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爹能不答应吗?”穆哥儿很体恤路先生的,也知道,这事让他为难了,直接看向了贾珠。

贾珠歪着脑袋想想。“这事儿,我爹估计说了不算。得问我娘。”

“你回去跟你娘说,我让我舅舅给她学费。”穆哥儿马上心领神会,十分豪气的说道。

贾珠听了这话就放心了,却也不敢拍胸脯,他是多稳妥的孩子啊,只说回家问问。他慢慢的把穆哥儿想到贾家附学的事小心的说了,当然还没说到。他会让他舅舅的给学费的话,贾珠很了解自己的老娘,爱收钱是一回事。但真的这么说了,老娘倔脾气上来了,只怕这事就麻烦了。

不能不说贾珠不了解艾若的,果然,她听完又不舒服了。因为她突然发现,就算刘睿给了一万两,但是这跟她所付出的,实在不能成正比,而且,她好歹也救了穆哥儿,还有偿的养了他了两年,怎么这个人回了京不露面了?现在他竟然有事找贾珠,不来找自己,当自己是什么?这是不能容忍的…

贾珠看老娘这样,真恨不得给自己两巴掌了,自己没事说什么自己见过穆哥儿,还说穆哥想到贾家族学附学的话了。他该劝穆哥到家里来拜访的,亲自跟老娘说说,这能有多难?好歹一块住了两年,老娘这点面子还会给的,何况,他们家小呆不是还有侍卫长的师门吗?自己果然还太小,不懂事啊!

“他为什么要到我们家附学?”艾若发完脾气,几乎恶狠狠的说道了。贾政已经说了,这位家里背景大得很,想教他的人多了去了,凭什么到自己家里来?

“他不是一直跟儿子一块读书吗?”贾珠真不知道老娘怎么想的了,之前在江南,穆哥不也是跟自己一块读书吗?为什么现在说继续上学了,老娘这表情。

“让他交钱!”艾若又不能跟儿子解释,儿子还是什么也不知道为好,直接吼道。

贾珠松了一口气,提钱就好办了,当然他还没来得及说好,贾政不干了。

“太太!”贾政真无语了,不过叫完了,又笑了,也是,太太也不是真的死要钱的主,不过呢,真的让穆哥儿来读书,中间倒是有很多环节要掌握,是挺麻烦的件事。

“老爷,我说的可是正经话,我们是族学,只收贾氏子弟,不是人人可来的,若想借读,可以,交银子,而且是大笔的银子,让贾家的人看看,他们家的孩子若不是姓贾,想受教育,那就是做梦。也给外姓的亲戚们拒绝的借口,想附学没问题,交借读费。他们不交,你们替他们交。不用钻门子,我没空搭理。”艾若倒是顺便把学里的事给带出来了。

之前路娘子就一直在找她,她其实还觉得奇怪,好好的怎么就非要跟自己说三年府里的事,说是府里事托她代管,可是真没什么值得交接的。只怕是有事了,于是挑了一天有空,请路娘子过来赏花吃茶。气氛好了,路娘子也终于说了,合着,这三年,贾家族学了不得,去年送下场的十二个孩子全中了秀才,都等着今年大比之年,好一路比下去。

路不群满打满算才接手族学三年,去年就出了成绩,今年不说多,只要有三分之一中了举,路不群就得被贾氏族人供起来。贾家多少年没有人中过秀才了。贾政当然不算,他可是不在族学里上学了,也是跟着路不群混出头的。所以代儒这回彻底的没脸了,他管了族学多少年,除了贾敬,就没成功的,包括他自己的儿子,而路不群才两年,就出了十二个秀才,这个,只能说人家能力强了。

路不群的能力强,这不用人说,艾若太清楚了,所以这个还有什么特意拿出来说的?去年他们报喜时,她还特意让人送了一份厚礼给路娘子,表达了他们对路不群的感激之情,现在怎么又来说了。礼不够吗?还是想跳槽?

