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线都是顾霞儿做的,但送出的时候却还是带上了妹妹顾雪儿。屋里众人心中大都明白,却不会有人说破,都觉得顾霞儿体贴周到。

“表妹有心了。”纪二太太笑着接过来,看了看,就夸顾霞儿的针线做的出色。

“拿来给我看看。”纪老太太在炕上坐着,就说道。

纪二太太忙将顾霞儿的针线递给纪老太太。

纪老太太拿着顾霞儿做的鞋子对着日光打量,也连连点头。

“这针脚做的细密,花样也好,绣的也鲜亮。”纪老太太这么说着,又看鞋底,“这鞋底子纳的又厚又软。”

看过了鞋子,纪老太太就有些心疼地看着顾霞儿。

“你这实心眼儿的孩子,做这样的针线,得花多少工夫!仔细熬坏了眼睛!手也粗了。”纪老太太嗔着顾霞儿道。

“我也是闲着,就家里这几个人,难道我肯给别人做这活计。姑母心疼我太过了。”顾霞儿就道,一面微微垂了头,“我也没有别的,只是这一点儿心意罢了。”

顾家败落的时候,顾霞儿已经有些记事了,是顾家三个孩子中唯一过过苦日子的。纪老太太看见顾霞儿这样,想起顾老舅一家刚投奔过来,顾霞儿黄黄瘦瘦,战战兢兢的模样。

“霞儿这孩子,实在可人疼。”纪老太太就道,一面这才将鞋子又给了纪二太太。

“我上了年岁,很多事情想不到了。你这两个妹子在我这里,你多用心吧。”纪老太太对纪二太太道,“她们都是实心的好孩子。”

“哪里还用老太太吩咐呢,我见这两个妹子,心里欢喜的紧。”纪二太太就道,一面就将腕上戴的两只金镯子捋下来,给了顾霞儿和顾雪儿一人一只。

顾霞儿和顾雪儿忙都道谢,顾雪儿更是满眼透出欢喜来。

顾霞儿脸上欢喜,背了人垂下头来,眼神中就透出思虑来。

纪老太太在一边瞧着纪二太太给的赤金镯子颇有些分量,心里也暗暗满意。

纪晓棠却知道,两只镯子虽值钱,却并不是纪二太太寻常戴的。

纪二太太今天特意戴了这两只镯子,想来心里也是有所准备的,纪晓棠心里也暗暗满意。

顾霞儿又将给纪晓棠的礼物拿了出来。

一双软底的绣花鞋,几样乡间的小物,一看顾霞儿就是用足了心思的。

纪晓棠道了谢收下了,还了顾霞儿和顾雪儿一人一对金丁香。

顾雪儿就要收,顾霞儿就不肯收。

“我们虽年纪不比晓棠大什么,可毕竟是长辈。这点东西着实拿不出手的,不过是个心意,晓棠不嫌弃就好。怎好再收晓棠的重礼。”

