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艾若现在想想,真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着。王家的孩子们还没出生,虽然她这当小姑子的不能左右什么,但让孩子们一块玩,一块读书,不让王熙凤变傻大胆,不让王仁猪狗不如。不让王子腾英年早逝还是可以的。

至于贾家倒不倒的,艾若还真没多余的想法了,关她毛事。她分家了!

艾若知道跟娘家没关系,也就不管了,专心在家养包子。主要是出不去,连串门的人都没一个,真是闷死她了。只能玩孩子了。

元春倒是越发的可爱了,长得跟个粉团一样。而艾若反正家里也不缺那点羊奶,每天用羊奶给她泡泡澡,越发的让元春更显白嫩。让艾若爱不释手,连带着没了伴的贾珠,也是每天来逗逗妹妹。

元春在这种环境之下,越发的爱笑,样子又活泼又可爱,连边上的丫环婆子们都爱得不行,一个个的把她当成二房的心肝,众人无不捧着、护着。

本来她有时还抱着两孩子去给贾母请安,后来看到大房的贾瑚也没去,于是艾若也懒得让孩子起个大早了,就当吃了早饭出来散步。顺道过来看看,行个礼,就算是请了安、问了好。顺便跟张氏聊个天,也算是串门了,反正她的礼数就到了,至于贾母怎么想,那就是她的事了,若天天看着贾母的脸色活,她才不要活呢。

当然,艾若也不想让贾家人多见元春。贾家的大嘴巴太多,从她一回来就知道换匾,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来看,贾家的这些下人们真的该管了。特别是贾母的房里。这些人的嘴巴也没个把门的,生怕他们拿元春乱嚼舌根。他们家不要名声,艾若的元春还要名声呢。顺便关上门,把二房的奴才们拢一块好好的敲打了一顿,敢跟外头那些人那样,直接发卖,二房用不起这样的爷!

她哪里知道,荣府里这些奴才已经算是敲打过的,最坏的那批已经被赶了。而大奶奶身子越发的沉了,实在没有精力去管。贾母被夺了权,但婆婆的谱还在,每天也就这时,她才能表现出,她还是这府里最高的女主人。张氏不跟她争,于是府里这些人的嘴,就没法能管得住。

不过贾家人心冷,二房分出去了,二房的孩子跟这府里也就无关了,自然没人会放到心里,也不会有人多问,倒是让艾若安静了不少。

但也愤愤,张氏开头还问问,后来也不问了。而贾母一看到艾若就拉一级警报,打着精神跟艾若斗,当然没功夫想她还有孙子、孙女。至于小姑子贾敏,也是到点请安,跟嫂子们问个好,就离开,也没把二房的孩子们当成这家人了。

44 贾赦升官

44 贾赦升官

艾若想到这儿,能不愤怒吗?所以对应着红楼的那些事,什么主子奴才,有体面的奴才比没体面的主子还有权威,说白了就是跟红顶白。宝钗的丫头莺儿,还能骂贾环没主子样呢。其实她又何尝有奴才的样子?你还是亲戚家的丫头,竟然欺侮主人家的小少爷,有没天理啊?红楼的三观正不?

所以此时,从他们对贾珠和元春的态度就知道,若自己真的不在了,只怕贾珠和元春回来,混得还如贾环、迎春。此时艾若就没多想自己要怎么死,而是想着怎么活了,为了她的珠儿,她的元儿,她也得好好的活着,不能让他们这一家子作贱了。

有了这愿望,她对贾母的挑衅,那是应付得轻松自如。贾政又不在家,您能把我怎么着?其实即使贾政那二货在家,贾母又能把她怎么着?不过是摔个杯子,打个碗。摔的又不是艾若的财产,艾若才不心疼呢。

可能是摔了几次,贾母的体己也就那么多,真的让公中出钱换新的,府里刚刚才交了功臣田,老爷子一定会骂她浪费,她也就不摔了。改叫大媳妇回家歇着,这里有老2家的呢。

这话很明白,这是让艾若立规矩呢。之前王氏进门起就在婆婆前头立规矩,照着三餐做。后来艾若来了之后,就一次也没做过了,现在她都分出去了,再拿规矩说事,你老糊涂了吧?艾若就差没冷笑了。