路娘子看艾若这样,也知道她误会了,拍了她一下,他们这些年,倒还是处出点真感情的,倒也真的没有把对方看得高人一等,直接说道。

“人怕出名猪怕壮,现在天天有人排着队上门要附学。我们当家的自然说,这是贾家族学,由不得我们做主。这下好了,族里太爷们个个没事就去学里挑刺,末了还得说让谁谁谁来附学,他已经答应了。我们当家的当然不干,这一年,弄得很不愉快,你们又死拖着不回,我真的快坚持不下去了。你好歹拿个章程出来,我也好回人不是。”

路不群若不是死硬的脾气,也不至于屡试不第了,族学本就他说了才算,那些族老们其实也拿他没法,于是各家的太太都来逼路娘子。

路娘子其实就是小门小户出来的,跟了路不群才见了一点世面,不过骨子里,其实还是怕的。想到路不群真的把这些族老们得罪光了,到时贾政一人能保得住他吗?可是劝丈夫接受的话,她说不出口,因为她其实也不傻,真的让丈夫接受了,丈夫真的没法跟贾政他们交待,于是想来想去,只能拖着,终于把艾若他们盼回了,她根本就不指着贾政,直接来见艾若。

艾若总算明白前因后果了,倒是奇怪,怎么贾政没回来跟她说这个?所以此时正好就着贾珠的话题,说起来。

“附学这是小事,我已经跟族里说了,学里不能盲目扩大,就这么几个先生,能把我们自己的孩子教好已是不易,若是招了外人,不好管不说,容易分散了先生们的精力。总不能种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族里也同意了,这是小事。”

贾政倒真不是故意瞒着艾若,而是真的觉得这事不大,他也是教育界的人了,怎么能不明白这中间的弯弯绕。他和路不群早就沟通,他忙让贾敬给族里写信,言明,这是族里的福利,给外人算是怎么回事?谁家引人进来,谁家就退一个孩子出去。于是大家就不说了,贾政哪知道,明里不来,暗里一点也没少来。

这也是刚刚他听说让看穆哥交钱即可来时,变脸的原由。因为不能为穆哥儿,改了章程,是不是有钱即可来附学?那交钱来上学的,和不交钱的贾家子弟之间怎么相处?这容易乱。

可是若是不收穆哥儿,好像也不成,不管他是谁,瑞亲王总是真的,圣人总是真的,总不能让瑞亲王或者圣人来亲自跟自己说吧?他觉得压力有点大。所以此时,他一点也不想皇家的感激,真心的负担不起。

209 半截话

“话虽这么说,不过敬大伯没回来,族里的事,你毕竟也是小字辈,路先生也是外人,他们想着钻钻空子,也是有的,现在穆哥要来附学,正是他们要的空子。若不收钱,总不能让我们珠儿退出来吧?”艾若哪里理解贾政的顾虑,还以为贾政是觉得不好意思收钱呢,直接说道。

贾政头大,又不能解释学里不是钱的事,但也明白艾若的意思,穆哥儿附学,他没法拒绝,可是问他们收钱,他没法张口,学里也不好应对,可怜巴巴的看着艾若,表达了他作为读书人,无限的困苦。当然,十分婉转的暗示了一下,可能会引发的后果。

艾若拍了贾政一下,真是没用,这么点事,至于苦成这样吗不过,艾若此时才算真的明白了贾政和路不群为何这样了。也是,就跟他们二十一世纪,到了开学,名校校长就得躲厕所一样。因为求的人多,个个有关系,个个也都不在乎钱。可他的师资就那么多,他还得保证他的升学率,不然排名掉了,再多钱也没用。

此时京里学堂多了去了,贾家刚刚办学,一下子异军突起,达官贵人谁不望子成龙?人家真不在意这点钱,所以穆哥儿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旁人可不会想,穆哥儿跟他们家的关系,只会说,他们收了瑞亲王家的,不收他们家的就不成。大家都是交钱,凭什么!

可是,想想,总不能让她亲自去见刘睿吧?去见见刘睿的夫人,把这话掰掰看。人家应该能理解吧?不过,她去见瑞亲王妃,传出去,是不是他们贾家就靠上瑞亲王府了?这个也很麻烦啊!

“让路先生把族里每年的投入算个总账,然后摊到每个学生身上,出个单子。直接把单子给穆哥儿,让他回去跟他家里说说。不是咱们不收他,而是真不好收。”艾若脑子转了无数圈之后,看向了贾珠。既然穆哥没找自己,找的是贾珠,还是由贾珠出面结束好了。

贾政和艾若之间其实说得是很含蓄的,因为他们俩都是很清楚穆哥儿的身份,于是说的话对方都能明白。但贾珠不明白,他真心的以为,老娘开单子,就是问穆哥收钱的,忙不迭的就答应了。于是事情走向了一个让大家都始料未及的境地。

“这个好吗?”贾政想想这法子比较迂回,比较容易接受。

“要不我去见见穆哥儿的家长?”艾若其实也觉得让贾珠传话,只怕好些事也说不清,但自己亲自去见瑞亲王王妃,以什么理由去见?这样会不会让人觉得他们想上瑞亲王家的船?

