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一个杯子砸向了贾政,他真的怒了。贾政忙护着艾若躲开了,叫人进来,赶紧扶着艾若出去。总算自己还是站在原地,还是赔笑,“她现在身子重,母亲若有什么不满意的,跟儿子说就是了,回头我跟她说说。”

“滚出去。”贾母真的要气晕了。原本她其实真没想把艾若怎么着,她是想把东平王府的旧事说给艾若听听,她脑子很明白,真的收了东平王世子,中间哪些不能碰的,还是要小心些。这关系的可是整个贾氏家族。结果艾若一点面子也不给`她,生怕自己把她怎么着了,真以为她怀的太子吗?更可气的的儿子竟然还站在她的那边,自己怀柔的政策全面失败,怎么不让她气愤灰心呢。

贾政可是贾母亲生的儿子,看老母气得直抖,心也软了,又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和艾若想的不一样,艾若是被迫害妄想症,觉得老太太会除她而后快;而贾政主要是觉得,妻子现在不灵便,真的老太太发了火,妻子躲都没地躲,受了伤,对老太太,对妻子,对孩子都不好,还是让他们别接触为好。

“老太太,大妹妹回来了,回头,我让人带信,让她回来看看您?”贾政决定出卖贾敏好了,老太太再怎么着,也不会对自己的亲生的女儿怎么着的。

果然,贾母不哭了,抬头看着贾政,“敏儿回来了,怎么没回府?”

“刚回来,府里事多,总要清理一二。我让她收拾了,再过来看您。”贾政总不能说,昨天大妹妹已经来过了吧。

“嗯,总算过去了。这些年,也苦了你妹妹了。”贾母想到女儿还是有点伤心的,嫁过一年多,两家不停出事,还没来得及怀个孩子,婆婆就死了,又得守孝。一晃女儿都二十多了,连个孩子都没有,将来怎么办呐。

“是,回头我让人叫她来。”贾政笑着应着,看贾母平静了些,这才告退出来。抹了额头上的汗珠,孝子果然不好当。

艾若已经被扶回了屋,没受什么惊,正慢慢的在自己院里散步,而贾瑗拉着她的手,陪着她,母女俩也不知道说什么,贾瑗脸上也带上浅浅的笑意,让贾政舒心不已。这才是生活啊!

“没受惊吧?”他赶忙过去,妻子这边总得问候一下的。

“还好,老太太怎么样了?”艾若装也得装个孝顺的样子不是。

“还好,你回头叫大妹妹回来一趟,我跟老太太说,大妹妹在家收拾,没时间过来拜见。”贾政抽抽嘴角。

艾若和贾瑗一齐翻了个白眼,此时这母女还真一至,一齐鄙视了贾政的祸水东引。

216 生活

贾敏回来扑火,倒也有好处,比如说,艾若终于知道了王府4事中,贾母扮演了什么角色。

其实说起来,艾若也想明白了,在贾母谈及大公主的时候,艾若就已经想到,以贾母的立场,她当然要巴结大公主,不然为何总带着贾敏去看大公主?不过是想借着大公主的青眼,看看能不能攀上一门好亲。就像现在她要贾珠跟着穆哥一样。所以,她目标明确,怎么会让自己陷入王府的内斗之中?而且还是帮着老太妃去斗大公主?

当然了,她若真的不管不顾的,东平太妃也不会再当她是自己人,她还怎么以看老太妃之名,实为巴结公主之实?所以老太妃那儿,她也不是一点作用没也没起。都不是怂人,所以艾若现在还是觉得头有点疼。原本还宽了心,觉得自己也许可不脏手,但现在,似乎也不太可能了。

“你放心了,娘怎么着也不会被人抓把柄的。”贾敏看艾若这样,忙拉拉的手。

“皇家不要证据,他们只要一个猜想就能置我们于死地!”艾若白了小姑子一眼,她也知道以贾母丰富的斗争经验,不让人抓到任何把柄,一点也不难。可是问题是,现在这个时代,要证据吗?有录音机吗?

到时老太妃一口咬定,是贾家老太太教她的办法,他们能说不是吗?就算说了不是,谁又能做证?本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时,一块全杀了。

就算老圣人看代善的面子,饶了贾赦、贾政,可是心里那根刺能消吗?光淑妃就能把自己一家子折腾死。她无所谓,可是她的孩子们怎么办?还有穆哥儿,自己就算是白救了他,两家从此就结下仇了。

贾敏怔了一下真是哭都哭不出了,怎么就成这样了。其实昨天她就已经想到了母亲会不会参与进去了,今天就算嫂子不叫,她其实也是要进来看看母亲的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问问清当年的事。结果合着没用,母亲当年走得太近,早已经脱不开身去了。