张氏也抿着嘴,等着看艾若怎么做。谁家没大嫂?她也是从当小姑过来的,就算是立规矩,谁家跟贾母的谱摆得这么大,不过是送个菜,一周过来立次把规矩,当成孝顺就是了。

就算是立规矩,也是替婆婆端个碗,挟筷子菜,意思到了也就成了。谁家也不会让媳妇空着肚子,亲手伺候婆婆吃了饭,漱了口,才能回自己屋里吃饭。

你想,古时夫妻在一起的时间本就不多,一天大块的时间还让婆婆占了去,累得要死要活的回去了,丈夫早跟小妾跑了,还谈什么夫妻感情啊。可谁也不敢说不做,不然,公公,丈夫都容不下了。只怕娘家都容不下。所以张氏很期待的看着艾若,看看她如何做。

“儿媳妇立规矩,当然是理所当然的。不过不好意思,我家里有孩子呢。元儿可以喂些辅食了,没有我喂,她就不吃。您这么慈祥,总不会让孩子们饿肚子吧?若您实在让我立规矩,我也真不会不立。您容我个空,我先把孩子们送回娘家,有人给我看孩子了,我再来伺候您。您看成不?”艾若连媳妇都不自称了,直接就我了,笑得那叫一个艳啊。贾母又摔了一个杯子。

艾若呵呵一笑,看也不看,但凡贾母敢惹她,她就抱着孩子回娘家。贾母也知道,她这么一做,代善也饶不了自己。于是最终忍气吞声了。

贾母在贾家的权威,其实说白了,就是代善死,她是家里最高寿的人,于是一个孝字压下来,儿子们都不敢动弹。这也其实说明,贾赦和贾政在孝顺上,还真不差什么。

特别是贾赦同学,快赶上二十五孝了。你看,他都被赶到西院小花院子,自己开门过日子了,还不敢把属于自己的一切要回来,得多孝顺啊。(当然,其实是傻!消极怠工是不可取的。)

而贾政所有的一切都是老娘偏心得来的,他当然要越发的孝顺了,于是老太太有权威了。一直到元春封了妃,王夫人架空了她,才慢慢的退了下来。

现在代善还没死,而两儿子一个真离心了,另一个怎么说呢,没之前那么傻了。两媳妇怕她才怪。所以此时的贾母,真拿艾若一点办法也没有。

当然,也不是真的没办法,让人出去传老2媳妇不孝顺,不敬婆母。不过她脑子刚转,就被赖嬷嬷给止住了。老爷子是谁,他能查不出来?到时没脸的是太太。休妻的事可还没掉下地呢!

贾母一听也是,就算老爷子不查,王老太能是好惹的。况且老2在考试,真的传他媳妇不贤惠,他内讳不肃,他的前程就完了。

贾母再恨艾若,也不至于拿亲儿子的前途开玩笑。好吧,主要是,代善不会饶了她。真的把她休了,她连娘家都没得靠了。娘家现在也是锅粥。长侄让弟弟们退当时分他们的家产,重新分配。而弟弟们能干才怪,闹得史老爷都病了。结果还没人搭理,只顾自己闹腾,听得史氏心里拔凉拔凉的,有对比才有美,这会她就觉得自己两儿子都不错了。当然,媳妇也就更看不顺眼了。

欺侮不了艾若,只能再想别的辄。不过想也白想,艾若的院子跟铁桶一样,她真的插不进半支手去。

正在贾母万般纠结时,贾赦升官了。于是爱折腾的贾母找到了新目标。艾若她没法子,不过也无所谓,她已经分出去了,将来自己养老送终的毕竟还是老大一家子,于是她把目标转回了老大屋里。

老爷子交了功臣田,于是贾家大面上,‘知进退’、‘守礼法’的风评终于出来了。圣人连夸了他好几天。代善已经不能赏了,于是,施恩的对象转到了贾赦的身上。贾赦之前补了一个从五品副千总的实缺,圣人一高兴,问了贾赦的表现,于是调到骁骑营任千总去了,一下子成了正五品。

别看才五品,骁骑营可是圣人的近卫军,天子近阶的五品,跟外任的五品能一样吗?当然也得怎么看,基本上对老实人贾赦来说,就是天上掉馅饼。老实的听老婆和岳父的话,谁说的也不听,老实的对圣人尽忠就是了。

他哪里知道,自己一升官,又提醒了老娘,自己的存在。于是回家,老娘就说要大宴宾客,好好热闹一下。

旧书女主角今天也双更,没看的也可以去看看。新书求收藏、推荐!