“那算了。”贾政也理解艾若的顾虑,马上点头。准备明天去路先生说。

艾若对于贾政的正确三观表示很赞赏,又给贾政倒了一杯羊奶。他们打算要孩子了。当然把这位的身体调养好了。他们哪里想得到,贾珠会把话传错了。

刘睿接到单子差点没气晕过去,这回是不要生活费了,人要学费,贾家还真是死要钱了。不过这回贾珠跟着穆哥儿一块回来的,谁让穆哥觉得自己若给舅舅解释,好像不太好呢。

刘睿也知道贾珠不知道穆哥的身份。于是就在一个茶楼里见了他们。穿得跟一般的书生没什么两样,贾珠真心的不知道这是亲王,于是执了晚辈礼之后。就跟着穆哥儿叫舅舅了。听得刘睿眉毛直跳的,想到艾若,自己哪哪就跟她像兄妹了?

贾珠跟穆哥儿实在太熟,一点也没把他当外人,真心的尊敬不起来,所以连带着对刘睿都尊敬不起来了。行了晚辈礼,就巴巴的跟刘睿解释,为什么老妈要问他们收学费了,真不是他们要收,而是没法子,不然,穆哥儿就进不去,穆哥儿进不去,他跟谁玩去?穆哥儿跟谁玩去?末了,还特意说道。

“真的,一个月三十两真不贵,您想,学里包一顿午饭,两顿点心。还有骑射的用具都不另外收钱了。对了,穆哥儿若是带着马车去学里,另收五两的车马停靠费。因为不能让马不吃东西不喝水,它若吃了东西,喝了水,就会拉,所以我们还有有人来清理。”

贾珠果然是艾若的好儿子,这账算得多么精确啊!若是艾若在这儿,估计也得为贾珠喝一声彩,当然,喝完彩,她会追着贾珠打一顿,让你听半截话。

当然贾珠看了账册也是吓了一跳的,因为他真不知道自己家的宗学是用钱堆出来的。吃喝和骑马什么的其实都是小事,这都是小钱。而这三年,族学里除了路不群,其它的能换的都换了。

学里还有大大的书室,想怎么看就怎么看;还有老师,之前的落第秀才都不能满足需要了,现在的各班的先生可是路不群在外交的朋友,一下重金礼聘的;连学里的马都有专人照顾,京里除了皇家,谁家族学里还配马厩啊!不说每人一匹,但保证了,每班每天轮着都能骑一次。

所以三十两每人每月,真的是成本。由此倒真的是为父母感动了,肯这么花钱在族学之中。他真的不知道,这族学的钱不是父母出的,是族里出的。

穆哥儿也觉得不贵,他不在意贾珠想的那些,他可是出身皇家,这些东西,他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他觉得便宜,是跟自己在金陵的生活费比的。一月三十两,一年才三百六十两,跟贾夫人收的五千两一年比,果然很便宜啊。

不过,他也很了解舅舅,看舅舅那脸,他马上强调,“舅舅,这不是贾夫人收的,是学里收的,一分钱都到不了贾夫人手上。”

“我娘收,肯定不止这点。”贾珠给了穆哥儿一个白眼,直接说道。觉得这是穆哥瞧不起老娘的表现,这是成本,成本,若是老娘来收,不加点利润,怎么对得起自己?

穆哥想到五千两,马上点头。是啊,自己果然不能小看了贾夫人。但马上,他的白眼直接还给了贾珠,自己现在说的不是银子好不,现在说的是舅舅的心情,自己这么说,舅舅也能好受点,结果贾珠一说。舅舅的火又冒起了。

刘睿觉得头都要炸了,合着自己还得感激这不是艾若要收的钱,不然,自己还得为他们家的藏书楼再出一把力。

刘睿再气,也只能给钱,直接给了五百两的银票穆哥儿,让他交给路不群。话都这份上了,他还能说啥?人给的单子有理有据的,他除非不让穆哥儿去上学,不然就得老实给钱。

贾珠收了银票。想想抬起头,他觉得自己好像忘记了点什么。歪头想想,“对了,我娘说,不是不收你,是有难处,这是啥意思?”

“不是收了钱吗?”纵是穆哥儿再聪明,他又不在现场。他哪能知道那些,已经收了钱,现在问这个有用吗?

