸟语,可以审鹰?”

小鹿不知厉害,兀自在道:“我们路上还遇到过狗哩!乔大人若会说狗语,也可以把狗拉来作证,跟狗交流交流……汪!汪汪!”

大理寺。

谢岩、长乐公主等已在大堂候着。见到阿原,长乐公主顿显焦灼,待要上前说话,又被谢岩扯住。

让阿原意外的是,景辞居然也在坐。

他坐于郢王下首,面色比上回相见时更清瘦,眉眼间难掩的憔悴,倒与阿原幻梦中的模样有些仿佛。但他的目光并不那样冰冷而绝望,望向阿原时有着难掩的疑惑和苦涩,甚至……有隐隐的期待。

阿原到底身份尊贵,如今罪名未定,当着长乐公主等人的面,乔立倒也不敢太过不敬,命了搬了张椅子,让阿原坐着说事儿,——其实也跟受审差不多了。她留意到景辞的神色,心头又是一堵,但很快若无其事地转过目光。

若不是王则笙遇害案这个不算意外的意外,她本已披着红嫁衣,身在贺王府了……

乔立虽是大理寺卿,但在诸人面前,他的位次还差了那么点,所以反而坐在下首,有条不紊地说起则笙郡主遇害案。

他问向阿原,“听闻那日她约你见面,为的是给你送药?请问原大小姐,为何她给你送药时死去?”

阿原将前去赴约之事大致说了一回,叹道:“乔大人,你这办案也太不严谨了吧?我只是前去跟她见了一面而已,而且是她冒长乐公主之名,执意跟我相见,我根本不乐意见她,瞧见是她,没说两句话便走了,乔大人怎能就一口咬定她是在给我送药时死去?我大喜之日在即,哪来的空跟她纠缠不清?又有何杀她的动机?”

---题外话---后天见!

第四卷蟠龙劫(二二五)

长乐公主已拿到乔立等人搜出的书信,啧啧道:“正是,正是……阿原与则笙郡主早已各走各路,两不相涉,哪来的动机?这则笙究竟在打什么主意,居然冒充本宫笔迹相邀阿原?”

乔立叹道:“听端侯府侍者知夏与贺王府左言希证词,则笙郡主不欲原大小姐嫁给贺王,故而找左言希配了可以令原大小姐恢复记忆的药丸,希望她清醒后能改变主意。据说则笙郡主往昔与原大小姐矛盾不浅,若原大小姐服药后恢复记忆,当场与则笙郡主有所争执,或者因此动上了手,有此后果便不足为奇了吧?撄”

阿原冷笑,“乔大人办案,都是如此胡攀乱扯地推测吗?证据呢?”

乔立道:“证据自然有。首先,郡主两名侍从中剑而亡,刚令人查验过原大小姐的破尘剑,正与他们伤处的宽窄大小相符。其次,郡主遇害现场,留有待客时的茶具和瓜果,看情形客人在画舫中盘桓时间不短,且在打斗间遗落过一只耳坠;我问过昔日与原大小姐相好的男子,说原大小姐似乎就有这么一只耳坠。最要紧的是,在郡主遇害的那日傍晚,有目击者曾见郡主从那里经过。”

他一挥手,便见衙差领进一名老渔夫,正是先前阿原在西溪见到的那位。

乔立问:“老人家,在坐这许多人,你且说说,前日傍晚你见到的是哪位?偿”

老渔夫眯眼将众人扫过,很快指向阿原和阿原身后的小鹿,“就是这两位姑娘。她们还带着一只鹰。”

他将阿原遇到阿原前后之事说了,又道:“这姑娘返身离去时神色不大好看,衣襟上还染了血。”

乔立又命衙差取来一件衣衫,正是阿原前日所穿。

他指点着衣衫上的血迹,说道:“原大小姐,这染了血的衣衫恰也被下官找出,不知你还有何话讲?”

小鹿听乔立条条证据指向阿原,早已惊怒,此时忍不住惊叫道:“我们小姐和则笙郡主置气,离开画舫时便吐了血……你难道看不出那血迹是在前襟吗?”

