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的颔首,“小姐慢走。”

  苏风暖离开茶馆,向农庄而去。

  回到农庄,王夫人见了她,瞪着眼睛嗔怪,“暖儿,你这孩子又跑哪儿去了?昨天一天没见到你人影不说,晚上也没回来?谁家的姑娘跟你一样,夜不回府?传出去,名声可会坏的。听说叶世子乘坐的画舫沉船了,至今生死不明,你又不见踪影,我害怕你也出了事儿,急死我了。”

  苏风暖挽住她胳膊,“外婆,别人家的姑娘是别人家的姑娘,我自小不就这样吗?”话落,她转移话题,“我命大的很,出不了事儿。刘嬷嬷呢?”

  王夫人闻言叹了口气,“刘嬷嬷去东湖了,听闻叶世子出了事儿,嬷嬷急坏了,昨儿半夜就赶去了,我若不是为了等你回来,也去看看。”

  苏风暖点点头。

  王夫人忧心忡忡地道,“据说画舫被打捞了上来,连护卫带船夫,十七具尸体。叶世子至今下落不明,怕是凶多吉少了。你说这孩子怎么这么命苦?不足弱冠,还没娶亲,若是就这样出了事儿……”

  苏风暖道,“既然他至今没消息,也许才是好消息。毕竟打捞上来的人都死了。兴许他没落水。”

  王夫人双手合十,“希望佛祖保佑他真没事儿。”

  苏风暖看着她,“我回来这一路,听不少人谈论这件事儿,多着人烧香拜佛保佑他呢。别人有一条命,他有十条命,您放心,他死不了。”

  王夫人放下手,“容安王和王妃战死沙场,独留他一点血脉,这么多年,百姓们心里也都记得呢。希望王爷、王妃在天之灵真能庇佑他。”话落,她站起身,“我不放心嬷嬷,也想去东湖看看情况,暖儿,你跟不跟我去?”

  苏风暖摇头,“据说东湖有很多人,国丈府的小国舅也在,我就不去了。”

  王夫人点点头,“也好,小国舅身份特殊,再加之赐婚的事儿还没定准,你们若是私下见了,被太后知道,也不是好事儿。那你就在这里待着,不准再往出跑了。”

  苏风暖乖巧地点点头。

  王夫人简单地收拾一番,临出门前嗔苏风暖,“快把衣服换回来,穿着男人的衣服像什么样子。”

  苏风暖连连点头,王夫人出了农庄。

  王夫人前脚刚走,苏风暖连衣服也没换,后脚便又出了农庄。叶裳的伤一日要换三次药,她好不容易救了他,总不能不管他。以他的脾气,若是一日不见她回去,一准折腾自己的伤口。

  苏风暖带着小狐狸又进了灵云镇。

  她刚踏入城门不远,后方有一队急促的马蹄声奔来,大概有上百匹马,将灵云镇似乎都震得晃了晃。她回头看了一眼,只见打头的的是几名年轻的公子,锦衣华服,人人脸色发白,神色焦急。

  这几人她不认识,但从他们腰间晃荡的腰牌可以辨别他们的身份。

  安国公府二公子陈述、景阳侯府三公子沈琪、平郡王府小郡王齐舒、晋王府长孙刘焱……

  都是素来与叶裳交好之人,显然是为他而来。

  苏风暖收回视线,刚要离开,只见对面铺子里走出一个老婆婆,老婆婆似乎耳背,没听到马蹄声,拎着一包药,穿街而过。

  眼看那一队马匹奔驰而来,所有人都让开了路,只有那老婆婆走在路中间,当前骑马的两人已经看到了,但是一时间马跑得太快勒不住缰绳,眼看马就要踏在老婆婆身上,苏风暖身子瞬间窜上前,一把抱住了老婆婆,同时,袖中的丝缎也飞了出去,缠住了马扬起的蹄子。

  不过是须臾之间,千钧一发的空隙,她带着老婆婆躲开了马蹄。

  丝带松开,那马蹄子踏在了地面上,发出“腾”地一声重响。

第三十六章 陪着养伤

  苏风暖放开老婆婆,将丝带收回了袖子里。

  老婆婆这时也发现险些一脚踏入鬼门关,连忙对苏风暖道谢。

  陈述也惊了个够呛,端坐在马上,看着苏风暖,赞道,“姑娘好功夫!”