“内宅无小事,好些事,看着是小,其实影响深远。本来婚姻就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族的事。一个不小心,毁灭的不仅仅是个人。”艾若轻叹了一声,轻轻的拍拍边上贾瑗的小脸。

现在想想,当年母亲就跟自己说过类似的话,不过二十一世纪,不过是两个家庭之间建立了联系,于是夫妻的事,有时会影响着两个家庭。但是在这个时代就不是两个家庭了,而是两姓家族。还有就是,毁灭性也不是二十一世纪可比的。所以她特意当着女儿的面谈她既然这么聪明,就该让她知道,一个好的女主人,不能置自己娘家,婆家,还有子女与不顾。

“怎么办?”贾瑗看上去比贾敏要镇定太多了,木然的问道。

“没事、没事,时间还早,也许会有转机。”艾若笑了笑,转头对新来的大丫头白芷说道“去把前我配的药拿来。”

新来的四个大丫头,全用药材做名,白芷,黄芪,紫苏,青黛。艾若自己懒顺口就取了,结果贾政回来说,这名取得好听,又雅致,很是赞赏。

“配什么药?你不舒服?”贾敏也是关心艾若的,要知道,老娘除了跟她说东平王府的旧事,更多的是说艾若的坏话,什么不肯跟她单独待一屋,还有贾政竟然也不说说她,都是不孝顺的…

贾敏倒没听进去,基本上,她觉得二嫂这样,跟老娘一屋呆着,是不安全,还是分开这俩大家省心,故此有这一问。

“哪儿,我大嫂怀孩子脸上起了癍,着急了。正好江南的薛家姨太太也说生完了孩子,癍也不去。脸上有癍实际是妇科的问题,调经温宫为要,也对你的症。我配了些药丸,你也拿回去吃。”艾若解释道。

“真的。”贾敏虽然无癍,但是谁又不爱健康。再说,她想要孩子,就得把自己的身子调得好好的,百分之一的机会也得做百分百的努力不是。

“我骗你能有什么好?我大嫂吃了些日子,说肤色白嫩多了。你一日一粒,睡前服用即可。”艾若笑了,她现在也没什么事,拿了方子出去配些药丸,给亲近的,倒也能搏个好人缘,“这是方子,若是吃得好,你找老到的药房自己配去。”

贾敏也不管那些烂事了,拿了药瓶子和方子,欢喜起来。什么又能比她生孩子更重要的。

贾瑗抽过方子,自己看了起来,虽说艾若教过她一些,但毕竟日子浅,而且她基础又不是艾若有西医和在肯尼亚一些巫医的底子,进度是有些慢的。艾若看她看,一个个的指给她看,然后解释药效,与什么药配合又能有什么新的效果,很是用心,贾敏便有些羡慕的看着这娘俩,明明贾瑗在自己身边的日子多,可是,他们母女却一直亲近,这就是亲生的吧?谁也抢不走。

日子一天天过去,艾若终于到了日子生产,她本就是那有准备的倒也不慌张,而贾政就在产房外等着,别看他有两孩子了是真的第一次等着孩子出世,心里真跟猫抓一样。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好在艾若不是那喜欢惊声尖叫的主,不然他还得吓死。

好在艾若也是专业的,阵痛时,根本就没叫唤,只是让人准备,自己数着数,估摸着真的产道开了,才进的产房,贾政并没有受多少苦,就听到产房里传来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

艾若让人抱过看了看,是男孩,而且她也仔细检了,保证嘴里没含东西,才累极的睡了过去。总算放心了,不是假石头,也不是倒霉的迎春。

三日洗三,王老太第一次没露面了,两位嫂子含着笑添了盆,一个劲的说着吉利话儿,反正那笑得啊,就是让人觉得她们憋着呢。

艾若才想起,王老太太又失望了她原本想要外孙女的。赶忙派人送了好些礼物,还让贾敏把贾瑗送过去陪王老太太两天,才让王老太太缓了过来。

两位嫂子看到漂亮的贾瑗,之前也没觉得有什么在两人都有了两儿子之后,再看到贾瑗就不同了,男孩子哪有女孩好,可以打扮,可以说知心话,终于明白了王老太的纠结在哪了。

贾瑗在贾王两家的地位直线的升高。没法子,目前包括薛家在内,也就她一个女孩,不宝贝她,宝贝谁去?王老太和两位王太太,倒是掏了不少压箱底的好玩艺送给她,让贾瑗这回的王家之旅,大有斩获。别看那姑娘酷,但这姑娘贪财。有好东西她对王家三位更好了,卖萌她差点,可是胜在她规矩好会体贴,今天给王老太太锤个肩,明儿给两位表弟绣个小荷包。让王老太太和两位王太太真是爱到不行,深恨自己家里没有适龄的男孩,不然都想抢回家来养了。