45 家风

45 家风

代善通过这一系列的事情其实也在反思,所谓的四王八公,有没有必要再连成一线?看看圣人那高兴的样子,表明人家早看自己这些人不顺眼了。

也是,除了自己,其它几家都是靠着老辈子在混日子。自己好歹在圣人这朝,替圣人平过叛,圣人也对自己另眼相看的。

但再细想想,老辈子都是跟着老圣人开天下的,自己若不是小少时跟着当今伴读,只怕也落不着平叛的机会。哪里还能把国公再袭一辈?所以富贵还真不是天下掉下来的,自己这样了,总得为儿子们考虑一二吧!所以荣府再不收紧尾巴,只怕就是死路一条了。听史氏一说大宴宾客的事,心下有些犹疑,想想还是把大房、二房、贾敏招一块,大家商量。

张氏也觉得这是机会,好重新进入社交圈,并且慢慢的走向实权派,而不是之前那些所谓的四王八公了。当然她也不敢这么说,心里过了一下,说道。

“这是皇恩浩荡,不过之前只怕与各王府、公府有些芥蒂,此时大摆宴席,只怕人家心里不好想。要不只请几家亲近的吃个酒、看出戏,也算是谢了君恩。”

代善也明白,大媳妇这是要跟四王八公划清界线了,亲近的,京城里他们就跟四王八公,再加王史两家最亲近。大媳妇首先就把四王八公PK掉了,难不成只请王、史、张三家姻亲?老大升官,自然以大房为主,由大房发帖子,那么张氏自然而然的就能把与张家亲近的一些人请来,慢慢打开局面。很好,果然是自己亲自选的人,做事果然通透。

代善比较满意了,转向了二媳妇,“你怎么看。”

艾若被叫来开会都觉得有点搞,她分出去了好不拉,你们至于回回都叫我吗?大房升官,你问问大房的意思就好了,问我们做什么?不过已经坐这儿了,还真没法说啥,分出来了,她也姓贾,老公不在,她代表的是二房,于是有点纠结了。

“照媳妇说,还是别请客了。不是往别人伤口上洒盐吗?”艾若脑子过了半天,终于决定实话实说。

全都交了功臣田,代化还是第一个交的,结果就贾赦升了官,叫贾敬怎么想?贾敬是进士,却还连正经的官职都没有,代化还上火呢。还有其它交了功臣田,家里闹成一团的人家,怎么想?这是个问题!换个角度,真的结交清流、实权派了,皇帝老儿只怕还要想,你们想干嘛?

代善没崩住笑了,贾赦也笑了,他倒是明白了艾若明面的意思,也觉得这官升得有点在火上烤的意思,他自己都觉得臊得慌。现在他宁可低调点,老实的好好跟着圣人就完了。真的跟老娘说的,大宴了宾客,满朝勋贵只怕得吃了他了。就算皇家不待见他们,他们破船还有三千钉呢,何苦这时找不痛快呢?

张氏脸色就更差了,显然公公和丈夫更同意艾若的看法,这让她的面子怎么挂得住。艾若看了张氏一眼,好歹也是大夫,有些话不说,她还真觉得对不起她这职业。

“再说,大嫂怀着孩子,身子又不好。真的大宴宾客,就算有大妹妹的帮忙,只怕也是吃不消的。更怕来往这么些人,人多口杂的,也怕冲撞。不如等大嫂生了大胖小子,再大宴一次,名正言顺,也不怕人说嘴了。”艾若忙说道,努力不把张氏得罪了。她可借住在这儿呢,就算啥也不为,总不好婆家人都得罪光不是。当然,她惯性的把自己又摘出来了,大房就算大宴宾客,她也不会出来帮忙的,只说贾敏帮忙。表明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

张氏一凛,摸摸自己的肚子,暗暗地有点后悔刚刚的冲动了,怎么说,也得为孩子好好想想不是。倒是收回了刚刚的争胜之心。

贾敏本就没发言权,代善这段时间家庭会议上,总让她列席,就是给她上课,让她好好跟两个嫂子学学。大嫂稳健,二嫂机智,都比她强。现在看看,果然如此,贾敏总算能客观的看待两位嫂子了。

而贾母冷眼旁观,也不说话,心里暗恨艾若就是来克自己的,却也没法,老爷子本就没打算听自己的,这个家,他宁可问分家出去的二媳妇的意见,让她怎么不气恼。但当着老爷子的面,她也不讨这个嫌了,看大媳妇捧着肚子,倒是有了新的想法。不过当着代善的面,她没开口。

第二天,贾母趁着大家来请安的机会,直接指指自己身边的一个大丫头秋葵,“你月份也重了,这是我身边得力的人,跟你去伺候吧!”