  苏风暖抬眼瞅他,顺着他的目光,伸手摸了摸头发,才发现刚刚救人太急,冲力太大,头发散开了。她拿出丝带,系上一头青丝,淡淡地说,“过奖了,公子以后骑马进城,还是放慢些速度,免得伤了人。”

  陈述诚然道,“受教了。”

  苏风暖不再多言,转身就走。

  陈述喊住她,“姑娘且留步。”

  苏风暖回头看着他。

  陈述道,“敢问姑娘芳名,记个恩情,在下办完事情定然报还。”

  苏风暖笑了笑,“举手之劳而已,恩情就不必记了。我是为救人,可不是为图回报。”

  陈述闻言也不纠缠,拱手,“既然如此,姑娘慢走。”

  苏风暖进了小巷子,隐去了踪影。

  沈琪凑近陈述,说道,“这么俊的功夫,竟然出在这么年轻的姑娘身上,我还是第一次见。不知道这姑娘是什么来历?”

  陈述道,“江湖上卧虎藏龙,能人异士多了,你没见过,是不常出京而已,也不足为奇。”话落,他道,“我们快些,先去府衙,看看情形,咱们赶紧找叶裳。”

  沈琪点点头,住了嘴,一行人打马向府衙而去。

  苏风暖回了那处院子,她刚踏进门口,柳开便迎了出来,小声说,“小姐您回来了?叶世子正在发脾气,我正要去找您呢。”

  “他发什么脾气?”苏风暖问。

  “扔了药碗,说你不回来,他就不喝药。”柳开道。

  苏风暖心里有气,点点头,进了院子。

  来到叶裳的房间,只见他郁郁着一张脸,半躺在床上,闭着眼睛,长长的睫毛在他眼底落下一片浓郁的阴影。屋中的窗帘落着,投不进阳光,隔着帘幕看来,他脸异常的白,神色异常的阴郁。

  苏风暖挑开帘幕,倚着门框看着他,凉凉地道,“伤在你自己身上,你发脾气不吃药别人又不难受。脑子进水还没好吗?连三岁小孩子都不如了。”

  叶裳立即睁开了眼睛,看着她,“你去哪里了?”

  苏风暖瞪了他一眼,“回农庄一趟,外婆不是我娘,长时间不回去,她就会发动人找我。”

  叶裳点点头,“我伤口裂开了,需要重新包扎。”

  苏风暖走进来,瞅着他,“我临走前给你包扎好好的,你有扔药碗的力气,怎么没自己包扎伤口的本事?”

  叶裳伸手拽住她的手,郁郁地说,“我只有扔药碗的力气,没有自己包扎伤口的本事。所以,暖暖,你要在我身边看着我陪着我,你不看着我,我这伤口就好不了。”

  苏风暖没好气地骂,“无赖,谁爱管你死活。”

  叶裳脸色阴郁转晴,笑看着她,“你爱管。”

  苏风暖一时失语。

  叶裳忽然松开手,拽住她袖子,凑近他鼻子闻了闻,皱眉说,“你什么时候见过了许云初?”

  苏风暖挑眉。

  叶裳嫌恶地放开她的袖子,看着她,“你身上有一股子竹梅香,这种香料,是许云初以青竹和冬梅的树研磨做料,特制的。普天之下,只有他自己用。”

  苏风暖低头闻了闻,发现果然有,她无语地道,“他一个大男人,偏爱香料?”

  叶裳哼了一声。

  苏风暖道,“是见过他,在衣裳铺子,他去查我。”话落,将遇到许云初的事情说了一遍。

  叶裳沉郁着脸看着她,“你几日前便见过许云初了?在山林?”

