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娘亲要给你添弟弟,这会儿见不到。”裴二爷蹲□子,耐心细致的告诉他。

“不要弟弟。”小正正毫不犹豫的说道。

要个弟弟这么麻烦呀,那不要了。

“弟弟很可爱的,会和你一起玩,多好。”皇帝笑咪咪。

想起马上要添个小孙子了,他乐的很。

小正正倔强的板起小脸。

皇帝不明白小正正在想什么,裴二爷却是很了解幼儿心理的,他温和说道:“即便有了弟弟,你爹爹和你娘亲还是会很疼你。小正正,你爹娘会很公平合理的,放心。”

有了弟弟,并不会冷落你。

小正正黑漆漆的大眼睛盯着外祖父,将信将疑。

阿玖和皇太子的第二个儿子好像确实性子有些急,才发动不久,不过一个多时辰的功夫,他就迫不及待的哇哇大哭着,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很好,阿玖也平安,皇太子乐得差点儿晕倒,等到产房略一收拾,就进去看小师妹,看才出生的小二,撵也撵不走。

才出生的孩子小脸红红的,闭着眼睛哇哇直哭,哭声十分响亮。

“我儿子哭的多好。”皇太子亲亲这个小脸红红的孩子,得意非凡。

裴二爷流下激动喜悦的泪水,皇帝呵呵笑着,心花怒放,“小正正你有弟弟了,来来来,咱们来给你弟弟想个好名字。你作幅画好不好?祖父看了你的画,或许会想到一个绝世好名。”

小正正看看外祖父,看看祖父,神色间很有些郁闷。

皇帝很热心的命人准备颜料排笔宣纸画案等等,小正正干脆的拒绝了,“不要作画!祖父,要公平!”

我出生的时候,弟弟什么也没为我做。弟弟出生,我却要这么折腾,不公平。

皇帝大喜,抱过小正正狠狠亲了一口,“乖孙子,这名字起的好,你弟弟便叫做公平!”

小正正说的多好呀,要公平!小十的次子,名字便叫做公平!

裴二爷连流泪都忘了,目瞪口呆。公平,小二的名字叫公平,老三的名字都不用苦思冥想了,当然是合理。皇帝陛下您起的名字真是…让臣五体投地。

东宫妃顺利生下次子,母子平安,皇帝当即为其赐名:公平。

小公平的出生,带给皇帝、皇太子和裴家无穷无尽的喜悦。儿子不嫌多,太子的嫡子尤其不嫌多,东宫妃生儿子,多多益善。皇帝、章皇后、裴二爷等人先后看了才出生的小公平,人人心里乐开了花。

所有的人都是喜悦的,连章皇后都是打心眼儿里高兴。要说有谁不大开心,便只有小正正了。

“爹爹骗人,弟弟不好玩。”他闷闷的。

长的这么丑,还闭着眼睛只会哭,这也叫好玩?

皇太子不是喜新厌旧的爹,阿玖也不是喜新厌旧的娘,他俩虽有了小儿子,却不忘小正正这长子。为了让小正正重露笑脸,皇太子和阿玖商量来商量去,想出了个好法子:给小正正寻一个稀奇少见的、可爱的、有趣的动物,让他养着玩。

这个动物也不好寻。狮子大象孔雀等等,宫后苑都养有,不稀奇;老虎豹子等,太过凶猛,就是关在笼子里也怕不安全;漂亮的鸟类很多,可是小正正不大喜欢天下飞的,他喜欢地上跑的。

“十哥,食铁兽,能弄一只么?”阿玖心中一动,想到了一种绝对可爱的动物。

食铁兽,当时又叫猛氏兽,就是大熊猫。

论起可爱,动物之中,极少有能和大熊猫相媲美的。

说来也巧,在小公平快满月的时候,四川总兵刘斌在山中行猎,捉了只猛氏兽,当作祥瑞之兆献了上来-----猛氏兽,是传说中的祥瑞、珍奇之兽,传说古代两国交兵时若猛氏兽出现,是要为此罢兵休战的。