江氏在旁边就给顾霞儿使眼色,怪她多事,顾霞儿却只当做没有看见。

还是纪老太太做主,顾霞儿才收了丁香。

一只金镯子,一对金丁香,纪老太太满意,江氏欢喜,顾雪儿喜形于色,只有顾霞儿面上欢喜,眼神中却透出忧虑来。

第六十一章 条件

“霞儿表妹今年多大了,是冬月生人是不是?”大家闲话家常,纪二太太就问起顾霞儿的年岁来。

“是冬月初七生人,今年就满十八岁了。”江氏就替顾霞儿答道。

“时光过的真快,好像是一晃眼,霞儿都是大姑娘了。”纪老太太就道。

“十八岁了…”纪二太太不由得又打量了顾霞儿两眼。

顾霞儿似乎有些害羞,就垂了头。

十八岁可真的是大姑娘了。这个年纪,很多姑娘家早就嫁做人妇,且生儿育女了。

“霞儿表妹定给了哪家,什么时候成亲,我这也好早些预备添妆。”纪二太太就笑着道。

纪晓棠暗暗点头。她昨天说的话,纪二太太是真的上心了,这样就好。

说到亲事上头,顾霞儿的头垂的更低,纪老太太和江氏脸上的神色就都有些复杂。

“霞儿的亲事…,霞儿还没说定人家。”江氏就道,一面眼珠子乱转,看看纪老太太,又看纪二太太。

顾霞儿似乎就坐不住了,嘴里含糊说了句什么,就垂着头硬拉了纪晓芸往里屋去了。

顾雪儿迟疑了一会,也随后跟进了里屋。

纪晓棠只当没看见,还是安安静静地在纪二太太身边坐着。

似乎是因为顾霞儿走了,纪老太太和江氏的说话就再也没有了顾忌。

“霞儿这孩子,也是可怜。”纪老太太一脸的心疼说道。

原来顾霞儿小时候是定过亲的,对方是博望的富户。只是后来顾老舅败了家,那家子做事也干脆,就硬逼着顾家退了亲。

再之后。顾老舅一家就来了清远投奔纪老太爷和纪老太太。

“那家子知道我们又过的好了,也来过人,说是后悔了,还想娶咱们霞儿。”江氏絮絮地道。

“是我没有答应。”纪老太太就道,“那样嫌贫爱富的人家,霞儿嫁过去,不知道得受多少的委屈。我们顾家的女孩。难道还愁嫁不成!”

即便是现在说起这件事来。纪老太太还是难掩怒气。

当时那户人家来人,顾老舅就来跟纪老太爷和纪老太太商量。

不仅纪老太太不同意继续这门亲事,纪老太爷也是不赞成的。用纪老太爷的话来说。那户人家反反复复,翻脸如同翻书,太过市侩且目光短浅,实在不是良配。

“这是那家子没有福气。在清远这些年。就没给霞儿再说一门亲事?”纪二太太就又问。

“一开始霞儿年纪还小,后来…霞儿说。是她姑父姑母养大了她,这孩子实心眼儿,不忘恩。姐夫过世了,这孩子就说她姑父待她像亲闺女。她就要像个亲闺女似的给她姑父守孝。”

“是跟她二表哥学呢。这不,也才出了孝,还没想到亲事上头。霞儿这孩子。不但孝顺,心里也简单。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呢。”江氏就呵呵笑着道。

纪晓棠手里拈起一颗樱桃,对江氏的话很不以为然。

江氏的话,少半是真,多半是假。

顾霞儿被退亲是真,倒也并不是完全因为对方嫌贫爱富。

顾家穷了,是因为顾老舅不作法、败家的缘故,对方不想娶个败家子的女儿。后来顾老舅来依附纪家,那家子得到了消息,就生出了攀附的心思,想要继续这门亲事,这件事却是真的。

至于后来顾霞儿一直没有说成亲事,则是因为高不成低不就。

顾霞儿是被顾老舅和江氏给耽搁了,和为纪老太爷守孝完全没有干系。

可江氏偏这么说,看样子纪老太太还相信了。

这样的话,似乎纪家无形中对顾霞儿又多了一份责任。

“虽是这样,毕竟是人伦大事。”纪二太太就道,“老太太和舅老太太要是信得过,我倒是想为霞儿表妹做个大媒。”

“怎么,你有合适的人?”纪老太太就问纪二太太。

江氏张了张嘴,却没说话。这件事,本来应该是她这做娘的最为急切,然而看她的样子,却似乎并不大想让纪二太太做这个大媒,甚至对于纪二太太说的是什么人都不感兴趣。

“娘,喝杯茶。”纪晓棠亲自起身倒了一杯茶给纪二太太,又背着纪老太太和江氏对纪二太太笑了笑。

纪二太太有备而来,连顾霞儿的婆家都给找好了,实在是做的好。

母女两个交换了一个眼色,纪二太太喝了一口茶,这才继续对纪老太太和江氏说道。

“昨儿个见了霞儿表妹,我就喜欢的紧,跟老爷商量起来,都愿意做这个大媒。他一个男人家不好说的,就让我来说。”纪二太太表示,给顾霞儿做媒并不是她一个人的意思,也是纪二老爷的意思。