  苏风暖点头,“我发现他这个国丈府的小国舅有点儿不简单,一个人拿着弓箭在山林里说迷路走不出去了。后来,我带他出去,送了他一株紫木草。之后,柳开说他从灵云寺回来后,立马就有人在查他。今日,他的护卫第一时间就将风美人砍了易疯子之事禀告给了他。这可是江湖之事,他一个国丈府的小国舅,高门贵裔的公子,这么快就了然江湖,不是很奇怪吗?”

  叶裳冷笑,“许云初什么时候简单了?他从生下来就不简单。你别被他的外表糊弄了。”

  苏风暖坐下身,伸手解他伤口的缠带,一边给他处理伤口,重新包扎,一边翻白眼,“我被他糊弄什么?我这些年见过的人如过江之鲫。我不糊弄别人就不错了。”

  叶裳忽然笑了,“是啊,暖暖有着天下最会糊弄人哄骗人的本事。太后那个老精婆都被你骗过了。”

  苏风暖嘴角抽了抽,“你叫太后老精婆,小心她对你抽筋扒皮。”

  叶裳不屑,“一把老骨头了,跳哒不几年了,只有她自己还觉得能遗骨不化。”

  苏风暖笑出声。

  叶裳看着她,轻叹,“你总算是对我笑了,从见到我,就一直冷着脸。”

  苏风暖剜了他一眼,快速地给他处理了伤口,同时道,“刘嬷嬷听说你出了事儿,一大早就去了东湖,她一把年纪了,若是再找不到你,怕是受不住。”

  叶裳道,“嬷嬷正因为活了一把年纪了,什么事情没见过?又是宫里待了大半辈子出来的,越是找不到我,她才越不会有事儿。”

  苏风暖点点头。对他道,“如今外面翻了天,京城已经得到了消息,你那帮子狐朋狗友都为了你来了此地,富贵子弟们找不到你,估计会把官府掀了,把东湖水放干。”

  叶裳挑眉,“你见着了他们?”

  苏风暖将从陈述等人马下救了老婆婆之事说了。

  叶裳听罢,笑吟吟地道,“他们有眼不识泰山,白可惜你的功夫给他们看了。”

  苏风暖哼了一声,“要想个对策,他们来灵云镇是第一批,应该还会有人陆续来。你在这里躲着,不是长久之计。”

  叶裳没说话,似乎在思量什么。

  柳开再次端来药,这次叶裳乖乖喝了。

  苏风暖整个身子懒洋洋地靠着床头,曲着腿,折腾跑了农庄又折返这一趟,有些疲惫。想着如何处置此事妥当。

  叶裳喝完药,对她说,“苏夫人若是知晓我出事,看在我故去父王、母妃的面子上,一定会来灵云镇,如今应该在路上,她来了,你外婆就不会总想着找你了,你就能安心陪着我了,先别管外面的破事儿。”

  苏风暖瞪了他一眼,“我外婆那里是小事儿,如今是惊动了四面八方的人找你,还有背后害你之人,到底是谁,这才是大事儿。”顿了顿,她道,“江湖上杀手都有规矩,即便到死,也不会说出是谁买凶,所以,易疯子那里是死也不会说的。坏了规矩等于丢了饭碗。以后没人再敢用他,与死无异。”

  叶裳没说话。

  苏风暖又道,“虽然是破事儿,但也不能任由着不理。何况这么大的事儿。”

  叶裳看着她,淡淡道,“京里既然得到了消息,皇上应该也得到消息了,估计会派人来。至于派谁……”他笑了一声,“太后怎么会不插手?卿华坊背后之人是太子,她怎么会饶过太子,任他置身事外?”