皇帝大力嘉奖了刘斌,赏赐无数,加太子少保。

皇太子去向皇帝讨要猛氏兽,皇帝知道原由,乐呵呵的答应了,“有了弟弟来分宠,极应该补偿小正正。”

----因为弟弟不好玩,因为弟弟要分去父母亲人的宠爱,所以要另外附赠大熊猫一只,来安慰小正正受伤的心灵。阿玖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小公平的满月宴,皇太子坚持要办双满月。这是无可无不可的小事,皇帝见他执意,便答应了。答应过后又好奇的问,“小十,到底为什么。”皇太子咬紧牙关,死活不告诉他。

皇帝问不出来,悻悻作罢。

阿玖当然是知道原因的,偷偷笑的肚子疼。

孩子满月了,孩子的爹娘也不能同房,有什么好庆贺的呀。还不如等到两个月的时候,孩子办双满月,孩子的爹娘小别胜新婚,多么完美。

阿玖和皇太子这夫妻间的小秘密,皇帝是无论如何也猜不着的。裴二爷和林幼辉却是略一思索,便明白为什么,不由的又是好笑,又是欣慰。

那个从小便喜欢阿玖的人,不管他是十皇子,还是皇太子,对阿玖的感情始终真挚,这真是极好极好的。

小公平满月的这天,皇帝放了皇太子一天假,允许他偷懒不上班。这天,皇太子和阿玖容光焕发的出了东宫,牵着小正正,抱着小公平,去看猛氏兽。

圆圆的脸颊,胖嘟嘟的身体,黑黑的大眼圈,毛色黑白相间,性格温顺,憨态可掬,小正正一见到这样的猛氏兽便喜爱上了,颠儿颠儿的跑了过去,小脸亮晶晶。

阿玖看着小正正痴迷的样子,微笑。小宝贝,全世界小朋友都喜欢它,你也没有理由不喜欢啊。

“它叫猛氏兽,也叫食铁兽,它吃铁么?”小正正很有求知精神的询问。

“它不吃铁的。”阿玖温柔告诉他,“它平时在山里,靠吃竹子为生。有时它会冲到山民家里,猛咬铁锅,那是它要吃铁锅上的残余食盐,山民不明白原因,只知道它猛咬铁锅,便叫它啮铁兽、食铁兽。儿子,它不是要吃铁,它是要吃盐。”

“盐很重要?”小正正不大懂。

“很重要。”阿玖笑了,“你才四五个月的时候,娘和爹若是偶尔喂你一点菜汤,你便吃得津津有味。因为,那是咸的呀。”

“哦,盐很重要。”小正正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作者有话要说: 动物这个词,应该是早就有的。明代叶子奇《草木子·观物》:“动物本诸天,所以头顺天而呼吸以气;植物本诸地,所以根顺地而升降以津。”

谢谢于贺、林花谢:

于贺扔了一个地雷

林花谢扔了一个地雷

第192章 阿玖的忧虑

阿玖把他当作小大人,耐心的讲给他听,“如果不吃盐,人便会四肢乏力,食欲不振,两眼发花,先是肾脏受损,然后是骨骼受损。盐是这么重要,人人离不开,故此,盐政会专属户部,管得很严格,因为这牵涉到国计民生呀。”

阿玖讲的很仔细,小正正听的也很认真。

“娘,您就是我的盐。”他奶声奶气的说道。

人人离不开盐,我离不开您,您就是我的盐。

阿玖感动的热泪盈眶,“儿子,这是娘有生以来听到过的最动听的甜言蜜语!”你爹很会哄娘开心的,可是跟你比起来,差远了。小正正,小宝贝,你太感人了。

皇太子用惊诧的目光上下打量小正正,啧啧称奇,“儿子,你让爹刮目相看呢。小小年纪,口才如此之好,想当年爹跟你一般大时,并没你这般灵秀。”

小正正淡定的看了他一眼,先是跟阿玖指指襁褓中的小公平,“他都不会说。”又看看他爹,“爹爹也不会说。”最后骄傲的指指自己,“娘,我会说。”

说完,小正正热烈的、期待的看向阿玖。

坏小子!皇太子看在眼里,对小正正又是爱,又是气,又觉得他小孩子家家的很好笑。

阿玖哪会让小正正失望呢,笑吟吟夸奖他,“小正正最乖巧了,娘最喜欢小正正!”

