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风暖被气笑,“自然是有手脚的,是人都又手脚,又不是怪物,怪物也有手脚的。”

  叶裳呆了呆。

  苏风暖翻了身,继续睡。

  叶裳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看着苏风暖,见她似乎一点儿也不觉得惊奇,他忍不住,伸手晃她身子,“将近四个月吧?这……就会动了?”

  苏风暖唔哝一声,道,“是早了点儿,不过也差不多,他健康的话,就动的早。”

  叶裳十分新奇,对她说,“你再转过来,让我摸摸。”

  苏风暖无奈,只能转过身。

  叶裳将他的手又放回苏风暖的小腹处,静静地摸了一会儿,怀疑道,“怎么不动了?我刚刚明明感觉很清晰地踢了我一下。”

  苏风暖伸手拍拍他的脸,“刚会动,一下估计就使出浑身的劲儿了,想必累的动不了了。随着以后月份大,他若是个爱动的孩子,就会闲不住地闹腾,以后有你多看到他动的时候。”

  叶裳觉得这话有理,点了点头。

  苏风暖伸手拽他,“天还早,你不是将早朝改在响午了吗?再睡一会儿吧。”

  叶裳颔首,又陪着苏风暖躺下身,心里隐隐有些激动,笑着说,“这么早就会动了,估计是个能闹腾的小东西。”

  苏风暖轻笑,“那岂不跟我一样?你小时候一板一眼的,不爱闹腾。”

  叶裳失笑,“明日我问问岳母,她怀着你的时候,你是不是十分爱动。”

  苏风暖“嗯”了一声。

  又睡了一个时辰,天色大亮,叶裳醒来,见苏风暖还睡着,悄悄下了床,出了房门。

  院外,已经有皇宫的仪仗队等候,见叶裳出来,齐齐跪在地上请安。

  叶裳摆了摆手,看见了小泉子,笑着说,“没被刘衍收拾了,你也算是命大。”

  小泉子站起身,笑嘻嘻地说,“皇上培养奴才不易,奴才这条命是皇上的,不敢轻易被大皇子折腾了去,从灵云寺回宫后,奴才请罪自罚去浣衣局了,他本来要处置奴才,看奴才识相,便饶过奴才了。”

  叶裳颔首,笑道,“不错。”

  小泉子道,“如今皇上您继位,奴才得以重见天日了,便赶着来侍候您了。不过,这些日子浣衣局没白待,奴才查探出了一件大事儿。”

  “什么事儿?”叶裳挑眉。

  小泉子左右看了一眼,上前一步,凑近叶裳,细若蚊蝇地小声说,“卿昭仪怀的孩子,不是先皇的,是大皇子的。”

  “嗯?刘衍的?”叶裳有些意外。

  小泉子颔首,“正是。”

  叶裳问,“你如何得知?”

  小泉子道,“奴才在浣衣局,没人注意奴才,奴才便偷偷地在暗中监视大皇子的举动,月前的一日夜里,他去了卿昭仪的宫里,奴才觉得不同寻常,便闭息偷去殿外听,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叶裳“呵”地一笑,“跟他叫了二十年的先皇共用一个女人,刘衍是个人才。”话落,对小泉子问,“如今卿昭仪人呢?”

  小泉子道,“还住在花容苑里,已经六七个月的身孕了,再有两个月,就临盆了。”

  叶裳想着大皇子离京,竟然没带走怀有他孩子的卿卿,是因为她身怀六甲大着肚子带不走?还是故意将她留在宫里,倚仗着她是先皇女人的身份和怀着先皇的子嗣的皇子,将来予以利用?

  无论是什么,这个女人,不能留,以前真是小看她了,以前以为她是晋王的人,没想到她是大皇子的人,或者说是丞相的人。

  他对小泉子吩咐,“你速速回宫,禀了太皇太后,请太皇太后出面处置了那个女人!”

  小泉子连忙应是,“奴才这就去!”