乔立点头,向书吏说道:“记下小鹿证词,原大小姐离开前曾与则笙郡主置气争吵……”

小鹿又是惊愕,又是害怕,张嘴想说什么,又赶紧咬住舌头,眼泪汪汪地看向阿原,“小姐,我……说错话了?”

阿原心下寒凉,却淡淡道:“没说错。则笙郡主曾嫁祸我,又冒充长乐公主引我去,口口声声都是为了我好,难不成我就真以为她对我很好,真得感激泣零?想着婚事将近,却遇到则笙郡主胡说八道,我拂袖而去后一时气血攻心,的确吐了血。乔大人倒是心细如发,却不知是几时从原府偷走了我衣衫?”

那日阿原一时受刺激吐了血,的确曾有血迹沾于前襟。

但以原府的规矩,阿原当日换下的衣物,最晚第二日上午便该被清洗完毕,再不可能是乔立方才入府时搜到。

乔立被阿原嘲讽,不觉击案道:“原大小姐莫要仗着母亲声势便无法无天!如今人证物证俱全,由不得你抵赖!”

阿原冷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则笙已说了她会嫁与博王,而我也即将嫁给贺王,各有各的前程,她异想天开送我药,我骂她一顿扔了那药也就够了,杀她做甚?”

乔立怔了怔,“你……没服那药?”

阿原反问:“若一个害过你的人冒你好友之名,满怀好意给你送什么药,你会信吗?你会吃吗?”

长乐公主拍手道:“当然不能信,不能吃!乔大人,阿原成亲在即,便是与则笙有所龃龉,也没道理这时候去伤她或杀她。何况又是则笙主动约的阿原,我倒觉得乔大人更该仔细查查,是什么人唆使则笙这时候去找阿原,还约在那样隐蔽之处。阿原并无杀人动机,指不定是唆使之人早有预谋,要借着这事嫁祸阿原呢?话说阿原也挺倒霉的,怎么就被盯上了呢?这回真的误了大喜的日子了!”

乔立见她发话,一时踌躇。

郢王已道:“虽动机不明,但如今种种证据都指向原大小姐。在未洗清嫌疑之前,便需委屈原大小姐在大理寺待上几日了!”

阿原轻笑,“有人苦心积虑想将我留下,我想离开自然不容易。”

正说话时,外边有衙差冲进来急急禀道:“启禀各位大人,贺王爷、原夫人在外求见!”

郢王便道:“请他们进来吧!来人,先将原大小姐,和这位小鹿姑娘带下去!”

阿原明知罗网重重,暂时休想得脱,只得立起身来,先随衙差退出大堂。

长乐公主大急,待要阻拦时,谢岩悄悄使了个眼色阻住。

诸多证据都对阿原不利,又是郢王发话,若不能寻出有力证据为阿原洗脱嫌疑,即便长乐公主站出来也无法助阿原脱困。若她与郢王起了争执,不过白白将兄妹间的矛盾放到了明面,有百害而无一利。

经过景辞身畔时,景辞忽低声道:“站住。”

阿原站定,冷眼看他。

他显然不曾从王则笙遇害的悲痛中步出,眸深如井,嗓音沙哑:“你真的没有服下则笙的药?”

阿原道:“我为何要服她给的药?”

景辞立起身,高瘦的身形比她高出一截,虽是病弱,却有难掩的迫人气势,“你当然想知道往年发生过什么。你懂得药理,当然也清楚那药有没有毒,会不会害我。”

阿原“噗”地笑了,“我为何要知道往年发生过什么?知道往年过得痛苦已经很够了,难不成还要我自己撕开创口试试到底有多痛?咦,难道你疑心我服了药,已经记起往事,却装作想不起来,以免被人看出杀人动机?”

景辞微微眯眼,“我并未疑你。”

阿原只将他这简短的解释当作随口的敷衍,更是灰心,淡淡道:“疑不疑是你的事,我并不感兴趣!只要你别昧着良心,以受害人家属的身份来落井下石、颠倒黑白,我便感激不尽!”

她大踏步走出时,景辞忽又问:“既然你不曾服那药丸,为何现场并未发现那药?”

阿原道:“扔了。”

“嗯?”