小正正笑的得意而矜持,那小模样真是有趣极了。

小正正看过食铁兽之后,见到皇帝,很卖力气的讲给他听,“它圆滚滚的,很好玩,脸像猫,身子像熊!”皇帝听宝贝孙子描述的这么清楚,笑咪咪的夸了他好几句。

“我要叫它圆圆。”小正正果断做了决定。

“好啊,叫圆圆。”皇帝乐呵呵。它长的圆滚滚,那便叫圆圆好了,名副其实。

小正正定下圆圆的名字之后,瞅见皇帝胖胖的肚子,好奇拍了拍,“这是才华,圆圆很有才华。”

胖胖的肚子里就是才华,圆圆也很胖的,也有才华。

“小正正你能举一反三了!”皇帝大乐。

小正正矜持的笑笑,拿了画笔到墙上画画。他画出来的画还和从前一样混乱,歪七扭八,从来没人能看懂他要表达什么。虽然没人能看懂,却是人人称赞,他的皇帝祖父也好,侯爷外祖父也好,回回都是耐心看着他涂鸦,惊讶的赞叹,“小正正画的这是什么?太形象,太传神了!”

宝贝孙子专心画画,皇帝拿起一份厚厚的折子,察看这回官员考核的情况。对于吏治,皇帝一向是非常重视和在意的。

皇帝随手翻到最后一页,看到明水县令陶铭的名字,微微笑了起来。小正正的八舅最后竟然没定下靳家的姑娘,而是远远跑到明水,求了陶铭的女儿为妻,真是让人意想不到。这陶铭一个默默无闻的县令,能和裴家结亲,也算是有福气了。

打从自己的妹妹希平长公主一心盼着安泰嫁给裴璟开始,皇帝便发觉了,这但凡有女儿的人家,对裴家都很感兴趣。这倒不完全因为阿玖,不因为裴家是太子妃的娘家,而是裴家男子俊美温文,又洁身自好,实在是全天下丈母娘最中意的那款女婿人选。

“最小的这个也定亲了,家里有女儿的人家,另外寻觅好女婿吧。”皇帝幸灾乐祸的想道。

皇帝看了看陶铭的政绩记录,微微皱眉。连着在一个地方做二十多年县令,这个倒能理解,有些小县很穷,地方偏僻,赋税收不上来,百姓不受拘束,县令当的非常辛苦。这样的实缺,根本不会有哪个高官的亲眷去谋取,那原任的县令若愿留任,便会一任接一任的做下去。可是这种在一个地方做上二十多年县令的,地方会一直很穷,没出息,明水却不是。明水在陶铭才接任的时候是穷困县,他担任县令之后,不过短短的五六年时间,明水已大有起色,如今更是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赋税不比江南的富裕县差什么。陶铭这样的县令,为什么二十多年都没有升迁呢?

皇帝写了个条子,命内侍送到内阁给杨首辅,责问详情。杨首辅哪知道一个小县令为什么没能升迁?赶忙命人翻开明水的历年资料查,焦头烂额。

皇帝也知道杨首辅难给他满意答案,又命内侍宣来锦衣卫指挥使陆风,命他亲自查,尽快回报。

过了两天,杨首辅报给皇帝的还是那翻套话,“陶铭为官清正,明水人深受其惠,极力挽留。陶铭本人也对明水感情很深,不忍离开。”陆风回报给皇帝的,却完全不同,“陶铭任职明水县令的第六年,上司给的评价为‘优’,吏部拟升其为通判,不过,为人所阻。此后,陶铭一连两任都不得升迁,久而久之,他便绝了升官的念头,一心一意留在了明水。”

不过,到底是谁阻挡了陶铭的升迁,暂时不知。

皇帝皱皱眉,吩咐陆风继续查。陆风恭谨的答应,“是,陛下。”