  叶裳虽然不喜欢太皇太后干涉他的事儿,但是但有需要,他还是会不客气地用一用她老人家,毕竟她在皇宫里住了一辈子,对付宫里女人那手段,无人能及。这等事情,他可不想劳烦屋中睡着的娇人儿,有太皇太后就够了。

  ------题外话------

  月底最后两天了,姑娘们,手里有月票的,千万千万别留着了,趁着活动投了吧,过期作废~

  么么么么么么~

第一百七十五章 二更

  太皇太后昨日睡得晚,但是醒得早,岁数大了,觉便少了。

  先皇失踪后,大皇子监国,这几个月来,皇宫死气沉沉,她和太后姑侄二人谨遵许云初的嘱咐,不敢轻易出宫招惹他。如今大皇子败走了,京城转危为安,她觉得这皇宫的空气都透着清新。

  大清早,她便命人为她的慈安宫除尘,去去晦气。

  慈安宫伺候的人在严公公的指挥下,正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小泉子匆匆地进了宫,来到了慈安宫。

  严公公一见小泉子,笑呵呵地上前,“小泉子公公,你如今这是重见天日了?”

  小泉子嘻嘻一笑,“受难期间,托您的福,对我颇多照顾,没被惩治了,小命还在,如今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严公公笑着道,“皇上可是个好主子,寻常时候,脾性随意,不折腾奴才,你小子有福气。”

  小泉子笑嘻嘻地说,“正是。”

  严公公问,“你不在皇上跟前侍候?来这慈安宫有事儿?”

  小泉子点头,“皇上交代了一件差事儿,命奴才来请太皇太后帮个忙。”

  严公公一听是叶裳打发他来的,连忙说,“太后早早就起了,如今在殿内,你随我来。”

  小泉子颔首。

  严公公快步进了内殿,对太皇太后禀告小泉子奉了皇上之命有事儿求见。太皇太后一怔,想着昨日叶裳还让她不要操心,今日这是有什么事儿?立即说,“让他进来。”

  严公公挑开门,小泉子进了殿内。

  小泉子跪地先给太皇太后见了个礼,然后开口道,“皇上命奴才来请太皇太后您老人家帮个忙。”话落,将他在月前偷听到大皇子和卿昭仪的对话,卿昭仪腹中的孩子不是先皇的而是大皇子的之事说了,又将皇上听罢,请太皇太后来处置此事提了。

  太皇太后听完,顿时火冒三丈,“好个卿昭仪!”

  太后在一旁道,“母后,我那时便说留着这个狐媚子是个祸害,您偏偏不处置了她。如今她肚子里的孽种竟然是刘衍的不是先皇的,这千刀万剐了她都不为过。”

  太皇太后站起身,“哀家这就就去收拾了她。”

  小泉子立即提醒道,“卿昭仪似乎是有武功,太皇太后您多带些人。”

  太皇太后冷哼一声,“哀家让她插翅也难飞。”话落,道,“当初哀家以为她是叶世子和世子妃救的人,又是晋王带进宫的人,先皇似乎有意保护,哀家不好折了他们几人的面子动手。如今没想到,她竟然是大皇子的人。真是该诛。”

  太后道,“母后快去吧!将那个贱人处死才是正理,这个孩子,断然不能让他留着。不是先皇的种,而是北周的种,留着也是个祸害。”

  太皇太后觉得正是这个理儿,点头,对严公公吩咐道,“速去传哀家懿旨,命人封锁花容苑,擒拿卿昭仪,一只鸟雀也不能让它飞出去。”

  “是。”严公公领命,立即去了。

  小泉子见太后带着人气势冲冲地去了花容苑,自己完成了叶裳的旨意,连忙出宫回容安王府复旨了。

  此时,叶裳正收到了西境和江南两地送进京的八百里加急。

  一封是叶昔的亲笔手书,一封是苏承的亲笔手书。

  两封手书虽然是两个人写,但是意思大概一样。那就是诚如她所料,北周在三日前兴兵江南,百万兵马,大举来犯,走的是岭山织造。因西境早就收到了他派人送信嘱咐,苏承和苏言二人及时调西境兵马援助江南,没想到,前日晚,江南境地突现了东境兵马。也就是说,湘郡王带了他的兵马,从东境悄悄去了江南,援助北周里应外合。