“我被人摆布了一辈子,谁也休想再摆布我,想我怎样便怎样!”阿原回眸盯他,双目泛红,却冰冷决绝,“所以我把药连瓶子都扔水里了……可笑则笙比我还着急。就这么希望我变回唯唯诺诺毫无骨气的那位?可惜,不可能了!便是折断我的脊骨,打断我的双腿,我依然会是堂堂正正的人,和你一样的堂堂正正的人,而不是仰人鼻息看人眼色的奴才!”

她拂袖,大步离去。

景辞立于原地,沉默着再未解释半句。

堂堂正正的人……

他从未将眠晚当作奴才,但他似乎的确没有细想过,眠晚是可以跟他执手比肩、一起踏遍千山万水的堂堂正正的人。

如今,她不用任何人教,便已是足以与他比肩的堂堂正正的人,——却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原夫人、慕北湮虽来到大理寺,但有郢王坐镇,乔立的腰杆子无疑硬了许多,被责问案情时答得有来有去,就差点没当面嘲讽原夫人管教不严,才让女儿临嫁人还胆大妄为招惹出这么一场滔天祸事。

慕北湮闻言,只是懒懒地笑,抱肩道:“原来真出了人命案子呀?我还当乔大人记挂着上次我们追刺客闯入乔府的事儿,刻意公报私仇呢!说到这个,我这肩膀被郢王府那位高人刺得真是不浅,至今还在疼着呢!怎么就这么巧,这回偏是郢王和乔大人在办这个案子?”

乔立微微变色,郢王却道:“贺王若觉本王办案不公,大可启奏皇上,将此案移交他人。”

慕北湮面色沉了沉,“我的新娘在哪呢?我总可以去见上一面,问问清楚我这半路被撇下的新郎还要不要娶亲吧?”

郢王道:“这案子未了,贺王的亲事暂时得搁置了吧?既是父皇御赐的姻缘,本王会去跟皇上解释此事。至于原大小姐,如今身涉重案,真相未明,贺王不便前去探望,还望贺王大局为重,不可任性!”

慕北湮轻笑道:“郢王殿下这是在教训我不识大体?”

---题外话---后天见!

第四卷蟠龙劫(二二六)

郢王叹道:“贺王将门虎子,本王岂敢教训?只是则笙郡主遇害,势必令赵王和赵王麾下众多将士不安,若不谨慎处理,恐怕会动摇大梁根基。贺王是聪明人,自然懂得其中厉害。”

慕北湮明知他们得罪了郢王,此事断难善了,正踌躇时,原夫人已道:“北湮,我们两府宾客到得差不多了,如今闹成这样,好歹需给他们一个交待。你先回去安置好府中事宜要紧。撄”

慕北湮磨了磨牙,应道:“是,母亲。”

天大喜事变作塌天祸事,两府早已乱成一锅粥,其实不在乎更乱些。但既然大理寺这边无法可想,他便得到别处设法,救回他没入门先入狱的新娘。

景辞听得慕北湮这一声自然而然的“母亲”,不觉失了失神。

而原夫人已看向他,说道:“端侯,老身有事相商,可否借一步说话?偿”

景辞盯她一眼,“夫人,请!”

大理寺是前朝留下的屋宇,衙门内外颇多参天古树,小小的荷花池以湖石围就,满是斑驳青苔。

原夫人凝视着有了年月的石栏,好一会儿才道:“当年我以为嫁的是梁王,入了府才发现嫁的是原皓,寻死过好几回。这样的太湖石,我撞过两回,头发里至今有一块疤。”

景辞负手立于稍远处,看着池中白玉般皎洁的莲花随风飘拂,淡淡道:“夫人请我过来,就是想告诉我,你跟皇上先前的这些事?”

原夫人道:“你觉得没什么要紧,是吧?其实后来我回头再看时,也觉得太不值。他很快娶了我的好友张惠,又因为恋上景家二小姐,明着暗着劝说,让张惠让出了正室之位,于是你母亲就成了梁王妃。而我呢……人都说,我是梁王心坎上的,但我那时正奔走在不同的男子之间,为梁王联络大臣,助他去夺前朝的天下。他万万舍不得你母亲抛头露面,却让我牺牲自己去成就他的大业!”