“这个陶铭,配和裴锴做亲家。”皇帝拿起明水的赋税、差役等看了,暗自赞叹,“他是有才华的人,仕途为人所阻,升官无门,却毫不气馁,二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治理所辖小县。别的倒还罢了,他这胸怀,甚是开阔。”

有才华的人很容易骄傲,也很容易自怜自艾。政绩卓著、久不升迁,毫无怨恨之心,依旧勤勤恳恳,爱民如子,难得之至。

陈年旧事难查,即便锦衣卫出马也不是手到擒来,陆风亲自去查这件事,也没查着什么头绪。皇帝给了他一个月期限,“一个月之后再查不出来,你不必来见朕了。”陆风叩谢了出来,满身是汗。这幸亏是陛下年纪大了,性子没那么急,心也善了,若是搁到陛下年轻时候,可不会这般好说话。

陆风直接找到陶铭,单刀直入的问着话,两人单独谈了很久…

阿玖过了到要给小公平办双满月的时候,才开始挑剔起名字,“次子叫公平,季子叫合理,这也太省事了吧?十哥,这名字非常敷衍。”皇太子无奈,“小师妹,想想我的名字,你的名字,小正正的名字,你便该知道,爹给起的名,一惯如此。那个,小师妹,爹能亲自给起名字,这是荣幸,至于名字是什么,咱们不便置喙。”

跑去跟爹说,“您起的名字真直白呀。”这纯属找打。

阿玖瞅瞅渐渐长开、越来越可爱的小儿子,满脸怜爱,“你便叫小平平了,好不好?不管你叫什么,娘都会疼你的。”皇太子也凑过来,“小平平,爹爹也是,不拘你叫什么,爹爹都疼你。”

小平平闭着眼睛,睡的很甜,对于他这一对痴心爹娘发自内心的诚挚表白,毫无反应。

“第三个儿子还没影儿呢,名字都定好了,叫合理。”阿玖很是担心,“十哥,你说爹会不会来了兴致,等咱们有了第四个、第五个儿子,叫童叟无欺?”

公平合理,童叟无欺,多么的顺口。

皇太子白了脸,“不能够!小师妹,爹给小正正、小平平起了好名字,咱们感激的不行,到了小儿子们,不敢劳动爹了,不敢让爹费神。”

“就是。”阿玖大为赞成。

“爹如果还给孩子们起名,我就跟他哭。”皇太子小声嘟囔。

“我也是。”阿玖表示跟他统一立场,一致行动。

皇帝爹若是再给孩子们起名字,就眼泪汪汪、可怜巴巴的看着他,让他自己觉得内疚。

小正正不知什么时候进来了,静静看着他俩。

“儿子你怎么了?”阿玖温柔的问他。

“要公平。”小正正慢吞吞说道。

皇太子笑笑,起身抱起他,把他放在床上,放在弟弟身边,“儿子,弟弟在这里。”

“要公平。”小正正生气的重复。

还是阿玖最明白小正正,柔声告诉他,“弟弟还小,所以爹和娘要多看他呀。小正正,这会儿轮到你了,来吧,到娘身边来。”小正正一脸委屈的看了阿玖好一会儿,才慢慢挪到阿玖身边,靠在她身上。

很是心满意足的样子。

--

虽然裴家和陶家都低调不张扬,不过,裴、陶两家定亲的事还是慢慢传开了。听说裴家八郎的未婚妻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令之女,不少人觉得稀奇,难以理解。以裴家如今的地位,裴八郎什么样的名门贵女娶不着啊,竟会屈就七品小官的女儿,奇哉怪也,怪也奇哉。

相氏听到这个信儿之后,脸色变了变,觉得胸口发堵,透不过气来。

安儿是何等的才貌,何等的活泼可人,满京城再也寻不出第二个了!这般可爱的安儿,有些人竟弃之如敝履,轻易的开口提亲,又轻易的收回,就这么另觅佳人去了。

“居然宁肯娶一个七品县令之女。”相氏对裴琳的品味很是看不起。

一个男人年至四十上下,还是个小小七品官儿,能有什么出息?这样的父亲,又能养得出什么好女儿?常常阁老的孙子,魏国公的外孙,太子妃的堂兄,娶个小县令的闺女为妻,也不嫌寒酸不般配。