而秋葵含羞谢了贾母和张氏,默默的站在了张氏的身后。

艾若看张氏的脸有点白,却还是答应了。当然,好像贾母也没给张氏拒绝的机会就是了。

艾若真的有点无语了。对贾母无语,也对张氏无语,不过她还真不圣母,这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她还真的不好管。到头来,张氏好人做着,自己又成了恶媳妇了。

这种事,在现实职场之中常有发生。不平事,于是大家凑一块嘀咕,然后挑着爆炭出头。等人爆炭出了头,大家都得了好。出事时,便全由爆炭一个人担上了。当年艾若就是当过爆炭的,结果弄得一身腥,现在她无论如何也不会这么干了。

冷冷的看着秋葵和张氏回了大房,自己回了自己的院子。之前看书时,觉得长辈给小妾也许是这时代的惯性。但是真来了,才发现是鬼扯。就像是王家,她妈王老太够厉害吧?王大太太,二太太都没孩子,可也没见王老太非要给儿子塞小妾啊。再想想,王夫人和王熙凤都很痛恨妾侍,就应该就与王家的家风与贾家是有本质的不同的,于是两代王家来的媳妇,都无法适应。生生的一个被逼得变木头,内里阴狠;一个呢,还年轻,什么都还在面上,但不能不说贾家的家风,真的生生被贾母毁了。

回屋看到元春的笑脸,还有贾珠漂亮小脸蛋上的墨迹,艾若觉得自己的心慢慢回归温暖了。也就不想贾家的事了,与她又有什么关系,关上门过自己就好。

看了匿名读者的评论,小P有点纠结,其实小P喜欢同人的最大原因就是看新的角度。看别人如何分析、演绎我熟悉的故事。每每看到新的观点,小P就会很兴奋。这也是小P一直想写红楼的原因,实在太想吐槽了。真不是灌水。对不起大家了!以后小P尽量注意,对不起!

46 内外交困的张氏

46 内外交困的张氏

贾赦升官没请客,来送贺礼的,也都一一送了差不多的回礼,表达了荣府不想招惹是非的决心。荣府的名声总算逆市上扬了。

要知道,之前贾家的名誉已经跌破了发行价,而且一路看跌。好容易分了家,总算是止跌回稳,但想上升却是困难的。好容易圣人开了金口,荣府总算有点翻身的意思,

一些清贵的人家开始给贾家帖子,表明慢慢的认同他们家了。当然了,史氏好像被贵人圈集体忘记了,不管是老亲还是新接交的人家,有什么事,都是直接给大奶奶帖子。提也不提荣府里还有一位太太。

于是大奶奶隆重出场,而贾敏之前虽然传得有些不堪,但是要知道贾敏现在有高参了,又有张氏的保驾护航,终于,贾家的名声有了上扬的空间。

若是以前,张氏会很开心,可是她现在怀着大肚子,身体本就不好,接到帖子原来可以说身子不好不去,现在为了贾敏,她也不得不去,贾敏就算是定了亲,可女孩家的名声,也关系到全族的女孩名声,贾敏还有将来,她只能撑着领着贾敏去各家应酬,好把贾敏的名声慢慢的往回填。

谁都知道,应酬是累人又累心的苦差事,张氏也是那心思重的主,又怕贾敏再惹事,每次出去跟打了一仗似的,几天都养不回来。可怜张氏,大着个肚子,还得为小姑子操心,只能说长媳难当。

好容易在家养几天,家里又不省心。从贾母那儿領回了秋葵,也就直接开了脸,放到贾赦的屋里。她身怀有孕,老公身边得有伺候的人,不然她也不会忍着气收下了。但贾赦屋里又不是没人,之前还有贾母送的丫头呢。

贾赦是个蠢的,哪里懂女人的心思,张氏领回来,让秋葵给贾赦磕头敬茶,贾赦也没说拒绝的话。在他看来,他最最敬重张氏,至于其它的女人,不过是个解闷的。平时他都懒得看,一点也不当回事。所以老婆给的,他就接着,他一惯的听话。但这会,张氏需要他听话吗?纵是张氏明白贾赦,她的心却还是被刺伤了。

而秋葵是太太给的,之前又是太太屋里一等丫头,自己觉得自己比之前几个通房强点,上来就掐尖好斗。也就算是暂时给张氏点面子,不敢当着张氏闹腾罢了。

不当着张氏能不知道?可是没露上明面,她又是讲礼法的,不好无故发作,只能自己呕气。身体能不坏吗?