  “你的意思是,太子本人会来?”苏风暖挑眉。

  叶裳点头,“他脱不开干系,不想来也得来。”

  苏风暖瞅着他,见他一副闲闲散散事不关己的样子,没好气地说,“你一个人,折腾惊动了多少人。真是祸害。”

  叶裳轻哼,“谁让我有这样一个身份,生下来就是惹事的祸害,不管我愿不愿意。”

  苏风暖无语,片刻后道,“哪天老天看不惯,一准收了你。”

  叶裳闻言笑看着她,眸光里如画了一幅迤逦缱绻的画,“收我时有你陪着,也是一桩好事儿。”

  苏风暖想说你想的美,抬眼看进了他眸光深处,闭上了嘴。

第三十七章 帝王之怒

  果然不出叶裳所料,当日,苏夫人听闻叶裳出事后便匆匆离京,来了灵云镇。

  京中也因此炸开了锅。

  皇帝大怒,要亲临灵云镇。

  朝中大臣一律劝阻,言:皇上乃九五之尊,灵云镇如今一团乱象,皇上天子贵体,万可不能前去犯险。若是皇上担心叶世子,派人前往就是了。

  太后听闻消息后,也从慈安宫出来阻止皇上。言:皇上为叶裳一人,焉能不顾惜龙体?听闻卿华坊是太子幕僚所开,也算是东宫背后扶持,叶裳在画舫出事儿,当由太子前去,他一国太子,如何能日日窝在东宫?不为国事忧心也就罢了,出了事儿难道还躲着避祸不成?

  皇帝闻言更怒,派冯盛前去传旨,命太子即刻赶往灵云镇,不找到叶裳,别回来了。

  冯盛赶到东宫后,入门便闻到一股药味。

  月贵妃从里面迎了出来,见到冯盛,连忙问,“盛公公,可是因为叶裳沉船之事而来?”

  冯盛点头,给月贵妃见礼,“皇上有旨,命太子即刻前往灵云镇,说若是找不到叶世子……”

  “怎样?”月贵妃提着心问。

  冯盛叹了口气,“说太子也不用回来了。”

  月贵妃闻言,顿时红了眼圈,“皇上眼里只有叶裳,没有太子。叶裳贪玩游湖如今出了事儿,怎么能全算在太子头上?”话落,她向外走,委屈地道,“我这就去找皇上。”

  冯盛见此,连忙拦住她,“哎呦,贵妃,都什么时候了?您还去找皇上?皇上本来想自己前去灵云镇,被太后和一众朝臣拦住了,如今正在气头上,虽然叶世子出事儿,不能全算在太子头上,但灵云镇卿华坊顶着的可是太子名头,出了这等事儿,太子脱不开干系。”

  月贵妃停住脚步,“太子这些日子一直病着,如今好不容易好了一点儿,若是再折腾的话……”

  冯盛看着她,“容安王和王妃当年战死沙场,虽然事情过去了十二年,可是百姓们心里可都记着呢,没人忘记。叶世子是王爷和王妃唯一的血脉,如今此事一出,外面的百姓们都炸开了锅。皇上素来疼宠叶世子,也是因为念在故去的王爷和王妃,太后如今咄咄紧逼,皇上没法前去,太子有着不能推卸的责任,老奴劝您,您可别这时候犯糊涂啊,多少双眼睛盯着东宫呢。”

  月贵妃心里顿时咯噔一声,惊醒过来,犹豫挣扎半刻道,“如今太子病刚刚稍好一点儿,让他独自一人去,我不放心,我要跟着他一块儿去。”

  冯盛心里暗暗叹了口气,“皇上只命太子前去,贵妃若是去,怕是要去寻皇上请旨。”

  月贵妃点头,吩咐宫女,“你们给太子收拾行囊,本宫去找皇上请旨。”

  宫女们齐齐应是。

  月贵妃随着冯盛去见皇上。

  皇上余怒未消,见到月贵妃,脸色难看,“你来做什么?”

  月贵妃眼圈又红了,眼泪忍不住,湿了眼眶,“皇上,衍儿病还没好,妾身不放心他一人前去灵云镇,妾身也……”

  皇帝竖起眉头,“你也要跟他一起去?”