艾若生孩子,各家自然要派人送礼来的,好奇的是刘睿也派人来送了礼,虽然没让王妃亲到,他派人送了礼,本身就是对贾家的另眼相看。当然了那个礼物,让艾若还是觉得牙疼。因为刘睿送了一个财神像给妫。

艾若生了小儿子,贾政、林海、路不群这仨没事做的,凑一块研究起怎么给小儿子取名了。

主要是贾珠跳着脚要改名闹腾的,贾政现在也觉得自己姓得不好了。贾政,假正!听着多闹心啊。贾珠成鱼目了。于是他的小儿子,一定不能这样。

可三人研究来研究去,深深的觉得艾若说得对,将来挑女婿,姓氏真的很重要。

再怎么着,也得取名不是,最后,可怜的老二取名为贾琛。虽说是美玉,可是想到姓贾,贾政就抽了。心情那不是一般二般的怨念。

总算老二有名了,大家也就改口叫琛哥儿了。贾琛倒是生得好相貌,生下来就没跟一般孩子那么皱巴巴的,是个极整齐的孩子,有六斤多重,手脚看着瘦,可是有力。

艾若虽然没有仪器,但凭着多年的经验看,这是个十分健康的孩子。她现在也没啥要求,健康、没含玉就万岁了,所以她很满足。

贾政也满足,反正男女他不挑,当时想生孩子也是因为艾若太寂寞了,现在生了,又觉得家里还是得有个孩子,每天回家,看到个小生命慢慢的变强壮了,感觉很不同的,主要是,他正视儿子是两岁多,正视贾瑗和小呆都过了半岁了。只有贾琛是他亲眼看着出生,眼看着一点点慢慢由红皮小猴子,慢慢蜕变成白嫩的小娃娃,他都不能不感叹造物者的神奇。

而在外学艺的小呆,也让董长卿带信回来表达的他的欣喜之情。不是他不写,而是还不到一年,这位还没学会写字呢!艾若后悔了,早知道让他早点学写字就好了。

当然,除了他的祝福还有一个方子,说让小弟弟泡澡,强身健体,将来会钢筋铁骨。因为他和表兄弟们天天都被泡着,师伯就是这么说的。他特意问师伯要了方子,给小弟弟,要小弟弟将来跟他一样壮实就好了。

217 小呆的山门生活

艾若看看方子,再看看贼眉鼠眼的董长卿,她现在越看他越不顺眼。虽说每个月都会带信回来说,小呆很好,适应得不错,自己掌门师兄老喜欢他了。可是就是不告诉他们山门在哪?让她没法去看小呆,只说老远了,老远了,你能没事就去?所以每次董长卿一来,艾若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脸。

董长卿其实挺委曲的,山门其实真的挺近的,就在城外的小山上,不过,能让艾若去吗?他也看出来了,这就是孩子控,真让她知道了,她能搬到山下去住,然后小呆也别学艺了。

不过小呆倒是在山门里混得不错,自己大师兄挺喜欢他的,这么乖的小孩子还不多见。然后跟去的其它三个,大师兄表示压力有点大。好在有小呆在,小呆有点呆气,大人说的话,他都听,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于是当薛虹带着两个小的准备造反时,小呆就伸着头瞄着他们,不太明白他们想干嘛。薛虹被盯得发了毛,然后自动自觉回去老实呆着了,于是小呆就圆满了。安心的该做啥就做啥去。让大师兄觉得,这世上,果然是一物降一物啊。

当然,小呆能混得好,也不仅是因为他个人魅力。艾若好歹也在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混了多年,她的女儿也从小被各种培训社里混着,她很明白一个学生家长应该做什么。

之前就没事让董长卿送点庄子里做的各式腌制的腊味、野味。董长卿表示压力很大,告诉艾若,“我们是山门,顾名思义,就是在山上,啥也不多,就是野味和倒霉孩子多。那些倒霉孩子没事就在山里祸害活的,把活的变死的,然后就剩下吃了。”

艾若是谁啊直接从庄子里调了两家人,让董长卿带上,直接告诉董长卿,一家最会做野味一家会硝皮子。当是山门的三产了,如果不会卖,没事,直接让人运到她庄子去,她包销。

董长卿真的想不干了,他好歹也是四品的武官好不,比他们家贾政官不知道大哪去了。结果被艾若当下人般使唤他也是有脾气的。不过,他刚想反抗,穆哥儿就开始咳嗽,董长卿也就算了。想想也是,这位连瑞亲王的帐都不买,自己算个鸟啊。老实的带着艾若送的野味和下人们去了师门。

本来,掌门大师兄也觉得董长卿真的越发的不长进了,送野味?你没在这山上待过啊?咱们山上缺这野味吗?我们新鲜的都吃烦了你还弄腌制的上来?罚练去,真是越混越回去了。

董长卿面条泪啊,拉着小呆去加练了。小呆还挺喜欢看到自己师父的一点也没有被人罚的感觉,边练着,边还问着各种问题。他真不是多话的孩子,他就是想二叔,二婶,想哥哥,姐姐了。于是董长卿被双重折磨着!