贾珠想想也是。但贾珠还是个很稳妥的孩子,想想,又看向了刘睿。

“穆哥舅舅,要不你给我写个条子,说您给了五百两的银票,是给穆哥儿交学费用的,到时我让路先生找钱您。”

“不用了,多的给你买糖吃。”刘睿咬着牙说道,不过此时他对贾珠的印象不错倒是真的,做事很精细、稳健。跟穆哥比可能智谋上差点,但是,看得出,贾家对长子的教育还是成功的。

“我娘说,吃糖不好,我们小呆都不怎么吃糖的。您还是写一个吧,不能让小侄为难不是。”贾珠倒是很认真的继续说道。

刘睿也明白,总不能自己亲自去见贾政吧?太丢脸了,于是问店家要了纸笔,写了个条子,还在下面签了刘睿的大名。他签的就是刘睿的真名,他就不信,凭着这个,贾家还想不到穆哥儿的身份,还敢问他收钱!

贾珠知道刘睿是谁啊,看了条子,吹干了,小心的跟银票放一块儿,收进了荷包里。放在怀里收好了,带着他的人回家了。穆哥儿坐在刘睿的边上,偷偷的笑上了,实在太有趣了,贾家又问舅舅收了五百两,人生啊!果然有人的胆子,天生就是超过了体重的。

路不群收到了刘睿的条子和五百两的银票,想哭了,他又不能骂贾珠,只能对他笑了笑,把前因后果问清了,就让贾珠回去上课了。想想,叫人去国子监让贾政快点回家,自己收拾了一下,带着夫人去贾府,见艾若。

他听贾政说过了,他们夫妇两商量过了,不要穆哥儿来啊,现在钱收了,刘睿的条子也到了,他们其实是不收也得收了。不然,此时退钱,刘睿能把贾家弄死。不过此时他倒是松了一口气,刘睿的条子已经证明了穆哥的身份无疑,穆哥儿就是东平郡王世子,穆哥儿,不是说他的名字,而是他的姓,荣府的那对对联,就是东平郡王穆莳所提,就是穆哥的祖父。(书里应该是东安郡王,小p又记错了,但已经写了,就这么着吧!)

“怎么会这样?”艾若听路先生说完了,也蒙了,自己不是跟贾珠说清了吗?不能收。

“要不,把珠儿再叫来问问?”路娘子也急,她都快被这些人逼死了,现在收五百两就收了人孩子,她不用出大门口了。

国子监离贾家并不远,贾政听得急,骑马回来的,看了条子,倒是他最镇定了。他和路不群倒是一样,由此确定了穆哥的身份,也是件好事,至少不是皇家的人,外甥再受宠爱,也不过是外甥不是。

“要我去拜见瑞王妃吗?”艾若对贾政倒没什么指望,直接问道。

贾政没搭话,其实,昨天他就想了一夜,他也知道,这事不是他们不收,人家就不来的。妻子救了穆哥的命,而宫里一点反应也没有,这本身就是一种信号。他们此时能信的人不多,所以让穆哥儿来念书,本身就是贾家的信任。所以,妻子说要收钱,皇家也不会不给,只是这钱真不好收。主要是,皇家不能承认,穆哥儿在他们家读书。

没瞧见,东平王府,他们回来这么久了,各家都派人来送过礼了,东平王家也来了,不过此时想想,东平王家送礼派的可是现王妃身边的嬷嬷,而非其它家的内管事。这中间其实是有区别的。不过艾若不是那细心的人,她对管家的事不怎么上心,由着周瑞家的来负责往来,她每天晚上拉着贾政听汇报就完了。那天贾政也没往心里去,王妃身边的嬷嬷和内管家有什么区别?像周瑞家的不也是艾若身边的人,从娘家带来的,不也是内管事。现在想想,周瑞家的特意提出来,显是有用意的。不过此时倒也不是说这个的时候,盯着条子看了了会,他抬起头。

“之前,穆哥儿在金陵附学时,叫林穆,是林妹夫家的族侄。也是亲戚,他来附学也是敬大哥亲口答应的,如今人家也收了学费,倒也不好不给亲戚面子。”

路不群笑了,果然贾政是成熟了,不问贾珠,就是尽可能的把贾珠排除在知道穆哥的身份之外。刚不是说了,刘睿是在外面的茶楼见的他们。所以对皇家来说,让穆哥儿出来念书,不过是让他过得松快点,不让贾珠知道身份,实在为了穆哥着想。他们也不要打破了。

其次,说了是林家的亲戚,用的是贾敬亲口收的名义,况且人家还出了钱,这三点缺一不可。不是亲戚,没有得到贾敬这个族长的亲口应允,没钱,都不能来附学。多少也能杜绝一些人的。