  月贵妃点点头,“他身子弱,若是出了什么事儿,就是要了妾身这一条命啊,皇上。”

  皇帝沉怒地看着她,“慈母多败儿,太子如今这副样子,就是被你宠惯的,不经风雨,风一吹就倒。”

  月贵妃拿着帕子擦眼泪,委屈如滔滔江水,“皇上怎么能一味地责怪臣妾?若不是有人虎视眈眈想要我们母子不得好死,臣妾也不至于每日提心吊胆看着太子,太子他身子也不至于这么弱。”

  皇帝一时沉默,冷沉着脸看她片刻,挥手,“你回去,朕不准你跟他前去灵云镇。”

  月贵妃含着泪水看着皇帝,“皇上,太子从未出过京城啊,若是有人趁机作乱,太子有个三长两短……”

  “有个三长两短,朕就重新立太子。”皇帝大怒道。

  月贵妃身子猛地晃了晃,颤抖惊惧地看着皇帝。

  皇帝也看着他,眉目冷沉,“他是太子,是东宫之主,是这南齐江山未来的支柱,如今连灵云镇都不敢去,立不起来,一桩事情都处理不好,朕的江山还如何交给他?你说?嗯?”

  月贵妃抖了抖嘴角,恐慌不能出声。

  “即便朕交给他,他也坐不住。”皇帝又道,“躲在母亲羽翼下的孩子,永远长不大,你这不是对他好,是害他。你知道不知道?这么多年,没一点儿长进。”

  月贵妃惶惶地看着皇帝。

  皇帝不再看她,对一旁冯盛吩咐,“将月贵妃送回青凤宫,从今日起,闭门反省,没我的命令,不准她出宫。”话落,又道,“吩咐太子,立即出京,不得耽搁。”

  月贵妃看着皇帝,上前一步,哭道,“皇上,您不能让衍儿独自去啊,臣妾……”

  “下去!”皇帝冷喝,“你若是再多言,朕就先废黜了你贵妃之位打入冷官再废了太子。”

  月贵妃身子一软,不敢置信地看着皇帝。

  冯盛眼见不好,连忙上前,一把拽住月贵妃,将她拖出了殿外。

  月贵妃一把拽住冯盛,眼里全是惊惧,“盛公公,皇上他……他刚刚说什么?”

  冯盛叹了口气,小声说,“皇上如今正在火气上,您就忍忍,否则对您没好处,还是先回寝宫,等皇上消了气再说。”

  月贵妃看着他,“皇上说他要……他要……”

  冯盛一把捂住她的嘴,私下看了一眼,小声说,“贵妃快别乱说,小心真惹了大祸,悔之晚矣。”

  月贵妃身子发软,几乎站不住,拽着冯盛哀求,“公公,求求你,本宫不能没有太子啊。”

  冯盛小声说,“太子也是皇上的骨肉,皇上不会不管。您就放心。当务之急,是先找到叶世子,确定他没事儿才好。否则事情可就大了。”话落,他意有所指地看了慈安宫方向一眼,“您在宫中多年,不用老奴提醒您?”

  月贵妃心里顿时敲了一声警钟,咬牙点了点头。她虽然担心太子,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听了冯盛的劝,回了宫。

  冯盛打发走月贵妃,回去见皇帝。

  皇帝见他回来,问道,“她回宫了?”

  冯盛点点头,小声说,“奴才去东宫时,里面弥漫着药味,据说太子病体刚刚好一些,贵妃担心他身体,怕是经不起折腾加重病情。”

  皇帝冷哼,“身为太子,多年无作为,如今三天两头病倒,朕这江山,还如何能指望他?”顿了顿,又道,“叶裳游湖,沉船落水,定有蹊跷,不是偶然。”

  冯盛顿时忧心,压低声音说,“此事怕是冲着东宫而来,太子未出过京,此去灵云镇……”

  皇帝脸色阴沉,对他吩咐,“派五千御林军,随太子出京去灵云镇,你也跟着太子去。务必找到叶裳。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是。”冯盛垂首,皇上不能出京,他一个奴才总能听命出京。