外头事不能推,屋里还有几个不省心的。府里还千头万绪,平日里,贾母还没事给张氏添点堵。于是她的身子迅速的恶化起来。不过是性子太好强,忍着口气,奋力撑着罢了。

别人看不见,身为专科妇科大夫的艾若,怎么能看不见。可是每每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因为真没法说什么。她自己就是大夫,她深知,大夫治得了病,治不了命。请了大夫又如何?对张氏来说,请了大夫,吃了药,却还是得劳心劳力的去应酬,去对付婆婆、小妾,还要管着这一大家子人。你想,王熙凤身体那么好,还年轻,生生被这一大家子拖垮了,而王熙凤还没什么应酬,只管荣府的一亩三分地。张氏还没王熙凤战斗力强呢。

她这个分了家的弟媳妇,此时说嘴,到头,万一被人误解,她嫉妒大房的荣耀怎么办?你想出门应酬,其实也是社交圈承认的方式。没看贾母都没接到帖子,更何况她一个分家出去的次子媳妇。又没官身,自然人家也不会多此一举的多给张帖子。若是之前的王氏,只怕又要拧断几方帕子了。

史老太婆可等着机会挑拨他们妯娌关系呢。这种机会她能放过?还有贾敏,她好容易能重返社交圈,正是努力表现的时候,你让张氏不出门了,贾敏没人带,根本就出不去,贾敏还不得恨死她?艾若只能装看不见,落个眼不见心不烦。

再说对内,张氏屋里的事,张氏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她何苦去打听?当然,贾家的事还真不用打听,大房那点事,除了张氏自己屋里人嘴严实点外,那些通房的那点事,早传得满府皆知了。当然,外头也有,什么贾家的老太太又塞了一个丫头给大爷,把大爷屋里闹腾得很不像话。

此时代善都懒得说啥了,他也看明白了,史氏的名声已经救不回来了,于是,由她烂去。她烂了,反而能让大媳妇把女儿的名声救回来。果然张氏带着贾敏出去几次后,社交圈里对贾敏的评价就高了起来。什么举指有度、温婉大气。

贾敏有两位嬷嬷的保驾护航,也不再跟以前似的掐尖好胜,她是定了亲的,自然用不着跟那些没定亲的姑娘一样努力表现。因为没有竞争力,她只是来挽回名声的,于是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赞许。虽然后头总要加一句,“可惜了,有那样一个娘。”

当然母亲不靠谱对贾敏的名声还是有碍的,不过,比坏贾敏的名声好得多。所以就算是贾敏和张氏什么也不说,贾家慢慢的不好的一面全是贾母的了。

既然只苦张氏一个,满贾府的,除了贾母满是嫉恨、愤怒之外,大家都满心欢畅,一片欣欣向荣。艾若还能说什么?说了有用吗?除了一早的请安,平时她不许人开联通与荣府的那扇门。让周瑞家的给大家洗脑,荣府是荣府,二爷家是二爷家,别搞错了。

代善并不知道大媳妇怎么啦,他只觉得最近还挺舒心,名声好了,家里也顺了。平常上班时,还有亲近的下属还会偷偷拿他打趣,问要不要纳个小妾。代善自然也不会说家门不幸,只是踹说话的人一脚。但也表明,贾家虽然出了一个极品,但是,大家慢慢的在认同,除了那位,其它人都是靠谱的,是可以结交的。有了这层认知,代善也就不生气了,于是安下心来给媳妇分库房了。

47 分库

47 分库

代善虽说分家时让大房吃了点亏,但老大升了官,他也拿私房给了补偿。于是,也算扯平了。于是,代善在分配库房时,倒也比较公正了。

一部分是有明显标记的,这是祖传的、上赐的,这些自然是长房长孙一代一代要传下去的。剩下的,代善决定平分给两房。

为什么过了这么长时间才分下来,因为真的不好分,要价值对等,又要什么都顾忌到,所以老爷子真的觉得自己为子女真的操了大心了。得亏他只有两儿子,像史家那样,他真不要活了。想想史家,虽说自己的儿子是蠢货,但是人不坏,于是老爷子又平衡了。

代善是仔细人,先把那些不值钱的什么面料、毛皮一分。最后对着帐本,把库存里好东西一清点,让贾赦、张氏、艾若、贾敏一块看着。至于说贾母,没人记得通知她,代善也没记起。

“这小库房的东西我单立一册,这是传家的,只能传给长子嫡孙。老大,你要仔细,不能坏了规矩。这不是给你的,而是让你好好的传下去的。还有老2家的,你别怪老爷偏心。”指着单另出来的那块,代善敲打长子,顺便给艾若解释道。

“儿子(媳妇)省得!”贾赦夫妇赶忙起身应道。

“这是应当的。”艾若也接着应道,她倒觉得老爷子做得很对,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国家没有法度,就只能祸国殃民,一个家里没有家规,也就只能树倒狐狲散。代善此时相当于正在制定着家规,这是让贾家有传承下去的根本。