景辞点头,“嗯,我听说过。你与我母亲素来不睦。”

原夫人苦笑,“张惠舍出正室之位,贤良淑德,向来退避三舍,不肯争宠,故而与你母亲情同姐妹。于是,梁王再不专一,你母亲也怨不着张惠,只恨上我。我是梁王好用听话的棋子,又是对他死心塌地的旧爱,令他满怀男子豪情,很是得意。故而哪怕他心里眼里都只剩了你母亲一个,也会对我另眼相待。也就是这另眼相待,令她和她当时的侍女知夏对我恨得咬牙切齿,屡屡为难于我。我那时也年轻,想着本该属于我的一切都已被剥夺,声誉尊严都已因为梁王被踩到了脚底,你景二小姐做了现成的梁王妃,高高在上,何苦还欺负我?故而的确有心气她,趁她身怀六甲不便侍寝时,常去梁王府侍奉梁王,终于把她气得跟梁王大吵一架,不顾八个月的身子执意要回镇州。”

景辞声音冷了,“你在说我母亲的不是?”

原夫人道:“我本不待说,但你那位知夏姑姑一大早便闹到了皇上那里,不仅告我的状,说我是当日谋害你母亲的元凶,还说我女儿是谋害则笙郡主的元凶!可恶我赶到时皇上已经被说动,派人召我入宫,支开我好令人捉拿阿原,甚至吩咐禁卫,如有抵挡,可当场格杀!幸亏阿原不曾反抗,不然她得在她新婚大喜之日横尸花轿前、血染红嫁衣了吧?”

景辞沉默片刻,说道:“我相信,若阿原不曾恢复记忆,她绝不会因为先前那点龃龉便杀害则笙。至于你……”

他的黑眸蕴了寒意,嘲讽道:“你是不是想告诉我,你是因我母亲再三逼迫,才向我母亲动了手?”

“我没对她动手!”

原夫人不耐烦地瞪回他,“知夏那个蠢货,是不是从你小时候起便重复千百遍地告诉你,我是你杀母元凶,无可置疑的凶手?可你知不知道,她的佐证只有你母亲离开大梁是因我与你父亲吵架,还有就是杀她的劫匪曾无意间说起是受我之命行事……你走南闯北见过不少世面,请你告诉我,谁家杀手在杀人前会主动告诉对方,谁是雇她的主谋?这是戏文看多了,自己成了傻子,还把人都看成傻子了?栽赃嫁祸这事可别太容易!她知夏前不久不是刚做过吗?不是还有那自作聪明的傻子,居然信了,还深信不疑?你说,有些人怎能愚蠢成那样,糊涂了二十年都悟不过来!”

景辞忽然间胸口抽住,也顾不得原夫人话语间满满的恶意嘲讽,蓦地看向她,“你……你是说杀害我母亲的,另有其人?”

他虽聪明机警,但几乎从他懂事的那天起,知夏姑姑和舅舅一家,便一直告诉他,是原侯夫人楚玉罗逼走了他母亲,杀害了他母亲……

亲身历过劫杀之事的知夏姑姑这样说,他母亲拖着重身子回到镇州,勉强生下她,临死前同样这样说。于是,赵王府上下早就认定,是梁王负心薄幸,抛弃景二小姐,并纵容原夫人谋害了景二小姐……

深信了二十余年,从未有过半分疑心的“真相”,难道竟不是真相?

原夫人已在冷笑,“富贵人家姬妾众多,为争名争利争正室之位,斗个你死我活原也不奇。可我当时是原皓的妻子,梁王见不得阳光的旧日情人,杀了你母亲我能得到什么?”

景辞向后退了一步,从古柏的繁密枝叶间筛下的点滴阳光都似在刺着眼,晃得整个人都在眩晕。

他拿手压住胸口,重重喘息两次,才稍稍缓了过来,勉强道:“我为何要信你?当日与我母亲结下仇怨的,除了你似乎没谁了吧?”

“仇怨?只是女人间的的嫌隙而已,哪里说得上仇怨?”