当然,这种折磨时间也就一下午。晚上厨房还是把艾若送来的野味给做了,总算也是学生家长的一片心不是。

小呆闻着味就开心了,大喊着:“这是我们家的。”

其它人也开心比他们打得好吃多了。其实这是必然的,现现在谁会觉得学校食堂好吃?更何况这是一个练武的地方,就管饱,其它的都不讲究的。若有人敢说不好吃,长辈会说,你们来练武的还是来吃饭的?罚练去!所以谁也不敢说不好吃都有共识,做到能吃就成了。哪像艾若,来了这儿,除了学医,其它一点精力就全放吃上了。

不然她干嘛送腊味?就是知道这点,特意来搭救她的宝贝小呆的。

于是董长卿也就不用加练了,他马上说道,贾夫人还让他带人回来了,保证以后山里的东西,能和外面的一样好吃,当然,吃不了的,还可以卖钱,贾夫人说了,她包销。

小呆捧着碗呵呵的笑着点头,“师伯,我二婶好厉害的。放心放心,她一定会办得妥妥的。”

掌门师兄其实很明白,小呆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包销,他心里,他二婶就是万能的,什么都能办得妥妥的。根本不搭理他。

有了艾若派人的加入,山门的生活质量一日千里,顺便进账也多了。他们虽说也不差钱,可是之前这些倒霉孩子祸害山里的动物时,他们也就是骂一顿,猎物没收,晚上做大家吃。现在,不叫祸害了,叫有组织的捕猎。一边锻炼了身体,一边为山门的精神和物质都双丰收了。这么有用的学生家长,他们掌门能不对小呆好吗?

所以小呆一听说二婶要生宝宝了,马上就想到了自己天天泡的药澡,小宝宝一定适用,于是马上又去找了大师伯。

掌门也牙痛了,这是不传之密好不,你还真没取错名字,呆得可以,这话也敢开口!可是他看到小呆那期待的大黑眼珠子,趴自己膝上,一点也拿自己当外人,他还真不好意思说不成。

两人对着绕了半天,最终,他只能让董长卿带上,顺便嘱咐了一声,让贾夫人自己家孩子用用就算了,别外传了。说完了,掌门大师兄都想哭了!

艾若听了董长卿的嘱咐,也知道这东西只怕是他们门里的不传之密,小呆费心给求来了,总不能让小呆白讨方子不是。看着没什么错,天天让贾珠也跟着去泡泡,好歹也是亲儿子。

贾珠泡了一天,就跳着脚骂。认定了这是小呆对自己让他去学武的报复。艾若是那软弱的娘吗?当然不是,直接拎着贾珠继续。

不过现在她明白了,小呆真是好心,他是呆呆的觉得师伯让他们泡,就是为了他们好,于是他就去泡,也想让小弟弟一起泡,但是过程去是很痛苦的。不过苦点怕啥,小呆不是天天这么苦着的吗?教育得贾珠都不好意思说苦了,因小呆也天天这么泡着呢。

贾珠深深的觉得,不能只自己家兄弟受苦,于是路家兄弟和穆哥儿也被拉下水了。穆哥儿倒是想跑,他好歹也是圣人的外孙子呢!不过呢,艾若看看方子,盯着穆哥儿看了半天,改了几味药,直接交给了董长卿,“让他回去天天泡半个时辰。”

“可是我们门里,只泡两刻钟。”董长卿本来是看笑话的,他故意没说,这个只用泡两刻钟,因为过程真的很痛苦。

水很烫,而药水会渗入皮肤,那种刺痛感会一直持续一天,不仅仅只是泡的时候,为了不疼,就是和拼命的出汗,让药汁变汗珠出来。当然也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贾珠他们都不是练武的,若出不来,就一直疼着。贾珠他们怎么样,他管不着,但是穆哥儿可是天生贵胄,真有差错怎么办?