相氏自打失魂落魄的出了东宫,心里便空落落的,很是怅惘。她并没跟靳通政提过她在东宫的言行,那么丢人的事,她哪里有脸说?以为裴琳是真心喜欢安儿的,非安儿不娶,谁知不过是寻常提亲,成就成,不成拉倒,毫不留恋。倒是相氏当了真,一本正经的跟东宫妃讲起条件,闹了个大笑话。

“怎会要娶县令之女?”夫妻私语之时,相氏表示不解,“门不当户不对的,像什么样子。偏僻地方的县令,有没有出息且不说,风度仪表定是差的。和这样的人做亲家,岂不没脸。”

靳通政温和说道:“别人家的事,咱们不明内情,也不便胡乱猜测、判定。娘子,既然咱们拒了婚,裴八郎不管娶谁,都和咱们无关。”

裴侯爷委婉提过亲事,我还席的时候陪他东拉西扯,亲事一字不提,他当然便露出了然的神情。咱们拒都拒了,就别管裴八郎最后会娶谁了。

那样的青年才俊,肯定会很快定亲、成亲,这是一定的。

不只会很快定亲、成亲,新妇还一定很出色。以裴阁老的声名,以裴琳的温文有才气,想娶什么样的媳妇儿娶不到呢。

相氏幽幽叹了一口气。

我哪里是想管别人家的事,我只是不服气,不甘心。安儿这么美,这么好,裴家就轻描淡写的提了那么一提,竟然就算了。

真气人。

相氏憋着一口气,要给安儿寻个比裴家更好的人家,挑个比裴琳更年轻俊美的夫婿。她命人替安儿制新衣、打新首饰,要常带安儿出门,在京城这些贵妇面前露个脸,可惜安儿近来恹恹的,不管到了哪家,都是无精打采,毫不活泼俏皮。更可惜的是,相氏常带安儿出门,见过的人不少,竟没什么人家特别合适,能让相氏见了就喜欢。要么家世不够,要么相貌太过平常,要么根本没才能,整天瞎混日子。

“眼看着安儿年纪也不小了,该把她许配给谁呢?”相氏头疼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my2birds、chenwen送的地雷,谢谢支持正版的读者。

熊猫是有攻击性的,会咬人,每年都有人被熊猫咬伤。

第193章 肥章

文官之家的子弟,和安儿年貌相当的年青人别说做高官了,大多连举人都还没考上呢,怎么也比不上裴琳。倒是勋贵家的嫡长子、嫡长孙,生下来就有继承爵位的资格,与生俱来的高贵。

相氏盘算着要给安儿寻一个公侯伯府的嫡长子、嫡长孙做夫婿,务必让安儿风风光光的,做超一品的夫人。大长公主的嫡亲孙女,通政司右通政的独养女儿,自然配得上这些勋贵人家。

把一些早已败落的公侯伯府剔除掉之后,相氏看来看去,发觉只有临江侯陈凌峰和安儿年貌相当,不由的大是郁闷。临江侯府那个混乱,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再说,陈凌峰如今还在国子监读书呢,将来是个什么样的前程,很不好说。

相氏煞费苦心的为安儿谋划终身大事,靳通政却是发觉女儿不像从前一样活泼,心中起疑。女儿渐渐大了,她是有了什么心事不成?若没有心事,好端端的女儿,为什么会变得话少了,笑容少了,时常闷闷不乐。

靳通政挑了个休沐日,专程带安儿出城,到别院看风景,摘果子,钓鱼,又和安儿一起看着仆妇从地里现拨了菜蔬,拿进厨房,准备享用美味的午餐。安儿在野外吹了风,看了许多新鲜好玩的物事,神情渐渐开朗。

“女儿,若有心事,一定要告诉爹。”靳通政温和又慈爱的说道。

安儿歪头想了想,“也不是什么大事。爹,我和一个人吵过两架,感觉那人好可恶,想要好生跟他理论一番。不过如今他定了亲,快要娶妻了,那就和他理论不成了,有些下气。”