“我要说的这个人,也并不是外人,是…”

江氏就突然干咳起来。

纪老太太正听纪二太太说话,就转头看向江氏。

“外甥媳妇,…咱们的要求并不高,你霞儿妹子人才怎样,你都看在眼里,总要寻个般配的。”江氏就道。

“自然不会委屈了霞儿妹子。”纪二太太就道。

“…也没别的要求,就是要个读书人。”江氏又干笑着道。

“哦,我那娘家堂弟,也是读书的。”纪二太太略顿了顿,就说道。穆家要找个读书的且与顾霞儿年纪相当的年轻人出来并不难。

江氏却似乎并不太相信纪二太太的话,又干笑了两声。

“…少不得要是个举人,你霞儿妹子,也会看书会写字的。”江氏又道,一面就拿眼睛去看纪老太太。

纪老太太半晌没有说话。

纪二太太收了脸上的笑容。

江氏轻飘飘地说出要个举人来,似乎这样才勉强能配的上顾霞儿。然而,这整个清远县,又有几个举人?

江氏说她们的要求并不高,这分明就是极高的要求,也难怪顾霞儿十八岁了,还没有说定亲事。

屋子里的气氛顿时就有些发僵。

纪老太太和纪二太太都沉默不语,只有江氏讪讪地笑着。

“这事,是你有心了,且容后再商量。”沉默半晌,纪老太太就道。

“都听老太太的。”纪二太太就笑道。

纪二太太告辞出去,纪晓棠也站起身,眼角余光一扫,却突然往里屋走去。

纪晓棠猛地掀开里屋的帘子,就听得啊的一声。

顾雪儿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雪姨趴在门边做什么,吓了我一跳。”

第六十二章 端倪

“晓棠,”纪老太太就叫纪晓棠,“你和晓芸带着你们霞姨和雪姨去园子里逛逛。”

纪老太太知道顾雪儿在偷听。她想支开几个小姑娘,跟江氏好好谈谈顾霞儿的婚事。

纪晓棠就答应了。

等纪晓棠、纪晓芸、顾霞儿和顾雪儿走了,纪老太太又将屋子里服侍的小丫头支了出去,却留了心腹的大丫头并没有往外打发。

“霞儿要找个举人为配,是你的意思,还是她爹的意思?”纪老太太就问江氏。

“大姐,”江氏露出一口黄牙来,讪笑着,“我一个女人家,哪能做得了主。这是霞儿她爹的主意。…本打算再做两天,等这阵子忙过了,再跟大姐提这件事。霞儿的亲事,还得大姐给做主。”

依着顾家的家世,如何匹配的上举人,少不得还是要借助纪家的家世。

纪老太太虽然心疼顾霞儿,觉得顾霞儿无处不好,但却还知道举人难寻。

“要是想寻个举人老爷,只怕年岁上…”纪老太太瞧了一眼江氏。

举人难寻,少年举人就更少。如果顾霞儿想要寻个举人老爷为配,对方的年岁恐怕就要大上许多。而那个年岁的举人老爷,哪会还没有婚配呢。

这样的话,顾霞儿只怕就得做填房了。

这是纪老太太的心思,她认为不用说江氏也能明白。

“差些年岁并不要紧的。”江氏忙就道,“年岁大些,知道疼人,霞儿的日子更好过。”

“霞儿的年纪到了。这得快些寻起来。”纪老太太就道。如果顾霞儿一定要找个举人,还得靠纪二老爷。“她二表哥认得的出息的读书人多,我稍后跟他说说,让他替你们上心。”