“我改了药,会温和一点,正好可以调节穆哥的筋骨,虽说将来不能练武,总好过走几步就喘不是。”艾若觉得这个方子比自己给穆哥之前修练筋骨的方子好,果然是专业的,看来自己还是奥特了。

而会持续疼痛,其实就是药效在起作用。逼着出汗,也是强迫运动,她觉得这很科学,于是对于贾珠他们的,都没改,让贾珠带着路家兄弟边围着园子跑,边背书,挺好。背书不是她要求的,那是路不群要求的,不背打手板,总也是疼,加油吧您呐。本来穆哥儿是很看笑话的,现在终于觉得自己身体不好也不是坏事了,结果没想到艾若也没想过放过他,还鄙视自己跑两步喘,太丢脸了。

“谁喘了,谁喘了!”穆哥儿跳着脚,他只是骑马比贾珠他们慢一点罢了,哪有喘。那天他不去泡澡,装得有点点弱罢了,那是装的好不!

不过艾若是那容易被左右的人吗?当然不是,于是穆哥儿回宫老实的泡澡了。大家每天上学,闻着对方身体里的药味,然后一个个跟上了发条一样,天天拿着书,在书院里边跑边背书,别提多可怜了。

当然了,他们此时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小呆!都暗暗的下着决心,等他回来,揍不死他。他们一点也没想起来,小呆是去学武艺了,不是去玩的。回来弄不好就是武林高手,他们几个加一块,估计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对手。

小呆快乐的在山上做他的小武僧,虽然山上都没剃头。也就那意思。主要是,艾若心里想像中的小呆,就是她小少年时看的那个《旋风少年》里的小胖子,戴个小黑眼镜,躲在树下偷懒。没事卖个萌,撒个娇,多么可爱啊。

不过,董长卿直接毁灭的告诉她,小呆很萌,很可爱,可是就是不会偷懒。当然他也不会刻苦到没事去加个练,他就是按着师尊们的要求,严格执行。比如泡药水里,人人喊苦,他也苦,问他为什么不叫。他就呆呆的说,叫了就可以不泡了吗?于是问话的,走了。小呆继续,你说他是乐观还是傻呢?

艾若望天,这是她教的吗?自己没事还喜欢嚎两声呢,总不能吃了苦,不让人记得不是。小呆这是像谁啊!

所以董长卿表示,门里的人十分困惑,小呆是怎么教出来的?所以艾若想让他变黑的计划再次流产。

再想念小呆,山下的人总要过日子,比如说贾琛同学的百日宴,也不会因为小呆不在家,而不办。艾若振作着精神,再次迎接着挑战。

218 地位决定排场

其实以贾政六品小官的身份,次子的百日真不值得大摆宴就算顶个荣国府孙子的名义,其实也不够。谁让代善已经不在了呢?所以,依着艾若,其实就请亲戚就算了。自己也能松快点。

但事情远不是自己的想当然,要知道,现在贾家早不是艾若心里那个靠着代善在老圣人跟前那点体面过日子了。此时的贾家,真的是以贾政为主的贾家,而不是老荣国公府的贾家。现在被人说起来,会说,就是国子监贾大人家,就是前荣国公府的二老爷。还不知道,人再说,就是东门书院的东家,贾二爷家。

于是大家就都知道了。

东门书院就是现在贾政和路不群开的新书院,为何叫东门,因为没地方,贾政把自己东门的宅子捐出来了。于是就直接取名为东门书院。不用怀疑,就是艾若最早装修的那个,自己没住两天,直接便宜别人了。

那天夜里,贾政听了艾睡前那半截话,第二天,倒是跟艾若又找时间谈了一下,对贾政来说,此时保住家族,保住自己的孩子们才是重中之重。什么东平王府的事,是可以拖的,只要穆哥儿不长起来,不能负担起东平王家的责任,圣人就能容忍着他们,这事不急。他觉得学堂的事比较急,自然要问清楚,艾若说的综合学校是什么意思了。

艾若倒是把后世的学校分年级制说了一下。其实她真心的觉得私塾很怪,全都在一个课堂里,大家程度不同,一个先生,教十几个孩子,然后呢?跟放牛班差不多,这哪是上学啊,整个的是让先生帮着看孩子,让孩子们在私塾里跟同龄人玩玩,混顿中午饭吃。让这些饱读之士,帮着贾家看孩子,艾若都替路不群和他的团队气闷了。所以改制是必须的。

贾政当然知道,改制是必须的,他现在要的是,怎么改?

艾若直接拍了贾政的头一下,这人还真是,她现在是孕妇呢,有这么使唤孕妇的吗?