艾若只能叹息,果然,自己关傻了,一直觉得贾政不成,现在贾政果然能当起事了。当然了,晚上,贾珠还是被艾若追着打了一顿,没有为什么,就是老娘心情不好,就想打人。

贾珠无语问苍天,看看老爹,竟然也没说帮个手,就瞅着他挨了打,太没天理了。当然了,他也不怨,谁让这家里老娘最大,打就打吧。反正也不是很疼。

210 事物的两面性

艾若很快就怀孕了,她是妇科大夫,对她来说,只要她想要,她就能要。对她来说,生男孩和女孩其实都能控制,只要她乐意。可是问题也在这儿,对她来说,生儿子生女儿一样危险。不是生产的危险,而是命运的凶险。

三春哪一个命好?总不能让迎春从自己的肚子里出来吧?再说了,选女婿是个技术活,太麻烦了。生儿子,又怕假石头不按牌理出牌,万一提前来了,她咋办?纠结之后的结果是,爱啥啥吧,也不管了,不再避孕,听天由命。

等真的怀了,四个新的丫头也正式上岗,春喜,夏华安心的出嫁,跟着各自的夫君一南一北出门找书去。

南北是他们自己抽签决定的,划好地域,至于说找书不怕重样,就怕没有。当然也不能真的随他们去买,这时就体现出薛家的好处来了。

薛家的铺子遍及南北,加之薛收这几年的整合,他们家的绢花铺子真的处处开花。艾若跟他们说好,一是能去他们账上拿钱,二是用他们的通道传递消息,他们到一个地方,就会跟当地的薛家联络,也会约定下一站的地点,这样,他们倒也不会太过盲目。

贾政听他们安排便是摇头,直接说,既然有薛家,为何还要他们去跑,由着薛家各地商铺收书就是了。又不是不给钱,他们在当地还有自己的门路,到时反而事半功倍。

贾政是觉得艾若身子会越来越重,他现在是以前那个二货贾政吗?他可是一直跟艾若在一起,艾若身体越来越懒,又听李太医说,艾若年纪大了些,听得贾政和艾若一脸苦像了。贾政是心惊肉跳,而艾若是想掀桌,什么就年纪大了?王氏现在才二十四岁,二十四岁是生育最佳年纪好不!结果现在非说自己年纪大了。那书里贾石头在王氏三十多岁怀上,那成什么了?是不是说,就没脸见人了!

吐槽归吐槽,该怀还得怀不是。这会,她也就开始教育贾政了,之前两个,贾政可都不知道怀孕咋回事呢,现在。天天跟着艾若在一块,艾若吃不下,想吐,然后晚上尿频,反正她把她的反应都告诉可怜的贾政,吓得贾政简直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了,之前真不知道,怀个孩子这么不容易。于是对之前对王氏不好的事,又想起来了,现在当然不会让春喜和夏华离开了。

艾若就笑。夏华和春喜一听也觉得老爷说得对,他们都是家生的奴才。真的让他们出去,其实他们也是挺怕的。况且,她们也挺担心太太的,之前太太的反应也没这么大啊?她们哪里知道,反应大是一回事,而是艾若故意的,她让贾政有感同身受之感。别真的以为怀孕是件容易的事,这事跟丫头们无关,她生的可是贾政的孩子。得让他有认同感。

艾若能不知道这事交给薛家来办,是最简单的事,而且一个命令下去,他们全国同一时间去找,同一时间运回,是花钱最少,用时最短的。但是她不愿意这样。

“为何?”

“老爷不能亲自去寻访名书,派着爱书的心腹走遍天下,一是寻书,二也是替老爷阅历。我让他们记录下他们走过的每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不用读书人的眼睛去看,而就是他们普通的人,普通人的看法。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特征,还有食物的口味变化。这样,回来,我们就算走不到那儿,我们的孩子也能跟走遍天下一般。岂不是美事!”

“这个也能让薛家来做吧?”贾政反正不喜欢艾若身边全是生手,气得周瑞家的和吉祥、如意都斜眼看他了,这啥意思啊?合着老爷心里,就只有春喜和夏华是熟手不成?

“为什么让你们夫妻去做?商人的目光,跟你们是不同的。况且你们汇合了男人和女人的目光,各自的角度是不同的。所以到一个地方,你们一块找书时,要一块去吃东西,一块和当地人聊天,哪怕有好玩的口音,你们也要记下来,同一种食物,京城叫什么,当地叫什么,口味上有什么细微的不同,这些我都很感兴趣。所以这不是一两年能做成的事,当然,会很辛苦,但这是我的希望。”

其实艾若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她真心的喜欢着春喜和夏华,特别是夏华,她有才华,胸中有丘壑,只是身份让她禁固在这方天地之中,也许她帮不了她什么,但是让她出去走走,做第一位女性的旅行家,也不错。