第三十八章 近地保护

  当日,点齐五千御林军,冯盛陪同太子,前往灵云镇。

  月贵妃被皇上关了反省,消息传回慈安宫,太后冷笑一声,“多少年了,皇上还是宠着这个女人。这个时候将她关起来反省,摆明是护着她。”

  侍候的嬷嬷小声说,“月贵妃是哭着回宫的。”

  太后又冷哼,“不懂皇上的心,早晚让皇上寒了心。”

  嬷嬷又小声道,“皇后关了半个多月了,昨日将殿里的东西都砸了,皇上至今没放皇后出殿的意思,您看要不要趁着这个机会,跟皇上提一提?如今月贵妃被关,兴许……”

  “提?”太后冷下脸,“放她出来做什么?她还不及那个女人,生不出个子种。出来闹腾有什么用?只会让哀家心烦。关着。她乐意砸,就让她砸。”

  嬷嬷点点头。

  太后又道,“听说皇上派了五千御林军和冯盛出京随太子去灵云镇了?”

  嬷嬷点头,“刚刚走。”

  太后脸色难看,“五千御林军,皇上好大的手笔。若是太子此次办事不利,找不到叶裳不说,还查不出个所以然来。哀家看他这个太子也不用坐了。”

  嬷嬷适时地不言声。

  “京中如今都什么人去灵云镇了?”太后问。

  嬷嬷连忙道,“小国舅早先为了许小姐之事,前去灵云寺了,如今就在灵云镇,跟着操劳查找叶世子。其余京中与叶世子交好的那些纨绔子弟,去了大约十多人。今儿一早,苏夫人匆匆启程,也赶去灵云镇了。至于其余人,倒没动静。”

  太后闻言蹙眉,“云初往东湖凑什么热闹?”

  嬷嬷压低声音说,“灵云镇就在灵云寺山下,依照小国舅的性情,知晓叶世子之事,自然是要管上一管的。更何况还有许小姐如今也在灵云寺,若是知道叶世子出事儿,如何能坐得住?”

  太后叹了口气,“所谓慧极必伤,说的就是灵依这孩子。这两年哀家一直不明白她怎么就看上了叶裳?”

  嬷嬷又不接话了。

  太后又道,“罢了,由着他们去,叶裳出事儿,云初若是知道了不去,才让人闲话了。”话落,又道,“苏府看来还是心向叶裳啊。”

  嬷嬷小声道,“当年苏大将军因为容安王和王妃之死,愧疚多年,甚至辞官,如今苏夫人听闻叶世子出事,急急前去,也是基于旧事,不见得是因为儿女婚事儿看重。毕竟苏夫人疼女儿是出了名的。据说那一日,皇上找苏夫人谈过赐婚之事,苏夫人给拒了,否则皇上早就赐婚了。”

  太后点点头,“苏府小姐,实在难等大雅之堂。”话落,道,“听说几日前,刘嬷嬷、王夫人、还有苏府小姐,都去了灵云寺?如今也在灵云寺?那岂不是会和云初撞上面?”

  嬷嬷摇头,“奴婢着人打听了,她们并没有去灵云寺,据说先去了王府在灵云镇的农庄,苏府小姐还没碰上小国舅。”

  太后松了一口气,“关于要不要云初娶苏府小姐,哀家还没想好,最好是别撞上。”

  嬷嬷道,“若是小国舅撞上苏府小姐,一准看不中意,依照小国舅的脾性,您要让他娶,可就难了。”

  太后点点头,“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傲了。所谓刚过易折。”话落,她摆摆手,“苏府小姐是个爱凑热闹的性子,没准也会去东湖,这样一来,与云初十有**会撞上。我还是有些不放心,这样,派个人去盯着点儿,尽量使些策略,别让他们碰面。”

  嬷嬷点头,连忙去了。

  太子出京,五千御林军跟随,在京中还是弄出了不小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