“霞儿的前程,就靠大姐了。”江氏巴不得的这一声,忙就应道。

“你们的打算…,罢了。你们亲生的女儿。我做姑母的也不好说什么。”纪老太太又看了一眼江氏,摇摇头说道。

依着纪老太太,觉得做填房总不如结发夫妻。一家一计来的好。但是对于顾老舅的心思,纪老太太也能猜到一些。如果能顺了顾老舅的意,对于顾家也是件好事。

“大姐。”江氏在椅子上挪了挪屁股,屁股在椅子上挪了挪。眼珠子也转了几转。

纪老太太瞧见,就知道江氏是有体己话要说。不想让别人听见。

“你们都出去吧。”纪老太太就对旁边服侍的牡丹和芍药说道。

牡丹和芍药答应了一声,从屋子里退了出去。

“什么事,说吧。”纪老太太这才对江氏说道。

“大姐,外甥媳妇的…肚子。还是没有动静?”江氏压低了声音问道,一面眼珠子不停地乱转。

江氏的一句话,却正问到了纪老太太的心上头。

“还用问我。你自己看不出来?”一提到纪二太太的肚子,纪老太太就没好气。

纪老太太就不肯想想。这几年孝期,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一直是分开睡的。

“外甥媳妇的肚子,这几年都没见动静了。是不是…”不能再生了?江氏对纪老太太眨了眨眼睛。

“谁知道!”纪老太太继续没好气。

纪二老爷别的事情上都很孝顺,只是有一件事,有些护着媳妇。

“我心里也猜疑。”顿了顿,纪老太太缓和了语气。

“外甥正当年,依我看,只怕是外甥媳妇的身子…不行了。大姐就不着急?”

“我着急有什么用。”纪老太太冷哼了一声。

“外甥大男人家,想不到这个上头去。大姐不替他操办,谁替他操办。外甥媳妇再能干,这个上头却有些独。若换了那十分贤惠的,外甥身边早就安排了人。这香火可是大事啊。”

“我何尝不是这样想。”江氏的话正说到纪老太太的心坎上。

“我跟他说过,他被他媳妇辖制住了,只说他们都还年轻,不着急。这一年又一年的,让我白白盼着。”

“大姐还是该早些替外甥操办。”江氏站起身,挪到炕边,就在纪老太太的膝边斜着身子坐了,又将身子压的低低的。“…不过是指望着外甥媳妇还能生,那就请个会看的人来看一看。要是她不能生了,外甥也死了这个心,大姐给外甥寻人,她也就不好拦着。”

“外甥这个年岁,又是这个家世身份,若是别人,儿子早不知有了几个了。大姐可再不能等了!”

纪老太太低头想了一会,就点了头,似乎是下了决心。

“是不能等了。只是,去哪里寻个会看的人。”

“这个不用大姐操心,就交给我和他老舅,保证办的妥妥当当的。”

“交给你们,我最放心。”

“大姐,我这就去找人去。”江氏听纪老太太这样说,却似乎比纪老太太还要心急似地,立刻就站起身一溜烟似地走了。

“舅老太太不知道有什么喜事,这笑的都合不拢嘴了。”门口守着的小丫头看见江氏几乎脚不沾地地出来,小声议论道。

纪二太太的屋子里,纪二太太正跟纪二老爷说话。

“…说要找个读书人,这却不难,也是他们一片为女儿的心。可竟然说非要个举人不可!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这个话茬。”纪二太太挑眉看着纪二老爷,“老爷说说,他们这是打的什么主意?”

“就是咱们家晓棠和晓芸,也未必就能说上个现成的举人。这现成的好事,哪里去找?她们当自家的女儿是王侯千金,还是金枝玉叶的公主、县主!”