  这样一来,江南顿时陷入了困境。

  叶裳看着两封八百里加急,脸色沉如霜雪,他没有想到湘郡王竟然带着兵马去了江南与北周里应外合,京城刚转危为安,便出了这样的事儿。如今可见江南是十万火急。

  而北周这一次是萧贤妃亲自带兵。

  那个女人,能调教出楚含,自然是厉害的。

  苏风暖醒来后,身边已经没了叶裳的身影,她用手摸摸被褥,已经凉了,可见他早已经起了,她挑开帷幔,看了一眼天色,还不到响午。想着他昨日说今日早朝推迟到午膳后,想必如今还在府中。

  她披衣下床,穿戴妥当,来到房门口。

  有侍候的人守在外面,见她出来,齐齐见礼,“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苏风暖瞅了一眼,二十多人显然是等着准备侍候她,叶裳做了皇帝,很多事情与以前都不太一样了。皇室有皇室的规矩,皇帝有皇帝的排场,皇后也不能框外,总之,祖宗的规矩,不能轻易改,否则,以一人之变,容易乱了朝纲社稷纲常,牵扯的太多,不能不遵从,不能说不要就不要。

  她点点头,问,“皇上呢?”

  有人立即回话,“回娘娘,皇上收了两封八百里加急,如今在书房。”

  苏风暖眯起眼睛,“八百里加急?军情急报?”

  有人垂首,“似乎是。”

  苏风暖想到了北周兴兵江南,于是立即向书房走去。

  她来到书房,见叶裳正站在桌前研究江南的地势地形图,桌案上放着两封八百里加急。

  听到动静,叶裳抬头,见是苏风暖,面色顿时转柔,温声问,“睡醒了?”

  苏风暖颔首,走到近前,拿起两封八百里加急,快速地过目了一遍后,同样沉下脸,“这个湘郡王,真是给他脸了!不知死活!”

  叶裳冷哼一声,“他是在找死!”

  苏风暖当即道,“不出意外,今日下午,二叔带着的燕北的兵马便会到达京城,我带着燕北兵马,前往江南救急,正好收拾湘郡王,同时收拾北周!”

  ------题外话------

  月底最后两天了,姑娘们,手里有月票的,千万千万别留着了,趁着活动投了吧,过期作废~

  么么么么么么~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更

  叶裳看着苏风暖,目光落在她的小腹上,昨夜,对付大皇子那一战,她极其损耗心力,回府后,极其疲惫,睡得极沉,以后随着月份渐渐大了,可想而知,她更是容易疲惫。

  江南危急,今日下午燕北王世子带着驻扎在燕北的京麓兵马若是来到京城的话,那么,势必不得喘息,要急行军前往江南救急。

  京城距江南数千里之遥,一路快马行军奔波,她即便受得住,也十分伤身。

  他断然道,“不行,你不能去!”

  苏风暖看着他,“我能去的,前三个月才是娇气的月份,过了前三个月,便不需要太在意了,我一定会多加小心,不会让自己伤到。”

  叶裳摇头,“那也不行。”话落,抿唇道,“你留在京城,我与二叔一起前往江南。”

  苏风暖皱眉,“你是皇上,刚刚接了遗诏,还未举行登基大典,因为丞相祸乱,南齐遍地灾情,如今京城刚安稳,西南又起战火,天下百姓正是人心惶惶的时期,你必须不能离京,应该留在金銮殿,调动武百官,处理灾情,稳定人心。江南交给我,我善于打仗,不是问题。”

  叶裳道,“你留下监国,你在京中,与我在一样。”

  苏风暖一怔,“这怎么行?”