代善倒是欣赏艾若的坦然,他虽然对二媳妇越发的看不明白,但有一点他却越来越清楚,就是二媳妇守规矩。当然这是好听的说法,不好听的,就是这女人,从不让人抓到她任何把柄。

所以基本上,在代善心里,老2还是蠢货,只是比之前史氏养的强点。所以分东西,也没等贾政回来,只要老2家的在场就成了。贾敏其实可以不在场的,不过代善还是叫她来了,其实也知道,有些事史氏教不了她,让她跟着看着。

对着剩下的东西,代善轻轻的敲敲桌子,想了一下。

“不怕告诉你们,咱们库里除了古董、字画、好料的家具之外,还有些珍玩。你们祖父军功起家,打下了这份家业,好些东西,还是他当年挣回来的。我后来出门打仗,也弄了一点。你们祖父和我都是粗人,也不知道好坏,胡乱的弄了一些扔进库里也就没多管。不过你们的祖母是个精细人,好的坏的,也淘换了些。总算有点国公家的架子了。一些我给敏儿做了嫁妆,那是一辈子的事,你们当嫂子的,让一让。剩下的,之前分家,大房占了大头,这些玩艺,两房平分,你们可答应?”

“谨尊老爷的吩咐。”贾赦夫妇和艾若再起身,一齐低头应道。

“可知为何这么分?老2家的,你来说。”代善能放过他们吗?或者说,能放过艾若吗?

“老爷这么分极妥帖。大哥大嫂继承家业,来往多,花销大;况且,父母尤在,床前尽孝,原本就该多分。倒是老爷偏疼二房了。媳妇惶恐!”艾若定定神,本本分分的答道。

老爷子很清楚,他分的是公中的库房,将来自己的私房,贾母的私房都是老大家的,而先老太太的私房,其实也在老大手里。老大不缺钱。

分家时,他生了老2的气,故意少分了。但后来交了功臣田,他也补偿了大房。现在库房这块,平分其实是很公正的。大房也明白,所以他们没什么意见。而老2家的,他真的很想知道她怎么想。没想到,她竟然这么说了,老爷子倒觉得自己真的小看了二媳妇了。

而艾若的坦然,其实她们无国界医生组织里有世界各国的志愿者,而和她一块的还有一个韩国的大夫。他是家里的小儿子,出来闯世界,艾若有一次无意中问起,你父母不担心?韩国小子则笑道,他是小儿子,家里大哥继承家业。

艾若还以为他们家有多少家业让他们继承呢。结果竟然就是一般的人家。但他们的传统就是大哥大嫂在家伺候父母,然后父母的遗产,大哥大嫂是能继承绝大部分的。这是受法律保护的。

艾若也知道,谁伺候的多,谁多分也是常理,但是能被写进法律,保护长子的利益的,竟然也是儒家的传统。

艾若这才明白,红楼写得有多离谱了,难怪后世那些红学家们会觉得贾政是过继给贾母的,所以贾家贾母说了算。而贾赦根本就不是贾母的儿子,惟有贾敏才是史氏的亲生女儿。

不然,这家子怎么毫无礼法可言?长子住偏房;长房嫡长孙,弄得跟跑腿的似的;二房的嫡长孙更是跟个透明的似的;而次子被当成凤凰蛋一般养大,弄得好像他才是这府里的继承人一样。

以前小,不懂事,看过就看过了,还真的觉得宝玉就是继承人。可是越大越觉得疑惑。等她到了真的红楼里,才真的觉得,真真的贾家是毁于妇人之手了。

所以,此时贾赦货真价实的是长房长孙,他留守,他分大头,理所当然。当然了,艾若坏心眼的觉得,把史老太婆留给他,是太对不住他了,多分点钱,也算是抚平他们受创的心灵吧!所以,刚刚的那番话,她真的发自于肺腑,一点不带掺假的。

贾敏侧头看了一向看似木讷的二嫂,现在她真不敢说,这二嫂木讷了,可是她又找不出别的词来形容,心机深沉,总该为了点什么吧?