“他们要找现成的举人老爷,这件事少不得要落在老爷你的身上。”

纪老太太听得连连皱眉。

“老太太也没说她一句?”纪二老爷就问。

“老太太是什么也没说。”纪二太太摇头,“我看老太太的意思。也像是赞成的。”

纪二老爷抬手扶额。

这件事让他头疼,顾老舅一贯是眼大心空。在顾霞儿的婚事上,纪二老爷原本猜测顾老舅是想找个有万贯家财的女婿,他也没想到,顾老舅竟然有这么大的“志向”。

“也不算心高了,起码人家没说要找个进士…”纪二太太突然冷笑道。

“进士…”纪二老爷看向纪二太太,就觉得纪二太太看他的目光格外有深意。“这怎么可能。”

“其实。大表妹原来定的那门亲。很是做得。”纪二老爷突然道。

“怎么说,方才老太太和舅老太太可不是这样说的。”纪二太太就有些奇怪,将方才纪老太太和江氏的一番话跟纪二老爷学说了一遍。

“并不是那么回事。”纪二老爷就摇头。

原来退亲的事情确实有。但是错却并不全在对方。

顾老舅不作法败光了家产,想起还有这个亲家来,就隔三岔五地上门借银子。对方借了几次,就瞧出顾老舅这边是个无底洞。不肯再借他银两了。

顾老舅就耍起了无赖,不仅不还从前借的银子。还要对方再出银子给他,否则就要将顾霞儿卖掉。对方不过是普通的富户,不愿意撕破了脸跟顾老舅扯皮,也担心未来媳妇的名节。就此退了亲。

因为退亲,顾老舅还敲了对方一笔银子。

后来顾老舅在博望住不下去,来清远投奔纪家。

是纪老太爷管住了顾老舅。顾老舅一家靠着纪家,算是过上了正经人家的日子。

对方听到消息。也曾来重提过亲事。

顾老舅却根本就不愿意。他认为有了纪家做倚靠,对方配不上顾霞儿了。顾老舅就在纪老太爷和纪老太太面前编了一番话,将两人骗住,干脆地回绝了对方。

后来纪老太爷知道了真相,然而对方已经另外定了亲事。纪老太爷也只好将这件事情放下不再提起。

“这还是后来父亲跟我说起过,老太太那里并不知道。”

“原来是这样。”纪二太太对顾老舅和江氏的为人行事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他们要找举人,我可是帮不上忙了。”想到顾霞儿的亲事,纪二太太又说道。

“那就不要管。”纪二老爷痛快地道,“你是热心,但这件事…”

纪二老爷暗示纪二太太,最好放下这件事不管。不论是纪老太太,还是顾老舅和江氏那里,都不是什么好性子。纪二太太管这件事,是费力不讨好。

纪二太太忍不住白了纪二老爷一眼。

这些难道她是不知道的吗?

可是,不将顾霞儿早点儿嫁出去,只怕人家就要打他的主意了。

只是那边毕竟还没有露出什么行迹来,纪二太太不好跟纪二老爷说。

“霞儿表妹出落的倒好个模样了…”纪二太太小心地查看纪二老爷的神色。

“哦…”纪二老爷随口哦了一声,“我那方鱼跃龙门的端砚放在哪里了?帮我找出来,好送给怀瑾。”

“怎么突然想送那砚台给怀瑾?”纪二太太就问。

“我看那孩子文章近来很有长进,送他方好砚台鼓励鼓励。”

“怀瑾的文章有长进了!”纪二太太欢喜道。

“还是不如咱们晓棠。”纪二老爷道。“不过再磨练一两年,一个小秀才是跑不了的。”

“那之后呢?”纪二太太追问。

“他肯一直这样用心,二十岁之前,举人也是有些拿手的。”纪二老爷慢悠悠地道。

“那太好了。”纪二太太眉眼带笑,顾霞儿的事暂时就被抛在了脑后,忙就去给谢怀瑾寻砚台去了。

纪二老爷看着纪二太太的背影,轻轻地摇了摇头。

他素来知道纪二太太是个热心的人,然而在顾霞儿的事上,纪二太太还是急切的有些过了。而且,纪二太太这两天对他的态度有些奇怪。