  叶裳道,“怎么就不行?你不止学了兵法,亦学了权谋,无论是兴兵打仗,还是治理江山,你一样不差。你留在京中,一来安稳没危险,让我能够放心前去对敌,无后顾之忧;二来,我作为南齐的江山的新主,不能让人将来诟病我是躲在女人背后的男人。不止靠媳妇儿平内乱,还靠媳妇儿打天下,如此软弱,焉能让万民臣服?再说,你自小所学,悉数教我,也不能让我没有施展的余地不是?那你岂不是白教了?”

  苏风暖一时哑口无言,瞅着叶裳,半晌,又气又笑,“你早就想好这一番说辞来对付我了是不是?如此有理有据,让我连反驳都不能。”

  叶裳轻笑,伸手搂住她,柔声说,“乖,听话,这一次,你留在京城,我定会收拾了湘郡王,饶不了萧贤妃。”

  苏风暖笑着靠在他怀里,点头,痛快地道,“好。”

  叶裳见苏风暖答应,低头吻她,“我留许云初在京城帮你,楚含我带走。”

  苏风暖摇头道,“把许云初也带走吧!我在京城,如有必要,用叔叔好了。他清闲了多少年了。”话落,不待叶裳多说,道,“也带上紫风和玉灵两位师叔,有他们在,我才能放心你的安危。就这么定了!”

  叶裳摇头,“许云初留下,许家盘踞京城多少代,他能帮你,辅助你监国,让你不必太劳累。你如今月份大了,不能太劳累。如今除了江南军情紧急外,灾情也是刻不容缓,你留在京中监国虽然没有危险,但亦不轻松。两位师叔我也不带,你月份大了,需要玉灵师叔在身边,万一有什么事儿,你医者不能自医,玉灵师叔在,我才放心。”

  苏风暖顿时恼道,“你谁都不带,身边只一个楚含,没几个人,我怎么能放心?不行!”

  叶裳道,“我带上叶睿,他生于江南,长于江南,对江南地形熟悉,想必能有助益。另外,你别忘了,如今师兄在江南,大哥和二哥带着西境兵马也在江南。有这么多人在,不必担心的。”

  苏风暖皱眉,想了一会儿,道,“这样,我将紫风和玉灵两位师叔分开好了。反正他们也一大把年纪了,不必整日腻在一起。让紫风师叔陪着你去江南,玉灵师叔留下来陪着我。另外,我爹伤势早已经好了,他虽然英雄迟暮了,但也是身经百战的大将军,让他跟着你。许云初留下就留下。这样,你觉得如何?”

  叶裳想了想,觉得这是苏风暖的底线了,笑着点头,“好,就应你。”

  苏风暖嗔了他一眼,“你务必要小心仔细,保护好自己。”

  叶裳伸手揉揉她的头,“放心吧!有你和孩子,我也不敢轻易丢了小命。”

  二人商议妥当,已经响午。

  叶裳派人去给叶家主、叶睿、王大学士、王夫人、苏澈、苏夫人等人传话,今日晌午,一起用午膳。

  传话的人传过去之后,一众人很快就来了。

  如今叶裳毕竟是皇帝的身份了,众人虽然是长辈,但对他也是要见礼的。众人刚要跪拜,叶裳抬手,一阵风扫过,堪堪地挡住了几人要下跪的身子,道,“没有外人,今日是家宴,都免礼。”

  王大学士摇头,“那怎么行?礼不可废!”话落,硬跪了下去。

  苏澈也颔首,“岳父说得对,礼不可废,规矩更不可废,否则便是乱了君臣纲常!”话落,也跪了下去。

  叶家主也点头。

  一众人等,都跪在了地上,叩拜见礼。

  叶裳无奈,待众人叩拜完了,摆手道,“没有外人在,君臣之礼也能免之。既然金口玉言是圣旨,那你们硬拜,也是不尊圣旨。”