既然都说到这是她的梦想了,大家还有什么可说的,贾政便不再反对了,倒是有些内疚了。

入夜,轻轻的搂着艾若,好半天才说,“之前答应过你,带你们母子游山玩水,看看只怕还得过些年了。”

“所以让夏华当我的眼睛,替我去看看咱们的国家是什么样子。其实有时想想,只怕我出门也麻烦,夏华他们比咱们能吃苦。”艾若安慰着贾政,想想贾政其实也算不错了,在江南三年,他们其实也走过不少的地方,贾政可能书读多了,于是反而心胸更加豁达了,并不会想着把她关在宅门之中,他很乐于与她分享所得。倒是让艾若和贾政的关系越来越好。

当然,艾若不知道的是,对贾政来说,也许艾若对他的书本并不是那么的了解,但在其它的地方,她的心胸并不差。看到美丽的风景,她也许没法吟诵名句,但她能简单直白的表达出最直观的情境,她是个很有情趣的女子,正是这样,贾政倒是越来越喜欢妻子,有时想想之前的那些小妾,竟然想不起什么,觉得那时的自己,简直就是粗鄙不堪了。所以人的品味就是这样,上去就下不来,现在就算之前的赵姨娘出现了,贾政也不会喜欢了。

艾若这头怀孕,薛家那头又生了一个儿子,艾若接了信,真是哭笑不得,因为这回,薛收给取的名字就是薛蟠。当然薛姨妈写信来强调了,基于对薛虹的阴影,他们夫妇一至认为这孩子不能娇惯了,所以决定请方正的嬷嬷好好教养。

艾若盯着信,深深的为薛蟠叹息了一声,这倒霉催的,不是老大,改老二了,之前有个各种讨嫌的大哥之后,他可不是倒霉了吗?不过也算了,估计这薛蟠也不会像红楼里那呆霸王吧?

那头薛蟠出生,这边王二太太也生了,也是儿子。王老太太这回不开心了,儿子、女儿,加庶女,除了艾若生了一个贾瑗,竟然全是儿子,老太太在不缺孙子的情况下,十分迫切的想要一个嫡亲的孙女了。好放在身边养着,看着娇娇嫩嫩的,多么可爱,为什么又是女儿?

艾若无语,不过王子腾还是挺高兴的,儿子总也不嫌多的。王子胜倒是平和,他性子一直很温和,生男生女无所谓,反正他也有儿子了,于是跟老娘说,生了女儿让老娘养,所以老娘要好好养着,万不可泄气,气坏了身子就不好了。

王老太太看长子这样,再次鼓起劲来,等着长媳妇给她生个孙女儿。结果王大太太终于瓜熟落地,又是个大胖儿子。王大爷想笑不敢笑,只能陪着老娘,半天说不出话来。总不能说,再等两年,我们再努力吧?这话说了,老娘能信吗?

王老大这纠结的样子,王老太更气了,直接跑到艾若家来。她跟艾若抱怨,自己是那不讲理的婆婆吗?她自然也希望多子多孙。想生个孙女儿,不过是觉得家里没有,一个念相罢了,老大那样,就像说她不慈祥一样,所以老大是笨蛋。顺便,抚着艾若的肚子说,就指着艾若给她再生一个漂亮的孙女儿。

艾若和贾政都无语,他们有儿有女,这个男孩女孩他们倒真的无所谓,不过看老娘这么失望,倒是安慰起她来,女儿两家一定会有的,将来只怕女儿比儿子多,所以只要老太太硬朗朗的活着,一定看得到。

王老太太也知道,艾若也不敢说她一定生女儿,就算生了女儿,其实艾若也不可能让王老太太抱回家去养着,只能叹息,过几日,王子胜,王子腾兄弟一块来接,王老太太便回去了。贾政想想,还跟艾若偷笑了好久。觉得王老太太好好玩,贾政也对老太太没之前的畏惧,反而觉得岳母人不错。他们丈母娘女婿之间,倒是没了之前的芥蒂,有些相互的欣赏了。

当然艾若觉得此时是幸福也并痛苦着,贾政了解了妻子的不易,对她真的越发的体贴周到,可是副产品也随之而来。这位他养儿方知父母恩了!

之前他带孩子时,心里还多少有点埋怨,觉得父母其实是不称职的,他和艾若才是真的好父母。可是这回艾若怀孕,这位马上联想到,母亲虽说养他时,没负责任。可是好歹也怀了他,生他时,只怕要受更大的苦。

之前的芥蒂又去了一些,没事去看看,让人好好伺候。而这个,艾若还真不能说不让他去,这话,怎么着她也说不出口不是,眼看着贾政和贾母越来越好,艾若深深的感受到,果然凡事都是有利有蔽,在培养出一个好老公时,必然也会同时培养出一个孝子。

211 冰与火

在艾若生产之前,林海一家终于从姑苏回了京城,他们除带回了贾瑗,还把之前跟艾若说的那个族侄也带回来了。

林海虽然已经知道,贾家无论如何也不会让贾瑗嫁到林家,但是林海倒是对族侄看对了眼,觉得就算不能让贾瑗嫁,但是毕竟这是林家的后人,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有自己孩子,万一生的也是女儿怎么办?