爵位没他们的份,分家也没多分一点,现在他们也就比一般京城有爵位人家的非长子多分了一点,那还是因为他们贾家人口比较少,在礼法上,他们真的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所以她万万不敢相信,二嫂会这么真心实意的说这种话。

不过她也学了不少东西,老爷分家叫上她,就是让她看二嫂如何表现的,来之前嬷嬷也提醒过她,好好看着,那个寡言木讷的二嫂会怎么做。

现在看到了,二嫂竟然什么也没做,安安静静的接受,并且还表了决心,跟之前那个木讷的二嫂好像又重合了?那之前在元春的百日宴上,她让娘家闹什么?贾敏觉得自己完全不理解,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二嫂了。

########

看到读者印象上,有‘智商无下限’。小P已经看了好些天了,你们是说小P的智商无下限吗?

48 混日子

48 混日子

代善笑了,他却是相信的,因为二房惟恐跟荣府扯上关系,给他们的,他们笑讷,荣府有什么事,他们才懒得搭理呢,他们还想着天高任鸟飞,千万别给他们若麻烦。

所以刚刚的话说得非常漂亮,但意思却只有一个,荣府是由老大一家继承,父母得由老大夫妇来照顾。分给他们财产,就是白给的。唉,能不孝到懒得管父母,却还让人说不出话来,是木讷人吗?挥挥手,让各人拿了分家的单子,自己找人搬,他不管了。

代善其实这些日子一直在调查,贾政分家之后的一切事。他已经知道贾政这回是跟贾珠的先生一块去的金陵。贾珠才多大,请什么先生?再打听,这先生却是之前户部侍郎的心腹幕僚,户部侍郎现已经升任地方,主政一方去了。而这位因为不想去蛮人的地方,没跟着去,由王子腾亲自去请回来的。

这中间有什么,一目了然。可是京中谁会关心一个幕僚的归属?可见二媳妇是所图甚大的,但她不图荣府,她图的是老2的前程。

只怕之前她也看出来,再不走,老2就得毁在史氏手里了。可是这中间她看似什么又没做,但生生的打掉了史氏对老2的影响,转而听她的话。从两看相厌,到现在的相扶相守,这中间,可没隔多少日子。能说她是寡言无才之人?真这么看,才是蠢货了。

再想想,代化为什么突然想到要摘牌匾?代化不摘,他真的没想到宁国府,已经不能再挂那个匾了。代化当然不能说,这是受了贾政的刺激,可是代善能没联想吗?

回头细想想,代化可是参加完老2家的百日宴后,突然做的决定。老2那个蠢货能说什么?不过是他无爵无功名,不敢擅越的话。当时自己听着还觉得老2小家子器,但那是因为自己还是国公,自然不会多想。可代化已经不是了,他能不多想吗?

老2那个蠢货,怎么可能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知道这些事?当然是背后有人教。除了那位老2家的请来的先生,还能有谁?只怕老2都不知道自己一句话,就改变了宁荣二府的格局。

虽然代善不喜欢老2媳妇,却不得不说,她走了一步好棋,为了儿子能有今天,为了宁荣两府去了一个隐患,代善也决定给老2家的一点好脸。

所以代善还是小看了艾若,路不群倒是想教这个,不过贪多嚼不烂,他是官场老油条,怎么会一口气让贾政吃个胖子。更何况,贾政现在虽然很尊重他,却还没有到言听计从的地步。贾政只能相信跟他一块从荣府里出来的结发之妻。当然,他哪能知道老婆换芯了。

不过也亏得贾政蠢,不然换个人,自己家老婆换了芯,怎么着都会有迹象,会疑惑。但在贾政看来,却再正常不过了,因为他之前老婆啥样,他根本就不知道。

张氏也累了,对艾若笑了笑,定了搬库的日子,就被贾赦扶着回去了。她也听明白了艾若的意思,虽然知道艾若一直也这么想的,而且也知道,就算不这么说,不这么想,荣府和代善夫妇也归他们奉养,可是被说出来了,心里还是有点纠结的。二房不给人添堵,就活不下去吗?

艾若也对贾敏点点头,带上自己的人,回自己院里去了。门一关,该干嘛干嘛。当然,心情不同。看看分给他们的古董单子,心情真不是一般二般的好啊。

那些东西,听听名字都像是国宝。想想还是两代荣国公,出去抢回来的,能一般吗?艾若马上屏避了关于抢的话题,改看书画作品了。名家的字画,虽然她欣赏不来,但听听这些作者的名字,这得多值钱啊!

艾若此时终于明白了贾母昧公中财物的心态了。这么好的东西,不放在自己的库里,真的实在太痛苦了。她想想,决心要不等贾政回来,跟他商量一下,让他答应,这个交给她?她保证将来一定给贾珠和元春还不成吗?