  众人闻言一时无言。

  苏风暖失笑,道,“在家里,若是每日都这般拜来拜去,麻烦死了,能免则免吧!规矩也是人定的嘛,快都起来吧,我都饿了。”

  王大学士站起身,见苏风暖歪着身子支着下巴坐在桌前,瞪眼,“你以后是国母,母仪天下,怎么还是这般没规矩?改日,我再请刘嬷嬷来教导教导你规矩。”

  苏风暖抽了抽嘴角,“外公,刘嬷嬷年岁一大把了,还是别折腾人家了,让人家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安享晚年吧。”

  叶裳立即说,“暖儿如今怀有身孕,坐得太规矩,容易累到。”

  苏风暖顿时笑逐颜开,立即附和说,“就是就是,我如今就累着呢。”

  王大学士看着叶裳,一时没了话。

  苏夫人笑着说,“你就惯着她吧!”

  叶裳柔声说,“好不容易娶的媳妇儿,自然要好好宠惯着。”

  王夫人笑开,瞪了一眼王大学士,“老头子就是规矩多。”

  一行人说笑了一阵,苏澈开口道,“我听闻今日有人送两封八百里加急来京?可是出了什么军情大事儿?”

  叶裳道,“北周萧贤妃亲自带兵经由岭山织造,兴兵江南,大哥和二哥调西境兵马援助江南,没想到,东境湘郡王带兵也出现了江南,与北周兵马里应外合。如今江南形势紧迫。”

  苏澈一听,腾地站了起来,对叶裳请旨道,“臣请命,前往江南。”

  叶裳道,“岳父先不必着急,朕已有打算了。”话落,便将燕北援军今日下午来到,他会亲自带兵前往江南,留苏风暖监国之事说了。

  众人听罢,都觉得这样安排虽好,可是苏风暖毕竟是女子,南齐不同于北周,有史以来没有女子监国涉政之说,怕是会惹朝臣官员不赞同,惹人非议,遭御史台弹劾。

  叶裳看着众人道,“暖儿带兵前往燕北救急,又于西境大败北周军,彼时,国之危难得解,她一战名扬天下,大快人心,朝野上下人人称好。如今,他是朕的皇后,有才有能,不是寻常女子,能兴兵,为何不能监国涉政?朕便让天下人知道,她武兼备,也借此机会,让天下人知道,有我二人在,任谁也夺不走南齐的一寸疆土,让天下子民相信,有我们在,会还南齐一个盛世长安。”

  苏澈当即大声道,“好!”

  王大学士点头,“好!”

  午膳后,叶裳拉着苏风暖一起进宫去上朝。

  今日,叶裳便要离京御驾亲征,苏风暖留在京中监国,那么,她便要随他去上朝,将她监国的身份定了。

  玉辇从皇宫抬到了容安王府门口,叶裳拉着苏风暖一起坐在玉辇上,仪仗队浩浩汤汤,进了皇宫。

  宫门口,武百官早已经在等候,今日官员比昨日多了二三十人。

  见叶裳车辇来到,看到与他同坐在玉辇上的苏风暖,众人心头都齐齐地惊了惊,连忙跪地叩拜。

  叶裳摆摆手,道了句“众卿平身”,便入了宫。

  来到金銮殿,叶裳一路上始终没放开苏风暖的手,进了殿门,牵着她向金椅走去。

  御史台的李大人惊骇地连忙跪在地上阻止,“皇上,自古以来,女子不能踏足金銮殿的金椅啊!您不能破了祖宗定下来的规矩!”

  叶裳回转身,武百官都看着他和苏风暖,除了王大学士、苏大将军、许云初等几人外,大部分人都露出不赞同的神色。

  另一位御史台的大人接口道,“皇上三思!皇后虽然身份尊贵,但确实不能开这个先河!”

  这两人一开头,几十人齐齐跪在地上,“皇上三思!”