贾敏和贾瑗都支持,毕竟一笔也写不出两个林字,既然是有天赋,为何不给他机会呢,这也是给林家机会不是。

林海回来,带着族侄就拜会了贾政,当然也是一句话,我家的侄子也要进贾家学堂。

贾政本来很开心终于盼回了女儿,结果林海带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来说,要上学,贾政差点没把林海给赶出去,觉得这个妹夫真的越发的讨人厌了。

不好当着林小屁孩子说啥,夸了他一声‘乖,之后,让人领着给艾若看,其实他都没看清那孩子长什么样。

等孩子出去了,贾政倒也没骂,直接把之前穆哥的事一说,穆哥可是顶着林家侄子的名义上的贾家族学,林家再送一个,让贾家族人怎么说?

“一年五百两,我们出。”林海倒没觉得有什么,林家侄子多,你能怎么着?

“这是五百两的事吗?”贾政吼了妹夫一下。贾家是缺那五百两银子的人家吗?

“要不,我给敬大哥写封信,让他答应?”林海反正坚定的要把孩子塞进来。

今年是大比之年,之前考中的十二个贾家秀才,考上了三个进士,中了六个同进士,就算是三个没中,但是,都中了监生这是可以入国子监的,也算是有功名了。在国子监再读三年,反而更好。所以贾家学堂的名声也就更响亮了。连之前张家学堂都比不上了,让张氏兄弟很不平却又不得不说,这个还真比不得。谁家肯一个孩子一年几百两这么培养,真没这实力。

有了这成绩,京城跟贾家沾亲带故的人家,又对艾若围追堵劫了。

这会就显出穆哥的靠谱来了,穆哥儿那会才明白为啥自己进学贾家要收钱了,真没法不收收钱也就是个由头,不然没法跟外头交待。现在交钱都没法交待了,于是他很讲义气的搬了淑妃出来。

怎么搬的?穆哥让淑妃召见艾若,说让她娘家侄孙去贾家学堂念书。艾若拒绝,然后,淑妃也不怪罪。传出去,艾若连淑妃的面子都没给,其它人自然就歇了。

淑妃恨得直戳穆哥儿老娘的面子就这么给踩了,不孝的东西啊!不过她就一个外孙,还是从小就在身边长大的好歹贾家也救过穆哥儿,她当还艾若一个人情罢了。这事也就在淑妃这儿才了了。

林海又闹这一出,他怎么办?收了林海的,淑妃的面子再被踩两脚?淑妃之前好歹也是为了穆哥儿还人情,现在怎么办?淑妃真能弄死他们。

林海一听觉得有点麻烦了,这个是不太好办。想想盯着贾政,“舅兄,贾家这般兴旺,好吗?”

贾政一怔,是啊一下子十二个!过几年,贾家子侄遍朝野,他教的学生也一个个的出息了,这不是找死吗?可是问题是,他能让贾家的孩子不去读书,不去考学吗?

或者说自己不教书了?可是就算自己不混朝堂贾家兴旺是不争的事实,有这样的家族,就会被那群皇子们惦记着,他又该如何来把家族导向正轨?一时间,纵是脑子没跟之前一样二了,还是一时转不过弯来了。

贾瑗回来了,后头也就热闹了。小吃货能不来吗?可是他过了七岁,进后院有点困难,他真的很纠结啊。于是拉着穆哥儿也一块进来,你不是林家的族侄吗?正好了。

穆哥儿本来真的没想要进去,可是他进了贾家的学堂,跟路家兄弟也成了好友,路宽聪慧达观,而路远好玩、贾珠有时很聪明,有时很傻,反正穆哥儿在贾家混得那叫一个‘嗨皮,啊,一点也没想起自己托了林家的福,才进了贾家学堂的事。

现在好了,小吃货提了,他还真不能说,他不是。只能硬着头皮让人通报,于是带着大家一块来拜见了。

路宽也知道自己家的小弟从小就热爱贾家的姑娘,虽然也知道这个不成,可是还真不能挑明了,有些事,也许长大了就好了。

于是也跟着,好随时把他拉出去,省得出事。

路家兄弟从小是艾若看着长大的,也跟自己孩子没什么两样,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直接喊进了。穆哥儿好歹在金陵时也跟贾敏见过,还算熟悉,行了礼,就老实的站一边了。