安儿不经意的说出这番话,在靳通政心中激起惊涛骇浪。女儿还真是年纪大了,有了少女的心思,还好还好,女儿和那人只是吵过两回架,陷的不深。

“他要娶妻,和你要跟他理论,这中间有何干系?”靳通政微笑看着女儿,目光敏锐。

安儿满脸失望之色,“他没定亲,我和他便都是孩子,孩子之间吵个架,有什么呢?可他定亲了呀,往后娶了妻,便是大人了,我再和他吵架,多不像话。”

结婚,是成年的标志。结了婚的就是大人,没结婚的,就是孩子。

“我本来还想跟他吵架的,可是,再不能了。我以后或许再也见不到他,若见到了,也要远远的避开…”安儿眼神暗了暗。

和他吵架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可是,以后再也不能够了。

靳通政又是心痛女儿,又觉得欣慰。不管安儿曾经有过什么样的心思,总算知道避嫌,知道那人若成了亲,便要远离。

女儿大了,靳通政感慨。

靳通政感慨着,心里也知道,女儿的亲事,拖不得了。

她身量渐渐长开,有了少女的心思,做父母的便是想多留她几年,怕是也行不通。女大不中留啊。

父女两个在别院玩了大半天,带了许多野菜、果子、野鸡野鸭等鲜物,缓缓回城。回到家,相氏见丈夫和女儿气色都好,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很是欣慰。女儿又会笑了,真好。

靳通政也开始看起女婿人选。他和相氏不同,不怎么喜欢勋贵家的孩子,倒是更看重会读书、品行好的年轻人。相氏很不赞成,暗暗嘀咕,“三十岁之前考上进士就算很好的了,然后从七品官儿开始做,哪年哪月才能坐上高位?”还是在勋贵里头寻找。

相氏跟靳通政提过陈凌峰一句,靳通政当即便否了,“从小没爹的孩子,由祖母和母亲抚养长大,怕是没什么担当。”

陈凌峰这种情形,在靳通政看来就是“长于妇人之手”,没有父亲指导,听凭祖母、母亲播弄,很难有出息。更何况,陈凌峰的祖母和母亲,还都不是什么贤惠人物。

相氏也对陈凌峰并不满意,见丈夫反对,便再看其他的人家。

也是相氏运气好,她正在寻寻觅觅的时候,因母丧回原籍守孝的原平凉侯费兴三年守孝期满,举家迁回了京城。这费兴祖是老平凉侯的嫡长子,父亲亡故之后,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平凉侯的爵位和侯府,妻子王氏为侯夫人,长子费耀祖为世子,费耀祖的妻子张氏为世子夫人。

费耀祖只有一个独养儿子费续,年方十七,这当然是平凉侯府未来的继承人了,未来的平凉侯。费续年纪不算小了,因为孝顺,一直在老家陪伴祖父祖母,替曾祖母守孝,并未成亲。

过世的老平凉侯勇猛善战,一直在福建沿海剿杀倭寇和海盗,立下赫赫功勋。费兴虽比不上他爹,也不算太差,在腾骧左卫任指挥同知,也是个有实权的。相氏看来看去,觉得平凉侯府这户人家,勉强能看的过去。费续这少年么,长的还算俊俏,也没什么纨绔习气,算是极好的了。

相氏做姑娘的时候和平凉侯世子夫人张氏是认识的,长大后各自成亲嫁人,张氏在京城定居,相氏却随着靳通政去了外地任职,后来交往便渐渐少了。这回张氏回京,一个急着替儿子聘媳妇,一个上赶着要嫁女儿,便又走到了一起。相氏到平凉侯府拜访过张氏,张氏第二天便回拜了,两人相谈甚欢。

相氏看费续,觉得马马虎虎;张氏看安儿,满意得无以复加。大长公主的孙女,右通政的独养女儿,相貌美丽,落落大方,看上去赏心悦目。相氏一向守礼,她教出来的女儿肯定也是个贤惠大度的。好,这样的女孩儿很好,最适合娶回家做儿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