原夫人唇边浮着一抹笑,却冰泉般冷得彻骨,“在你回京后,我觉出你似因你母亲之事衔恨于我,曾特地去查当年之事。原以为隔了这么多年不太好查,可巧落水案中带回的那个叫勤姑的老宫人,偏记起她哥哥那段时间曾受命悄悄离京,回来后阔绰许多。她哥哥当时在张乐帐下,而张乐则是张惠的堂兄。你母亲出事后,张惠哭得比谁都伤心,梁王便又将她升回梁王妃,后来生了均王,更成了张皇后。其实那年出事后我就怀疑张惠所为,但毕竟没有证据,何况与我无关,我自然懒得理会,再不料竟有人早早把罪名扣在了我头上!”

而原夫人依然是背负恶名的原侯夫人,在此事件中一无所得。

景辞有些站不住,弯下腰扶住双膝,修长的手苍白得看不出血色。他喑哑道:“张皇后早就死了……张乐呢?”

原夫人道:“张乐和勤姑哥哥也已死于兵乱,但张乐帐下的人还没死绝。亏得我事先查过这些,今日皇上雷霆大怒之际,我尚有话可回,不然今指不定今日我们母女得在这好日子一起命丧黄泉了!如今皇上已遣人去寻张乐当年的亲兵,想来总能找出几个人证。端侯若还不信我的话,可以再等上几日,看看皇上找出的证人怎么说。不过我劝你,也别恼恨张皇后了,她也是个可怜人。当年见我另嫁,她才敢借着传递我消息的名义找到梁王,跟他东征西伐,几乎舍了性命,才赢得梁王欢心,成了梁王妃。可一转头你母亲出现,占去她夫婿宠爱不说,还提出不能为妾,生生逼她让出正室之位,还得在你母亲跟前立规矩,天天行婢妾之礼……换你,你肯服?”

景辞不能答,甚至根本不能抬起头,只握紧拳说道:“我会查清楚……若是我的错,我任由阿原处置……”

原夫人仿佛没听到他的话,又或者,根本就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她的身体也在哆嗦,偏又在夏日浊风里固执地站稳,声音却似冬日里快要割裂肌肤的北风般寒凉,“其实我也不服!我倾心相待的那个,因为百般为难不曾娶我,却克服千难万难娶了张惠,又娶了景二小姐;我除了一身骂名,只剩了两个女儿,一个被他送出去换他儿子的归来,从此天南海北,再想见一面难如登天;还有一个从小骨肉分离,险些被他儿子拿来祭了母亲,后来被当作仇人之女收养着,天晓得受了多少冷眼才长这么大。如今好容易抛开过去有个盼头,又被你们这群渣滓栽害成凶手,天晓得会落得怎样的境地!”

---题外话---后天见!

第四卷蟠龙劫(二二七)

原夫人已没了素日的温婉,形状美好的眼睛里迸着泪,却有着蛇信般的狠毒和狰狞。

她忽揪住景辞前襟,鼻息扑到景辞面庞,如一只护犊的母豹,似在下一刻便要扑过去咬断他的脖颈。她切齿道:“这一世,我冤,我女儿更冤!我一片痴心,被你父亲当妓.女般嫖了;阿原清清白白的女儿家,也被你这畜.生当.女般嫖了!不过我还是比阿原幸运,你父亲一再想着牺牲我女儿,还没想过要牺牲我!而你!你竟一而再陪着你家那些贱.人把我的阿原往死路推!若阿原有个三长两短,我要你们父子给她陪葬!陪葬!你们这些无情无义的禽.兽,恬不知耻还敢自命正义!怎不统统去死!去死!”

她奋力一推,景辞竟被她推得一踉跄,弯腰咳嗽不已撄。

他忽觉当日重伤在身,被狼群追咬着,艰难爬行于荒野时都不曾如此狼狈偿。

错了吗?

在最初的最初,竟是他错了吗?

究竟是她对不起他,还是他对不起她?

而原夫人躬着腰,在原地哆嗦着,竟已痛哭失声。

廿七守在附近,见得原夫人神情不对,忙奔上前来,扶住原夫人,急急道:“夫人,夫人,别哭了!这大热天的,一急一怒中了暑可如何是好?阿原小姐还等着咱们设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