贾政一根经,不明白艾若在气什么。

现在艾若知道小呆像谁了,合着跟贾政待久了,一样呆。于是气也白气,靠好了,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

“你想,考童生,至少也得十二到十五吧,之前的,身体都没长齐,学得也不扎实,用不着搏那神童的名声,拔苗助长。所以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的事。五岁下,好好学点规矩,认认字,省得到了课堂上,没先念书先叫撒尿,现在贾家宗学的都是饱学之士,教这样的,太浪费。”艾若白了贾政一眼,说道,“五岁到十二岁的,就得老老实实的把君子六艺都给我学全了,我们不是培养书呆子…”

通俗的说法,艾若是想着,中级班,就把德智体美劳都得弄齐全了,真的不能跟贾政国子监那些大爷们一样,分不清麦苗和韭菜。更不能出现,在号房里直接考晕了被抬出来的主,这样的,怎么为人民服务?身体那是革命的本钱!当然了,艾若没这么跟贾政说,大意差不多,贾政听得懂就成了。

“到了十二岁,就有资格下场了,这时,有专门的学校,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就十分必须了。当然除了读书,还得教律法,教些仕途经济。咱们可不能空谈误国,我们要把国家的法令,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每个人听。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么定,当然会有弊端,可是你告诉我,什么是没有弊端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大多数人受益,要学子们学会务实。不是真的考上了进士,能当官了,就是成功。”艾若轻轻的叹息了一声,她自然知道,教学校的孩子仕途经济是错的,这些在家里教的,可是她不想真的教出一群只会读书的傻子。

基本上,谁都知道,四书其实是哲学书。这里面有教做人的道理,但是,就算真的他们把学生都教得书里说的那样,个个都是胸怀坦荡的君子,又如何?像书里的贾政一样,出门做官,下人的老婆都穿金戴银了,他还从家里要银子到任上用。门子收了贿赂,结果他竟然说,我不管你们了?这样的学生,若是真的出自贾家的学堂,用他们贾家的银子教出来的,艾若觉得自己会想去撞死的。只是这些话不好说,只能用长长的叹息来代替。

贾政已经习惯了艾若天马行空的想法,他哪里知道,妻子心里把原来的自己又骂了千百遍?倒是认真人问了些细节的问题,回头就跟林海和路不群谈上了。他当然不会说这是艾若的想法,只说,他觉得现在的学校体制不对。

路不群其实也觉得体制有问题,但是出钱的是贾家,他们顶着贾家族学的名头,能做的实在不多。现在贾政把学制一划分,他马上就赞闹,但也疑虑,贾家的老古董们能同意吗?本来就没几个孩了,这么一划,就成三个学校了,实在很浪费。

贾政也有准备,直接说道,十二岁以下的,还是以族里的名义办,十二岁上的,不由族里出钱办,但是,若是有贾家子孙考上了他们办的新书院,这些学生的费用,由族里负担。

路不群马上明白了贾政的意思,现在他们贾家太出风头了,这不好,但是如果办成一个对外招生的书院,不拘于一个宗族,反而就没那么招人忌恨了。这也是一种安稳过渡的办法。连声称赞,说这个主意真的好极了。至于说办学的钱,贾政已经说了,收费制,你出钱,我出力,所以他们的学院会很贵,不过,人总要有所取舍,真的对寒门士子开放,其实也是事,会说他们招览天下士子,施恩于人。

林海的脑子一点也不比路不群来得慢,而且人都是自私的,他马上想到,只要办了书院,他的假儿子就能进贾家族学读书了。于是这三个臭皮匠开始完善这个计划

从一所学校变三所,外头人不明白,听解释了,大家也明白了,一般十二岁以下的孩子,还是别找贾政了,那是贾家的族学,真心的想考功名的,在家好好学习,十二岁以后去东门书院。

达官贵人们想想,也是,如果只是要功名,我们也犯不着非挤一个小族学里,谁家不是教啊。当然也有那轴的,但贾政还是婉拒了,资源有限,只收族里和亲戚的孩子。不好意思!于是改名叫林荷的林小哥儿,终于进了贾家族学里,跟贾珠他们一块念书去了。

学堂分级,贾氏宗族其实也不是很赞成的,再说以后路不群的精力都转到东门书院去了,他们贾家的孩子们怎么办?最后,还是决定路不群是总教头,三个学校都归路不群统一管理。大家这才答应。

再说了,贾家的孩子只要成绩好,进了东门书院,也是由族里出学费的。但是东门书院却不用宗族再出钱负担了,而是由他们自己赢亏。这让贾家那些老头们高兴坏了,马上最后那点呛声的都没了。

学校办得红红火火的,东门书院只收有钱人家的孩子,而且全凭本事自己考,有本事才进得了,不是光有钱,有好爹就成的。于是挤破了头,大家也以考上东门书院为荣了。我们孩子是自己考上的。

考上的人家自然要感激贾政的,没考上的,心里也恨了一下,可是人不患贫,患不均,又不是针对他们一家,有本事大家一块考,公开的考试,各门功课都有,真不是为难的意思,路不群之前的战绩大家也有目共睹,一咬牙一跺脚,回家训去,明年再来。倒真的没有说,心存不愤,然后想辄陷害的。