小吃货行礼,直接就冲到了贾瑗的面前,“妹妹,我又吃一间铺子也有你一份。”

贾瑗一怔,回头看艾若,艾若手一摊,表示自己不知道。贾瑗不指着小吃货,看向了路宽,这里只有他最靠谱了。

路宽一笑,“不是他吃回来的,是他觉得也许你长大了,就不爱吃点心了,于是,这两年,他比较专注菜品,然后娘让舅舅开了个酒楼。远儿让娘分你一份。”

“那关我什么事?笨蛋,你怎么越来越来笨?”贾瑗本来修养越来越好的,现在看小吃货那脸,又气不打一处来了,伸手又使劲的打他的帽子。

路远一下子窜进了艾若怀里,“伯母,新帽子。”

“伯母摸摸,妹妹真是太坏了,总是弄坏你的帽子。”艾若真的无语了,为什么这两见面就能打坏帽子呢?取下他的帽子,好在都是小布帽,轻轻理理,再给他戴上。

“下回我不戴帽子了!”小吃货仰头说道。

“笨蛋!”贾瑗有想晕的冲动了,想想不对,拉开了小吃货,“起来,压坏我娘了。”

“哦,伯母,再生弟弟好不,我觉得弟弟很好。”路远真心的说道。

“我不好?”贾瑗头发又要竖起了。

“我是说,再生的妹妹一定不如瑗妹妹,那怎么嫁得出去?还是生弟弟好了。我爹说,只要男孩会念书,就能娶到媳妇。”小吃货捂着自己的帽子,赶忙摇头,表示自己真心的关心着艾若肚子里的孩子,男孩子怎么着都能有媳妇,女孩就难办了。

穆哥儿终于喷了,这个,这个,真没法不喷。

“伯母见谅,这个…”路宽表示鸭梨很大,拎起了小吃货,对艾若作揖,这个还真不好表达歉意。

“没事、没事,我也这么想。女孩是太操心了!你说,男孩子会念书就成了,外人又不知道人品什么样,就知道是会念书的,媒人一说,也就算了。家长能挑的,除了家世,也就姓氏了。”艾若摆摆手,有女儿的家长伤不起,听小吃货一说,她又捉急了,这算什么事啊,说是一家有女百家求,可是问题是,这百家的儿子又不能一个个拉出来考查一百遍。能看看长相,知道会读书也就普世价值观了,但多少人渣都是读书好的,贾政那渣,现在这样,真是操了多少心之后,才得到的结果。所以还是生儿子吧,安全多了。

贾敏本来听得好好的,她也是当贾瑗是女儿的,本来也是心有戚戚,林海是好,可是他不能生孩子,弄得她现在看到别人的孩子就走不动路。

想到贾瑗,怎么着也不能步自己的后尘不是。本也下定决心,贾瑗挑女婿时,一定要跟着一块考查,结果艾若说了半天,竟然说到姓氏了,不是该是人品吗!

“姓氏怎么啦?”

“看看你们姓贾的,真的也变假了,我们珠儿多漂亮,聪明啊!结果连上姓,就成死鱼眼了,真是没法说了。还有那姓吴的,真是要啥也没啥,取什么好名,一下子就化成水了。为了外孙子的名字好取,那些不好的姓,一个也不能要。”艾若坚定的说道。贾瑗同情的看向了贾珠,真是,倒霉啊。贾珠往后又缩了缩。

“姓林不错,我们哲儿这名儿多好听。”贾敏笑着揽过自己的假儿子,刚介绍了,这孩子叫林哲。

“行了吧,我是你,赶紧给他改了。林哲,林折,你是不是打算他到十八,赐他个字为‘不弯,?也对,正是一代名臣的范!”艾若瞪了她一眼,虽说那孩子不错,长得很漂亮,她也希望贾敏能有个可靠的长子,将来不管林妹妹,林小弟,多少也有个依靠,可是听听这名,宁折不弯,再教得刚直一点,得,不给家人撑腰,那是给林家惹祸。

贾敏一怔,也是啊,赶忙对快哭的假儿子说道,“放心,放心,回头我让老爷给你取个新名字,这名是不吉利。”

“我觉得路也不错。”小吃货忙挺挺胸。

“路宽,路远,还能叫什么?”穆哥儿忍不住插嘴问道,主要是,他不能说姓穆不错,他现在姓林呢!

“路游,路行,路…”小吃货开始拼命的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