  叶裳看着跪倒一片的大臣们,目光沉静地看了半晌,忽然轻笑了一声,道,“南齐多少陈旧腐朽的规矩,也该改改了。朕既然继位,便要改改规矩。从今日起,便先破了女子不能涉政踏足朝堂金殿的规矩,你们待如何?”

  ------题外话------

  月底最后两天了,姑娘们,手里有月票的,千万千万别留着了,过期作废~

  么么么么么么~

第一百七十七章 二更

  众臣闻言,齐齐一惊,不敢置信地看着叶裳。

  李大人当即重重地叩头在地上,额头霎时青紫一片,他苍老洪亮的声音大声道,“皇上,万万不可!祖宗规矩不可废啊!没有礼法规矩,便会乱了朝纲社稷纲常。”

  叶裳看着李大人,“南齐以前重轻武,导致北周滋生了狼子野心,多次兴兵,要覆灭南齐,导致南齐江山面临如此四方受灾不得安平的境地。历代来,重男轻女,也导致多少有才华的女子,埋没于府宅后院,不得为社稷所用。你们说,这规矩,难道还不到改的时候吗?祖宗的规矩便一成不变到千万年?那时候,国还能在?”

  李大人顿时噎住。

  众臣一时鸦雀无声。

  叶裳从袖中抽出那两封八百里加急,扔在了李大人面前,“都传着看看!”

  李大人看着面前落下的两封军情急报,连忙拿起来,看罢后,面色大变,惊骇地道,“湘郡王他……天!这可如何是好?”

  话落,他连忙将两封奏报给了身旁的人。

  身旁的人接过,看罢之后,同样面色大变。

  京城之危刚解,便出了江南紧急的军情,这南齐再好的河山也禁不住这般折腾。

  叶裳看着一个个变了脸色的朝臣,冷哼一声,“南齐内地,遍地灾情,北周撕毁协议,再次兴兵。这一次,弃燕北,舍西境,从岭山织造入江南。湘郡王这些年养了不下四十万兵马,与之里应外合,如今江南危矣。出了危急江山的大事儿,你们就推出朕的皇后去上阵杀敌,她立了战功倒没有人给她求犒赏,如今她踏足朝堂,你们还要守着规矩说三道四,难道朕指着你们帮朕上阵杀敌对付北周守卫江山不成?”

  众人一时鸦雀无声。

  昔日,曾经似有一幕,先皇也说过类似的话。这南齐江山,没了苏风暖,怕是早就不复存在了。如今她站在这朝堂上,是有这样的资格的。

  李大人想要再反对,可是这头也叩不下了。

  苏风暖虽然是女子,可是昨夜他们都是长着眼睛看着的,若没有他,京城就要破了。是她牵制住了大皇子,夺回了南齐内城和京麓兵马大营的兵马,扭转时局,让大皇子大败而走,解了京城之危。他们今日才能站在这朝堂上。

  从去年到今年,无数兵战,都不曾少了她的身影。

  可以说,南齐有这样的女子,是南齐之福。若是她生在北周,那么,所有人都不敢想象,如今怕是北周早已经夺了这天下了,他们也许都会成了亡国之臣。

  许云初跪在最前面,在静寂中,开口道,“臣赞同皇上所言,规矩是该改改了。南齐若没有皇后,早已经国将不国。如今又是国之危难之时,皇后身怀六甲,还劳神帮政,是为南齐万民。众位大人们莫要觉得皇后乐意踏足这朝堂,若不是危难之时,就算是请,皇后也不见得会来这里。”

  他这一句话说得诚然,也是极其了解苏风暖,若非情况特殊,她还当真不喜欢踏足这朝堂。

  王大学士闻言出列道,“臣附议小国舅所言,臣的外孙女是什么脾性,臣清楚的很。若非如今江南军情紧急,她说什么,也不会踏足这朝堂的。”

  苏澈也出列,“臣也附议!”

  三人话落后,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军器监的周大人也出列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