东门书院也是宁缺勿滥,在路不群和老学究们一通滥考之下,过关的只有二十个。于是他们也就只招了二十个,而没有跟艾若说的,招几个寒门子弟回来。贾政其实还是想招两个真的想读书的穷孩子,可是问题是,路不群和林海说得对,家族才是第一位的,不能为了几个穷孩子,把整个家族搭进去。

有了东门书院垫底,那啥,一看艾若生了儿子,不管是不是贾政的学生,人家家长也是会做的,于是有资格进学堂的人家,全巴巴的来送礼了。

曾经疏远的老亲们,也是有资格的,自然不会再装不认识了,家族的传承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也一一都过来恭贺。这些人还真不能光收礼,不见客。艾若也没法子,只能认真的接待。

古代请客也不兴说一天的,想想贾母办大寿,可是分了几天才把席摆完的。艾若虽说生孩子不算大事,架不住人多,而且真的也不好不管不顾的,全招呼到一天。

比如这四王八公府上,就得单独放一天,他们好像在京城里也是独立的存在着,还真不好跟其它的混一块儿。

东平郡王的家的继妃也亲自到了,席间也就她的地位最高,自然要坐在内宅的首席里。

219 局

艾若亲自奉了茶,端到了她的面前,反正贾珠也大了,不用在内宅里给人捏脸,小贾琛还是包袱,除了吃就是睡。当然脾气有些大,惹急了他,能把屋顶给掀了。这些妇人们也不是那没见过孩子的主,看一眼,夸了几句,也就成了。

东平王妃喝了一口茶,倒是着意看了一下贾瑗,伸手招贾瑗过去,“你多大了?”

“回王妃的话,小女七岁。”贾瑗可是受过正规的教育,这点小场面还真不在话下,稳稳的捏紧了帕子,对着东平王妃行了礼。

“规矩真是好,长得也好。可惜了,我们家也有小妹妹,不过还小,怕闹腾,不然跟你好好学学。”东平王妃也是有准备的,给了表礼,拉在跟前倒是很一番的揉搓。

“王妃莫要宠坏了她。”艾若上前,笑了一下。

东平王妃也笑着摇头,“哪里话,有空跟你母亲到我们家去玩,老太妃最是喜欢漂亮的姑娘了。”

贾瑗脆声声的应了一声,便退到了贾敏那边了。

其实其它几家的王妃,夫人对东平家的那些事,谁能不知道?只不过,有些事,心里明白,不过都不敢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人家王妃的位置也坐得稳稳的,大家场面上也都应付罢了。上了席,略略用点,就直接听戏了。

正看着戏,北静王妃突然说道,“二太太,听说你配了个丸药极好,说是能去癍,是不是啊?”

“我也听说了,说是张家的二太太之前脸上总也不知道什么,怎么也不好,后来听说你送了些丸药和方子给她,她眼见就了。是真的吗?”卫国公家的夫人也忙说道。

“哪有那么神奇。不过是调经温宫,把内里调养好了,肤色自然也就恢复原先的白嫩细腻了。”艾若一笑。

张家二太太就是贾瑚的二舅妈,虽说他们不地道,贾瑚和小呆现在也不在他们跟前了,本不用再搭理,不过艾若还是每旬去看看张老太太,开个调养的方子。她还指着老太太给贾赦介绍对象呢。张家两位太太倒是被打压狠了。慢慢的也不敢怎么着了,对艾若也缓和了些。艾若就把给贾敏的方子也给了他们一份,让他们自己配来吃吃看。

张二太太是妇科病,其实已经很严重了。其实也不是全是吃那丸药的好处。不过,谁又能说自己是妇科病?只推说,是丸药的功效,艾若自不会打破的。不过想想倒是气闷得很,托了这么久,张老太太都要缓过来了,结果贾赦的对象还没着落。真是被他们的效率气死。

“不过效果真好,我虽没癍。但吃了些日子,眼见的脸色都亮堂多了。”贾敏和北静王妃一直关系不错,忙说道。

“真是,二太太,有好东西也不知道孝敬一下我们这些嫂子们,太不把我们当回事了。”北静王妃故意鼓着腮帮子说道,她可不是以势压人。而说他们这四王八公家的媳妇儿算是嫂子、妯娌,也是亲切之意。

“知道了,回头我让配了。请各位王妃、嫂子、弟媳们给小的一个面子,笑纳一下?”艾若也忙调笑起来,大家跟着一笑,也就不再说什么,这才好好看戏。

艾若等贾琛的百日宴完了,便让人去配了药,并附上方子,直接一家送了一份。本来也不是什么稀罕物,附方子其实也用不着,不过她是仔细惯了,附上方子,除了第一瓶,之后的,由他们自己配药,有什么事也怨不得她不是。而且她配药的药房也是京里有名的百年老字号,泰仁祥药房,京中大户大多都在这家配药,从来就没出过事。