心动归心动,该做的准备还是得做。马上吩咐周瑞家的,让庄里来人,准备搬东西,好料的家具现在用不上,放库房里用布罩上。将来贾政有了官职,再派上用场。衣料、皮子什么的,先好好收起来,东西没有日子长,好些都是现在已经没有的面料,用了舍不得,不用,再过几年,只怕就成渣了。

古董、字画,先放到庄子里她的小库房里。她的好东西都在里面,安全系数是最高的地方,等贾政回来了,再问问他,怎么处置。

安排好了,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中间还带着孩子们回了一趟娘家,女儿也是子女,承欢膝下有什么不对。让老娘看看元春,逗老娘开开心,这是她当女儿义务。其实主要是,她实在看贾母不顺眼,她闹腾得越狠,她回娘家就越勤,看谁怕谁。

贾政不在,艾若除了每日早晚定省,就根本不出自己的院子,看看书、看看账,教教孩子,日子过得倒也快活。至于说窜门,跟谁窜?

跟张氏、贾敏,她不熟好不?再说,她也不大敢见张氏,每天看她那一脸的腊黄好受啊。但是总不能见天的问人请了大夫没?人家不得骂你没有眼色啊?

至于说贾敏,王氏跟贾敏从来就没话说,现在她若凑上去,只怕贾敏还得害怕,还是算了,老实过自己的,不要打扰别人好了。

其实有了距离,日子还挺好过的。艾若和贾珠玩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她基本上她也就是在大节日,全家必须出席的宴会上,见过贾家的长子嫡孙贾瑚,其它时候,她就没再见过这位。而《红楼梦》的书里,这位实在又没什么存在感,艾若也就华丽的把他给忘记了。

于是想想,为母亲的人,可能都想把自己的宝贝藏着,自己不愿人看元春,张氏估计也不乐意人看贾瑚。于是想想,大家其实都差不多,她也就不跟这些人装亲戚了。她就一借住的,所以礼数到了就成了,其它的,她真的不想。

还是关于吐槽,看到大家那么反对,可是问题是,小P觉得分析书其实和小说内容是相辅相成的,有些读者可能很熟悉红楼梦原著,于是看小P分析原著会很烦。觉得有些画蛇添足。但是你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熟读原著,也许更多人看的是电视剧,甚至连电视剧都没看过的也有可能。若是不说说原著,大家也许并不清楚小P在写什么。谢谢大家看到现在。非常感谢,祝大家圣诞快乐!

49 剧情

49 剧情

但这是红楼的世界,所以该来的还得来,艾若想不起,不代表不会发生。

这天在史氏的屋里,正请安呢。张氏院里的奶嬷嬷冲了进院子,就嚎开了,“大奶奶不好了,瑚哥儿发烧了。”

“混账东西?规矩呢!”贾母发作起来。刚刚艾若和张氏聊天,又把她给忘记了,而分家的单子已经到了贾母手中,好些好多她收藏的东西,已经送到艾若的庄子里去了。没有人知会她一声,贾母能不生气吗?可是一早上了,艾若除了一早的请安语外,就没再跟她说过话了。贾母正是有肚子气的时候,于是当奶嬷嬷嚎时,贾母能不趁机发飙吗?

艾若倒是想吐槽,贾母是抓到机会就表现一下主母的威严,不过也不想想,这会,出来吼的不该是边上的大丫头吗?所以,此时贾母的声势还真的越来越差了。

“站在外面,不许进来。”艾若说时迟那时快,一手扶住张氏,一面喝止了嬷嬷。小心的把张氏扶着坐下,她也身怀熟孕了,可不敢吓着。

小孩子发烧可大可小,主要是,她突然想起,原著里贾瑚病死了。什么病?这么急,虽说见贾瑚得少,可是贾瑚和贾珠一样,不是那身体差的孩子。突然发烧,而贾琏又快要生了,她不得不多想,万一真的跟书里写的,贾瑚死了,张氏难产,留下个儿子,她自己见了上帝。艾若怎么办?虽说分家了,贾母可在呢。

她可是小儿科的专科大夫,脑子拼命的想,什么急病会突然发烧,也许不是突然,是奶娘才发现?腥红热、天花、伤寒可都是先发烧,后出病症的。最要命的是,这些都传染,而且这时代就是搏命,运气好,救回来,运气好,救回来。运气不好就完蛋,没有第三条路。

脑子动得飞快,嘴里流出了一串指令。

“拿老爷的帖子去请太医,大爷院里的人,不许出来走动。谁敢乱窜,打死做数。”艾若心急如焚,贾珠和元春还在荣府呢,万一是刚刚想的那些病,她要什么没什么,想救都救不来。

外头的人动了起来,谁也不敢说二奶奶的话就不是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