中成药的方子,其实这会已经有了。中国人除了大药房之外,中成药的药方其实都是保密的。像艾若这样,直接拿着方子给药局,转头又各家都给,其实就是摆明了公开药方。各家都可以配,包括药局。当然了,泰仁祥也不敢,人家百年药房,也有自己的操守,拿了方子来配药,虽没说保密,可是自己若敢私自配了,拿出来卖,就是毁名声了。所以一时间,虽说这药的名声一下子就响亮了,但是,市面上却是没有的。

当然了,泰仁祥也派人来问过,想买下方子,不过艾若却没答应,倒是把边上的贾瑗急坏了,当然,被艾若拍了一下,算是给她一点小小的警告。

生活又回归了平静,不过艾若的药丸倒是越传越响亮了。说得着的人家几乎都得了,而且好像吃得还不错。李太医虽不长于妇科,但也算是太医院里最年高德勋之人,艾若当时配药时,就给他斟酌过。他当时就觉得这药不错,转头,宫里听说了,他也问准了艾若的意思,直接把方子给了太医院,由着他们自行配药。

宫里本就是女人扎堆的地方,这药用料也很讲究,大家吃了效果真的不错,皇家也知道这是艾若的方子,倒是想给赏,艾若想想说,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玩艺,做时,不过是家里有病人,现在大家既然有用,直接公开处方就是了。

皇家看艾若这么不在意,也没说一定要冠上自己的名字,让皇家出面公开,让百姓受惠,还是挺开心的。让太医院研究了一下,改了几味名贵的,用普通的药材代替,公开处方。倒也真是件挺好的事,艾若只是拿了宫中修改过的处方,认真的看了,还教给贾瑗看,告诉她,换药之后,这方子哪里会缺一点…

贾瑗最近又郁闷上了。财迷的人,让她明明看到钱,却没赚到,不是气闷是什么。而且这是大钱,很大的钱。结果老娘明明很聪明的人,为什么还这么干,这不比她辛苦的去硝皮子,做酱鸭来得便宜?

艾若再拍她的脑袋一下,却什么也没有解释,专心的教她医术。她就当自己从来没配过这些药一般。安安心心的在家里当家庭妇女,照顾着贾琛。

此时艾若还是觉得还是贾琛好,吃了睡,吃了吃,没事去泡泡,他第一次哭过之后,以后倒也挺能适应的,他本就是科学喂养的,怀的时候艾若就特别注意,然后又有了人家山门的秘制泡澡方子,贾琛的身体就是他们兄妹三人中最好的。

有时踢贾政时,贾政都觉得这小子,比当初贾瑗一岁时踢人还有力。谁不想要壮实的儿子,每每如此,他都开心的抱着儿子直亲,让贾珠愤愤不平,觉得老爹真是太偏心了,不过也算了,谁让弟弟小呢。他还觉得奇怪,为什么自己泡澡会疼,小弟弟不会呢?

艾若笑了,一样的方子怎么会不疼,只不过,贾琛根本此时不知道什么叫疼,什么叫不疼。第一次哭了,就是觉得不舒服了,但是慢慢的习惯了,于是他便以为就是这样的,自然而然就不觉得疼了。

所以人的惯性就是可怕的,不过想到将来,贾政只怕拿贾琛会一点办法也没有。真的淘气了,只怕请了板子,这位只怕动都不会动。一是不怕疼了,二也是那泡澡的方子本就是强健筋骨的。只怕到时,贾政自己都打散架了,贾琛还没什么感觉呢。这是问题,所以她觉得,贾琛得好好的教,万一长歪了,大人真拿他没什么办法。

贾瑗挺喜欢小弟弟的,三天两头的拉着贾敏回家看弟弟。白天本来林海上班去了,林荷小朋友上学了,家里就贾敏贾瑗,也没个妾让贾敏练个宅斗,也闷得很。于是,贾瑗一说,她也就跟着回来,反正闲着不也闲着。

用贾瑗的说法,反正,她也要生孩子的,只当拿贾琛练手了。贾琛皮实,没关系的。艾若也觉得没关系,主要是真皮实。以后,这小子就没再哭过了,估计是苦着苦着就习惯了。于是贾敏抱着不舒服,他哼哼,也就算了。只要别不给奶吃,其它的他都能忍。艾若总算找到这位的弱点了,不听话,长大了,直接饿饭。

贾家这边闹闹腾腾的过自己的日子,外头却也没消停。贾琛八个月,会坐时,突然传来消息,说东平王妃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